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第7页]

作者:古道风人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恶---指罪恶,不良的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的思想行为。或可称为’戒律‘。
    藏之约---藏指收藏起来或者铭刻记载下来;之,让其流传下去,作为以后的;约者条约,法律或者戒律。
    恶有藏指约---用文字记载下来并让其流传的戒律(思想行为)。
    行之行---前面的一个’行‘指行为规范;之指流传,或者承袭下来的;后面的行指象形道路,人世间。
    这句话就是:流传在世的行为规范。
    第一段应当这样翻译:周武王举行登基仪式的三日,在那里召见士大夫问:“有没有记载着戒律以及世间的行为规范准则,并且能告诫后世子孙并且把它们当成经典律条的典藏?”
    诸大夫说:“没有听说过”。
    随后武王在那里召见姜太公,并且问他说:“以前黄帝颛顼帝治理国家的政策方略还存在吗?我怎么一下子都找不出来了?”
    姜太公说:“记载在丹书里面,大王您如果想聆听教诲,必须与上天盟誓,先斋戒。”

    何为丹书?赤雀所衔的文书。赤雀就是指男方的母系部族,炎帝的后裔。丹书应当是后代流行于楚越之地的鸟形文字。是炎帝后裔所创造的文字。我就有一个疑问?丹书记载在什么载体上,既然鸟雀能衔,必然是丝帛之上。应当是楚帛文字的前身。
    丹书就应当是用朱砂写在丝帛上的文章。古代南方的母系部落以朱砂为神灵之物,用朱砂所书是有神灵附在上面,不可冒犯。这点我们在母系部落君主墓地都有发现,必然妇好墓,畢姬墓等。
    则表示盟誓,盟约
    齐通斋,斋戒。
    第二段翻译如下:
    周武王斋戒三日后,整装端冕,姜太公也奉着丹书进来,背靠屏风而立,周武王走下堂室,面朝南站着,姜太公说:“先王的治国方略不可下視(表示尊严至高无上)!”
    周武王于是向西走,再折向南,面朝东而立,姜太公朝西面对着武王说:“(对于神灵)敬奉胜过怠慢就会吉利,怠慢超过敬奉就会灭亡;大义战胜私欲就会顺利,私欲超过大义就会凶险;任何事情,自身不强大就是徒有虚名,不怀恭敬之心就会行事不公正。徒有虚名者必然会消亡,常怀敬畏之心就能万世永存。将它们作为经典,作为行为准则,可以在子孙后代中永远传承(不会过时)!而且我听说---以仁爱之心得到的(天下或事业),以仁爱之心来维持,就可以流传百世;以不仁得手段获得的(天下或事业),以仁爱维持,可以流传十世;以不仁得到的,以不仁来维持,一代也传不下去。”
    关于’仁‘和’义‘我要谈谈我的观点
    什么是仁?什么是义?
    仁者从尸从二,尸在古代指尸位,人死后灵魂上天,以其后代代表死者供人祭祀,所以尸指失去灵魂的躯体。二代表天地之间。所以仁的象形本意就是天地之间没有灵魂的躯体,借指凡夫俗子,本意就是把凡夫俗子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所以《礼记。中庸》有“仁者人也,亲亲为人”我们现在的理解就是’亲民‘,仁就是把老百姓当初亲人看待。
    義者从羊从我,羊是古代祭祀仪式上的牺牲品,我表示商人的自己,合计来就是把自己当成牺牲品。象形含义就是:牺牲自己,为了广大人民的生存向上天祈求保佑。引申出
    义的本意:为广大人民的生存而牺牲自我的精神。

    我这里要指出复旦大学教授在《这就是中国》节目中错误的观念:
    张教授说:现在中国政治是贤能政治
    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我认为现在中国的政治是仁爱政治,而非贤能政治。
    在中国历史上,不管哪个朝代,宣扬的都不是贤能政治,都是仁爱政治。
    把贤能置于仁爱之上不符合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德理念,也不是正确的政治。
    第三段:
    周武王听闻此言,小心翼翼若带恐惧之色,退下来后把警戒之言书写成文,让人铭刻在坐席的四端压镇之上;铭刻在台几之上;铭刻在水鉴之上;铭刻在盥盘之上;铭刻在屋檐之上;铭刻在觞豆之上;铭刻在门户之上;铭刻在牖轴之上;铭刻在剑上;铭刻在弓箭之上;铭刻在矛之上。

    周人席地而坐,所以坐在席子之上,而坐席的四角有青铜压镇。坐就是跪,屁股在脚后跟之上。青铜压镇:
    
    机者几也,木头加工而成
    周人座位前面放置物品的木头機座:

    
    周人在青铜器内盛满水来映照人影,称为鉴,是后代镜子的前身。
    这是《夫差鉴》:
    

    
    盥盘---周人承接洗手的废水盘。
    如《子中姜盘》:
    
    檐---周人宴会时,坐席在大厅走廊之前,每个坐席都在两檐柱之间,所以檐在座位之上。
    暂时无图
    户指大门
    牖指门轴座。
    户指居室或宴厅之門
    牖指门轴座。
    觞---盛酒之器
    
    豆---盛食物之器
    
    剑
    
    弓
    
    矛
    
    第四段翻译为:
    坐席的左前压镇上铭有:安乐必敬(想要平安快乐,一定要敬重上天)
    坐席的右前压镇上铭有:无行可悔(是否有不端行为,可以悔过改正)
    坐席的左后压镇上铭有:一反一侧,亦不可忘(每一次反身或侧身时都不可忘记教诲)
    坐席的右后压镇上铭有:所监不远,視尔所代(监视你的在不远处,看看你所替代的)

