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第6页] |
作者:天行健1927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胳膊拧不过大腿啊:1、东北民风淳朴,不是社会风气最差的地方。发帖不要有地方偏见。 2、回目的人名,有时用名,有时用字,是对偶的需要,似不必拘泥于名对名、字对字。如:诸葛亮对刘玄德,如果对刘备,字数就不整齐了。 3、有些人名连续出现,是为了突出主题和热点。 4、吴官确为吴宫之误。请人打字,自已眼神不好,浚有校对出来。 5、承蒙指教,受益良多。谢谢! |
过了几天,下邳城有几处被水泡倒,曹兵蜂拥而入,杀进城来。吕布见形势危急,率领一部分近侍士兵,登上了白门楼。曹兵把白门楼团团围住。这时吕布已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面临着穷途末路了。他命令左右的亲兵,赶紧取下自己的首级,送到曹操那里去。但左右没有一个人忍心下手。他只好自己走下白门楼,被曹兵活捉,五花大绑,押着去见曹操。吕布进了曹操的大帐,看见陈宫和高顺也被捆绑着,站在一旁。他见了曹操,第一句话便说: “明公比过去瘦了。” 曹操说: “我现在比过去瘦,是劳心过度所致。” 吕布问: “明公有什么劳心的?” 曹操说: “只因恨不能与你早日成为知己啊!” 吕布见曹操的脸色并不严厉,说话的语气也很随便,恐惧之心不由得松驰了不少,对曹操说: “从此以后,天下可定了。” 曹操问: “为什么这样说?” 吕布说: “明公之所患在我吕布,如今我已经败北,明公便可以无忧了。不过,我还有肺腑之言进献,明公可要听吗?” 曹操说: “愿闻其详。” 吕布稍稍向前凑近一些,说道: “昔日齐桓公不记管仲射钩的一箭之仇,化敌为友,任用管仲为相,终于成就了霸业。吕布虽然不才,颇习弓马。明公如能让我尽股肱之力,明公统率步兵,我统率骑兵,天下是不难平定的。” 吕布的这番话,果然使曹操动了心,他为了平定天下,确实需要网罗许多人才,吕布的骁勇盖世无双,是很难得的人才。到这时,曹操的态度更加温和了,又问吕布说: “你知道自己为什么失败吗?” 吕布说: “是因为众将和我不是一条心,在紧要的关头背叛了我。” 曹操问: “他们为什么要背叛你?” 吕布说: “我对诸将是恩深义重的,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背叛我?” 曹操笑着说: “你背着自己的妻子,去爱诸将的妻子,这算是对诸将恩深义重吗?” 吕布一听这话,便低下了头,无言以对。沉寂片刻,吕布对曹操说: “绑得太紧了,请给我松一下。” 曹操说: “捆绑老虎不能不紧一些。” 但曹操还是命人给吕布松了松绑绳。主簿王必发现曹操有宽宥吕布的意思,走到曹操的面前说: “吕布是一个强敌,他的部众还有很多人逃亡在外面,切不可宽恕了他。” 曹操对吕布说: “本来想要宽恕你,无奈我的主簿不答应,怎么办?” 这时刘备也在座上,吕布就转过脸去对刘备说: “玄德:现在你是座上之客,我是阶下之囚,你不能替我求求情吗?” 刘备没有什么表示,曹操用目光示意,是让他发表一点意见。刘备对曹操说: “明公难道忘了吕布是怎样侍奉丁建阳和董太师的吗?” 在这关键时刻,此言一出,曹操的脸色马上变了。吕布觉得绝望了,指着刘备骂道: “大耳儿,你是最没有信义的!” 曹操不再理吕布,又对陈宫说: “公台:你平日自称智计有余,怎么也有今天?” 陈宫指着吕布说: “只因这人很少听我的话,以至于如此。若是能听我的话,今天也未必被明公擒获。” 曹操问陈宫说: “今天的事,应该怎么办呢?” 陈宫慷慨地说: “为臣不忠,为子不孝,理当一死!” 曹操说: “你决心一死,你的老母怎么办呢?” 陈宫说: “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不害人之亲。老母存活与否,在于明公,不在于我陈宫。” 曹操又问: “你的妻儿怎么办呢?” 陈宫说: “我听说:施仁政于天下的,不绝人之祀②。妻儿存活与否,也在于明公,不在于我陈宫。” 曹操本来不想杀死陈宫,才用老母和妻儿打动他的心,希望他能说一些服软的话,就势下个台阶,饶恕了他。而陈宫却视死如归,毫不服软,只听他斩钉截铁地说: “请出去就戮,以正军法!” 说着,就昂首挺胸向外走去,大有谁也挡不住的势头。曹操心里非常难过,涕泣相送,而陈宫却连头也不回。曹操用衣袖擦了擦眼泪,回到座位上。下令把吕布和高顺押了下去,和陈宫一同绞死。然后割下他们的首级,传送到许都,悬挂在市上示众。曹操把陈宫的老母接到府中,厚加奉养,一直到送终。陈宫的妻子儿女,也经常受到曹操的抚恤。 曹操平定了吕布,取得了徐州,对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这样就把兖、豫、徐三州连在一起,无论是北拒袁绍,还是南拒袁术和刘表,都处于有利的形势。曹操觉得徐州和吕布军中有很多人才,为了图谋大事,急需把各种有用之才收集到自己身边。他在这个时期收用了不少人才,最重要的有陈群、臧霸、张辽等。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僚世家。学识渊博,富有谋略。刘备为豫州刺史,屯兵小沛时,陈群被聘为豫州别驾。后来刘备被吕布打败,陈群被胁迫作了吕布的僚属,曹操诛灭了吕布,以陈群为司空西曹掾,主管选用官吏之事。 臧霸是泰山诸将的首领,在下邳被围之前,归附了吕布。吕布失败后,臧霸等泰山诸将都隐藏起来。曹操久闻臧霸英勇绝伦,又因为这些泰山将领在东部滨海地区很有威望,便千方百计地把他们找了出来。曹操从琅玡、东海二郡中,分割出城阳(治莒县,今山东莒县)、利城(治利城,今山东临沂东)、昌虑(治昌虑,今山东滕州东南)三郡,都以泰山诸将为郡守或王国相:以臧霸为琅玡相,吴敦为利城太守,尹礼为东莞(管,guǎn)太守,孙观为北海太守,孙观的哥哥孙康为城阳太守。曹操起用臧霸等人,对于稳定东部滨海地区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张辽,字文远,雁门郡马邑县(今山西朔州市)人。先事丁原,后事董卓,董卓死后,又成为吕布的将领。吕布失败,率兵向曹操投降,被曹操任为中郎将,封关内侯。后来屡立战功,成为曹操手下的一员名将。 且说吕布的掾属秦宜禄,出使寿春未归,而且在寿春娶了妻子。他的前妻杜氏,住在下邳城中,生得甚为标致。诸将的妻子,凡是有些姿色的,吕布常常不会放过,杜氏当然也不能逃脱吕布的纠缠。在曹兵包围下邳城时,刘备营中的关羽,听说杜氏是一个尤物,心中羡艳不已。他几次向曹操提出要求,希望在攻下下邳城以后,能把杜氏赐与自己为妾。不料曹操也久闻这杜氏的芳名,也在打着她的主意,所以对关羽的要求只是支吾搪塞,并没有明确表态。及至攻破下邳之后,吕布和他手下将领的妻子、婢妾等,都被曹操俘获。关羽迫不及待地去见曹操,要求更为恳切,而曹操的态度更加暧昧,把关羽支走后,赶紧把杜氏接来,一见之下,叹为观止,神魂为之颠倒,已难以自制,便马上纳入后帐,为自己享用了。关羽听说曹操先下了手,禁不住捋着他那秀美的胡须长吁短叹起来,心里很不是滋味,多日来的风流美梦,算是彻底破灭了。不久秦宜禄回来投降曹操,被任为铚县(今安徽宿州市西南)长。他的儿子秦朗年幼,跟随杜氏被抚养在曹操的府中,后来成为魏国的将领。曹操对待秦朗和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区别,常对别人说: “世上的人有对待养子像我这样的吗?” 传说中被称作“貂蝉”的那个美人,她的下落如何,在史书上没有什么记载,一直是一个历史之谜。但根据常理来推论,吕布的妻妾都被曹操俘获,“貂蝉”自然也应包括在内,应该和杜氏一样,成为曹操的婢妾了。后来曹操造铜雀台③,虽然未能把江东的二乔置于其中,“貂蝉”却应该包罗在内的。笔者读史至此,有诗叹曰: 泗水呜咽沂水寒, 龙争虎斗忆当年。 下邳倾颓映晓月, 白楼斑驳浴夕烟。 陈公刚烈甘赴死, 温侯骁勇竟乞怜。 二乔靓丽成画饼, 他年铜雀锁“貂蝉”。 在曹操围攻吕布的日子里,献帝派孔融到下邳一带劳军,孔融听说祢衡已经在荆州遇害,便把这消息告诉了曹操。原来祢衡在去年到襄阳后,刘表和荆州的士大夫们久闻他的大名,对他非常敬重,以贵宾之礼待之,凡是奏章、文告、书信之类的文笔工作,都由他最后定稿,而祢衡的文笔,也确实为刘表和士大夫所折服。因为刘表很尊重祢衡,祢衡对刘表还是比较满意的,总是对刘表赞不绝口。但祢衡却很看不起刘表的左右之人,常说他们“不废绳墨。”(做事循规蹈矩,不能打破框框),都是一些庸庸碌碌之人,对他们百般讥讽。因此这些人便逐渐嫉恨起祢衡来,在刘表面前说了不少坏话,挑拨了不少是非,祢衡在荆州的日子便不好过了。正是:荆州亦非安居地,干犯众怒起风波。欲知祢衡怎样在荆州被害,请接看下回。 ①袁术已经称帝,所以称为明上。 ②祀:祭祀,绝祀是断绝后嗣,无人致祭的意思。 ③铜雀台建于12年之后,即建安15年(公元210) |
