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大漠风暴之南宋烟云——长篇连载蒙、宋、金、夏跨越七十三载的风云岁月[第37页]

作者:凌子峰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无论是过去或未来,穷其一生所窥得的,也不过是其本来面目的冰山一角。或蜉蝣于天地,或沧海之一粟,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顶!
    第三十五章 李璮山东叛蒙
    1.李璮反了
    对于李璮的约降,南宋的君臣上下显然都有没有多大的热情。李璮父子两代与南宋之间近五十年的恩恩怨怨,又岂是凭借着一纸降书所能化解的。
    李璮的那封约降信,很快就被宋理宗丢进了垃圾堆。
    山东的李璮,显然也没打算凭一封书信取得南宋的信任,他打算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心迹。
    在约降信送往临安的两天之后,也没有等待南宋朝廷的回应,李璮反叛忽必烈的工作就正式开始。
    在李璮的命令之下,约降信中许诺敬献给南宋的涟水军,海州,东海三座城池之内的蒙古军,尽数被李璮诛杀。随即他大开城门,自己率部撤军而去,等待着淮东李庭芝前去接收这三座城池。以此来显示自己反叛蒙古,投诚南宋的决心。
    当这个消息由李庭芝上报给南宋朝廷之时,宋理宗又重新将数天前李璮所写的约降信找出来仔细瞧了瞧。在南宋朝廷的一致商议之下,宋理宗最终决定拜李璮为保信宁武节度使,封齐郡王,节制山东、河北诸路军马。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南宋对李璮投降所做出的最大政治上的声援。
    好在李璮此时也没打算南宋对他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他在山东有七八万的精兵。只要南宋不在他造反的时候从背后攻击他,这李璮就感激不尽。
    叛乱中的李璮欣欣然的接受了南宋赋予的官职和封号。稳住了南宋,下面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造忽必烈的反了。
    此时李璮对造反之后的设想是:首先稳住南宋,当自己在山东竖起反蒙的大旗之后,河北,山东,山西的等地一定会烽烟四起,天下云集景从.届时整个中原地区大乱,而他本人乘乱亲率精兵北上,控制山东、河北,山西一带,将忽必烈封堵于长城之外。
    数天之后,山东首府济南就被他轻而易举的攻陷,随即整个山东陷入一片混乱。
    但是造反造的轰轰烈烈的李璮这时候才发现,整个中原大地并没有出现自己之前设想的天下云集景从的画面,周围是冷清的可怕,仿佛都在等待着什么。
    半年前那些相约共同举兵的北方汉将如史天泽,严忠范等人一直迟迟没有动静。这一度让李璮怀疑自己造反的声势搞的还不够大?
    也许那些人是在等待着中原的局势更加混乱,也许他们是在等待忽必烈的消息!
    而此时身处在和林的忽必烈眼看着平定阿里不哥势力的关键时刻,山东竟然发生了叛乱。此时的忽必烈不得不中止自己对阿里不哥的作战计划,从和林回到开平,亲自坐镇都城开平指挥当下对李璮叛乱的反击。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2.没有人响应
    星夜兼程赶回开平的忽必烈,回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在燕京将李璮的岳父王文统诛杀。而后为防止李璮率军北上威胁燕京一带,忽必烈即刻派人构筑山东通往河北的军事防线。在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忽必烈调集大军前往山东平叛。
    那么,在攻陷济南之后的这段时间,李璮在又干什么呢?
    就在忽必烈从容回师,构筑防线,调兵遣将的这半个多月里,李璮什么都没干。
    因为他正在郁闷之中。
    他想不通自己将造反的声势搞的这么浩大,为何这平时关系那么好的人,却响应的如此之少,他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难道等待着自己以一己之力去和忽必烈拼个鱼死网破之后,他们好捡漏吗?
    济南城内的李璮扳着手指头数着和自己关系近的人,数着自己相邀一起造反的人,但是那些人终究还是没有一点动静。这时的李璮看着自己手头的这些兵马,也就七八万人,说多也不算多,说少也不算少。可是要实打实的北上和忽必烈硬拼,这显然又不是对手,但是坐以待援,可这援军又在哪里?