    周人尊崇左边,所以先左后右。
    机之铭曰:皇皇唯敬,口生口后,口戗口
    机就是周朝的桌子,几形。
    皇通惶,皇皇者惶惶也,心中恐慌。
    口是残缺的字,既然有残缺的字,说明记录这些铭文的作者一定看见过原物,只是看见时离武王克殷历史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了。
    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
    青铜鉴上铭文是:见尔前,虑尔后(看看你所取代的前朝殷纣王,再好好思考你该怎样施政)
    盥盘之铭曰:与其溺於人,宁溺于渊,溺於渊犹可游,溺於人不可救。
    盥盘上的铭文说:与其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还不如陷于深渊;陷于深渊还可以游上岸,陷于众叛亲离的境地就无法救了。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
    在楹柱上的铭文是:(如果你做了缺德之事)千万不要说对你没有损坏或残害,它一定会给你带来祸害;千万不要说没有对你产生影响,它所带来的灾害将从小到大;千万不要说对你没有伤害,它所产生的祸害将会深远长久。
    杖之铭曰:恶乎危?於忿疐。恶乎失道?於嗜欲。恶乎相忘?於富贵。
    疐通蒂
    在手杖上的铭文说:使我们陷于危险境地的不良行为在哪里?在那些引起别人怨恨的起因。使我们陷于无道的不良行为在哪里?在那些我们所沉溺的欲望之中。使我们陷于忘记过去的不良行为在哪里?在我们富贵之后的(骄淫)
    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
    衣带上的铭文说:怒火会使我们温文尔雅的仪容消失殆尽,一定要小心谨慎,警戒怒火的生存一定要保持恭敬的态度,(凡事)恭敬就能长久。
    履屦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
    鞋子上的铭文说:谨慎地对待劳役,劳役的征用一定要答应给与被征用者一定的报酬。
    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憍通骄,持矜,狂妄自大。
    在觞器和豆器上铭文说:(我们的)食物来自权力,食物其实来自我们的权力!一定不能因为我们拥有权力而狂妄自大,如果我们狂妄自大,我们所统领的百姓就会逃亡。
    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勿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勿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
    名---古代刻在门楣上的门牌府邸标志。
    下面我将解剖晋侯墓
    由于现在历史学家对西周历史认识的空白,导致今天的历史学家的晋侯墓地解读出现诸多错误,我将一一指正。
    晋侯墓地与西周历史息息相关,可以和我的《铭刻青铜器上的历史》相互印证。
    晋侯墓的地理位置:
    天马---曲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曲沃和翼城两县交界处。东距翼城县12公里,西南距侯马城区(新田遗址)30公里,东西走向的乔山(塔儿山)在其北,绵山(覆釜山)和翱翔山居东,南与紫金山(逄山)相望。遗址分布在天马,曲村,北赵,三张这四个自然村之间。东西约3800米,南北约2800米。

    
    曲沃羊舌村墓地遗址分布图:
    
    天马遗址和羊舌遗址相对位置图示:
    
    晋侯墓分布图:
    
    历朝历代都以为,晋国的开国之君是晋侯姬燮,也是唐叔虞的儿子,周武王的孙子,周成王的侄子。事实真的是这些吗?
    我前面一直强调,周朝贵族的名字一般都是后人根据其生平事迹所定义的,或者代表其来历,或者代表其主要功绩,所以在分析周朝诸侯国君或者贵族时,一定要对其名字进行分析。燮作为国君的名字,晋侯不是唯一的。周夷王的名字也是燮。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燮是什么含义?
    燮,从炎从言,表示言语调和。《说文》有“燮,和也”。但是这不是本义,其本义是‘忧’,是因为有了忧患,所以才需要调和。在甲骨文中有‘夕燮’表示‘夕有忧患’。所以用燮来命名的人,表示这个人解决了“某个政权或者某个国家晚期的忧患”。
    比喻周夷王姬燮的继位就是这样,姬燮是周懿王姬囏的儿子,本来周懿王死后,应当他继位,但是,周懿王在去世的十年之前就被他的远方堂叔姬辟方软禁了,所以在周懿王忧郁成病去世后,姬辟方就顺理成章地篡位了,史称周孝王,但是周孝王本来就比其侄子岁数要大,周孝王正是在位执政至于不到九年,在周夷王在位时,他唯一的儿子去世了,只有一个孙子还小,当然还有一个女儿,如果传位给女儿的话,意味周王朝的消失,所以周孝王晚年周王朝出现了‘忧患’,这个时候周王族(虢氏家族,中氏家族,召氏家族)与周孝王协商,决定将周王朝的王位重新交换给周懿王姬囏的儿子姬燮。这就是《散氏盘》铭文中记载的事。
    所以燮的含义就是这个人的出现,解决了某个国家或者政权晚年出现的危机。
    所以我认为唐叔虞的儿子姬燮也是如此!
    所有我的观点就是:姬燮不是第一代晋侯,他是为了解决前面晋国末代危机时才来到晋国为侯的,正常情况下,他应当继承其父堂叔虞的唐国,称唐侯。也是在他为唐侯时,因为晋国出现了忧患,所以得到了周朝王室的指令,命令其兼并晋国,所以才有后来的晋国。
    我这样说当然有我的证据,证据在哪里?
    证据在《辅师嫠簋》和《【O爻見】公簋》铭文之中

    

    

    