答穿越天山: “吕布连手下部将的妻子也不放过。”此话的根据是: 《三国志、魏书、吕布臧洪传》裴松之注引《英雄记》(三国、魏、王粲著,是比较原始的资料): “布谓太祖曰:‘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皆叛布耳。’太祖(曹操)曰:‘卿背妻,爱诸将妇,何以为厚?’布默然。 |
第二六回 祢正平埋骨荒洲 公孙瓒焚身高台 话说刘表的左右之人对他说: “祢衡盛赞使君的仁德不在西伯文王之下,但他又说将军优柔寡断,将来终究会由此而失败。” 优柔寡断是刘表的短处,左右之人对此都很清楚。这些话并不是出自祢衡之口,而是这些人强加于他的。刘表不明真相,听了这话非常生气,从此便和祢衡逐渐疏远了。 有一次,刘表给孙策写了 ,写完后拿给祢衡看。他看完之后,很不客气地说: “这封信只能给孙策帐下的小儿们来读,若是让张子布看到了,你不怕他见笑吗?” 刘表听祢衡这样一说,顿觉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由于祢衡愈来愈狂妄,刘表实在忍受不下去了。到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对左右说: “曹孟德把祢衡推荐给我,原来是个借刀杀人之计。他不想落个杀害英才之名,我为什么要落这个恶名呢!” 恰好这时江夏太守黄祖给刘表送来 ,说他手下没有像样的文人,书写奏章、文书、书信之类的文笔工作总是不尽人意,希望刘表能给他推荐一位文采可观的人前来。刘表看过了信,心中暗想:“黄祖是一个粗暴性急的人,我正好把祢衡推荐给他,还是让他杀了这个狂士吧!”于是刘表就派出车骑,把祢衡送到江夏郡治沙羡(今湖北武汉市西南),去见黄祖。 黄祖久闻祢衡的大名,对他的到来甚表欢迎,就以他为书记,负责文笔工作。祢衡才思敏捷,文笔可观,无论写什么东西,轻重疏密都很得体。黄祖非常满意,有一次拉着祢衡的手说: “祢处士,你写的和我的意思完全符合,我肚子里想要说的话,你都替我说出来了。可惜我有满肚子的话,却倒不出来。” 黄祖的长子黄射,和祢衡很友好,二人经常在一起谈诗论文,狩猎出游。他们在出游时曾发现一块墓碑,上面镌刻着蔡邕所写的碑文,二人共同看了一遍,交口称赞碑文写得苍劲流畅,读起来铿锵有声,回来之后,黄射仍然在回忆着这篇碑文,而碑文中的字句,却记不得几句了。黄射后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写下来。 祢衡说: “我看过一遍,已经完全记在心里了。” 黄射不大相信,急忙拿来纸笔,祢衡马上便把整篇碑文都默写下来,还指点着一个地方说: “这里缺了两个字,是因为这两个字在石碑上已经模糊不清了。” 黄射这时仍然是半信半疑,马上派人到碑前去拓印,回来一对照,和祢衡所默写的果然是一字不差。黄射惊讶地对左右说: “人言祢正平过目成诵,看起来并非虚言。” 从此以后,对祢衡更加折服了。 又有一次,黄祖在江中的船上大会宾客。有人送来一只鹦鹉,黄射举卮(支,zhi)①对祢衡说: “希望先生以此为赋,以娱宾客。” 祢衡便写了一篇《鹦鹉赋》,挥笔立就,文无加点②,辞藻秀丽,文势雄浑,众人传看之后,无不叹服,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 “先生真奇才也!” 后来黄祖在蒙冲船上大会宾客,祢衡也参加了。侍者端上粘米肉饭,祢衡接过一份便自己先吃起来,不顾左右之人。吃完之后,碗里还剩了一点,便拿在手里抟弄成小球,向邻席的熟人掷去,引起满座大哗。坐在他附近的江夏人张伯云很看不惯,责问他说: “你懂得进餐的规矩吗?” 祢衡好像没有听见,继续掷粘米球。黄祖见到这种情形,禁不住发了火。严厉地对祢衡说: “祢处士:人家问你话,你应该认真地回答。” 祢衡说: “君子不听车前的马后屁!” 1. 黄祖见祢衡骂起人来,怒气更大了。他离开座位,走到祢衡的面前,气喘吁吁地对祢衡怒目而视,目光炯炯逼人。而祢衡竟毫不畏惧,也向黄祖怒目相迎,骂了一句: “死公③!,有话就说!” 黄祖登时就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忙命伍伯④把祢衡拉出去重重地打!而祢衡毫不服软,仍然对黄祖骂不绝口。黄祖拍案喝道: “马上给我绞死!” 顷刻之间,祢衡便在甲板上被绞死了。黄射当时没在船上,听到消息赶紧跑来营救,但已经来不及了。席散之后,黄射对父亲说: “祢衡是个奇才,曹孟德和刘景升都没有杀他,大人为什么竟杀了他?” 黄祖气犹未平,愤愤地说: “他骂你父亲是‘死公’,为什么不该杀他?” 但事后,黄祖也有些后悔了,便厚加敛葬。祢衡死于曹操诛灭吕布这一年,即建安三年(公元198)十月,年26。曹操攻入下邳城时,祢衡已经死去两个月了。祢衡被葬在他写《鹦鹉赋》的那个岛子上,该岛就因此得名为鹦鹉洲。站在武昌蛇山黄鹤矶头的黄鹤楼上,可以眺望大江中的鹦鹉洲。唐朝诗人崔颢(号,hao)在题黄鹤楼诗中有“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名句,指的就是这个鹦鹉洲。 《三国演义》把祢衡写成反对曹操欺君篡国的英雄人物,其实是不合适的。祢衡并没有什么政治原则,骂曹操不过是个人的意气用事而已。他高傲狂妄,目空一切,惟我独尊,锋芒外露,对自己的行为毫无约束,只是一味地任性撒野,搞恶作剧,终于招致了杀身之祸。这样的士人,无论在古代或是在现代,都是不足取法的,难怪有人把祢衡说成是“文化小丑”了⑤。 笔者对于祢衡之死,有诗叹曰: 许都昔日曾骂曹,祢生意气冲凌霄。 鼓声铿锵惊四座,文势磅礴盖群僚。 清高何必附权贵,明智自应戒狂骄。 长卧荒洲宁无恨,秋风岁岁伴江涛。 |
穿越天山、谷草、yongjiegs、公寓1743、环肥1758、西胡浪子、我都看1240、pp8吕宗宁08u、24k云母白、胳膊拧不过大腿啊、易水愚公、天开海岳1976、雪漫惊鸿:感谢顶帖! |
