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第8页] |
作者:古道风人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协十日】【竞川】百册【午角】---【协十日】在前面解读过了,表示团结一致。 【竞川】从竞从川,或为竟川,指河流源头,即今洛水,丹水,伊水源头,今秦岭伏牛山一带也。 【午角】从午从角,午为地支,角为角宿,午表示方位为南方。角宿为东方青龙七宿之一,所以合起来应指周朝的东南方(即今秦岭伏牛山一带)。 所以我认为这句就是:将秦岭伏牛山一带的众多部族团结起来,册封在周王朝的下面。 |
前面更正一下,【午角】改为【午隹】 【午隹】今小子【諫攴】辥爾家宗妇楚邦---【午隹】的含义就是:得罪你了,我的亲姐姐 今小子---指晋公本人。 【諫攴】諫,劝告,攴,武力,合在一起就是:以强迫手段来劝告(言外之意,他的姐姐是不同意这门婚事的) 辥---治理,管理。 爾家---你家,指晋公的姐姐家。 宗妇---一族或者一国首领或者王的正妃称为‘妇’,宗妇则指家族族长的正妃。 楚邦就是楚国(位于今河南商洛地区),我们在《楚居》中知道,楚国的开国之君并非季连,而是季连的双胞胎儿子。季连被商王盘庚女儿所建立的母系国家(位于今河南伏牛山地区)的后代国君(《楚居》这样说‘逆上川水,見盘庚之子处于方山,女曰比隹,秉兹迹,相藏,詈迪四方。季连闻亓又甹,从汲之盤,爰生伯,远中’)召为夫君 生下了儿子伯和远中(但是伯和远中都不是楚国的开国者)。(《楚居》“毓(育)徜徉,先処入宗京(洛水流域),穴酓徲(迟)徙於京宗,爰得)这句说的是季连给商朝母系部族首领比隹生下两个儿子后,生活在洛水周边,这个时候,从黄土高原迁徙而来的母系部族‘酓’也来到了洛水流域,他们之间有了交集。(妣灭逆流哉水,氒状聂耳,生侸,丽季)这句说的是母系部落酓逆着洛水而上,她们就像古代听话的聂耳(见《山海经》部落,季连就把她们的首领抢亲过来,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季侸,季丽‘ 后面记载了季丽因为庶出,通过活人祭祀,取得了在’楚国‘(洛水上游地区)。 (今曰楚人,至酓狂亦居宗京。至熊绎。。。。。徙於夷屯)在里面记载,楚国在宗京(洛水流域)居住的只有熊丽,熊狂,熊绎三代。 由此可见,晋公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了这三个人之间的某个人为正妃,从此楚国就从殷商之’龙‘变成了周朝之’龙‘。 |
烏【引召】萬年----烏,古代把依托其他部落而生存的母系部族称为‘烏’(这是《山海经》的固定用法) 【引召】---通过一定方式招纳在自己的王国,即诏安(的楚国) 让这个母系部落从今以后一直依托楚国生存下去。 从这里可以看出,晋公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给楚国国君,不仅是国君的王妃,同时她还兼任一个母系部落的首领。(这种联姻方式是商朝一贯的作法)。 |
晋邦隹眉永康寳---晋邦隹,属于晋邦的这个母系部落。 眉永康---永久长存。 这句话就是:希望属于我们晋邦的这个母系部落在楚国立足,健康长存。以此为寳。 |
这个铭文记录的事件和历史传说和记载完全一致。 在《左转。昭公十二年》有这样一段话:。。。。。昔我先王熊绎,与吕伋,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 由此可见,晋公把自己的外甥女嫁的就是熊绎,事件的发生时期就是康王时期。 我们来看周康王的在位时间:从甲戌年(公元前1008年)---己亥年(公元前983年) 这是根据《竹书纪年》记载。 在此时间段我对前面彝器中的时间进行取舍,还只有公元前990年符合。 |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公元前990晋侯姬燮会有外孙女吗?先看姬燮的父亲唐叔虞,他比成王小,他能任唐侯应当是依托其岳父向挚来管理唐国的殷商遗民(迁徙过去,在其他青铜彝器中有记载),在《竹书纪年》记载:成王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 这暗示,在成王十年,即公元前1035年,唐叔虞二十岁。(由此看出,唐叔虞比成王小三岁)。通过分析《令方尊》铭文,我们知道唐叔虞正式侯于唐国在成王十一年。所以我认为唐叔虞也是在二十岁时娶的向挚的女儿向大室,也就是说,姬燮的出生不会早于公元前1034年。从公元前1034年到公元前990,总共才45年,一个45岁的人会有外孙女吗?虽说在古代女子结婚都比较早,一般14岁就是出嫁了(如文王妃大姒)但是似乎还不够,那么只有一种情况,唐叔虞在二十岁之前就娶了向挚的女儿,虽说周王朝规定王朝贵族子弟满二十岁才能正式任职,但是没有规定结婚的年龄。所以姬燮可能出生的更早一点。这样算来,在公元前990,年,晋侯姬燮在45岁-50岁之间。 |