    这两个青铜彝器我前面都已经解读过,前面的《【O爻見】公簋》铭文记载的事情发生在周成王二十八年,即公元前1018年,说的是这一年,【O爻見】公(也就是武王所封舜帝之后陈胡公)将位于山西南部的姚氏部族的国君抢过来,送给了周成王做妃子,同时任命姚氏部族的男性首领【兆丆】伯作为故地晋国的侯君。从这里的铭文可以看出,晋国在武王封八百诸侯时,封的诸国,即在晋地封了有姚部族的母系首领为晋国,第一代晋国之君为女性是有姚部族的母系酋长,武王分封诸侯应当在武王克殷(公元前1051年)之后,假设为公元前1050年,1050-1018=32年。经过三十二年,第一代晋国国君就去世了,第二代晋君很可能就是其女儿,但是在她继任国君后,作为姚姓的族长【O爻見】公却把她嫁给了成王(在商朝者种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喻武丁的妻子妇好,商王文丁的妻子癸若氏等都具有双重身份),在周朝对商朝有所改变,不再让王妃有双重身份,这样,她的国君地位就是需要由她的兄弟【兆丆】伯所代替,这时候晋国就由诸国变成侯国了,所以第二代晋国国君应当是【兆丆】伯,晋国由此变成了侯国。
    我们在看《辅师嫠簋》铭文所记载的事:
    事件发生的年代,我通过铭文“隹王九月既生霸甲寅”结合万年历推断为‘周康王九年’,即公元前1000年,此时距离第二代晋君继位相隔18年。
    另外,据《竹书纪年》记载: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
    在《辅师嫠簋》铭文中,周康王姬钊任命嫠接替其父亲出任晋侯姬燮(名哉子)的师傅,辅佐你的儿子管理国家。并且增加了哉子的管辖区域,作为五个母系日部落的共同君主。
    嫠,寡妇,唐叔虞的老婆,晋侯姬燮的母亲,因为这个时候唐叔虞已经去世了。
    哉子,哉通才,在,在下者自己也,哉子就是自己的儿子。
    康王让寡妇嫠接替其父亲(唐叔虞的岳父)去辅佐哉子,就是辅佐自己的儿子。
    这个‘嫠’是谁?就是晋侯墓中的‘向大室’,她的形象代表就是:
    
    这里就有个问题:周康王为何要命令嫠(寡妇---唐叔虞的遗孀)带着她的儿子(哉子)从唐地迁到晋地,并且去管理新增的五个母系日部落?
    我的看法就是在康王九年,即公元前1000年,第二代晋君侯【兆丆】伯去世了,晋国发生了内乱,动荡的局面需要一个强大的母系部落首领来领导,这时候周康王姬钊想到了唐叔虞的遗孀,她是姬燮的母系,也是强大的向垚氏(耑唐氏)部族首领,由她来统领晋地动乱的五个母系日部落,并把她们归属在自己的儿子的国家管辖下。
    下面我们看看晋字是什么意思?
    
    我们看晋的上面为两支交尾的矢,下面为日。这是什么含义?
    首先交尾代表女娲和伏羲的后代,我们在图腾中经常看见
    
    这是什么意思?
    女呙和伏羲都是炎帝之后裔,他们拥有同一个祖先,同一个名称‘日’,她们形成了母系部族,首领为女娲,在母系部族的繁衍过程中,从这些部族中生成了男性团体,这些男性团体出现了首领,就是伏羲,伏羲在传承中形成了以男性为首领的母系部落联合体,在很多很多年后,女娲部落的女子就和伏羲部族的男子融合结合并形成部族,虽然他们拥有同一个祖先,但是因为年代久远,就不存在近亲繁衍的问题,他们的后代交融在一起形成的日部落,就是这个图腾。
    我们看到晋字的形状是两根交尾之矢向下‘射’,交尾表明部族的出处。‘向下射日’又是什么含义?
    ‘射日’出自‘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我想大家都知道,但是这个神话的本义是后羿保护着十日部落开拓新的领地。
    射的古义就是射封。后羿是帝王以下的‘后’级别,和后稷是一个级别。
    所以晋字的含义就是十日部落竝出时,后羿所射封的两个日部落的生息知道。那么最初晋地在哪里?应当是在晋河流域,那么晋河在哪里?
    据《山海经。北次二经》有“又北五十里,曰县雍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铜,其兽多闾麋,其鸟多白翟白【有鸟】。晋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汾水。其中多鮆鱼,其状如脩而赤麟,其音如。。。”
