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长篇连载——蒙古人建立的大元王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第7页] |
作者:凌峰公子2020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不知道这个帖子目前有多少人在看。最近脑袋里思考着太多的问题,即使什么都不干,闭着眼睛都感觉很累。走过路过的文友们,看到此处,还望露面支持一下。感谢…… |
第四十五章 草原暗涌 回到川蜀的余玠,即刻全力投身于他收复失地的计划之中。在余玠的统御之下,蜀中的一切军政大事,开始围绕着进取兴元府(汉中)展开。 汉中的战略地位从秦汉到三国,再到后来的隋唐时期,都是军事上的要地。如今蒙军占领着汉中,就犹如有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一直悬挂在余玠的头顶。 蒙古方面,自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病逝之后,五年来汗位一直空缺。这些年因汗位之争,蒙古内部早已失和。两年前,那个帮助窝阔台登上大汗之位的耶律楚材也因病去世。蒙古的朝政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维护,已经日渐趋于混乱。 自余玠入蜀之后,随着山城防御体系的建成,继之而后又大兴屯田。整个川蜀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今年蜀中大熟,粮草上的丰盈,又为余玠的北伐增添一分自信。 在余玠看来,收回汉中,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合适的时机。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余玠开始针对夺取汉中做着自己的军事部署,一时间川蜀的兵马开始频繁的调动起来,一场北上收复汉中的战争貌似就要打响。 然而,就在余玠誓师北伐的前一刻,从关陇之地相继传来的三个不幸消息,让余玠北伐汉中的想法只能止步于计划。 就在余玠正准备进军汉中之际,川陕边境的蒙军却开始大举南下,数日间便进驻凤翔府(陕西凤翔);而伴随着蒙军南下这个消息而来的,还有窝阔台的长子贵由在蒙古诸王的推举下登上大汗之位的事实。 而在甘肃凉州,乌思藏地区(青藏高原)的最高精神领袖萨迦班智达,也代表吐蕃诸部,正式与驻军凉州的阔端达成吐蕃诸部归降蒙古之议。从此,青藏高原大部地区,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 这里,简要的说一下蒙古征服吐蕃诸部的过程: 公元1236年阔端攻陷成都北返凉州不久,便受窝阔台之命经略青藏高原,开始将蒙古的势力往青藏高原渗透。 公元1239年,阔端命蒙将道尔答达刺罕引军南下乌思藏,意图以武力征服吐蕃诸部。至公元1244年,历时五年征战,蒙军进军尼婆罗地区(尼泊尔),招降了乌思藏地区最高精神领袖萨迦班智达。 获知蒙军意图,乌思藏地区的精神主宰萨迦班智达为雪域高原万千生灵所计,决意臣服蒙古。而后萨迦班智达自雪域高原出发,一路劝降吐蕃诸部。经过两年长途跋涉以及游说,及至公元1246年,萨迦班智达与阔端会面于凉州。 在经过了一系列的磋商和谈判之后,蒙古、吐蕃双方基于各自利益达成了一致的情况下,萨迦班智达代表吐蕃诸部臣服于蒙古。 自此,蒙古帝国开始了对青藏高原的统治和管理。 现在,当这一个个消息,相继从关陇传到川蜀大地之时,就犹如一盆盆从天而降的冷水,将余玠从上往下浇了个透心凉。倍受打击的余玠,不得不放弃北上夺取汉中的计划,开始加紧对川蜀之地的防守部署。 …… 获知 |