在曹操平定徐州(治郯县,今山东郯城)3个月以后,袁绍也平定了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大兴)。这是北方军阀混战中的又一件大事。且说公孙瓒,他在初平四年(公元193)和袁绍和解之后,杀了幽州牧刘虞,独霸了幽州之地,从此更加骄纵,为所欲为。对百姓不知抚恤,横征暴敛,日甚一日,致使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对下属和宾客则是记过忘善,睚眦(牙字,yázì)必报(谁瞪了他一眼,也必然要报复)。凡是声望超过他的人,必然要加以抑制而使之处于低下的地位。有人对公孙瓒这种用人政策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公孙瓒回答说: “这些人自以为有才干,有声望,理应居于显要的地位,对我毫无感恩戴德之意,我为什么非重用他们不可?” 他所宠信的,都是一些善于投机取巧,阿谀奉承的市井无赖之徒,公孙瓒和他们结为兄弟,或互相通婚。这些人倚仗权势,欺压同僚,侵暴百姓,弄得内外不和。兴平二年(公元195)十二月,刘虞的从事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人鲜于辅等要为刘虞报仇,招募胡、汉之兵数万人,再加上一些州兵,在潞河(北京通州以下白河)之北进攻公孙瓒所委派的渔阳太守邹丹,杀了邹丹,斩首4000余级。紧接着,乌桓峭王,刘虞的儿子刘和,袁绍的大将麴义等也都率兵前来,几方面的兵力加在一起共有10余万人,大败公孙瓒于渔阳之东的鲍丘河,斩首2万余级。幽州各地纷纷叛离公孙瓒,代郡(治高柳,今山西阳高西南)、广阳(治蓟县,今北京大兴西南)、上谷(治沮阳县,今河北怀来东南),右北平(治土垠,今河北丰润东南)等郡的军民,都杀了公孙瓒所委派的太守、县令等长吏,与鲜于辅、麴义等合兵,进攻公孙瓒。 公孙瓒在各方面强大兵力的进攻下频频失利,损失甚为惨重。在一筹莫展时,忽然想起了从前流行的一个童谣: “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磨刀石),惟有此中可避世。” 古人往往把童谣看成是一种代表天意的预言。公孙瓒认为:惟有易县(今河北雄县西北)可以和童谣中所说的避世之地相合,它恰恰是在燕南赵北。公孙瓒在蓟县站不住脚了,便迁移到易县之西筑城而居,称为易京。在那里堆起许多五、六丈高的土丘,土丘上盖高楼,下面都围着深沟。公孙瓒的将领们都带着家属住在高楼上。中央的大土丘有10丈高(约合今7丈),下面围着几条深沟,这上面的高楼,是公孙瓒所居住的地方,楼上的大铁门经常上着锁。公孙瓒斥去了左右之人,男人7岁以上者都不许入内,他专和姬妾们住在里面。一切需要处理的文件,都用绳子和筐篮从下面汲上来。他要求妇女们练习大声喊话,使声音能传出几百步远,通过喊话传达命令。公孙瓒疏远了一切官属和宾客,对任何人都不敢相信,他手下的谋臣武将,有不少人便逐渐离去了。从此以后,公孙瓒蛰居高楼,再也不出来作战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作战,他回答说: “当年我驱叛胡于塞表,扫黄巾于孟津,以为天下指麾可定。而时至今日,兵革仍然是愈演愈烈,群雄角逐有加无已,看来天下之事,不是我能解决的了,不如休兵力耕,以救凶年。兵法上说:‘百楼不攻’,现在我的楼房有数十重,何止百楼;积谷300万斛,把这些粮食吃完,也足以等待天下的变化了。” 以后袁绍不断出兵进攻易京,无奈沟深楼高,始终没有攻进去。到了建安三年(公元198)十二月,袁绍致书公孙瓒,要求和他停战言和,而公孙瓒却对此置之不理,认为袁绍奈何他不得。袁绍见公孙瓒无意言和,便出动大军急攻。公孙瓒有一个习惯的做法,凡是守卫在易京附近的别将,无论是谁被围,一律不派兵援救。他说: “救一个人,会使其他守将都有依靠救援之心,而不肯尽力去作战。” 这次袁绍进攻易京南面的各个营寨,驻守在那里的别将,都觉得与袁军众寡悬殊,无力防守,而又肯定得不到救援,便只好投降或弃寨逃走,袁军便像摧枯拉朽一般,一直打到易京的城下。公孙瓒见形势危急,便派遣儿子公孙续,出城向黑山军首领张飞燕等求救。 到了建安四年(公元199)三月,袁绍攻城的规模愈来愈大,易京的城门被攻破,然后袁军便逐个地进攻公孙瓒的各将领所据守的高楼,形势更加危急,却仍然不见黑山军前来救援。公孙瓒给外出求救兵的儿子写了一封告急信,命行人㈥文则带上书信潜行出城,去寻找公孙续。信中说: “袁氏的进攻,好像鬼神的出现。云梯在我的楼下舞动,鼓角在地下轰鸣。我每天都是无计可施,万分焦急。你要向张飞燕多多叩头,直到把脑袋叩碎了,请他急速派兵来救。” 信中约定:救兵到来时,在城北的低洼地点火为号,公孙瓒从城中出来接应,两面夹攻,进行一次决战。公孙瓒在信中向儿子哀叹说: “父子之爱出于天性,未曾说话我就感到非常悲痛。赶紧请张飞燕发兵,不然的话,我死之后,你也没有立足之地了。” 不料文则在路上被袁绍的斥侯(侦察兵)发现,搜出了书信,呈交给袁绍。袁绍将计就计,派出一支部队开到易京北部的低洼地,又在中途设置了伏兵。易京北部的袁军在夜里点起了火,公孙瓒以为是张飞燕的救兵到了,立刻带兵出城,正好中了袁绍的埋伏,被杀得溃不成军,死伤惨重,赶紧退回来冲进城去,躲进自己那座最高的楼房中。袁绍率军包围了土丘,在下面挖掘地道,挖过之后便顶上柱子支撑。挖到了超过一半的距离时,便放火点着柱子,撤了出来。地道一坍塌,楼房也随着倒塌了,很多人被砸死。公孙瓒见大势已去,便把没有被砸死的姊妹,妻妾等完全绞死。然后自己投火自焚而死。袁绍的士兵随即一拥而上,在废墟中找到了公孙瓒被烧焦的尸体,割下了他的首级,呈交给袁绍。 易京失陷后,黑山军大帅张飞燕才亲率10万大军,在公孙续的向导下,分三路来救易京,结果是被袁绍打败,又退回去了。公孙续逃到屠各胡的营寨中去,后来被屠各胡的首领所杀。公孙瓒的青州刺史田楷,也死在战场之上。 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夺取了幽州,据有幽、冀、青、并四州之地,使他的军事力量进一步强大起来,对曹操造成了更大的威胁,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关系也就更加紧张了。 再说周瑜。在兴平二年(公元195)返回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市)后,被袁术召回寿春,想以他为大将。但周瑜料到袁术不会有什么作为,不想为他领兵,便请求出任居巢县长,想从那里找机会假道去江东。袁术答应了,他就去上任。周瑜在居巢(今安徽桐城南)期间,结识了鲁肃。 鲁肃,字子敬,下邳国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东南)人。生在一个很富有的大地主家庭,生而丧父,由祖母和母亲抚养成人。生得体貌魁伟,少年时喜欢练习击剑骑射,计谋过人,有很大的抱负。看到天下大乱,不喜欢治家置产,而喜欢招聚一些勇壮的少年,供给他们衣食,经常和他们出没在南山中射猎,实际上是通过这个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讲武习战,作为自己的私人武装。鲁肃性情慷慨大方,常常标卖田地,施舍家财,赈济处于困境中的乡亲和士人。父老们议论说: “鲁家生下了这么一个狂儿,家业要衰败了。” 周瑜在居巢(今安徽桐城南)缺粮,率领士兵几百人出来筹措,走到东城县,听说鲁肃家中有存粮,便前来拜访,向他求粮。鲁肃家中有两仓米,各有3000斛(约合今60吨),他便指了一个粮仓给周瑜。周瑜对鲁肃的慷慨很惊奇,从此两个人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件事便是“以囷(qun,圆形谷仓)相赠”这个典故的由来。 袁术听说鲁肃在家乡很有威望,便任命他为东城县长。 建安三年(公元198)冬,鲁肃听说吕布被曹操围困,曹操即将据有徐州,料到不久袁术也必然要失败,便对部曲和追随自己的少年们说: “汉朝已经失去了权威,各地贼寇纵横,袁术即将覆灭,淮、泗之间不是我们传留后裔的地方。江东沃野万里,民富兵强,可以前往逃避灾祸。不知诸君愿意随我到那里去,以观时变吗?” 大家都表示愿意带领家属和鲁肃同行,他们便选择一个良辰吉日出发了。一行共有男女老少300余人,老弱者走在前面,强壮者在后面保护。 袁术听到鲁肃率众出走的消息,派出骑兵前来追赶。鲁肃听说后面有追兵,便让老弱者急速先行,组织少壮的勇士们在后面慢慢地走,持弓搭箭,准备应付将要出现的麻烦。当追骑近前时,鲁肃迎了上去,拱了拱手,对他们说: “你们都是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认清大局。如今天下大乱,人们各行其是。你们有功得不到赏赐,把我们放走也不能受到什么处罚,何苦相逼不放呢!” 鲁肃一边说着,一边在路旁竖立起一个盾牌,站在几十步之外射击,箭箭射中中心,而且还能把盾牌穿透。