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真實修道二十年的人解釋道德經前三章!!!重磅,不看就是虧了啊。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真實修道二十年的人解釋道德經前三章!!!重磅,不看就是虧了啊。[第5页] |
作者:独孤求败AH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往往你欺负她,很多国家要帮它,因为你大国强横,引起小国的同仇敌忾和危机感。 |
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 ——所以大国对效果谦逊,则小国多半会归附。 ——小国对大国谦逊呢——大国多半会照顾你。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所以,大国谦虚是‘以取’——就是方法。 小国谦逊呢——是原则。小国应该强横也强横不起来。所以没有选择权。——就是而取。表示正常的因果。 |
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大国呢,不过是想要多养育一点人口,这样就更加强大一点。 ——小国呢,不过是想要入大国去事人,这样呢,就安全,有人照顾了。 ——两者各得所欲。。。大国适宜谦逊。 |
德经·第六十二章原文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者是生发万物的奥妙。。。是善人的宝贝,是不善人的保护神。 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美好的言论可以卖出尊严,美好的行为可以加上别人。 |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人要是不善,道也是不会放弃你的。。。呵呵,你看这话说的。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駟马,不如坐进此道。——什么道呀?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这一章有很多暗黑,所以我不讲。 现在我们的人都想要做坏事。如果再告诉他们怎么免罪,那还得了!?——其实我也不懂啊。因为我没做过多少坏事。 |
这一章确实比较难解。。。我先想一下。看看能不能揭开。 |
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
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这里把为放在前面,强调主动性。 事无事——一样的。 味无味——儒家的典故 大小多少。 报怨以德——佛家的典故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做困难的事,从容易的入手。 做大事,从细微的事入手。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做事从细微小事做起,所以还能成其大。。。 九层垒土,起于尘 大海起于溪流 参天大树,来源小树苗。。。这个意思。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把事情看的太容易,必然要失信。。。做困难的事看成容易,就多糟困难。 心态上要收敛一点 |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所以圣人做事都想成最困难的 情况。。。所以这样个认真去对待,所以终究不难了。 |
道家的思想。。。 是很神奇的。。 它让你把大的看小。。。。把小的看大。。。 把多的看少。。。把少的看多。。。 这是道家的。你要会看。你就能懂。 所以,什么是为无为,什么是事无事?! 你仔细想一想了 |
所以呀,无为不是无为,只是小为。 种菜,那也是为。 事无事呢,不是无事,而是小事。 比如浇花。那也是事。 懂小,为大。 |
德经·第六十四章原文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一章是接着上一章的。。。说小和大的关系。。。是小组成了大 |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社会安定——易于控制 危害没有发展出来——容易谋划 危险还很脆弱——容易打乱 危险还很轻微——容易消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这是道家的防火思想。。。一般人认为只有救火的才是英雄,但是老子说,防火也很重要。。。在危险萌芽状态就要注意消灭啊。。。所以等你社会乱了,你再去治,就晚了。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事务都是从细微细小的地方开始的。。。 一颗几个人才抱得住的腰围那么粗的大树,是从一颗很小树苗开始的。 几十层的搂,是从地基开始的。 千里的路,是从脚下的那一步开始的。 所以,这一章的道理,紧扣上一章的‘大小,多少’。让你看到事务的发展。。。。而不是事务的继承事实。。。 做事要从细,从易。。。才能终至极大。 |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什么意思——老子说,做事总想着做大事的人,总想着为一番大事者,一定会失败。。。 为什么呢?不踏实呀。 老是执着什么目标的人。。。也一定会丢失原来的目标——为什么呢?执着不来的。! 