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第24页] |
作者:锦绣云溪 |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接上!)—— 笔者有女邻居即为白发病患者,除未曾见其烈日下活动之外,超市生 意红火。因此,相信还有眼睛白发病更轻的患者。 再有,鲜卑人开凿的大同云冈石窟,其几代先祖造像,虽不能是真实 的原模原样雕塑,但脸部圆润,鼻梁高耸,都并非有白种人特征的高 鼻凹眼、窄鼻深目,却更像丰满汉人之长相。 待续!)—— |
接上!)—— 因此,简单地认为鲜卑拓跋人是白种人,恐还是一些公知因心理问题 被骚扰所致。 鲜卑族虽然是一个完全融入了汉族的已经消失了的华夏古民族,但对 中华文化的大发展有很大贡献,历史上可圈可点,对华夏一统方面有 不可能磨灭的功绩。 待续!)—— |
接上!)—— 西晋后的五胡十六国中,曾经叱咤风云,接至魏晋南北朝,北魏更是 成绩斐然,功鼎史册,非其他诸侯国可比。 鲜卑族是继匈奴之后,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古代游牧民族,兴起于大兴 安岭,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整个华夏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据传起源 于东胡族,分布在中国北方。 待续!)—— |
接上!)—— 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 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长期压迫 奴役。所以,鲜卑族的风俗习惯同乌桓、匈奴相类似。 公元45年鲜卑跟随匈奴侵扰秦朝边境,鲜卑才作为民族实体被中原王 朝所知。 待续!)—— |
接上!)—— 《汉名臣奏》云:“鲜卑者,秦始皇遣蒙恬筑长城,徒亡塞外。鲜者, 少也;卑者,陋也。言其种众少陋也。”鲜卑族趁匈奴分裂逐渐摆脱 其控制,公元91年,受到东汉和南匈奴打击的北匈奴被迫迁往中亚, 鲜卑族趁机占据蒙古草原。 从此,鲜卑拓跋氏正式登上华夏历史舞台。 待续!)—— |
接上!)—— 公元315年建立代国起,直到西魏公元556年灭亡,在华夏历史舞台 上共驰骋240余年之久。 拓跋氏发轫之初,其间经过代国、前燕、后燕、西秦、南凉、南燕。 在代燕之间,曾经灭国,但鲜卑人在夹缝中生存,从不曾停歇奋争, 直至北魏出现,鲜卑拓跋氏登上了历史浪头。 待续!)—— |
接上!)—— 鲜卑的民族奋斗史,确实值得大书。北魏是在华夏历史上,仅次于寿 命很短的前秦出现的第二个中国长期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自公 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至公元534年为北齐所灭,近148年,其间 共历13帝。 北魏期间,华夏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社会, 待续!)—— |
接上!)—— 这对恢复社会生产,安定人民生活很有积极意义,为隋唐统一中国,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冯太后支持下的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这 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取得完全成功的改革,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合打 下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265) |
接上!)—— 265) 先放下关于拓跋氏鲜卑人议题的叙述,还是转回到蒙古草原上的古 老民族匈奴问题上来。当时的蒙古大漠戈壁本来就渺无人烟,估计 拓跋鲜卑人还在向北迁徙的路上踯躅徘徊前进。 黄帝第十四子皓此一去,漠北人烟袅袅升起,才真有了人气,至于 他们是否与黄帝先前驱逐靠近漠南的山戎猃允两伙有缘邂逅不得而 知。 待续!)—— |
接上!)—— 山戎与猃允,早就不耐漠北的寒风,不声响地尽可能地南下靠近中 原。放到春秋时期,他们有部分的恐悄无声息都已经跨过长城了。 自此之后凡几千年,北纬40o一线上下再难有一气百年的安宁。直 到清康雍乾三朝平定准格尔,扫清燕然山到天山一线以北,才彻底 解决外蒙问题,北方游牧袭扰才逐渐平静下来! 待续!)—— |