我现在将《晋公盘》铭文翻译如下: 公元前990年正月初二,月象初吉。 晋公说:“我的帝王后裔唐公蓟,受天大命,辅助武王,从将本部族从山西汾水迁徙到陕西杜国,征服秦岭北麓的百蛮之族,将他们改造成农民,不断扩展杜国领地,一致抵达‘不服周’的婼国边疆,周王命令祖父唐公在洛水宗京之地建设边防哨所,管理那里的百姓并且建立邦国。我的义父(舅舅)承袭了唐公蓟的爵位,称为宪公,在王朝任职,担任组织部长,负责邦国爵位的考核任命,刚强严厉,负责对秦岭零水三巫东夷部族的改造。负责对武王克殷时所封的‘诸’国进行改造,让她们逐步变成侯国,到现在已经成功地改造百来个诸国。今天我小子继承了舅舅的爵位,斗胆承担了执行先王(指成王)使命的责任,得罪了我的大姐(母系诸国杜国君主),本着‘民生为本’的思想,屡次招呼十日部族的后裔各部携起手来,投身在男性侯国的管辖下,我苦口婆心,低声下气地哀求这里的母系部落或国家,归属在自己的领导下,共同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在此,我正是任命楚子熊绎为你们的君侯。(任命你熊绎)南疆边区司令员,你要便宜行事,逐步改造诸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保护并治理周朝南疆。你要尊重这里民族的风俗习惯,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造,打开夷余部族(指今丹江流域河南南阳)的门户,小心翼翼地试探‘不服周’的婼国(秦岭北丹江西)。(在此)我给我大姐的长女作此媵器(把她嫁给了熊绎),其目的在于廣啟疆邦,诏安殷商遗留武装楚国部队,诚心招降周边的部族,土地爷显灵,让我们共同分享这里的收获,让我们携起手啦,共同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今天我得罪了我的亲姐,强行把她的长女嫁给了熊绎,让她以楚子妃的身份管理她的家族,希望她带领她的陪嫁部落从此依附楚国,作为晋邦的母系部落永久长存,以此为寳。 |
我们在看看《晋公盘》的造型,这个造型的含义是什么? |
很明显,盘下面有人型跪足,在仔细观察,你会看出这是个妙年女子,她托着一个大盘,大盘里面有鸟,鱼等动物,这个盘比《子中姜盘》多人型足。 我从《山海经》中领悟到,古人以’足‘来比喻迁徙,凡是有文中带’足‘或者彝器中有’足‘,均表示一个国家或者部族迁徙。 这个跪着的人代表被晋公强迫嫁给楚子熊绎的亲外甥女。 这个盘中的鸡,鸭,鱼等代表晋公的姐姐所管辖的秦岭以北的众多母系部落,这个含义就是,晋公让自己的外孙女嫁给熊绎,不是一个人嫁过去的,而是包括其姐姐所统辖的各个部族一起跟过去的。这就是说,晋侯姬燮的孟女和她的长女都跟随楚子熊绎迁徙过去了。而且铭文中还明确告诉我们,在嫁给楚子的这一年(公元前990年),熊绎带着她们从秦岭洛水的楚国往南顺着丹江迁徙到了’夷屯‘(今河南淅川一带)。这就是说,晋侯姬燮的长女,也是晋公的姐姐带着自己的女儿和杜唐国,一起迁徙到了夷屯,今河南淅川一带,建立了晋邦的母系唐诸国。 |
从《晋公盘》铭文中我们了解了今天河南南阳唐河县的来历。 也清楚了晋墓M9号墓晋公的来历。 所以我要说,看懂青铜彝器上的铭文写的是什么,非常重要,可惜的是,今天我们对于已经发现的青铜彝器铭文的解读十又八九是错误的。 我在此向中国社科院,考古历史院的领导们有个小小的请求,请我去帮你们解读青铜彝器的铭文。 |
现在看看从晋侯墓M114墓地毁坏的青铜彝器上组合出来的《WEI甗》及其铭文: |
上面从M114墓地找到的碎片拼成的彝器铭文翻印: 隹十又二月,王令南宫(伐)虎方,之年,(才)正月既死霸庚寅申,王才宗周,王口口【韋攴】事于繁,易貝口口口又扬,对王(休),用乍口口(尊)(彝),子子孙孙口(其)永口口(寳用)。 整个铭文中,有两个地方重要且清楚: 一是时间 一是地点 关键的人物名字没有拼接出来。 |
我先来说彝器记载的时间是何年何月? 查万年历,可以知道:正月既死霸庚申就是 公元前1022年正月二十九日,即农历庚申年戊寅月庚申日。月象为既死霸。 该年为周成王二十四年。 前面的十二月就是周成王二十三年十二月。 之年---过了一年;或者称’来年‘。 看看《竹书纪年》中成王二十三,二十四年的记载: 二十二年,葬周文公于畢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没有对这件事的记载。 |
南宫----就是南宫适,跟随武王伐殷,出现在《逸周书。克殷解》里的南宫适及其家族突然从周朝历史消失了,后来又在湖北随州曾侯墓地找到了踪迹。在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的《南公簋》证明了南宫适和其后代在周成王时期,奉命南征虎方后,就没有再回去,而是留在了南方,建立了曾国。 |
上面的彝器是南宫适的儿子【大豕】给自己的父亲南宫适作的礼器,从这里可以看出,南宫适就埋在了湖北随州的叶家山。所以曾国就是湖北随州附近。 依次我认为商周时期的‘虎方’靠近今天湖北随州地区。 |
从出土与殷墟遗址的甲骨文推测,虎方就是位于今天桐柏山---至方山一带,淮河上游地区的一个国家。在殷商时期就是一个大的方国。 繁作为地名,曾经屡次出现在《左传》中,繁,蜀,巢在春秋时期是楚吴争夺的焦点程邑,妻子巢应当指巢湖边上古城,蜀应当指今合肥市的大蜀山古城邑,繁在今河南新蔡市。 下面给大家看一张卫星地图,标明有地理位置,一看你就知道周成王为何要远隔千里到南方来伐虎方。 |