获知贵由即位,蒙军进驻凤翔,余玠和贾似道在川蜀和京湖之间相互配合着进行军事防御。待到一切部署好之后,二人静待着大战的来临。然而奇怪的是,南下的蒙军自进驻陕西凤翔府后,又迟迟没有了动静。 蒙军虽然没有了行动,但天地之间不会就此静止,时间也不会为谁停留。 日出日落之间,青涩的杨柳渐渐走远,盛夏的莲花也慢慢枯萎,暮色里的秋雨沥沥滴落,冬日的风霜悄悄降临。日子在紧张防御的气氛下一天天过去。余玠和贾似道就这么严阵以待了一年之后,蒙军仍然没有南下的迹象。 而接下来,又一条来自于阿尔泰山的爆炸性消息,让余玠一年前那颗失落的心又重新燃烧起了熊熊烈火。 ——即位仅仅一年的蒙古大汗贵由死了,死在了西征拔都的路上! 一年前,西征归来的窝阔台长子贵由,利用窝阔台和察合台系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军事实力,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否定了窝阔台生前中意的大汗继承人——矢烈门(阔出的儿子),成功的登临大汗之位。但作为术赤的继承人拔都,在“长子西征”的过程中,就一直看贵由不顺眼。对于那次将贵由推上了汗位的“忽里勒台”大会,拔都更是拒绝出席。 在贵由即位之后,对于贵由的调令和征召,拔都从来不屑一顾,你搞你的,我玩儿我的。一年后,作为大汗的贵由,对于拔都的所作所为,其容忍度已经到达了零点。沉不住气的贵由,决定以西巡之名,秘密征召蒙古诸部西征拔都。 然而,在贵由的大军还没集结之前,其要对拔都动手的消息就被已故拖雷的妻子、蒙哥的母亲唆鲁禾帖尼秘密传至到阿尔泰山以西的钦察草原。 钦察草原,那里正是拔都的钦察汗国所在地。多年西征下来,拔都在父亲术赤的基础上开拓出了远超父亲的领地。此时的钦察汗国东起阿尔泰山,西达第聂伯河的乞瓦(今俄罗斯基辅),南至大高加索山脉,北抵斡罗斯(莫斯科),囊括整个伏尔加河流域。如今的钦察汗国,已经成为蒙古本土之外的第一大汗国。 话说这拔都在秘密获知贵由要讨伐他的消息之后,开始明目张胆的在汗国内大肆征召兵马。并向贵由扬言着:“这打就打,谁怕谁啊!老子的钦察汗国也不是白给的!” 事实证明,这拔都不仅是一个敢说的人,更是一个敢做的人。 气血上涌的拔都,在兵马点齐之后,没等贵由进入他的领地,他却先一步带着大军轰轰烈烈的向东开进,准备越过阿尔泰山去迎战贵由。 当此之时,统一之后的蒙古诸部第一次被前所未有内战风暴所环绕…… 然而,就在拔都和贵由这蒙古的两大巨头即将展开火并之时,又一则让人吃惊的消息从贵由的军中传了出来——作为蒙古至高无上的大汗贵由,在自己的军中离奇死亡。 呜呼!这个才刚刚即位一年多的蒙古大汗,竟然死在了西征拔都的路上,并且还是死在了自己的军营里。 贵由离奇死亡的消息一经爆料,瞬间成为了整个欧亚大陆津津乐道的话题。一时间,关于贵由死亡的个中原因,是众说纷纭。而即便是到了数百年后的今天,关于贵由的死因依然没有尘埃落定。 贵由的突然死亡,让蒙古帝国这场即将爆发的内部纷争得到了化解。但贵由死后,所留下的蒙古帝国汗位的空缺,又成为了诸多铁木真子孙眼中的稀世珍宝。关于蒙古汗位归属的争夺之战,又开始在铁木真的诸位子孙身上开演。稍稍平静了一年的蒙古政局,再次陷入了动荡之中。 |
又被删楼,明早更新…… |