接上!)—— 当然,后来还有更霸道的主出现,也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再有问 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载有说法:“唐虞以上有山戎、猃允、薰 粥,居于北边,随草畜牧而转移”。依“唐虞以上”时间不能肯定 山戎、猃允、薰粥几伙,可否偃月族群,却又不能排除偃月后人混 于其中。 待续!)—— |
接上!)—— 总之,不用什么怀疑,就是他们几部分组成了匈奴主体。 如若以富于神话传说最古老的地理书《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 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语知,夏祖大禹为黄帝轩辕氏六代玄孙,夏 人当立起在大禹王当时或之后,故而犬戎还在山戎、猃允、薰粥之后! “犬戎”得名,还是有一些传说可以追溯。 待续!)—— |
接上!)—— 但抛开那些人为的编造,真正的原因应该是该民族的先祖以犬为伴, 相依为命过,故而以犬或者狼为图腾。 周朝鼎盛时期,周穆王曾经远征西北,获“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这应该就是俘虏了以白狼、白鹿为图腾的部落,这很有可能是远古 白皮肤的河套人远徙的一个分支。 待续!)—— |
接上!)—— 新疆温泉县早期古代墓葬,推测其年代跨度从公元前3000年,直至公 元 6~8 世纪,应该和他们有些关联。说明在华夏周边,以犬或狼这 类动物为图腾的伏羲或黄帝后人的民族大有人在。 周穆王(公元前1026年? ~前922年?在世),姬姓名满,周昭王之 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又称“穆天子”。 待续!)—— |
接上!)—— 一说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周王。关于时间争议,夏商周 断代工程所制作的《夏商周年表》认为此系前976年~922年。 周穆王富于传奇色彩,在位期间,除曾两征犬戎、西进昆仑外,还伐 过徐戎,并且还作过《甫刑》(亦称《吕刑》)。 待续!)—— |
接上!)—— 此外史料中,还有关于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记载,以《穆天子传》 为详细,其中“穆天子八骏”尤为有名。传统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 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 但在公元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 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 待续!)—— |
接上!)—— 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 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很有可能就是月牙泉。 西周至春秋初期,犬戎就在西北环伺,后来又成为秦国强敌,始皇 帝不得已派蒙恬镇守边关。 待续!)—— |
接上!)—— 犬戎的一支曾北迁至蒙古高原,成为蒙古草原上最早张扬气势的游牧 民族。研究中国周边的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精神和游牧民族的图腾, 也须从古匈奴的荤粥和犬戎名称开始。 匈奴名字的由来,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有:“匈奴,其先祖 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 待续!)—— |
寄上!)—— 夏后氏,即大禹,现在学者一般认为匈奴在夏朝时称荤粥,商朝时称 鬼方,周朝时称猃狁、獯鬻,直到战国后才称为匈奴。 夏商周三代时期,据传戎狄诸部互不统属,这就是说匈奴应是偃月后 人,曾只是华夏部落的一个小部族名,直到战国后才壮大起来的。 待续!)—— |
