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山海经》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山海经》真实考据——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第2页] |
作者:格林强夫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吃了三个韭菜盒子!一碗苞米面粥!本导游开始工作。不过一会还得刷车,虽然破但是不能脏!再破也是车,再小也是国! 华南农业大学的新图书馆建在一个山坡上,似乎象征知识的殿堂高高在上,山下,在去图书馆的阶梯旁,置一方大山石,上刻八个大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个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的典故,是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真实的说明了楚国先祖创业的艰难万苦! 那巍巍青山啊~你用历史的绿茵遮掩了多少秘密? 当然本人是个三句话下道的“坐家”,眼看前文5个问题,我用痒痒挠敲着脑袋“隈山、穴穷、季连、鬻熊.........季连、穴熊 鬻熊!穴熊!芈姓!芈熊——咪熊 —— —— —— .......... 当然山海经是没记载国宝小童鞋的,这只是一个猜想,最早的可信的记载大熊猫是在唐朝武则天的时代! 鬻熊的重孙子熊绎与屈紃时期根据到夷。在夷屯,在地在丹阳 作证的就是:熊绎与屈紃去偷牛的——鄀国 西周时期这个鄀国有自己的纪年,”不用周正,不奉纪周王统年”。商时甲骨文卜辞有“若受年”的记载。出土的《若癸鼎》铜器铭文,可知鄀部族首领曾在商王室任要职,职官或爵称为“亚”。 铭文释1:亞若癸受丁旅乙沚□ 铭文释2:亞{若癸、師乙、受丁、斿乙} 《淅川县志》(1990年版)对鄀国的记载是这样的:黄帝长子昌意封于鄀,是为鄀国。昌意子高阳自幼随世父(黄帝次子)少昊教养,后为帝,名颛顼,世父子名昧未立。昧有二子,名允格和壹骀。颛顼封允格于鄀,封壹骀于汾川。 对照山海经这个鄀国也是家世显赫: 《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西,有朝云之国、司彘之国。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豖喙、鳞身、渠股、豚止,取淖(nao)子曰阿女,生帝颛顼。”而且貌似和楚国祖先季连同祖同宗。 这个鄀国(历史也叫上鄀国)就在在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寺湾村。 寺湾村傍丹河,顺河而下就是丹江水库,水库西岸有一个著名的淅川下寺楚墓群! |
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群是一个春秋中晚期的楚国贵族墓群,1977年,河南省西南部大旱,位于该省淅川县境内的丹江口水库水位下降。一天当地一个牧童在水库边放羊,被露出地面的器物绊倒,后发现此器物是一件青铜器,而就在它的旁边还有几件类似的青铜器,此地的楚墓便由此被发现。 文物考古队在这个墓群共发掘了墓葬25座、车马坑5座。其中贵族墓有9座,陪葬有成套的青铜礼器和玉石等质料的饰物,根据 2号墓出土的平底鼎上面的铭文“王子午择其吉金”和“令尹子庚民之所敬”等字,专家判断墓主是楚共王和楚康王时期的令尹子庚之墓。 看看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是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兄弟、曾任楚国令伊(宰相)之职的王子午(又名子庾)的器物,中有确切的人名与地名。王子午鼎成为研究楚文化的标准器。 另一个国之重器是——云纹铜禁 通高28.8厘米,长103厘米,宽46厘米,云纹铜禁重90多公斤,呈长方形。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 这个云纹铜禁刚出土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当是装了一大麻袋.......... 修复成功成为国宝,我们要记住——河南博物院修复专家王长青老先生 |
当然我们不能说——夷屯就是淅川下寺遗址。 而我却可以肯定的指给你,站在淅川下寺向东看—— 那烟波浩渺,绚丽旖旎的丹阳水下,静静的沉睡着3000年前的楚国先祖的墓茔! 平静一下心情........ 为大家扩展个小脑洞—— 淅川出了个名人叫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华夏族,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春秋末期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著《范蠡》二篇,今佚。传说他审时度势,及时抽身逃离鼎盛的越国,四处做生意,最后成了富甲一方,大名鼎鼎的陶朱公。 既然是开脑洞,当然不能按照传统来!我想说的是范蠡也许没有那么命好! 范蠡有个别名——鸱夷子皮 鸱夷是一个汉语词汇,(1)革囊。(2)借指伍子胥........(3)鸱夷子皮 伍子胥死后,尸体被吴王装在“鸱夷革”里,扔进了江里,后人因而称鸱夷。而范蠡有个别名——鸱夷子皮 西汉初年早于司马迁的著名文学家贾谊,在自己的著作中,明确的记载着,当年越王勾践灭掉大地,吴国之后,将帮助他灭掉大地吴国的几位有功之臣全部杀掉了。范蠡是被越王勾践派人困在石头上,投入了五湖(现如今的太湖)之中淹死了。至于西施,他的结局和范蠡是一样的,“吴王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所谓“鸱夷”,有人认为就是范蠡,也就是说两人都被扔到了水中,活活淹死。 可以说伍子胥,西施,范蠡三人都是被杀后裹在皮革里坠石沉江。 真有西子这个女人吗? 让我们再来看一件器物——吴王夫差盉—— 吴王夫差盉,春秋晚期,盉的肩上近口沿处有一周铭文十二字:敔(吴)王夫差吴金铸女子之器吉。大意为吴王夫差用诸侯献给他的青铜为一位女子铸器。青铜器铭文中女子理当著姓,如孟姜、井姬之撑,此单称“女子”不著姓,可知其人非贵族出身,原本无姓.......... 李学勤先生学识渊博,摘一段他的话—— ”这条有关键意义的汌水,其实就是均水,见《水经注》。《汉书·地理志》作钧水,“上中游即今河南西南部淅川,下游即会合淅川以下的丹江,流入汉水” |