当贵由离世的消息传到川蜀之时,余玠又一次看到了自己北伐汉中的机会来了。失落了一年的余玠当即修书两封。一封给贾似道,希望他以京湖之力,配合自己进军汉中;一封给朝廷,向朝廷上报自己的作战计划。 收到余玠来信,贾似道的脸上又显现出了不悦。在发完牢骚之后,贾似道即刻修书两封,一封给余玠,算是作为回复;一封给朝廷,准备向自己的大舅哥告状。 数日之后,余玠收到了贾似道的回信。 贾似道在给余玠的回信中写道:“余大人如晤,前几日大人力邀似道配合进军汉中之事,似道再三思之,深以为不可。近又得到确切消息,河南蒙军有大举南下之意。荆襄身处抗蒙要地,兵力本就薄弱,实在难应将军之请。进军汉中之事,似道实在难以相助。北上汉中之举,还望余大人三思。” 收到贾似道的回信,余玠陷入了深深的孤独之中。此刻的他就犹如在那漫长黑夜里行走的独行者。而他却不知道这世间,谁能将他独自前行的夜路照亮…… 由于贾似道的不配合,反而还向朝廷陈诉了余玠即将进军汉中的不利因素,贾似道远在江南的大舅哥宋理宗,没有准余玠所奏。“北伐之梦”又一次破产的余玠只能继续过着在蜀中屯田练兵的生活。 一年之后,一个不幸的消息又从江淮传来——一代抗蒙名将杜杲因病去世。 随着孟珙、杜杲的相继故去,南宋的抗蒙“三剑客”已去其二。如今只剩下余玠在这川蜀之地更加孤独艰难的前行。 不过,请不要悲伤,也不要失意。溪水终会流向海洋,浪潮亦会重回大地。北伐的机会终究还是会有的。因为有个人很快就会离开京湖。 公元1250年的三月,朝廷的一纸调令在大江水暖的时节,伴随着和煦的春风,先是发往广西静江府(桂林)的李曾伯处,而后又来到了贾似道所在的江陵治所之内。 江陵治所内,正在听曲儿的贾似道得部下奏报,有朝廷钦差前来宣旨。惊慌之余的贾似道当即撤掉歌舞,带领府内上下静候听宣。 宋理宗的旨意则是着贾似道调任两淮置制大使兼知扬州,待前广西经略安抚使李曾伯接任其职后,即刻前往江淮赴任。 半月之后,李曾伯到任江陵。贾似道与其简单的做了几天的工作交接后,便带着幕僚李庭芝顺江东下,往扬州而去。 殊不知,在二十多年后,李庭芝的名字将会和扬州永远镌刻在一起,成为万千汉人之中,那最为耀眼的一个…… |
第四十六章 北伐汉中 就在京湖战区最高行政长官由贾似道换成李曾伯这段时间里,远在伏尔加河之畔的拔都,以“蒙三代”的最长者身份,诚邀蒙古诸王齐聚钦察草原商议推举大汗之事。 拔都此举一出,立马招来了窝阔台系和察合台系的联合抗议。这让蒙古贵族上层关于汗位的争夺,相较于之前,又升级到一个更为激烈的状态。 也是在这一年,蒙古高原数月未曾下雨,整个蒙古高原赤地千里,那些以放牧为生的草原部落,开始在烈日的炙烤下艰难的度日。失去了上天眷顾的蒙古高原,已经出现了河水的干涸,牧草的枯萎,牛羊大片饿死的境况。 当蒙古高原的不幸再一次由万里朔漠传至川蜀之时,已经错失过两次机会的余玠,觉得上天并没有抛却自己,北伐汉中的梦想又有了了实现的机会。 公元1250年的初冬时节,重庆府内,余玠正在湿冷的冬夜里挑灯看着川陕的地图。 自入蜀以来,八年的时间过去了,余玠从年富力强的不惑之年,已经渐渐逼近人生的天命之年。而川蜀的形势,从他刚入蜀之时的残破不堪,已经恢复到生机勃勃。但此刻在昏黄的灯光照射下,余玠投射在墙上的影子却比刚入蜀之时,佝偻了许多。 尽管英俊的容颜已经不再年轻,青春的时光已经渐渐老去。但那个青年时期就立志恢复川蜀,收复汉中,夺取凤翔,囊括关中的梦想依然没有被余玠丢弃。 无数个黑夜里,余玠的目光都像此刻一样紧盯着地图上汉中与关中之间的崇山峻岭。如今,经过多日来的侦查,他已经确切的获知了兴元府(汉中)这个入蜀的咽喉之地,由于蒙古上层的内部争斗,近两年来已经和关中平原失去了联系…… 这一次,蒙古既有干旱而带来的一系列天灾;又有因汗位引发的人祸;之前不配合还使绊子的贾似道已经调往江淮。如今的余玠,自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已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现在,朝廷没有理由不同意他的作战计划,也没有人再能阻挡他北伐汉中。