接上!)—— 淳维,又有一说是匈奴的始祖名,唐时司马贞更引述了多个不同的 有关“匈奴”的原始称谓。其《史记索隐》述:张晏曰“淳维以殷 时奔北边”;《乐产括地谱》又云:“夏桀无道,汤放之鸣条,三 年而死。 其子獯粥妻桀之众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中国谓之匈奴”。 待续!)—— |
接上!)—— 《史记·匈奴列传》其言匈奴为夏后苗裔,理所当然也。故应劭《风 俗通》云:“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又服虔有云:“尧时曰荤 粥,周曰猃狁,秦曰匈奴”;韦昭有云:“汉曰匈奴,荤粥其别名”, 则淳维是其始祖,盖与獯粥是一也。 此几论,或许此一说更合理。 待续!)—— |
接上!)—— 其实,自黄帝始,除早期有驱逐漠北者外,余至宋每朝每代都有亡 命之徒携众北去,以避惩罚。 前以匈奴名为止,再以突厥为号,后以蒙古称之,如缕如丝,绵绵 延延数几千年。 266) |
接上!)—— 266) 匈奴之名,止于东汉。归降之外,被驱赶之余部西入中欧,直抵西 欧,匈牙利国名可证,此为华夏第一鞭。当时,欧洲基本还处于茹 毛饮血的家庭形式,并未形成大的部落,前述日耳曼人情况已经做 过介绍。 欧洲是经这一波推动开始萌动,由匈奴人开启,启蒙肇始。 待续!)—— |
接上!)—— 当时,蒙古高原阴山一域,东西不少于1500千米长,向北临近戈壁不 少于500千米宽。初牧者本与农耕者关系密切、互为补充,并没有完 全的游牧家庭。从山戎、猃允,直至薰粥,后来犬戎,皆靠狩猎为生, 间或抢劫。 早期起就先对河套人放牧袭扰,牧者不堪其苦。 待续!)—— |
接上!)—— 偃月北去,就注定要南下取食。经掠夺者持续骚扰,农者土地种植不 能移动,牧者草场无法跨入内地,被迫东西去。于是,牧农两者分离, 完成游牧族群内涵写实,单独的游牧为业出现了。 向西牧者,队伍直达天山葱岭西域一带直至西亚,逐水草而居成为游 牧民族。 待续!)—— |
接上!)—— 这些牧者正好与被冥冥中召唤还处于原始状态,以狩猎采集谋生为 主,从欧洲迁徙欲返回云贵川的塞人结合,时人谓之“混血”。塞 人是白种人,他们是白发病患者婴儿的后代,各自为战,当时还没 有群体组织。 河套人的主体是黄种人中的白皮肤人,虽两者原因不同却皮肤皆为 白色,混血形成了后称为雅利安人。 待续!)—— |
接上!)—— 显示的是白种人基因态势,又称为“月氏人”。 称之为“雅利安人”,是此时塞人对自己境况的的自谓。据说“雅 利安人”一词最早来源于历史不详的印度典籍《梨俱吠陀》一书, 也出现在历史不详的波斯经典《阿维斯塔》中。 待续!)- |
接上!)—— 公元1979年版《辞海》是这样解说:“雅利安人是公元19世纪欧洲 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 从印度和波斯古文献的比较和研究中推知,远古在中亚地区曾有一个 自称‘雅利阿’的部落集团,从事畜牧,擅长骑射,有父系氏族组织, 崇拜多神。 待续!)—— |
接上!)—— 公元前2000~1000年间,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 向西南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自公元18世纪欧洲语言 学界发现梵语同希腊语、拉丁语、柯尔特语、日耳曼语、斯拉夫 语等有共同点后,即用‘雅利安语’一词概括这些语言。” 这应该是中国对雅利安最权威的解释了。 待续!)—— |
接上!)—— 限于其知识构成的要求,《辞海》也只能这样叙述,并无法展开叙述 雅利安人来源更远的过去。印欧语言被确认为同一个语系的语言,则 欧洲人和印度人在人种上同出一源。 只有找到这个源头,才能理清印欧人的起源问题;清理了印欧人的起 源问题,历史的脉络才能清楚。 待续!)—— |
接上!)—— 目前学界相对比较认同“南俄草原假说”,归结为“黑海—里海起源 说”的高加索地区。 这个混合了日耳曼人和雅利安人的假说,虽然免不了处处漏洞显现的 牵强附会,却依然已经成为主流说法,并且也已经被各种学术论文所 采用。各种世界通史之类的历史书,也都采用这个假说来描述印欧人 的起源和西方各种早期文明。 待续!)—— |
接上!) 本文也只能以自洽原则去伪存真了。 不过还应该说,这“雅利安人”中亚起源说,基本上还是合于本 文的观点,只不过本文更多强调河套人与塞人的“混血”,直指 雅利安人的起源,并非印欧人起源。因为欧洲人的起源,前述已 经交代清楚,是从云贵川白发病患者婴儿讲起。印度人的起源还 未来得及交代。 待续!)—— |
接上!)—— 注意观察雅利安人,他们共有的外形特点是黑发浓密,眸色深重,即 可知其并不完全同于尚未返回中亚,头发稀疏眼色浅淡的日耳曼人, 显得出更多具有华夏羌人的遗存。 雅利安人多于日耳曼人,偶见有铲形门齿者,也是一证(具体数据未 详,有人认为大体接近5%)。 待续!)—— |