好吧.......好吧.......回到《楚居》来 找到里夷屯,季连发祥地隈山到京宗都在哪里?‘ 我们同样找一个可以定位的坐标——隈山 隈山——看看山海经中的描述 《西次首经》 又西二百五十里,曰騩山,是錞于西海,无草木,多玉。凄水出焉,西流注于海,其中多采石、黄金,多丹粟。 《西次三经》 :又西一百九十里,曰騩山。其上多玉而无石。神耆童居之,其音常如钟磬.其下多积蛇。 《中次三经》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王雩]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中次九经》又东一百四十里,曰騩山,其阳多美玉赤金,其阴多铁,其木多桃枝荆芭。 《中次七经》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中次十一经》又东五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砥石。 隈山集中重复出现在中山和西山经。山海经记这么多有什么意义,暂时不管,我们只要知道有史记载,大名鼎鼎的大騩之山(隈山\騩山)就是具茨山! 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长葛一带。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 这里也是华夏文化密集区 具茨山岩画 而方山呢?南阳市内乡县就有方山,这还不重要因为方山重名的地方很多,但牛的是,内乡方山附近就有一处黄龙庙岗商代城邑遗址。而 汌水就是方山东的湍河。 盘庚之子的那位“秉兹率相,詈胄四方"的美丽女儿妣隹。 再说乔山——这是楚人的乔山是《中山经·中次八经》的骄山。经云“荆山之首曰景山……雎水出焉……东北百里曰荆山……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雎……又东北百五十里曰骄山”。据说骄山有神名鼉围,“恒游于雎、漳之间”。骄山位置虽不易确指,总在汉水以南荆山一带,近于雎漳二水的发源处。从那里向北,过了汉水,正好逆均水北上。我定在了南漳县北部山区! 这个南漳县“久已闻名”,——县民间传说,中华人文先祖轩辕黄帝曾在荆山铸九鼎、修寨、祭祀,黄帝的夫人、养蚕技术的发明者嫘祖也曾在荆山植桑养蚕。此外,本县荆山地区有关大禹铸镛钟的传说也很多。南漳县在历史上还曾做过其他短暂的“国都”,如蔡国都城“高蔡”——战国中期蔡国最终为楚国攻灭时的国都,就在南漳县东北境与襄阳西南境一带(参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之“高蔡”条,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修订本第1次印刷);有的学者也认为,夔国的故城应在南漳县东南境,楚成王三十八年(公元前634年)被灭(参见《楚国历史文化辞典》之“夔”条); 南漳县有”襄西之屏障,巴蜀之咽喉”之称。西周时期,县境内就有古楚国、古庐戎国和古罗国长期鼎立、和氏璧产出地、战国纵横家鼻祖鬼谷子以及汉末名士司马徽、徐庶的隐居地。上述这些还不牛。南漳县至今还流传这春秋时代楚国的宫廷音乐——沮水巫音 (沮漳巫音) 沮水巫音是一种湖北省的传统民俗音乐。因沮水而得名,它是古楚巫音一脉相承的遗韵,依然保持着严谨规范的形式和奇丽诡奇的风格。由长号、喇叭、战鼓、边鼓、钩锣、马锣、包锣、引锣、镲子等乐器组成的吹打乐。因为喇叭比普通喇叭长而厚,发出的声音怪异,低沉郁闷,这种喇叭也称为巫音喇叭。百乐齐奏,巫音“庄严肃穆、诡谲幽暗”。 让我们先小结一下,看看隈山-乔山-夷屯的大致位置。 |
@远大壮2018 2019-03-03 17:37:22 楼主的帖子天马行空~ ----------------------------- 不想按照传统一一论证,而是按照兴趣,慢慢分析。希望能喜欢, |
各位观众,各位听众!请您猜猜擦车的时候最累的是哪? 我的经验是嗓子!这是我昨天实践证明的真理! 昨天中午不是说要刷车吗!我吃完午饭就和媳妇拿着桶、拖布就到后院刷车。我撅腚干着,她指手画脚看着。她说我不行,我说你不懂。叽叽喳喳一个多小时,车没刷完。我俩饿了....... 今天早上我俩嗓子都哑了........ 这说明,一个事物的多面性,不同角度,不同人看到的千差万别! 就好比昨天论证的隈山,穴穷,乔山。爰波,汌水,方山。也许另有解释! 隈山——还是千古具茨山! 穴穷?—— 的穴是穴还是空? 让我们看看清华简楚居的面貌—— 让我们再仔细看看“穴穷”的“穴”字和“穴熊”的“穴”字 —— 这个穴穷的穴字是更像是一个空字 再看看穷字 这个穴穷我觉得应该是“空穷” 说到有空的古代地名,我第一想到的就是空桑—— 《山海经·东次二经》之首曰空桑之山,北临食水。”郝注云:“此兖地之空桑。” 《北山经》:“空桑之山,无草木,冬夏有雪。空桑之水出焉,东流注于滹沱。” 空桑之山产琴瑟之材。 《周礼·春官·大司乐》:“ 空桑 之琴瑟, 咸池 之舞,夏日至,於泽中之方丘奏之。” 《楚辞·九歌·大司命》:“君回翔兮以下,逾 空桑 兮从女。” 王逸 注:“ 空桑 ,山名,司命所经。” 空桑是不是空穷我不确认,但空桑在山东是大多人接受的,那么山东能找到楚人的遗迹吗?答案是肯定得! 山东有一个“楚丘”。 百某搜索——楚丘,古地名。夏中后期,季连(楚人先祖)部落的一支居此,故名楚丘。楚丘遗址在今山东省曹县东北梁堌堆景山遗址。古称景山。夏禹时,因处桑林之中,称桑台。夏中后期为楚人所居,称楚丘。商汤都亳后,亦称景山,楚人虽南迁,仍把楚丘当做宗庙之地。周代,楚丘属宋国,春秋时期被曹、宋边界的戎人占据。秦设城武县,汉高祖改称成武县,东汉初成武迁治文亭山(今成武城区)左,山称楚丘亭、楚丘。 我们一起扩展的看一下山东曹县——夏朝:境内分属莘国、贯国。 曹县 商朝:为有莘国。 西周:为曹国地,境内有曹南山。 春秋时期:境域北部属曹国,南部属宋国。曹伯阳十五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其地入宋。 有莘国——又是一个古国名 有莘国,又名有侁、姺、莘、辛,姒姓,莘国故城在今山东曹县西北莘冢集。 在地图上这个有莘国直线距离楚丘只有20多公里。 《夏本纪》:“昔鲧纳有莘氏女生禹。” 《孟子》:“伊尹耕于有莘之野。” 《春秋·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晋侯登有莘之墟以观晋师。” 又“晋师陈于莘北。” 这么看来有莘国辉煌还得从一个女人说起,有莘国的一位公主,她嫁给了有崇部落的首领更有名的牛人——鲧,再看《史记索隐·五帝本纪第一》曰:“禹母女喜吞意坎而生禹,因姓拟氏。”按照史记说法——女喜生下了一个叫禹的男孩。我们竟然找到了夏朝开国之主——夏后启的奶奶家...................... 楚国人叫夏启的奶奶找我谈话、 好吧,楚丘就是空穷——穴穷了 乔山—————— 我不想说是黄帝崩葬乔山的乔山了。我带大家再到山海经中看一处山 ——平逄之山 |