上图中圈1指繁国 圈2指南宫适后来建的曾国 圈3就是虎方国 圈4就是朱丹的后裔---房国 为啥要把房国标出来?因为成王给自己长嫡子姬钊娶的媳妇就是房伯的女儿。 这次征讨虎方的核心任务就是教训虎方国酋长,让他不要干涉房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成王做儿媳妇。 |
在铭文中却两个关键的字,所以我无法判断主人是唐叔虞还是他的岳父向挚。 王口口【韋攴】事于繁---我推测这句话应当是‘王令夨【韋攴】事于繁’或者‘王令挚【韋攴】事于繁’ 如果第二个字与夨相似,就是唐叔虞;如果笔画比较多,就是其岳父向挚。 【韋攴】从韋从攴,韋者衞之省,攴者武装,合起来就是‘武装保卫’ 事---应当是定亲之事。 这句话就是:成王命令唐叔虞(或者向挚)带领部队到繁国去,阻止虎方国干涉房伯与周王朝的联姻之事。 |
M114墓地出土的《WEI甗》铭文翻译如下: 周成王二十三年十二月(即公元前1022年12月),成王命令南宫适征伐虎方,越年,在正月二十九日,月象既死霸,成王在宗周,命令唐叔虞率领武装部队驻扎繁国(今河南新蔡),以防止虎方对房国(今河南遂平县)与周王朝联姻的干涉。赐予(唐叔虞)钱**朋,唐叔虞赞扬了成王后,用它们制作此尊彝器,祈祷子子孙孙永寳用。 |
为何说这次征伐是关系周王儿媳的事情?我们继续看《竹书纪年》 二十四年:于越来宾 二十五年:王大会诸侯于东都,四夷来宾。冬十月,归自冬都,有事于太庙。 三十年,离戎来宾 三十三年,王游于卷阿,召康公从。归于宗周。命王世子钊如房逆女,房伯祈归于宗周。三十四年,雨金于咸阳 三十七年夏四月乙丑,王陟。 |
从《竹书纪年》的记载我可以推算出成王出生在公元前1058年,唐叔虞出生在公元前1055年,成王去世于公元前1009年,享年五十岁,比其父周武王寿命还短。 唐叔虞在唐国迁晋前就去世了,即在公元前1000年前去世,享年也不超过五十六岁。 姬钊在成王三十三年娶房女,三十四年周昭王姬瑕降生(雨金于咸阳) 所以周昭王出生在公元前1013年。 周昭王意外落水死亡是公元前964年,享年五十岁。 所以司马迁说:周穆王继位时已经五十岁了,不是指周穆王姬满,而是指其父姬瑕刚好五十岁。 |
下面先给大家看一个《夨令簋》及其铭文: |
铭文翻印:隹王于伐,楚白才炎,隹九月既死霸丁丑,乍册夨,令尊宜于王姜,王姜商令貝十朋,臣十家,【鬲姜】百,氒公尹白丁父,兑于戎冀,司乞,令敢扬皇王【宀亚】丁公,文报,用稽後氒亯。 |
隹丁公報,令用青侯于皇王【宀亚】,用乍丁公寳簋,用【廴奠】事于皇宗,用鄕王逆復,用缵寮人---妇子後人永寳。 ---隽册。 |
隹王于伐---隹虚词。王指周成王。在伐,处于征伐途中。 这句话就是:周成王正在征伐途中。 |
楚白在炎---楚白,不知为何人?是不是熊绎的父亲熊狂还是其祖父熊丽?还是周王室的某个成员被封在今洛水上游地区。炎指炎帝所在的南方。 这句话就是:楚白在南方。 |
隹九月既死霸丁丑----查万年历,对应的日期为公元前1041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元前1041年为农历辛丑年,闰正月,所以万年历里的八月对应铭文中的九月。即农历辛丑年戊戌月丁丑日,为戊戌月的最后一日,月象为既死霸。 公元前1041年为周成王五年,据《竹书纪年》:成王五年 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夏五月,王至自奄,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 从这段记录看,公元前1041年九月,周成王已经从山东曲阜(奄)回到了洛阳。 所以上面‘王于伐’的于不是在的意思,而是通邘,地名,指今天河南沁阳西北的邘台镇一带。伐指战事。 即大规模的战斗已经接受,周成王将殷民从山东曲阜带回沁阳西北一带关押。 |
乍册夨---乍通作;册者记录在册;夨通虞,指唐叔虞。 这句话就是:把唐叔虞作为改造殷民的预备干部---‘士’,记录在册。 |
乍册夨---乍通作;册者记录在册;夨通虞,指唐叔虞。 这句话就是:把唐叔虞作为改造殷民的预备干部---‘士’,记录在册。 |
乍册夨---乍通作;册者记录在册;夨通虞,指唐叔虞。 这句话就是:把唐叔虞作为改造殷民的预备干部---‘士’,记录在册。 |
令尊宜于王姜---令,唐叔虞的字,指唐叔虞。 尊者进献 宜者分割好的肉食或者美食。 王姜---周武王的正妃,遗孀;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 这句话就是:唐叔虞令准备好美食进献给王姜。 |
王姜商令貝十朋,臣十家,【鬲姜】百。 商通赏 臣之臣属 【鬲姜】---鬲者吃饭的锅,鬲姜就是和王姜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人,指跟随王姜嫁给武王的陪嫁族人。 武王遗孀王姜赏给自己的小儿子令(唐叔虞)钱贝十朋,属臣十家,还有陪嫁过来的贵族百人。 |
公尹伯丁父---公应当是周武王所封的公爵。封尧之后为唐公祝,封舜帝妫满为虞公(陈胡公),封炎帝之后为尹公焦,封夏之后为夏公杞。(出自《逸周书。王会解》),由此我推测这里的公尹伯丁父就是武王所封的炎帝之后---尹公焦之子,丁父和丁氏之族又有何关系。待考。 |