接上!)—— 雅利安人后又有分支随游牧向西扩散,直至红海北非地中海一线, 时间最早大约在3000年左右,成为东南环地中海的阿拉伯人。 向北经土耳其至希腊,漶漫越过巴尔干半岛到亚平宁半岛之间, 在南欧再与南下的日耳曼人混血,形成比之欧洲北方人肤色偏暗 的南欧人。 待续!)—— |
接上!)—— 国外,除有欧米学者不同于本文的白种人起源说的“南俄草原假说”, 还有南朝鲜学者的“新疆起源假说”。国内,还有譬如天涯论坛一 网友综合多方面认识《一个鲜为人知的远古真相:印欧人种起源于 东亚》的文章, 再譬如还有笔者不甚赞成的天涯论坛还有个网友《古埃及的前生 ——败退中原的仰韶王朝》的文章, 待续!)—— |
接上)—— 也都是主张“印欧人东亚起源说”的介绍。 国内专业学者的论述,不做举证。国内外的各种说法,共同的缺陷和 问题就都是无法自圆其说,如白种人不同于黄种人的“白”与“形”, 甚至白种人的狐臭与满身多体毛从何而来。 267)—— |
接上!)—— 267) 《史记?大宛列传》曰:“大宛以西至安息,其人皆深眼,多须髯, 其地皆无丝漆,不知铸钱器,及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 “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可知其形成国家最早应不超过公 元前2世纪,什么中东文化、东西罗马,可以付之一笑。 待续!)—— |
接上!)—— 比较前面言晋明帝母被认为鲜卑白种人的说法,司马氏“皆深眼,多 须髯”,即齐。公知知何为大师否? “汉使亡卒降,教铸作他兵器”,这是历史的事实。现在却见到这些 历史很悠久的东西,有: 待续!)—— |
接上!)——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古代伊朗西南部(公元前3100~2900年)早 期埃兰,银制牛首人身捧杯;(公元前1600~1400年)赫提人的 银制跪鹿形把手杯、跪牛形杯;(公元前5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 银质公羊来通杯; (公元前五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黄金神兽杯,有点像来 通,但馆方未定为来通; 待续!)—— |
接上!)—— (公元前4世纪)色雷斯的银制杯,杯上有连续的鸟头,和怪异的 八条腿,鼻上有角的动物。这些东西,可以让人忍俊不禁,可不得 笑出泪水的。 欧洲一些作假者,故意把时间说得这么悠久遥远,难道就不考虑 那时连制作工具都没有,工艺怎么能达到那么高的水平么? 待续!)—— |
接上!)—— 仅仅就为了能卖个好价钱,就欺瞒天下吗?终不甚了了。 《史记·大宛列传》又有曰:月氏“行国也,随畜迁徙,与匈奴同 俗。”《后汉书·西羌传》也有记载,月氏“被服饮食言语略与羌 同”,所以,他们也很当然是汉藏语系,说着汉语,风俗与古羌 族类似,自然应是羌人的一个分支。 待续!) |
接上!)—— 关于月氏的族属,中国古籍如《魏略》称其为羌虏,《旧唐书》称 其为戎。这些说法,正扣得上本文河套人为羌人一支的根据。 本文的有关观点,几乎完全合于前人的论述。林干《匈奴史》中考 证,月氏人与乌孙也有相似之处。王国维根据《穆天子传》记载, 认为月氏人是秦汉时从雁门(今山西境内)西迁到河西来的。 待续!)—— |
接上!)—— 此言亦合于本文的河套人一说,扣得上塞人与河套人的时间与大体 情形。 月氏人因为被匈奴先后击败,“乃远去,过大宛,西击大夏而臣之”。 翦伯赞也认为他们是夏族的一个原始民族,是古羌族的一支,最早 住在鄂尔多斯一带。 待续!)—— |
接上!)—— 在史前时期,一支东徙中原,又北上兴安岭,一部残留原处徘徊, 一支西徙甘肃至河西走廊,其中还有一部分直到塔里木以西。 此言更合于本文的河套人一说,扣得上塞人与河套人时间与基本 情形。 待续!)—— |
接上!)—— 进入中亚的部分人,其春秋时叫“禺知”,秦汉时叫“大月氏”的 这一部分,是在公元前二世纪前后被匈奴击败,被迫向天山西迁。 未迁走的成为“小月氏”。 曾几时,击败月氏的匈奴今何在?当时怎么知道后来被秦及两汉攻 击到灭族的匈奴,成就了是华夏多少英雄? 待续!)—— |
接上!)—— 秦及汉初,位于河西走廊的月氏势力曾经很强大,与高原东部的东 胡从两方面胁迫游牧于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萎靡到送质子于月 氏。 秦末,匈奴质子自月氏逃回,杀父自立为冒顿单于,约在公元前 205~202年间举兵攻月氏,月氏败。可能也就是从这时起,月氏 便开始弃河西走廊而向西迁徙。 待续!)—— |
