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本义》[第8页] |
作者:天行健1927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三一回 袁绍骄兵败官渡 刘备落魄投荆州 话说曹操领兵到了乌巢,迅速包围了屯粮扎营之地,向营帐放起火来,淳于琼的军营立刻便浴在一片火海之中,浓烟滚滚,烈焰冲天。曹操指挥士卒奋力掩杀,袁军损失惨重。到了天亮时,淳于琼见曹操的兵少,又在营门外重整军阵。曹操指挥士卒急攻,袁军士卒抵挡不住,纷纷撤走。 袁绍在官渡,听说曹操率兵去攻击淳于琼,对他的儿子袁谭说: “应该乘曹操率兵去乌巢的时机,我们去进攻他的大本营,拔了他的营寨,曹操便无处可归了。” 袁谭也认为这个计策很好,袁绍便把大将张郃、高览召入帐中,命他们率兵去进攻曹操的大本营。张郃认为这并非良策。对袁绍说: “曹操兵精,到乌巢一定能够攻破淳于琼。淳于琼一旦失败,则军粮便要难保,将军的大事休矣。目前保护军粮比什么都重要,应该全力去援救淳于琼。” 郭图在一旁反驳说: “张将军之言差矣。如果去进攻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必然要回兵自救,淳于琼便会不救而自解,这是孙膑围魏救赵之计啊!” 张郃说: “不然。曹操善于用兵,他的营盘牢固,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失败,粮车被毁,我们便要做俘虏了。” 郭图和张郃争论不休,最后袁绍把两种意见调和了一下,做出决定,派出轻骑去救淳于琼,而由张郃和高览率领重兵去进攻曹操的大本营,还是郭图的主张占了上风,援救淳于琼并没有成为重要的筹码。张郃、高览对曹军的大本营发动了猛攻,但由于曹洪和荀攸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营寨防守严密,他们并没有攻下来。 袁绍派出的轻骑到了乌巢,和淳于琼合兵,共同进攻曹军,曹操整顿军队严阵以待。眼看袁军的骑兵从后面杀上来了,曹操却按兵不动。左右报告说: “敌骑已经不远了,请分兵去迎击!” 曹操大怒说: “慌什么!等敌骑到了背后再告诉我。” 等到袁军已到背后时,曹操才下令反击。因为敌人的兵马潮水般地冲了上来,曹军已处于非常危急的关头,人人只有拼死奋战,没有回旋的余地了。这时曹军的士气反而非常高昂,作起战来无不以一当十,势不可当,一举便击溃了袁军,斩了淳于琼等将领,杀死袁军士兵1000多人。把袁绍的一万多车军粮完全烧毁,对于被杀死的袁军,都割下了鼻子,牛马都割下唇舌,举着这些东西给袁军看,袁军将士无不胆战心惊,纷纷夺路逃走。 郭图所献的计策错了,心中很不安,反而嫉恨起张郃来了,在袁绍面前中伤张郃说: “张郃因为将军没有听他的话而战败,所以对我军的失败存在着幸灾乐祸的想法,还出言不逊,辱骂将军。” 袁绍听了,信以为真,大为恼火,对左右说: “等张郃回来,决不能轻饶他!” 正在进攻曹营的张郃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恐慌,便和平素很知己的高览商议对策。高览也对袁绍不满,早就想归附曹操,于是二人便下令焚毁了进攻营垒的器具,率部投归了曹营,留守曹营的曹洪和荀攸接受了他们的投降。 袁绍的军粮完全被烧毁,谋士许攸和大将张郃、高览又投降了曹操,这两件事对袁军的震动都很大,特别是军粮一失,人心惶惶,军心大为动摇。所以袁军不战而自溃,曹操乘势指挥将士奋勇进攻,很容易地便大获全胜。袁绍、袁谭父子只带800余骑逃过黄河,辎重、珍宝、文书档案等都成了曹操的战利品。袁绍的余兵大批地投降了曹操,曹操对他们很不信任,认为留下来是一个祸患,便把他们都坑杀(活埋)了。曹操坑杀降卒,是他的残暴性的表现,这种做法是很不得人心的。总计在这次官渡之战中,曹操歼灭和坑杀了袁绍的士兵7万余人,使袁绍的元气大伤,从此就一蹶不振了。 官渡之战从建安五年(公元200)二月开始,十月结束,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袁绍兵力强大而败,曹操兵力寡弱而胜,究竟原因何在?这是历代史学家、军事家和政治家都很感兴趣的问题。