    根据推断,晋水就是今天的流经乡宁县光华镇至襄汾县进入汾水的豁都峪河。所以晋地的核心就是今天的襄汾市周边。
    很明显出土《向太室鸟尊》的墓地应当是晋侯燮的母亲墓地,她虽然比唐叔虞晚去世,但是她应当和唐叔虞葬在一起,这就是说,唐叔虞的墓地应当从唐国迁到晋国。那么有没有证明唐叔虞墓地的青铜彝器,当然有,这个青铜器就是:《弔夨方鼎》,根据《弔夨方鼎》铭文的内容,这个鼎是记载唐叔虞受封为唐侯的经过,所以只可能出现在唐叔虞的墓地,这个鼎出现在晋侯114墓地,所以证明M114墓地就是唐叔虞墓地的铁证。当然,唐叔虞在姬燮迁唐为晋前就已经去世,否则不会有《辅师嫠簋》里面的寡妇向大室。所以M114墓地是晋侯燮将其父唐叔虞迁过来的墓地。
    在M114墓地出土的《向大室鸟尊》和《弔夨方鼎》来看,M114墓地就是从唐国迁徙到晋地的唐叔虞与其老婆向大室的合葬墓。这个墓的边上的墓地一定是其子晋侯姬燮的墓地。
    周朝贵族常将其父亲的墓地迁移到到自己的封地。最为明显的就是我前面指出位于逄县倗国墓地的M2号墓(墓主为第一代倗国国君毕姬的丈夫倗伯)边上的M2---158墓地。我们知道倗伯是比干的遗腹子,比干在武王克殷的前一年被纣王所杀,公元前1051年,武王灭殷后,将殷民交给王子武庚管理,其都城在沫邑(今河南卫辉市),并且收纳比干遗骸葬在武庚的管辖区域,建比干庙和比干墓(今河南卫辉仍然可见),在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有明确的记载。但是我们在山西逄县倗国墓地的M2---158墓地明确是比干的墓地,所以明显是迁徙而来。比干和唐叔虞都是死在其老婆前面,所以他们的儿子在其母下葬时,都将其父亲墓地迁徙到自己的封地。这是非常合理的。等晋侯姬燮和倗伯爯死后,他就葬在迁过来的父母合葬墓地的边上。
    既然我们确定了位于中轴最上面的M113,M114是唐叔虞和其老婆向大室的墓地,那么其右边的M1号墓应当是晋侯姬燮的墓地。M1墓地出土了那些东西?
    晋侯M1墓地和M2墓地因为在发掘途中被盜,所以大量文物流失。晋侯M1墓地应当是晋侯姬燮的墓地,属于侯爵,应当有五鼎和其他大量青铜器,但是都被盜流失海外,其中有一部分在香港时被购回,除了晋侯稣锺外,还有文物应当出自M1,M2墓地,晋侯稣锺我以后再说,现在要确定M1,M2墓地墓主身份,要分析墓中出土的青铜器,特别是上面的铭文。上海博物馆因为没有人看得懂青铜器上的铭文,所以他们把宝贝当垃圾藏起来了。
    据有关人士透露,购回的文物中有出自M1墓地的晋侯鼎一件,盨四件,其中有铭文24字(重文2字):隹正月初吉丁亥,晋侯*乍寳尊盨,其萬年,子子孙孙永寳用。
    因为我没有看到铭文拓片,所以无法想象*所代表的字形,但是这个字是晋侯姬燮在世时的名字是肯定的。
    幸好这里明确记载了日历,对照万年历,我推出了彝器制作的时间。
    确定为公元前990正月初二,月象为初吉。即农历辛卯年辛丑月丁亥日。
    这个日子是对应的是周康王十九年,即在姬燮从唐迁至晋十年之后(见《竹书纪年》和《辅师嫠簋》铭文)。
    从时间来看,M1墓地为晋侯姬燮的墓地是肯定的。
    确定了M1,M2墓主的身份,那么M9,M13墓地应当是晋武侯宁族。
    我们先来说说宁族这两个字的含义,我前面一直强调,周朝贵族的名字均有特别含义。
    宁族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使家族安宁。从反面来分析,就是到了晋武侯这一代,晋侯家族对继位问题发生了争执,晋侯采取某种方式,使得晋侯家族平息了争执。
    至于争执的啥?究竟怎么解决争执的?我们需要看到更多的出土文物。
    因为晋侯姬燮在周昭王三年还活着,而周昭王意外征伐楚国的战争中落水而亡,其在位十九年而亡,所以可以想象,晋武侯的主要生活年代在周穆王时期。
    在M9墓室出土一件小圆鼎铭文有:晋公*室寳尊彝。
    我们知道,公的级别比侯高,一般是世袭的并在朝任职,而晋国从唐叔虞开始就是侯爵,从未听说过为公爵。但是在姬燮从唐迁徙到晋之前,晋国是有过两代国君,而且其族长为武王所封的舜帝之后---陈胡公,他是公爵的身份,这是可以世袭的。所以我认为晋公应当就是世袭的陈胡公,他不是姬姓。晋公*室---应当是晋公的夫人。
    最新从海外流回的《晋公铜盘》可以证明这点。
    《晋公盘》及其铭文
    

