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唐岛渔夫——大国博弈背后的欧洲中世纪(书接上回)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唐岛渔夫——大国博弈背后的欧洲中世纪(书接上回)[第7页] |
作者:唐岛渔夫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瑜亮情节(一) 腓特烈一世有很多名字。 按照国王排序,他是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但同时,如果按照士瓦本公国的公爵爵位排序,他的爷爷是士瓦本公国腓特烈一世,他的老爹独眼腓特烈则是腓特烈二世,于是德意志国王腓特烈一世,做国王之前也就是士瓦本公爵腓特烈三世。为了方便后人区分如此之多的“腓特烈”,欧洲历史学家们又给腓特烈一世单独上了谥号(Frederick Barbarossa),也就是“红胡子腓特烈”。那么又因为红胡子这个发音接近于中文的“巴巴罗萨”,所以我们有时候又干脆叫他“巴巴罗萨腓特烈”。 红胡子腓特烈的岁数跟狮子亨利差不多,前者比后者大了七岁。而且如果往上论的话,红胡子腓特烈的亲妈,就是独眼腓特烈同韦尔夫家族“和亲”而来的朱迪斯。那么我们也知道狮子亨利的老爹,就是娇子亨利。这样算下来的话,红胡子腓特烈与狮子亨利就是亲姑表兄弟。正因为如此,两个人不仅岁数相仿,小时候的交情也非同一般。 |
红胡子腓特烈,巴巴罗萨 13th-century stained glass image of Frederick I, Strasbourg Cathedral |
瑜亮情节(二) 红胡子腓特烈一朝大权在握,便开始给自己这位表弟创造一点政绩。在这个因素的驱动之下,红胡子腓特烈执政没几年,狮子亨利就拿回了当年沦丧在老爹手上的巴伐利亚公国。虽然此公国与当年的彼公国相比,地盘已经大大缩水,但总归是了却了韦尔夫家族的一桩夙愿。 所以,由此开始,红胡子腓特烈与狮子亨利的关系进入蜜月期。 两个人的关系,像极了中国古代比如刘邦与韩信,刘备与关羽这种组合。差别在于,红胡子腓特烈秉承了欧洲中世纪君主身先士卒的传统,他本人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带兵统帅。 于是,两个人分工,开始南征北战。 真的是“南征”与“北战”,红胡子腓特烈负责南下平定教皇势力横行的意大利王国,而狮子亨利则向北和向东,打通德意志腹地与波罗的海之间的陆路大通道。 |
红胡子腓特烈 Frederick Barbarossa, middle, flanked by two of his children, King Henry VI (left) and Duke Frederick VI (right). From the Historia Welforum. |
瑜亮情节(三) 红胡子腓特烈对意大利王国的征服,至少有两个目的——长期以来的德意志诸侯争霸,使得本来属于帝国疆域内的意大利王国变成了一片三不管,所以要强化对意大利王国的统治;此外,当年萨利安王朝的前尘旧事,不可能发生在红胡子腓特烈身上。红胡子腓特烈要让罗马教廷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国王皇帝才是唯一的主宰者,而教皇则只能做锦上添花的工作,而不能反客为主。而且从德意志王国内部外部环境来看,内部的四大公国基本已经被重新洗牌,而国外则面临法国卡佩王朝以及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巨大压力。于是,加强中央集权,迫在眉睫。 在对国内的形势全面掌控之后,红胡子腓特烈就开始了自己的南征之路。 南征意大利,一共有六次。 红胡子腓特烈的手腕不可谓不强硬,杀人屠城,流血漂杵的事情也干了不少。而且到了情况危急的时候,教皇也可以完全不顾斯文地落荒而逃。但搞来搞去,红胡子腓特烈发现自己并没有捞到多少好处。战争从公元1154年,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183年,从一个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一直打到了红胡子腓特烈进入花甲之年。 劳师远征,劳民伤财,劳而无功。 |
红胡子腓特烈 |
瑜亮情节(四) 尤其是发生在公元1174年的第五次南征,腓特烈在这次南征中一度被打成重伤。危急关头,红胡子腓特烈想起了自己的老铁狮子亨利,于是要求狮子亨利增援。然而,狮子亨利反复权衡之下,拒绝往意大利增兵。 毫无疑问,这件事情深深地触痛了不可一世的红胡子腓特烈。 要知道,狮子亨利本来就已经接近劳苦功高,功高震主的级别了。在南线战场进展有限的情况下,狮子亨利北至波罗的海,东边跨过易北河进入西斯拉夫人的传统地盘。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交界的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等区域,尽数被德意志王国拿下。而且和英法百年战争的性质不同,德意志人对东方战线上的扩张,是以大规模移民为背景的。这样的搞法,一旦成功,则几乎将不可逆转地成为德意志王国的牢不可破的一部分。 在狮子亨利的努力之下,德意志王国新开拓了吕贝克(Lubeck),慕尼黑(Munich),吕讷堡(Luneburg),不伦瑞克(Brunswick)等今天的德国名城。尤其是原本就拥有萨克森以及巴伐利亚的情况下,狮子亨利的属地已经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阿尔卑斯山。这样威武雄壮的版图,就连红胡子腓特烈看到也要肝颤。 |
吕贝克 |
慕尼黑 |
吕讷堡 |
瑜亮情节(五) 于是,所有的矛盾,最终在第五次南征期间爆发了。 红胡子腓特烈怒气冲冲地赶回德意志本土,将狮子亨利告上军事法庭,并对这位亲表弟进行传讯。然而,自恃功高的狮子亨利也没有给红胡子腓特烈留面子,三次传讯狮子亨利都没有到场。 矛盾迅速激化。 公元·1180年,红胡子腓特烈对狮子亨利的领地进行瓜分,只给他保留了吕讷堡与不伦瑞克两座城市。此后在公元1182年,帝国动议,将狮子亨利驱逐出境。 瑜亮情节,看上去告一段落。 然而,君臣失和的同时,腓特烈大帝的雄心壮志也即将走向末路。 公元1183年,完全无法对意大利实施有效管控,战场上又完全无法同教皇手下的教皇军相抗衡的情况下,红胡子腓特烈不得已,同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联盟”(Lombard League,后边还会讲)达成媾和。 意大利王国依然处于自由邦联的状态,而教皇国依然是意大利北部诸邦最值得信赖和最忠心的主子。忙活了接近三十年,红胡子腓特烈得到的,仅仅是名义上的对意大利王国的宗主权。这样的结局,甚至还不如当年的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
伦巴底联盟地图,今天的意大利北部 |
