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唐岛渔夫——大国博弈背后的欧洲中世纪(书接上回)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唐岛渔夫——大国博弈背后的欧洲中世纪(书接上回)[第6页]

作者:唐岛渔夫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欧版靖难(二)

    因为约翰二世的遵守江湖道义,他死后被欧洲史学家谥号“好人”(John the Good)。约翰二世的低调攒人品,最终换来了查理五世的人品总爆发。

    就在约翰二世坐牢期间,监国的查理五世匆匆与英格兰媾和,签订了极其不平等的布勒丁尼和约(Treaty of Brétigny)。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条约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丧权辱国。查理五世所宣布割让的领土,几乎占到了整个法国面积的一半。在此基础上,为了捞出老爹约翰二世,法国方面还要赔付巨额的赎金。

    然而,我们站在今天的角度而言。查理五世审时度势签订停战协定,当时的法兰西才是最得利的一方。正因为有了这个条约的存在,才为查理五世争取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发展环境。并且实话讲,巅峰时期的爱德华三世与黑太子爱德华俨然一堆战场黄金组合,跨海的一场举国之战,居然在苏格兰和法兰西双线取得完胜,并且俘虏了两个国王,绝对是空前绝后之作。查理五世避爱德华父子之锋芒,让法国免于全境沦亡于士气正盛的英格兰人手中。毫无疑问,查理五世的决定是理智的,也是及时的。

    

    查理五世

    Gisant de Charles V sculpté à sa demande lorsqu'il avait 27 ans.
    
    
    欧版靖难(三)

    公元1364年,约翰二世的死讯传回法国,查理五世正式即位。

    查理五世的上台,让法国人民抗英战争的面貌焕然一新。

    血气方刚的查理五世迫切地希望为父辈祖父辈们一雪前耻,而英格兰一方的爱德华三世则渐渐老迈,黑太子爱德华那边却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了西班牙,并且在西班牙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看到有机可乘的查理五世,于公元1369年再次挑起英法之战。

    此次战争,也被称为百年战争的第二阶段。

    卧薪尝胆十几年的法兰西军队,终于获得对英军战斗的主导权,战局渐趋明朗,而英格兰在法国本土的作战则越来越难以为继。战争之中,各种新式武器也陆续登上舞台。炮兵部队(artillery)的出现,极大抵消了重装骑兵的杀伤力。英格兰长弓的杀伤力虽大,但法国人也渐渐地师夷长技,组建了自己的长弓部队。并且由锁子甲而板甲,中世纪战争中的单兵防御措施,也日臻完美。

    查理五世摧枯拉朽的攻击之下,英格兰人渐趋守势,大量领地易手。

    

    中世纪法国锁子甲

    

    板甲拆卸图

    

    板甲拆卸图
    欧版靖难(四)

    随着公元1376年和公元1377年,黑太子爱德华与爱德华三世相继退出历史舞台,英军在法国本土已经无心恋战。狼奔豕突的溃退中,英军仅仅在法国西海岸保留了五个重要港口的配置,其余几乎都丢给了法王查理五世。

    公元1380年,英法休战。同年,完成了历史使命的查理五世驾鹤西去。多年以后,查理五世被欧洲史学家们上谥号“英明”。

    只可惜,伟大了一辈子的查理五世,他身后的基业很快就毁于一旦。

    查理五世之后登基上台的法王,是查理五世的长子查理六世。查理六世虽然也叫查理,但他在欧洲历史上的谥号是“疯子查理”(Charles VI le Insense)。因为受精神类疾病的困扰,这位可怜的国王,重新将自己和法兰西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不过,好就好在,同时期的金雀花王朝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疯子查理
    欧版靖难(五)

    掌权长达半个世纪的爱德华三世,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了一辈子,结果他生前着力培养的接班人黑太子爱德华却先他而去。这件事情,毫无疑问沉重地打击了已经处于人生暮年的英格兰之王。虽然爱德华三世儿女众多,但老来丧子之痛,让爱德华三世并没有选择其他成年的王子为王储。转而,老王选择了黑太子唯一健在的儿子理查二世(Richard II)。

    理查二世接班爱德华三世的这一年,他只有十岁。

    这件事情,像极了中国明代朱元璋与朱允炆之间的隔代相传。

    而且关键是,跟朱元璋朱允炆的前尘旧事一样,英格兰并没有跳出这个俗套。面对十岁的英王,爱德华三世手下的众多叔叔们,开始毫不遮掩地蠢蠢欲动。朝政,很快就落入了三叔约翰(John of Gaunt)手中。当然,朝野内外虎视眈眈的,还有四叔埃德蒙(Edmund of Langley)。

    于是,英法百年战争的事先放一放,王位的事先缕明白了再说。

    

    理查二世
    欧版靖难(六)

    公元1399年,理查二世的三叔约翰去世。同年,约翰之子亨利四世(Henry IV),废黜了尚且无嗣的堂兄理查二世,不久之后将其杀死。

    巧合的是,公元1399年在中国,也恰好是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南下向建文帝夺权的同一年。只不过,跟中国的叔侄战争结局所不同的是。法理上讲,亨利四世的夺位,等于是金雀花王朝的主支已经断绝,转而是金雀花的旁支登堂入室。

    在中国,靖难之役之后的大明还是大明;而在欧洲,宫廷政变之后的金雀花已经不再是金雀花,他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圣女贞德(一)

    兰开斯特王朝的名字,来源于当年约翰所拥有的兰开斯特公爵(Duke of Lancaster)称号。至少在看上去,这个名字像极了《权力的游戏》中凯岩城的兰尼斯特家族(House Lannister of Casterly Rock)。那么实际上,作为奇幻类作品的优秀代表,《权力的游戏》在这个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参照了历史上兰开斯特王朝的名头。

