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三星堆大玉璋上的秘密[第4页]

作者:酒鬼醉客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咦,这是怎么啦?老酒鬼昨日去喝啦一台喜酒,大醉而归,今儿一上网,便见老酒鬼此贴的“帖群丝”指数在昨日一路上扬,来啦个暴仓,真还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故而借着还没完全散去的酒兴,也来发表一下答谢词:
    首先,老酒鬼仅代表老酒鬼个人和此贴,热烈地吹迎各位来宾的大驾光临,真心地感谢尊敬的各位领导们,溓酒的各位先生们,可爱的各位女士们的亲临指导和参观学习老酒鬼的此寒贴,谢谢,给各位双手抱拳作个揖,老酒鬼东厢有礼啦,各位,早上好!
    其次,由于老酒鬼这两天有点事也有点忙,肯定会有照顾不周的地方出现,也不可能一一回复答谢,故请各位网友们多多包涵,老酒鬼再次双手合拳作个揖,以表歉意。
    再次,再一次感谢各位网友们对老酒鬼此寒帖的大力支持和光顾指导,希望各位网友们能在此寒帖中,能够对老酒鬼的想法,提出更多的看法和批评,以便大家对三星堆文化是否是夏文化的猜想,能够进一步地讨论下去,谢谢!

    
    @马门西 2019-05-20 22:59:27
    内容较多,是用心之作,学习了。只看了前面一小部份,慢慢再看。提出点疑问:
    1、从帖子最前的玉璋的图案上,好象是看不出修水利工程来的;
    2、若水即安宁河,分析好象有理有据。但如果山海经对四川论述了那么多,为什么总是找不到提到三星堆及其旁的湔江的论述?
    3、读山海经不多,但粗略浏览后,总觉得山海经(特别是西山经、海内西经等)是西周人所写,有立足于周人、西安中心论之嫌,对于四川这边描述较粗浅......
    -----------------------------
    首先谢谢马先生的光临,谢谢!
    其次回答疑问:
    1,帖子最前的玉璋的图案,老酒鬼并没有说它是在修水利工程,老酒鬼只是从那“两山之间的钩形物”图案上得到一个推想,那是在挖山的寓意,从而猜想跟大禹治水导江有关~~~
    2,在《山海经》中提到三星堆的可能之处,在《海内经》中的“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都广之野的都字明显是成都的都,广字也明显是广汉的广,《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黑水、西河惟雍州。”,西南黑水之间的黑水明显指的是华阳梁州的黑水,《禹贡》曰:“华阳、黑水惟梁州。岷、嶓既艺,沱、潜既 道。蔡、蒙旅平,和夷厎绩。”其中的岷、嶓、蔡、蒙四山都在川西一带,所以都广之野也应该在川西,后稷是帝禹的农官,帝禹兴于西羌,出身地在川西岷山汶川一带,他建都在岷山下“和夷厎绩”的广汉之地的可能性很大,而后稷又葬在西南黑水之间的都广之野,这不能说只是个巧合。至于说“湔江”,湔江是后人对岷山水系支流的称谓,岷山水系在《山海经》中被统称为“江水”,湔江的支流石亭河高景关以上称洛水,以下称石亭江,长29.5公里。河的源头为九顶山东侧的二道金河(洛水)和头道金河(章水),江水流至金堂赵镇入沱江,再由泸州汇入长江。这些地望都记在《山海经·五臧山经·中次九经》中。
    3,《山海经·五臧山经·西山经》及《山海经·海内西经》的记载是不是西周人所作,介个是个大问题,因我们现在所读的《山海经》都是经汉时刘向父子整理过后的版本,老酒鬼不敢评说,但从《五臧山经》的整体记述上看,它记述的地理智识更符合唐虞时的洪水泱泱的地理情况,所以老酒鬼个人认为《五臧山经》不可能是西周人之作,至于《海内西经》,老酒鬼从《海内南经》中所记的“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和“郁水出湘陵南海”的这些记载上看,个人认为“海内四经”也不可能是出自于西周人之手。
    @愚余之神 2019-05-20 23:09:05
    读山海经等远古典籍,不是从字义上去理解的,而是从读音,图去理解其义的。
    -----------------------------
    《山海经》中又沒读音,图也是后人所从字义上所理解画上去的,如不从字义和内容上去理解,请问,又该如何下手?