瑜亮情节(六) 公元1189年,为响应教皇的圣战号召。 为了让貌似强大的德意志王国看上去符合自己的国际地位,已经六十七岁的红胡子腓特烈,毅然参加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要知道这一年,同样参加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的英格兰之王理查一世,只有三十二岁;而卡佩王朝未来的一代圣主腓力二世,才只有二十四岁。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东征途中,红胡子腓特烈溺水而亡。 接替红胡子腓特烈的,是他的儿子亨利六世(Henry VI)。 得知表哥暴死,那个被压抑了半辈子的狮子亨利,又重新回到了德意志。他准备继续他未竟的事业,同新王掰一掰手腕。然而,在几经尝试之后,狮子亨利知道自己完全不是亨利六世的对手。 属于红胡子腓特烈与狮子亨利的时代,俨然已经远去。 公元1195年,已经在吕讷堡颐养天年的狮子亨利安详离世。 |
亨利六世 |
亨利六世 |
侠盗罗宾汉(一) 多年以后,狮子亨利的那点小情愫,却阴差阳错地由他的儿子实现了。 话说红胡子腓特烈之子亨利六世即位之后,也算得上是治国理政,对外扩张的一把好手。红胡子腓特烈生前,亨利六世曾经娶了西西里王国的公主康斯坦丝(Constance)。 我们前文已经说过,当年的诺曼贵族们南下西西里,赶走了西西里岛以及意大利南部的阿拉伯人,东罗马人。实现了“诺曼征服”的同时,鸠占鹊巢地建立了一个西西里王国。那么诺曼人所建立的这个王朝,也被称为西西里诺曼王朝。然而好斗的诺曼人,在西西里的统治并不稳固,各种内斗侵蚀了西西里王国的肌体,到最后斗来斗去只剩下了一个末代公主康斯坦丝。 擅长政治投机的欧洲各路贵族们嗅到了染指西西里王国的好机会,于是在红胡子腓特烈的主持之下,亨利六世就迎娶了康斯坦丝。两个人婚后情投意合,还生下了一个儿子,起了个名字也叫腓特烈。 |
西西里女王——康斯坦丝 Image of Constance I of Sicily returning to Germany after being released from imprisonment in Palermo, from the 12th-century "Liber ad honorem Augusti". |
Constance, Queen of Sicily |
侠盗罗宾汉(二) 所以说,实际上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巅峰时代是在红胡子腓特烈之争期间。但是,霍亨斯陶芬王朝背后的德意志王国或者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最大时期,就是在亨利六世在位期间。当时的德意志王国保有德意志本土,名义上包含了意大利王国,并且通过联姻拿到了意大利南部以及西西里岛。换言之,当时的德意志王国江湖,向南几乎囊括了除开“教皇国”之外的整个意大利半岛。 志得意满的亨利六世,还曾经对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理查一世趁火打劫。当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告一段落,理查一世西归英格兰的时候路过德意志,亨利六世突然翻脸,扣留了理查一世。堂堂的狮心理查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并且亨利六世还隔空向英格兰喊话,要求缴纳足够的赎金。然而,金雀花王朝的各路阴谋家们则趁机蹦到了前台表演。迟迟无法缴纳赎金,并且暗地里还撺掇另立新君。 |
神圣罗马帝国 |
诺曼贵族建立的西西里王国 |
侠盗罗宾汉(三) 那么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英格兰本土才出现了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的传奇故事。罗宾汉是一位在英格兰占山为王的江洋大盗,然而这位绿林人士却充满正义感,他的小团队惯以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企业文化,成为英格兰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口口相传的网红强盗。那么在故事的结局中,传说罗宾汉仗义疏财,最终成功赎回了狮心理查。所以,如此这般的传奇故事越传越神,最终就成了一个英格兰版本的《水浒传》英雄传说。 按道理来讲,像亨利六世这样一个文治武功的君主,又正值人生盛年。如无意外,他的一生,应该能够非常顺利地延续霍亨斯陶芬家族的无上荣耀。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公元1197年,亨利六世在意大利墨西拿(Messina,在西西里岛)英年早逝。去世的这一年,他还不满三十二岁。 亨利六世没了,他的儿子腓特烈尚且不满三岁,于是一场针对王位的内战,又一次拉开帷幕。 对垒的双方,还是两个老冤家——霍亨斯陶芬家族与韦尔夫家族。 |
欧洲《水浒传》——侠盗罗宾汉 |
侠盗罗宾汉(四) 霍亨斯陶芬家族推举出来的家族代理人,是亨利六世的弟弟,红胡子腓特烈的小儿子菲利普(Philip of Swabia);而韦尔夫家族选出来的家族代理人,则是当年狮子亨利的儿子奥托四世(Otto IV)。从某种意义上讲,菲利普并没有做国王的主观想法,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抵消奥托四世的影响。菲利普跳出来继承大哥的王位,而韦尔夫家族迅速选举奥托四世为反王。 不仅是内战,还有外部势力的参与。 菲利普的母系来自于勃艮第伯国。注意,这个勃艮第伯国,跟之前提到的法兰西境内强藩之一的勃艮第公国是两码事。欧洲历史上曾经有勃艮第伯国,勃艮第公国,勃艮第王国,三者是完全不同的(后文还会专门讲)。但无论哪个勃艮第,都坐落于法兰西与德意志之间。因此从地缘角度上考虑,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旗帜鲜明地站在了菲利普一方;而奥托四世的老妈,则是英格兰之王狮心理查的亲姐姐,当然,也是后来的无地王亨利的亲姐姐。于是基于血缘的考虑,英格兰王国就毫无保留地支持奥托四世。 所以,原本的德意志内战,也成了巅峰时期卡佩王朝与金雀花王朝的较量。 内战,最终以菲利普的遇刺告终。 公元1208年,奥托四世终于成为唯一的德意志之王,并且在次年完成了加冕,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事实上,奥托四世也是整个韦尔夫家族在德意志历史上的唯一一次称王。 堪称空前绝后。 |
红胡子腓特烈的小儿子菲利普 Acta Sancti Petri in Augia; St. Gallen, Kantonsbibliothek, Vadianische Sammlung, VadSlg Ms. 321, S. 40, Herzog Philipp von Schwaben |
奥托四世雕像,在今天的德国布伦瑞克 Statues of Otto IV & Maria of Brabant, old city hall, Braunschweig, c. 1455. |