这就是无为和无事的思想的智慧。。。! |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圣人无为,所以呢,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做好了。。 所以不会失败 没有执着的事,所以呢。。。要做的事也不会丢下。。。 |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民做事呀,很多都是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为什么呢? 没有慎始如终。。。! 一到快要成功的时候,就高兴的得意忘形啦。 这就是‘为’的人思想状态。 而圣人嗯,只是 日常工作。。。把最后一点事情做完了,虽然成功了,圣人是很淡定的。 因为圣人没有那个‘为’的心念。不过是每天做一点小事而已。 |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所以圣人的欲望跟他人不一样,人家不欲的,圣人欲之。。。人丢弃,我取之。 不贵难得之货。。。因为难得之货,并不是难得之货。。。 学习不学习的人。。。弥补众人的过错。。。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
一般的人都不愿意干小事。。。轻视小事。。。圣人以小为大。。。 一般的人都很要学习,好做一些专业的目标。。。 圣人不学习。。。弥补众人的过错。。。 看着就是无为、无事的。 |
德经·第六十五章原文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古时候善用道的人。。。不是去要人民明白。。。 而是呢想要人民笨一点 这个愚民。。。感觉有点黑暗的意思 这么长时间,大家都说孔子的学说愚民。。。 但是呢,老子不是这个意思。! 这个误会几千年。 跟上面说那个难得之货,并不是难得之货——为什么不是难得之货呀? 如果你一个当君王的人,你把奇珍异宝当成难得之货。。。那么百姓有样学样。。。这些东西不能吃不能喝的。。百姓弃实务而取虚伪。。。则就要有冻饿之民啦。。。 所以,不贵难得之货。! 这里的意思,说人民想那么多。。。没有用。。。为什么呢? 对人民重要的东西,是衣食住行。。。不是机巧之心 有了难得之货。。。那就有防备。。。就有智力机巧。。。 人的机巧之心一起来。。。那就总想得到更多,总想得到这个难得之货。。。 所以,就难治了。。。人民不淳朴啦。 吃喝都不香了。思想观念都变异了。 |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机心太多,所以难治。。。 钻营,贿赂,各种机巧之心。。。我们国家有贪污罪,没有行贿罪。。。或者呢,不当一回事。 其实刁民要往上破坏,也是很厉害的。 人民的机心一起来,这个人民就难治的了。所以,是这个意思。愚民的意思不是为了让你变笨。。。而是让你变得淳朴,好像很笨。。。! 那不是一个意思。这个意思,千百年来,都被人误解。 |
圣人是以百姓心为心的。。。 所以,笨一点,是老子的一种奇特的说法,其实是要去机巧之心的意思。 当然,这个方法灵不灵呢,那也两说。 |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什么意思呢?其实呀,人民刁蛮,君主才需要用智巧。人民淳朴呢,君子是不需要用智巧的。 这里重要的是人民的德行,而不是君主的。。。所以,千古以来多少人看明白了?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为什么是两者呢? 对啦,就是说,圣人以百姓心为心,百姓心善,圣人亦善,百姓心恶呢,圣人亦恶。所以说:“此两者”不然你看不懂。 只有这样。。。才能导致人民大顺。。。 圣人顺应人民的心,去治理人民。。。人民才会大顺。 因为人民的善恶,会反馈到人民自己这里。人民就会大顺。 |
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大海能容啊。。。不弃溪流。。。大海不嫌弃小溪小流的,所以才能成为大海。 |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圣人在实际上高于人民,在言论上就必然要低下。。。说自己是孤寡、不谷、 要在精神上领导人民,必然身在人民之后。。。 所以,圣人在上位,百姓不觉得有压迫感,你会因为乞丐、孤寡起压力吗?没有的 圣人走在前面呢。。。民也不会去伤害。。。因为圣人走在前面是领导人民得幸福的。。。所以民乐意让他走前面。。。 所以天下乐意推举他。。。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跟他争。 |
前面是名低。。。后面 是身低。。。 老子这里讲的是道用。。。 你放低身段是有用的。。。 名低也有用,身后也有用。这个得看你的天赋了。 |
德经·第六十七章原文 原文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天下的人都说我的道大,所以看起来不像。。。 因为大,所以不像。。。 肖——就是像什么的样子。 |
老子刚才几章,都在说,为大于细的道理。。。 为什么,这里说: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所以呀,老子是在批评天下有些人。。。 只看大,不看小。。。 |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老子说我有三宝 第一是慈 2 是俭 3 是不敢为天下先。 故能成器长!!——就是能做器物里面最大的——其实呀就是本科,人中至尊。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现在舍弃仁慈去勇敢,舍弃节俭去广大;舍弃让后去占先。死啦。! 老子这些话的意思,是说,勇是大的表象,其实更细微的是因为仁慈。。。你看有些母亲,孩子遇到危险的时候表现的很勇敢。人们只看到表象,看不到背后的慈善。 广大是人看到的表现,而背后更细微的是俭朴。。。这个世界是穷人多,还是富人多? 那么你说你俭得人众呢,还是奢得人众?! 先是人看到的表象。。。如果你这个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的。。。人家还让你占先吗?——所以能占先的,恰恰是因为把自己的身体享受放在最后。。。所以才能占先。 |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慈善,慈悲,用来战斗则胜利,用来防守则稳固。 天要救一个人,就用慈来守卫他。 |