在上面的这几个字代表复杂的关系,首先丁父指丁氏母系部落中的男性首领。我们知道商王武丁或者文丁的正妃所出的母系部族才能称为丁族,比如妇好。但是商王武丁的妃子妇好家族离周朝年代太远。我倾向于商王文丁的妃子所在的母系部落。这就是说,我们必须弄清楚商王文丁的正妃出自哪一姓的母系部族。 公应当是指武王借天帝的名义所封的前代帝王之后。尹公是炎帝之后, 而且说氒公,表示封的炎帝之后与武王的妃子邑姜是一个部族,否则就不会称其为其陪嫁部族(氒)的公。这就是说丁氏家族也是炎帝后裔姜姓。 据《元和姓纂》等记载:丁姓源出姜太公之子伋,姜伋去世后,周室谥号为‘丁公伋’。 从所记的时间来看,我认为《元和姓纂》等其他史籍记载的一定搞错了。因为其在成王还未亲政时就称丁公了。所以我认为他和吕伋应当是两个人 |
只有一种情况能满足这里的叙述,即姜太公是纣王的大舅子,武庚是姜太公的外甥。纣王的老婆与其祖母均出自齐姜(位于今天山东北面的炎帝后裔部族)亚若。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对西周早期的疑问都能有合理的解释。 武王早期所封的炎帝之后尹公应当就是姜子牙的儿子吕伋,这就与后文所在的丁公一致了,即作为武王之妃邑姜的哥哥吕伋,在武王克殷后就作为炎帝之后为尹公,因为其出自姜姓丁族,所以又称丁公。 |
兄于戎冀---兄,应当是王姜对其兄吕伋的称呼。 于---在那里。 戎指北戎部族活动区域。 冀,指唐叔虞的封地北方之地。《书。五子之歌》有“惟彼陶唐,有此冀方。” 戎冀---戎索,唐叔虞的封地。 在《左传。定公四年》:封唐叔以大路,密须之鼓,阙巩,沽洗,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命以《唐诰》,而封于夏墟,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
司乞---司者管理,布置。乞通讫,完毕。 氒公尹伯丁父兄于戎冀司乞----本族尹公丁父,也就是王姜的兄弟吕伋在戎冀安排完毕。 |
令敢扬皇王【宀亚】丁公---令,唐叔虞的字。 皇王---指炎帝 【宀亚】---从宀从亞,宀代表炎帝后裔,亞指亞部族,姜姓亞氏为商王文丁的正妃所在的母系部落,也是姜子牙和纣王正妃所在的母系部落。 丁公---丁指商王文丁的正妃一族,丁公指姜太公之子吕伋。 唐叔虞赞扬了他的舅舅炎帝后裔丁公吕伋。 |
文报---(将这些布置)当成公文函件(保存起来)。 |
用稽後氒亯---用,用来。 稽从旨从首从氒,合在一起就是:把那些首领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使用。 後,以后,指唐叔虞二十岁成年后。 亯---作为某地首领被供奉。 (将他们)留待以后唐叔虞自己亲政后使用。 |
隹丁公報---隹通唯,强调语气,就是这些。 報---指文书,文档,资料。 就是这些丁公吕伋留下来的文书。 |
令用青【厂长】于皇王【宀亚】---令,唐叔虞;用,用来。 青者从炎从井,指丹青,古代炎帝后裔以丹青为神圣,这里指以丹青描绘。 【厂长】从厂从长,长者久远也,厂或者为侯,合起来就是永久侯于** 皇王指炎帝 【宀亚】炎帝后裔亚部落。 这句话就是:唐叔虞用丹青将这些文书装裱起来,以便将来永久侯于炎帝后裔亚部落。 |
用【廴奠】事于皇宗---用,用来 【廴奠】从廴从奠,廴者建也,奠者奠基也。 皇宗---指炎帝的后裔或者尧帝的后裔。 用来管理炎帝后裔(或尧帝后裔)部落的事情。 |
用鄕王逆復---用,用来; 鄕者同食,这里是辅佐的含义。 王指成王 逆---迎接 復者,復政也,恢复王政,指成王亲政。 这句话就是:用于帮助迎接成王亲政。 |
用缵寮人---用,用于。 缵,继承。 寮人---寮者,官僚。这里指丁公吕伋在戎冀所设置的官僚机构的行政长官。我认为是内史向挚。 用来继承戎冀唐国的官僚长官。 |
妇子後人永寳---妇指武王遗孀邑姜。 妇子指唐叔虞。 武王遗孀的儿子唐叔虞的后人永以为寳。 |
隽册---记录在册。 |
从《夨令簋》《令方尊》《弔夨方鼎》《何尊》和《辅师嫠簋》铭文中,我们知道唐叔虞是如何出任唐国国君的,唐国所管辖的主体居民是哪个家族,令是谁? 我们从这些铭文中看不到所谓的‘桐叶封侯’的记载,相反,之所以封唐叔虞,与一个重要的人物分不开,这个人就是向挚,他是唐叔虞的岳父。在此之前,他是姜太公以及纣王妇姜氏所在的【宀亞】家族的长老,他还是纣王的内史,在商朝被灭亡之前三年逃亡归于武王,他也一定认识武王的妃子邑姜。 在三监之乱,武庚被杀后,他为了【宀亞】家族,他鼓动姜太公的儿子,邑姜的兄弟,尹公丁父吕伋,对【宀亞】家族的贵族进行册录改造,保留国家的行政机构,将她们安置在‘戎冀’,以唐叔虞作为其储君管理原属于武庚的国家,然后向邑姜请示是否可以,邑姜赞扬了向挚的想法,同时赐予摄政者向挚钱贝,以及周王朝的臣属还有自己陪嫁过来的贵族,向挚将这些人提供给丁父吕伋,吕伋将他们一一安排妥当,将所以被任命的官员记录在册,以便将来唐叔虞上任后予以确定。 |
从这里可以看出,向挚就是唐国的摄政者,他先于唐叔虞对【宀亞】部族进行管理,所以在周朝看来,向挚就是唐国的第一代辅师,向挚不仅是唐叔虞的辅师,还是唐叔虞的岳父,他把自己的女儿向大室嫁给了唐叔虞,并且生下了晋侯姬燮,令(向挚)不仅是唐叔虞的辅师,还是晋侯姬燮的辅师,他在唐叔虞死后还活着,辅佐其子姬燮。在周康王时期,由其女寡妇向大师代替其父出任姬燮的辅师(见《辅师嫠簋》) |