我是谁(一) 奥托四世的一生都在趟浑水,但他这辈子趟的最不明智的一次浑水,就是参与了他老舅无地王约翰领导的,对法兰西腓力二世的全面战争。 布汶战争中,腓力二世以一己之力,对战英德以及各路反王组成的联军。并且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件事情让无地王约翰在英格兰国内声名狼藉,并且直接导致了后来英格兰自由大宪章的诞生。那么老舅不行了,外甥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奥托四世一番折冲樽俎,依然没有保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尊号。老舅捅了篓子,拍拍屁股跑到英伦三岛躲清静,而德意志王国则从此在欧洲大陆多了一个难缠的世仇。 公元1215年,奥托四世被教皇英诺森三世所抛弃,彻底被废黜。 三年之后,奥托四世在自己的故乡不伦瑞克死去。 接替奥托四世的人,则是众望所归的那位亨利六世家里的小腓特烈。 此时此刻的腓特烈,已经二十一岁。 在霍亨斯陶芬家族与韦尔夫家族争夺王位以及奥托四世不断玩火的这些年中,这位当年不满三岁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希望,已经悄悄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
天真烂漫的核桃大帝——权力的游戏 |
我是谁(二) 腓特烈二世的血统天生高贵,他的父系亨利六世乃是毫无疑问的皇家贵胄,母系则是来自于堂堂的西西里诺曼王朝末代公主康斯坦丝。而腓特烈二世,则出生于意大利中部小城杰西(Iesi)。要知道当年诺曼公主康斯坦丝嫁给亨利六世的时候已经是三十二岁高龄,而且多年未孕一直到四十岁才怀上了腓特烈二世。这位末代公主深知自己这次产子的重要性,也甚至即将降临人世间的这个娃的血统之非同一般。高龄结婚,又高龄产子,这在欧洲中世纪是非常罕见的事情。正因如此,据说康斯坦丝临产,她选择了在杰西城的市中心广场上直播生孩子,以免孩子长大之后被怀疑是抱养来的。 拼上一条命生出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骨血,没想到仅仅在几年之后,孩子就没了爹。亨利六世一直到死,也只见过腓特烈二世一面;那么这还不够,又仅仅在一年之后,康斯坦丝本人也一命呜呼。如此一来,腓特烈二世不到三岁没了爹,不到四岁又没了妈。天生高贵的皇室子弟,转瞬间就成了世界上最可怜的人——父母双亡的孤儿。 |
意大利小城杰西风光 |
意大利小城杰西一角 |
帖子里的兄弟姐妹们,给大家拜年了! 祝大家虎年大吉,万事如意,祝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
我是谁(三) 在这之后,罗马教皇英诺森三世,就成了腓特烈二世的监护人。要说腓特烈这个娃可能确实跟天主教大有渊源,他的生日12月26日,仅仅是在耶诞节的第二天。 即便如此,这位可怜的娃的人生处境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不久之后,腓特烈二世就被西西里王国的德国贵族们弄回了西西里岛的巴勒莫(Palermo)。在这里,名义上继承祖产成为西西里之王的腓特烈二世,开始了自己的傀儡生活。所以说,腓特烈二世的童年过得相当凄惨,没爹没妈,无人问津,还要被各路政敌视为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只不过,在长期不安定的生活中,至少有一点是对腓特烈二世的重大利好。那就是,教皇英诺森三世始终没有忘了这位血统高贵的孩子。而且,也时时惦记着准备有朝一日把这个孩子推到前台,用来做罗马教廷获取更多利益的工具。 终于,奥托四世的落魄,给了腓特烈二世天赐良机。 公元1212年,罗马教廷抛弃了已经被逐出教会的奥托四世,拥立了年仅十八岁的腓特烈二世为德意志之王。 |
小城巴勒莫风光 |
我是谁(四) 当然,此时此刻的奥托也还并没有完全丧失对权力的控制。至少在德意志北部的广大地区,韦尔夫家族还是说了算的 。而到了第二年的公元1213年,腓特烈二世向教皇英诺森三世郑重承诺,一旦取得权力之后,将组织进行第五次十字军东征。并向教皇保证,神圣罗马帝国同西西里王国的分裂,同时许诺从此以后德意志王国内部德意志人管德意志事,而德意志人不再插手意大利的内部事务。 如此一来,罗马教廷就依然还是意大利半岛上最强大的那个“城邦”。而在整合意大利的基础上,罗马教廷就有机会把手伸到当时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天主教,并且能够使用手中权力,唆使天主教世界的君主们对中东故地发动圣战。 也是合着命该如此。 公元1215年,布汶战争惨败,奥托四世身败名裂,腓特烈二世于同年再次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并且随后在第二年,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如此一来,年仅二十二岁的腓特烈二世早早就大权在握了。 而且,他在位时的神罗,还是地盘最大的时代。 看上去很美好。 |
腓特烈二世 A statue of Frederick II from the Black Tower of Regensburg, c.?1280–1290. |
我是谁(五)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腓特烈二世是一位有着严重原生家庭问题的孩子。他的一生,都在跟各种纠结孜孜不倦地作斗争。在腓特烈二世登位之前,他是一个严重依赖教权的人,然而一旦大权在握,教权又成了他的死对头。登位之前,他信誓旦旦地向教皇赌咒发誓,然而终究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在他正式成为欧洲啸聚一方的诸侯之后,他开始队之前的各种封官许愿进行反思。而且,就连之前承诺英诺森三世的第五次十字军东征,腓特烈二世都没有参与。而事实上,他的老恩公英诺森三世到死,都没有看到腓特烈二世的东征。不仅如此,之前曾经许诺过的分裂神圣罗马帝国之类誓言,腓特烈二世也都莫衷一是,赖赖巴巴地就是不肯做这样的实质性动作。 腓特烈二世的一生中,曾经四次被逐出教会,又四次被赦免回到教会的怀抱。就在这种拉拉扯扯,打打闹闹之中,腓特烈二世以个人名义组织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并且我们知道结局——腓特烈二世以和平谈判的方式,获取了圣地耶路撒冷的管辖权,他甚至自己还兼任了耶路撒冷王国的国王。以这种方式,腓特烈二世完成了对已经去世多年的英诺森三世的缅怀。 |
第六次十字军东征 |
我是谁(六) 作为一个德意志人,腓特烈二世不仅仅会说德语,而且他还精通意大利语。事实上,这位睿智的国王总共能说七种语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最为熟悉并且眷恋的,依然还是意大利语,甚至还是意大利语中的西西里方言。多才多艺的国王,曾经为意大利语的标准化,做出了学术上的非凡成就。 就腓特烈二世的一生来讲,他一直都喜欢待在温暖意大利。他曾经慷慨解囊,在西西王国创建了那不勒斯(Naples)大学。这所大学跨越几百年,到今天已经改名成为“腓特烈二世大学”(Università Federico II)。对于腓特烈二世的故乡德意志来讲,他有点陌生,甚至是反感。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西西里人,而不是一个德意志人。或许也只有在意大利温暖的海风中,他才能够依稀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还有那并不清晰的父母影像。 原生家庭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腓特烈二世从小缺少母爱,这也导致了他成年之后对于各种女性的竭力追逐。他的正房妻子有四任,登记在册的情人也有八个。而在私下里,那些无名无姓还投怀送抱的女人们,更是不计其数。 |