    

    
    为何上传不了?

    

    

    

    

    

    

    
    《晋公盘》与《子中姜【O川皿谷】盘》相似,但是多了裸体人足。
    我前面将过,出现裸体人足的含义就是周王朝贵族逃亡归于晋侯,这些事件对应的年代是周共王,周懿王时期,对应的是晋侯服人。
    根据《史记》的记载,晋侯服人是晋武侯宁族的儿子,这就是说,《晋公盘》应当出现在晋侯服人的墓地,如果出现在晋侯宁族的墓地,那么晋武侯宁族就应当比周穆王的寿命还有长,这是不合常理的。
    晋公是世袭的,晋公和晋侯不是一族。
    第一代晋公应当是《【O爻見】公簋》铭文中的【O爻見】公,他一定是周武王的朋友,在武王时期被封的公爵。
    铭文翻印:隹王正月初吉丁亥,晋公曰:“我皇且唐公,膺受大命,左右武王,敬【田伐】百蠻,廣啟四方,至于不【廷土】莫殳(使),王命唐公建【广七】(宅)京?,右(佑)百生(姓)乍邦。我剌考(憲)公(堇)()(),(猷)疆武鲁【宀百夷】【雨亂】,(丧)不六虩二七,(诸)(侯)(祀)變()乂今百成。【午隹】今小子敢帅井先王,秉德【叠召】【协午日】燮萬邦,【言哀】莫【矢日】【卑夋】【楙宀言兑】,余咸,【幺田】率土乍彖,左右保辥王國。(刜)【龠廾】【零炎戈】【啟夷】,以嚴虩若否,乍元女孟(姚)宗(媵)(器),爲廣啟邦,虔龏盟祀,卲【今日】皇鄕,【协午日】【竞川】百册【午角】,今小子【谏攴】辥爾家宗妇(楚)邦,烏【引召】萬年,晋邦隹眉永康寳。”
    我把铭文通读了一遍,觉得这个彝器非常不简单。我原先认为以人为足的青铜彝器出自周共王周懿王时期的观点需要改变,足代表迁徙,人代表贵族,从这个意义来讲,晋侯姬燮带着江山社稷从唐地迁徙到晋地,更符合这个含义。
    铭文中出现的日期我认为M1墓地出土的青铜彝器的时间一样,即公元前990的正月初二。
    铭文中出现唐公,显然这个唐公就是周武王所封的尧帝之后,所谓的武王封尧之后于蓟,可能这个蓟的位置不在天津蓟县。而在南方秦岭地区。
    武王克殷在公元前1051年,随后不久就大封诸侯,所以第一代唐公在武王时代,在周武王建成成周之后《逸周书。王会解》中,唐公就参加过成王的加冕仪式。从文中的意思可以看出,是第三代唐公(晋公)把自己的长女嫁给了晋侯姬燮。前后的内容是在叙述唐公家的历史,和历史上迁唐于杜相符,但是这里所说的理由不是唐侯叛乱,周王朝派兵灭了唐国,而是周公旦有意让唐公南迁,去完成‘丧六虩二七的使命’。
    在此顺便说一句,现在出现在世的一个《晋公盘》是假冒伪造品,因为它没有没有‘丧六虩二七’。
    假设唐公和陈胡公都比武王低一辈,则第二代唐公(宪公)和唐叔虞同辈,第三代唐公(晋公)应当和晋侯姬燮同辈,依次,晋公把自己的长女孟祁嫁给了晋武侯寜族。
    由此得出《晋公盘》铭文中的晋公和M9墓地出土的小圆鼎铭文“晋公*室寳尊彝”里的晋公应当是同一个人。
    我有点自己佩服自己了。我要对吴镇烽老先生说,你没有弄懂的问题我给你解答出来了!
    明天开始解读《晋公盘》。
    在读历史时,有没有提出过疑问,为何诸侯国君有的称侯,有的称公?
    现在研究周朝历史的人,鲜有人对周朝公的称呼的发展有研究的。周朝是非常重视礼制的朝代,在西周和东周早期,是严格遵守礼制的。周朝诸侯国国君的任命都需要有王朝专门的机构册封,这是周朝朝奉制度的基础。其墓葬礼制也如此
    比如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如果是在王朝册封过公爵的,他的墓葬中就是七鼎;如果诸侯国的国家是‘诸’或者‘侯’爵,则墓葬中就是五鼎,如果君主是伯爵,则墓葬中氏三鼎。礼制是不能逾越的。现在我们在西周墓地有的诸侯国国君墓地是五鼎,有的是七鼎,好多人就误会了诸侯的礼制是‘七鼎’,这是错误的。
    还有一点,在东周春秋时期,像齐,鲁等国君由侯变成了公,他们为什么能够转变?
    还有为什么会有曲沃庄公?
    诸如此类问题,我在《晋公盘》和其他出土的青铜彝器的铭文中找到了答案。
    周武王灭殷后,封为公爵的人屈指可数,这些爵位是可以世袭的。
    同姓公爵有:
    周公有两个公爵:周公爵和祭公爵 (还有一个鲁国侯爵)
    召公一个公爵:康公爵 (还有一个燕国侯爵)
    毕公高一个公爵:因为无人继嗣失传 (还有一个倗国诸爵---后为伯爵)
    单公一个公爵:后来因断嗣由成王过继而继承
    虢公一个公爵:虢城公 后来为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公族
    南宫适是不是公爵还要考证。
    异姓公爵有:
    姜吕尚一个公爵:姜太公(太师) (还有一个齐国侯爵)
    舜帝之后虞公:虞胡公(后来爵位传为姬姓亲戚所袭)(还有一个陈国诸爵)
    尧帝之后唐公:唐公蓟(后来爵位为姬姓亲戚所袭) (还有一个蓟国诸爵)
    炎帝之后尹公:尹公焦 (还有一个焦国诸爵)
    夏朝之后夏公:夏公杞 (还有一个杞国诸爵)
    这些异姓的公爵,后来都为幸存下来的诸侯国贵族通过联姻的方式承袭下来。
    所以我们会发现后来很多诸国国君都变成了公爵。但是这些演变成王公的诸侯国君,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周初世袭的爵位过继过来的。只有这些开国的公爵是可以世袭的吗,而在以后周朝中为公卿的爵位可能不是世袭的。
    周武王灭殷后,封为公爵的人屈指可数,这些爵位是可以世袭的。
    同姓公爵有:
    周公有两个公爵:周公爵和祭公爵 (还有一个鲁国侯爵)
    召公一个公爵:康公爵 (还有一个燕国侯爵)
    毕公高一个公爵:因为无人继嗣失传 (还有一个倗国诸爵---后为伯爵)
    单公一个公爵:后来因断嗣由成王过继而继承
    虢公一个公爵:虢城公 后来为西周历史上的重要公族
    南宫适是不是公爵还要考证。
    异姓公爵有:
    姜吕尚一个公爵:姜太公(太师) (还有一个齐国侯爵)
    舜帝之后虞公:虞胡公(后来爵位传为姬姓亲戚所袭)(还有一个陈国诸爵)