黑夜里的余玠,已然感到梦想的火焰在向自己闪耀着绚丽的光芒! 数日后,余玠以四川制置使的身份,秘密向川蜀之地的各州发布了协同作战的密令。不日,川蜀各路人马秘密沿嘉陵江北上,在利州府附近集结。 兵马齐聚,蜀中沸腾,待一切就绪之后,余玠于利州府设帐点兵。 云山顶下,大军集结。利州府外,余玠发布作战命令的声音在山谷间激荡: “命利州都统制王夔领前锋三千人马,于米仓山依山建寨,保证粮道畅通,等待后军前往; 命巴州知州谭渊领军六千,于米仓山山道进逼汉中,阻挡汉中增援之兵; 命中军统制张实率西路军万人,沿阴平道北上,陈兵汉中边境。 随着余玠一道道作战命令的下达,蜀中众将开始领命走上了北上汉中的征程。待诸路大军陆续开拔之后,余玠亲率三万中军主力,沿金牛道北上,直奔汉中而去。 兵贵神速,利在疾行。五日之后,四路人马在余玠的计划之内,于兴元府外会师,从东,西,南三面展开对汉中首府——兴元府的合围。 八年了,终于走到了这里! 在余玠的周密计划之下,兴元府的蒙军已经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等兴元府破城,这汉中之地,这川蜀的咽喉,就将再次掌握在南宋的手里! 人马已经到齐,粮草早已备足。此刻的兴元府已经陆续聚集了余玠的五万多人马。 这些人马在寒风呼啸的兴元府外列阵以待,人如虎,马如龙,个个斗志昂扬。只等待着余玠的一声令下,他们就将向兴元府猛扑过去。 兴元府的城楼之上,蒙古的汉中安抚使夹骨龙谷看着被围的如铁桶一般的兴元府。已经明白余玠这是计划了很久了。看来余玠这次是要志在必得。 兴元府内外,余玠和夹谷龙骨二人,一个在城楼之上,一个立于城楼之下的马背之上,在这个迟来的冬季里互相对望着。 良久之后,作为攻城一方的余玠向城楼之上大声喊道:“别等了,投降吧!不会有援军来的!” 夹骨龙谷于城楼之上回应道:“余大人,若我俩今日处境互换,你又会投降吗?” 余玠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再次言道;“将军本为金朝遗臣,蒙古之于女真,有灭国之仇。大人何以要为昔日之敌以身守土?纵使今日险胜,百年之后,又何以面对往日君主?汉中之地,千百年来皆为我汉人所有,我余玠今日攻取汉中,乃上承天命,下顺民心。将军何必要逆天而行?” 说完之后的余玠紧紧的盯着城楼之上的主将夹谷龙骨,希望能从他的脸上看到一丝犹豫。 然而,现实终究还是让余玠失望了。 只见城楼之上的夹谷龙骨用带着恨意的目光回应余玠道:“蒙古于我有灭国之仇,难道你们宋人就没有吗?宋人的手上就没有我故去皇帝的鲜血吗?” 听完夹谷龙骨说完这些,余玠便没有再多说什么,即刻下令轮番攻城。 此时,余玠旁边的人不解地问道:“大人为何不再劝劝,如今他已处于死地。我军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啊!” 余玠叹了一口气说道:“没用的,我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仇恨!” 既然如此,那就不再多说什么。余玠将五万人马分出两万用以护卫中军和防备城内蒙军的偷袭与半夜的劫营。剩下的三万人马每五千人一组,分为六组,两个时辰一轮换,昼夜不停的攻城。余玠期望着以最快的速度拿下兴元府,占领整个汉中。 身处兴元府内的蒙军已然知道自己此时深陷绝境了。但是他们清楚的明白,这些年屠戮川蜀,他们的手中早就沾满了蜀人的鲜血,即使此刻投降,他们也很难保下命来。加之在主帅如此坚定的坚守之下,他们如困兽一般,爆发出了临死之前那最后的殊死一搏。 兴元府的守军由此开始了昼夜不下城楼的死守,在这摇摇欲坠的城楼之上坚挺着。以至于余玠的车轮战术也不管用了,战争陷入了胶着状态! |