追来的骑士们见此人箭法高明,他身旁那些持弓搭箭的勇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自料制服不了这伙人,而且听鲁肃说的一番话也颇有同感,便都连道“珍重”,掉转马头回去了。 鲁肃一行人首先来到居巢,见了周瑜。周瑜也早有去江东的想法,对于鲁肃前来会合,觉得非常高兴。鲁肃先把祖母、母亲、妻子以及同行的老弱妇孺送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市),然后带领部曲、宗族以及追随者随周瑜共同去江东投靠孙策。这时孙策驻兵在吴县(今苏州市),听说周瑜前来,亲自出帐迎接,把手问候,喜不自胜。周瑜向孙策介绍了鲁肃,孙策表示热烈欢迎。他当即任命周瑜为建威中郎将,拨给士兵2000人,马50匹,又赐给鼓吹(军乐队),给他修治馆舍,赠赐非常优厚,没有人能和他相比。孙策发布教令⑦说: “周公瑾英俊异才,与我有总角之好⑧,情同骨肉。前者在丹阳,发兵和船粮接济我成就大事,论德酬功,这还不足以报答他哩。” 鲁肃暂时在周瑜营中为僚属,孙策和鲁肃谈论天下大事,觉得他很有谋略,对他很重视。这年鲁肃27岁,周瑜24岁。周瑜青年英俊,江东人都呼为“周郎”。时隔不久,鲁肃的祖母在曲阿逝世,鲁肃便回去奔丧,把祖母的灵柩归葬于家乡东城。孙策考虑到周瑜在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很有威信,便命他带兵驻扎在牛渚(山名,在今安徽当涂西北长江边上),又让他兼任春谷县(今安徽繁昌西北)长。 这时孙策已经平定了吴郡和会稽郡,丹阳郡的大部分地区也在他的控制之下,惟有泾县(今安徽泾县西)以西六县未服,主要由祖郎和太史慈两支武装势力控制着。三年以前,扬州刺史刘繇奔往豫章时,太史慈带领一部分士兵逃遁在芜湖的山中,自称丹阳太守。另外,孙策和袁术决裂后,袁术派人携带印绶前往丹阳郡,授予丹阳宗帅祖郎,命他屯兵陵阳(今安徽青阳西南),联结山越⑨,共同对付孙策。祖郎的兵力以宗族为骨干,所以称为“宗帅”,官方和敌对势力则称之为“宗贼”。孙策为了西并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以及出兵荆州声讨黄祖,必须首先击破祖郎和太史慈,打开西征的通道。 孙策的西征,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十二月拉开了序幕,正是曹操攻入下邳,诛灭吕布的时候。孙策首先率兵攻破了陵阳(今安徽青阳西南),活捉了祖郎。战事结束后,孙策坐在大帐中,命人把祖郎押了上来,对他说: “四年以前,我刚刚起兵,召募了几百人,遭到你的袭击,兵力损失殆尽。在作战当中,你还砍坏了我的马鞍。这些事你还记得吗?” 祖郎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 “记得,我实在是罪该万死!” 孙策安详地说: “如今我创军立业,要除去宿怨,起用有能力的人。不仅对你如此,对天下人都是如此。你不必害怕。” 祖郎连连叩头谢罪,表示今后愿意为孙策效命。孙策命人给他除去刑械,当即把他任命为门下贼曹。 接下来,孙策又带兵到泾县的勇里(今安徽泾县西北),去讨伐太史慈。太史慈兵力薄弱,众寡悬殊,军队被击溃,他本人也被活捉了。当太史慈被押进大帐时。孙策想起了当年神亭之事,不禁感叹不已。正是:君夺头盔我夺戟,当年豪气两相思。欲知孙策怎样处置太史慈,请接看下回。 ①卮:古代盛酒的的器具,酒杯的一种。 ②文无加点:文字没有一点修改的地方。 ③死公:污辱的称呼。 ④伍伯:行刑的士卒,也作“伍百”。 ⑤见台湾作家柏杨的《现代语文版〈资治通鉴〉》。 ⑥行人:官名,掌管外交和传达命令等事务。 ⑦教令:古代王公大臣和地方长官向下属发布的命令。 ⑧总角:是古代儿童所梳的发髻,今称“抓髻”。总角之好,指儿童时代的朋友。 ⑨山越:江南地区的越族人,多居于深山中,被称为山越 |
。 第二七回 刘备脱身走徐州 袁术呕血丧江亭 话说太史慈被押解进帐时,孙策从座位上走了下来,亲自为他松绑,握着他的手说。 “还记得神亭一战吗?你的手戟我始终携带着哩!” 太史慈说: “将军的头盔我也始终摆在帐中。” 孙策问: “如果那时你捉到我,会怎么办呢?” 太史慈说: “那就很难说了。” 孙策大笑,然后对太史慈说: “但今天我捉住了你,却要和你共图大事。你素有刚义之名,是天下难得的志士,不过是所托非人而已,刘繇哪有明辨贤愚的胆识呢!我是你的知己,今后就不必担忧不能如意了。” 孙策当即任命太史慈为门下督,回吴以后,又任命为折冲中郎将。由于收服了祖郎和太史慈,泾县以西的6个县,也就纳入孙策的统治范围了。 孙策班师不久,就积极地谋划出兵豫章郡,进攻扬州刺史刘繇。正在这时,忽然有消息传来:刘繇病死于豫章(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豫章郡群龙无首,局势混乱。孙策为了探明豫章郡的情况,便把太史慈传唤到帐中,命他到豫章走一趟。太史慈说: “我有不赦之罪,将军的器量如同桓、文①,对我的待遇超过了我的期望。我将不惜性命以报答将军的大德,此去一定不会辜负使命。” 孙策问道: “你此去需要带多少兵,尽管提出来,我要如数拨给你。” 太史慈说: “带兵不宜过多,数十人也就够了。” 太史慈出帐后,左右对孙策说: “太史子义此去必然不会回来了。” 孙策说: “不,他一定会回来的。如果子义不跟随我,还会跟随什么人呢?” 第二天,孙策给太史慈拨了几十名骑兵,亲自在吴县的西郭门——昌门设酒食为太史慈饯行。孙策拉着太史慈的手腕问: “子义:什么时候能回来?” 太史慈说: “来去不过六十日。” 太史慈去江西之后,人们仍然在议论纷纷,不少人认为太史慈回来的希望不大。有人说: “太史慈和豫章太守华歆都是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恐怕要被华歆留下做谋士。” 又有人说: “他或许要西托黄祖,然后假道北归。” 孙策说: “诸君的话都不对。我已经周密地考虑过了,太史子义侠肝义胆,不是个反复无常之人。他重视诺言,一旦对知己以心相许,虽死不会相负,大家就不必忧虑了。” 过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太史慈果然如期回来了。孙策非常高兴,怀疑的人也都无话可说了,大家都很佩服孙策用人的胆识。太史慈把在豫章所了解的情况,向孙策报告说: “豫章太守华子鱼(华歆)是个德高望重之人,但没有什么实力,不过是自守而已。丹阳(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州市)人僮(童,tong)芝在庐陵(郡治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拥兵割据,诈称已经接到朝廷的诏书,任命他作了庐陵太守。鄱阳郡治鄱阳(今江西波阳)的豪民首领也霸占一方,拥兵守界,不接受华子鱼所派去的长吏。甚至离南昌不远的海昏(敏,mǐn、今江西永修东)、上缭(今江西永修东鄱阳湖边)一带,华子鱼也不能控制。那一带有居民五、六千家,共推豪民为宗帅,坚壁自守。他们仅仅给郡里纳点赋税,郡里却不能征发他们一个人。” 孙策听了这些话,不禁拍掌大笑说: “看来豫章郡四分五裂,政令难行,是很容易兼并的。” 孙策对于太史慈此次西行能够很好地完成任务,感到非常满意,便给他优厚的赏赐。 再说袁术。自从称帝以后,更加荒淫奢靡,后官有姬妾数百人,无不穿绫罗,食粱②肉。当时天旱岁荒,士兵和百姓都在挨饿,江淮间饿殍遍地,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强壮者逃散到四方,老弱者相食殆尽。袁术军中严重缺粮,仓储非常空虚,再加上受到吕布、杨奉、曹操等军几次袭击,兵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很难维持下去了。