接上!)—— 可惜的是大月氏未成为启蒙欧洲的第一鞭,反与塞人混血。 不言而喻,当然会有部分雅利安人生活在华夏,包括小月氏成员。 因为雅利安人总还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家庭,只是白种 人的一个分支。即便是一个家庭成员,也有可能发展壮大以致分流 到附近各地,华夏自然会是一个很好的居住处。 待续!)—— |
接上!)—— 不言而喻,当然会有部分雅利安人生活在华夏,包括小月氏成员。 因为雅利安人总还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家庭,只是白种 人的一个分支。 即便是一个家庭成员,也有可能发展壮大以致分流到附近各地,华 夏自然会是一个很好的居住处。 待续!)—— |
接上!)—— 因此,在唐宋诗词中,时见描写部分生活在东亚大陆的雅利安人, 华夏古人称他们为“戎狄蛮夷”之外的“胡”: 摩遮本出海西胡,琉璃宝服紫髯胡。——唐·张说《杂曲歌辞·苏摩 遮》 待续!)—— |
接上!)—— 君不闻胡笳声最悲,紫髯绿眼胡人吹。——唐·岑参《胡笳歌送颜真 卿使赴河陇》 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唐·李白《横吹曲辞·幽州胡马客歌》 黄头奚儿日向西,数骑弯弓敢驰突。——唐·杜甫《悲青坂》 待续!)—— |
接上!)——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向云看。——宋·柳开《塞上》 何处霜眉碧眼客,结为三友冷相看。——宋·苏轼《佛日山荣长老方 丈》 当然,对被称为大月氏,即雅利安人的介绍,不会仅仅止于诗词歌 赋,仅举文一例。 待续!)—— |
接上!)—— 宋·洪皓《松漠纪闻》云:女真破陕,悉徙之燕山、甘、凉、瓜、沙。 旧皆有族帐,后悉羁縻于西夏,唯居四郡外地者,颇自为国,有君 长。 其人卷发深目,眉修而浓,自眼睫而下多虬髯。 268)—— |
接上!)—— 268) 朝鲜半岛南部有位学者叫金在吉的认为,中国新疆是西方白种人及 其语言的起源地,应有此理,暗合本文起源地域之意。 他还殷切地说,欧洲人应该摒弃成见和自大,抛弃所谓印欧人及其 语言起源于欧洲土耳其的神话,来中国新疆认祖归宗,承认这一历 史事实。 待续!)—— |
接上!)—— 金在吉毕竟不能从云贵川的角度以更大视野看待这件事,此说并非 无理,却也只能付之一笑了。 月氏人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一种变形的汉语,后又被称之为“吐火罗 语”。 待续!)—— |
接上!)—— 其对后来波斯、阿三语言影响极大,进而影响印欧语系,就衍生 了罗曼语、拉丁语、凯尔特语等等各种欧洲语言。此言并非指这 些地方之前没有语言,只是月氏人语言的加入,使之更加丰满, 使汉语向更远处扩散。 这是世界各种语言的公共部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最有力一次推 动。 待续!)—— |
接上!)—— 月氏人既然是河套人与塞人的混血,必然也会使雅利安人继承河套 人的一些风俗习惯。譬如最显著的有华夏人祭祀习惯,再就是农业 种植与家庭养殖以及放牧本领,这都会随着他们生活范围推广而扩 大,带到他们所能到达的地方。 一旦水土合适,就会繁荣发达巩固起来。 待续!)—— |
接上!)—— 当然,月氏民族遍布河西、中亚、南亚的格局,是在一个漫长的时 期中通过多次的迁徙活动形成的。 大约公元前2世纪,月氏被乌孙联合匈奴驱逐,从河西走廊出走塞 地河中,先后西出天山,南下吐火罗斯坦,再穿越开伯尔山口远涉 北天竺国,进而深入到南亚次大陆。 待续!)—— |
接上!)—— 因为华夏是广土巨族,即使作为华夏人一部分的河套人,也会由于 南北环境的巨大差异,也会有华夏北方人本就不会使用的南方人的 技巧和能力。 举一件小事作为例证可见一般,譬如世界上就只有华夏使用扁担, 这就是河套人转化为月氏人后不能带出去的东西和技术。 待续!)—— |
接上!)—— 因为河套人当时是农牧结合,有足够的马牛代替人来劳动。游牧时, 依然不会很着急一些东西搬运,有代人工具么。等到没有足够的马 匹又不会使用扁担时的地方,就只能用到头顶了。 和塞人混血后成名副其实雅利安的月氏人,倒是把头顶重物的本领, 随扩散传遍了世界各地。 待续!)—— |
接上!)—— 华夏人使用扁担逐渐扩大到北方,以致全中国,那是河套人被迫出 走以后的事了。 皆知箕子朝鲜,商朝贵族迁徙去而得建,那时使用扁担的技能还未 传到北方,他们当然不会。因此一水之隔的棒子都不会使用扁担, 也是用头顶。 待续!)—— |