《中次六经》缟羝山之首,曰平逢之山,南望伊洛,东望谷城之山,无草木,无水,多沙石。有神焉,其状如人而二首,名曰骄虫,是为螫虫,实惟蜂蜜之庐,其祠之,用一雄鸡,禳而勿杀。 说了这么久《山海经》我才刚刚开始解释《山海经》中的神话,这中山六经出了神——骄虫神 看看明清时期的骄虫神 这个骄虫是什么呢? 又错了——本人郑重声明,本帖没有广告,如有发现,纯属......扒图困难。 您看的没错骄虫就是——中华蜜蜂 在参考看一个 在此我还要呼吁一下,保护中华蜜蜂。中华蜜蜂目前面临着灭绝,重要原因是,意大利引入后造成的物种入侵!(不展开了) 平逢山为洛阳北邙山之首,炎帝、黄帝母族有蟜氏出生地 。西接青要山;南望伊洛;北至河曲。是中国炎黄母族有蟜氏故地望。 简单说“蟜虫的居住平逢山,是炎黄二帝的姥姥家” 刚送走夏后启的姥姥,又迎来了炎黄二帝的奶奶。拱手作揖,拜别几位老祖宗,都回去好好好休息。 季连随后又“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处于方山。” 说到这我再给大家讲一个国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司母戊鼎、后母辛鼎。这都是商代方鼎。但是在2004年6月日本收藏家千石唯司的私人收藏品展览上。国内专家突然发现了一尊巨大的商代圆鼎,其身世记载直到现在都难查到。 2005年,子龙鼎进入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之列,同年,负责承办国家重点文物的专家前往日本,追寻“子龙鼎”的下落。当对方得知我国要追回“子龙鼎”时,竟开出了上亿元的报价,当时不得不暂时放弃买回“子龙鼎”。几个月后,“子龙鼎”神奇地出现在香港,得知“子龙鼎”在一位香港的中国人手中,专家马上前往香港。经过六七次的洽谈,2006年4月,终于买卖成交,沦落异地近百年的国宝“子龙鼎”终于回到中国。 2006年6月,子龙鼎在国家博物馆有了第一次与中国观众的近距离接触。2006年12月9日,“子龙鼎”入藏国博,价值4800万元人民币,是现已发现商代青铜圆鼎中形体最大的一件,也是带有“龙”字铭文最早的青铜器,铸造工艺精良,保存品相完美,是商周铜器中的极品。 看看子龙鼎的铭文 在古代,青铜器是权力的象征。“子某”的称呼指代的是有“王子”身份的宗法贵族,但更多的是商王国内担任卿士僚尹的具备强大势力的宗法贵族长。这些宗法贵族与王室有血缘关系。“子龙鼎”的主人应该是商末的王子或一个强族。 有的专家认为“子龙”的写法还与“子龚”有关。一些商周青铜器上,铸有“子龚”或“龚子”的铭文。其中,“龚”字所从的“龙”字造型多与子龙鼎的“龙”相似,“龚”“龙”古音相同。 如果以“龙”字与“龚”相关,作为我们推断子龙鼎族氏地望的一个依据。“共”又与“龚”通假。可以推断“子龙”可能是商末周初“共”地部族的首领,在河南,辉县古称“共,传说是共工之后,共姓氏的分支。至今仍有战国时期共国共城遗址。 这里还是古代追求自由恋爱的《崔莺莺与张生》故事的发源地。 又跑题了,都回来哈,我们继续找线索哈,这个共城历史不够?咱们再找线索—— 让我们回到 1951年 辉县人民在兴修孟庄渠时发现鸵鸟蛋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鉴定,属于“安氏鸵鸟蛋”化石,距今时间已有50万年之久。随即中科院对孟庄进行考古调查。经实地勘察和反复考证,认定这里是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主,兼有夏、商、周文化的古文化遗址。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开始的标志。它标明大约在6000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群居住。 1992至1994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文物钻探和考古发掘,面积达25万平方米之多。在这次发扬中发现了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夏)及商3个时期的三叠土城。所发掘分析,三叠土城的形成是:龙山文化时期(约前3000)开始筑城。孟庄遗址被评为“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厉害不?龙山-二里头-商代三叠城! 当然我们看不到啦,考古专家知道怎么看。 找到了商周的城,还能有线索吗?当然还有! 但在辉县县治内也有座“方山” 辉县方山景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东北11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地属张村乡平岭村, 还有线索吗?还有 商代琉璃阁商代遗址,还有百泉遗址。 而且在这里我还找到一个“楚丘村”——褚邱村 1965年河南省辉县褚丘出土的商代器物 祖辛卣 铭文: 厉害的来了。 盘庚的后一任商王正叫做——小辛 接着找....... 1952年平原省时期,辉县褚邱出土了一组七件具有相同铭文“聑□妇婥”的青铜器,分别为鼎一、卣一、尊一、簋一、爵三。 该组器物造型典雅、纹饰精美,被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先生誉为“稀世珍宝”。其中一件青铜爵尤为引人注目,非常罕见地带有盖子,盖端饰牛首,器型别致,铸造精美,因铸有铭文“妇婥”,故名妇婥爵,亦称牛首爵,现为新乡市博物馆青铜器类镇馆之宝。 我恍惚觉得妇婥就是那位翩翩汌水少女——妣隹 我们已经不需要证明子龙鼎出土于河南辉县。 不多考据了,请各位观众跟着我的思路游走—— 1、颛顼生于若水之野,实处空桑。封于高阳。少昊死后, ,颛顼打败共工 ,号“高阳氏”。始都穷桑,又迁都于商丘 ,后居于帝丘,葬于顿丘。 诸位看到没有?空桑-穷桑,可以合称为空穷吧? 我们这这记住: 帝丘——濮阳古称,夏朝都城,战国时卫国都城,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县东南部的五星乡高城村南的高城遗址。 顿丘——现名清丰,河南濮阳的一个县, 先不展开,咱们继续前行....... 2、祝融之墟:其中心地在今河南新密市曲梁乡古城寨一带。祝融活动范围相当于今新密市东南部和新郑西部。《左传·昭公十七年》:“郑,祝融之虚也。”即:郑国,本是祝融氏居住之旧地。 好!将上述地名标注在地图上,我们看—— 这就是从颛顼到季连娶到盘庚孙女时的迁徙路线 祝融-季连一族为什么要迁徙?因为季连的直系不是嫡长子! 根据季连世系,吴回是两个哥哥重和黎被杀后才担任祝融职位的,吴回的下一代陆终是不是嫡长子不知道,从季连初降具茨山看,陆终也不是,所以他迁出祝融之虚了。季连肯定不是,他是“氐于穴穷”,各位,我认为他是作为部落联盟之间的质子被质押到“穴穷”的!因为穴穷不但有“有莘国”,很多少昊的后裔之国,还有一个他们的同宗之大宗古覃国。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这句话我恍然大悟,他不是说颛顼扔掉了他的琴瑟,而是把自己孙子遗弃在了这里。