吕布和公孙瓒相继败亡之后,他料到下一步便要轮到自己,心中非常恐惧。这年(建安四年)四月,袁术焚烧了寿春的宫室,率领妻妾,百官和士兵、侍者等,到潜山(今江西潜山西北)去投靠他的部将陈简和雷薄。但这两个人并不接受他们这些人,紧闭城门,不放他们进去。袁术无奈,只好暂时驻屯在潜山附近。军中没有粮食吃,百官和士兵们纷纷逃散,各奔前程。袁术忧愤交加,老病复发,病情日见沉重。他料到自己要不久于人世了,这时想起了自己的哥哥袁绍,想到了弟兄们多年来反目为仇,心中很难过,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忽然复苏了骨肉之情,童年时青梅竹马的种种情景,又历历在目了。于是便想把自己的帝号让给袁绍,觉得现在唯有袁绍才能把这帝号保持下去,并且传之久远,上可以光宗耀祖,下可以流泽子孙。他给袁绍写信说: “汉朝丧失天下已经很久了,天子在权臣的提携之下生存,政在家门,群雄角逐,分裂疆土,这和周朝末年的七国分争没有什么区别,唯有兵力强大的人可以最后兼并天下。我袁氏秉受天命,应该君临天下,符瑞所显示的非常明白。如今你拥有四州,民户百万,以兵势强大而论,谁也不能和你抗衡;以德行高超而论,谁也不能和你相比拟。曹操想要挟持弱主以兼并天下,怎能与我袁氏争锋呢!谨以帝号相让,望你能够接受。” 袁术派人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去下书,袁绍接到书信后,心中暗暗高兴。但他觉得现在还没有消灭曹操,自己称帝的时机还没有成熟,所以还不敢把这件事声张出去。 袁术打算北去青州(郡治山东临淄)投靠袁谭,便派人和袁谭联系。袁术想从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北边通过,袁谭便派兵在青州边界接应。不料事机不密,曹操探得了这个消息,便派遣刘备和将军朱灵在下邳附近阻击。 原来刘备在协助曹操消灭吕布之后,和被吕布掠去的妻子团聚,同曹操回到许都。曹操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关羽、张飞为中郎将。对刘备礼遇甚隆,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其实,曹操这样作,是有他的打算的。他认为刘备是人中之杰,有雄才大略,将来会成为与自己争夺天下的对手,因而想把他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消磨他的锐气,使他无所作为,老老实实地作自己的幕宾,为自己所用。刘备也看透了曹操的用心,但寄人篱下,也只好采用韬晦之计③,不露声色,伺机图谋再起。为了麻痹曹操,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块菜地,闭门谢客,每天只是和手下人担水浇菜,表面看来是胸无大志,过着庸庸碌碌的生活。关羽和张飞对刘备很失望。有一天,和刘备共同担水,关羽对刘备说: “我们随主公起兵,出生入死,难道就是为了在这里种菜吗?” 张飞接着话茬儿说: “是啊,我们太窝囊了!” 刘备放下了肩上的扁担,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对他二人说: “我们岂是种菜之人?要知道:我们住在这里,如同置身于虎穴之中。如果曹操知道我胸怀大志,岂能轻易地放过我!种菜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 二人听了这话,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曹操经常询问左右之人: “刘玄德每天在干一些什么?” 左右回答说: “刘玄德每天闭门谢客,只是种菜浇园自娱。” 曹操听了,只是笑了一笑。 曹操请刘备到许都附近去狩猎,关羽和张飞也跟随前往。到了密林之中,曹操带领士兵打马跑在前面追赶猎物,刘备和关羽、张飞持弓搭箭在后面策马徐行。关羽见四周无人,对刘备说: “不如借此机会,把曹操射死。” 为了曹操夺去秦宜禄之妻杜氏,关羽仍然忌恨在心,因此起下了杀死曹操的念头。刘备说: “不可。曹公的心腹甚多,此事不可造次而行。如果事情不能成功,我们必不能免祸。” 关羽听了这话,虽然不好再说什么,但心中仍是愤愤不已。 有一次,曹操请刘备饮酒进食,谈论起天下的英雄。刘备提出了一些人,如袁绍、刘表、孙策等等,曹操只是摇头,然后从容地对刘备说: “使君说的这些人都算不了英雄,依我看来,如今天下的英雄,惟有使君与我曹操而已!” 刘备听了这话,不禁大吃了一惊,手中的汤匙和筷子都失落了。这时外面正在下雨,恰巧打了一个霹雳,刘备乘机为自己解释说: “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看来一点也不假。一震之威,竟至于这样!” “迅雷风烈必变”,出自《论语》,是孔子的话。原意是:君子遇到迅雷和暴风,必然要惊慌变色。因为按照古代的观念,这是表示上天发怒了,君子要思考一下天发怒的原因,在政治上改弦更张。刘备是借此说明:自己失掉汤匙和筷子,并没有其它原因,不过是被打雷震了一下所致。曹操听了刘备的话,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说什么。两个人各怀心腹事,不过是心照不宣而已。事后刘备的心里很不平静,他想:曹操是骗不过的,果然把自己看作是和他争夺天下的对手了。看来这里不能久居,必须早作脱身之计。 |
愚儒2015: 《三国演义》的不真实之处,一言难尽。 1、 本文多处提及,仔细读可也。 2、 我出过一本《正品三国》(2006、花山文艺出版社),专谈此事,可找来一读。 |
这年献帝19岁,已经有了一些政治见解,对于曹操专擅朝政非常不满,不甘心永远过着傀儡皇帝的生活。有一次,献帝对曹操说: “你若是能辅佐我,就对我忠厚一些,不然就请垂恩相舍,另立新君,还我一个自由之身吧!” 献帝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使曹操很惊讶,但他不想搞废立的把戏,觉得那样作会使人心浮动,影响到政局的稳定,他要继续把这个傀儡皇帝控制在自己的掌心之中。按照汉朝的制度,大臣带兵朝见天子,侍卫在殿内外的禁军要夹道交叉矛戟,朝见者要从兵刃下穿过。这个制度已经废弃多年,最近由于孔融、杨彪等大臣的提议又恢复了。曹操领兵去朝见献帝,从兵刃下穿过,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以后,曹操就很少去朝见天子,有事常常是由手下的官员代转代奏。看来随着献帝年龄的增长,他和曹操之间的矛盾也有所增长了。而这时朝廷内外多是曹操的党羽,献帝实在不敢信任任何人,有话不敢对任何人说。车骑将军董承,是献帝的祖母董太后之侄,他的女儿又入宫作了贵人,是和献帝关系较近的外戚,还是比较可靠的。这年4月,董承自称得到献帝颁赐的衣带,内藏诛除曹操的密诏,便暗中联系了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密谋发动一场诛除曹操的政变④。参与这个密谋的,有长水校尉种辑、偏将军王服、议郎吴硕等人,接着刘备也参与了这个集团。正在这时,曹操得到了袁术要通过下邳北走青州的消息,便派遣刘备和将军朱灵领兵到徐州去阻击袁术。刘备离开许都不久,郭嘉和程昱知道了这件事,赶紧入帐拜见曹操说: “不能放刘备带兵出去,他在外边必有异心。” 曹操后悔了,但刘备已经走远,追不回来了。 再说袁术。由于刘备和朱灵在下邳附近阻击,他无法通过,只好再返回寿春。走到江亭,离寿春还有80里,袁术的病急性发作,感到身体难以支持。当时天气很热,想喝点蜂蜜水,但一时找不到蜂蜜。他坐在箦(责,zé)床⑤上,叹息了一阵子,忽然站了起来,狂喊: “袁术竟会到了这个地步吗?” 他站立不稳,从床上滚了下来,躺在地上呕血不止,呕出的血足有一斗多(约合2000多毫升),便断气而亡了。