    @铁骑冲锋 2019-05-20 13:31:18
    当今考古界,把内蒙古赤峰一带的红山文化带视为黄帝部族文化遗迹,
    三星堆如果是黄帝后裔大禹部族的文化遗迹,
    那这一南一北该如何讨论?
    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统幽都之北,
    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魏书·帝......
    -----------------------------
    如按《春秋纬命历序》“黄帝,一曰帝轩辕,传十世,二千五百二十岁。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则穷桑氏传八世五百岁。次曰颛顼,则高阳氏,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岁。次是帝喾,即高辛氏,传十世四百岁。”这种记载来算的话,就没有什么一南一北的讨论,在尧之前,黄帝、少昊、颛顼这些名词都是氏族的名词~~~
    @阡陌凉笙afv 2019-05-20 15:06:46
    楼主是历史学家吗
    -----------------------------
    不是!老酒鬼只是一个爱读《山海经》的山野闲夫而己~~~
    @游必就士2018 2019-05-21 12:33:51
    就是不定,看酒鬼敢咬俺不?
    -----------------------------
    何出此言?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0 15:44:43
    其实最早的青铜技术,并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在两河,埃及,赫梯一带。青铜冶炼技术,并不一定是中国自己发明的。青铜冶炼技术的传播,是从西亚往东传播的。
    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从新疆,沿着甘肃宁夏(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东传,西羌先得新技术,然后传入中原。
    还有一条可能途径是从西亚传入中亚,然后南亚,然后经泰国,越,缅传入云贵,然后继续东传,入长江,黄河流域。
    -----------------------------
    虽中亚和西亚是最先发现有青铜使用的最早地点,但那些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器件,而且也没有使用青铜器为礼器的传承,青铜冶炼的技术是与烧陶器是有关的,中亚和西亚的陶器烧制技术明显次于东亚,而东亚的彩陶技术在主要体现在马家窑彩陶技术上,中国发现的最早铜刀也是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的青铜小刀,它的年代并不比中亚和西亚发现的有些青铜小件的年代要年轻,从5000年前起,青铜器物较为频繁地出现了,都主要集中在我国西部——甘肃。武威市“皇娘娘台遗址”有铜刀、铜凿、铜锥、铜钻头出土,永靖县有铜锥、铜斧、铜指环,还有中国最早的铜镜。这些铜器既有红铜,又有青铜,但都不是武器,也谈不上礼器,而是小装饰品以及小的生活用品,个头都不大,挂在腰上而已,但它们可以用来加工其它工具,比石器轻便、锋利、坚硬。不管怎么样,这已经是进入金石并用时代,金属和石器并用了。自林家铜刀之后,人们用青铜器的坚硬度来加工木材,或者做成各种农具来开荒种地,比石器好用得多,青铜工具使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这把青铜刀的存在证明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先民已开始了冶金实践,已能将熔炼出的液态金属,按人们事先设计的形状,模铸出工具来,它正可以说明“中国青铜文化是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逐渐探索、试验、改进而创造出来的,并非从异域文明中传播过来的。”

    @愚余之神 2019-05-20 21:51:33
    楼主所说的欠缺更权威的证据。
    -----------------------------
    更权威的证据只能来自官方,如老酒鬼有权威证据,何需还在此发帖也,早就上清华大学考古院的讲坛上去~~~
    @三水青君 2019-05-21 13:04:09
    大玉璋明显和黄河流域是相同的文明
    不要以为古时候交通有多难,古人高大威猛非今人可比,天下之马也就是千里马跑得也很快
    -----------------------------
    有良驹无直道,虽有千里马,在山区也难行百里也~~~
    @genttle 2019-05-20 16:39:45
    大禹出自西羌,这个西羌真的指四川吗?不能是西亚?山海经真的是写中国,而非全球?不要把古人的思想、技术、生存按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也许那个时候古人的航海、航天技术很发达呢,共工怒而撞不周之山,山上是什么,能撞断?有分析月亮是人造的,里面都是空的,月亮是突然加入到地球轨道的,并引发了大洪水。
    -----------------------------
    西羌指的什么地方,历代的史书记得明明白白,不会跑到西亚去的。山海经的内容起码在《五臧山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海内经》这几经上是写的中国,至于尧之前的古人科学技术是否发达,酒鬼现今无从得知,明月几时有?酒鬼也只能把酒问青天,但《山海经》中所记的“昆仑之虚,是实惟帝之下都”的记载,是真实可信的,问题是“帝之下都”为何人所建?造于何时?这些问题不关《山海经》的事,《山海经》中也没记~~~
    @genttle 2019-05-21 10:42:24
    商朝应该在四川建都过,中商时期,三星堆如此庞大的青铜和玉章说明有可能是首都,成都有人说是纪念成汤之意而建的都城。
    -----------------------------
    殷商如果在四川建都过,为何在四川没有发现过甲骨文?