接上!)—— 其实也本就传去不了,因为那些商朝的遗老遗少都是原来的达官贵 人,在中原时也不知扁担为何物,本不会使用苦力的扁担。 扁担,扁圆长条形状,利用人肩挑肩抬物品的用具。扁担有用树木 制,也有用竹杆做。 待续!)—— |
接上!)—— 就扁担式样的变化来说,竹制的不如木制的变化多。无论采自深山 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一般都是简朴自然, 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 扁担,华夏农民农事的主要工具之一,都很注意讲究和爱护,往往 也不肯轻易借人。 待续!)—— |
接上!)—— 除了材质之外,根据用处不同,扁担也有多种。也有两头上翘,形 似“月牙”的翘扁担,比较薄,弹性好,往往使用在不太重的常年 挑担,如焗锅补盆的、卖针线货郎就会用。 翘扁担据说挑着东西姿势好看,行走起来比较省力,掌控却须一定 技巧,否则在使用时就容易翻转过来伤人。 待续!)—— |
接上!)—— 为了防止翻转,有的翘扁担又在一头装上一块短木板,叫做扁担的 “马”。 再就是农村常用于田地收获的一种扁担,叫“尖担”。比一般扁担 长得多,分三截,中间如一般扁担而较厚,两头两截成方竖薄状再 装上铁尖,为的是能方便扎进麦稻等捆子挑起来走。 待续!)—— |
接上!)—— 没经验者使用,照样会发生反转,还会伤到人,初使者事前要学习, 须从轻担开始才行。 看到埃及金字塔内的壁画也有使用扁担的,虽然装模作样的现实生 活中,当地人没有一人会用扁担,搬动货物全是靠头顶,你就知道 那作假画的时间很短,差不多公元19世纪了 待续!)—— |
接上!)—— 因为公元13、4世纪,华夏第三鞭启蒙欧洲、西亚,蒙古带去的很多 汉人会使用扁担,他们才知道人类可以使用扁担。后来汉人撤回,他 们练不出肩膀,依然不会使用扁担了。 挑担是练出来的,特别是换肩,看起来容易,学起来吃苦还真要下功 夫。 待续!)—— |
接上!)—— 那里慢节奏的生活,真还用不上,没人愿吃那辛苦。他们再知道使 用扁担的时候,那已经都是传教士的事了。因此可知,如果那使用 扁担的壁画,是金字塔一类的东西落成后画上,你就知道那建筑物 建造时间也很近。 二百来年都有可能,因为画画多么容易,人总不能做个梦就会使用 扁担。 269)—— |
接上!)—— 269) 前据史料,还有如王国维、翦伯赞等人的看法,几乎都肯定月氏 人来源于河套人。前已说道,这些专家之论符合本文河套人一说, 扣得上塞人与河套人之间的位置、时间与基本情形。 河套人与塞人混血后的月氏人,最大成就是在华夏西部外建立起 贵霜帝国。 待续!)—— |
接上!)—— 之所以这样说,早期混血,河套人是主体,基因中华夏成分还相当 大,还算中华人的事。后来河套人增加见少,相反塞人成分不断增 加北来,稀释了河套人基因,使直接华夏的成分越来越少。 公元前500~前200年之间,月氏人游牧于河西走廊西部张掖至敦 煌一带,势力强大,为匈奴劲敌。 待续!)—— |
接上!)—— 公元前176前后,月氏还是被匈奴击破并被迫西迁,沿途他们也击 破敦煌附近依附于匈奴的另一个小游牧部落乌孙(其实,乌孙人是 月氏的另一支),杀其王难兜靡,夺其地。 难兜靡的儿子猎骄靡初生,其部落逃奔匈奴,一起被匈奴王收留, 逐渐成长起来。 待续!)—— |
接上!)—— 公元前160年左右在河西走廊,月氏再次被奔袭而来的匈奴及匈奴 支持的乌孙击败,只好西迁至中亚阿姆河流域,即河中地区。 公元前130前后占据巴克特里亚一带,一边和部分塞人混血,并再 次驱逐当地散布的另一部分塞人,统治整个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并 羁縻康居。 待续!)—— |
接上!)—— 地域的广阔性决定,游牧族群得以发展,发展壮大也出现分流。但 他们未向西发展,始终在葱岭一带徘徊。 后来大月氏部族一分为五,类似于蒙古西征后的四大汗国,迁往东 部山区。站在华夏角度看,即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部,设五部翕侯 统治,其中有一部即“贵霜”。 待续!)—— |
接上!)—— 月氏人完成族群统一,建立起贵霜帝国,国祚始自公元55年算起, 公元425年亡止,前后370年。公元127~180年为其巅峰时期, 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印度河流域,抵 近恒河下游。 就在这个期间,约在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汉使张骞 排除匈奴阻隔,历经千辛万苦,凿通西域,达至贵霜帝国,此后 两者往来渐密。 待续!)—— |