    虽然改了个名字,但新生的兰开斯特王朝跟法国的瓦卢瓦王朝在性质上没有太大差别。其实,都属于是旁支上位所创建的新王朝。而对于之前母体的金雀花王朝和卡佩王朝而言,都属于换汤不换药。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兰开斯特王朝和瓦卢瓦王朝在创建之后的若干年中,都还一直在消费其血缘先祖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四世的名头。

    亨利四世是个政变小能手,可惜真正上位了却又庸庸碌碌,乏善可陈。

    公元1413年,亨利四世走完人生路,他的儿子亨利五世(Henry V)即位。

    公元1415年,亨利五世再次向法国人宣战,英法战火重燃。

    

    凯岩城的兰尼斯特

    

    

    亨利五世
    圣女贞德(二)

    亨利五世是一个看上去颇为雄才大略的君主,亨利五世的遗憾在于,他没有赶上和法王查理五世生在同一时代。英王亨利五世出生的那一年,法王查理五世已经离开人世七年。亨利五世并没有棋逢对手地遇到“英明查理”,却一直跟“疯子查理”纠缠不休。疯子查理的女儿凯瑟琳(Catherine of Valois)通过政治联姻嫁给了亨利五世。因此,疯子查理就是亨利五世的老丈人。

    和查理五世一样,亨利五世一生十分短暂,甚至比查理五世的生命还要短暂些。但是在亨利五世三十多年的人生中,却完全复制了当年查理五世所做到的一切。或者我们换个角度,当年的查理五世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奋六世之余烈,一口气将英格兰手中的法国领土拿回了一多半;而亨利五世则换了个方向,亨利五世用了七年时间,又将法国人的边境线平推了回去。甚至更加彻底的是,亨利五世准备一举灭掉法国,而由自己兼任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双王”。

    而事实上,亨利五世已经接近做到这一点。

    

    凯瑟琳

    Detail of an illustration of the wedding of Catherine of Valois and Henry V, from the 15th century "Beauchamp Pageants".

    
    以这层楼为准,大家忽略522楼

    

    以这层楼为准,大家忽略522楼
    圣女贞德(三)

    公元1422年,在英格兰人强大的军事压力下,法国人同意为亨利五世加冕为法兰西国王。但是就在加冕之前两个月,亨利五世暴病而死。而且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老丈人疯子查理也在同一年追随亨利五世而去。

    也就是说,公元1422年这一年,法王和英王同时离世。

    所不同的是,取代查理六世的,是他十九岁的儿子查理七世(Charles VII le Victorieux);而取代亨利五世的,则是他与凯瑟琳所生的只有九个月的儿子亨利六世(Henry VI )。

    国有长君,社稷之福。

    从这个角度而言,百年战争第三阶段恰好在英法摊牌的节骨眼上,英法双方各自戏剧性地失去国王,并随即更换了最高执政官。两个新王,一个尚在襁褓,另一个已经成年,这个隐喻其实已经昭示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最后结局。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

    

    查理七世
    圣女贞德(四)

    长达百年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在法国本土所进行的。如果说早年的诺曼王朝,安茹王朝还算跟法国沾点边。那么如今只是依靠一个阿基坦公国,英格兰人就想鸠占鹊巢地反攻大陆,未免有点太强行解释了。而且,早年的战争烈度并没有那么高,所谓的战争很多时候就是贵族和骑士之间的较量,平民百姓被卷入其中的可能性以及参与度都非常低。但是随着法国战场上的仗越打越大,越来越多的后勤都需要在法国本地进行补给。最开始,英军可以彰显自己正义之师,仁义之师的人设。但时间一久,尤其到了战争咬牙挺住的节骨眼上,根本不可能做到秋毫无犯。而一旦英军开始在本地开了偷鸡摸狗,欺男霸女的口子,就一定覆水难收,到时候难免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去了。

    人民战争一旦开打,英格兰人所期望的箪食壶浆迎王师的可能性,也就完全不复存在了。从爱德华三世开始的,英格兰最高统治者所梦想的兼任英格兰法兰西“双王”,也只能是变为镜中月,水中花。

    

    

    油画——查理七世的情妇
    @万则仆 2021-11-18 23:24:48
    记号
    -----------------------------
    加油
    试一下
    圣女贞德(五)

    那么在亨利五世之后,百年战争的第三阶段,也确实是在人民战争的怒火之中走到尽头的。

    其中的代表性事件,就是圣女贞德(Joan of Arc)。

    按照今天的观点,当年的圣女贞德,更像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普通女孩。她出身于法国农村,由于缺乏教育,甚至她是一个事实上的文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农村女孩,却成为法国农民们田间地头上的热点人物,因为很多人都传说,贞德曾经看到了基督教中的神迹,很显然这是一个受到天启的女孩。换个角度,当年的贞德更像是一个通讯匮乏时代诞生的网红,而网红的传播方式还与宗教影响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如此一来,一个农村女孩就被硬生生地塑造成了无所不能的一位女神。

    从某种意义上讲,圣女贞德出现的性质,有点类似于中国晚清的义和团。

    而且与义和团所雷同的是,圣女贞德为查理七世所利用,但也为查理七世所嫌弃。义和团时期曾经红极一时的神功护体,刀枪不入,在圣女贞德的带领下,居然她身边的所有人都坚信不疑。并没有多少战术素养,甚至是并没有任何有效组织的情况下,圣女贞德带领法国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不得不说,在冷兵器时代,信仰的力量确实是能够将人类潜力进行有限度放大的。

    

    圣女贞德画像
    
    圣女贞德(六)

    实际上,圣女贞德的活动时间,满打满算也只有一年整。

    公元1430年,圣女贞德被俘。

    俘虏容易处理难。

    因为圣女贞德的出现,是人类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样的人你不能随便杀,有时候不杀的时候危害还能可控,而如果随意杀掉,则可能因为她的壮烈牺牲,会在她的整个信仰体系中成神入圣。所以,面对这样的局面,国家机器只能采取既要杀人,也要诛心的战法。也就是说,在贞德生前对其进行污名化,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由宗教裁判所(Inquisition)出一份贞德的信仰是邪教,而她本人是异端的证明。