    @马门西 2019-05-20 22:59:27
    内容较多,是用心之作,学习了。只看了前面一小部份,慢慢再看。提出点疑问:
    1、从帖子最前的玉璋的图案上,好象是看不出修水利工程来的;
    2、若水即安宁河,分析好象有理有据。但如果山海经对四川论述了那么多,为什么总是找不到提到三星堆及其旁的湔江的论述?
    3、读山海经不多,但粗略浏览后,总觉得山海经(特别是西山经、海内西经等)是西周人所写,有立足于周人、西安中心论之嫌,对于四川这边描述较粗浅......
    -----------------------------
    @酒鬼醉客 2019-05-21 09:26:25
    首先谢谢马先生的光临,谢谢!
    其次回答疑问:
    1,帖子最前的玉璋的图案,老酒鬼并没有说它是在修水利工程,老酒鬼只是从那“两山之间的钩形物”图案上得到一个推想,那是在挖山的寓意,从而猜想跟大禹治水导江有关~~~
    2,在《山海经》中提到三星堆的可能之处,在《海内经》中的“西南黑水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都广之野的都字明显是成都的都,广字也明显是广汉的广,《禹贡》曰:“华阳、黑水惟......
    -----------------------------
    @马门西 2019-05-21 11:52:16
    对地理位置及水系的分析很有深度,分析结论可信度很高,楼主应该是考古的专业人员吧?提点个人观点供参考:有图案的玉璋下面那两座“山”应该不是山,而是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的底座图案。这个璋玉的图整体上可能表达的是祭祀场景。
    -----------------------------
    不是!老酒鬼只是一个爱读《山海经》的一枚山野闲夫而己~~~
    
    这个底座的图案的寓意同样是山。

    

    玉璋的这图的“钓形物”,整体上可能表达的是什么祭祀场景呢?
    @绕啊绕的的脚步 2019-05-21 10:55:14
    在三星堆遗址的制高点――高出周围地面3米以上的遗址西北部二级台地青关山上,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僭以址群。根据省考古院的勘探结果,建筑基址群均系人工夯筑而成,现存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第二级台地现存面积约8000平方米。在基址群内,被考古专家编号为“F1”的一座大型红烧土建筑基址,无疑是那次考古的最令人关注的发现,面积超过800平方米,东西两侧似有门道。“F1”大约由6~8间正室组成,分为两排,沿中......
    -----------------------------
    如果夏癸有这样的打算,何还会被成汤所代,起码也会形成东西对垒的局面。
    如三星堆那些国之重器是从中原迁移到广汉,为什么又会被砸碎火烧后埋掉,介个问题,脚步能否谈谈~~~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0 15:44:43
    其实最早的青铜技术,并不是出现在中国,而是在两河,埃及,赫梯一带。青铜冶炼技术,并不一定是中国自己发明的。青铜冶炼技术的传播,是从西亚往东传播的。
    传播途径有两条,一条是从新疆,沿着甘肃宁夏(也就是后来的丝绸之路)东传,西羌先得新技术,然后传入中原。
    还有一条可能途径是从西亚传入中亚,然后南亚,然后经泰国,越,缅传入云贵,然后继续东传,入长江,黄河流域。
    -----------------------------
    @酒鬼醉客 2019-05-21 13:02:20
    虽中亚和西亚是最先发现有青铜使用的最早地点,但那些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器件,而且也没有使用青铜器为礼器的传承,青铜冶炼的技术是与烧陶器是有关的,中亚和西亚的陶器烧制技术明显次于东亚,而东亚的彩陶技术在主要体现在马家窑彩陶技术上,中国发现的最早铜刀也是马家窑文化的林家遗址的青铜小刀,它的年代并不比中亚和西亚发现的有些青铜小件的年代要年轻,从5000年前起,青铜器物较为频繁地出现了,都主要集中在我......
