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的皇帝(已完结)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光武帝刘秀——以柔道治天下的皇帝(已完结)[第8页]

作者:衣赐履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43一骑红尘单于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

    公元49年,栾提比派弟弟左贤王栾提莫,率兵一万余人进攻北匈奴,生擒了北单于栾提蒲奴的弟弟薁鞬左贤王,抢了七千匹马,一万头牛羊。栾提蒲奴震恐,后撤一千余里。
    不久,北匈奴所属的薁鞬骨都侯和右骨都侯带领三万余人归附南单于。

    三月,栾提比再度派使者到汉朝进贡,献上国内珍宝,并请汉朝派使者到匈奴进行监护,同时,送了个儿子到汉朝当人质,重修呼韩邪单于和西汉签署的和约。

    公元50年,刘秀派中郎将段彬、副校尉王郁出使南匈奴,帮助栾提比在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之西八十里处,建立王庭。段彬在宣读诏书之前,说,请单于伏地跪拜,接受诏书。栾提比一听,先是看看汉使,又回头看看自己的部属,愣在那里半天,终于伏下身去,跪拜称臣。仪式完成后,栾提比让翻译告诉汉使说,单于刚刚即位,在群臣面前向汉使跪拜,实在羞惭,希望使者给几分薄面,不要再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屈节啦。骨都侯等人见到这般情景,纷纷落泪。

    段郴回朝覆命,刘秀下诏,听任栾提比住进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汉朝自此设置使匈奴中郎将(匈奴协防司令),领军保护。

    夏季,被南匈奴俘虏的北匈奴薁鞬左贤王带领旧部及南匈奴的五位骨都侯(韩氏骨都侯、当于骨都侯、呼衍骨都侯、郎氏骨都侯、粟藉骨都侯),共计三万多人,叛变北逃。到了离北匈奴王庭三百余里的地方,大家伙儿共同推举薁鞬左贤王为单于。然而,仅仅一个多月以后,发生内讧,大打出手,五位骨都侯全部被人干掉,左贤王也自杀了,各骨都侯的儿子们各自拥兵独立。

    此处非常古怪。上一回,我们讲过,匈奴左贤王相当于王储,单于去世,如无意外,左贤王自动升格为单于。北匈奴左贤王率三万多人,回到距王庭三百里处,突然自立为单于,这简直就是脑袋被门连挤了八回完全丧失意识之后的举动。因此,此处一定有故事,事情可能是这么个事情,但一定有我们不知晓的原因。
    早上好
    43一骑红尘单于笑,无人知是荔枝来(3)

    秋季,栾提比派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刘秀下诏,赐给栾提比冠带、衣裳、印玺(单于的“玺”,由黄金铸成,系着绿色及紫青色编织的绣带)、车马、黄金、锦绣、武器、乐器、鼓车及日用什物,等等等等。又从河东郡(山西省夏县)调粮二万五千斛、牛羊三万六千头供给南匈奴。命令中郎将率领免刑囚徒五十人,跟随栾提比,参与处理匈奴人民的争执、诉讼,并伺察动静(参辞讼,察动静)。

    按照匈奴史专家陈序经先生的观点,东汉派员驻守南匈奴单于庭,监督政务,是匈汉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朝官吏参加辞讼,是汉朝干预单于固有权力的一种表现,南匈奴正式沦为东汉藩属。

    另,我们以前说过,秦汉时的一斛,是个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二十升,二万五千斛粮食,就是五十万升,一升粮食大约重一公斤,五十万升就大约是五百吨,再加上牛羊三万六千头,东汉政府是真对得住南匈奴啊。

    从此之后,每年年底,南单于派使者呈送奏书,护送做新人质的王子入朝,由中郎将手下一名从事带到汉朝。汉朝也派谒者(皇家礼宾官)将上一次充当人质的王子送回单于王庭,双方在路上碰面,会晤后再各自出发。正月初一,朝廷举行朝拜庆贺,在拜祭陵墓和宗庙以后,打发单于的使者回去,并由谒者护送,赐单于彩帛千匹,上好的锦四端,黄金十斤,还有太官(御厨房)为皇帝制作的各种酱,以及橙子、橘子、龙眼和荔枝。赐给单于的母亲和各位阏氏,单于的儿子和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骨都侯中有功德的人,各种彩色丝帛,共计一万匹。每年如此,成为常例。