    这些套路打完之后,那么贞德跌落神坛,要杀要剐也就水到渠成了。

    最终,英格兰人按照这样的程序给贞德定罪,并且在公元1431年五月,对贞德实施了火刑。

    

    圣女贞德被俘

    Joan captured by the Burgundians at Compiègne. Mural in the Panthéon, Paris, circa 1886–1890

    

    狱中圣女贞德

    Joan of Arc interrogated in her prison cell by the Cardinal of Winchester, by Hippolyte Delaroche, 1824, Musée des Beaux-Arts, Rouen, France

    

    圣女贞德被执行火刑

    Joan of Arc's Death at the Stake, by Hermann Stilke (1843)
    
    圣女贞德(七)

    然而,圣女贞德出现绝非偶然,一个贞德倒下了,千万个贞德站起来了。她身后所代表的,是被战火硝烟所蹂躏的普通法国老百姓,当千万个法国老百姓都振臂一呼的时候,英格兰人的败局也就不可避免了。更加重要的是,战争的持续深入,让法国老百姓终于明白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早些年在贵族们的裹挟之下,普通劳苦大众们分不太清哪个是诺曼贵族,哪个是安茹贵族,哪个又是英格兰贵族,反正谁能够让我吃上饱饭,谁做我的主人我都不挑。

    然而,战争带来的创伤教育了法国劳苦大众,一个统一的法兰西民族的概念,也就慢慢地开始植根于每一个法国老百姓心中。

    公元1453年,也就是在东罗马帝国首都新罗马陷入奥斯曼突厥人之手的同一年,英法百年战争告一段落。整个法国本土,除了加莱地区还残存部分英军之外,绝大部分的领土,复归法国。

    战后,圣女贞德一案被法国的宗教裁判所重新判决,为她恢复了名誉,并且被正式定义为法国人民的国家英雄。

    

    法国人的民族性,被百年战争空前激发
    
    圣女贞德(八)

    那么又过了很多年,加莱被法国人攻破,英格兰人彻底败退回英伦三岛。

    从这一刻开始,法国人开始在欧洲大陆纵横驰骋,成为那个年代整个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而英格兰人则因为百年战争的失败,彻底沦为一个海岛国家。从此之后,英格兰针对法国人领衔的欧洲大陆,采取了更加鸡贼也更加考验智商的大陆均衡政策。

    与此同时,英格兰慢慢转身走向海洋,希望赢得下一个百年的胜利。
    玫瑰战争(一)

    英法百年战争的全面失利,对兰开斯特王朝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亨利六世的懦弱,败光了亨利五世在法国本土的丰厚遗产,甚至变本加厉,连百年之前的阿基坦公国也都奉送给了查理七世。按照英格兰王国的国际惯例,对外军事上搞不定,对内的政治也就要后院起火了。

    从英格兰在法国本土彻底失败开始,亨利六世就开始备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当然,也有一种可能,精神病本来就是来自于亨利六世的外祖父查理六世一系的遗传病。那么既然国王的情况已经时好时坏,就必须要选出一个人来代替国王来监国。于是,来自于约克家族(House of York)的理查·金雀花(Richard Plantagenet)宣誓就职了英格兰摄政王(Lord Protector),全权处理英格兰的日常政务。
    玫瑰战争(二)

    要说这个约克家族,其实源自爱德华三世家中的老四埃蒙德(约克公爵,Duke of York)。当初黑太子爱德华英年早逝,爱德华三世将王位隔代传给了黑太子的儿子理查二世。后来篡位的就是三叔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四世。而当时的四叔埃蒙德,其实就是理查.金雀花的爷爷。亨利四世,五世,六世传了三代人,结果到了亨利六世这里,约克家族的理查.金雀花粉墨登场.,准备对兰开斯特家族的王权进行收割,甚至想要拿到兰开斯特王朝的王位继承权。

    当然兰开斯特家族也不是吃素的,这些年以来朝野内外,树大根深,绝对不会允许约克家族乱来。而且要知道,公元1455年的时候,亨利六世的精神病基本痊愈,暂时也不存在还另外需要立一个摄政王的问题了。

    谈谈不成,只能开打。

    由于兰开斯特家族的徽章是一个红玫瑰,而约克家族的徽章是一个白玫瑰,于是这场发生在金雀花王朝两个旁支家族之间的战争,也被称为是“玫瑰战争”(Wars of the Roses)。

    

    红玫瑰还是白玫瑰?莎士比亚笔下的玫瑰战争

    Framed print, "Plucking the Red and White Roses in the Old Temple Gardens" after the original 1910 fresco painting by Henry Albert Payne (British, 1868-1940) based upon a scene in Shakespeare's Henry VI, the original in the Palace of Westminster and a later similar painting by Payne in the Birmingham Museum and Art Gallery, this print marked "copyright 1912 in London & Washington by "The Fine Art Publishing Co., Ltd. London", sight: 20.25"h, 21"w, overall: 27"h, 27.5"w, 9.25lbs.
    玫瑰战争(三)

    玫瑰战争一打就是三十年,从公元1455年一直到持续到了公元1485年。持续三十年的混战,最开始代表正统一方的兰开斯特家族,在战场上呈现对约克家族的压倒性态势。公元1260年,约克家族的代表理查.金雀花战死,死后还被枭首示众。然而,此后兰开斯特家族的形势急转直下,亨利六世和王后玛格丽特(Margaret)逃到了苏格兰避难。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461年,理查.金雀花的儿子爱德华四世(Edward IV)自立为王,创建了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