同时我还可以确定,唐叔虞应当在成王八年时还没有娶向挚的女儿向大室。 关于唐叔虞为何要向成王献双穗禾?除了表示自己想亲政外,还有一个寓意是成王刚生了对双胞胎兄弟。对于一般家庭,生双胞胎兄弟当然是大喜事,但是对于王室来说,特别是对于嫡长子来说,如果是双胞胎兄弟并非好事,因为这涉及嫡长子的继位问题。对于这个头疼的问题,成王是如何解决的?还是周公旦给他出的主意,将其中一个儿子过继给本族兄弟,最理想的对象是唐叔虞?但是为何没有过继给唐叔虞而是过继给单公荣伯中逨?我认为在成王的妃子产下双胞胎时,唐叔虞还没有成家。 我认为唐叔虞献双穗禾给成王时,一定是康王姬钊和其双胞胎兄弟出生不久,所以我们能依次推出成王的妃子是谁?康王的出生年龄、 |
在《竹书纪年》中记载:九年春正月,有事于太庙,初用《勺》。(《勺》为周公旦所作,也是周公旦留下的)。肃慎氏来朝,王使荣伯赐肃慎氏命。 十年,王命唐叔虞为侯。越裳氏来朝。周文公出居于丰。 十一年春正月,王如丰。唐叔献嘉禾,王命唐叔归禾于周文公。王命周平公治东都。 从成王娶肃慎氏,钊王娶房时看,《勺》的治国方略就是“怀柔附远”,所谓有事于太庙,是有关国策和王朝的拓展的问题,采取《勺》的策略,那么什么是‘勺’? 勺是一种比喻,将王权以勺子舀出去,怎么舀出去?就是通过联姻方式,在周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的方式,即远方的母系部落每年都要派出其部族酋长或者准酋长到王朝,与君王联姻,生下儿子留下,生下女儿则由改母族酋长带回去,由王室赐命为国君储备,这种治理改造国家的方式称之为《勺》。 肃慎氏为古代东北部族,在《王会解》中称‘稷慎’,居于正北方,应当在今天北京北面的燕山山脉。 越裳氏为夏桀南迁的后代,大约生活在今天越南地区,经历一个商朝,其语言文化已经和中原不通了。在《王会解》中没有记载,在《尚书大传》中有记载。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给成王生下双胞胎儿子的是肃慎氏。 |
荣的象形为两个‘光’相交叉,光代表思想,其含义就是不同思想的交叉,所以荣伯,荣公是周朝的一个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 |
荣伯出现在《王会解》中:相者,太史鱼,大行人,皆朝服,有繁露。堂下之东面,虢叔掌为天子箓币焉,絻有繁露。内台西面正北方,应侯,曹叔伯舅,中舅。比服次之,要服次之,荒服次之。西方东面正北方,伯父中子次之。 这个伯父中子就是荣伯,其身份为成王的伯父中之子。 |
周成王九年(公元前1037年)肃慎氏来朝贡周王朝,成王娶其女为妃,并且派荣伯中赐其命。 周成王十一年(公元前1035年),肃慎氏养下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成王就此去向周公旦问询改如何处理,周公旦让其将其中一子过继给姬姓同辈人。所以才有了《荣中方鼎》铭文 |
《荣中方鼎》及其铭文: |
铭文翻印:王乍荣中序,才十月又二月,生霸,吉,庚寅。子加荣中(乃)【王用】,一牲大牢。己巳,荣中速内白【害夫】(胡)侯(孖),赐白金钧,用乍父丁【将鼎】彝。 史。 |
上面这段文字是史官记载的成王将其孪生子之一过继给单公荣中的记载,也是中氏家族(新室的源头,见于《逨盘》铭文)。 |
王乍荣中序---王指周成王;乍通作;荣是周朝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外交部长。 中为其氏,以居于中地而为氏。中地是古代伯益之后中衍之后所居西戎之地。 序者排长幼也,即长幼有序。这里的长幼之序应当是过继给荣中的儿子的长幼。这就是可能在肃慎氏‘宾’于宗周时,肃慎氏的姐妹俩分别嫁给了成王和荣中,成王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荣中生的儿子还是女儿,不清楚。 |
才十月又二月---就是十二月 生霸---指月象,即月亮在上弦月与望月之间,即初八至十四 吉---指月吉之日,每个月的月吉之日就是对应这个月份相同的日期,比如一月一日;二月二日,三月三日。。。。。。依次类推,十二月十二日。 庚寅---干支纪日。 根据这个记载:既是十二月十二日,又是干支的庚寅日,查万年历为 |
公元前1031年十二月十二日为农历辛亥年庚子月庚寅月,该年闰十二月,闰月在该时间之后,所以不影响对应的月份。 己巳=庚寅+39=闰十二月二十二日。 |
子加荣中---子指成王之子(新室中) 加者从力从口,增加也。这里应当指荣中在成王生下双胞胎的同一年也生下一个小孩,现在成王把自己双胞胎儿子之一增加给荣中。 |
(乃)【王用】一牲大牢---乃者你也; 【王用】从王从用,指是王所生,即表示其源出成王的孪生儿子。 一者同样 一牲---一样的祭祀礼仪。 大牢者天子之礼也。《礼制。王制》有“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 这句话就是:你的这个由成王过继给你的儿子,与周王享受一样的祭祀燕享的大牢之礼。 |
荣中速内白【害夫】(胡)侯孖---荣中,即荣伯中氏,第二代单公克逨。 速者迅速,很快。似乎害怕成王或其妃子反悔。 内通纳,接纳,收下。因为成王过继自己的双胞胎儿子时,这个儿子尚且是不足两岁的婴儿,刚好荣中的妃子也生下了一个比他还小的弟(或妹),所以赶紧将成王过继给自己的双胞胎儿子之一抱给自己的妃子养。 白通伯,指成王过继之子比同一年荣中妃子生下的孩子要大,论序为伯。 【害夫】就是胡,东胡族也,肃慎属于东胡的一支,所以这里的【害夫】就是指成王的妃子和荣中的妃子都出自东胡姓肃慎氏部族。 侯指为侯爵也。 孖者孪生子也。 这句话就是:荣中很快将这个儿子抱回来交给自己的老婆养,并且封这个孪生子为东胡肃慎之侯。 |