研究起来,主客观的原因自然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从袁绍方面来说,他多谋少决,志大才疏,骄傲忌才,刚愎自用,不听从僚属的正确意见,众叛亲离,屡失战机;两次军粮被烧,注定了他失败的命运,而这是由于他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所致,应了“骄兵必败”的老话。反之,曹操却知人善任,有一批比较优秀的文臣武将,内部比较团结,决策正确,能把握战机。曹操的惊人的决断力和不怕风险、敢打敢拼的精神,善于把握战机的智谋和勇气,都是超乎录常的,充分显示了他的英雄本色!对于曹操来说,这次胜利是险胜,也有侥幸取胜的偶然因素,而胜利却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为曹操统一北方和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笔者有诗咏官渡之战曰: 官渡河畔草萋萋,犹忆袁曹鏖战时。 少能胜多凭决断,强而转弱因迟疑。 荀君片笺关成败,许生一计见雄雌。 乌巢烟尘随风散,长留戒鉴百代思。 沮授在袁绍败退时,没有赶上渡河的船只,被曹军活捉了。他大喊道: “沮授没有投降,不过是被你们捉住了!” 士兵们不用分说,押解着他去见曹操。沮授和曹操有旧交,曹操看到沮授进来了,急忙起立相迎,亲手为之解缚,让他坐下。然后对他说: “我们本是故交,只因分野殊异①,才互相隔绝了。不料足下被擒,才得以相见。” 沮授说: “袁冀州失策,他是自取覆败。现在我已经身心交困,早已料到会有今天了。” 曹操说: “袁本初无谋,又不用足下之计,才落得这样的下场。足下来得很及时,如今天下动乱未定,我正想和足下共图大事哩!” 沮授说: “我的叔父、母亲和弟弟都在本初处,他们的性命悬于本初之手,我是不能投降的。若是念及旧交,就赶快赐我一死,实为万幸。” 曹操叹息着说: “如果我能早日与足下在一起,天下便不足为虑了。” 曹操还是赦免了他,以优礼相待。但沮授因为家属都在袁绍处,不能安心地呆在曹操这里,后来仍然图谋逃回袁绍处,被曹操发觉,把他杀了。 曹操攻破袁绍的营寨时,发现了一批自己的部下私通袁绍集团中人的信件,左右之人气愤地说: “要把这些信件都带回去,一一认真查办。对于这些怀有二心的人,不能轻饶了他们!” 而曹操却把这些信件都烧了,他说: “当袁绍强盛的时候,连我也不能自保,何况其他人呢!过去的事就算了,只要他们今后能忠于我就行了。” 曾向袁绍集团暗送秋波的人,这时怕事情暴露,正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听到了曹操焚烧信件的消息,便都安下心来了。 曹操回营寨后,对于张郃的来降甚表欢迎,对张郃说: “昔日伍子胥没有早日觉悟,终于身死沉江,怎能比得了微子去殷、韩信归汉呢” 他对张郃很重用,任命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袁绍逃到黎阳北岸,进入了将领蒋义渠的营中,拉着他的手说: “我把脑袋交给你了。” 蒋义渠说“ “我要不惜性命,保护将军。” 他赶紧把大帐让给了袁绍,自己搬到别处去住,组织士兵们做好保卫大帐的工作。袁绍就在这里起草文件,发布命令。冀州的各城邑原以为袁绍已经死了,多数归降了曹操。及至接到袁绍的命令后,才知道袁绍还活着,有不少城邑又归附了袁绍,逃散的将士也逐渐回来了。 袁绍在官渡战败的消息传到了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有人对正在被囚禁的田丰说: “你原来的意见是对的,这回你必然要受到重视了。” 田丰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 “不然。袁公外宽而内忌,他不相信我对他的忠诚,而我又屡次以直言触犯了他。如果他打了胜仗,心里高兴,还能放过我;如今打了败仗,内忌之心必发,我没有活下来的希望了。” 这时正值惨败之后,袁绍的士兵们很多人都拍着胸脯,流着眼泪说: “如果田丰能够到前线来帮助谋划,必然不会败得这么惨。” 袁绍的左右把这些情况反映给他,他觉得很不是滋味。过了一些日子,袁绍回到了邺城,对逢纪说: “冀州人听说我打了败仗,都很关心我。唯独田别驾以前曾阻止我出兵,而我没有听他的话。他的心情应该是与众不同的,我也感到有愧于他。” 