    期间,兰开斯特家族的老王亨利六世曾经短暂复辟,但旋即就被爱德华四世所镇压。并且爱德华四世将亨利六世也关进了伦敦塔,最终亨利六世死于塔中。

    公元1483年,爱德华四世病逝,王位就传给了他年仅十三岁的儿子爱德华五世(Edward V)。爱德华四世临终之前盘算着自己的王朝主少国疑,只能让自己的弟弟理查三世(Richard III)来摄政。只是想不到,大哥爱德华四世的尸骨未寒,理查三世就找到英格兰宗教界人士,宣布当年大哥爱德华四世与嫂子的婚姻不合法,也就是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五世是私生子。

    

    爱德华五世
    玫瑰战争(四)

    如此这般的釜底抽薪之后,理查三世也就自立为王。同时,爱德华五世与他的弟弟约克公爵理查(也叫理查)被理查三世关进了伦敦塔,并且在塔中神秘地死去。

    公元1485年,代表约克家族的理查三世亲率大军,同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Henry Tudor )会战于博斯沃思原野(Bosworth Field)。在这场大战中,理查三世战死,兰开斯特家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再后来,亨利.都铎登上英格兰王位,也就是后来的亨利七世(Henry VII)。为了消除连年战争造成的裂痕,亨利七世代表兰开斯特家族,迎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York)为妻。就这样,持续三十年的玫瑰战争,终于以一种大团圆的方式落下帷幕。

    亨利七世的继承权,来自于亨利六世。因为亨利七世的老爹,是亨利六世的同母异父弟弟。所以,亨利七世的父系跟金雀花家族已经毫无关系了,他等于是新建立了一个王朝,这个王朝在后世被称为“都铎王朝”(Tudor dynasty)。

    值得一提的是,都铎王朝的徽章,恰好就是红白两朵玫瑰的组合图案。

    

    亨利.都铎

    

    都铎王朝开始了
    玫瑰战争(五)

    其实,无论玫瑰战争打的如何凶残,总归是金雀花王朝的两个旁支在互相较劲。而自都铎王朝建立以后,尤其是后来亨利七世为首的都铎王朝政府对金雀花约克家族后裔进行清洗之后。金雀花王朝也就成了一个历史名词,只剩下一些记忆和传说,长久地留在当时英格兰人民的心中。

    金雀花王朝承上启下,衔接了自英格兰古典时代到近现代的过渡,几乎恰好跨越了欧洲中世纪。正是在金雀花王朝时期,文艺复兴蔚然成风,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这些名校,逐渐成为科学与文化的最高殿堂;也正是在金雀花王朝时期,宪政与法制建设逐步奠基,成为后世能够遵循和学习的典范。

    金雀花王朝的名字,永远铭刻于欧洲历史殿堂之上。

    

    金雀花王朝落幕
    回顾下总目录

    八个部分均已成书,网络书店及实体书店均有销售。已经连载的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 洪荒神话(已连载)
    第二部分 嗜血皇冠(已连载)
    第三部分 蛮族传奇(已连载)
    第四部分 板块碰撞(已连载)
    第五部分 王朝荣耀(正在连载)
    第六部分 小国雄心
    第七部分 制霸海洋
    第八部分 列强演义
    第五部分 王朝荣耀 目录

    第一节 卡佩王朝
    第二节 金雀花王朝
    第三节 霍亨斯陶芬王朝
    第四节 哈布斯堡王朝
    霍亨斯陶芬王朝——目录

    ◇ 叙任权之争
    ◇ 霍亨斯陶芬王朝
    ◇ 瑜亮情节
    ◇ 侠盗罗宾汉
    ◇ 我是谁
    法兰西的卡佩王朝忙着搞集权,英格兰的金雀花王朝忙着搞分权。

    无论集权还是分权,世俗王权在法兰西和英格兰都获得了非常成功的发展体验。但正因为如此,慢慢强大起来的王权同教权之间开始逐渐互相看着不顺眼,不管法兰西还是英格兰,最终王权教权之争,都还算是达成了某种程度的妥协。在此基础之上,世俗政权能够获得足够的活动空间,而精神世界的教权也不至于完全大权旁落。

    然而,同样的事情放在德意志,则没有那么简单了。

    这事,还需要从根子上开始谈起。
    叙任权之争(一)

    当年西法兰克与东法兰克分道扬镳,以西法兰克为基础,演变出了卡佩王朝以及随后的法兰西王国。那么东法兰克则继承日耳曼人的祖产,慢慢演变出了一个德意志王国以至于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

    看上去,这是一个十分具有完美对称性的发展规律。

    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法国很正常,因为当年的高卢几乎全境都是西罗马帝国的地盘,罗马人治下的高卢无论上层礼仪典章,中层的行政传统,以至于下层老百姓的衣食起居。早在法兰克王国创朝早期,这个地方就已经具备了文明国家先发的各种必要元素。

    

    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带来了德法意三国的雏形
    叙任权之争(二)

    反过来看德意志的诞生,法兰克王国草创时期,德意志地区还是一片荒蛮。大量的日耳曼先民还分布在一望无际的丛林之中,对这些人的同化,教化,文明化,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且不同于高卢地区人民,很容易就能够理解王权专制的概念,广大的德意志地区,还普遍存在着原始民主自由的思潮。老百姓并不认同一个虚无的王国的概念,反而更加关注本部落的切身利益。

    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的这种现实差别,从早期的语言分野上也很容易理解。西法兰克很快接受了当年罗马帝国的通俗拉丁语,在此基础上演变出了罗曼语,后来终于出现了法语;而德意志地区,则并不具备强推通俗拉丁语的基本条件,你让一群群的日耳曼文盲去学已经死掉的罗马帝国的通用语,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也只能因地制宜,继续发展广大日耳曼部落的共同语,于是条顿语就诞生了。那么在条顿语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德语。

    所有客观条件综合,注定中世纪德意志的封建化与之路并不平坦。
    叙任权之争(三)

