|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细数近代欧洲五强争霸(1740-1945年)[第68页] |
作者:vinifera1001 |
首页 上一页[67] 本页[68] 下一页[69]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做事情要主动,被逼迫着工作是干不好的。这对沃尔波尔来说是一样的。在被迫与西班牙开战后,他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快恢复和平,所以对战争推进并不尽力。 战争伊始,英国派一支小舰队成功占领了现今属于中美洲巴拿马的一个小港口。这一战绩在引发了英国的广泛庆祝活动,专家们预言西班牙美洲帝国将要一区不复返了。 乘着这场胜利带来的信心,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向西班牙在南美、北美、亚洲的殖民地开始广泛持续的进攻,然后全部都落败,以至于英国方面停止了所有的进攻计划。 过了一年,也就是1740年,普鲁士入侵西里西亚,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开始了。此后,英国和西班牙的战争也融入到了这场更大规模的战争。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再加上英国在各个战场的颓势,舆论普遍认为和平派的沃尔波尔已经无法领导国家进行这场战争。 而且他在议会中受到了来自威廉·皮特等人持续的攻击,他也逐渐失去了议会的支持。1741年英国议会大选后,沃尔波尔的多数优势已经难以维持。 1742年,在威廉·皮特的大力支持下,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对沃尔波尔近10年来的执政进行一次调查,这对沃尔波尔来说不啻为一种极大地玷污,这也彻底击垮了早已心力交瘁的沃尔波尔,这表明他已经彻底失去了议会多数派的支持,最终他选择辞职。 注意,我们为什么说沃尔波尔是第一位首相。这一荣誉的由来并不是因为他的权势最大,也不是因为他的待机时间最长,而是因为他是因为失去议会的支持下台的,所以他才是第一位议会内阁首相。 沃尔波尔下台之后,作为主要功臣威廉·皮特觉得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虽然自己资历还很浅但是起码可以担任一个中等职位,先在政府里混一下经验,熬几年就可以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登顶首相一位了。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运转。 |
(五)局外之人 沃尔波尔下台之后,登上首相位置的是威明顿伯爵。对,就是那个乔治二世登基之后就想扶持的那一位。这位伯爵充分证明了,不行就是不行。 虽然他是首相,但不过是个面子工程,真正执掌政权的是两股势力,分别是纽卡斯尔兄弟和卡特雷勋爵。 纽卡斯尔兄弟是前任首相沃尔波尔的小老弟,以前一直都是沃尔波尔的左膀右臂,在沃尔波尔下台后,继续留在议会和内阁,代表着沃尔波尔势力的延续。 卡特雷勋爵能够成为显赫人物,是因为他是乔治二世最信赖的人。他因为会说德语得以和乔治二世非常亲近,而且卡特雷是一个老派政治家,他的所有精力都用在讨好国王上,也因此获得了国王的信任,他也因此成为了新内阁里权势最大的人。卡特雷勋爵的存在代表了国王在英国政局中依然有不小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件事能够证明国王的影响,那就是在新的内阁中,作为倒阁功臣的威廉·皮特什么也没有得到,依然是一个普通的下议院议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威廉·皮特在在把沃尔波尔拉下马的时候,还顺便深深地刺痛了国王乔治二世的心。 威廉·皮特与国王的矛盾出在国王的老家汉诺威上。 当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刚刚爆发时,当时当政的沃尔波尔不想过度卷入战争,但是为了给予奥地利支持,同时还要保护在欧洲大陆的国王老家汉诺威,于是决定给奥地利和汉诺威一笔钱,让他们招兵买马,抵御外敌。 而这件事成了威廉·皮特猛烈抨击沃尔波尔的一个由头,他抨击沃尔波尔不以英国的利益为重,而是花费大量金钱保护国王的私人领地。 威廉·皮特的攻击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来英国舆论就对国王孤独关注自己的老家而不满。最后,沃尔波尔不得不决定只给奥地利提供经费援助,这就是在前面章节中提到的50万英镑。 威廉·皮特的做法自然是打击了沃尔波尔,也为自己赢得了声誉,但也彻底的得罪了挂念自己老家的国王乔治二世。 所以即使在沃尔波尔倒台之后,国王还是拒绝给已经很有声望的威廉·皮特一官半职。 威廉·皮特只能依然在议会中做他的反对派。 |