在袁绍的话里,虽然暴露了他的内忌之心,但还有一些自责的意思,并没有杀田丰的想法,而逢纪平日和田丰不和,乘机在袁绍面前中伤田丰说: “田丰听说将军打了败仗,拍手大笑,为他自己的话应验而幸灾乐祸。” 袁绍听了这话,立刻老羞成怒,对僚属们说: “我不用田丰之言,果然为他所笑。” 便命狱吏把田丰杀了。 原先曹操听说田丰没有随军前来,高兴地说: “袁绍不用田丰,我不怕了。” 及至袁绍战败北遁时,曹操又说: “如果当初袁绍采用别驾田丰之计,胜败便不得而知了。” |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曹操军中缺粮,率军到兖州就食,屯兵于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一带。他想:从粮食供应的条件来看,目前自己还不如河北,便不想先去追击袁绍,想利用这个间隙去进击刘表。荀彧进谏说: “如今袁绍已经战败,将士离心离德,应该乘他处在困境时及时地去平定,现在如果离开兖、豫,远涉江、汉,若是袁绍收集余兵,乘虚攻击我们的后面,则大事去矣!” 曹操听信了荀彧的话,打消了去进攻刘表的念头。四月,扬兵于黄河岸边,进击袁绍在仓亭津(黄河渡口,在今山东阳谷北)的驻军,一举击溃之。九月,曹操率军回到许都,稍事休整后,又率军到汝南(郡治平舆,今河南平舆北)去进击刘备。刘备素来惧怕曹操,自知兵力不能和曹操抗衡,一听到曹操前来进攻的消息,便不战而走了。刘备考虑到曹操已经战胜了袁绍,自己在豫州是难以立足的,他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之中,只好率军到荆州去投靠刘表。 刘表在荆州,一直是采取承认汉室,不承认曹操的态度。他一方面给朝廷进贡,另方面却不与曹操联合,而与袁绍联合。官渡之战前,最困扰他的心腹大患是长沙太守张羡叛变了他,以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归附了曹操,他连年出兵征讨张羡,却未能取胜。一直到袁、曹双方在官渡交战时,乘曹操无力来救荆州的时机,才平定了三郡,从此荆州的形势才相对地安定下来了。 若说刘表在荆州的政绩,那还是很不错的。史称刘表“爱民养士,从容自保,境内无事。”由于境内安定,赋税较轻,农业生产发展得较好,粮食比其它地方充足。从各地到荆州避难的百姓很多,有许多士人也把荆州看作是乱世中的天堂,纷纷前来避难,所以荆州也是文人学士荟萃的地方,关西、兖、豫各地的名士住在荆州的有上千人,都受到了刘表的优待。刘表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术,设立学校。总之,如果是在太平治世,刘表还不愧是一位具有长者之风的地方长官;而在群雄角逐的乱世里,儒雅的刘表,便只能算是一个无能的书呆子了。他在平定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皆在今湖南省)后,地方数千里,甲兵10多万,从此便更加骄傲起来,再也不向朝廷进贡了,还摆起了天子的派头,像天子一样郊祀天地;宫室,服用,乘舆等,都和天子没有什么区别。 刘备进入荆州境内后,先派麋竺、孙乾到襄阳,和刘表取得了联系。刘表对刘备的到来甚表欢迎,亲自率文武官员和军队到郊外去迎接,在襄阳欢宴了几天,然后给刘备增拨了士兵,让他屯兵于荆州的北部门户——新野(今河南新野)。刘表把他安置在这里,是为了让他把守北大门,抵御曹操的进攻。 再说袁绍,在官渡惨败后,羞恨交加,忧愤成疾,呕起血来,在建安七年(公元202)五月,死在邺城。袁绍虽然是一个失败的英雄,但他对百姓的治理比较宽松,境内赋税不重,所以河北的百姓都很怀念他,在大街小巷,农田山野,有不少人为他的死而流泪,如同死了亲人一样。 袁绍生前没有妥善地解决继承人的问题,所以他这一死,他的儿子之间争夺嗣位的矛盾,便更为激化了。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字显思;次子袁熙,字显雍;三子袁尚,字显甫。袁谭年长,比较有才干,按惯例应该被立为嗣子,作袁绍的继承人。少子袁尚,没有什么才干,却生得非常漂亮,能说会道。这三个儿子都是后妻刘氏所生,刘氏偏爱袁尚,想立袁尚为嗣子,经常在袁绍面前怂恿此事。袁绍非常宠爱刘氏,很听她的话,而且因为袁尚容貌出众,仪表不凡,又会用言语讨人喜欢,他也很偏爱袁尚,想立此子为嗣子。