    我们前文曾经讲到,东法兰克王国演变为德意志王国,曾空前绝后地出现了一个“奥托大帝”。奥托大帝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他生前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并且不仅如此,为了避免他死后偌大一个德意志王国崩盘,也为了他身后的奥托后人们能够拥有一个长治久安旱涝保收的根据地。奥托在生前,强化下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德意志国王赴罗马教廷加冕这件事,当作一个惯例固化了下来。

    其实,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互相利用。

    对于德意志国王来说,奥托一世所征服的地盘多半都是臣服于暂时的武力,而实际上一群放飞自我的野蛮人,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还远远大于让他们宣誓效忠一个封建政体的牵引力。所谓的春风化雨,教化人心,在那个时代无论奥托还是奥托的后人们,都还想不到有任何比基督教更能够有效的方式。那么最后,只能是求助于罗马教廷。
    叙任权之争(四)

    而对于罗马教廷来讲,宗教权力的上限莫过于为国王加冕,甚至还可以许一个空头的“罗马皇帝”称号。而宗教权力的下限,则是能够直接向广大的德意志蛮族部落渗透。从最根本上,让这些蛮族们能够理解当时的普世价值观。两者的功能兼备,也就能够进而控制更多的德意志王国事务。到时候,不管是德意志广大蛮族兄弟,还是先文明起来的那些王公贵族,最后还是要让罗马教廷予取予求。

    换个角度讲,当时的封建化和宗教化过程,在西法兰克只是属于常规操作;而对于东法兰克王国来讲,则需要活学活用。于是王权需要借助教权来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进行背书,对疆域内广大不服管教的刁民们进行教化。而教权则需要借助王权来广布福音,并且获取现实利益。

    在德意志王国内,早期王权与教权的结合,显然属于一拍即合。
    叙任权之争(五)

    我们知道,在英格兰亨利二世因为大主教之死搞了一出负荆请罪。这种情人拌嘴似的相处方式,似乎感情反而越吵越牢固;那么在法兰西,后世的腓力四世硬杠罗马教廷,弄到最后老爷们对老娘们大打出手,到最后采取暴力手段把老娘们弄回家里,霸王硬上弓地入了洞房,并且再接再厉把老娘们改造成了只会生孩子干杂活的机器。

    男女在一起的意义,显然不是吵架拌嘴,也不是包办婚姻。

    从这个角度而言,德意志王国跟罗马教廷的婚姻看起来美妙极了。婚前双方父母见面,郎才女貌,比翼双飞,飞到各处撒狗粮;此后明媒正娶,佳偶天成,举案齐眉,朋友圈各种高调秀恩爱。然而,无论何种领证结婚的故事后续,注定要经历难以言说的七年之痒。婚前你侬我侬的原始冲动,显然敌不过婚后历经岁月风霜左手握右手带来的麻木感觉。而一旦如此这样的两个人心生罅隙,则两者之间的问题,则还不如那种吵架拌嘴的小情人,甚至还不如那种男女双方一方天然强势天天棍棒伺候中的家庭暴力。

    越是甜蜜的感情一旦出问题,可能就再也走不了回头路。
    叙任权之争(六)

    德意志王国和罗马教廷的早期矛盾,集中体现在了叙任权之争(Investiture Controversy)。

    所谓叙任权之争,是指罗马教廷与世俗王权之间对于神职人员在本地国的任命问题。按照今天我们职场的概念来讲,基督教神职人员的属地是在各个王国,但是神职人员的纵向业务领导却是罗马教廷。按照常规来讲,地方行政大员,对于纵向业务专业线的人事委派,应该行使的是否决权,而非任命权。举个例子来讲吧,某个市的市长属于本地行政领导,他有权管理本地的市公安局,但是纵向来看,省公安厅才是决定市公安局人事任命的上级权力机构。所以,叙任权之争,就有点类似于市长与省公安厅,对于市公安局的人事任命权的争夺。

    早期的婚姻生活十分和谐,于是罗马教廷对于本地神职人员的任命,也算是睁一眼闭一眼。大主教等角色,名义上是由罗马教廷指派,但实际上一般是由世俗王权来任命,只是事后提交罗马教廷报备而已。因此,世俗王权很多时候把任命本地神职人员,当成了一种福利,私相与授,甚至是卖官鬻爵。不仅是德意志,在其他诸侯国,也基本上大差不差。比如在英格兰,当时的英王亨利二世任命贝克特为大主教,原因恰好就是贝克特是他本人的多年好友,只是贝克特这个人后来并没有受亨利二世摆布,后来闹翻了而已。
    叙任权之争(七)

    但是德意志王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奥托大帝在位期间,已经强化了国王加冕为皇帝这个法定程序。所以,到了后来整个情况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也就是皇帝不仅影响教皇的人选,甚至还会直接参与任命教皇。而教皇本皇则又反过来给皇帝加冕。如此一来,奥托王朝一朝下来,德意志王国越来越像一个事实上政教合一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第一人,就是世俗皇帝。

    很显然,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脱离了罗马教廷最开始加冕罗马皇帝的初衷。

    换言之,奥托王朝时代完成了“政教合一”的最初探索阶段。

    以萨克森公国为核心的奥托王朝之后,以法兰克尼亚公国为基石的萨利安王朝建立。新建立的这个王朝,依然坚持王权对教权的绝对控制。于是,一场教权与王权的较量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公元1073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Ⅶ)颁布了基督教宗教界著名的《教宗训令》(Dictatus papae)。在这个训令第十二条中,石破天惊地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可以允许他(教皇)废除皇帝”(It may be permitted to him to depose emperors)。这件事情,显然已经把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完全明面化,并且教权一方已经开始先发制人了。
    叙任权之争(七)