第六十八章 [原文] 善为士者①,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②;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译文]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其实网上有些人也写的挺好的。不过太深的东西咱们呢也不方便说。、、特别是关于武力的。全靠自己的理解。 |
其实武力月高强的人,越是笑眯眯的,人畜无害。越是和蔼亲和。、、这是因为文物相生的道理。、、 一个人强横,如果没有支持是不会长久的。、、就跟慈固能用一样,没有慈爱,要保护什么人,你的勇气都不会出来 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这样,越能打的,越是亲和。因为这是他打仗勇敢的原因。。。、、就好像美国电影《爱国者》中国电影《黄飞鸿》里所表现的那样,越能战的,慈越多。这是一定的啊。 |
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为什么呢?不能随便情绪化。 因为战争是轨道。太过于情绪化,会导致上当,冲动,等被敌攻击的机会啊。 |
善胜敌者,不与② ——善于打仗的,没有说,整天交朋友的。。。为什么呢? 不与的意思,就是拉帮结派。。。越是热闹的人,越容易失败,越是浮华,就跟赵括一样。、、 真打仗的人一般话都少 |
善用人者,为之下。——礼贤下士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③。 |
第六十九章 [原文]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译文] 用兵的人曾经这样说,“我不敢主动进犯,而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步,而宁可后退一尺。”这就叫做虽然有阵势,却像没有阵势可摆一样;虽然要奋臂,却像没有臂膀可举一样;虽然面临敌人,却像没有敌人可打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可以执握一样。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三宝”。所以,两军实力相当的时候,悲痛的一方可以获得胜利。 |
关于用兵,老子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不得已而用 ——兵者不详之器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 ——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①,而为客②;不敢进寸,而退尺。"——用兵也秉持无为。。。 道家用兵,往往是用、退。。。圆、缓慢。。。所以道家打法有点像太极圈。 |
道家打法是比较玄奥的。。。 没有佛家的护法来的直接。。。 |
但是 呢,要说真实呢,道家的打法比佛家的要厉害。。。 |
"是谓行无行③;攘无臂④;扔无敌⑤;执无兵⑥。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 一般来说,佛家的拳法,也就把人打痛几下,道家的多是内劲,阴柔手法。。。所以敌阳不如敌阴。 道家的战斗能力比佛家的要强。 佛家是好人,本身囧丕提倡战斗。道家呢,是北斗。。。斗是最高宗旨。 |
行无行——绵绵不勤 攘无臂——扔无敌⑤——礼者,乱之始 执无兵⑥——执者败之,所以应当不执。这里的执无兵,就是要内执和~,外对冲。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三宝:一慈,二俭,三不敢为天下先。 故抗兵相若⑦,哀⑧者胜矣。——胜者哀泣之,战前先哀之。 |
第七十章 [原文]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①,事有君②,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 [译文] 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言论有主旨,行事有根据。正由于人们不理解这个道理,因此才不理解我。能理解我的人很少,那么能取法于我的人就更难得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穿着粗布衣服,怀里揣着美玉。 |
老子说:我的话里面,有一些很容易理解,比如,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有一些话很简单就能造成去做:比如,下士闻道,大笑之。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但是呢,也有一些话,天下人很难理解,比如: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言有宗①,事有君②,——言论是有体系的。。。事情是有君主的。 |