    此处很有趣啦。大家要注意,汉朝赐给匈奴的,不但有种种物件儿,还有水果诶!不但有橙子、橘子、龙眼,居然还有荔枝诶!杜牧有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白居易曾言,(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我们不由想问,东汉初年,没有顺丰,也没有中通,他们是怎么把荔枝送到匈奴去的?送到了还能吃吗?大冬天的,哪来的荔枝?……

    如果史书记录属实,我们就要对古代水果保鲜技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呵呵;要不,汉朝赐给匈奴的,不是鲜荔枝,而是荔枝干儿,这也很了不起诶!

    汉匈又成一家子了,于是,云中郡、五原郡、朔方郡(内蒙古磴口县)、北地郡(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定襄郡(山西省右玉县)、雁门郡(山西省朔州市东南)、上谷郡(河北省怀来县)、代郡(山西省阳高县)等八郡的流亡居民,纷纷回到本土。北方边疆,恢复昔日安宁繁荣。
    周末吉祥
    ??????
    44东汉对待匈奴,究竟应该分而治之,还是应该亡其国灭其种?(1)

    衣赐履按:上一回,我们讲到东汉政府赐给南匈奴栾提比单于荔枝,考虑到当时的运输条件和保存条件,我倾向于认为,赐的是荔枝干儿,而不是鲜荔枝。但是,这几天看《后汉书·孝和帝纪》,里面有这样的记录: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驿,五里一堠,由驿马昼夜传送,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和帝考虑到这些东西劳民伤财,就下诏把运送荔枝、龙眼的差事取消了。看了这一段描述,我有些愕然——难道,赐给匈奴的,真的是鲜荔枝?

    好了,我们继续。

    前面讲了,公元50年,夏季,被南匈奴俘虏的北匈奴薁鞬左贤王带领旧部及南匈奴的五位骨都侯,共计三万多人,叛变北逃。快到北匈奴王庭时,发生内讧,所有扛把子级别的大哥们全部被砍死,只剩下五位骨都侯的儿子们各自拥兵独立。到了冬季,这五位小爷扛不住了,率领部众三千人回归南匈奴(夏季,三万人叛变;冬季,三千人归来。损失十分之九),北匈奴栾提蒲奴单于派兵追击,又把他们全抓回去了。南匈奴栾提比单于发兵攻击北匈奴部队,被人家打得七荤八素,狼狈逃回。刘秀得到汇报,下诏让栾提比移居西河郡美稷县(内蒙古准格尔旗),命中郎将段彬、副校尉王郁留驻西河郡护卫栾提比。又命西河长史(秘书长)每年冬天带领二千骑兵、五百免刑囚徒协助中郎将护卫栾提比,冬天屯驻,到夏天时撤回,从此成为常例。

    这一段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北匈奴南下侵犯,一般是在冬季。推而广之,匈奴没有分裂的时候,侵犯中国北疆,当也以冬季为主。为什么?主要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平时要放牧,赶着牲口到处跑,没功夫骚扰中国,猫冬之后,最富裕的就是时间了;二是可能碰到灾年,冬天熬不过去,只好到中国来打秋风。

    南匈奴移民西河郡以后,依旧设立诸部落王,协助汉朝戍守边疆。栾提比派韩氏骨都侯驻守北地郡(宁夏吴忠市西南金积镇),右贤王驻守朔方郡(内蒙古磴口县),当于骨都侯驻守五原郡(内蒙古包头市),呼衍骨都侯驻守云中郡(内蒙古托克托县),郎氏骨都侯驻守定襄郡(山西省右玉县),左南将军驻守雁门郡(山西省朔州市东南),栗籍骨都侯驻守代郡(山西省阳高县),他们都统领部众替郡县当耳目侦察动静。

    从这一段,我们可以判断,南匈奴在汉匈共同决策下,比较广泛地渗透到中国北方各郡之中,这很可能为后来中华北方民族的血统大融合,准备了物质条件。

    北匈奴栾提蒲奴单于十分惊恐,送回了不少被掠走的汉人,向汉朝表示善意。北匈奴时不时南下袭击南匈奴,但是在经过汉朝边塞的亭障碉堡时,都会声明说,我们只是讨伐叛徒栾提比而已,决不敢侵犯汉朝百姓。