    但是德意志王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奥托大帝在位期间,已经强化了国王加冕为皇帝这个法定程序。所以,到了后来整个情况出现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一幕,也就是皇帝不仅影响教皇的人选,甚至还会直接参与任命教皇。而教皇本皇则又反过来给皇帝加冕。如此一来,奥托王朝一朝下来,德意志王国越来越像一个事实上政教合一的国家,而这个国家的第一人,就是世俗皇帝。

    很显然,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脱离了罗马教廷最开始加冕罗马皇帝的初衷。

    换言之,奥托王朝时代完成了“政教合一”的最初探索阶段。

    以萨克森公国为核心的奥托王朝之后,以法兰克尼亚公国为基石的萨利安王朝建立。新建立的这个王朝,依然坚持王权对教权的绝对控制。于是,一场教权与王权的较量也就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公元1073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Gregory Ⅶ)颁布了基督教宗教界著名的《教宗训令》(Dictatus papae)。在这个训令第十二条中,石破天惊地出现了这样一行字“可以允许他(教皇)废除皇帝”(It may be permitted to him to depose emperors)。这件事情,显然已经把教权与王权的矛盾完全明面化,并且教权一方已经开始先发制人了。

    
    《教宗训令》
    叙任权之争(八)

    王权一方,得到消息的是当时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国王亨利四世(Henry IV)。亨利四世此时此刻,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实施同萨克森的内战。权衡利弊之下,亨利四世果断选择了暂时隐忍。

    公元1075年,已经完美地在战场上镇压了萨克森人的亨利四世凯旋归来。借助胜利余威,亨利四世就迫不及待地和罗马教廷摊牌了。当时的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警告,亨利四世不要插手北意大利米兰城的大主教任命事宜,否则教皇有权行使权力,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亨利四世则毫不示弱,坚持认为无论德意志本土还是北意大利,都是帝国的传统疆域。在此疆域内,只有王权或者皇权才是最高权威。也就是,这个国家说了算的,是世俗王权,而不是罗马教廷。

    双方的矛盾迅速激化。

    

    亨利四世
    叙任权之争(九)

    公元1076年1月,亨利四世召集了德意志王国疆域内的多名主教,在北意大利的沃尔姆斯(Worms)举行宗教会议。会议宣布格列高利七世被废掉,会议决议即刻执行。仅仅不到一个月之后,公元1076年2月22日,在这个足够犯二的日子里,罗马教廷做出反制动作。罗马教廷也决议,所有参加沃尔姆斯会议的人员,包括所有主教也包括国王本人,均被逐出教会。为期一年,以观后效。

    罗马教廷的决议,显然在宗教界更加具有说服力。

    在一年的观察期内,愿意追随亨利四世的宗教界人士,基本没有。而且关键是,德意志王国本来就是个松散的封建政治实体,像萨克森公国这样的地头蛇多如牛毛。不像法兰西的集权,也不像英格兰的宪政萌动,德意志从一开始就是以原始公有制选举为主导的一个国家。国王一旦在基督教世界内声名狼藉,那么在世俗领域内也即将面临破产。而一旦世俗王权不保,亨利四世就会在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身为异教徒,身为一个曾经颐指气使的国王异教徒,亨利四世的下场几乎令人不敢想象。

    原本以为拳头大有理,结果一场假革命诞生,自己反倒成了孤家寡人。

    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绝望。
    叙任权之争(十)

    更加残酷的是,德意志诸侯们充分发扬了落井下石的集体主义精神,这么好的一举推翻老大的机会,任谁都不会轻易放过。一年观察期即将期满,德意志诸侯们召集各路人马,准备于1077年2月2日在德意志奥格斯堡(Augsburg,在今德国南部)开会。同时被邀请的,还有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如无意外,届时亨利四世将会被正式开除出基督教世界。同时,由于已经成为基督教世界的异教徒,亨利四世手中的世俗王权,也将被剥夺。

    亨利四世,终于被绝望地推到了悬崖边上。

    万般无奈,走投无路。

    公元1077年1月,亨利四世带领妻儿老小,风尘仆仆地穿越阿尔卑斯山,觐见教皇。然而由于双方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过于敌对,已经并不存在对话的平台,误判形势的教皇匆匆忙忙地躲进了一位德意志藩侯的城堡。这座城堡,被称之为“卡诺莎城堡”(castle of Canossa,在今意大利北部)。由于教皇迟迟不肯出来接见亨利四世,国王只能采取低三下四痛哭流涕死缠烂打的招数了。于是在瑟瑟寒风之中,亨利四世只披着麻布衣服(hairshirt),赤脚站在雪地之中。期间,不吃不喝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到最后,教皇终于从城堡中现身,并且给了亨利四世额头上一个吻。双方的第一轮战斗,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

    那么这件事情,被称之为“卡诺莎悔罪”(Road to Canossa)。并且,由于这件事情已经让王权耻辱到了地板以下,那么后世也经常用这个词组,形容奇耻大辱。

    

    卡诺莎城堡废墟,在今天的意大利

    

    Henry at Canossa, history painting by Eduard Schwoiser [de] (1862)

    卡诺莎悔罪,1851年作品

    

    Henry IV and his entourage at the gate, 19th century depiction

    十九世纪作品

    

    A 1583 image of Henry at Canossa, by English Protestant John Foxe. The print depicts Henry as a dignified ruler, contrasted with Gregory's contemptuous supporters and Gregory himself, identified as Antichrist, who is depicted in the wiles of Matilda.
    叙任权之争(十一)

    然而,宗教层面的干戈虽然已经消除,世俗方面如何收场呢?