卡特雷勋爵当政期间,英国开始大规模的参与到战争中来,乔治二世亲自带兵上阵,这也是前面已经说过的内容。 此时已经被排斥的威廉·皮特依然不安分,他还是不停地攻击政府,攻击卡特雷勋爵,攻击的主要由头还是卡特雷勋爵在大陆投入兵力是为了保护汉诺威,这就导致国王对威廉·皮特的憎恶越来越深。 1744年,作为傀儡首相的威明顿伯爵去世了,下一任首相的争夺开始了。其实威明顿的这一届内阁就是一个沃尔波尔下台后的过渡阶段。 威明顿去世后,国王乔治二世又想重新掌握主权,决定任命自己信赖的卡特雷勋爵为首相。 但是,国王的举动遭到了纽卡斯尔的强烈反对。卡特雷勋爵本人一心讨好国王,但是跟其他人的关系都很差。 当然,这不是关键。关键就在于卡特雷真的做了首相,那么内阁很可能被国王操控,而这显然损害了议会的利益,损害了主导议会的英国贵族阶层的利益。 乔治二世刚登基时想换掉沃尔波尔,结果发现自己根本力不从心,那还是在和平时期。此时英国正处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更需要议会的财政支持,乔治二世想立自己人为首相,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因此,纽卡斯尔兄弟的解决方式很简单,很粗暴,根本没有像沃尔波尔那样软磨硬泡,而是直接质问国王到底选谁? 国王自然也毫不客气的说要选卡特雷勋爵,纽卡斯尔兄弟自然选择了辞职不干。 国王觉得自己终于掌权了! 结果现实很骨感,乔治二世赶走了纽卡斯尔兄弟后让卡特雷勋爵赶紧找人组阁,但是卡特雷勋爵却不得不告诉国王,他根本没有那个实力,更没有那么好的人员来组阁。 乔治二世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撼动议会。最终,纽卡斯尔兄弟归来组阁,首相由兄弟两人的弟弟佩勒姆担任,哥哥纽卡斯尔公爵担任国务大臣。 此次组阁,两兄弟为了获得议会的多数派支持,还将议会反对派的一些人拉了进来,授予了他们官职。 不过,被拉拢过来的人中依然没有威廉·皮特,原因还真不是佩勒姆不想要皮特,而还是因为国王坚持不同意给威廉·皮特一点好处。 |
此时的威廉·皮特依然是一个局外人。 我们作为旁观者可以说一些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一类的话,但是作为当事人的威廉·皮特,这种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任何回报的感觉一定十分痛苦。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皮特的身体第一次出现严重问题,他患了痛风病和一种似乎是狂郁症的病——时而若狂,时而悲观绝望。 威廉·皮特作为家中的次子,不能继承很多的遗产,因此他的生活并不富裕,他本身也需要得到一官半职来解决生活问题,但是谁都没有给他。 生活的压力、加上政治前途的压力,都给威廉·皮特造成了极大地困扰。 这一时期的威廉·皮特一定想过很多,一定也在未来担忧。其实,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你我都知道怎么能改善自己的处境,那就是向国王认个错,不再做那个激烈的反对派,这样一切都可能好起来。 但是,真的能那么做吗? 这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期的英国英雄马尔博勒公爵的妻子,在临死前将一万英镑和一座地产留给了威廉·皮特,这个跟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以此作为其爱国行为的酬劳。 这一刻,马尔巴勒公爵夫人的馈赠不仅解决了威廉·皮特的生活问题,要知道1万英镑可真不是小数目,况且还有一个地产。 但是,对于威廉·皮特来说,马尔巴勒公爵夫人的行为让他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坚持走的路是正确的,是符合英国民众的心愿的。 既然你们要让我做局外人,那我就做个真正的局外人! 1746年,乔治二世又想作妖,他又想任命卡特雷勋爵组建内阁,不过最终卡特雷还是无法组建新的内阁,纽卡斯尔兄弟还是把持住了政权,而且这一次,他们还强迫国王给了威廉·皮特一个官职,一开始是爱尔兰财政大臣,后来又成了军队的主计大臣,说白了就是管军队钱粮的。这个职位虽然还不是内阁成员,但却是一个肥差。 说白了纽卡斯尔兄弟这是要用这个肥差收买威廉·皮特。 |