    公元51年,北匈奴遣使到武威郡(甘肃省武威市),提出要和亲(我理解,此处的和亲,不一定特指要求与汉朝联姻,应该是指合和亲善的意思)。刘秀召集公卿大臣讨论,大家吵来吵去,吵不出个结果。最后,皇太子刘庄说:

    南匈奴新近归附我们,北匈奴害怕我们帮助南匈奴去讨伐他们,所以对我们的政策非常关注,也跑来归附。如今,我们并没有为南攻北,反而与北匈奴建立外交关系,我担心南匈奴将有二心,到那时,声称投降的北匈奴也不会再来了。

    刘秀捻着胡须琢磨,认为太子说的不错,于是,告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周末愉快
    44东汉对待匈奴,究竟应该分而治之,还是应该亡其国灭其种?(2)

    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两人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上书说:

    匈奴贪利,从来没有礼仪、不讲信义,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就向我大汉叩头称臣,稍微缓过劲儿来,就侵犯边界大肆掳掠。如今,北匈奴遭到瘟疫,百姓大批死亡,牲口也病死了一大半,再加上连年旱灾、蝗灾,可以说赤地千里,困顿不堪,实力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万里之外的性命,悬在陛下之手。这样的福运不会再来,大好时机转瞬即失,岂可为了所谓斯文道德,而放弃军事打击呢?现在应当命令将领进驻边塞,悬以重赏,命高句骊王国(首都国内城,吉林省集安市)、乌桓部落(河北省北部)、鲜卑部落(此时鲜卑部落已自内蒙古东部南迁至西辽河上游一带、乌桓部落的原居地),攻击北匈奴东部。征发河西四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以及天水郡(甘肃省甘谷县)、陇西郡(甘肃省临洮县)境内的羌胡部落,攻击北匈奴西部。如此,不过数年,北匈奴势必灭亡。我们担心陛下仁慈恩厚,不忍开战,而参谋之臣又犹豫不决,使本可流传万世的功业,不能在圣明的今世建立!

    刘秀以诏书回答,说:

    ……如今,国家对老百姓没有恩德,天灾人祸,变乱不断,百姓惊恐,我们现在连自己都不能保全,又为什么要去经营遥远的塞外呢?我们真正的祸患,未必在于外患,恐怕还在萧墙之内。更何况,北匈奴仍然十分强大,我们边境驻军垦田,主要是为了加强戒备,很多传闻,与事实真相差距很大。如果真的能以一半国力消灭强敌,我当然毫不犹豫。但如果时机未到,不如让人民休养生息。
    从此,将领们不敢再建议用兵。

    显然,刘秀对向匈奴动武的热情并不高,臧宫、马武两位大将,这么有诱惑力的提议,竟然被刘秀断然拒绝了。他说,如果能以一半国力消灭强敌,他都会毫不犹豫开打,也就是说,面对北匈奴,刘秀认为,哪怕消耗了汉朝一半国力,也打不下来。我倾向于认为,刘秀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没有被将军们一忽悠,就热血上头,把国家和老百姓再次拖入战争的泥淖之中。

    实际上,刘秀的对外政策,极为后世的“爱国者”们所诟病,对刘秀不打匈奴,不接受西域各国归附,极为愤怒。似乎,如果按照臧宫、马武的建议,一举灭掉匈奴,则中国北方从此和平了。
    这是浅见。

    这里涉及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即,如果能够消灭匈奴,要不要去消灭?
    
    44东汉对待匈奴,究竟应该分而治之,还是应该亡其国灭其种?(3)

    公元52年,北匈奴再次派出使节,进贡马匹和皮大衣,继续请求和亲,并请求传授汉朝音乐,还要求率领西域(新疆及中亚东部)各国使节一同进贡朝见。光武帝命令太尉、司徒、司空三府研究如何答复(公元51年,刘秀下诏,大司徒、大司空都去掉“大”字,改大司马为太尉。是为三公)。司徒府秘书班彪(《汉书》作者班固的老爹)说:
    我听说,孝宣皇帝曾训令守边官员说:匈奴是个大国,多变狡诈,与他们交往,如果掌握了他们的真实情况,应对得法,那么他们可替我们冲锋杀敌;但如果应对失误,遭了他们的算计,就会受到轻视欺侮。现在北单于见南单于归附汉朝,害怕我们会对他们有所图谋,所以屡次请求和亲,又不远万里赶着牛羊要同我们做生意,还几番派遣地位尊贵的藩王带队,前来进贡。这些都是对外显示富强、其实想要迷惑我们的举动。依我看,北匈奴的贡品越贵重,则说明国力越空虚;求和的次数越多,他们内心其实越恐惧。然而我们如今既然没有从南匈奴获得多少好处,那么也不便与北匈奴绝交。依据安抚笼络的原则,外族致礼,无不酬答。我建议可以给他们赏赐,价值与他们进贡的物品相当即可。同时,把以前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事,明明白白告诉他们。