但怕袁谭因此不满,这事也就长期地拖延下去了。初平四年(公元193)春,袁绍把袁谭调出邺城,命他出任青州刺史。沮授知道袁绍的心思,就向他进谏说: “古人曾经打过一个比方:一只兔子在街上跑,上百人在后面追赶,是因为这只兔子还没有‘定分’,(不归任何人所有),人们并不认为这么多人对兔子有贪心是不对的,而市场上聚集着许多兔子在出卖,行人却不加理睬,这不是因为行人没有得到兔子的欲望,而是因为兔子已经‘定分’,连最贪心的人也知道不能随便去抓它。立嗣子就是这个道理,早日立下嗣子,就算是已经‘定分’了,其他的儿子就不想再来争了。自古相传的制度是:‘立子以嫡,年均以贤,德均以卜。’(先立嫡子②,后立庶子,年长者先立,年龄相同要选择贤德之人,都是贤德的用占卜来决定。)愿将军上以先代的成败为借鉴,下思逐兔定分的道理,早日明立长子袁谭为嗣子。如其不然,从此就要种下祸根了。” 袁绍说: “我想让诸子各据一州,以观察他们的能力。立嗣子之事,以后再说。” 于是他以次子袁熙为幽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并州刺史。以三子袁尚年少为理由,留在身边,其实还是想立袁尚为嗣子,以后继任冀州牧。从此以后,袁谭和袁尚二人就为立嗣之事而明争暗斗起来,官属们也大多卷入这场斗争的漩涡中来,各自偏袒一方,无形中形成了两种政治势力:田丰、孟岱、辛评、郭图等都站在袁谭一边;而逢纪和审配则站在袁尚一边。袁绍一死,辛评、郭图等人要立年长的袁谭为嗣,而逢纪、审配等人则乘袁谭远在青州的机会,假托袁绍的遗命,立了袁尚为嗣,接替了袁绍的冀州牧的职务。袁绍的将吏和士兵都归袁尚统辖。袁谭从青州回来奔丧时,生米已成熟饭了。他非常气愤,自称车骑将军,因为袁绍初次起兵时,就是自称车骑将军的,袁谭以此表示自己继承了当年袁绍的名号,地位不在袁尚之下。但他的实力却是不能与袁尚相比拟的。 办完丧事后,袁谭屯兵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以防御曹操的进攻。他感到自己的兵力不足,要求袁尚给他增拨士卒。袁尚只给他增拨了少数的兵力,派逢纪带着这些兵到黎阳,让逢纪留在黎阳营中,以监视和牵制袁谭。袁谭又派人到邺城,要求袁尚再多拨一些兵力前来,因为守卫黎阳很重要,这点兵力是不行的。袁尚没有答应,袁谭一怒之下斩了袁尚的心腹逢纪。从此以后,袁氏兄弟之间的裂痕便表面化了。 建安七年(公元202)九月,曹操率兵过黄河进攻黎阳,袁谭向袁尚告急。袁尚打算派兵去增援,又怕袁谭把这部分士兵据为已有。他只好命审配留守邺城,自己率兵前往黎阳。袁氏兄弟和曹操两军大战于黎阳城下,袁氏战败,只好退入城中坚守。 袁、曹两军在黎阳相持不下的同时,袁、曹双方又展开了争夺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的战争。河东是双方争夺的要地,双方的军政势力也都渗入进来了。曹操的河东太守是王邑,袁氏的河东太守是郭援。郭援和袁绍的外甥并州刺史高干联合了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共同进攻在河东的曹军,又派遣使者和关中诸将马腾等联合,他们也在口头上答应了。呼厨泉单于攻下了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曹操命司隶校尉钟繇率军围攻平阳,想把平阳夺回来。郭援是钟繇的外甥,甥舅二人难免要在河东兵戎相见了。郭援和高干进攻曹操所控制的河东各城邑,势如破竹,所经过的城邑都一举而下。郭援占领绛邑(今山西侯马东北)后,北进平阳,去解救呼厨泉单于。钟繇听说郭援和高干已经暗结马腾等关中诸将,感到事态很严重,便派新丰县令张既去劝说马腾与曹操联合,共灭袁氏。张既鼓动其三寸不烂之舌,终于说得马腾回心转意,决定站在曹操一边,派他的儿子马超率精兵一万多人,并会同韩遂等其他关中将领进攻郭援。马超,字孟起,非常骁勇,武功超群,这年27岁。 钟繇见马超和关中诸将领兵前来支援,高兴地对左右说: “关中诸将何去何从,对于争夺河东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马超一来,我可以无忧了。” 便任命马超为督军从事。在商讨进攻郭援的战术时,钟繇对诸将说: “郭援刚愎自用,争强好胜,必然轻视我军。如果他要渡过汾水扎营,我们可以在他过河时发动攻击,定可大获全胜。” 诸将都赞同此计,于是钟繇便把军队隐藏在河边的地形复杂之处,等待郭援军队的到来。正是:各为其主争天下,甥舅成了对头人。欲知甥舅谁胜谁败,请接看下回。 ①分野:原指二十八宿在天空各占的不同位置。古代人又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某一地区相对应,因而各地区都有不同的分野。这里是指不同的政治阵营。 ②嫡子:正妻所生子曰嫡子,妾所生子曰庶子。 |