接上!)—— 月氏人内部曾设有五翕侯,为休密、双靡、贵霜、肸顿、高附各 部。公元1世纪中叶,其贵霜部翕侯丘就却复又统一五部,建立贵 霜帝国。 丘就却又南下攻击喀布尔河流域,取得今喀什米尔地区,后定都 为高附(今阿富汗的喀布尔),威震中亚,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 础。 待续!)—— |
接上!)—— 公元1世纪60年代,贵霜已统治中亚到南亚次大陆的索格狄亚那、 巴克特里亚、喀布尔、呾叉始罗、犍陀罗、罽宾,可能还有西旁 遮普广大区域。 其后,无名王阎高珍时期,贵霜向西北扩展至赫拉特,控制了整 个河中地区,并在羁縻的康居基础上更进一步羁縻整个大宛。 待续!)—— |
接上!)—— 大宛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当时居民以塞人为主,汗血 宝马是当地特产。 公元90年,因为和华夏的特殊关系,贵霜王阎膏珍自恃为大国之君, 且有功于汉,不知此时汉家已经不是相对羸弱的和亲时候了,曾因 求婚汉公主,被班超拒绝。 待续!)—— |
接上!)—— 此事大大刺伤了阎膏珍的自尊心,不知自己夜郎自大,受辱不能便 遣副王谢率军七万攻班超。随为班超所败,纳礼求和,自此年年向 东汉王朝贡献。班超一直不知贵霜王名,仅以“月氏王”呼之。 公元2世纪初,阎高珍即位,再次征服次大陆西北部,在中亚将势 力范围扩展至花剌子模,吞并锡斯坦,国势大张,形成中亚南亚的 一个庞大帝国。 待续!)—— |
接上!)—— 帝国版图可观,东起巴特那,西达赫拉特,北尽咸海,南至纳巴达 河,并越过开伯尔山口,后都城迁至今巴基斯坦白沙瓦。 公元183~199年,胡毗色伽二世在位期间,国力不胜以往,对中 亚的控制日渐减弱。康居、大宛乘机摆脱羁縻,呼罗珊、花剌子模 也脱离贵霜统治,衰败迹象已经显露。 待续!)—— |
接上!)—— 虽然如此,约公元213年,波调即位,贵霜势力在中亚还是有所扩 展,一度曾经重新控制了花剌子模,并同亚美尼亚库斯诺依斯结盟 共抗后起的萨珊王朝,稳固政权方面也取得过一些成就。 贵霜帝国的末日到了。 待续!)—— |
接上!)—— 约公元233年,萨珊王阿尔达希尔一世攻克锡斯坦后,经呼罗珊入 花剌子模,接着攻入喀布尔等重要地方,给贵霜以致命打击。 尽管这样,波调死后,贵霜仍保持着印度河以东地区的摇摇欲坠的 统治,据说直到公元425年才最后消失在印度河流域。 待续!)—— |
接上!)—— 贵霜帝国政权在婆苏提婆死后,日益衰落。至公元3世纪末已分裂 为若干小的公国,其年代和历史都变得非常模糊。这时候西亚的 萨珊波斯兴起,开始向中亚,直至阿富汗和南亚次大陆各地区扩 张。 贵霜终是气数已尽,势力日削,化为云烟,生死轮回,自在情理 之中。 270)—— |
接上!) 270) 公元4世纪前后,南亚次大陆东部的笈多帝国兴起,统一恒河中 下游东北天竺。这时,西北天竺贵霜诸王公残余势力,便处于笈 多帝国的影响控制之下。不久,北方白匈奴对月氏贵霜残部攻击, 贵霜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未见起色。 月氏族离彻底消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待续!)—— |
接上!)—— 当时,今阿富汗境内大夏故地的月氏人仍然保持独立,后来直至公 元5世纪,还不断受到白匈奴侵犯。月氏在今阿富汗境内的残余小 国,一般认为在公元425年为白匈奴所灭。 现代南亚次大陆贾特人是贵霜余部的后人,或成为阿三种姓制度下 三四等级的吠舍与首陀罗。 待续!)—— |
接上!)—— 白匈奴,也被称作“嚈哒”,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 是公元5、6世纪一再侵入波斯和南亚的一个民族,这一部分即成 为阿三“瓦尔纳”中第二等级刹帝利的主体部分。 根据中国史书记载,他们原来居住长城以北,称滑国,是中亚塞 种人及部分游牧民与汉代月氏人及匈奴人混血的后裔。 待续!)—— |
接上!)—— 西方史学家把这种匈奴西迁中的混血变种,称为“白匈奴”。 白匈奴到来,和后面要讲到的华夏第二鞭突厥有某种关系,又和阿三 的种姓制度有关联,因此这里就得多说几句了。白匈奴势力起源于塞 北,扩展其势力于沩水(阿姆河,在今土库曼纳巴德境内)之南,后 形成国家定都于拔底延城(在今阿富汗)。 待续!)—— |