    这班彪也是高人啊!一句“我们如今既然没有从南匈奴获得多少好处,那么也不便与北匈奴绝交”,道出了国际交往的实质——国际交往的唯一标准,就是看能否得到利益,其他的都是扯淡。

    呼韩邪和郅支,以前多有提及,此处再稍加说明。这俩单于其实是亲哥儿俩,郅支为兄,呼韩邪为弟。因匈奴内部生乱,搞了一大堆单于出来,打来打去,最后就剩下他俩。呼韩邪为南单于,臣服汉朝,受到汉朝的庇护;郅支单于为北单于,一直不服,后来被西汉都护甘延寿和副手陈汤发西域兵诛杀,匈奴重归一统。此时,栾提比又自称为呼韩邪,归附汉朝,也是行前呼韩邪之故事。班彪的意思是,让北单于好好掂量掂量,如果你不服,等着你的就是死路一条。

    班彪同时呈上一封写给北单于的书信草稿,信上说:

    单于不忘汉朝恩德,追念先祖订立的约定,想重修旧好,以求安身保国,这项政策十分高明。以往匈奴多次发生内乱,呼韩邪和郅支互视为仇敌,但他们同时蒙受孝宣皇帝的救助保护,所以分别派遣王子到汉朝做人质,自称藩属,为汉朝保卫边塞。后来郅支翻脸,自绝皇恩。而呼韩邪却始终不变,愈发亲附汉朝。等到汉朝消灭了郅支,呼韩邪于是得以保国传位,子孙相继为单于。如今南单于率部归附,他认为自己是呼韩邪单于嫡传之长,依照顺序当立为单于,因被人侵夺而失去王位,遭到猜忌才分裂出走。南单于数次请求汉朝出兵,想要重返故土,扫荡北匈奴王庭。为了说动汉朝,他们可是挖空心思,想尽办法。我们当然不会偏听偏信,考虑到北单于年年进贡,欲修和亲,所以一直没有应许南单于的请求,而要成全北单于的忠孝之义(应指北单于应发自内心臣服汉朝)。汉朝凭着威望和信义,统率万国,凡太阳月亮照耀之处,都是汉朝的臣属(原文为“日月所照,皆为臣妾”,好雄壮的句子!非天朝盛世绝写不出这么牛逼的句子来。东汉初年,有这个资格,不是瘦驴拉硬屎)。对待风俗不同的蛮夷,我们在道义上不分亲疏。对服顺者,赏;对叛逆者,诛!对这一点,呼韩邪、郅支两人的遭遇就是最佳注脚。如今单于欲修和亲,也表达了诚意,还有什么顾虑,非要带领西域各国一同来进贡朝见呢!西域各国臣属匈奴与臣属汉朝有什么不同!匈奴连年兵乱,国内空虚,进贡只不过是交往的礼节,又何必献上马匹和皮大衣呢!现将各色丝绸五百匹,弓箭一套(包括弓、箭、弓箭套,以及盛放弓箭的装具一系列家伙什儿,估计比现在射箭运动员的装具复杂得多),另有箭四发(每发十二支,共四十八支),赠与单于;并赏赐前来献马的左骨都侯和右谷蠡王,每人各色丝绸四百匹,斩马剑一柄(这个斩马剑有点名堂,即后世所称的“尚方宝剑”。尚方是少府【宫廷供应部】属官,专门制作皇家使用的器物。所谓斩马,指此剑锋利,可以斩马)。单于先前曾说过,汉朝先帝赐给呼韩邪单于的竽、瑟、箜篌等乐器都坏了,希望能够再度赏赐。我琢磨着,单于现在国家尚未安定,正是秣马厉兵的时候,应以战攻为要务,竽瑟之类的东西,哪里比得上良弓利剑?因此没有相赠。朕对单于,决不会吝惜于小小物件,只要你有所需要,随时派人来要就是。