我是谁(六) 作为一个德意志人,腓特烈二世不仅仅会说德语,而且他还精通意大利语。事实上,这位睿智的国王总共能说七种语言。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最为熟悉并且眷恋的,依然还是意大利语,甚至还是意大利语中的西西里方言。多才多艺的国王,曾经为意大利语的标准化,做出了学术上的非凡成就。 就腓特烈二世的一生来讲,他一直都喜欢待在温暖意大利。他曾经慷慨解囊,在西西王国创建了那不勒斯(Naples)大学。这所大学跨越几百年,到今天已经改名成为“腓特烈二世大学”(Università Federico II)。对于腓特烈二世的故乡德意志来讲,他有点陌生,甚至是反感。他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西西里人,而不是一个德意志人。或许也只有在意大利温暖的海风中,他才能够依稀想起自己的童年时代,还有那并不清晰的父母影像。 原生家庭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腓特烈二世从小缺少母爱,这也导致了他成年之后对于各种女性的竭力追逐。他的正房妻子有四任,登记在册的情人也有八个。而在私下里,那些无名无姓还投怀送抱的女人们,更是不计其数。 |
腓特烈二世大学标志 |
腓特烈二世大学主楼 Main building, university of Naples, Federico II |
我是谁(七) 腓特烈二世身上的种种特质,最终导致了各种后续问题的发生。 自腓特烈二世开始,德意志本土已经疏于管理,由于原有的四大公国体系已经濒临崩塌,新的体系也尚未建立,因此德意志诸侯们越来越更加像是一个松散的邦联,而非一个集权的强势王国。如此王国,或者说如此神罗,已经完全不能和同一时期的卡佩王朝相提并论,而且这种情况,还将在德意志历史上持续两百多年之久。只不过正因为这种松散邦联的存在,使得诸侯们之间更加希望在和平年代立,能够有成文的法典约束彼此。于是在客观上,催生了中世纪德意志习惯法——《萨克森法典》(Saxon Mirror)的诞生。 由于腓特烈二世本人的瞻前顾后,王权同教权的较量中,王权已经将一些最基本的权益拱手相让。从此之后,罗马教廷更好地控制了意大利半岛,乃至于对德意志诸邦,也是予取予求。 如此跋扈的教权存在,也为德意志诸邦下一次的变革,埋下了伏笔。 |
我是谁(八) 公元1250年,一生都不太清楚“我是谁”的腓特烈二世走完了人生路。 腓特烈二世的接班人是他的儿子康拉德四世(Conrad IV),但康拉德四世并不长命。这位一降生就出生在意大利的新王,仅仅在四年之后就死于非命。 康拉德四世这一死不要紧,他身后留下只有两岁的儿子康拉丁(Conradin)。而且德意志王国出现权力真空,顺带还波及了意大利王国。德意志诸邦并没有哪个势力能够震慑群雄。于是在康拉德四世死后,德意志王国或者说神圣罗马帝国群龙无首,进入了一个著名的“大空位时期”(Great Interregnum)。 糟糕的是,康拉德四世的儿子康拉丁,却并没有他的祖父腓特烈二世那样的好运气。除了德意志本土以及意大利王国之外,在名义上康拉丁还保有耶路撒冷王国以及西西里王国。但耶路撒冷王国常年战争,那地方开国建制根本就不靠谱。而西西里王国,却被一个叫做曼弗雷德(Manfred)的人抢先一步自行宣布为王。而这个叫做曼弗雷德的人,其实正是当年腓特烈二世的众多私生子之一。腓特烈二世的风流债,到底还是遗祸给了偌大一个霍亨斯陶芬家族。 在西西里王国的反复争夺中,康拉丁最终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公元1268年,康拉丁被反对派斩首于那不勒斯。 至此,霍亨斯陶芬家族绝嗣。 |
康拉德四世 |
康拉德四世 |
回顾下总目录 八个部分均已成书,网络书店及实体书店均有销售。已经连载的部分如下, 第一部分 洪荒神话(已连载) 第二部分 嗜血皇冠(已连载) 第三部分 蛮族传奇(已连载) 第四部分 板块碰撞(已连载) 第五部分 王朝荣耀(正在连载) 第六部分 小国雄心 第七部分 制霸海洋 第八部分 列强演义 |
第五部分 王朝荣耀 目录 第一节 卡佩王朝 第二节 金雀花王朝 第三节 霍亨斯陶芬王朝 第四节 哈布斯堡王朝 |
哈布斯堡王朝——目录 ◇ 鹰堡家族 ◇ 欧版襄阳 ◇ 卢森堡家族 ◇ 翁婿之争 ◇ 胡斯战争 ◇ 王朝恒久远 |
|
原本希望一统日耳曼世界,重振神罗帝国雄风的霍亨斯陶芬家族,最后却落得个一地鸡毛。从公元1254年开始,持续近二十年的大空位时期出现,就是对霍亨斯陶芬家族当年所作出的,对王权与教权双重加持的报复性反弹。 这段时间,政治上的各路诸侯势力,宗教上的罗马教廷势力,都在整个神圣罗马帝国的肌体内野蛮生长。由于缺乏中央政府的监督与管理,大空位时代尖锐的政治矛盾,宗教矛盾,普通老百姓的哀鸿遍野成了德意志诸邦的另外一张名片。 其实所谓的“大空位”,也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国王,只是说上台的这个国王无法得到所有诸侯的认同。换句话说,当时的国王已经弱势到了一定程度,甚至只剩下了一个虚名。而即便如此,选出一个能够服众的傀儡,也成了一种奢望。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公元1273年。 |
同样是1273年,襄阳城破,南宋王朝进入风雨飘摇 遥远的东方,我们中国人正在承受亡国之痛 |
鹰堡家族(一) 新德王鲁道夫一世(Rudolf I)的横空出世,其实算得上是众望所归了。 当时德意志境内诸侯争霸不休,南边还有个罗马教廷也不甘寂寞。教皇隔空向德意志群雄喊话,赶紧地立一个国王给自己,同时要保证所有人都认可,如若不然的话,教皇可就要自己指定人选去给你们德意志人当国王了。这还不算,要知道当时神罗体系下,波希米亚王国也算是“德意志诸邦”之一。而且糟糕的是,当时的波希米亚王国极其强大,其疆域更是诸邦之中最为辽阔的。波希米亚王国的领路人,此时还是普舍美斯王朝。而我们知道,普舍美斯王朝是妥妥的斯拉夫贵族阶层。如果让一个斯拉夫贵族出来竞选德意志国王,这事从胜算上来说不大,但如果按照拳头大有理的老套路,这件事又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所以,在一众德意志人的夹缝中生存了三四百年之久的普舍美斯王朝,我们确实要送上一个大大的赞。 因此,在综上所述的种种客观条件下,德意志诸邦领袖们,最终选择了看上去还算不错的人选——鲁道夫一世。 |
鲁道夫一世之印 Siegel Kaiser Rudolfs I. von Habsburg. Inscribed: RUDOLFUS DEI GRACIA ROMANORUM REX SEMPER AUGUSTUS ("Rudolf by the grace of God King of the Romans, ever majestic") |