赐白金钧---白通伯,指荣中从成王那里过继来的儿子为大儿子。 (荣中很高兴)赐予这个过继来的大儿子青铜金。 |
用乍父丁【将鼎】彝---同那些金子给父丁制作了一个特大鼎。 为何要给父丁作?很可能这个主意是父丁出的,父丁是谁?就是成王的舅舅,邑姜的母亲,也是齐侯吕伋。成王和他的关系不错。 所以在此更正一下,出此主意的不是周公旦,而是丁父吕伋。 |
史是史官,是不是周朝的史官太史秩? |
正是因为成王让这个孪生子也享受王的大牢之礼,导致了其后代篡位发生。篡位发生在周共王之后。 我们来排排篡位是如何发生的 成王----孪生子康王姬钊---昭王姬瑕---穆王姬满---共王姬翳扈---懿王姬囏 成王----孪生子单公新室中---单公惠中【彖皿】---次子中硕父山---周孝王姬辟方 在周共王去世后,作为成王的孪生儿子的第四代,借助西戎方国的力量,宣布继承周天子之位,进而与周共王的庶子姬颂(囏)产生了王位之争,先后宣布继承周王位,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天再旦于鄭’,在周王族的协调下,虽然姬辟方同意取消周王的称呼,但是以方国‘不廷于周’,在周王朝与西戎方国的争斗中,最终周懿王落败,在周懿王十五年,周懿王姬囏在周贵族虢氏家族的努力下,通过谈判,保住了生命和名义上的周王位,失去了行政权力,成为了傀儡政权,又过了十年,周懿王姬囏去世,姬辟方成功登上了周王之位,成为历史上的周孝王。 |
从青铜彝器中,我搞清楚了西周历代帝王正妃的出生: 古公亶父---姜姓周氏 季历---任姓 文王---姒姓有辛氏 武王---姜姓亞若氏吕氏邑姜 成王---东胡姓肃慎氏 康王---伊祁姓房氏 昭王---姒姓有辛氏邭氏 穆王---? 共王---任姓翳扈氏 懿王---风姓终菜氏 孝王---姜姓亞若氏 夷王---东胡姓昔鸡氏 厉王---姞姓南燕氏 宣王---? |
何许《荣中方鼎》就是‘安州六器之一’,其铭文末位的‘史’何许就是周内史南宫适。 我们在看与《荣中方鼎》密切相关的安州六器。 安州六器出土于北宋安州,今湖北孝感。有方鼎三,圆鼎二,甗一。 今人不知其器,仅存铭文拓片。我根据铭文拓片的内容,认为其出自南宫家族,其年代有延续,和作为史官的南宫家族密切相关。 现在我就铭文拓片来解读,还历史一个真相! |
|
《中方鼎》铭文翻印:隹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省南或,庸行(【埜丮】),王?在(谢)(随)【屰自氒】土,中乎歸生【業庸】于王,封于寳彝。 《中甗》铭文翻印:王令中先省南或,庸行【埜丮】,?在(曾),史荣至,以王令曰:“余令女史小大邦(友),舍尹御【日東】,至于女【庚今】小多(发),中省自方一昱,(怀)(黎)邦在(禹)?”。 歸白【网貝】氒(岸)首,氒人(封)汉中州。 曰“【臼又】(举)”,曰“【?兄】”。氒人尹廿侯,氒贮诸曰“宾射貝” 日【亻敕】(【不生】)王 休。肆叾屯羞,余 【屰廾】,用乍父乙寳彝。 |
这两个彝器发生的年代在南宫氏伐虎方之后,是在康王成年娶亲时间,暂时不翻译,先看康王的孪生兄弟在过继给单公中氏后的另一个彝器。 《中方鼎》铭文: |
铭文翻印:隹十又三月庚寅,王才寒次師,王令大史兄【衣内倒自】(怀)土。 王曰:“中,兹【衣内倒自】人入事,赐于武王乍臣,今【二兄】畀女【衣内倒自】土乍乃采。” 中对王休令,【将鼎】父乙尊,隹臣商中臣。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
隹十又三月庚寅---就是闰年的十二月,相当于周朝的十三月。所以这个日子不是唯一的,我根据内容,认为是周成王养下双胞胎之后。对照万年历可知,公元前1031年的十三月就是闰十二月,但是该月没有庚寅这个日子,因此在往后三年,即公元前1028年为乙卯年,闰四月,十三月就是万年历的十二月,即戊寅月庚寅日,即大年三十,除夕日。 此时距离成王的双胞胎儿子过继给荣中三年了,1035-1028+1=8岁。这个儿子8岁了。这个儿子是谁? 根据《元和姓纂》《路史》《通志。氏族略》等史料记载,西周初期,成王姬诵封其少子姬臻于单邑(今河南孟津县东南),为甸内侯,因氏焉。 |
王才寒次師---王指周成王姬诵;才通在。 寒指寒浞氏 次者二宿之后为次 寒次---指寒浞氏 寒次師---指寒浞氏在历史上三次出师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洛阳,即夏都斟鄩。 寒浞氏師第一次居斟鄩在夏后相时期,寒浞氏灭戈弑帝相而居斟鄩 第二次应当是寒浞氏作为纣王的倒戈武装而居于斟鄩。 |
王令大史兄【衣内倒自】土---大史,即太史(或为史佚或为南宫适) 兄通贶,赠送。 【衣内倒自】从衣从‘倒自’,已者怀,归于,即周初的怀姓九族;倒自者指武王伐纣时,倒戈的殷商指族戈氏。 这句话就是:周成王命令太史赠与怀姓九族戈氏(参与倒戈的殷商之族)领土。 |