然而,就在这个肥差的位置上,威廉·皮特做出了大家都意想不到的事。 按照传统,作为主计大臣,威廉·皮特可以从这个职位中获取大量的油水,而且不会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非议,但是威廉·皮特却除了该得的工资之外一文不取,所有按规定可以取得的油水也全都交给了英国银行。 他就是要通过这一举动向民众,向国王表明,我,威廉·皮特就是一个局外人,我不是你们那种一心想着谋取私利的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国家服务! 不过,要说明的是,虽然纽卡斯尔兄弟把威廉·皮特拉进政府,而且还给了他肥差,但是仍然没有重用他,而是为了让他少在议会中唱反调。 1754年,做了11年首相的佩勒姆去世了。他死后,他的哥哥纽卡斯尔公爵继任做了首相。但是新首相上台,却依然没有将威廉·皮特拉进内阁,而是让他继续呆在原来的职位。 本来,有一个下议院议长的职位,威廉·皮特是众望所归的,但纽卡斯尔公爵却把这个职位给了一个没有什么资质的人。 所有人都知道纽卡斯尔公爵这么做是因为他担心自己控制不住威廉·皮特。 对于这一切,威廉·皮特已经看淡了,这倒不是因为他已经放弃了,而是因为他已经不在乎这些人的把戏,他依然呆在原来的官职上为国家服务着。 默默地,等待着属于自己的机会。 这一次,他并没有等待很久,因为乔治·华盛顿在北美放了英国和法国之间的第一枪。 这一枪,不但使考尼茨的外交谋划得以施展,而且也给威廉·皮特创造了指点江山的机会。 而威廉·皮特将成为唯一一个能够阻止考尼茨的人! |
十一、外交开局 (一)纽卡斯尔 前文说到,沃尔波尔之后,经过一番斗争,最后夺取权力的是纽卡斯尔公爵兄弟,其中弟弟亨利·佩勒姆先干了11年,此后由哥哥纽卡斯尔公爵在1753年掌权。 这里显然有一个小疑问,那就是为什么是弟弟先干,然后才轮到哥哥。其实答案倒也不难,是因为弟弟比较聪明,而哥哥则要差一些。 两兄弟属于传统的辉格党贵族,年轻时候进入议会就很快加入了沃尔波尔麾下效力,两兄弟的家族势力也让沃尔波尔很重视他们,很快就成为了辉格党重要人物,因此两人得以在沃尔波尔下台之后,成为沃尔波尔政策的继承人。 鉴于沃尔波尔倒台的原因,继任首相的佩勒姆吸取教训,不再与好战派硬钢,而是采取怀柔战术,将好战派拉进内阁,到了1746年还强迫国王授予威廉·皮特官职,这自然都是为了维系权力。 不过,从根本上来说,佩勒姆及自己的哥哥依然是和平派,他们一直都是沃尔波尔和平政策继承人,拉拢好战派等措施也都是战时的权宜措施而已。 因此,当战争于1748年结束,各国归于和平之后,和平派对好战派的需求也就没有那么大了。这也是纽卡斯尔公掌权之后不再提拔威廉·皮特等人的政治背景。 然而,对于纽卡斯尔来说,不能重用威廉·皮特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怕被夺权。 众所周知,威廉·皮特性格强势,是一个明显具有领导气质政治家,他在内阁出现,即使不是首相,纽卡斯尔也将很快被碾压。 |
纽卡斯尔能够成为政坛的重要人物是因为他有大量的土地。纽卡斯尔公爵的爵位和财产并非来自父亲,而是来自自己绝嗣的大爷,他由此得以成为一大片地产的拥有者,而通过这些地产他就可以控制相当一部分的选区,从而控制议员的选举。 总得来说,纽卡斯尔可以控制六七十名议员的选举,达到了议会总人数的十分之一,这使他成为了议会中的重要资源,这也是沃尔波尔不遗余力的拉拢这兄弟俩的原因。 但是纽卡斯尔本身的能力勉强算得上二流,关于他的笑话在当时层出不穷。 总得来说,纽卡斯尔就是一个慌慌忙忙、心神不定又不讲求效率的人,这使他很难成为一个合格的领袖,这一点即使他自己也是知道的。而且他还特别的爱惜自己,对衣着服饰、生活起居都精益求精,毕竟自己有足够的钱。 有一个著名的笑话是,他去看生病的朋友,当他躺在床上的朋友依然病的不轻时,他也躺在床上跟朋友聊天。 不过,纽卡斯尔也是有优点的,那就是他的人际关系很好,跟很多人都能相处的很好,而且特别喜欢与人交流,他一生留下来了大量的信件,信中充斥着他与同事朋友之间对时局以及特定事件的看法,因此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当然,这都不是我们要谈论的重点。 |
纽卡斯尔上台之后,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英法北美争端了。 对于和平派的纽卡斯尔来说,自然希望与法国取得谅解争取和平,但是沃尔波尔的前车之鉴让他不敢明目张胆的退缩,不得不拿出一副好勇斗狠的态度。 不过,目的还是一个,尽快恢复和平。所以英法在前期和谈失败后,纽卡斯尔当局很快派遣正规军到北美,意图尽快打败法国,然后和谈。 只不过,事与愿违,英国的军事计划本质上失败了,以至于英国在北美处于劣势。这一些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下一步该怎么走。