鹰堡家族(二) 首先来讲,这一年的鲁道夫一世,已经五十五岁了,年老体衰想来也不会有太多的穷兵黩武的雄心;而且当年在先王腓特烈二世的治下,鲁道夫一世曾通过法定宗教程序,认腓特烈二世做“教父”(Frederick II),也就是天主教意义上的干爹。不仅如此,鲁道夫一世出身于一个并不那么起眼的伯爵家族。这个伯爵家族,叫做“哈布斯堡家族”(Count of Habsburg)。 哈布斯堡家族,据称起源于法国阿尔萨斯(Alsace)的首府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后来这个家族的祖先,在此地建立了一座城堡(Habsburg Castle)。再后来的话,家族后人们就纷纷以Habsburg为自己的家族名字了。当然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哈布斯堡这个名字来源于今天瑞士南部日耳曼人所建立的“鹰堡”(Habichtsburg (hawk castle)),那这也算是一家之言。 鲁道夫一世当时的头衔,就是哈布斯堡伯爵,只不过这个头衔所承载的意义已经聊胜于无了。当时哈布斯堡家族的地盘,只在德意志王国境内的上勃艮第有少量领土。这样的实力,在当时的德意志王国内部简直小的可怜。 如此一来,这样一个声名显赫的落魄贵族出任德意志国王,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
哈布斯堡家族族徽 |
今天我们看到的哈布斯“堡” This is an image of a cultural property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 in Switzerland with KGS number |
鹰堡家族(三) 然而,鲁道夫一世,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为了拿到德意志国王头衔,鲁道夫一世向教皇承诺了很多东西。比如,国王宣布放弃法律意义上对教皇国的宗主权,以及对西西里岛的拥有权。转而依然聚焦于德意志本土,以及意大利北部。并且在此基础上,鲁道夫一世还向教皇承诺,发动一次十字军东征。然而,如此的让步,是基于哈布斯堡家族一穷二白的现实境况而言的。 谁也不能忽视,老谋深算的鲁道夫一世同样有一颗王者之心。 刚刚上台不久的鲁道夫一世,就迫不及待地,对那个曾经有可能拿到德意志国王头衔的实力派奥托卡二世(Otakar II)发动了战争。当然,既然已经做到了国王大位上,就不能是师出无名的。当时战争的借口是,普舍美斯王朝趁着大空位时代的大混乱,偷偷地占有了紧邻的奥地利与施蒂里亚(Austria and Styria)两个公国。 奥地利我们都很熟悉,那么这个施蒂利亚,如今分属于今天的奥地利与他的邻居斯洛文尼亚。其中的大部分在奥地利境内,并且奥地利境内的这个施蒂利亚州,还曾经诞生过好莱坞著名影星阿诺.施瓦辛格。 |
施瓦辛格的老家,发生了战争 |
鹰堡家族(四) 话说奥地利公国与施蒂利亚公国,原本属于德意志诸邦中的巴本堡家族(House of Babenberg)。这个巴本堡家族最早起源于法兰克尼亚公国,如果往上追溯的话,跟法国的卡佩王朝其实是一个老祖宗。因此,这个家族还是颇有来头的这么一股势力。巴本堡家族后来受德意志奥托王朝的奥托二世(Otto II,奥托一世之子)之封,来到当时的巴伐利亚东部边防区(count of the Bavarian Eastern March)做了伯爵。于是,在此基础上,巴本堡家族励精图治,逐渐向东开拓,最终有了奥地利和施蒂利亚两块地盘,并最终都升级为公国。 只不过到了公元1246年,巴本堡家族的末代公爵在同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战斗中阵亡,留下了身后奥地利公国与施蒂利亚公国两块无主之地。所以说,别看当年贝拉四世同蒙古人的作战占不到任何便宜,但是五年之后的贝拉四世,虐一虐周边小盆友依然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到了大空位时期,眼看着周边奥地利与施蒂利亚两块肥肉,波希米亚王国蠢蠢欲动。普舍美斯王朝的奥托卡二世忍不住心中百爪挠心,最终从那个平行四边形的波希米亚高地上走了出来,趁德意志诸邦大乱,一举拿下了包括奥地利与施蒂利亚在内的大片领土。不仅如此,奥托卡二世向北还一度打到了波罗的海,向南则步步为营兼并了匈牙利的部分国土,版图到达了亚德里亚海。 |
巴本堡家族家族树 The Babenberg family tree triptych at Klosterneuburg Monastery (c. 1490, based on the genealogy by Ladislaus Sunthaym) |
测试 一下 |
鹰堡家族(五) 对于这个横行一时的奥托卡二世,在当时德意志诸邦没有中央政府的情况下,大量的日耳曼贵族也是敢怒而不敢言。如今有了名义上的当家人鲁道夫一世,则对一个斯拉夫系的奥托卡二世开战,就成了一件既有必要又有借口的事情了。 最终鲁道夫一世不负众望,于公元1278年击败波希米亚军队,奥托卡二世阵亡。战后,鲁道夫一世代表德意志中央政府,收回了奥地利与施蒂利亚两块土地。从此以后,这两块土地也就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祖产,并代代相传。 这事,就是典型的以公肥私。 不过,以公肥私的事情显然还不止这一件。后来鲁道夫一世的胃口越来越大,发动的战争也越来越多。向东兼并了原摩拉维亚,向西一路打到了法国,并惊动了当时的法王腓力四世。 如此雄心勃勃的鲁道夫一世,却触动了德意志贵族们心底最脆弱的那根神经。 |
鹰堡家族(六) 这样的鲁道夫一世,根本不是当初他们所设想中的那个人,恰恰相反的是,这样的人根本就不受控,也并不符合德意志贵族们心中所神往的自由空间。 于是,鲁道夫一世死后,继承他王位的人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一个不相干的拿骚的阿道夫伯爵(Count Adolf of Nassau)。只不过,这个拿骚的阿道夫,并没有斗得过鲁道夫一世的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ert I),最终被后者所杀。 公元1298年,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登上德意志之王宝座。 选举制度下的民主选民们,默默接受了这个无奈的现实。 直到十年之后,阿尔布雷希特一世被同样出身哈布斯堡家族的侄子所杀。 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建立王朝的第一步,就算是戛然而止。 |