时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六月。 袁术死后,他的堂弟袁胤因为畏惧曹操,不敢再住在寿春,便率领余兵,护送着袁术的灵柩和家属,到皖县(今安徽潜山)去投靠庐江太守刘勋。刘勋突然接受了3万多人的军队,粮食供应顿呈紧张之势。便派遣堂弟刘偕,去见豫章太守华歆,要向他买粮。南昌一带本来就缺粮,华歆拿不出粮食来出卖,属吏带领刘偕到上缭、海昏一带(皆在今江西永修附近),要求各宗帅共出3万斛米卖给刘偕。而各宗帅都想囤积粮食备用,并不积极予以办理,只是敷衍了事。刘偕非常不满,要求刘勋出兵袭取上缭、海昏。孙策知道了这些情况,想出了一个调虎离山之计,怂恿刘勋进攻上缭、海昏,自己好乘机攻取皖县。他派出使者,携带着珠宝,葛布等礼物,到皖城去拜见刘勋。刘勋得到礼物非常高兴,打开了书信,只见那上面写着: “上缭、海昏的宗帅,屡次欺凌鄙郡,鄙郡久欲进击之,无奈路途不便,未能实现。这一带粮足财饶,素称富实,如果明府君出兵讨伐,我将要增兵以为外援。” 刘勋对海昏、上缭的富庶早已垂涎三尺,同时对各宗帅的囤粮不售正怀恨在心,再加上孙策又答应出兵为外援,他就准备要出兵征讨。文武官员都对刘勋和孙策的联合表示祝贺,只有刘勋的宾客,扬州名士刘晔(夜,yè)表示反对。他对刘勋说: “海昏、上缭虽然小,但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不是十天半月能够攻破的,那就会使士兵在外面疲惫不堪,而皖城却空虚了。如果孙策乘机进攻皖城,我们就难以守住城池,那时府君既在前方不能得志,后退也没有归路了。我军如果出兵,灾祸就会近在眼前了。” 但刘勋并没有听刘晔的话,还是率军离开了皖城。军队到了海昏,宗帅们已经事先知道了消息,早已把居民迁走,粮食和物资都坚壁起来,士兵也转移了。刘勋扑了个空,一无所得,觉得很懊丧。这时孙策以周瑜为中护军,兼领江夏太守。孙策和周瑜已经率大军离开吴县西进,目标是袭取皖城和西征黄祖。走到石城(今安徽贵池西),孙策听说刘勋已经率主力去征伐海昏、上缭,皖城空虚,知道刘勋已经上了自己的圈套,心中大喜,便派遣堂兄孙贲,孙辅统帅8000人屯兵彭泽(今江西湖口东),扼住刘勋的归路,自己和周瑜率领两万人去袭击皖城。 皖城的守将事先并没有什么戒备,防守非常松弛。而且主力部队已经被刘勋带走,城里剩下的只是郡里的老弱残兵以及士气沮丧的袁术的余兵,合起来虽然数量不算少,但战斗力很差,根本就不堪一击,所以孙策和周瑜很容易地便攻下皖城,俘获了郡里和袁术的将吏、官属及其家属,以及袁术的百工、鼓吹手等共3万余人,其中包括袁术和刘勋的妻子。孙策对袁术和刘勋的妻子非常尊重,以优礼相待,妥善地进行安抚,供应甚为优厚。袁术的遗兵和郡里的部队,都被孙策兼并改编了。 孙策和周瑜在俘获的女人群中,发现了两个绝妙的美人,是皖城桥公⑥的两个女儿,一称大桥,一称小桥,真是天香国色,美貌超群。孙策纳了大桥,周瑜纳了小桥。他们得到了二桥,觉得非常心满意足。而孙郎和周郎,不仅是世上少有的美男子,也都是盖世无双的英雄,英雄配美人,二桥也是如鱼得水。孙策打趣地对周瑜说: “桥公二女可谓光彩焕发,但得到我们两个人为婿,也算是很开心了。” 这两个美女的父亲桥公,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子,生平事迹也不详。演义和戏曲中说他就是桥玄,是毫无根据的。桥玄是东汉末年的太尉,死于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享年75岁,算起来这时已是90多岁了,他的女儿不可能年轻。桥玄是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东)人,在今河南境内,死后也葬在睢阳,他们的家庭也不大可能生活在江淮一带。 刘勋在海昏听到皖城失守的消息,不禁大惊失色,悔不该事先没有听从刘晔的劝告,以致铸成大错。他赶紧从海昏撤兵,想回去夺回皖城。但走到彭泽(今江西湖口东),遭到孙贲、孙辅的阻击,被杀得大败,只好走保流沂(今湖北武汉市东北),向黄祖求救。黄祖派遣儿子黄射,从沙羡(今湖北武汉市西南)率领五千水兵前来救援,孙策又来进攻流沂,大破刘勋,黄射的联军。刘勋率余兵北逃,去投靠曹操。黄射也率败兵逃回沙羡。孙策在这个战役中,共俘获士兵两千多人,船舰千艘。 十二月,孙策又西攻黄祖,出兵沙羡。刘表派侄儿刘虎和大将韩日希(希,xī)率领手持长矛的健壮士兵五千人前来援助黄祖,结果黄祖的军队和援军都被孙策打得大败。孙策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报告了他进攻黄祖的情况,内称: “……我亲自跨马督阵,亲手击鼓,以整齐军阵。吏士们无不踊跃向前,每人都竟相效命。越过层层沟堑,迅猛如飞。有人在上风放火,士兵们顶着浓烟前进,弓弩齐发,流矢如雨。战到辰时,黄祖被击溃。敌军有的死于锋刃,有的葬身烈火,前面没有活着的敌人,唯有黄祖逃走。抓获他的妻儿七人,斩首刘虎,韩日希以下二万余级,落水溺死者一万余人,俘获船只六千余艘,财物多如山积。……刘表的嚣张,是凭恃黄祖的兵势,如今黄祖的家属、部曲,已经扫地无余,刘表这个孤独的敌人,便成为行尸走肉了。这实在是圣朝神威远振,使臣征讨有罪之人,得以报效其微薄的力量。” 孙策击破黄祖以后,率兵东下,驻兵于椒丘,距豫章郡治南昌只有数十里,要乘胜攻取南昌,兼并豫章郡。孙策首先西击荆州黄祖,回过头来再取豫章,是一种隔离战术,因为黄祖被击溃以后,豫章也就孤立无援,成为瓮中之鳖了。正是:荆州兵败如山倒,不由江西不销魂。欲知孙策怎样取得豫章,请接看下回。 ①桓、文:春秋时代的霸主齐桓公和晋文公。 ②粱:优质小米。 ③韬晦:即韬光养晦,意思是:把光芒隐藏起来,不使其外露。指人在逆境时,不要显露锋芒,暂且隐退,以待时机。 ④据史书记载:董承自称接受了献帝的衣带密诏,利用这个说法酝酿一场旨在洙除曹操的政变。但献帝是否确实颁赐了衣带诏,史书上并没有肯定的说法。 ⑤箦床:没有茵席的床。 ⑥姓桥:不是乔。 |
今天发的一段,有关桥玄问题,是其一例。京剧《龙凤呈祥》(《甘露寺》)看过吗?那个乔玄就是根据演义,而非史实。 |
烤红薯987、天开海岳1976、穿越天山、谷草168、瓦尔道格、易水愚公:愚儒2015、翟爱华nw、独自倚花c、pt曹伟华、24k云母白、alwtefit、姬良df刀、moneyonly、午夜的阳c、yongjiegs:感谢顶帖! |
。 第二八回 华歆拱手让豫章 袁绍决计图许都 话说孙策驻兵椒丘(今江西新建东北),离南昌(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市)不远,他估计华歆势单力孤,难以抵御,便派功曹虞翻到南昌,劝说华歆让出豫章。虞翻对华歆分析了双方力量的对比,晓以利害,最后说: “如今大军已经到了椒丘,何去何从,速作决断。我现在就回去,如果到明日中午不见府君迎接大军的檄(席,xí)文,府君就算与我永辞了。“ 华歆说: “我久在江南,常想北归。①孙会稽一来,我便要让城而去。” 华歆连夜草拟了迎军的檄文,第二天黎明,派属吏骑上快马驰往椒丘,送到孙策营中。孙策见了檄文,便下令向南昌进军。到了南昌城外,只见华歆头裹葛巾前来迎接。孙策急忙下马说: “府君德高望重,为远近所仰慕。策年轻无知,当修子弟之礼。” 说着,便向华歆深深地下拜,华歆急忙回礼答拜。孙策带兵入城,兵不血刃,取得了豫章郡。(辖境相当于今江西省) 这时刘繇的灵柩还没有下葬,孙策就亲自主祭,举行了隆重的祭奠。然后派出车骑,把灵柩护送到刘繇的故乡——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烟台西北)。孙策还善待了刘繇的家属,刘繇的儿子刘基,这年14岁,孙策对他竭尽了抚养教育之责,以后刘基在吴官至光禄勋。