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现在即使法国想要和谈,纽卡斯尔也不敢接受,因为英国现在处于劣势,如果和谈那么难免要让步,而这自然是议会反对派不会接受的,也是英国民众难以接受的。 所以,对于纽卡斯尔来说,战争只会继续下去。 但是问题就在于,战争继续下去会发展成什么样子:是会一直局限于北美地区,还是会扩展到欧洲。这个谁也无法知晓。 对于纽卡斯尔来说,或者说对于整个英国的来说,自然都不希望战争在欧洲开打,因为这意味着英国要与法国进行大规模的陆地战争。 而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以及之前的战争中,我们都能清晰地看到,英国在这方面力不从心。 但是,战争一旦延续下去,法国很有可能会在欧洲大陆动手,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因此,对于纽卡斯尔来说,他必须为这种可能性做好准备。 因为,英国虽然在欧洲大陆没有领土,但也有两个地方对英国来说,利益攸关。 一个是荷兰,一个是汉诺威。 |
一个是荷兰,一个是汉诺威。 这两个问题,我们已经谈过。荷兰是英国的门户,一旦有失,英国本土就会受到威胁。 以往的历次战争中,法国都会不遗余力的进攻尼德兰地区,进而威胁荷兰,而英国则会使尽浑身解数,集结反法大联军堵截法国,这都是为了争夺荷兰。 汉诺威的问题,比较起来要复杂。因为,它之所以重要,不是因为它的位置对英国造成威胁,而是纯粹因为它是英国国王的老家,现在仍然受英国国王统治。 就因为有了这一层关系,就使得汉诺威成了英国不得不考虑的一部分。如果敌国占领了汉诺威,那么英国在谈判桌上就会丢失一个筹码。 所以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国一直都在防着普鲁士背后袭击汉诺威。 总的来说,荷兰是老问题,汉诺威是新问题。不过,无论是老问题还是新问题,其实都不难解决,只要在欧洲大陆有坚强的盟友就行。 当然,这个坚强的盟友其实就是奥地利了,因为奥属尼德兰就挡在法国和荷兰中间,是法国入侵荷兰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而作为神圣罗马帝国一部分的汉诺威,奥地利自然也有办法施以援手。 不过,关键问题在于,奥地利这个以往坚定地盟友,现在已经没有以往那么坚定了。当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也只能怪英国自己了。 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英国对奥地利不但有肉体上的蹂躏,还有精神上的侮辱。当然,我们客观地说,英国帮助奥地利保全了大部分领土,使其维持了大国地位。 但是,从奥地利的角度来说,尤其是从特蕾西亚来说,正式英国一顿操作猛如虎,将西里西亚割让给了普鲁士,将意大利的一些领土割让给了撒丁和西班牙。 更重要的是,英国还把奥地利丢在一边,与法国秘密和谈,并与法国一道强迫奥地利接受了和约。 因此,当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和奥地利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
这一点,纽卡斯尔当政之后就注意到了。为此,纽卡斯尔想缓解一下和奥地利的关系,毕竟在他看来,英国和奥地利是互相离不开的。 经过一番思索,纽卡斯尔还真想出了一个主意。 在他看来,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之所以爆发源自于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继承问题,因此帝国皇位能够名正言顺的维持在家族内部应该是奥地利最关心的问题。 正如特蕾西亚的父亲——查理六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用来取得各国对其继承安排的认同。 因此,纽卡斯尔提议欧洲各国都承认特蕾西亚和丈夫——帝国皇帝斯蒂芬一世的儿子册封为罗马王。 所谓罗马王其实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太子的意思,相当于威尔士亲王是英国的太子一个道理。纽卡斯尔希望通过此举,将特蕾西亚和丈夫一系的帝国继承权确定下来。 这样下来,英国就主动帮助奥地利解决了其“心腹之患”,从而可以有效缓解英国和奥地利的关系。 当然,这样做从客观上可以让欧洲大陆消除一个战争的隐患,从而避免欧洲因此爆发新一轮大战。 当纽卡斯尔信心满满的向全欧洲发出这一倡议之后,各国反应却非常冷淡。 首先是法国和普鲁士表示明确反对,这倒可以理解,毕竟这两家都是奥地利的冤家。 但是,最让纽卡斯尔吃惊的是,奥地利对着一个倡议也很冷淡,而且有点烦躁。 