中,兹【衣内倒自】人入事---- 中,这里的中的象形上下有两根飘带,其含义表示中间,取洛阳地区为古代天下的中国,在《何尊》中有“宅茲中或”,其中字与这里相同。所以这个中表示洛阳之地,古代多以封地为氏,这个中也说周成王过继给荣中的儿子,从此这个儿子就是以‘带两根飘带’的中为氏,这个‘中’是不同于单公中氏的中,因为单公为虞仲之后,生息在泾水源头中衍氏的地区,所以以那里的‘中’为氏,是不带飘带的。 这个中还和现在河北的古中山国有关,中山国的飘带只有一根,表示其为两个中氏的后代所形成的国家。 茲在金文中代表洛水流域或者洛阳地区。 这句话就是:(我的儿子)中,在洛阳地区当初参与倒戈的殷商之民就交给你来管理了。 |
赐于武王作臣----他们在武王克殷后,被(王子武庚)赐予武王作为周武王的下属。 |
今【二兄】畀女【衣内倒自】土乍乃采---今,现在。 【二兄】从二从兄,二者再次,兄者贶,合起来就是:再次赠送给你或者转送给你。 畀,给以,送给你作为** 女通汝,你,指成王的幼子,康王的孪生兄弟。 这句话就是:现在我将这些人转送给你,他们居住的领地作为你的采邑。 |
【将鼎】父乙尊---【将鼎】,特大鼎,表示吃饭人很多,也表示这个部落很大。 父乙---乙部落男性武装首领,乙部落为帝乙正妃所在的母系部落,也是纣王的母亲所在的部落,这个部落参与了倒戈行动,也是怀姓九族之一的戈氏。 说明父乙是武王时期的武庚不要而送给武王的臣属,现在成王将他们由原先周王朝直接领导转变为归属于子中领导(实际由其继父荣中领导),所以中要笼络他,给他制造一个超级大鼎。 这句话就是:(中)铸造了一个超级大鼎送给戈氏部族的首领父乙。 |
隹臣商中臣---隹,指帝乙正妃所遗留下来的母系部落。 臣指武庚曾经将她们送给周武王作臣。 商通赏 这句话就是:这个曾经作为周王室的臣属的部族被赏给(成王的儿子)中为臣属。 |
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这是一个数字卦,按《周易》为剥卦/比卦。 即使现在懂《周易》的人搞清楚了这两个卦的含义,也不能正确理解,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两卦的背景。 这个卦的背景就是:成王亲政后,延续了周公旦的治国方略,特别是周公旦所创的《勺》乐的核心理念,成王的正妃被没有在与周王室走得近的部族中挑选,而是选定边远的众多母系部落的‘好’(母系诸国的继承人),让她们‘宾’于周都宗周,通过联姻方式来‘怀柔附远’。成王选定的第一个对象就是从北方来朝的东胡的一支肃慎氏(今河北唐县)。但是这个成王与肃慎氏的第一炮竟然是双响炮。成王听闻老婆养下双胞胎后,喜忧参半,喜的是‘一禾并穗’,意味人丁兴旺,大周阳盛阴衰;忧的是对王室继嗣来说,生双胞胎是不吉利的。所以成王马上到丰邑去找周公旦商量,怎么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 最后是成王的舅舅丁父吕伋讲了一个方法,算卦,看上天的旨意,所以就成王双胞胎如何处理得出的卦象是:七八六六六六/八七六六六六 |
《中方鼎》铭文记载了成王在把自己的孪生儿子过继给了单荣中三年后,将今天洛阳盟津作为其采邑,这个儿子就是单氏家族的祖先单臻,又名中山臻。 铭文翻译如下:公元前1028年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日,周成王在寒浞氏曾经三次驻军的洛阳市东部,周成王命令太史赠与曾经倒戈的商朝部族领地。 成王说:“(儿子)中,(我让)居于洛水周边的原倒戈的商朝部属划归在你的名下,(他们曾经被王子武庚)送给武王为臣,(变成了周王朝的臣属),现在我将他们转送给你,他们的领地就是你的采邑。” 中在赞扬了成王的命令后,给这个殷商部族(乙)的男性武装首领铸造了此大鼎,作为这个殷商部族从此归属于中的管辖的标志。 这也是通过卜卦得到上天的旨意: 将承天命的嫡子中从周王位的嗣子中剥离---七八六六六六(剥卦) 将此子过继给单荣中后比同于王,即死后以王礼葬---七八六六六六(比卦) |
明白中的身份后我们再来分析《中方鼎》和《中甗》铭文 隹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这个南宫伐虎方的次年,我们从晋侯M114墓地出土的《WEI甗》铭文中知道,就是成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2年,此时中多大? 1035-1022+1=14岁 |
王令中先省南或---王即周成王;省,考察; 南或即南国,指周朝沿丹江出河南淅川以南的国家。 成王命令中作为先锋去考察南宫适所开拓的南方各国。 显然中只有十四岁,作为先锋的应当是其继父单荣中所率归属于中的殷商部族。 |
庸行【埜丮】---庸行者缓刑也,拖拖拉拉地行军称为庸行。 【埜丮】者从埜从丮,埜指距离王城三百里的地区,丮者控制也。合起来就是受周朝控制的三百里的郊野之地。 所以这句话就是:缓慢地行军在周王朝所控制的郊野蛮荒之地。 |
王【厂立】(拉)才谢(《中方鼎》)--- 王【厂立】才曾(《中甗》)--- 【厂立】者通拉,就是拖在后面。 谢在商时期为任姓部族国家,在今河南南阳北,称翳任氏,属于三巫之一。周朝中期为姜姓申国所占。 曾国为夏少康之后,少康失国,其子孙一部分迁于山东为曾国,一部分随其母族居于方山巫任为国,位于今河南南阳东面方山。 所以谢,曾其实是相同的地方,没有明确的分界,位于南阳东北。都是母系部族的诸国。 |