夫唯无知③,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④我者贵。 ——因为很难看懂,所以看不懂。。。看不懂,所以我就稀少而珍贵。 |
是以圣人被褐⑤而怀玉⑥。 所以圣人穿着破麻布,怀着宝玉。。。背面看着阴,前面看着很阳光。——是负阴抱阳的意思。 |
第七十一章 [原文] 知不知①,尚矣②;不知知③,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 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好个老子,绕一堆口令 我说过老子道德经中有密码。。。 其实这一章,老子主要是说知和行。。。两个东西 |
第一种,1这个译文是我网上找的,说的也对。 第二种:就是装傻。 |
我觉得告诉大家具体的答案,还不如培养大家思考的能力,因为我觉得这个才是智慧。 而具体的答案,每个人看得出的都不一样,也就没有固定的意义。 |
知,知道的意思 不知=行。 |
后面越来越跟战争有关。。。所以不愿意说了 |
大概说一说了 第七十二章 [原文]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无狎③其所居,无厌④其所生。夫唯不厌⑤,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⑥,自爱不自贵⑦。故去彼取此⑧。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不得安居,不要阻塞人民谋生的道路。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自见、自贵)而保持前者(自知、自爱)。 |
民不畏威①,则大威至②。 ——第一句就有两种解法: 1:老百姓不畏惧死亡。。。所以呢,大威将到。。。 2:民不惧怕威,则自己发大威。 你怎么看呢? 老子的话很容易产生歧义。。。有时候让你莫不这头脑。。。其实这种歧义也是真实的。 因为到家的东西都是‘斗’!所以真东西往往隐藏的很深。 懂的人一般不会说出来。 因为这样的东西掌握在越少人手里,世界就越安全。。。就好像原子弹一样。。。不能随便哪个都有。。。不可控制啊。。 |
简单点说,民呢,有良民,其实也有刁民。 老子其实就是有这两个意思在里面。 所以圣人自爱,但不自贵。 |
第七十三章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①。此两者,或利或害②。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译文] 勇于坚强就会死,勇于柔弱就可以活,这两种勇的结果,有的得利,有的受害。天所厌恶的,谁知道是什么缘故?有道的圣人也难以解说明白。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
关于勇敢,也有两种理解。。。 一种勇敢。。。是慈善引发的勇敢。。。 但是还有一种勇敢呢。。。是为了大的利益而引发的勇敢。。。哪个坏人铤而走险。。看着也很‘勇敢’! 所以老子说:勇于敢可能被人杀。。。勇于不敢呢,好像乌龟缩头一样,就活。 哪个坏人呢,勇于敢也被杀,勇于不敢呢,也活。。。 是以圣人犹难之③。!!——因为不知道哪一样是活路。 有时候你防抗就活,有时候你防抗出头就死了。所以你看,圣人也犯难。 |
最后老子讲了一下天道——天之道④,不争而善胜,不应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⑤而善谋。天网恢恢⑥,疏而不失⑦。 不争善胜、不为善应、不召自来。。。等等。。。 其实,可以说明前面一段。。。是有讲‘人’的。。。 天人合一。。。 所以前面一段。。。勇于敢则杀,哪当然是做坏事被杀了。。。 勇于不敢则活。。。你不要勇敢的去做坏事,好像那个黑社会看了黑社会电影什么事都敢做。。。死的也快。。。没什么了不起的。 哪不过是不把自己的身体当生命一样。。。属于比较弱智的。 |
第七十四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①者,吾得执②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③杀。夫代司杀者④杀,是谓代大匠斫⑤,希有不伤其手者矣。 [译文] 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惧死亡的话,对于为非作歹的人,我们就把他抓来杀掉。谁还敢为非作歹?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指头的。 这一章还是讲天人关系。。。 |
恶人人怕天不怕 善人人欺天不欺 所以,坏人自有天杀,人不要无辜去杀。。。人去杀,就是代替天杀。。。很难不伤手。 |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一句话呢,你可以理解成人民不畏惧死亡。。。 但是实际上——人民很畏惧死亡。。。 其实,只有哪个那个勇于敢做坏事的人,他不畏惧死亡。。。 他为了名利,可以铤而走险,不畏惧死亡。。。其实老子这里说的,主要是这样的人。 就是铤而走险的坏人。 这样的人,你用死吓唬他也没用。 不然的话,你抓来杀掉,谁敢做坏事? 但是老子不提倡你这样。。。因为这样是代替天杀人。。。人杀人呀,多半有问题。。。要伤手。 那么怎么办嗯?——我觉得下面一章应该有答案。不然老子提出不杀,但是不解决这个坏人的问题,就拿老子是问了。 |