    原本要利用奥格斯堡会议,准备以官方法律手段一举拿下亨利四世的德意志诸侯们,此时此刻陷入了万般尴尬之中。既然已经成了乱臣贼子,那也就没有什么好啰嗦的了。一不做二不休,德意志诸侯们索性又选举了一位国王出来,这位国王就是来自于士瓦本公国,代表当年阿勒曼尼蛮族势力的鲁道夫(Rudolf of Rheinfelden,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

    要说,亨利四世虽然落魄一时,但他绝对不是纸糊的,所谓的卡诺莎悔罪或者卡诺莎之辱,也不过是形势比人强,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权宜之计而已。像亨利四世这种有铁手腕的人物,绝对不会对这群落井下石之徒就此善罢甘休,更不用说出来鲁道夫这么一个山寨货了。

    于是,一言不合,德意志内战爆发了。

    

    Grave plate of the anti-king Rudolf of Swabia in Merseburg Cathedral. It is the oldest bronze grave slab in Central Europe. It was once covered with gold and precious stones.

    莱茵费尔登的鲁道夫
    叙任权之争(十二)

    这场内战,一打就是四年,直到亨利四世在战场上取得绝对优势为止。

    公元1080年,亨利四世对罗马教廷喊话,要求格列高利七世承认自己为皇帝,并且要求教皇将伪王鲁道夫逐出教廷。否则,亨利四世就要如法炮制,另立新教皇。

    谁知道,教皇依然强硬如初,他不仅没有将鲁道夫踢出群,反而诏告天下,将亨利四世重新放入教会黑名单,并承认鲁道夫为德意志国王。

    同年10月,鲁道夫一方战败,鲁道夫本人战死。

    公元1081年,亨利四世挥师南下,进军罗马。

    这场战争,又打了三年。

    公元1084年,罗马城破,亨利四世废黜了老教皇,并任命了新教皇克雷芒三世(Clemens III)。并且在克雷芒三世的主持治下,亨利四世加冕为帝国皇帝。

    公元1106年,半辈子都在同罗马教廷做斗争的亨利四世与世长辞。继承他衣钵的,就是他的儿子亨利五世(Henry V)。

    

    克雷芒三世(Clemens III)

    

    亨利五世
    叙任权之争(十三)

    亨利五世在亨利四世生前,就已经伙同罗马教廷和德意志诸侯反对他的老子亨利四世,但一旦亨利五世坐在了他老爹的位子上。则重新走上了与罗马教廷和德意志诸侯势不两立的老路。

    又是十几年的打打闹闹之中,时光来到了公元1122年。

    这一年,亨利五世与罗马教廷在沃尔姆斯达成和解协议。对,你没有看错,这个沃尔姆斯也就是近半个世纪前,当年亨利四世开会反对教皇的同一个地方。沃尔姆斯协议(Concordat of Worms)的主要内容,是王权放弃部分叙任权,并且教权也会在将来充分尊重王权。所以,这个协议总起来说算是一次大妥协,协议的签订也并不等于王权与教权较量的终结。充其量,算是罗马教廷赢回了一部分的神职任命权力。斗争双方,各自分别在协议中找到了自己可以暂时生存的舒适区,并且也为将来可能的摊牌创造了法理基础。

    仅此而已。

    

    签署沃尔姆斯协议的地方——沃尔姆斯修道院近景

    The Cathedral of Worms was 10 years old when the Concordat was issued there in 1122.
    @ty_正能量41 2021-12-23 22:25:51
    周四晚上愉快,睡前串帖欣赏,晚安好梦
    -----------------------------
    加油!
    霍亨斯陶芬王朝(一)

    叙任权之争,虽然在同时期的法兰西与英格兰也轮番上演,但总起来说,德意志这边打的最为热闹。而且最终,也是在沃尔姆斯协议中最终达成了大妥协。

    王权与教权之争,催生了更加强有力的王权专制诞生。

    这一次站到历史前台的,是霍亨斯陶芬王朝(Hohenstaufen)。

    霍亨(Hohen)被认为有“高贵的”意思,放在某个家族的前缀上,以证明此家族之荣耀。那么“斯陶芬”呢,则得名于德意志的一座城堡;而这座城堡呢,则又得名于城堡边上的一座锥形山。那么如此一来,我们再去看前面的“霍亨”这个前缀,则又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意思“高大”(对应英文中的High)。换言之,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霍亨斯陶芬”的原始含义,应该就是“高大的斯陶芬山”。

    霍亨斯陶芬家族发迹于亨利四世与鲁道夫的德意志内战期间。

    

    霍亨斯陶芬族徽

    

    霍亨斯陶芬城堡遗址,在今天的德国
    霍亨斯陶芬王朝(二)

    多年以前,亨利四世与“伪王”鲁道夫激战正酣,德意志王国境内的各路大小诸侯纷纷选边站,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家族领袖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Duke of Swabia)也适时地加入战团。要说腓特烈一世和鲁道夫一样,出身于士瓦本公国,但偏偏腓特烈一世倔强地站在了法兰克尼亚公国的亨利四世一边。大喜过望的亨利四世,于公元1079年封腓特烈一世为新的士瓦本公爵,以对抗“伪王”鲁道夫在士瓦本公国的影响力。因此,后世史家为容易区分此后德意志境内的很多个“腓特烈”,也经常将这个腓特烈一世,称之为“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

    不仅如此,亨利四世还将自己年仅七岁的女儿阿格尼(Agnes of Waiblingen)许配给了已经二十九岁的腓特烈一世。

    事实证明,腓特烈一世的押宝是完全正确的,他和亨利四世的联盟后来大获全胜。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公国爵位,还成了帝国皇帝的东床快婿。在帝国公主阿格尼十四岁这一年的时候,腓特烈一世同阿格尼大婚。婚后,两个人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一共生出了多达十一个孩子。那么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一世,也就成了整个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奠基者。

    无论名利,还是血脉。

    

    阿格尼
    霍亨斯陶芬王朝(三)

    后来,老一辈的亨利四世与腓特烈一世谢世,新王亨利五世即位登基。那么腓特烈一世同公主阿格尼所养育的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也就继承了老爹的爵位。由于这个腓特烈只有一只眼睛,因此也被称为“独眼腓特烈”(the One-Eyed)。