欧版襄阳(一) 鲁道夫一世父子相继,薪火相传。不仅为德意志王权复兴做出了巨大努力,也为哈布斯堡家族大大拓展了生存空间。尤其是到了公元十四世纪后期,由于旧瑞士联邦(Old Swiss Confederacy)的崛起,哈布斯堡家族丧失了原有属地,最终确立了以奥地利为中心的核心疆域。这样的变迁,则更加凸显了当年鲁道夫一世父子为整个家族所建立的不朽功勋。 而且,从地缘角度上来看,奥地利这块土地也确实是价值连城。 我们知道,就整个东欧而言,由于喀尔巴阡山山脉的存在,将整个的地缘板块分割为南北两个部分。西喀尔巴阡山以北,是一望无际的波德平原,当时这块地区寒冷而潮湿,多沼泽与森林,其生存状态以及可以承载的人口保有量,都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而如果往南看的话,我们知道,这里有一个“多瑙河走廊”。多瑙河走廊,严格意义上应该算是整个欧亚大草原的最西端。多瑙河走廊多为四季分明的干草原地貌,因此这里长期以来就是历朝历代的游牧民族最喜欢的地区。 |
盗图一张 |
持续盗图 |
欧版襄阳(二) 多瑙河走廊的最东端,就在多瑙河入海口附近,这里同时也是当年罗马帝国的东部疆界——麦西亚边墙的所在地。 那么如果我们往多瑙河走廊的最西端看,最西端其实基本上算是被群山环绕的一个大盆地。盆地向西,穿越斯洛文尼亚的狭窄通道,可以到达意大利的波河平原;如果要想直接进入亚德里亚海,则必须要翻过迪纳拉山脉。目光向北移动,当我们沿着多瑙河一路溯源而上,就会发现一个由波希米亚山地与西喀尔巴阡山夹在中间的一段山间谷地。 这个地方,堪称连通波德平原与多瑙河走廊的咽喉要道。 想当初蒙古入寇,大军分三路出击,北路走波德平原,中路翻越喀尔巴阡山,南路走多瑙河走廊。北路完成任务之后再南下,就必然会经过这块咽喉要道。 |
欧版襄阳(三) 这个地区我们知道,当年曾经有一个国家出现,叫做“大摩拉维亚”。后来大摩拉维亚不复存在,这块地区也就再没有诞生过特别强大的政权,反而是成了“欧版三国演义”的“天下之中”,成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马扎尔人三族角力的焦点地区。这块地区北边,如今还叫“摩拉维亚”,而这块地区的南边,则被叫做“维也纳盆地”(Vienna Basin)。 我们从宏观上来看,维也纳盆地的位置实在是惊心动魄。 这块盆地,恰好卡在了欧洲两大山脉之间——西欧的阿尔卑斯山脉与东欧的喀尔巴阡山脉。而且,向南跨过多瑙河,就是匈牙利王国腹地潘诺尼亚草原与匈牙利草原;向北,就是那个十分迷你的“摩拉维亚平原”,过摩拉维亚平原出奥德河河口,就是波德平原了。 如此看来的话,我们之前所说的那个“欧版三国演义”,倒是真不是盖的。如今这个摩拉维亚平原与维也纳盆地组成的咽喉要道,怎么看都像是当年中国版三国演义中的“天下之中”——荆州。 |
看三国地图就很明显。。。荆州,其实是天下之中。。。 |
欧版襄阳(四) 当时的荆州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江汉平原,一部分是北过襄阳之后的南阳盆地。所以在中国历史上,顺着长江流向,南北之间的争夺焦点,往往也有两个。东边就是南京,西边就是襄阳。拿下南京就可以拿下南方的腹地江南,而如果突破了襄阳,则就可以进而攻占江汉平原,进而沿长江东去,整个南方也就尽收眼底了。 所以,我们惊奇地发现,如此的地缘结构,倒是像极了东欧。 长江比作多瑙河的话,那么麦西亚边墙就是南京。西边的话,中国南阳盆地和江汉平原,就恰好对应欧洲的摩拉维亚平原与维也纳盆地。那么进一步分析,在中国古代,襄阳的城市战略地位,就相当于欧洲维也纳盆地核心——维也纳。 而事实上,在欧洲历史上,维也纳也的确曾经起到了类似襄阳的作用。 前文所讲的蒙古人,在蒂萨河之战战后,曾经短暂地控制匈牙利,但当时的蒙古人往北,最远也就是到达了维也纳附近;多年之后,奥斯曼突厥人也曾经想越过维也纳盆地,一举拿下整个波德平原。但最终两次兵临维也纳,最终也没有能够前进半步。 有了维也纳盆地这块区域,哈布斯堡王朝等于是捡到了一块宝。从此之后,哈布斯堡王朝以维也纳为核心站稳了脚跟,从而矗立在欧洲长达六百多年之久。 不得不说,当年哈布斯堡先祖鲁道夫一世,眼光毒辣,居功至伟。 |
卢森堡家族(一) 鲁道夫一世父子的优秀,最终遭到了来自于德意志贵族的抵制。 于是在阿尔布雷希特一世死后,德意志贵族们对哈布斯堡家族的王位继承权进行了坚决的抵制。各路诸侯们为了抵消哈布斯堡家族的影响,甚至不惜让来自于法国卡佩王朝的王族,介入下一个德意志国王的竞选活动。而且要说,这帮子贵族们看人的能力,押宝的能力,也都算是上乘。他们看中的候选人,正是来自瓦卢瓦的查理。那么我们知道,这个瓦卢瓦的查理,就是卡佩王朝一代英主腓力四世的亲弟弟,也是后来瓦卢瓦王朝创朝太祖腓力六世的亲爹。瓦卢瓦的查理本人虽然没有称王,但很显然,这个人在瓦卢瓦的风水,绝对是虎踞龙盘的态势。 |
卢森堡家族(二) 只不过,各怀鬼胎的德意志诸侯们前面一顿猛操作,之后却齐心协力,选出来一个德意志诸侯卢森堡家族的亨利七世(Henry VII)。所以说,搬出卡佩王朝王室贵族,本意只是个幌子,作用是为了压制声名日隆的哈布斯堡家族。而并非要真的选一个法国人做德国人的国王。那么压制哈布斯堡家族的目的既然已经达到,那么幌子后面站着的人,就是亨利七世了。 卢森堡家族,起家于今天的卢森堡。卢森堡这块地方面积并不大,放在今天的欧洲也是一个妥妥的袖珍国。但这块地方在地缘上,属于德法之间的陆路交通要冲,有点类似于中国古代能够以运河水路最快速度北上京津的临清,德州。正因为如此,德意志王国后来就在卢森堡这个地方设立了一个卢森堡伯国。当时的亨利七世,就是以卢森堡伯爵(Count of Luxembourg)的身份承继大统的。 为了压制哈布斯堡家族,德意志诸小强们可谓是机关算尽。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他们绞尽脑汁选出来的亨利七世,依然走了之前鲁道夫一世的老路。他并没有成为德意志诸邦心目中的完美傀儡,反而在上任后不久,就开始为自己的家族拓展地盘。 |
卢森堡伯国的地盘,能够看出来在欧洲地图的哪个地方吗? |
卢森堡家族(三) 那么这一段掌故,我们在前文也曾经讲到过,亨利七世为自己的宝贝儿子“瞎子约翰”选定了一门好亲事,强娶了波希米亚王国末代国王瓦茨拉夫三世的妹妹伊丽莎白(Elizabeth of Bohemia)。此后,瞎子约翰顺利地继承了波希米亚国王的头衔。 那么如此一来,波希米亚王国普舍美斯王朝就算是寿终正寝,而波希米亚王国也就正式成为了卢森堡家族的家族产业,就像当时为哈布斯堡家族夺取奥地利以及施蒂利亚的鲁道夫一世一样。以波希米亚为根据地,后来卢森堡家族也就成了叱诧风云一个多世纪的德意志强藩。卢森堡家族入主波希米亚这件事也意味着,波希米亚人为波希米亚王,“波人治波”的好时光悄悄远去,斯拉夫人迎来了德意志贵族掌权的新时代。那么也正因为如此,波希米亚王国也就形成了德意志贵族+斯拉夫中下层的特殊二元政治生态。 所以,我们再回头看当年德意志贵族对于哈布斯堡家族的抵制,现在看起来,确实有点想当然了。 |
波西米亚的伊丽莎白 现存于大蝇博物馆 Princesa do Palatinato. The British Museum. n.d. Crispijn van Queborn |
卢森堡家族(四) 德意志贵族们打得一手的好算盘,第一是不许德意志国王坐大,最好是能做一个听话的傀儡;第二是不许国王对德意志的王权统一有非分之想,最好是一直能够保持来之不易的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民主自由局面;第三是不许国王带领德意志人发家致富,不准整合德意志诸邦势力,不准觊觎南方的教皇国和意大利王国,更不准对当年腓特烈二世的西西里王国有领土主张。 那么,既然德意志国王没有上台之前,就规定了如此之多的紧箍咒。人家千辛万苦拿到的德意志铁王座,虽然不怎么值钱了,但总要做点什么吧?嘴上虽说是傀儡不假,但不能真把人家当成纸糊的吧? 所以,德意志贵族们打倒了一个哈布斯堡王朝,顺手又扶植了一个卢森堡王朝。哈布斯堡王朝虽然杀掉波希米亚国王,拿下了奥地利与施蒂利亚,好在没有灭掉斯拉夫人的普舍美斯王朝。但卢森堡王朝一出手,就直接让人家普舍美斯王朝进入波希米亚人民博物馆了。两家干的事,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些许的区别就是卢森堡王朝搞得是“巧取”,哈布斯堡王朝搞得是“豪夺”。卢森堡王朝当婊子立了牌坊,哈布斯堡王朝得吃相削微有点难看。 如此而已。 |