兴元府被围,消息迅速传入关中。驻守关中的蒙军,以凤翔府蒙军兵力最强,离兴元府最近。听闻兴元府遭到宋军攻击之后,凤翔蒙军即刻前去救援兴元府。当他们准备沿老路经由大散关入汉中救援兴元府时,才发现那条由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已经被宋军烧毁了。 记得上一次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被烧,还是窝阔台时期。当年拖雷打算借道南宋以进击金之河南,宋军将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烧毁,害得拖雷不得不绕道陇西,这路上一来二去就饶了大半个月。 十八年后,余玠为了防止凤翔的蒙军救援汉中,又一次烧毁了栈道。搞得从凤翔南下的蒙军很苦恼。不禁大骂道:“这修一次栈道容易吗?悬崖峭壁的!就算修好了过去,兴元府的蒙军早就完蛋了!” 大骂过后,这批由凤翔南下的蒙军还是不得不留下少数兵马开始抢修栈道,而其他的兵马则一头扎进了这秦岭的大山深处,去寻找通往汉中的路! …… 如若以正常情况来看,凤翔府的蒙军是来不了汉中的,此次余玠的计划是万无一失的。但说来也巧,这次的情况偏偏不正常。不正常的原因是负责保证粮道畅通的利州都统王夔,意外的帮了这批蒙军的忙。 这王夔平时是个急性子,暴脾气。余玠就是怕他去了前线和诸将不和,才命他为大军开路在先,保持粮道畅通在后。关于这个安排,王夔很不爽。所以,当余玠在前线用尽全力打仗的时候,王夔在后方用尽全身力气打人。 事情的起因是三个士兵延误了军粮的押运。身处后方的王夔因为没仗打,便把不能参与到攻城的怨气统统发泄到这三个士兵身上。 挨过一顿打之后,这被打的哥儿仨一商量,当即决定跑路。于是,这哥儿仨就趁夜摸出了军营,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顶着大冬天的严寒在群山里乱串。 由于这哥儿仨是利州本地人,从小就在这一块放牛,砍柴,对当地的地形颇有了解。往南肯定是不能走了,跑到了南方肯定还会被抓回来,到时搞不好按逃兵的罪名给砍了可就冤大了。于是他们就在这汉中的大山里一路往北,凭着儿时的记忆一通乱走。 在经历了数天的胆战心惊之后,他们一头撞进了正在寻求道路南下的蒙军怀里…… 这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相遇,但就是这么一次意料之外的相遇,改变了汉中的战局。 看着只剩下半条命的三位,由凤翔南下的蒙军统帅当即决定为他们添加衣物,给他们生火御寒。紧接着又准备好可口的饭菜,让他们在这寒风凌冽的冬季吃上一口热饭,喝上一口热汤。 这时已经饿的前胸贴后背的三位也是来者不拒,当着蒙军统帅的面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吃饱喝足之后那是一顿感激涕零,而后就打算像没事儿人一样继续北上。 “我说三位,你们这是吃也吃了,喝也喝了。按你们南国的礼节,‘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三位就不打算帮我们做点什么?” 这哥仨很清楚蒙古人什么意思,一开始是死活不愿意。待到蒙古人将弯刀向他们脖子那么上一架,这三位也就乖乖领路南下去了。 …… |