第七十五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①,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②,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 ——这一章,老子马上讲到了,人民为什么铤而走险去犯罪,去不畏死! 说民以食为天。。。吃不饱,饥饿。。。是赋税太重了。。所以饥饿。。。 民难治,是因为上总是有为,所以难治。 民为什么铤而走险,轻视死亡呢,因为上求奢侈享受,人民有样学样,都贪图享受,所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③者,是贤④于贵生⑤。——所以只有不以为生去有为的人,是贤明于贵重生命的人——从自然的角度看,生命是自然生,自然死。。。不贱也不贵。 把生命看贱,是一种人为的偏见。。。其实把生命看的太贵,也是一种人为的偏见——因为一般都跟名利等外物联系起来。。。 其实人生下来都是赤裸来的,走的时候也是什么都带不走,赤裸走。 所以你把生命看的太贵,不也是违背自然吗?! |
第七十六章 [原文] 人之生也柔弱①,其死也坚强②。草木③之生也柔脆④,其死也枯槁⑤。故坚强者死之徒⑥,柔弱者生之徒⑦。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说人刚出生的时候,很柔弱。。。啥也不懂。。。很天真,可爱。。 慢慢长大了。。。就慢慢的心肠刚硬起来了。。。身体也刚硬起来了。。。就好像舌头是阮柔的,是活的,骨头坚硬,是死的。 老子说,坚强的东西,是死的。不是活的。哪个柔弱的东西是活的。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⑧。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兵不可用强。用强必败。 |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 天的道,就好像射箭。。。 手举得太高了,就放下点。。。手太低了,就太高了一点。才能命中靶心。 太过富有的人,损之。 太过穷苦的人,补之。 |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的道不一样,锦上添花。掠夺穷苦百姓富贵少数人家。以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把自己有余的东西拿出来奉天下呢?唯有有道的人。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不欲人家说他贤。 因为人家一说他贤,大家就想要给他东西。。。 就等于他钱花不完。。。更多了? 所以,圣人不想要这样。 |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②,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③,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④。 |
国家最苦最穷的。 最难最辱的。。。圣人受之 |
第七十九章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①,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②,而不责③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④。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老子跟孔子一样的意思。。。以怨报德,不能为善。 所以圣人拿着左道的人的欠条。。。却不骂人责难人。 有德的人,拿契约。盼望人戴罪立功,能够改过。 无德的人,只希望报复得彻底。 天道无亲⑤,常与善人。 |
第八十章 [原文] 小国寡民①。使②有什伯之器③而不用;使民重死④而不远徙⑤;虽有舟舆⑥,无所乘之;虽有甲兵⑦,无所陈之⑧。使人复结绳⑨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⑩,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这里又不知道说啥了。。。 好像大小多少。。。大当小,多当少。 强调一种美好的淳朴的美德啊 |
第八十一章 [原文] 信言①不美,美言不信。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太好听的话,冠冕堂皇,不一定是我要说的。 善者②不辩③,辩者不善。——你怎么解释都可以,善说的人不去辩论,善于辩论的人其实不善于说。 知者不博④,博者不知。——专业不博,博者不专。——你别看我旁征博引,其实我的意思就那么几句话。 圣人不积⑤,既以为人己愈有⑥,既以与人己愈多⑦。——圣人不积财货,为他人着想考虑,自己越有;总是给他人财物,自己越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⑧。圣人之道⑨,为而不争。—— |
全书完。。。 仔细的总结一下: 全书前面三十多章,都讲虚无缥缈的道,主要是围绕‘名’‘色’ ‘有名’‘无名’两个范畴来讲。 全书后面几十章,讲这个德。。。多讲怎么样用无为、不争等治国、用兵的手段、方式。。。 特别最后几章,讲:不要得罪圣人,民不畏死则大威至。 人民讨厌圣人的生,圣人也会讨厌你。 圣人一旦讨厌你了,就会自爱,而不爱你了。。。——而圣人不再爱你,是老子认为很恐怖的事——大威至。 |
首页 上一页[4] 本页[5]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