这个孙子叫做——太子长琴 《山海经》云:“祝融生太子长琴,是处榣山,始作乐风。” 我们再找找相关记载——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黄帝之后,楚有弧父。弧父者,生于楚之荆山,生不见父母。为儿之时,习用弓矢,所射无脱。以其道传于羿,羿传逢蒙,逢蒙传于楚琴氏。琴氏以为弓矢不足以威天下。当是之时,诸侯相伐,兵刃交错,弓矢之威不能制服。琴氏乃横弓着臂,施机设枢,加之以力,然后诸侯可服。琴氏传大魏,大魏传楚三侯。楚三侯,所谓句亶、鄂、章,人号麋侯、翼侯、魏侯也。自楚之三侯传至灵王,自称之楚累世,盖以桃弓棘矢而备邻国也。” “琴氏”显然可与《山海经·大荒西经》“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长琴”相对应。 长琴——大弩,琴-弩,“琴”是否是古弩字的异体字! 这个名叫“弧父”楚之先人是不是付祖-附沮的谐音?也许长琴跟琴瑟无关,跟弓弩相关,只是捎带着发明了琴瑟? 接着又引出——琴氏的老师逢蒙他是否是操柸站在蛇巫之山上之人? 《荀子·正论》:逄蒙学射于羿 ,尽羿之道。思天下唯羿胜己,于是杀羿 。(逄蒙是在羿身后用棒子打死了羿。) 《海内北经》:蛇巫之山,上有人操柸而东向立。一曰龟山。 后羿、逢蒙都和楚人先祖有联系,可见季连去山东应该是投亲靠友,虽然从后羿到盘庚已经至少600年以上,季连不是嫡长子,他抵押到了空穷,却前出到了乔山,因为商王开始攻打东夷了!商人为了掠夺铜锡等金属四处扩张,甲骨文中频见商征人方、尸方,二方都是东夷。季连趁战乱带着族人跑回了河南乔山,但依旧没有立足之地,所以他逆汌水北上到了河南辉县一带,得到了商代王族的庇佑,才在楮邱(怀疑就是楚丘)暂时安身。 |
这个楮邱——再现在的河南辉县楮邱村,距离楚人的的老祖宗颛顼家很近。 前文说了颛顼在帝丘称帝,葬在了顿丘。顿丘也就是现在的清丰县,那么颛顼的坟找到了没有呢? 我觉得很可能已经找到了——濮阳西水坡 1987年5月至1988年9月,文物部门配合引黄调节池工程队,在濮阳县城西南隅西水坡,发掘出仰韶文化时期三组蚌砌龙虎图案。第一组45号墓穴中有一男性骨架,身长1.84米 ,仰卧,头南足北。其右由蚌壳摆塑一龙,头北面东,昂首弓背,前爪扒,后腿蹬,尾作摆动状,似遨游苍海。其左由蚌壳摆塑一虎,头北面西,二目圆睁,张口龇牙,如猛虎下山。此图案与古天文学四象中东宫苍龙、西宫白虎相符。在此墓东、西、北三小龛内各葬一少年,其西龛人骨长1.15米,似女性,年约十二岁,头有刃伤,系非常死亡,像殉葬者。 这个西水坡遗址就在帝丘、顿丘之间。 这位墓主,左青龙右白虎,正是古代四象之说的佐证!玄武、朱雀,青龙,白虎,同时出土基本是在西汉时期。当然这只是猜测。 蛇巫之山是不是就是四象中的玄武呢? 操柸站在蛇巫之山上之人,他脚下的龟山在哪呢? 是不是山东枣庄的龟山呢? 当然季连是不关心这些的,他已经到了方山,虽然生了两个儿子,但他的生活没有安顿。商王族绝对不会让季连白吃饭,季连的部族一定是商人的开疆利斧,拓土的长戈.........毓徜徉-征伐四方。 实际上,商人是不会让季连去证讨东方的,那是放虎归山,季连也不一定打得过 除了前边提过的郯国、覃国、人方、尸方、山东也是邦国林立, 先说一个薛国: 薛国是古代黄河下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夏商周三代东方的一个诸侯国。历经1500多年。在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张汪镇。薛国前段时间由任姓家族统治,后段时间由田齐的妫姓(田氏)家族统治。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这个说法和后世称奚仲为舟车始祖是可以相印证的。《左传》载“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故后人称奚仲为中国造车鼻祖。 后迁邳,亦曰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北。不久又迁上邳,即今微山西北欢城,奚仲之后仲虺居薛,为商汤左相。周武王灭商,复封其后裔于薛。春秋以后,薛又迁下邳。薛国历夏、商、周三代,可考者凡64世。战国时(或疑齐闵王3年,即前298年)灭亡,入为齐邑。传世器有薛侯匜、薛侯鼎、薛仲铜簠。 既然说龟山在枣庄,那么再说3个枣庄周边的古国吧: 1——小邾国 2002年,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出土的103件文物。专家经过两年的考证后初步确认,位于山亭区东江村的东江遗址,就是始建于约3000年前的诸侯国小邾国的墓葬区所在,从而也就确定了小邾国的都城所在地山亭东江村。考古确认天下颜姓源于春秋小邾国,小邾国贵族墓葬发掘之后,不仅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颜姓人士也纷纷前来枣庄认祖。 春秋时期,邾武公夷父颜有功于周王朝,周王封他的庶子友来 ,在商代子姓方国(诸侯国)的废墟上立国,国号仍叫倪国,友的子孙三代一直居 城为国君。到友的曾孙 犁来第四代国君时,始东迁四十周里建城立国(今枣庄市山亭区东江村),城初名犁来城、倪犁城,其后也被呼为倪城。公元前653年,倪犁来始得周王之命晋封“子”爵。倪犁来晋爵后,与位于今邹城境内邾国爵位相同,而且是同宗之国,为表示自己的国家由同宗邾国分立而建,国号又有区分,倪犁来更改国号,把倪国更名为小邾国。自友到 犁来,四代国君才始称小邾子,倪犁来城也开始俗称为小邾城。 2——逼阳国(我没骂人,他就是这个国名) 孔子的爸爸在此一战成名!! 逼阳国,在今山东枣庄市南,台儿庄区涧头集西南约2.5公里处张山子镇境内城里村郊。逼阳国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史料极少。仅有春秋十三国大战逼阳国一事留于青史。 逼阳国为妘姓国,又称傅阳国。祝融的后裔,始封君为祝融之孙(或言第四子)求言。夏商时期有存,周时相沿,后为13国诸侯讨伐。 逼阳国传至东周时期,当值国君妘豹在诸侯争霸战中特立独行,招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逼阳大战,导致了逼阳古国的覆灭。逼阳国成了晋、楚、吴等列强争霸的牺牲品,但其以区区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的悲壮战事却彪炳史册。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四月初,晋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王寿梦于柤(今江苏邳州西北泇口) ,商讨联盟伐楚等军政大事。晋国大将荀偃、士匄(丐)以逼阳国亲楚为由,坚决请求攻占,将其赠给宋国大夫向戎作封邑,以期打开伐楚的通道。