孙策攻克皖城之后,抚恤袁术的妻小;进入南昌后,又为刘繇安葬,优待刘繇的家属;这些作法得到了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都认为孙策是一个气度恢弘的人,实在是不可多得。原会稽太守王朗这时已由江东回到许都,被曹操任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他听到了孙策的这些消息,也感叹不已,给孙策写信说: “敦以励薄(用敦厚的行为来激励菲薄的世风),以德报怨,收遗骨,育孤儿,哀怜死者,怜悯生者,实在是恩深义重,这敦厚的美名,可以流播天下啊!” 孙策回到吴郡,对华歆非常尊重。这时四方贤士到江东来避难的很多,所受到的礼遇没有人能超过他。每到孙策大会群僚的时候,只要有华歆在座,没有敢先发言的。等到华歆出去更衣(上厕所)时,座上之人才议论纷纷,暂时活跃一下,等他回来时,人们又不敢发言了。由于华歆的地位特殊,江东人称之为“华独坐”。不久华歆北返,任职于朝廷,后来成为曹操的重臣。 孙策把豫章郡的西部分出去,作为庐陵郡(原治石阳,今江西吉水东北。吴移治高昌,今江西泰和西北)。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孙辅为庐陵太守,命周瑜留镇巴丘(今江西峡江北)。这时丹阳人僮芝自称庐陵太守,拥兵割据一方,孙辅不能到庐陵郡治高昌县去上任,只能留驻在南昌。不久,听说僮芝病了,孙辅率兵进攻高昌,周瑜从巴丘出兵配合,一举攻克了高昌。至此,江南的丹阳,吴郡、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便基本上被孙策所控制了。孙策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十二月,仅以数千人之兵力,开始渡江击刘繇,到建安四年(公元199)十二月兼并了豫章,攻取了庐陵,前后不过用了4年的时间,便奠定了东吴立国的基础。其开国之迅速,远远地超过了曹操和刘备二人。曹操听说孙策平定了江南,心里很不舒服,但也无可奈何。他曾经问王朗说: “孙策原来兵力有限,不过是一个狗盗而已,为什么今天能有这么大的成功?” 王朗说: “孙策勇冠一世,有雄才大略;张子布为人民所仰慕,在他的手下为相;周公瑾是江淮间的俊杰,在他的手下为将。因而他能够战无不胜,终于成为天下之大贼,不仅仅是狗盗而已。” 曹操听了这话,不禁连连点头。他常常喊叫说: “猘(zhì,治)儿(小疯狗)难与争锋也!” 曹操为了安抚孙策,以便自己能够安心地在北方与袁绍争雄,便表荐孙策为讨逆大将军,由乌程侯改封为吴侯。曹操还主动地与孙策联姻:把弟弟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为妻,又为儿子曹彰娶了孙策的堂兄孙贲的女儿。 孙策虽然基本上控制了江南六郡,但境内还有一些异己的割据势力,并没有完全宾服,他又着手进行铲除这些异己势力的斗争。 孙策首先平定了乌程(今浙江湖州南)的邹佗,钱铜和嘉兴(今浙江嘉兴南)的前合浦太守王晟(盛,shèng),然后到吴郡南部去征讨严白虎。首先杀了以议和为名,想要劫杀孙策的严白虎的弟弟严舆,然后便攻破了严白虎的营寨。严白虎逃走,前吴郡太守许贡在严白虎处避难,在此次战役中被活捉了。 孙策和许贡有宿怨。四年以前,孙策渡江作战时,许贡曾给朝廷上表说: “孙策很骁勇,和项羽相似,应该把他调回京师,用高官厚禄加以笼络。如果继续把他放在外边,必然会成为后患。” 不料许贡所派出的使者,在路上被孙策的候吏(侦察员)截获,表章落在孙策手中,孙策非常气愤。这次捉住许贡,便历数他过去“向朝廷进奸佞之言”的罪过,命人把他绞死了。 平定严白虎之后,孙策率军回到了吴县。有一次,孙策在吴县的城门楼上大会百官,宾客,恰值道士于吉在城门楼上走过。他童颜鹤发,穿着道士的盛装,拄着手杖,手杖上挂着一个小匣子,表面涂以五色漆画,内盛朱砂,纸笔等物,名为“仙人铧”。城门楼上的人看见于吉向这里走来,有不少人不约而同地跑下城楼向他迎拜。负责维持会场秩序的官员,大声喊叫阻止,但无济于事,座上之人立刻便减少了三分之二。孙策见到这种情况,感到非常气愤。 原来这于吉是琅玡郡人。在顺帝(公元115-144)年间,自称在曲阳山神溪水得神书170卷,都写在青白色的绢上,称为《太平清领书》,就是道教的《太平经》。他的弟子宫崇,把这部书献给了朝廷,这时距宫崇献书已有五、六十年,于吉少说也有八、九十岁了。于吉往来于江东吴、会之间,到处以符水治病,还大量招收门徒。江东之人入道的很多,孙策的文武官员及其家属,也有不少人是于吉的弟子。孙策早就知道于吉的活动情况,认为于吉以左道惑人,和过去的张角大同小异,如不予以取缔,过去黄巾造反的那段历史还可能在江南重演,孙氏的江山基业,岂不要落入于吉之手!今日看到自己手下竟有这么多人崇拜于吉,就使他更加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于是孙策马上命人把于吉拘扑入狱,准备把他处死。信奉于吉的文武官员们,都派自己的妻子出面,去拜见孙策之母吴夫人,想要通过她救出于吉。吴夫人赶紧把孙策唤入自己的房中,对他说: “于先生作福助军,医疗将士,作的都是好事,不要杀了他。” 孙策说: “于吉以作福疗疾为名,用妖妄之术迷惑人心。诸将和百官受他的迷惑,委身为弟子,不顾君臣之义,纷纷下楼去拜见。长此以往,我家所创立的江南基业,必将落入他的手中。儿的主意已定,母亲就不必再过问了。” 诸将和百官又联名上书,要求释放于吉。孙策对他们说: “舍弃先圣的典训,信奉妖妄的左道,是法度所难容的。于吉已名列鬼箓,诸君就不必再费笔墨了。” 孙策当机立断,马上命人把于吉斩首,把他的首级悬挂在市上示众。但崇信于吉的人,却认为他还没有死,说他“尸解”,就是遗弃肉体而成仙。人们仍然画像或立木主(木牌位),对他顶礼膜拜。后来在民间流传着一些有关于吉的神话故事,把他看作法力无边的仙人。当然,神话归神话,并非史实。至于《三国演义》说孙策之死是因为于吉前来催命,更是没有史实根据了 |
再说北方的情况。在曹操攻灭吕布,袁绍攻灭公孙瓒之后,随着他们各自地盘的扩大,在北方形成了对峙的局面。袁绍跨有幽、冀、并、青四州,自以为没有人能和他抗衡,便更加骄傲起来,对朝廷的进贡也就愈来愈稀少了。袁术在临死前把帝号让给了他,他也就暗暗地产生了称帝的想法。主簿耿包猜透了他的心思,在背地里对他说: “赤德(汉朝)衰尽,袁氏乃大舜之后,是黄德、黄应该代赤。现在公路(袁术)已薨,主公应该顺天意,从民心,早日称帝。” 耿包的话,正合袁绍的心意,便把这件事交给官属们讨论,不料官僚们鉴于袁术失败的教训,都纷纷表示反对。有人说: “如今群雄角逐,大事未定,僭称尊号必然要激起众怒,也会给曹操造成口实,这是自取其祸啊!” 很多人认为: “耿包妖妄之言,陷主公于不义,应该斩首示众!” 袁绍见大家纷纷反对,不便和大家唱反调;又怕因为称帝号会引起许多麻烦,便暂时打消了称帝的念头。他为了掩人耳目,下令杀了耿包。耿包提出这个建议,本来是为了讨袁绍的欢心,不料竟招致了杀身之祸! 建安四年(公元199)6月,这时,袁术刚刚死去,袁绍选拔了精兵10万,骑万匹,准备出兵进攻许都。以审配、逢纪统管军事;田丰、荀谌(臣,chén)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但对进攻许都,在袁绍的官属中,意见并不一致。袁绍召集官属们举行一次会议,让大家讨论。监军沮授说: “近来讨伐公孙瓒,出师历年,百姓疲惫,仓储空虚,赋役很繁重,这都是值得深深忧虑的。应当先派出使者向天子献捷,把攻破公孙瓒所缴获的战利品向天子进贡,劝农息民,安定后方。如果上通天子受到曹操的阻拦,就参奏他,说他阻塞了我的勤王之路。然后进屯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逐渐经营河南,增造舟船,缮修器械,分别派出轻骑,骚扰曹操的边境地区,使他不得安宁,我则以逸待劳。三年之中,曹操可以不劳而平定。” 而审配和郭图则极力反对这种慎重稳健的战略,审配说: “按照兵书上的说法:兵力十倍于敌则围之,五倍于敌则攻之,必然取胜。