接上!)—— 于公元4世纪70年代初,他们越过阿尔泰山西迁粟特,其国的政治 中心迁移到吐火罗斯坦(在今阿富汗)。 南北朝时期,白匈奴与柔然相勾结,于大漠南北与北魏争雄,广泛 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大片地域,并将波斯萨珊王朝击败,使波斯 王称臣纳贡。 待续!)—— |
接上!)—— 全盛时,其领域东至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库尔干 河地方。 白匈奴无城镇,无文字,实行一妻多夫,典型的塞人特色,公元6 世纪中叶被突厥击溃,其部众加入突厥汗国,构成突厥语民族的源 头之一。 待续!)—— |
接上!)—— 中国西部与北部,以青藏高原为底盘,从昆仑山西端,经天山、阿 尔泰山、阴山以北戈壁边沿,到辽河北,转一大弧线外与几乎到大 西洋东岸之间的各个游牧民族,基本都是白匈奴这个样子。 他们的组成来源应该是三大块,河套人、塞人,与黄帝驱赶入漠北 的第十五子偃月族群后人匈奴等,在华夏中心外反复混血,迁徙交 流,驰骋捭阖,终成此时状态。 待续!)—— |
接上!) 他们从早期狩猎为主,发展到游牧为主,兼顾抢劫业务,总之就是 天当铺盖地当床,茹毛饮血,逐水草而居。几乎都如白匈奴一样, 无定居,无文字,婚姻关系混乱,一妻多夫,此绝非笑谈。 开化程度较高的,除早期混血较少的月氏人之外,也就是混血稍多 的粟特人了。 待续!)—— |
接上!)—— 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习称为昭武九姓,原是古代生活在中亚阿姆 河与锡尔河一带操东波斯语民族。从华夏东汉时期直至宋代,往来 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于欧亚大陆。 史书记载,栗特人“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 不至。” 待续!)—— |
接上!)—— 不辞劳苦,沿丝绸之路东西往返,由之形成许多栗特聚落。据传丝 路北道碎叶城,即为栗特人所筑。 月氏人在大弧线沿线这一段历史,几乎囊括游牧部落的全部精华。 如果说在中国大漠南北,河套人有游牧业的起步史,那么初期月氏 人历史就是游牧业的发展史。 待续!)—— |
接上!)—— 人们现在所能见到北非中亚到蒙古高原的生活方式状况,就是游牧 业的存在史,其未来史笔者就不提及了。 有一种很切实际的观点认为,游牧业从存在的最基本层面来说,是 人类利用农业资源匮乏之边缘环境的一种经济生产方式。 待续!)—— |
接上!)—— 利用草食动物之食性与它们卓越的移动力,将广大地区人类无法直 接消化、利用的植物资源,转换为人们的肉类、乳类等食物以及其 他生活所需。 这个满怀歌颂的观点最大不足在于,坚持不明白游牧业是生产力发 展极其不足的产物,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不得已现象。 待续!)—— |
接上!)—— 当人类进入生产力得以较高速度发展阶段,游牧业活动必然消失。 看看世界各地的专业养殖,就是游牧业未来,特别是中国各种养殖 业状况,便可知一般。 游牧业之所以在现有生产力条件下尚未消失,得益于世界上国家法 律边界已经固化。 待续!)—— |
接上!)—— 譬如若外蒙还如清朝时属中国中央政府管辖,中国的脱贫政策一定 会使其融入家庭养殖之中。 在着时牧场只是一个和山区一样的空气清新的宽旷附着物,蒙古包 只是草原风景的一部分。 待续!)—— |
接上!)—— 同样的过去以游牧为业的内蒙,不就是这样的么? 由于长期不再逐水草迁移,丝毫不怀疑他们蒙古包的脚部基裙已经 潮湿到朽烂,需要修理了,或许已经换成水泥的了,也说不定。 271)—— |
接上!)—— 271) 现在有足够的时间,再来进一步深入认识认识游牧业。有专家经 过严密考证,即便在之前较贫瘠的山地,譬如川西羌族地区,农 业约要6~10余亩地也可养活五口这样的家庭。 然而,当前在内蒙新巴尔虎右旗,20亩地才能养一只羊,至少要 300~400头羊才能供养一个五口之家。 待续!)—— |
接上!)—— 因此,一个牧民家庭至少需要6000~8000亩地,即4~5.35平方千 米才能养活。 还有一个比较有据的详细资料,从民族志材料可知兼以狩猎的话, 每平方千米所能支持的人口不超过1.56人。如果同时狩猎与采集的 话(不包括渔猎群体),上述面积所支持人口是9.098人。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23] 本页[24] 下一页[25]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