    -----------------------------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4:14:19
    1、首先,烧陶和青铜冶炼,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的。
    陶器,只不过是泥土在火里中低温烧一下而已。
    青铜冶炼,首先选铜矿,然后利用木炭高温还原反应冶炼出青铜原液。
    这两个难度不是一个级别的,根本无法类比。
    -----------------------------
    请问一下,人类是怎么知道铜矿石可以烧冶成铜金属的?因有事,得失陪一下,回来再与先生讨论,,,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4:17:12
    2、发明青铜冶炼和改进青铜铸造,也是难度不同。
    青铜冶炼发明的难度,远远高于后期的青铜铸造改进。
    从楼主的文章看出,楼主是文科生,喜欢联想,对科技发明的难度没有概念。
    -----------------------------
    再请问一下,青铜的冶练术是怎么发明的?为何古人知道含铜的那些矿石可以被熔化后变为铜金属?
    虽中亚和西亚是最先发现有青铜使用的最早地点,但那些青铜器物都是一些小型器件,而且也没有使用青铜器为礼器的传承,青铜冶炼的技术是与烧陶器是有关的,中亚和西亚的陶器烧制技术明显次于东亚,而东亚的彩陶技术在主要体现在马家窑彩陶技术上,
    ----------------------------------------------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4:24:22
    这一段,明显是民族情结下的强词夺理,胡说八道,没有任何逻辑了。
    金属冶炼和烧陶,没有任何关系,理科生学过金工实习的都知道!
    任何一个几岁的无知儿童,都可能玩过烧泥巴,这就是制陶的雏形。
    泥巴世界各地,到处都有!
    你让一个儿童冶炼点青铜或者铁试试,看他们能冶炼出来不??
    单单一个矿石,非生活在天然铜矿旁边的人类,根本不可能发明青铜冶炼!
    -----------------------------
    老酒鬼所指的是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是跟古人在烧制陶器时的偶然发现现象是有关的,世界上的所有原生技术都包涵着一些偶然现象,介个先生你不该不相信吧?青铜冶炼技术的发明,难道不是在烧石头和泥巴的过程中发现的偶然现象么?难不成西亚人一开始就知道石头中含有铜金属物质?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5:20:17
    关于古代技术的发明,我举几个例子。
    玻璃,人类是怎样发明制造出来的呢???
    是因为火山岩浆在海滩沙子上流动,沙子融化冷却后透明,人类发明了玻璃。
    因此古代希腊罗马克里特片区,附近就有大型火山,他们很早就发明了玻璃。
    中国疆域内没有大型火山,因此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发明玻璃。
    中国发明了琉璃瓦,然后发明了瓷器,但就是没有发明玻璃!!!
    而欧洲,一直没有发现高岭土,欧洲古代很......