如今以明公之神武,连河朔(河北)之强兵,以伐曹操,实在是易如反掌,现在不抓紧时机去攻取,以后就难以攻取了。” 沮授说: “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恃众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如今曹操奉迎天子,安居许都,我举兵南向去征伐他,师出无名,就不算是义兵。况且决策于庙堂之上,而取胜于千里之外,也不完全在于兵的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卒精练,并不像公孙瓒那样只是坐而受围。如今舍弃了万安之策,而兴无名之师,我不能不为明公担忧啊!” 郭图说: “武王伐纣,不算是不义,何况是加兵于奸臣曹操,怎能算是师出无名!而且今日明公如此强大,将士都想奋发立功,却不及时早定大业,那就是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上天赐给你而不取,反过来就要自己倒霉)。过去越国之所以称霸,吴国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吴没有及时灭越的缘故。监军的主张虽然稳妥,却不是见时知机的变通之策啊!” 袁绍自恃兵强,恨不得一举攻灭曹操,他自己的意见和审配、郭图是相同的,而对于沮授的话却一句也听不进去。事后审配和郭图又乘机在袁绍面前诬陷沮授说: “沮授监管内外,威震三军。如果他的权势日益增强,明公怎样控制他?臣子的权势与主公不同,主公就会昌盛;与主公相同,主公就要灭亡;这是黄石公的兵书上所忌讳的。而且统兵在外的人,不应该让他知道内部的机要之事。” 袁绍听信了他们的话,对沮授产生了疑心。便把监军之职取消,设立了三个都督,分别由沮授,郭图和淳于琼担任,三人各监管一个军。原来沮授是监管三军的,这样一来,便把他的军权削弱了。 骑都尉崔琰听说袁绍要进攻曹操,也进谏说: “天子在许都,进攻许都是不合民心的,百姓都支持顺从朝廷的一方。不如暂且保守边境,向天子述职②,以便安定一方。” 但袁绍进攻曹操的主意已定,对崔琰的话仍然不以为然。 许下诸将听说袁绍要率大军前来进攻,都非常恐慌。曹操为了稳定军心,使大家统一认识,但把诸将召集在一起,对他们说: “听说袁绍要进攻许都,诸君以为我们能够抵挡吗?” 诸将多数认为:袁绍已经兼并了公孙瓒,据有四州之地,拥兵10多万,是难以抵挡的。曹操见诸将多有畏敌情绪,神色从容地对大家说: “我知道袁绍的为人,此人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嫉妒)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他的土地虽然广阔,粮食虽然多,却都不过是奉献给我的礼物而已。” 曹操说完以后,诸将都没有说什么,但大家的心情仍然是很沉重的。事后孔融在私下里对荀彧说: “袁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是智士,而为之出谋画策;审配、逢纪是忠臣,而为之管理政事;颜良、文丑是勇将,而为之统兵;曹公岂非难以取胜吗?” 荀彧说: “袁绍兵虽多而法纪不整,田丰刚直而犯上,许攸贪婪而不自制,审配专断而无谋;逢纪刚愎自用;这几个人势不相容,必生内变;至于颜良、文丑,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可以一战而擒获。” 荀彧的话,基本上和曹操口径一致,似乎都没把袁绍放在眼里,但这主要是为了安抚内部,稳定军心,实际上他们的内心里都是很沉重的,因为从当时双方的力量对比来看,袁绍的实力是远胜于曹操的。袁绍据有冀州的全部,幽、并二州的大部,青州和兖州的一部,曹操据有畿辅、徐州、豫州和兖州的大部,青、扬、荆三州各一部,从地盘的大小来看,袁绍超过了曹操。而曹操所控制的地区,受战争的破坏较为严重,人口和经济实力都和袁绍相差悬殊,从而在兵力和军粮方面,都不能和袁绍相抗衡。所以这次战争,对于曹操来说,注定是一次以少抗多,以弱敌强的战争,风险是很大的。 袁绍是一个“多谋少决”的人,他虽然已经摆出了剑拔弩张的架势,而行动却非常迟缓,迟迟没有出兵。曹操为了事先抢占战略据点,在建安四年(公元199)八月,率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黎阳属于冀州的魏郡,在黄河的东南,是冀州和兖州的交界处,也就是袁绍和曹操各自辖区的交界处。黎阳有渡口曰黎阳津,在这以南20里有白马津(今河南滑县北),再往南40里有延津(今河南延津北)。白马津和延津都属于兖州。这三个渡口是三个很重要的战略要点,沮授劝袁绍先据黎阳,就是因为它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这三个渡口以南100里处,有官渡河,也称汴水,北岸有官渡台,南岸有中牟台,都归中牟县(今河南中牟东)管辖。官渡和中牟两个渡口,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从袁绍的根据地邺城到许都,相距约500里,其中的黎阳、白马、延津,官渡一线是最近的道路,为袁、曹双方所必争。官渡是许都的门户,如果官渡一失,通往许都的大门便被打开了。曹操在进驻黎阳的同时,又派于禁率步骑两千屯守延津,与扼守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相呼应。9月,曹操回许都,分兵驻守官渡,在这里修筑营垒,以备固守。 南面的刘表和张绣,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袁、曹双方都在争取他们。袁绍派出使者到穰城(今河南邓州市)招诱张绣,张绣看到袁绍力量强大,同时又因为和曹操有仇怨,就在和使者的谈话中表露出要归附袁绍的意思。贾诩在一旁赶紧对使者说: “回去替我辞谢袁本初,就说我们很感谢他的盛情,但张将军是不会归附他的,他连自己的兄弟尚且不能相容,怎能容得了天下的国士呢!” 张绣见贾诩谢绝了使者,感到很尴尬,急忙说: “袁将军何至于此。贵使旅途劳累,请先到传舍休息。所谈之事,尚容仔细斟酌。” 使者走后,张绣很不高兴地对贾诩说: “贾公坏了我的大事!如今我不归附袁本初,还能归附谁呢?” 贾诩说: “不如归附曹公。” 张绣摇摇头说: “不可。如今袁强曹弱,何况我降而又叛,与曹操结怨甚深,怎么可以归附他呢?” 贾诩说: “正因为这样,才应该归附曹公。其理由有三: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必能成就大事,这是一。袁绍兵强,我以少量的兵力去归附他,必不以我为重;曹公兵弱,必然以我为重,这是二。有霸王之志的人,必然要释去私怨,以明德于四海,示信于天下,这是三。愿将军不必犹豫了。” 张绣经过反复思考,终于听从了贾诩的话,拒绝了袁绍的使臣,带兵去归附曹操。曹操一见张绣到来,大喜过望,当即摆下酒宴,为张绣、贾诩和各将领接风洗尘。在宴席上,曹操听说张绣前来归附是贾诩的主意,便亲自向贾诩敬酒,拉着他的手说: “使我显示信义于天下的,乃是足下啊!” 曹操表荐张绣为扬武将军,贾诩为执金吾,后来又调任冀州牧。当然这只是一个虚衔,冀州在袁绍手里,他不能去上任,曹操把他留在司空府中作参军。由于张绣的归附,使曹操减少了南线的压力,在战略上甚为有利。但张绣的再次归附曹操,他以后的命运却很不好。正是:世事多变谁能料,灾祥祸福亦有因。欲知张绣命运如何,请接看下回。 ①华歆是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禹城西南)人。 ②地方诸侯或官员向天子报告工作称为述职。 |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