昨晚,楼主被“喵喵羊的灰色天空”这位热心的网友质疑为蒙汉,或是金汉血统。说实话,华夏历史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历史演变和民族融合,血统问题,早已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存在。楼主也回答不了自身的这个问题,只有身份证上的那个“汉“字,做出了身份的定性。 关于历史观,尼采有一句话叫做:要想真正体验生命,你必须站在生命之上。为此要学会向高处攀登,为此要学会俯视下方。”而在下认为,要想真正看透历史,也必须站在历史之上,为此要学会抛却种族,为此要学会平视苍生。 读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自省、明智、开慧,把握好当下、着眼于未来,而并非执着于过去…… |
回到兴元府的战场之上,话说兴元府虽然经过宋军十几日的轮番攻击,但目前兴元府守军的意志依旧还很坚强。这是余玠自利州出发之时没有预料到的。但即便如此,此时余玠的心里也依然认为,兴元府的守军插翅难逃,破城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久攻不下的兴元府,余玠决定不再用车轮战术了,改用人海战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两日之内,必须破城! 命令下达的当天夜里,余玠并未入眠,而是站在这大帐之外的营地上抬头仰望着冬日里被阴云遮住的那一轮模糊的明月。 不出意外,明日就可破城。届时,余玠离自己的梦想就又近了一步。而此时的月亮仿佛很配合他的心情,奇迹般的从阴云里钻出来,将皎洁的月光投射在他连日来因攻城而疲惫的脸上。此时的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连带着那张苍老的脸,向天上的那轮明月露出了多年未见的笑容。 但是这从阴云里钻出来的皎洁月光,不仅投射在余玠久违的笑脸之上,更是照亮了蒙古援军南下的漆黑夜路。从凤翔府赴援的蒙军,此时正在一路兼程往兴元府赶来。 …… 天明,余玠的五万兵马又一次在兴元府之下集结。与半个月前不同的是,此时的城楼之上,主帅夹谷龙骨再没有之前的精气神,脸上已经挂满了绝望。 城楼下的旗帜还是迎风招展,余玠还是命左右两路各领一支兵马护卫中军,剩下的三万人马,不再使用之前的车轮战术,而是全力攻城。在余玠的一声军令之下,三万宋军朝兴元城猛扑过去。城楼上的守军在做着最后悲壮的抵抗。 双方一直激战到中午时分,眼看兴元府城破在即之时。宋军的左翼却突然遭到了蒙古骑兵的重兵攻击,随着蒙军攻势的加强,宋军的左翼防线一度动摇,而且大有被冲破的可能。尽管此时的余玠不知道这些蒙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但是战场的情况不得不让他抽调正在攻城的五千兵马去增援左翼宋军。 而身处于城楼之上的蒙军看到城外的这一幕,他们脸上又恢复了希望,开始对攻城的宋军做着更强烈的反击。而随着蒙古援军的不断赶到,不断的参与进战斗,迫使余玠用以攻城的兵马越来越少,战场一时间混乱了起来。直到战至天黑,兴元府依旧没能被宋军攻下,城下的余玠只能在失望中鸣金收兵! 是夜,兴元府内动火通明;左翼蒙古援军的大帐外篝火闪烁;余玠的军营里也烛火明亮。 身处帅帐之内的余玠,昨夜还充满着胜利的希望,充满着接近梦想的期许。但是今夜,他感觉这个冬天的夜晚比什么时候都要寒冷!这时的余玠不停的在心里呐喊:“这可是八年的积累,我足足等了八年啦!上天为何要如此负我?” 然而,余玠终究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第二天,他依旧点齐军马,准时准点的进行攻城,而左翼的蒙古军也很自觉的就加入了进来。双方又激战一整天,兴元府还是未能攻下。 