本楼6月份总点击17125,本月点击5662,比上月多1554次。回复、顶帖58人,比上月多46人。其中回复、顶帖较多网友的排行榜是: 1、yongjiegs:51 2、穿越天山:46 3、谷草168:30 4、愚儒2015:28 5、天开海岳1976:11 6、24k云母白:7 向所有点击、回复、顶帖的网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
第三二回 引曹兵袁谭失策 殉故主审配全名 话说郭援率军进至汾水东岸,果然下令要渡河扎营。众将阻止他说: “不如在河东扎营,隔河与钟繇相持,再寻找机会发动进攻,这是一个万全之策。现在就要渡河,唯恐钟繇半渡而击,使我首尾难顾。” 郭援在河东连打胜仗,正在意气高傲之时,便没有听从诸将的劝告,悍然下令渡河。在军队还没有渡到一半时,钟繇和关中的伏兵突然出现,郭援的士兵首尾隔离,非常被动,一战便被击溃了。河中到处都飘浮着尸体,河水一片血红,岸边也是遗尸遍地。在这次战斗中,马超身先士卒,作战非常英勇。他的足部被流矢所中,流血不止,疼痛难忍,从衣服上撕下一块绢布,裹住受伤的脚,继续冲锋陷阵,杀死了许多敌人。 战事结束后,人们都传言郭援已经战死了,但并没有人得到他的首级。第二天,将士们都在清理自己所斩获的首级。其中有一名马超帐下的校尉,名叫庞德,字令明,从箭袋中取出一颗首级,正好被钟繇看见,钟繇马上热泪盈眶,抽泣着拂面而去。庞德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被这场面惊呆了,人们围过来仔细地审视着这颗人头。有人认识郭援,惊讶地说: “这是郭援的首级!郭援是钟公的外甥,所以他才伤心落泪。” 庞德本来不知道自己所斩的是郭援,也不知道郭援与钟繇的关系,他一听这话,不禁大惊失色,马上走入中军帐中,向钟繇请罪,钟繇说: “郭援是我的外甥,我见到他的首级而流泪,这不过是私情。但郭援是国贼,就是我在战场上与他相遇,也是要杀了他的。将军斩杀国贼,为国立功,应该得到重赏,为什么要请罪呢!” 于是钟繇就重赏了庞德,把郭援的首级悬挂在营中示众。过了几天,命人掩埋起来。以前钟繇曾多次致书郭援,劝他脱离袁氏,归附朝廷和曹操,而郭援却不听劝告,死心塌地地依附袁氏,甥舅二人就一直站在敌对的立场上,从而导致了这次以兵戎相见的悲剧。 由于郭援的大军被击破,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只好归附了曹操。这样,袁、曹双方争夺河东的战争,便以袁氏的失败而告终了。曹操方面能够取胜,固然是由于钟繇的指挥有方,而马超等关中将领的助战,也起了重要的作用。事后曹操想把马超调离关中,以便对他加以控制,便任命马超为徐州刺史,后来又调任谏议大夫,但马超都没有从命,又率军回到了关中。 再说刘备。自从屯兵于新野之后,荆州的豪杰勇士前来投靠的日益增多。刘表在表面上对他优礼相待,内心里却逐渐产生了疑忌之心。他怕刘备的势力壮大,会对自己不利,就暗暗地加以提防。刘表看到曹操和袁氏兄弟正在黎阳相持,便命刘备乘机北攻曹操。刘表这样作,一方面是利用刘备的力量打击一下曹操,另外也是借此削弱刘备的实力。刘备率军北进到叶县(今河南叶县南),曹操命夏侯惇和于禁率兵前去迎击。刘备又从叶县进兵到博望(今河南方城南)扎营。夏侯惇和于禁随即也到了博望,在距离刘备不太远的地方安营相拒。第二天,刘备忽然下令烧了营寨,领兵退走。夏侯惇听到这个消息,哈哈大笑说: “刘备兵力单薄,自知难以抵挡,率军逃走了。” 于禁说: “刘备已成惊弓之鸟,我们马上去追击,一定可以大获全胜。” 而裨将军李典却说: “敌人无故而退,我怀疑他在路上设有伏兵。博望之南,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倘若有伏兵,是要吃大亏的,万万不可贸然前去追击。” 