我们前面已经详细介绍过,自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之后,奥地利就想离间法国和普鲁士,将法国拉过来对付普鲁士,为此考尼茨亲自前往巴黎,并在那里呆了三年才使得法国和奥地利的关系稍有缓和。 但是英国立罗马王的建议,却一下子让法国和普鲁士又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对奥地利来说,英国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搅屎棍子角色。 因此,纽卡斯尔的罗马王计划就这样不尴不尬的结束了。 什么都没有改变。 此后,纽卡斯尔又想出来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比如他想将所有欧洲小国家联合起来,对付法国,当然这种联合说白了就是英国出钱收买。这种想法,比起罗马王计划更扯淡。 显然,我们在这里没有必要过于苛责纽卡斯尔,毕竟他本身就是不怎么聪明。 英国的此举显示出来的不是纽卡斯尔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英国和奥地利在战略目标上的根本差异。 英国想要和平,奥地利要打仗! 就这样,纽卡斯尔的欧洲大陆和平计划一直失败着,直到英法北美战争开启。 此时,英国不得不认真考虑与奥地利的关系了。 |
各位朋友们,要进入精彩环节了,欧洲著名的外交大逆转即将上演!! |
(二)穷途末路 1755年的北美战争,对于华盛顿个人来讲,是一场悲剧,对于远隔重洋的纽卡斯尔来说,更是一场灾难。 战争的失利导致战争不得不继续下去,因为在失利的情况下议和,会导致英国处于不利的谈判条件。 而这种情况下的议和,比起逃避战争来说,更容易动摇他在议会的统治基础。 为此,纽卡斯尔不得不进一步加大战争投入。不过,要说明白的事,即使到了现在,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尽快议和。 首先,自然是北美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兵力投入,但这显然远远不够,毕竟此时是法国在北美地区占据优势。 要提高胜率,英国只能出动自己的必杀绝技,也就是英国的皇家海军了。 英国是一个海军强国,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了。但是,他真正在海军方面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一直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才实现。 在此之前, 英国无论海军还是陆军都是绝对的二流甚至三流角色。 虽然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但也不过是靠的海盗战术,小船打大船。 此战过后,西班牙又很快建造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并且多次打败英国的海军,所以那个时期的英国海军并不值得一提。 哪怕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英国和荷兰三次战争,期间荷兰多次击败英国海军,甚至一度进入了泰晤士河,来到伦敦城下,抢走了英国旗舰的标志,可以说是英国的奇耻大辱。 而英国最终能够打败荷兰,主要还是靠法国在陆地上对荷兰的围困。 这一切直到光荣革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掌权,开始发展海军,对外扩张之后才改变,也就是在前面讲到过的威廉三世上位之后。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期间,英国彻底摧毁了法国和西班牙的舰队,取得了对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控制权,成为了欧洲名副其实的海洋霸主,也就是在此期间,英国占领了西班牙的直布罗陀,控制住了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的唯一通道。 时至今日,英国也没有归还直布罗陀的意思。 自此之后,英国的舰队相对于法国都保持着绝对优势。这大概是一种什么样的优势呢,就是英国舰队就在法国几乎所有港口外面堵着,而法国的舰队就是不敢出去,只能趁着夜黑风高的时候偷偷的跑出去,然后想尽办法的选择逃生路线。 |
首页 上一页[67] 本页[68] 下一页[69] 尾页[9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