晋国主将荀罃则以逼阳“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为由予以反对。但是荀偃等人坚决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于是,13国诸侯联军金戈铁马杀、旌旗蔽日地杀向逼阳,于四月初九兵临城下实施了包围。 传,逼阳子妘豹闻讯急就迎敌。为了不战而屈敌之兵,部署了一个疑兵之计:将城内的土山用金灿灿的小米将其覆盖,远远望去就是一座硕大的米山,让敌军以为城内储备丰足,易于坚守,便涣散斗志,退兵而去。晋国主将荀罃深为疑惑,便拈弓搭箭,对着“米山”连射3箭,箭头全都滑落下来,断定“米山”非米:“此乃石山,是为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在一鼓作气、一连数日的攻伐战中,守军英勇顽强抗击来犯之敌,联军攻势凌厉但却无法破城。适值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粮草来到前线,逼阳君大智大勇,以攻为守,果断下令打开城门出兵袭击了鲁军辎重。秦堇父率狄虒弥等将士顺势攻入城内。守军急落内城悬门,意欲困住入城鲁军分而歼之。鲁军识破,急令撤兵。刚刚攻至门下的鲁国陬邑大夫叔梁纥(孔子之父)情急之中力挺千钧,一双臂腕死死托住了急速下落的巨大闸门,为鲁军将士撑起了一条逃生通道。 遭此一劫,鲁军恼羞成怒。狄虒弥将一只车轮蒙甲作盾,左手执盾,右手握戟,独自上阵挑战,人赞“有力如虎”。逼阳城守军见城下敌军空有武勇却无技可施,遂拿来一匹布,沿城墙放下,戏引鲁军登城,半途断布摔之。秦堇父毫不畏惧牵布攀城,及至城堞,守军挥刀斩布,秦堇父便从空中重重地坠落城下;守军再次悬布相戏,秦堇父再次奋勇攀登,守军再次断布,秦堇父再次坠落。如此“苏而复上者三”,不屈不挠。守军厌倦了,秦堇父才退下阵来,将3截断布做成旌带在军中巡展3日,以示其勇。 诸侯之师对围困逼阳城久攻不下。“水潦将至,惧不能归,请班师”,当初力主兴兵的荀偃、士匄二将以此为由请求退兵。主将荀罃闻之大怒,抄起面前的几案(又说为弩机)砸向他们:“7天之内不能攻克逼阳城,就要你们的脑袋!”于是,诸侯之师五月四日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石如雨,亦全然不顾。逼阳城中,虽将士人人奋勇,但终因寡不敌众,于五月八日城破国亡。 [3] 从四月初九到五月初八,逼阳国以小小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前后鏖战29天,谱写了古代战史上的一幕壮举。 逼阳战后,晋悼公把逼阳送给了宋国大夫向戎,向戎坚辞不受,遂送与宋公,并将逼阳子妘豹贬为庶人,妘氏君臣宫妃族人以及佣人全部迁到晋国的霍城。逼阳古国就此灭亡。 3——鄫国 鄫国(缯国)为源自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烈曲)的封国,因始封地名为“鄫”而得国名(不是曾国);历夏、商、周,存世时间约2000年,于鲁襄公6年(前567年)灭于莒。鄫国从建至灭,曾多次迁国。始封地名为今河南省方城县北,终地位于今山东省枣庄市(旧称峄县),故城遗址位于苍山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鄫国灭後,太子巫逃至鲁,其後代为纪念故国以国名“鄫”为姓氏,後去邑旁(“阝”)为“曾”,成为“曾氏”的姓氏起源。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 看看这三个小国的分布 季连族和商东部诸国渊源很深,所以商人对于他的使用最好的方向是当时的荒蛮之地——丹水、汉江流域,当然这也是获取南方铜矿的必经之路。于是季连杀到了京宗! |
这两天忙着写帖子没有认真的回访客户,今天中午在公司吃完饭,我偷偷写帖子的时候,经理紧张的走到我跟前,认真的说,总经理让我叫你一起找他去,我想“完了,看来被发现了”。我和经理一起去总经理室,总经理一言不发,我看我们经理也很紧张,偷偷用手机微信问他“叫咱俩啥事?”他也很紧张“看来是咱们业绩不好,要不是就是客户投诉,要单独批评咱们了,你看老总一直看电脑,一定是看咱的CRM记录。”我心想“完蛋了!”。足足过了10分钟。总经理室门被敲开,我的客户进来了.我头一热。赶紧起身迎接客户,总经理,从抽屉里拿出三副扑克“领导,来来来,人够了,打一锅”......... 我们4个人打了一下午滚子(大连一种三副牌的扑克玩法) 在继续季连的里程前,我先补充描述一个西山首经的神兽——穷奇 关于穷奇: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穷奇的来历,“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 《山海经·西山经》有云:“又西二百六十里,曰邽山。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猬毛,名曰穷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山海经·海内北经》穷奇状如虎,有翼,食人从首始。所食被发。在蜪犬北。一曰从足。 穷奇的一种形态类似老虎,另一种类似牛。 在这里给大家看一个青铜器: 商虎食人卣 商虎食人卣(yǒu)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是商代的盛酒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后来都流入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其中以日本泉屋博物馆所藏较著名,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 虎头上有牛形兽。如果卣的提梁可以看做翅膀的话,这难道不就是“穷奇食人卣”吗?! |