夏侯惇说: “刘备势孤力弱,逃跑还怕来不及,哪里还有兴致设置伏兵!曼成(李典)畏首畏尾,岂能成就大事!” 夏侯惇命李典率兵留守营寨,便和于禁带兵前去追击。军队走到道路狭窄、草木丛生之处,果然遇到了刘备的伏兵,指挥这支伏兵的是大将赵云。只听几声鼓响,伏兵从草木深处呼啸而出,曹兵进退维谷,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局面之中,死伤惨重,横尸满路。夏侯惇手下的大将夏侯兰被赵云的士兵活捉了。幸而李典早有戒备,及时率兵来救,刘备见敌人的救兵来到,不愿恋战,率兵退回了新野。赵云命军士押解着夏侯兰去见刘备,刘备知道夏侯兰是赵云的同乡,和赵云还是少年时的朋友,便想把他留在赵云的营中。赵云说: “夏侯兰通晓法律,可以收在主公身边作一名军正。” 刘备便让他出任了军正之职,主管军中的执法工作。赵云为人精明谨慎,大公无私,他不把夏侯兰放在自己的身边,是为了避免嫌疑,严格划分公私的界线,不树私党。以后除了公务上的接触以外,赵云和夏侯兰之间从来没有任何私人来往。 《三国演义》有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的情节,与史实不符。博望之战并不是一次火攻,而且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前,与诸葛亮没有关系,并不是他“初出茅庐第一功”。 再说曹操和袁氏兄弟,已经在黎阳相持了5个月,到了建安八年(公元203)二月,曹操对黎阳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与袁军战于城下。袁谭、袁尚失利,败退回邺城。四月,曹操率军追到邺城之下。转眼到了麦收季节,曹操命一部分士兵围城,大部分士兵去抢收小麦。邺城附近已经成熟的小麦,几乎被曹兵抢割一空。这就使曹操增加了军粮,而邺城附近的百姓却遭受了一场浩劫。抢收完小麦后,诸将多数主张应该乘胜攻取邺城,而郭嘉却说: “袁绍爱他的两个儿子,临死之前还没把立嗣子之事交代清楚,袁谭和袁尚弟兄二人为争嗣位已经形成了水火不能相容之势,他二人的谋臣也在其中挑拨,二人互相明争暗斗。如果我军攻得太急,兄弟二人必然要互相扶助;而我们的攻势一缓和,他们之间的争斗便会激烈起来。现在不如南向荆州,作出要征伐刘表的样子,以等待他们的变化,变化的局势形成以后再来进攻,平定冀州就易如反掌了。” 曹操听了郭嘉的话,不禁连连点头说: “奉孝之计甚佳,使我顿开茅塞。” 5月,曹操便率军离开了邺城,暂时回到许都,让将领贾信率军驻守黎阳。 曹操撤离邺城后,袁氏兄弟的矛盾果然日趋激化了。袁谭对袁尚说: “如今曹操正在退兵,他的将士们眷恋家乡,回家的心很迫切,如果乘曹军没有渡过黄河时在后面掩杀,一定可以取得大胜。我的兵少,铠甲又破旧不堪,如能给我增加兵力,更换铠甲,我愿意率兵去追击曹军。“ 但袁尚对袁谭存在着疑忌心理,既不给他增兵,又不给他的士兵更换铠甲。袁谭大怒,大骂袁尚不讲兄弟情义。郭图和辛评便乘机挑拨说: “先公没有明立将军为嗣,乃是逢纪、审配等人的阴谋。如今逢纪虽然死了,显甫仍然听从审配的计谋,想要置将军于死地。显甫对将军已经没有手足之情,将军又何必对他有兄弟之义呢!” 几句话好像火上浇了油,袁谭一时性起,立刻引兵去进攻袁尚,兄弟二人各驱所部,在邺城门外交起战来。袁谭因为兵力较弱,被袁尚打败,引余兵退守南皮(今河北南皮东北)。 8月,曹操率军进驻西平(今河南西平西),摆出要进攻荆州的架势。袁尚见曹操转变了进攻的方向,更加肆无忌惮了,亲自率兵到南皮去进攻袁谭,袁谭战败,率余兵逃到平原(今山东平原西南),闭城固守。袁尚留审配、苏由守邺城,自己率兵追来,把平原城围了个水泄不通,每日攻城甚急。袁谭在一筹莫展之际,接受了郭图的建议,派僚属辛毗去联合曹操。曹操同意与袁谭联合,便撤离西平,率军渡过黄河,屯兵黎阳。袁尚听到这个消息,知道曹操已经放弃了荆州,有进攻河北的动向,急忙从平原撤兵,回邺城固守。 到了建安九年(公元204)二月,袁尚见曹操没有来进攻,留审配、苏由守邺城,自己又率兵到平原攻袁谭。曹操见出兵的时机已到,急速率兵北进到洹(环,huán)水,离邺城50里扎营,留守邺城的苏由见袁氏大势已去,派人出城暗通曹操,要作为内应,接应曹军入城。但被审配发觉,率兵进攻苏由,两军战于城中。