    -----------------------------
    这就对啦,人类的发明创造就包涵着有些偶然发现现象的岀现,人类才会有技术的总结,青铜的出现不可能是自然界发生的偶然现象让人类总结出的技术,火山岩浆可能会制造出铜矿石或是赤铜,但绝不可能制造出青铜出来,人类发明青铜技术的前提,必须得有烧熔石头时发现的偶然得到青铜的现象发生,才能够总结岀冶炼技术出来的,而古人类烧石头的最多的时候就是在制作陶器时的时侯,这一点,老酒鬼没说错吧~~~
    另外,“中国疆域内没有大型火山,因此中国古代一直没有发明玻璃。”这句话纯属胡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世界上甚至对中国古玻璃并没有什么概念。直到上世纪20年代,加拿大传教士威廉·查尔斯·怀特在河南洛阳活动时,从当地盗墓者手中搜集到了一些出自周朝故址金村的古玻璃珠饰。这些珠饰纹路类似于蜻蜓复眼,和两河流域以及古埃及的护身符颇有相似之处。惊讶之余,他连忙请英国专家对珠饰进行鉴定。结果,专家发现这些古玻璃中含有大量重金属铅和钡,与西方含有钾钠钙成分的古玻璃完全不相同,从而得出这是中国周至战国以来特有的铅钡玻璃的论断。此结论不啻为在古玻璃学界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可可西里就有个火山群,先生不要忘啦~~~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4:48:55
    抛开民族情结,真相才更容易接近。
    成为政治的应声虫,才最可怕。。。。。。。
    -----------------------------
    不光要抛开民族情结,更应该理性看待考古学初期所建立的不完全成熟的考古结论,考古发现不会是一层不变的,如成为有些陈旧的成果的盲目追求者,可能才是真正的政治的应声虫~~~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5:58:10
    请不要认为最初的技术,人类会多点同时发明,不是这样的。
    中国古代没有发明玻璃!
    欧洲古代没有发明瓷器!
    而美洲,虽然有大型天然铜矿,但直到欧洲殖民者登陆为止,玛雅人都没有发明青铜冶炼!!!
    而澳大利亚,铁矿石很多,原住民好像也没有发明铁冶炼技术!
    -----------------------------
    又请问一下,美洲如没有发明金属,那些巨石文明又从何而来?
    澳大利亚原住民的制陶技术本身就没啥可言的,又何能发明铁冶技术?
    欧洲古代的制陶技术也是很差的,所以它的青铜文明起源得更晚,全是西亚人传过去的技术,不是吗?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6:35:04
    民族情结就是这样,非要证明自己的民族发明了一切,哪怕证据多么可怜和牵强附会。。。。。。。
    最搞笑的是,中国的算盘,和计算机联系起来!
    -----------------------------
    明明自儿是自儿的父母养大的,长大后嫌家穷,偏偏要说自儿是隔壁富婆生的,那才叫搞笑~~~
    @vb6王震丽u 2019-05-21 13:01:02
    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也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
    -----------------------------
    是的!所以有人对此发现显得极不自然啦,立马跳岀来说,三星堆人是来自西亚,,,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6:32:26
    请楼主去参观下,中国1959年大炼钢铁,炼出来的一堆堆无法用的废渣,
    就知道金属冶炼有多复杂了。。。。。。。。
    -----------------------------
    这跟发现青铜冶炼技术有何关系?那堆废渣的冶炼过程难道不是古法冶炼技术么?至于成为废渣,只是质量不能达到钢铁的技术标准而已,这有什么可参考的?你不觉得你的此回复,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么?
    @genttle 2019-05-21 17:00:14
    此贴就不跟了,楼主继续了。
    -----------------------------
    不送。谢谢~~~
    @houbeila 2019-05-21 17:20:03
    这么一对比,明显三星堆牙璋更接近于石岇牙璋,所以三星堆二期文化层酝秤应该也是早期夏代文化期。为什么不是大禹修以下三条水道时,“三过家门而不入"呢?1、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材撇,入于海。2、岷山导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澧;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迆北会于洞庭,东为中江,入于海。3、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
    很简单,当时的入海口在镇江以上,镇江一带无涂山也~~~
    @站在楼上观山景 2019-05-21 17:40:15
    我可没说三星堆人来自西亚,我只是说,青铜冶炼技术很大可能来自西亚传入。
    至于人类,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全部来自于古代非洲的类人猿。
    当然,如果楼主说中国人来源于神,外国人来源于猩猩,你自个相信就好。
    此贴不跟了,楼主自娱自乐吧。
    -----------------------------
    随便你,“无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全部来自于古代非洲的类人猿。”,君不知,这些理论正在被新考古发现冲击着么?典型的书呆子,,,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8 22:46:43  更:2021-06-28 22:49:4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