    独眼腓特烈以及他小三岁的弟弟康拉德(Conrad III),两个人延续了士瓦本家族对于王室的效忠。尤其是他们兄弟二人身为阿格尼的亲生儿子,同新王亨利五世之间还多了一层姻亲关系。

    俗话说外甥随舅,当然也要无条件地支持舅。

    连续两代人前赴后继做“保王党”,肝脑涂地的热血与忠诚,换来的是亨利五世的高看一眼。于是在公元1115年,没有子嗣的亨利五世,立自己的外甥独眼腓特烈为自己的王储。那么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16年,亨利五世第二次进军意大利之前。他再接再厉,将康拉德封为法兰克尼亚公爵。并且把独眼腓特烈和康拉德兄弟二人,提拔为德意志摄政王(regent for Germany)。
    霍亨斯陶芬王朝(四)

    于是,德意志四大公国(关于四大公国,见第二章第五节)里面,哥哥独眼腓特烈占了士瓦本,而弟弟康拉德又占了法兰克尼亚。一番辗转腾挪治下,眼看整个德意志王国,单单是霍亨斯陶芬家族,就坐拥半壁江山。

    公元1125年,自认已经安排好身后一切的亨利五世辞世。

    然而,亨利五世死后,剧本并没有按照他所期望的那样进行铺陈。各怀鬼胎的德意志诸侯们,“选举”了拥有苏普林堡伯爵(Saxon count Gebhard of Supplinburg)和萨克森公爵两个爵位的洛泰尔二世(Lothar II)。拥立洛泰尔二世的理由非常充分——第一,这位老哥是坚定的萨利安王朝的反对派,亨利四世在世的时候他跟亨利四世斗,亨利五世时期他又坚定地站在了反对亨利五世的立场上;第二,洛泰尔二世登基的这一年,已经年满五十周岁,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家,已经没有太多想法大起刀兵;第三,洛泰尔二世跟亨利五世一样,同样是没有子嗣。因此,让洛泰尔二世作为一个过渡人物,接下来等到他百年之后,诸侯们谁都还有机会。

    看上去,皆大欢喜。
    霍亨斯陶芬王朝(五)

    唯一吃亏的人,就是亨利五世的两个宝贝大外甥,独眼腓特烈和康拉德。

    于是在公元1127年的纽伦堡(Nuremberg),康拉德在士瓦本公国诸侯以及奥地利公国(Duchy of Austria,后边还会讲奥地利公国的来历)的支持下,被拥立为“对立国王”(anti-king)。

    接下来的内战打了八年,期间康拉德曾经南下意大利,被加冕为意大利国王。然而到了1135年,眼看战场上越来越难以为继,独眼腓特烈与康拉德兄弟双双归顺了洛泰尔二世,并且恢复了自己的爵位。

    公元1137年,洛泰尔二世驾崩。

    公元1138年,康拉德再次被选为德意志国王,从此之后我们可以堂堂正正地叫他一声康拉德三世了。于是从康拉德三世开始,霍亨斯陶芬王朝也就正式进入了历史的大舞台。

    然而,虽然由亨利五世到康拉德三世的血缘传承是成立的,但是由洛泰尔二世到康拉德三世,则已经不存在血缘上的任何关系。而且关键是,有一个人是比康拉德三世更加有资格成为新任国王的候选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亨利(Henry the Proud)。根据欧版谥号的叫法,我们不妨称其为“娇子亨利”。

    

    纽伦堡一角

    

    娇子亨利
    霍亨斯陶芬王朝(六)

    娇子亨利出身于巴伐利亚贵族世家韦尔夫家族(House of Welf)是洛泰尔二世的女婿,而且是唯一的女婿。不仅如此,娇子亨利还坐拥萨克森公爵与巴伐利亚公爵两个爵位。原本四大公国的德意志王国,现在的情况是康拉德三世拥有士瓦本公国与法兰克尼亚公国,而娇子亨利则占有了其他两大公国。无论是出身血统,还是看当前实力,毫无疑问娇子亨利也同样具备做德意志之王的资格。

    况且说了,长期以来韦尔夫家族就跟霍亨斯陶芬家族不怎么对付,两家在整个萨利安王朝一朝,在政见上都多有龃龉,时不时还要兵戎相见。于是当年娇子亨利的老爹黑亨利(Henry the Black),选择了将自己的一个女儿,也就是娇子亨利的姐姐朱迪斯(Judith)嫁给了霍亨斯陶芬家族的独眼亨利为妻。于是,阶段性地韦尔夫家族与霍亨斯陶芬家族各自相安无事。

    

    韦尔夫家族
    群里的兄弟姐妹们,2022,大展宏图!
    霍亨斯陶芬王朝(七)

    想来韦尔夫家族也是流年不利,本来在康拉德三世即位这件事情,整个家族就吃亏了。韦尔夫家族同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家族恩怨就要开始新的篇章,但没想到的是,还没有等到娇子亨利施展拳脚同康拉德三世大战一场。公元1139年,三十一岁的娇子亨利就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只有十岁的狮子亨利(Henry the Lion)继承了偌大一个家业。

    由于狮子亨利年纪尚小,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创朝太祖康拉德三世采取手段,没收了韦尔夫家族手中的萨克森公国以及巴伐利亚公国。公元1142年,康拉德三世归还了萨克森公国。而巴伐利亚公国,则一直到康拉德三世驾崩,都没有从他的嘴里吐出来。

    五年之后的公元1147年,康拉德三世领导并参与了第二次十字军东征。

    又过了五年,康拉德三世驾崩。

    由于康拉德三世又是无嗣,德意志王位就传给了他的侄子,也就是独眼腓特烈的儿子——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狮子亨利

    Contemporary depiction of Henry the Lion from the Historia Welforum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2-01-08 14:37:46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