    刘秀采纳班彪的建议。
    44东汉对待匈奴,究竟应该分而治之,还是应该亡其国灭其种?(4)

    我个人认为,刘秀对匈奴的政策是非常高明的,是管长远的。刘秀深深知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睦相处从来都是短暂的,斗争则是永恒的主题。因此,刘秀不以南匈奴归附,就给予绝对的信任;也不以北匈奴狡诈,就发兵替南匈奴灭掉北匈奴,而是把你们都留下来,让你们自己去打,让你们互相制衡。北匈奴想要音乐,对不起,不给,但我给你弓、剑,给你武器,不是让你摆那里好看,而是让你与南匈奴较劲。实际上,南、北匈奴只要同时存在,中国就很安全;任何一方被灭掉了,另外一方很快就会变成中国的后患。

    有人可能说,我们把他们都灭了不就行了吗?理论上当然可行,灭了匈奴灭乌桓,灭了乌桓灭鲜卑,灭了鲜卑灭大辽,灭了大辽灭大金,灭了大金灭蒙古,灭了蒙古灭后金(大清)……这当然很好,问题是,你灭得了吗?实际上,不但灭不了,自汉以后,中国受北方少数民族欺压的时间远远超过欺压人家的时间,甚至,还两次被人家灭了国。因此,这种高调儿,还是少唱。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此消彼长,你很难把南美洲一只蝴蝶轻轻挥动的那一下翅膀,与太平洋上的某一场风暴联系起来。

    汉和帝刘肇时期,窦太后的弟弟窦宪,数次出击北匈奴,可以说把北匈奴打得“不见了”,这是汉朝对匈奴作战的一个高峰,甚至光耀千古。但是,北匈奴的消失,在地理上和政治上,都留下一个巨大的真空,于是,鲜卑迅速崛起,到了东汉末年,鲜卑建立了一个东至鲜卑故地,西至乌孙,北至丁零,南至中原边境的大帝国,到五胡乱华时,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有一大堆,我们到时再讲。那么,我们回头再看,如果北匈奴还在,鲜卑会不会崛起得如此华丽?

    实际上,对异族,打也好,控制也好,安抚也好,都必须具备一个前提,就是自身要强大。自身不够强大,什么孙子兵法,什么三十六计,什么合纵连横,都是毛用没有。
    另,此处出现北匈奴向汉朝要乐器的记载,很有趣。匈奴史专家陈序经先生说,北匈奴请求和亲,并请赐音乐。汉朝以北单于国尚未定,方厉武节,以战攻为务。不赐给乐器,这是汉朝厚南轻北的一种表示。

    公元53年,赐给南单于几万头羊。

    公元55年,北匈奴像前面一样再次派来使者,皇帝以玺书回覆单于,赐给他彩色丝帛,不派使者。

    对待南北匈奴,显示出差异性,让两边儿自个儿琢磨去吧。

    公元56年,南匈奴单于栾提比去世,中郎将段郴率领部队前往吊唁,用酒和米祭奠,分派兵力护卫南匈奴。栾提比的弟弟左贤王栾提莫继位,是为丘浮尤鞮单于。刘秀派使者带着玺书前去镇抚慰问,授给他印绶,赠给帽子和头巾,三套深红色的单衣,一把短刀和一根织带,又赐给四千匹彩帛,让赏给诸藩王和骨都侯以下官员。自此以后每当单于去世,汉去吊唁祭奠,慰问赏赐,以此作为常例。
    45超级文青大咖刘秀:随口一说都是文化,信笔一写即成乐府(1)

    衣赐履按:毛 评价刘秀为历史上最有文化、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这一回,我们就讲一讲刘秀的文化。刘秀学历应该不低,毕竟在太学进修过,那可是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兼中央党校这样的全国最高学府诶!刘秀虽没有像曹家父子那样留下什么诗词歌赋,但绝对是语言大师,他随口说的话,随手写的书信,一下子就流传两千年。实际上,我们常常脱口而出的成语,追根溯源,其版权都归文艺青年刘秀诶。这份儿道行,估计也就孟子、韩非子等几位大咖,才能勉强和他有得一比。至于今天的某些清华北大校长,别说创造出靓词佳句,能不念白字就已经很不错啦。