铁王座《权力的游戏》 人家千辛万苦拿到的德意志铁王座,虽然不怎么值钱了,但总要做点什么吧?嘴上虽说是傀儡不假,但不能真把人家当成纸糊的吧? |
卢森堡家族(五) 正因为双方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互相之间也心有芥蒂。如此一来,卢森堡王朝对哈布斯堡王朝更是严防死守。德意志国王的权力固然越来越被弱化,但我虽然没啥权力,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让我的竞争对手手中有权力。 卢森堡家族此后的登峰造极之作,就是涉及选帝侯资格的《金玺诏书》颁布。 这件事我们前文也曾提到过,那就是公元1356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瞎子约翰的儿子)颁布《金玺诏书》。《金玺诏书》以立法的形式,约定了法律程序意义上的德意志国王推选流程,以及候选人资源池。与此同时,诏书的颁布说明,德意志诸侯分裂势力得到巅峰,王权以官方的形式被限定在了小小的牢笼之中。那么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意味着,自萨利安王朝至今,数次的教权与王权的争斗告一段落。德意志人自己选择自己的国王,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只不过,教权虽然对王权的控制再也没有那么明显,但要知道,王权本来就已经聊胜于无,越来越像一个摆设。反过来讲的话也成立,教权对于王权以下的大小贵族们的控制,则更加无拘无束和无孔不入了。 |
卢森堡家族(六) 更加惊心动魄的是。 《金玺诏书》中所约定的七大选帝侯,包括美茵茨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萨克森-维滕堡公爵,勃兰登堡藩侯,普法尔茨选帝侯以及波希米亚国王。 其中,唯独少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 这事,确实是卢森堡家族的刻意为之,目的就是不让你有出头之日。 哈布斯堡家族的眼睛,显然是雪亮的。而且这种雪亮是一贯的,是绝对揉不得沙子的。 |
翁婿之争(一) 查理四世长袖善舞,他的来自于哈布斯堡家族的女婿坐不住了。 查理四世的女婿叫做鲁道夫四世(Rudolf IV),是鲁道夫一世的曾孙,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嫡系正宗接班人。鲁道夫四世于《金玺诏书》颁布的第二年,迎娶了查理四世的女儿凯瑟琳(Catherine of Luxembourg)。再转过年来的公元1358年,鲁道夫四世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头人。 鲁道夫四世这辈子,都在跟自己的老丈人较劲。 首先就是《金玺诏书》这档子事。 |
翁婿之争(二) 既然诏书的颁布已经木已成舟,哈布斯堡家族没法力挽狂澜,况且诏书颁布的时候鲁道夫四世还并非哈布斯堡家族台面上说了算的那个人。那么这点遗憾,就只能是事后来补救了。于是,鲁道夫四世即位之后,迅速炮制并公开了一个被称为“大特权”(Privilegium Maius)的官方文件。这个文件声称,红胡子腓特烈在位期间,曾经给予了奥地利公国以“大公国”(Archduchy)的地位,而不是“公国”(Duchy)。如此“大公国”,在地位上应该等同于选帝侯,并且拥有在大公国内长子继承世袭罔替的独特权力。 只不过,老丈人查理四世代表卢森堡家族严词拒绝承认这份文件,并且驳斥鲁道夫四世的文件时伪造的,也是并没有法律效力的。然而,这份文件在当时所产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他为后来哈布斯堡王朝重新上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仅有大特权的争论,鲁道夫四世还矢志于给老丈人找不痛快。 |
翁婿之争(三) 比如当时的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在布拉格建立了中欧第一所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 of Prague),也就是今天捷克闻名遐迩的布拉格大学的前身;女婿鲁道夫四世迅速反应,在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个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而这个维也纳大学,到今天也就成了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又比如查理四世在布拉格新建了圣维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而国民好女婿鲁道夫四世针锋相对,马上在维也纳开始扩建圣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并且顺手,还提升了维也纳教区的地位。 不得不说,当年的这对翁婿之争虽然并没有大起刀兵,但却无意中造就了后来享誉全球的一对中欧城市姐妹花——布拉格与维也纳。这就是这对翁婿,为后人所留下的最大财富。 鲁道夫四世,最终只活了二十六岁,但他留下的故事却依然为人传颂。 虽然在多年之后,我们重新再来鉴定“大特权”这份文件的时候,依然会得出一个“纯属伪造”的结论,但鲁道夫四世的努力是为他背后的整个家族所铭记的。鲁道夫四世后来被欧版谥号赠了一个“奠基者”(The Founder)的名头。 这种褒奖,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鲁道夫四世应得的。 |
翁婿之争(三) 比如当时的查理四世在位期间,在布拉格建立了中欧第一所大学布拉格查理大学(Charles University of Prague),也就是今天捷克闻名遐迩的布拉格大学的前身;女婿鲁道夫四世迅速反应,在维也纳也建立了一个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而这个维也纳大学,到今天也就成了德语区最古老的大学。又比如查理四世在布拉格新建了圣维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而国民好女婿鲁道夫四世针锋相对,马上在维也纳开始扩建圣史蒂芬大教堂(St. Stephen's Cathedral)。并且顺手,还提升了维也纳教区的地位。 不得不说,当年的这对翁婿之争虽然并没有大起刀兵,但却无意中造就了后来享誉全球的一对中欧城市姐妹花——布拉格与维也纳。这就是这对翁婿,为后人所留下的最大财富。 鲁道夫四世,最终只活了二十六岁,但他留下的故事却依然为人传颂。 虽然在多年之后,我们重新再来鉴定“大特权”这份文件的时候,依然会得出一个“纯属伪造”的结论,但鲁道夫四世的努力是为他背后的整个家族所铭记的。鲁道夫四世后来被欧版谥号赠了一个“奠基者”(The Founder)的名头。 这种褒奖,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鲁道夫四世应得的。 |