两天之后,有消息传来,大散关通往汉中的栈道已经修好,大批蒙军已经入关南下;而前几年被打得屁滚尿流的蒙将汪德臣,也从东边的饶凤岭(陕西石泉县)增援兴元府而来…… 蒙古数路援军的接踵而至,让宋蒙在汉中的战争进入了一个拐点。所有的迹象都已表明,兴元府已经没有再攻陷的可能了。余玠攻占汉中的梦想被彻底击碎。现在,攻城的宋军能否全身而退,都成了摆在余玠面前的一个挑战。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余玠白天命军士不停的加固营寨,给蒙军造成一种要对兴元府进行长久围困的假相。而在每天夜深人静之时,余玠在苍凉的月色之下,安排着将士陆续南撤。 五天后,余玠在最后回望了一眼兴元府之后,留下空空的营寨,带领着最后一批将士退回蜀中。而在余玠的有生之年,他再也没能踏上过这片梦里的土地。 汉中的崇山峻岭,埋葬了余玠收复故土的期望;但是在同一时期,另一个人的梦想,却在伏尔加河流域那千里万里的草原之上慢慢崛起。已经内斗了九年的蒙古帝国,即将迎来它的第四任大汗…… |
第四十七章 铁木真家族的恩恩怨怨 时光匆匆,回望历史。随着余玠的退回蜀中,公元十三世纪的上半叶已经过去。而此时,蒙古帝国的疆域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开拓,其东西已经相距万里。但是这个规模空前庞大的帝国自第二任大汗窝阔台去世以后,便陷入了长久的内乱之中。欧亚大草原的蒙古诸王,一直在争夺汗位的过程中度日。 多年以来,蒙古内部虽然剑拔弩张,但有一个家族却一直不动声色的沉默着。如果按照蒙古部的传统,蒙古帝国的汗位早在二十三年前铁木真离世之时,就应该归属于这个家族。但铁木真在离世之前,出于现实的考虑,违背了传统,将汗位传给了窝阔台。 那个与蒙古汗位失之交臂的家族就是铁木真幼子的拖雷家族。 当年的拖雷在铁木真离世之后,为自己的汗位努力过,抗争过,但是在监国两年之后,还是不得不将汗位奉还给窝阔台。而权力斗争失败的他,最终在三峰山聚歼了金军主力之后,就不明不白的死在了与窝阔台北返草原的路上。 拖雷死后,其生前所统帅的兵马被蒙古诸王瓜分,留下的孤儿寡母受到了新即位的大汗窝阔台地欺凌。窝阔台甚至还曾提出过让拖雷的妻子唆鲁禾帖尼,按照蒙古的习俗嫁给其长子贵由的要求。但这个坚强的女人擦干了眼泪,带着淡淡地微笑拒绝了窝阔台的要求。而后带着儿子们淡出了蒙古诸王的视线,回到了拖雷的封地,开始了与世无争的生活。 后来,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岁月遗忘,蒙古诸部,似乎已经忘记了拖雷家族的存在…… 只是在这世间,无论时间如何流逝,也无论世人如何将你淡忘,但作为一个人,千万不能放弃你自己。因为上天还没有把你遗忘。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机会就会再次降临在你的你身上。而恰好,那时你又拥有了接住这个机会的能力,从而去将那些未竟的梦想续写! 铁木真家族随着术赤,拖雷,察合台,窝阔台这一辈“蒙二代”的相继故去之后。蒙古帝国的“征服霸业”落在了拔都,贵由、阔端这一辈新生的“蒙三代”手上。但是请不要忘记,在这些“蒙三代”中,不仅仅只有拔都,贵由这些已经响彻欧亚的名字,还有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这些暂时不太引人注意的存在。 二十多年过去了,拖雷的后代早已长大。长子蒙哥已于两年前跟随大部队从“长子西征”的征途中归来。忽必烈也有幸参与经营帝国新征服的汉地。