苏由战败,率一部分残兵逃出邺城,去投靠曹操。 曹操进军到邺城,在城外堆积土山,挖掘地道攻城,审配在城内挖掘深沟防御。在关键的时刻,审配的将领冯礼又派人暗通曹操,约定打开邺城的突门放曹兵入城。曹操依计而行,到时候突门大开,曹兵有300余人首先涌入城内。这时审配又发觉了此事,命人在城上用大石头砸击栅门,把栅门关闭。先入城的曹兵都陷入城内,没有一个人逃出来。 5月,曹操在邺城城外平毁了土山和地道,环城开凿了沟堑,周围共有40里,把邺城用沟堑包围起来了。审配在城上察看,见沟堑又浅又窄,一步就可以迈过去。他笑了笑,不以为然地对左右说: “曹孟德开始时修造土山,挖掘地道,是为了急攻。由于急攻没有见效,又开凿沟堑围城,这是为了使我们内外断绝,以为久困之计。但他的沟堑又浅又窄,是没有什么用的。” 不料曹操驱使士兵,在一夜之间便把沟堑扩大了,宽深各为2丈,引漳水灌于其中。把城内外隔绝了。从5月一直围困到7月,城中粮食吃尽,又运不进来,军民饿死者过半。 7月,袁尚率兵一万多人,从平原回来救邺城。派主簿李孚率3名骑兵提前到邺城,向审配报信。李孚这人非常机智勇敢,他手持一根木棍,装作曹营的都督,率领3名随从,在暮色降临以后到了邺城城外,设法混进城去,连夜拜见审配。审配听说袁尚已经率兵来救,宛如绝处逢生,真是悲喜交加。城内的将士听到这个消息,也无不欢腾鼓噪,高呼万岁,这就暂时稳定了军心。李孚和审配约定:袁尚的救兵到达邺城附近时,在外面举火为号,城上也举火相应。约定好了之后,李孚又混出城去,在路上迎上了袁尚的队伍,向袁尚报告了城内的情况和约定的信号 |
。 曹营中听到袁尚回师援救邺城的消息,诸将多认为: “兵法上说:‘归师勿遏。’(不要阻止败逃回来的军队)袁尚的军队是归师,人自为战,其锋芒难以抵挡,不如暂且躲避他们一下。” 曹操说: “如果袁尚从大道上来,确实应该躲避一下。如果从西山而来,就不必躲避,而一定会被我们所击破。” 诸将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忙问其故。曹操说: “你们只想到兵法上的‘归师勿遏’,却没有想到兵法上还有一句话:‘观敌之动。’我们应该从敌人的动向中,决定对付他们的办法。若是他们从大道来,是表示决心来救邺城,不顾胜败、有必死的意志,我们就应该避其锋芒。若是循西山而来,是表示敌人想要依靠险要的地势而保全自己,并没有同心协力,拼死一战的气概。他的作战可进可退,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袁尚如果先把自己置之于生地,那就必败无疑了。” 于是曹操派出候者(侦察员)多名,分别到各路去侦察敌情,回来的人都说: “袁尚傍西山而来,已到了邯郸(今河北邯郸市)。” 曹操大喜,对诸将说: “我已经得了冀州,诸君知道吗?” 诸将都说: “不知道。” 曹操说 “用不了多久,你们便会看到了。” 袁尚的军队从邯郸南下,进至阳平亭,距邺城17里,临近滏(斧,fu)水(今滏阳河)。袁尚命人点起了几堆大火,城上看见火光,也举火相应。审配率兵从城北冲出,想要突围和袁尚合兵,曹兵阻击甚力,他们难以冲出,只好又退缩回城。曹操又率兵到阳平亭一带迎击袁尚,袁尚战败退走,依曲漳(在今河北肥乡境内)扎营。曹操包围了营寨,袁尚非常恐慌,派人到曹营中乞降。但曹操没有答应受降,围攻更急了。袁尚在夜里率军突围而出,退保蓝口(蓝槎山的山口,在今河北临漳与河南安阳交界处)。曹操率军追到蓝口,又把袁尚军包围起来。在紧急的关头,袁尚的将领马延、张岂页等率所部投降了曹操,其他将士也纷纷投降。袁军大溃,袁尚单骑逃奔到中山(封国名,治卢奴,今河北定州市),军中的辎重、印绶、节钺等都被曹操缴获,其中有大将军、邟乡侯印各一枚,头盔19620枚,矛盾弓戟无数。 曹操击破袁尚后,又率兵返回邺城之外,命士兵举着袁尚的印绶、节钺等,向城上高声呐喊: “袁尚已经被击破,这些东西已经完全落入曹公之手了!你们看看吧!” 城中的将士本来快要饿死了,听到这种宣传,觉得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军心大为动摇。审配激励将士们说: “曹军已经疲惫不堪了,幽州(袁熙)即将来救援。我们一定要坚守死战!” 审配登上城楼向下了望,正好发现曹操率领几名随从骑着马巡视。他一见曹操,登时心头火起,马上命人在城楼上张弓发箭,让大家都对准曹操,箭头像雨点一般落了下来,有一些箭在曹操的头部和身边擦过,险些被射中了。