    尧帝之后唐公:唐公蓟(后来爵位为姬姓亲戚所袭) (还有一个蓟国诸爵)
    炎帝之后尹公:尹公焦 (还有一个焦国诸爵)
    夏朝之后夏公:夏公杞 (还有一个杞国诸爵)
    这些异姓的公爵,后来都为幸存下来的诸侯国贵族通过联姻的方式承袭下来。
    所以我们会发现后来很多诸国国君都变成了公爵。但是这些演变成王公的诸侯国君,一定是通过某种方式,将周初世袭的爵位过继过来的。只有这些开国的公爵是可以世袭的吗,而在以后周朝中为公卿的爵位可能不是世袭的。
    隹王正月初吉丁亥----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认为晋公是晋侯姬燮的儿子过继给了第二代唐公---唐宪公,从时间分析应当属于晋武侯时期。我们就把时间从公元前990至公元前850之间
    在此期间,符合此日历月象的有:
    公元前990年正月初二(因属于晋侯姬燮时期,应当舍去)
    公元前954年正月初一
    公元前933年正月初三
    公元前923年正月初一
    公元前902年正月初三
    公元前876年正月初三
    公元前866年正月初二
    以上年代日期似乎都满足干支月象,但是后面的日期可以根据其他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再进行排除
    我皇祖唐公----我认为就是周武王所封的尧帝后唐公蓟。因为其为尧帝之后,所以称‘皇祖’。
    我个人认为,晋侯姬燮有两个儿子,大儿子继承了晋侯的爵位,其子嗣为晋国历史的一支,小儿子过继给了第二代唐宪公,继承公爵爵位,也形成了一支。本来应当把晋国分成两部分进行管理,形成二君的状态,但是晋武侯宁族为了晋国的统一,提出了由两支后嗣轮流执政晋国国君权力的方案。
    结合【O爻見】簋铭文,我想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
    姬燮一定是娶了第一代唐公蓟的女儿,所以称唐伯,而【O爻見】公就是第二代唐公---唐宪公。这样算来,唐宪公就是晋武公的舅舅,因为唐宪公没有儿子,所以就把晋侯姬燮的一个儿子过继给了唐宪公。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释《晋公盘》铭文中的内容。
    我皇且唐公,贋受大命,左右武王,【爻壳】【田伐】百蠻,廣闢四方,至于不廷莫殳(敬)----这里的唐公明显不是唐叔虞,因为其左右武王,能协助武王治理国家的显然不是还是孺子的唐叔虞。
    膺受大命---指承天命,能承天命者,显然不是王命,而是武王借助天命来下达的,这就是说,所谓为武王立前代帝王之后,不是武王的意思,而是上天的意思,是上天任命他们来左右武王一起来完成天命。这样就堵住了殷商遗民的嘴---包括任命武庚统治殷民来协助武王治理。
    所以武王所封的前代王之后唐公,虞公,夏公,尹公,以及王子武庚等,均是承天命,如果不服从安排,就是与上天作对。
    【爻壳】【田伐】百蠻---
    【爻壳】者从爻从壳,爻者交换,壳者居住生息的地方,交换生息之地。所以这里明确了周成王将唐国迁王杜国是交换居住地(即【爻壳】)。据《竹书纪年》记载:成王八年春正月,王初莅阼亲政。命鲁侯禽父,齐侯伋,迁庶殷于鲁。作《象舞》。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杜国在今秦岭西安东南部,后称杜县。
    【田伐】从田从伐,征伐并且将**部族改造成种田的农民。
    百蠻---古代称居住在秦岭深山的众多游猎部族为‘百蠻’。
    这句话就是,唐公率领其部族改变居住地,从山西唐国迁徙到陕西杜国,并且征伐秦岭深山的众多蛮族,将他们改造成农民。
    廣闢四方---廣者从广从黄,广者扩充,扩张,黄通衡,代表政治统治。所以廣的本意是扩张自己的统治范围。
    闢从門从辟,辟表示分裂,不属于,門者开门。合起来就是,打开不属于周王朝统辖的部族或诸侯国家的大门。
    所以这句话就是: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打开与周王朝隔离的部族或者国家的大门。
    至于不廷莫殳【乂一毛】---至于,到达,抵达
    不廷---不服从周王朝统治的强大部族或国家,或者与周分庭抗礼的部族或者国家。
    莫---表示地名,十日部族生息之地,今陕西蓝田遗址显示,蓝田地区就是‘莫’地起源地之一。也可以表示那里的女娲后裔部族。
    殳,通殊,殊离,隔断。
    【乂一毛】从乂从一从毛,乂者管理,统辖,一者切断,毛者外围。合起来就是切断其管辖的外围组织或部族。
    所以这句话的含义就是:一致到达秦岭北边蓝田地区的女娲后裔部族之地,切断并且隔绝其原属于与周分庭抗礼的强大的鄀国的抓手,使她们不受其影响。
    王命唐公建宅京?---王指周成王;唐公指第一代唐公蓟;建宅,建立村庄房屋居所。
    晋.在清华简《楚居》中称为“宅处爰波”。
    京在古代指洛水周边(包括古代镐京地区)
    ?---团队,武装团队。
    这句话就是:周成王命令唐公蓟带领其武装在洛水流域(京)建立边防哨所。
    右百生乍邦---右通佑,生通姓,乍通作。
    这句话就是:保护百姓,建立邦国。
    我剌考憲公,克(员)亢配---剌通烈,剌考就是父亲,第二代唐公。
    憲公---根据《逸周书。谥法解》“博闻多能曰宪。”
    克---承担,担任。
    员---改字不只能看见上面的O,我推为员,通勋,功勋。
    亢---过失,愆也。
    配---从酉从己,本义为上天或者祖宗祭祀得来的爵位。
    所以这句话就是:
    我的父亲宪公,在周王朝担任这样的职务---通过平定爵位继承者功过来判断是非让他(她)来继承其上辈的爵位。
    疆武鲁宿---疆通强,强大。
    武---按《逸周书,谥法解》“刚强理直曰武,威强澼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鲁者,从鱼从口,监狱或者战俘改造营。