    悲观中的李璮此时开始对自己这次造反产生怀疑了,就在他极尽郁闷之时,他终于看到他的老朋友动了。但这对他并不是什么好消息。他曾经邀约过的严忠范,王文干等人,此刻正引兵向他袭来。河南,山东等地受忽必烈节制的汉将也正在前往济南的路上。
    而后,忽必烈又遣亲信大王哈必赤亲自引军南下山东,节制诸路汉将,共同围攻李璮。仅仅不到一个月,李璮造反的气焰就被忽必烈轻而易举的压了下去。
    3.南宋收复淮北
    江南的南宋朝廷看着李璮的反叛蒙古让众多的兵马又一次北上。在经过廷议之后,决定乘此机会北上,在混乱之中收复淮河以北的失地。
    随着南宋方面的一道道军令传到前线,淮西的夏贵,淮东的李庭芝相继渡过淮河。但是他们此行的目的绝非是去支援李璮。当夏贵在攻打河南新蔡之时,李庭芝在攻打安徽宿州;当夏贵去攻打安徽亳州之时,李庭芝去攻打江苏徐州。南宋这次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从淮河北岸展开,数路兵马相继攻打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等地。
    由于忽必烈半年前攻打阿里不哥对中原地区的兵马进行过大规模征调,而如今攻打李璮的又对中原地区的兵马进行二次征调,以致于中原的兵力空虚。在南宋的大规模用兵之下,蒙古所统治下的河南,安徽,山东,苏北地区相继告急。
    但由于忽必烈的兵马此时要么驻守在和林,要么集结在开平,要么深陷于平定李璮的叛乱之中。对于中原地区的告急,一时间并没有援军可派。而此时的夏贵和李庭芝二人得以驰骋于两淮山东等地,收复了沦陷百年的的大片土地。
    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宋军相继收复安徽的亳州,宿州;江苏的徐州,邳州;山东的滕州等地,形势一片大好之下的南宋继续北上,一度攻入中原腹地。
    但是南宋对中原地区的大规模始终没有获得忽必烈的足够重视,如今的他放弃了对阿里不哥势力的打击。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平定李璮叛乱的事情上来,一度让李璮的处境变得尴尬起来。
    此时的李璮又想不通了,他想不通忽必烈为何放任南宋收复中原大地的大片国土而不顾,而是一门心思的针对他!
    想不通归想不通,但李璮父子二人毕竟相继经盘踞山东近五十年,在山东还是有着一定的实力的,随着忽必烈数路大军的步步进逼,李璮在毫无外援的情况下仍旧能保持独立支撑的状态!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4.李璮的危局
    “腰刀帕首从军,戍楼独倚阑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挚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此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熳,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熊总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山东济南府,李璮在他的书房之内挥毫泼墨。片刻之间,一首气势磅礴,恢弘大气的《水龙吟》跃然纸上。
    写完之后的李璮掷笔于地,打开房门,大步走了出去。一旁的书童小心翼翼的收拾好李璮刚刚写下的大作,立刻吩咐人将其精工细裱起来,而后传阅府中内外,让众人共同瞻仰老爷和将军的青云之志。
    李璮在山东竖起反叛蒙古的大旗已经两月有余了,而中原大地摇旗呐喊者却寥寥无几,这广袤千里的中原大地并没有出现他起兵叛乱之时所设想的动荡局面。由于攻占济南的李璮,并没有立马采取北上燕京封锁忽必烈大军南下的道路战略,从而给了忽必烈从容调动大军对他进行合围的机会。而他那占据中原的愿望从眼下来看已经很难实现。
    战场上的失意的李璮,现在也只能借着笔下的诗文来抒发自己的胸臆了。
    造反之初的李璮,自然在造反之前设想到如今的这种局面。尽管自己有可能会身死族灭,但是在他看来,无论结果如何,是好是坏,但有些东西,已经注定可以在其身后历经千年而不会被人遗忘。比如说他眼下所干的的“事业”,比如说他刚刚所写下的诗文。