刚结婚的时候晚上搂着媳妇睡觉: ——老公,老公,给我讲个故事。 ——从前啊....有个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玉树临风的青年进京赶考,突然遇到一个强盗,为首蒙面女大王,“呔,前面小弟报上名来”,“我乃格林强夫是也”,女强盗打量细细打量然后喝到,“小的们将此小伙给本线团儿大王抢到山上当压寨相公.........” ——滚....... 过了5年,晚上搂着媳妇睡觉: ——老公,老公,给我讲个故事,要神话的,穿越的。 ——从前啊,有个神将,长鼻大耳,膀大腰圆,一把护心毛........ ——老公.......我不要这个角色。 ——还有孙猴子、沙和尚、你选一个 ——滚........ 过了10年,晚上搂着媳妇睡觉: ——老公、老公,给我讲个故事,历史故事,不许讲我的。 ——话说大宋年间,正好是宋徽宗哈,宋徽宗年间的事,宋徽宗爱踢球........... ——哎呀,你讲的太慢了,太啰嗦,快点讲! ——一百单八好汉梁山聚义啦........... ——滚......... 现在晚上搂着媳妇睡觉: ——媳妇、媳妇,给你讲个故事呗。 ——滚 上面这个真是的故事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和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社会角色和地位会发生变化,尤为重要的两点因素是——经济能力和拳头硬度。亘古不变。 季连到达的“京宗”,如果大致划定一个范围,我觉得并不很难找,《山海经-中次八经》—— 中次八经荆山之首,曰景山,其上多金玉,其木多杼[shǔ]檀。睢[jū]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江,其中多丹粟,多文鱼。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其中多牦牛,多豹虎,其木多松柏,其草多竹,多橘櫾[yòu]。漳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黄金,多鲛鱼,其兽多闾麋。 季连的“京宗”在汉江边,沮水,漳水源头附近,“京宗”也可以说叫“京崇”,季连族人在这里才真正站稳脚跟。京宗应该就在沮漳河之源汉水西面这一带。 我们再看看商代时期的铜矿产地 有一个考古证据似乎能证明在西周早期,楚人就在这一代活动—— 据说:1976年,马良镇重阳重阳村出土楚国早期三足鼎,发掘了公元前1046年的楚子祭祀天神的东西南北庙。这里,还是卞和故里。我没有找到三足鼎和祭祀庙图片,暂且一说吧。 不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讲小道消息的“坐家”不讲点小道消息,还是坐卧不宁的。 等到了熊铎绎与屈紃时期,也就是西周早期,成王、康王的时候,迁到了夷屯。是不也是因为青铜呢?,由于汉阳诸姬的分封,楚国的生存空间被压缩,而中原的前商族势力的地方反倒成了楚人扩张的机会。我们看看汉阳诸姬以及青铜从大冶铜绿山如镐京的略图: 楚人最终击溃汉阳诸姬已经是春秋时期的事了。 鬻熊是比季连晚150多年才来到京宗的。他已经是周文王时期的人了,这期间差不多十代人的差距,这段期间在楚居完全没有记载。我们看看其他材料: 《楚世家》:季连———附沮———穴熊……鬻熊———熊丽———熊忹——— 《帝系》:季连———什祖氏———内熊,九世至于渠 再加上之前我们说的从颛顼不可能5、6代人就到了商代盘庚时期的季连一样,这很可能跟我国古代的宗法和分封制度有关。 我们都知道西周时期才有礼乐制度。宗法制度的铭文规定,但这些制度一定是有漫长的演化过程的。以《史记·楚世家》楚人世系来说: 黄帝———昌意———颛顼———称———卷章(老童)———重黎、吴回(祝融)———陆终——生子六人……六曰季连。 黄帝绝不是一个人名,而是这一直族人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几辈人都叫黄帝,但只限于嫡长子家族,也就是大宗。其他次子一下及庶出就另改他氏,昌意不是大宗,颛顼也不是大宗,依次类推,吴回,陆终都不是大宗,虽然古人一般都是同族合居,但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获得更多生产生活物资的需要,必然要开拓疆土,这种任务带头大哥是大宗,新得到土地和俘虏的人口可以分给小宗,这就是“采邑”。季连这支小宗是到了京宗后一直都叫季连,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名讳,但是对外一直称季连。直到鬻熊来到京宗,所有的领袖的名讳从鬻熊开始都有了名讳,而且记载的清清楚楚。这让我想到一个历史案例——田氏代齐。 喜欢煮酒论史的朋友,一定对这个典故不陌生,我简单啰嗦两句—— 战国初年陈国田氏后代取代齐国姜姓吕氏成为齐侯的事件。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自此田氏在形式上取得了齐侯的合法地位。公元前379年,齐康公去世,奉邑入于田氏,姜姓吕氏从此退出统治齐国的历史舞台。史称田陈代齐。 我们再山海经中能找到鬻熊或者穴熊吗? 《山海经-中次八经》 又东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其上多白玉,其下多白金,其木多樗柳,其草多寇脱。 《山海经》用佶屈聱牙[jí qū áo yá] 的辞藻,晦暗涩仄[zè]的行文,隐藏着哪些历史的秘密呢? 让我们继续武藏山经之旅吧! |
在继续考据山经之前,先发点神兽的考证,给大家做参考! 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其状如狸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猫猫,可以御凶 部分翻译: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像野猫,脑袋是白的,名字叫天狗,它发出“猫猫”的叫声,把它饲养在身边可以防避凶邪之气。 西水行百里,至于翼望之山,无草木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狸,一目而三尾,名曰讙,其音如夺百声,是可以御凶,服之已瘅。 部分翻译:山里有种野兽,样子如野猫一般,有一只眼三条尾巴,它的名字叫讙。发出的声音能压倒一百种动物一起的叫声。把它饲养在身边可以防避凶邪之气。它的肉可以治疗黄疸病。 又北二百八十里,曰石者之山,其上无草木,多瑶碧。泚水出焉,西流注于河。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题白身,名曰孟极,是善伏,其名自呼。 部分翻译:山里有种野兽,形状像豹子,长着花斑额头,身体是白色的,它的名字叫孟极,善于隐藏身形,它的叫声就是它自己的名字。 又北八十里,曰单张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善咤,行则衔其尾,居则蟠其尾。 部分翻译:山里有种野兽,形状像豹,拖着长尾巴,长着人的脑袋和牛的耳朵,长着一只眼睛,名叫诸犍,它喜欢吼叫,走动时用嘴叼着尾巴,在睡觉的时候把尾巴盘起来。 又北百七十里,曰堤山,多马。有兽焉,其状如豹而文首,名曰狕。 部分翻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豹子而脑袋上有花纹,名称是狕。 这类动物似狸类豹。 我们先看看百某搜索中的狸—— 狸也叫“钱猫”、“山猫”、“豹猫”、“狸猫”、“野猫”。体大如猫,圆头大尾。以鸟、鼠等为食 。 斑林狸 果子狸 熊狸 七节狸 九节狸 这个九节狸像不像狐狸——如果把环状尾巴当做九节,是不是就是青丘山上九尾狐呢? ——大灵猫,俗名麝香猫、九节狸、灵狸,属于灵猫科、灵猫属。