    宿,从宀从夷从百。本义为将百夷接纳在周王朝。
    鲁宿就是把东夷百族招纳在周王朝统辖下进行改造。
    周人称黄河以东的部族为夷人。
    所以这句话就是:威武强大,负责对黄河以东的东夷部族进行改造。
    【雨亂】---从雨从亂,雨为霝,亂为蛮。通靈。周时称居于洛水秦岭地区的部族为‘三巫’之族。这里指居住在秦岭华山零水流域周边地区的部族。
    喪不六虩二七---喪者丧失,蚕食。使**逐步消失。
    不--其象形本义为古代母系部落的缔结。
    六代表母系部族的由家族形成部落。
    不六---指强大并且结盟的母系部落体。
    虩---象形本义为在吃饱的老虎身边偷食剩下的残屑。比喻小心翼翼地作某事。
    二七---代指《周易》的阴阳变化,这里指由母系部落中由女人为君转变为由男人作首领。
    这句话的意思:蚕食母系部族或者国家联盟体,让她们逐步转变成由男子为君主的侯国。
    下面的铭文实在是不清晰,为何不采取AI分析手段来对铭文字迹进行确定?
    (诸)(侯)(祀)(變)()文今(百)成---
    诸---国家以女性为国君称诸(者)
    侯---国家以男性为国君称侯
    祀---祭天者祀也。表示向上天汇报工作。
    變者改变也。
    诸侯祀变---指一个国家改变君主,将由女性为君主的诸国变成了由男性为君主的侯国。
    ()文---缺字,含义不明
    今百成---今,到今天;百,一百,或指数量多;成,成功也。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个成功的例子了。
    【午隹】今小子敢帥井先王---
    【午隹】从午从隹,午通忤,忤逆,违背;隹代表母系部族首领,这里指其祖母向大室。这个字代表违背其祖母向大室(或者其母唐宪公的妹妹)的意愿。
    今,今天
    小子---作器人晋公的自称。
    敢帥井先王---固定词组,敢于执行先王的方针政策。这里的先王或指周成王,是他力主将诸国变成侯国。
    秉德【叠召】【丰十日】燮萬邦---秉,秉承,高举**旗帜;德者德民也,以民生为本的原则;‘秉德’可以解读为‘高举民生为本’的旗帜。
    【叠召】从叠从召,叠者反复多次,召者召唤,合在一起就是反复召唤。
    【丰十日】这个字左上图形就是现在的‘丰’,但是丰的象形却不是这样的图形,从字形来看,更像是楚文的‘毛’,所以我认为当初毛的象形更妥帖;右边是‘十’的象形;所以这个字合起来就是‘十日之毛’,十日部落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也是陕西蓝田半坡遗址的主人,毛表示其外围组织。通过分析我们清楚这里指的是十日部落的远亲。这就是说在今天秦岭汉水流域,有十日女娲部落的远亲部族。
    燮者夕燮,表示某个部族快要消失而发生的变化。这里指十日部落从陕西蓝田地区向东北迁徙到黄土高原以及大别山再往东后,留存在秦岭的十日部落向巫部落和风部落转变,正在消亡。
    从这句话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变迁。
    通过分析历史,我发现从黄帝到尧舜禹商周,其所统辖的天下的主体就是‘十日’部落。
    而文中明显将炎帝的后裔‘若部落’和‘风部落’排除在外也就是周人认为在秦岭以北的部落和他们不是一个天下,她们‘不服周’,为了避免留下来的‘日部落’被她们所统辖或者影响,应当对秦岭北面的‘万邦’反复召唤,让她们归属于周王朝的管辖。
    这句话就是:秉承‘民生为本’的原则,我在那里反复召唤受到不廷若部族影响的遗留十日部族的无数母系部落,让她们归顺在我大周的天下。
    【言哀】莫【矢日】【卑夋】【兴杜宀言兑】---这一句全是组合字。
    【言哀】从言从哀,哀求的意思。
    莫指秦岭北面的十日部落后裔
    【矢日】从矢从日,矢象征以男性团队来保护她们(出自《山海经》“帝俊赐禹彤弓素矢。。。。。”),日表示日部落。含义为‘侯于日’。
    【卑夋】从卑从夋,卑者低下,夋者初学走路的。表示卑躬屈膝,恳求她们接受自己的保护。
    【兴杜宀言兑】---象形的上面为以杜更换口,表示合力兴建杜国(杜国是最初唐公带领唐国迁徙的地方,位于今西安东南杜县地区);下部为‘宀言兑’,宀表示罩住,管辖;言表示劝说;兑表示更换;合在一起就是;好心劝说她们投靠自己(由自己作为她们的保护者。)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反复劝说那里的母系部落,让她们脱离‘不廷鄀部落’的管辖,投入自己的保护之下,共同兴建杜国。
    所以这句话就是:(我)苦口婆心地劝说秦岭北面的十日部落,接受我的管辖,脱离‘不廷’的鄀部落,共同兴建富强的杜国。
    【言哀】莫【矢日】【卑夋】【兴杜宀言兑】---这一句全是组合字。
    【言哀】从言从哀,哀求的意思。
    莫指秦岭北面的十日部落后裔
    【矢日】从矢从日,矢象征以男性团队来保护她们(出自《山海经》“帝俊赐禹彤弓素矢。。。。。”),日表示日部落。含义为‘侯于日’。
    【卑夋】从卑从夋,卑者低下,夋者初学走路的。表示卑躬屈膝,恳求她们接受自己的保护。
    【兴杜宀言兑】---象形的上面为以杜更换口,表示合力兴建杜国(杜国是最初唐公带领唐国迁徙的地方,位于今西安东南杜县地区);下部为‘宀言兑’,宀表示罩住,管辖;言表示劝说;兑表示更换;合在一起就是;好心劝说她们投靠自己(由自己作为她们的保护者。)
    所以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反复劝说那里的母系部落,让她们脱离‘不廷鄀部落’的管辖,投入自己的保护之下,共同兴建杜国。
    所以这句话就是:(我)苦口婆心地劝说秦岭北面的十日部落,接受我的管辖,脱离‘不廷’的鄀部落,共同兴建富强的杜国。