史荣至以王令曰----史通使,派;荣,即荣中,外交部长单中,也是中的继父。 这句话就是:派外交部长中的继父单中以成王的命令说: |
余令女以小大邦友,舍---我命令你以你所辖的大小邦族,朋友,在此驻扎。 |
尹御【日東】---尹者管理;御者治御。 【日東】从日从東,来自东方的日部落,指前面在武王伐纣时倒戈的殷商遗民,被成王转送给中的殷商乙部落(商汤后裔部落成乙)。 管理属于自己的殷商遗民。 |
至于女(康)小多(封)---至于,一直到。女通汝,你的 康从庚从口,庚者新生也;口者采邑也;合起来就是从采邑新生扩展出来的地方。 小多封---零散的多块小封地。 这句话就是:一直到从你采邑(今洛阳盟津)延伸出来的众多小而零散的封地。 |
夏朝有个核心部落叫昆吾氏,相传为颛顼氏曾孙陆终氏长子。我们从《山海经》中知晓,颛顼帝的孙子为重及黎,其曾孙或为黎之后人,昆吾为夏伯,在夏商时期掌管制陶和冶炼。昆吾是夏末商初夏桀的主要武装部落,据《竹书纪年》记载: 帝癸(夏桀)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 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 可以看出,昆吾部落是随桀一起被流放到巢,桀在巢去世后(成汤二十年,夏桀卒于亭山。禁弦歌舞),其部落逆流西上,一直回归到青藏高原之上。后来又从青藏高原下来,居于大乐之野。所以掌管冶炼的昆吾部族就来到三星堆,带来了青铜文化。 |
我的新作《晋侯墓地考》已经发表 现在正在写我的《燕侯墓地考》 在写《燕侯墓地考》的过程中,我发现解读了‘梁山七器’,其铭文特别重要,下面我就其中的铭文给大家解读,让我们分享其中的历史 |
给大家看一个彝器《小臣艅犀尊》及其铭文: |
|
铭文翻印:丁巳,王眚何亯,王易小臣艅何貝,隹王来正人方。隹王十祀五5,日。 丁巳---这是干支纪日,但凡在青铜彝器铭文之首以干支这样表示,均表示这件彝器是同时铸造的一系列青铜彝器中的一件,这一系列青铜彝器的铭文内容首尾相接,记载在周王朝时期发生的一件重大事件。如武王克殷的事件就是记载在《利簋》《大万尊》《夭亡簋》《德鼎》等上面,这些彝器都是同一批铸造。 |
如果我们以后发现了这一批记载的青铜彝器,一定会有铭文记载具体的日期,我们再来确定这里干支所记载的时间。 在铭文的最后为“隹王十祀又五5,日”,日为彝器铸造者签名,重要的是在‘十祀’后面又两个‘五’,这两‘五’的写法不同,是表示时间还是其他?为何要写成五5? 我认为这是周人常用的双重表达方式,即既接前面的数,又接后面的字。 实际上接前面的就是:五+5=10,十+10=廿,即成王二十年 后面的五5日则表示‘五官’和‘五横’,日表示其为日部落后裔。 《管子。君臣上》有“有道之君,上有五官以牧其民,则众不敢逾轨而行矣;下有五横以揆其官,则有司不敢离法而使矣。” 五官各有其横,曰‘五横’。 周成王二十年为公元前1026年。 据《竹书纪年》:(成王)十九年,王巡狩侯,甸,方岳,召康公从。归于宗周,遂正百官,黜丰侯。 |
王眚何亯---王,即周成王姬诵;眚通省,巡狩。 何,从昜从何,这里是‘何’字变体,在何前面加一个昜,表示其为‘何姓’源出昜,这里的昜指泰山之昜,即今山东曲阜,古称奄城迁徙过来的‘何’姓部族。 我们就要问,何姓出自哪里?何的象形为‘持戈而止’,即一个人操戈而来的某地,我们知道戈姓为夏朝姓氏,早期的戈姓为东夷的一支,后来后羿所射封的十日部落的一支‘寒浞氏’(居住在今山东潍坊),打败东夷‘戈姓’,占住其地盘,也以戈为姓,戈姓和盾姓都是夏朝姓氏,后来随夏桀南放,夏桀死后,随其后沿古南海(今长江)西迁至青藏高原,其中一支迁徙到绵阳至乐山的丘陵长廊,建立了古象国,就是今天四川三星堆遗址。 但戈姓的主体。但是多数寒浞之后的‘戈姓’则投靠商汤,成为商朝重要的部族,武王灭商后,其为殷民九姓之一。 何姓之所以有名气,是因为何姓诸国之君嫁给了商王子武庚为妃,生下了武庚的后嗣---奄君。在青铜彝《何尊》的铭文中详细记载了成王俘虏武庚后,将其带到其母亲邑姜(为武庚的同族表姐)面前发落,历数武庚背信弃义,造反称王,还告诉他们自己要将武庚绳之以法,但是封武庚的后嗣于奄,铭文中称武庚的儿子为‘何’,就是以其母族部落的名字来称呼他,这是因为何族已经将武庚之子带到了奄地,《何尊》是成王五年器,也就是说,成王并为杀武庚的儿子,而是封其为奄君,但是将武庚之子和何部落从奄(山东曲阜)迁徙到蒲姑(山东博兴)。(见《竹书纪年》成王五年春正月,王在奄,迁其君于蒲姑)。 我们在看何姓的族徽 |
我们来看这是何姓人自己标榜的族徽,这个图像非常准确,将何姓的历史描叙的一清二楚 首先左边是‘皇’字变体,即上半部是‘皇’,我们知道皇代表古代帝王家族,所以表示其出自殷商王族---即商纣王子武庚的儿子。 下面是一个人手持‘戈’而‘立足’,这是‘何’字的金文象形。 右边为一条龙环绕着一个‘台地’,龙头向着‘何皇’,我们根据《三坟》知道,龙在古代代表着帝王直属武装,这就是说‘何’作为母系部落是殷商王朝的直属武装力量。 这样一个图腾将‘何’姓的起源准确地表达出啦了,即何姓氏殷商王朝的直属母系部落武装力量,其母系诸君为王子武庚的正妃,其子就是奄君,所以何姓中的一部分就是奄君的后代,也是殷商王族之后。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