大灵猫体长60-80厘米,尾长40-51厘米,体重6-10千克。头略尖,额部相对较宽,趾行性。体基色棕灰,体斑黑褐色。颈侧和喉部有3条波状黑色领纹,其间夹白色宽纹。腹毛灰棕无斑纹,四足黑褐,尾具5-6条黑白相间色环。肛门下方具芳香腺囊。 在中国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1] 包括甘肃南部、四川、陕西秦岭、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西藏东南低海拔地区(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错那等地)。 在看看似猫的动物——狮子,老虎,金钱豹就不说了 猞猁 美洲狮 云豹 请问您知道美洲虎与美洲狮的区别吗?嘿嘿,不卖关子了,我们一起看看美洲虎: 咱们再看一个凶残的小可爱——可可西里兔孙 有没有点这种感觉? 还有一种:荒漠猫 -阴山-天狗是为——猫 猫猫叫的我国特有-荒漠猫(至于为什么叫天狗,天晓得了,天狗吃月亮,看来天猫吃月亮了,是不是给马云做广告了。) 还有一些猫科动物就不罗列了,我觉得如狸似豹的就是小型猫科动物。如虎的是大型猫科动物。当然到了具体的山系了我再尽可能详细展开吧。 在这里我想说个小知识——以目前的考古发现,在甲骨文里面是没有狗的,只有犬。“狗”这个字出现的比较晚,再春秋才有应用。《说文》狗,犬之大者也。 回来继续说猫:在我国西周时的诗篇《韩奕》中就有“有熊有罴,有猫有虎”二句,后来此诗收入《诗经》之中,成为大雅中的一篇。这是一首歌颂古代诸侯王一一韩侯的诗,写到了古代韩国地方的壮美和富庶,具备了多种动物得以生存的条件。 这是我国最早的关于猫的记载! 一般认为现代家猫是古代近东野猫的后代,而先前有一只埋在一个人类身旁的野猫在赛普勒斯出土,历史约有9500年。众所皆知,埃及人大约4000年前就很喜欢猫,会把它们养在家里,甚至给它们医学治疗。 现在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了可能是人与猫的依存关系中,我国最早的已知证据。研究人员研究在中国泉护村遗址出土、具有5300年历史的猫骨,判定那些骨头与现代家猫的骨头极为相似,而且人类可能喂食过那些猫。 猫和狸、獴、鬣狗 外形有想象之处,所以山海经中很多这类动物可能就是,狸、猫科的动物。 不过鬣狗这种动物,我要特别介绍一下哦! 鬣狗叫狗,但不是狗,他是独立于犬科的单独一类动物啊 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峨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 部分翻译:样子像红色的豹,有五条尾巴一只角,发出的吼叫声如同敲击石头。它的名字叫狰 又北三百里,曰北嚣(áo)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白身犬首,马尾彘(zhì)鬣(liè),名曰独??(gǔ)。 部分翻译: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一般的老虎,却长着白色身子、狗脑袋,马的尾巴、猪脖子上的硬毛,名称是独??(gǔ)。 这两种动物,我觉得很可能就是鬣狗——尤其是独?? 中国有鬣狗吗?答案是肯定得,我就不考据了。似乎我们的祖先还以鬣狗的形象塑造了青铜器—— 【类别】:青铜器 【年代】:西周时期 【尺寸】:长35,高21.8厘米 【文物出土】:荆州市江北农场出土 【文物现状】:荆州博物馆收藏 专家把这玩意叫:西周铜虎尊——我深深为鬣狗家族表示遗憾! |
??(ào)??(yē)——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是山也,广员百里。其上有兽焉,其状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ào)??(yē)........ ??(ào)??(yē):貌似羚牛 或者白牦牛 羚牛(又分为高黎贡羚牛,秦岭羚牛、四川羚牛) 这个??(ào)??(yē)让我想起另一种神兽——麒麟(非山海经记载),我国可知最早的与麒麟相关的记录大约都在战国,比如“西狩获麟”《左传·卷十二》载: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钥商获麟,以为不祥,以赐虞人。仲尼观之曰:“麟也”。《清史稿》记载过很多牛产麒麟的事情。 2015年泰国水牛产下“异兽”,头似鳄鱼、有鳞片,跟清史稿记载类似。如下图这个样子: http://img3.laibafile.cn/p/m/306234832.jpg。 上面的那个牛犊子,生下来就死了,是一个病胎,我倒是觉得有可能是麒麟是就是一种曾经生活在中原地区的美丽的羚牛: 三青鸟——我分析是身上三种青色的鸟,或者都是青色的鸟。 小纯蓝仙鹟小仙鹟(学名:Niltava macgrigoriae)为鹟科仙鹟属的鸟类。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至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的部分地区。该物种的产地在喜马拉雅山脉。体小(14厘米)的深色鹟。雄鸟深蓝,脸侧及喉黑,臀白,前额、颈侧及腰为闪辉蓝色。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胸蓝色,臀白色。雌鸟褐色,翼及尾棕色,颈侧具闪辉蓝色斑块,喉皮黄,项纹浅皮黄。与大仙鹟的区别在体型较小,颈背褐色,项纹色浅。 诸怀—— 《北山经》:又北二里,曰北岳之山,多枳棘刚木。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其名曰 诸怀,基音如鸣雁,是食人。诸怀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嚣水,水中多【鱼旨】鱼,鱼身而 犬首,其音如婴儿,食之已狂。 有传说壮语对水牛叫做——“诸怀”但我没有会壮语的朋友,无法验证,而且据说壮语方言也很多。 我这里介绍另一种参考动物吧—— 鹿豚:又称猪鹿,偶蹄目猪科鹿豚属的一种动物,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岛屿上。是世界上最为奇特的动物之一。长有4支奇特的长牙,其中下獠牙如野猪,突出唇外,挡在眼睛前方;上獠牙从口腔中向上长,穿出脸部,在眼睛斜前方弯曲向后。 鹿豚体长不超过1.1米,肩高65~80厘米,尾长27-32厘米,体重约80千克,最大也只有100千克左右。体毛鹿豚(5张)稀疏而短,带灰白鬃毛,无面疣。腿长、皮厚,毛稀。 灭蒙鸟——“灭蒙鸟在结匈国北,为鸟青,赤尾。” 鸟青 赤尾 也就是青色的身体,红色的尾巴——赭红尾鸲,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 |