    余咸---余者我;咸者正是任命。一般天子正式分封诸侯称咸。晋公是王朝的公卿。如果他承接了其过继父唐宪公的职位,他是可以代表周王朝进行封侯的。从这里可以看出。晋公并没有在晋国为诸侯,而是接替了其过继父亲唐宪公的职位。
    这里说咸,表示他在代表周王朝加封诸侯,那么诸侯是谁?
    这个人不会是唐宪公的儿子,唐宪公没有儿子,所以才把公爵让给了自己的外甥承袭。所封的很可能就是唐宪公的侄子,或者祁姓唐氏家族的某个贵族子弟。所封的杜国应当是伯爵。从铭文中所谓的为孟姬作宗媵器看,他很可能就是在册封祁唐氏为杜伯时,把自己哥哥(晋武侯宁族)的女儿嫁给了他。
    【幺田】---从幺从田,幺为兹省,田为疆省。兹在金文中表示洛源地区,疆表示边疆。
    这个字表示受封的位置在洛水源头的边疆地区。
    率土乍彖---率土者表示边疆地区的守卫者,是成语‘率土之滨’的省略。《诗经。小雅。北山》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乍通作,作这样的事情。
    彖者,《易经》用语,《易经》有《彖传》,表示断‘易’之辞也。其含义就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天地人见的万象来判断凶吉,决定你行动的策略。
    所以这句话就是:(任命你)作为边疆地区的守卫者,你要因势导利,制定你的战略方针。
    左右保辥王國---左右者,指思想行动是左倾还是有倾。(即偏向于母系君主统治还是偏向父系君主统治)。
    保,保护;辥通乂,管理,执政。
    这句话就是说:不管你说左倾还是右倾,(一句话)要以保护你的子民,管理好你的王国为目的。
    刜【龠廾】【零炎戈】【夷啟】---
    刜从弗从力(铭文中为力的象形),弗的象形本义是标准弓弦来校对另一根弓弦,是矫正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用力矫正’。
    【龠廾】从龠从廾,龠,古代乐器。《尔雅。释乐》: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乐也。
    本义为恭敬和乐,比喻尊重当地部族的风俗习惯。
    【零炎戈】---零或为靈,代表陕西华山零水流域,这里也是古代‘三巫’部族的生息地。
    炎代表其属于炎帝后裔,戈代表属于寒浞部族。表示这里的部落为炎帝后裔,夏朝寒浞氏的后代,也是翳妊巫族之后。
    【夷啟】---夷表示这里的部族属于东夷部落,啟者开启也。打开这里东夷部族的门户。
    所以这句话就是:(你要在那里)开启东夷部族的门户,她们是炎帝后裔,寒浞氏一族,也是古老的翳妊巫族,你要尊重她们的习俗,努力去矫正她们。
    以嚴虩若否---以,用来,把**当初目的。
    嚴,其实铭文中的字是其变体,厂的上面一个口,表示管辖地区以外,厂里面为‘者+又’,者即诸,表示母系部族或诸国,又表示抓牢。这个字的象形含义就是把你掌控的母系部族和域外的鄀部族分隔开来。
    虩,小心试探。
    若通鄀,指不廷或不服周的鄀部族。
    否,从不从口,不表示母系部族的结盟,口表示国家或地区。
    若否---指位于秦岭以北汉水流域‘不服周’的强大母系部族联盟‘鄀’。
    这句话就是:目的在于---将你下属的母系诸国和其南面的鄀国隔离开来,并且小心地试探‘不服周’的母系部落联盟鄀。
    乍元女孟姬宗媵器---乍通作;元女,长女;孟姬
    孟姬---周姬姓贵族称同辈的大姐为孟姬。
    长女孟姬---指晋公大姐的长女。由此可以看出,晋侯姬燮第一个是女儿,女儿下面的长男是晋武侯,晋武后下面的男子是才是此彝器制作者晋公。
    宗---表示姬燮的后代。一般来说,如果女子嫁人了,就属于男家的人,怎么还能称‘宗’?除非孟姬是诸国之君,而其长女也继承了其‘诸君’之位。所以我们能明白前文中‘左右保辥王國’的含义。
    这句话告诉我们:晋公的姐姐嫁给了唐宪公的某个侄子,在边疆地区杜国出任诸国国君,她们的长女又嫁给当地的某个伯爵,作为其舅舅给自己外甥女儿的嫁妆。
    这个彝器证明,历史上传说今天南阳唐国是晋侯姬燮的子女,确实没错。只是这个后来迁徙到南阳的唐国不是侯国,而是诸国。
    爲廣啟邦---爲者役使大象,比喻费劲心思强迫自己的姐姐杜国国君(把长女嫁给**),其目的就是为了扩展器领域,增大器邦国。
    虔龏盟祀----
    虔从虍从乂,虍表示勇猛,乂者治理,合在一起就是:强力治理或者加强管理的力度。
    龏从龙从兑从廾---龙在古代一般代表帝王武装,显然不是指周朝武装,而是指殷商的遗留武装力量;兑表示交换,改变,将因为商朝灭亡而逃亡在秦岭地区的武装团伙转变成周王朝的武装。廾者供也,为他们提供后勤保障。
    盟者结盟
    祀者祭祀天神,表示不再以商的天神作为他们的信仰。简单一句话:就是让他们投靠周王朝。
    所以这句话就是:为了加强国家的治理力度,(我与逃亡在秦岭深山的殷商武装力量)盟誓,让他们投靠周王朝,(我把自己的亲外甥女嫁给他们的首领)并且由杜国给他们提供后勤保障。
    卲【今日】皇郷---卲从召从卩,曲身号召。表示诚心招降。
    【今日】从今从日,今在商周时期表示地理位置,指今天华山洛水一带。如《诗经。周颂》有‘匪且有且,匪今斯今’就是表示洛水地区,含义楚国的发源地---楚地,就是今地,指今天河南商洛地区,所以熊姓在《楚居》中为‘酓’从今从酉,表示洛水周边的商洛地区是楚国季历后人建立楚国的地方。在古代文献中,楚就是指今。
    日表示古代日部落的生活地区。
    皇从光从土,这里的字上面与皇同,表示光芒或者思想放出光芒,土表示土地,社稷。所以这个字的含义是土地爷显灵。
    郷的象形为对坐而食。
    所以这句话就是:(我)诚心地招降逃亡在华山洛水地区(的各个部族),土地爷显灵,让我们共同分享这里的收获。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3:30:24  更:2021-07-07 23:33:4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