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则跟随着母亲唆鲁禾帖尼操持着封地的内部事物。 就在整个欧亚草原的蒙古诸王都在为汗位之争而明争暗斗之时,身处在权力边缘的唆鲁禾帖尼,也开始带领着拖雷家族游走到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 隐忍至今的唆鲁禾帖尼,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每每想到与拖雷的曾经,脸上总是会洋溢出无以言表的骄傲之色。 自贵由离奇死亡之后,这个隐忍中的女人,便看到了属于拖雷家族崛起的希望。而两年前,那个秘密向拔都传递贵由将要西征钦察汗国消息的人就是她。 …… |
头大,晚安…… |
公元1249年,也是之前蒙古高原的大旱之年。作为铁木真长孙的拔都,以蒙古草原最有威望的“蒙三代“的长者之尊,向蒙古诸王发出邀请,希望诸位蒙古王公能齐聚他所统治的钦察草原,共同召开选举蒙古新任大汗的政治会议。以求让蒙古诸部在新任大汗的带领下获得“长生天”的宽恕,从而让蒙古高原春风化雨,天降甘霖! 拔都以长者之尊吆喝的这一嗓子,受到了察合台,窝阔台直系后代的无视外加鄙视。 “你拔都是什么身份你自己不知道吗?连你父亲术赤的身份都不明不白的。你在这里装什么大哥!” 关于术赤家族的问题,还要从七十年前说起。 七十年前,铁木真还处于青年时期的创业阶段,蒙古高原上的草原诸部还没有完成统一。由于恶性的创业竞争,铁木真新婚的妻子不幸被竞争对手篾儿乞惕部绑架了。虽然后来被铁木真救回,但是铁木真的长子术赤却在妻子遭遇绑架期间分娩于途。这在当时那个没有DNA进行亲子鉴定的时代,新生的术赤,在血统上存在很大争议。甚至于后来一母同胞的察合台,窝阔台二人一直都不承认术赤的大哥地位。 在术赤因血统而屈辱的一生中,只有铁木真的幼子拖雷一直相信自己的这位大哥,是自己的亲大哥。而就是为了术赤的血统问题,这兄弟四人曾经经常在公开场合大打出手,最后铁木真不得不站出来为术赤正名,并强调此事以后永不再提。 术赤和拖雷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结下了良好的兄弟之谊。在他们还没故去之时,他们又把这兄弟之情传给了后代,让术赤系和拖雷系的子子孙孙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这种兄弟之情,现在已经传到到了术赤长子拔都和拖雷长子蒙哥身上。 对于这次拔都所发出的邀请,虽然窝阔台和察合台的直系诸王表示了不屑,但拖雷的妻子却从这次的邀请中看到了机会所在。她心里非常清楚,作为血统存在争议的术赤后代,拔都是完全没有继承汗位的机会的。而她的儿子,作为拖雷长子的蒙哥,是真正的根正苗红。无论从血统上,还是从蒙古帝国的继承权权上,蒙哥完全具备竞争蒙古大汗之位的资格。于是她当即让蒙哥以小弟的身份,带着术赤系与拖雷系的数十年友谊去拜会钦察草原的大哥拔都,以求得到拔都的支持。 尽管对于这场拔都发起的“蒙古帝国汗位协商大会”,窝阔台和察合台的直系后代对其表示了不屑并拒绝出席。但是那些当初铁木真分封的蒙古诸王以及其后代,还有那些非窝阔台和察合台直系的诸位王公却来到了拔都的钦察草原。 毕竟拔都这大哥的身份和汗国的实力在那里摆着。那可是在两年前敢和大汗贵由叫板的人。说不定上一任大汗贵由就是死在他的手里。有这样的身份和实力,那些弱小的蒙古诸王,那是不来也得来。 但是在所有前来参加大会的人中,只作为拖雷长子的蒙哥,在踏足钦察草原的那一刻,才享受到了钦察汗国最高规格的礼遇。而这都是拔都基于父辈的情谊特别交代的。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