前文打问号的字是獓(犭因)(ào yē),山海经生僻字很多都显示不出来,输入法也没有,只能想各种办法,但人算不如天涯算啊 |
再为大家解释一个神人——石夷 《大荒西经》:有人名曰石夷,来风曰韦,处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长短。 豕韦氏国都在今河南滑县万古乡妹村。 《诗经商颂长发》记载:“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豕韦氏国当为商汤所灭。 还有一种说法——《史记》载:夏帝孔甲立刘累为豕韦国君以养龙,龙死,刘累惧,逃鲁山隐居姓刘。传说 刘累后人刘咏投靠成汤,成汤再次立刘累后人为国君,随后被取消,元哲后裔再次被立为国君,元哲豕韦再次复国。武丁五十年,刘累后人又被武丁立为国君。 鸣条之战,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山西夏县之西)进行的一场决战。 在约公元前16世纪,夏桀的统治出现了危机。商人,乘机先征服邻近的夏属葛国(今宁陵县北),保障商都南亳(山东曹县南二十里)的安全。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再采取分别翦除夏朝羽翼的策略,各个击破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今滑县东南)、顾国(今范县东南)、昆吾(今许昌)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接着,商汤又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仓促率王师与商军战于鸣条,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给大家看看夏代形势图 说道这,我不得不说——我感觉豕韦似乎与我们现在水族有有很深的渊源。 这个故事又是一个传奇: 2003年年底,扬州曾有一位爱好收藏的藏友,自称藏有一只北宋早期河南临汝窑烧制的“八莲瓣陶瓷注碗”,而碗内还书写着十个神秘的符号。这些符号虽经四方求证,但一直没有结果。这位藏友给贵州省档案局致函,希望能够帮助其破解注碗中文字含义。贵州省档案局将求助信转交给了荔波县档案局。 扬州藏友为荔波档案局还提供了一条重要线索———“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10个神秘符号,与河南二里头出土的陶器上的24个神秘符号非常相似。 当时找了几位不同的水书先生背靠背各自翻译,结果答案惊人一致。初步比对研究结果是,水书中确有与夏陶符号完全相同的记载。这就是说,“八莲瓣陶瓷注碗”里的水书,完全可将水书形成的历史时间,由明朝推到3000多年前的夏朝时代,甚至更久远的年代。 据介绍,那十个神秘符号中有八个在碗内壁,两个在内碗底。水书先生谢朝海认为,“八莲瓣陶瓷注碗”是用来打卦占卜的。注碗里的水书符号排列,实质就是一幅水族的连山卦,它预测了25年以后,将发生一次变故。简言之,这只“八莲瓣陶瓷注碗”就是为记录这个占卜结果而特别烧制的。 我们再看看,偃师二里头的二十四个刻画符号—— 再多说一嘴,三星堆文化的刻画符号也被彝族学者破译出来很多—— 我们再看看今人翻译的而二里头客户符号的意思—— 水族语言称其为“泐睢”(lè suī)在水族聚居地区,能看懂读通和会使用 水书的水族人(全部为男性)被人们称作“ 鬼师”,他们在民间的地位很高,被人们所崇拜。“ 水书”就是“ 鬼师”祖传的极为珍贵的宝物,只传男不传女,一般不会轻易传给外人。 水书就是靠一代又一代的 鬼师通过口传、手抄的形式流传几千年至今。 传说"水文字"是一个叫陆铎公的人创造的,一首古老的民谣,翻译成汉语是这样的:"有个老人叫陆铎,四季居住山洞中。青石板上造文字,造得文字测吉凶。所有良辰全送人,等到自己造房时。书上已无好日子,无奈只好住洞中。若问深洞在哪里,就在水岩和水东。" 传说中国三本易书——连山易(夏代)、归藏易(商代)、周易(周代),目前仅存周易。但是在水族先生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水书中,专家们竟找到了5册《连山易》。 |
@单调XFY 2019-03-05 18:49:34 往东三百里,有一座山叫青丘山。此山山南盛产玉石,山北则多出产青雘。青丘山中活动着一种九尾野兽,它的形状像狐狸,吼声像婴儿哭喊,这种动物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人将不会受到蛊毒的侵害。青丘山中还栖息着一种禽鸟,人们称其为灌灌,它的外形如斑鸠,而叫声像是人在斥骂。把灌灌的羽毛插在身上,人就不会受到迷惑。英水从此山发源,向南流入即翼泽。即翼泽里生长着叫声像鸳鸯的赤鱬,它形状像鱼,却又长着人的面孔。吃...... ----------------------------- 哈哈 千年传奇——青丘山。回头我给你个思路哈! |
神兽神人的介绍告一段落,我们继续武藏山经之旅,这次从哪开始呢?不继续西山经,也不继续南山经,我要从中山经开始,为什么?看完《楚居》我觉得整个中山经似乎都有楚人的遗迹,而且........相对比较好考证! 来吧!我们开始吧!3——2——1—— 中山首经—— ———————————————————— ———————————————————— ———————————————————— ———————————————————— 好吧—— 我们从中次二经讲起—— 二次经最后一山最为好找,古今同名: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有兽焉,其名曰马腹,其状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 中山二次经的描述基本就是伊河沿岸的山系—— 伊河,是中国黄河南岸支流洛河的支流之一,源于熊耳山南麓的栾川县陶湾镇,流经嵩县、伊川,蜿蜒于熊耳山南麓,伏牛山北麓,穿伊阙而入洛阳,东北至偃师注入洛河,与洛水汇合成伊洛河。全长264.88公里,流域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伊河、洛河撑起了河洛文化的一翼厚重。《山海经》载:“蔓渠之山,伊水出焉”。 蔓渠之山就是伊河的河源栾川县陶湾镇闷顿岭。 栾川黄蜡石—— 沂源玉—— 伊河源风景区位于洛阳后花园之称的栾川县陶湾镇内,属伊河发源地,该景区风景秀丽,古树参天,秀竹茂盛,融山水为一体,有著名的“娘娘山”、“天桥石”、“老龙潭”等众多景点,该地有千年杜鹃、万年葛藤,盛产闻名全国的“水晶”、“黄蜡石”等,特别是这里的泉水非常主贵,有“伊河源,长寿泉”之称。 伊河源高竹 马腹很可能是一种豹大小的猫科动物,当然也可能有暗指!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