曹操见势头不妙,只好赶紧打马离开了险地。回营后仍然是心有余悸。 审配见形势非常危急,加强了对邺城七道城门的防守,用自己最亲信的人把守各门。他的侄儿审荣是东门校尉,负责把守东边的建春门。审荣见袁氏的大势已去,为了活命保家,竟首先叛变了,在一个夜里,给曹兵打开了建春门,曹兵蜂拥而入。这时审配正在城东南的角楼上,看到曹兵进城,不禁顿足捶胸,悲愤不已。他首先想到的是:“造成这种局面的罪魁祸首,是袁谭及其谋士郭图、辛评、辛毗等人,是由于他们引来曹兵所致。”在袁谭离开邺城时,郭图和辛毗的家属都跟着袁谭走了,只有辛评的家属没有走,被关在邺城的狱中。审配首先驰赴监狱,把辛评的家属都杀了,以解心头之恨!这时辛评的弟弟辛毗已经公开投降了曹操,也在曹操军中,随大军入了城。他怕哥哥的家属被杀,首先率士卒飞骑驰往监狱去营救,但他来晚了一步,辛评的家属已经被杀,他只看见一堆血肉模糊的尸体,不禁嚎啕大哭起来。 审配杀死了辛评的家属后,率士兵与曹兵大战于城中,但由于众寡悬殊,而且体力甚弱,终于战败被缚了。城内的战斗已经完全结束,士兵们押解着被五花大绑的审配去见曹操。走到曹操的帐外,正值辛毗手持马鞭,怒气冲冲地从帐中迎了出来,不用分说,便对审配劈头盖脑地抽了一顿鞭子,只抽得审配的头部鲜血直流。辛毗狠狠地骂道: “贱奴,今天是你的死期到了!” 审配仰起满是血污的头,也狠狠地回骂道: “你们这些狗东西,引曹兵破了我冀州,恨不得全都杀死你们,才能解我的心头之恨!” 进帐之后,曹操首先问审配说: “你知道是谁开的城门吗?” 审配说: “不知道。” 曹操说: “是你的侄儿审荣啊!” 审配愤愤地说: “不料这小子竟寡廉鲜耻到了这个地步!只恨我有眼无珠,错用了他!” 曹操又说: “那天我巡视围城,你在城楼上射下的箭太多了。” 审配咬牙切齿地说: “只恨太少了,没能把你射死!” 但曹操听了并没有生气,很安详地说: “你忠于袁氏父子,也是不得不如此啊!” 曹操知道审配是一个很难得的人才,而且也很欣赏他的刚烈不阿的性格,本来不想杀他;但审配始终没有说出一句服软告饶的话,使曹操觉得很难下台阶,而且辛毗还在一旁号哭不止,要求曹操一定要斩审配,为哥哥的家属报仇,这就使曹操非常为难了。曹操沉吟了好久,只好摆了摆手,命人把审配推出去斩首。 冀州人张子谦,素来与审配不和,他先投降了曹操,这时正立在帐外,审配被押解出来时,张子谦笑着对他说: “正南,今天你能和我相比吗?” 审配厉声地说: “你张子谦是降虏,我审配是忠臣,二者怎能相比?我宁肯慷慨就义,也不羡慕你的偷生苟活。” 在行刑之前,审配大声地对刽子手说: “住手!我的主公(袁尚)现在北方,我要北向而死!” 刽子手只好在他面北跪定之后,才把他斩首了。 古代史学家评论审配之死说: “袁绍能够招贤下士,但能尽死对他效忠的,只有审配一人而已。” 曹操占领邺城后,首先以牛、羊、猪三牲去祭祀袁绍的墓。曹操亲临主祭,在墓前痛哭流涕。回来之后,又亲自去慰劳袁绍的妻子和家属,把袁家的一切财物都归还给他们,又赠赐缯、絮等物,从此便定期拨出粮食和财物供养。曹操这样作,当然是为了安抚袁绍的部属和冀州人民,有利于今后对冀州的统治。由于邺城已破,曹操的亲信便示意献帝任命曹操领冀州牧,献帝只好下诏照办。曹操接到诏书后,向献帝上表,在表面上辞去了原来的兖州牧的职位。 一天,曹操和僚属们议事,对众人说: “我昨天查阅一下户籍,发现冀州可以征集甲兵三十万,可以称得起是一个大州了。” 说着,表露出一种非常称心如意的神情。不料座中有一人名叫崔琰,字季珪,原是袁绍的骑都尉,袁绍死后,不事袁尚,被袁尚投入狱中,曹操取得邺城后,才把他放了出来,任为别驾从事。此人性情刚直,他方才听了曹操的一番话,便正颜厉色地说: “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大动干戈,冀州百姓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之上。王师一到,没听说首先施行仁政,访问民间的疾苦,救民于水火之中,却先计较甲兵之多少,这岂是敝州的士女期望于明公的呢!” 崔琰之言一出,座上之人无不大惊失色。正是:初履大州意正盛,偏有直言不阿人。欲知曹操反应如何,请接看下回。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