布拉格查理大学 Monument to the protector of the university, Emperor Charles IV, in Prague (built in 1848) |
维也纳大学 The courtyard (arkadenhof) of the current main building, constructed between 1877 and 1884 |
圣维特大教堂 St. Vitus Cathedral, Prague |
圣史蒂芬大教堂 Westansicht des Stephansdoms in der ?sterreichischen Bundeshauptstadt Wien |
胡斯战争(一) 时光荏苒,转眼来到了卢森堡王朝的末世。末代君主是查理四世的儿子,他的名字叫做西吉斯蒙德(Sigismund of Luxembourg)。 要说这个西吉斯蒙德,怎么看都不像是有亡国之相。 恰恰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讲,西吉斯蒙德还算是一位文治武功的君主。 西吉斯蒙德年轻时候,就曾经组织一支十字军,鞍马劳顿来到对奥斯曼突厥人的作战一线,参与过我们前文提到的公元1396年的尼科堡战役。战役虽然打输了,但西吉斯蒙德在波希米亚以及整个德意志的名气却越来越大。这场仗虽然打输了,但西吉斯蒙德再接再厉,后来又重新组织了一个叫做“龙骑士团”( Order of the Dragon)的圣战组织,专门用来应对奥斯曼突厥异教徒对自己江山社稷的巨大威胁。 不仅如此,作为卢森堡家族的波希米亚王国祖产的继承者,西吉斯蒙德并没有满足于困守小小一块波希米亚高地,他在位期间,甚至全盘拿下了匈牙利王国。 |
西吉斯蒙德 Abgebildete Person: Kaiser Sigismund I. Sohn des Karl IV. von Luxemburg |
龙骑士团团徽 The symbol of the Ordo Draconum (Order of the Dragon) |
龙骑士团徽章,在今天的立陶宛 Order of the Dragon. Reconstruction in Trakai Island Castle museum, Lithuania. |
胡斯战争(二) 我们前文曾经讲过,匈牙利王国到了公元1301年的时候,阿帕德王朝绝嗣。此后就进入一个外国君主兼任匈牙利国王的困窘局面。阿帕德王朝之后是短暂的波希米亚普舍美斯王朝,再之后是来自于德意志巴伐利亚的维特尔斯巴赫家族。那么再之后,匈牙利的马扎尔人终于抱到了一个如假包换的大粗腿。那就是来自于法国卡佩王朝的安茹家族(Capetian House of Anjou,也就是卡佩家族在安茹的分支)。请注意,这个安茹家族也是以属地命名,跟英格兰金雀花王朝的前身安茹家族,只是出身于同一个封地,而并非同一个家族。 安茹家族在匈牙利家族建立安茹王朝,统治了八十多年,就遇到了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西吉斯蒙德惦记安茹家族手中的匈牙利王国和克罗地亚王国,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因此早早地就同安茹家族的公主玛丽(Mary of Hungary)订婚了。西吉斯蒙德的老岳父拉约什一世(Louis I)死后无嗣,匈牙利的锦绣江山传给了玛丽。 玛丽也就成了匈牙利王国安茹王朝的末代女王。 |
胡斯战争(三) 于是顺理成章地,玛丽的老公西吉斯蒙德后来就继承了匈牙利王国。 所以,西吉斯蒙德麾下的卢森堡家族,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波希米亚王国的领地,从而扩展到了喀尔巴阡山和亚德里亚海。只不过,西吉斯蒙德在位期间,最让他殚精竭虑的事情并不是来自于外部,而是内部。 话说自从大空位时代以来,一直到卢森堡王朝,德意志诸邦的宗教压迫一天甚似一天。贵族们还在金字塔顶端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底层的老百姓们则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中世纪的欧洲人普遍还认为末日审判马上就要到来,因此需要在末日审判来临之前洗清自己的“原罪”,以全新的形象来迎接弥赛亚的下凡。因此,上天堂这事时间紧任务急,逼不得已的情况下,老百姓要想走捷径就只能买赎罪券。当然要想不买的话也容易,去战火纷飞的耶路撒冷朝圣,也是捷径之一。再不济,就是就近到罗马,直接捐钱给罗马教廷。 |
胡斯战争(四) 德意志诸邦的其他区域也就算了,最倒霉的要算是波希米亚。我们知道,在德意志王国都是卢森堡王朝掌权的情况下,波希米亚的卢森堡家族变得更加强势。为了巩固德意志贵族在斯拉夫人的汪洋大海中的合法统治,卢森堡家族鼓励大量德意志贵族和教士进入波希米亚。这些人摇身一变,就掌握了大量的耕地与地产。那么再之后,德意志骑士们来了,德意志农民们也来了。各种矛盾激化,受伤害最深的还是普通波希米亚斯拉夫老百姓。 因此,如果说德意志诸邦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话。波希米亚老百姓的水更深,火更热。那么矛盾激化的结果,就必然产生反抗,反抗的突破口,就选在了天主教会改革上。 当时站出来振臂一呼的人,恰好就来自于天主教“体制内”的胡斯(Jan Hus)。 |
胡斯 |
胡斯战争(五) 中世纪的波希米亚,教会大部分高级成员都是德意志人,胡斯算是凤毛麟角的波希米亚本地人。胡斯的理论经过了深思熟虑,他认为教会掌握大量财产是社会矛盾尖锐的万恶之源。只有没收教会财产,解救被教会奴役的劳苦大众,大家才会有活路。胡斯并不是一般的教会僧侣,他拥有十分强大的内心世界,并且一度还曾经担任布拉格查理大学的校长。胡斯的所有思想,都以书籍等作品为载体,被波希米亚人争相传抄。关键是,胡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斯拉夫人,他能够熟练地运用波希米亚本地语言,对那些不能够读书的普通波希米亚老百姓进行度化。 所以,当时胡斯的思想不仅暗合了当时的社会思潮,而且还能够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最大的能量在波希米亚进行传播。胡斯的活动,最终引起了罗马教廷的警觉,而这种披着宗教改革外衣的波希米亚早期民族主义的抬头,也惹怒了当地的德意志贵族。 公元1411年,罗马教廷将胡斯开除教籍。 公元1415年,胡斯在德意志王国的康斯坦茨(Konstanz)被施以火刑。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