    我们摆一摆哈。

    疾风知劲草

    刘秀刚刚起兵闹革命时,有一次路过颖阳,有个叫王霸(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当地豪族率一帮宾客来投军,跟着刘秀参加了昆阳之战。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跑回家呆了一阵子。刘秀升任玄汉政府司隶校尉之后,王霸又追随刘秀到了洛阳。公元24年,刘秀以代理大司马的身份渡黄河安抚河北地区。当时刘秀的大哥刘縯刚被玄汉皇帝刘玄诛杀,刘秀的政治前途一片黯淡,估计怎么看都不像真龙天子,于是,王霸那些宾客们纷纷开溜,最后就剩下他自己了。刘秀对王霸说,在颖阳投奔我的人现在都跑了,而只有你独自留下,努力吧,真是疾风知劲草啊!

    疾风知劲草:指只有经过大风的吹迫,才看得出坚韧的草挺立不倒。比喻危难时才显出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

    刘秀虽然不写诗,但一句“疾风知劲草”,要气死多少诗人?


    反侧自安

    公元24年,刘秀与郎汉皇帝王郎对决。最初,王郎的势头儿很猛,刘秀一度狼狈逃窜,甚至被王郎悬赏捉拿。结果呢,刘秀是真有天子气象,三弄两不弄的,把王郎给干掉了。收缴王郎物资的时候,在机密文件中,发现了数千封手下写给王郎的书信。这些书信要是一公开,那还了得!得砍多少颗脑袋啊!结果呢,刘秀把大家伙儿召集一堂,当着各种表情的将领们的面,把这些书信一把火全烧了。之后,刘秀说,都烧掉吧,那些睡不着觉的先生们可以把小心脏搁肚里了(令反侧子自安)。于是,最终谁也不知道是哪些人跟王郎有来往,将领们对刘秀更为忠诚。
    
    45超级文青大咖刘秀:随口一说都是文化,信笔一写即成乐府(2)

    反侧自安:反侧是指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心神不安的样子。反侧自安则是指,让那些心神不安的人安下心来,表示安抚人心的措施很有效。

    有时候,不知道真相才是正确的。但是,人,都有那种臭毛病,对什么都要千方百计寻找真相,然后,后悔一辈子,呵呵。

    另外,刘秀有时候还真幽默诶,他把那些通敌的手下,称为“反侧子”,即,反侧先生。

    差强人意

    大司马吴汉,是刘秀最猛的大将之一,位列云台二十八将前茅。吴汉每次跟着刘秀去作战,总是紧紧护卫在刘秀身边,只要刘秀没有睡觉,他就跟一边儿站着,从来没说过“老大你先忙,昨儿我喝高了,先去睡会儿”这种鬼话。有时候,刘秀打了败仗,将领们心头惶恐,垂头丧气,只有吴汉意气自若,修整武器装备,激励战士们的士气。刘秀时不时派人去看看大司马正在干嘛,手下回来汇报的都是,大司马正在修整作战、攻城的装备哩。刘秀不由感叹说,吴公差强人意,他一个人简直能顶一个国家啊!

    差强人意:大约就是基本使人满意的意思。这个词实际上是个褒义词,但可能因为里面有个“差”字,所以给我们一种“凑合”“勉强”的感觉。

    我想来想去,都觉得这么解释还是不对。我们看刘秀的语气,“吴公差强人意”,之后是“他一个人简直能顶一个国家啊!”如果差强人意只是指“吴公还不错”,与后面的“可为一敌国也”完全对不上啊!所以,我觉得差强人意的本意,大约是指“比人们料想的要好得多啊,太出乎大家意料了”,这才符合刘秀对吴汉的夸赞。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公元27年,
    冯异等人
    与chi眉军鏖战,十分艰苦。

    最初,冯异等在回溪为赤眉所破,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派人穿上赤眉的衣服,埋伏起来。

    然后再与赤眉交战,战至酣处,伏兵暴起,搞得赤眉分不清敌我,大败,冯异追击,在崤底大破赤眉,八万余男女投降。刘秀大喜,下诏嘉奖说:

    赤眉被灭,大家辛苦了!最初,在回溪虽然翅膀都耷拉下来了,但是终究能够在黾池振翼高飞,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指太阳初升之所,指东方,也指事情开始之时;桑榆,黄昏太阳落下之所,也指事情最终结果。此处,刘秀当然是指开始失败了,但最终还是胜利了。后来,这个成语被比喻为在这里失败了,在那边却得到了胜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简直就是汉乐府啊!再看“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吃败仗他说是“垂翅”,打胜仗他说是“奋翼”,敢说刘秀不是文艺青年?
    征西
    大将军
    征西和大将军不能连起来发
    45超级文青大咖刘秀:随口一说都是文化,信笔一写即成乐府(3)

    落落难合,有志竟成

    公元29年,刘秀派建威大将军耿弇(读如眼)攻打齐王张步。耿弇这人,不但打仗猛,而且鬼得很,奇计百出,连破祝阿(山东省长清县东北)、历下(山东省济南市)、巨里(山东省章丘市西)等城,随后又拿下临淄。张步亲率二十万大军,攻打临淄。战斗中耿弇大腿中了一箭,他砍断箭杆,带伤战斗,把张步打得大败。几天后,刘秀来到临淄慰劳军队。刘秀对耿弇说:

    过去韩信攻破历下,开创了高祖大业的基础;今天你攻破祝阿,建立奇功,你们二人的功劳足可以相比。但韩信攻击的是已经投降的军队,将军你单独打败强大的敌人,建功比韩信还要艰难!阿弇啊,你以前在南阳时,曾向我提出建立功业的大计,我当时感到落落难合,但现在看来,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落落难合:原来形容事情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

    有志竟成:还需要解释吗?呵呵。

    一段话,弄出两个成语,堪称“成语双黄儿蛋”啊。


    
    旗鼓相当

    公元25年,刘秀称帝。这个时候,天下大乱,各种皇帝、大王满天飞,其中西部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力量,一个是西州大将军隗嚣,占据甘肃东部地区,一个是成家皇帝公孙述,统兵数十万,占据巴蜀之地。
    刘秀一直忙着收拾中部、东部地区,没有余力对付西边,希望借隗嚣的力量牵制公孙述。
    隗嚣有一定的抱负,既不想完全臣服于刘秀,也不想与刘秀为敌,双方互通信件往来。
    公元27年,隗嚣协助冯异打了场胜仗,刘秀给隗嚣写信表达感谢,信中说,如果公孙述出兵到汉中、长安一带侵扰,我希望借助将军的力量,和他一决胜负(原文为:愿因将军兵马,鼓旗相当)。

    鼓旗相当:鼓旗,古时候作战以鼓、旗号令进军、退军,后喻作战的军队。比喻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上下。现在一般说成“旗鼓相当”。此处,鼓旗相当这个词,想来是刘秀的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借你的力量,我们就有资格和公孙述一较长短了。
    还是挣希大将军是敏干词
    45超级文青大咖刘秀:随口一说都是文化,信笔一写即成乐府(4)

    举足轻重

    除了隗嚣和公孙述之外,西北地区还有一个实力派人物窦融,眼光很毒,在一大堆皇帝、大王中间,一眼看出刘秀一脸天子相。公元29年,窦融决定归附刘秀。刘秀的心思更是深不可测,他希望隗嚣能够牵制公孙述,同时,又打算让窦融在后面牵制隗嚣和公孙述。窦融的使者见到刘秀,表达了窦融的心意,刘秀大喜,给窦融写了一道诏书,其中有几句话是:

    现在,益州有成家皇帝公孙述,天水有西州大将军隗嚣。如果蜀汉相争,谁胜谁负,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足轻重:权,是秤砣的意思。举足轻重指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有没有感觉,刘秀是举手投足,都是文章啊。

    置之度外

    到了公元30年,刘秀基本平定了大半个中国,打仗打得身心俱疲。这个时候,有能力和刘秀叫板的只剩下隗嚣和公孙述了。隗嚣,也挺鬼,表面上向刘秀称臣,而且把儿子送到洛阳当人质,实际上还是想有所为的。刘秀对这两个人,暂不想征讨,想先让部队好好休整一下,就对将领们说,且当置此两子于度外耳!

    置之度外:本意为不以为意,不加理会,后逐渐演化为,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2-01-08 14:37:5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