    虽然忽必烈不断派军压缩李璮的生存空间,但是李璮如今面临的局面也并非是那么的糟糕。此时的整个山东半岛还在李璮的手中,而他的那些兵马至今没有受到什么太大的损失。而唯一不足的便是济南城内的粮草问题。
    两个月来,李璮自攻陷济南府之后便停留不前,观望中原大地,以待天下之变。只是那坐以待变的机会没有看到,看到的却是蒙军的三面合围。此时的李璮不得不停止观望的态势,将他坐以待变的策略,变成坐以待援。
    而他如今唯一的指望便是江南的南宋朝廷。
    尽管二月中旬的南宋朝廷加封李璮为保宁信军节度使,齐郡王。但是李璮造反的这三个月来,南宋始终没有直接的向李璮提供那么一兵一卒的实质性帮助,甚至于连一匹布,一粒粮食都没有。
    虽说南宋没有对山东的李璮进行直接的帮助,但是这几个月来,南宋不断在中原腹地收复以往的失地。杀的是忽必烈的兵,攻的是忽必烈所统治的城,也算是间接的支援了李璮反叛忽必烈的军事斗争。
    随着忽必烈对李璮的不断合围,李璮的信使带着书信渡过了淮河,来到了南宋寻求帮助。
    对于李璮的处境,南宋方面照例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给予支持。但是南宋也表示,自己在中原腹地攻打沦陷蒙古之手的城池以牵制蒙军,相比较于直接去山东救援,更能帮助李璮渡过难关。
    随后,为了防止李璮心灰意冷,造反造了一半就投降了,南宋还是打算给李璮一点希望。
    在南宋朝廷的策划下,李庭芝和夏贵二人在攻占淮河以北不少土地以后,又大规模出兵山东沧州、滨州、利津等地,给予李璮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声援。
    尽管南宋不断在声势上支援李璮,攻陷了忽必烈统治下的不少土地。但是此时的忽必烈还是一心以剿灭李璮的叛乱为主。
    此次参与围困李璮的蒙军阵容是强大。平叛的总指挥由蒙古诸王之中的哈必赤担任;兀良合台之子阿术,史天泽之弟史枢打前锋;万户严忠范,韩世安,张宏打助攻。此外还有汉将王文干,张荣实,解成,蒙将也速台儿等等。为了以防万一,忽必烈后来又遣史天泽亲往前线对李璮进行围困。
    如此强大的军事阵容的步步进逼,让独自造反的李璮越来越感觉到绝望。他在济南城内的每一次出击,都会遭到合的兵马的群起而攻,从而不得不要退回济南城内。久而久之,李璮已经丧失了主动出击的勇气,只能凭借着济南府那坚固的城池,据城死守。
    参与围攻济南府的那些熟悉面孔。其中不乏李璮昔日的好友,也不乏他昔日的部下,甚至还有一些曾经与他相约共同起兵的重量级人物。而现在那些人的眼里,已经没有了往日对他的尊敬和热情。
    在那些人的眼里,李璮在不久之后,即将成为了他们向忽必烈邀功时所敬献的猎物。
    虽然哈必赤和史天泽的大批人马已经完成了对济南城的合围,但是想攻进济南城也并非那么容易。如若全力攻城,必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哈必赤和史天泽分析到眼前的局势,认为李璮以如今区区的数城之地抵抗控制着广袤土地的蒙军,蒙军耗的起,这李璮绝对是耗不起的。经过主帅之间的一致商议,哈必赤和史天泽等人制定了“筑城围之,深沟高垒,待其粮绝,坐待其困,而后可擒”的策略。
    随后蒙军于济南城外筑造围城,开始对李璮进行长久的围困……
    纵观当时的天下时局,阿里不哥雄踞漠北,在李璮的叛乱和南宋的反攻之下,中原大地烽烟四起。可以说,统治漠南汉地的忽必烈,遇到了他此生的最大危机。而这一次的天下大乱,也是蒙古崛起之后,南宋唯一一次能击败蒙古,恢复往日河山的机会。
    可是,如今这秦岭淮河以北的汉地被金人统治了一百多年,而后又被蒙古统治了近三十年,曾经长江黄河两岸的凝聚力,早已在这一百三十多年的南北分离之中被稀释的所剩无几。对于这样百年难得一遇的天赐良机,南北双方始终没能将双手紧紧的握在一起。从而给了忽必烈逐一击破的机会。
    忙中偷闲,也就在这中原大地打的天翻地覆之时,地处西北边陲的察合台汗国,阿里不哥和阿鲁忽的战争也正在激烈进行……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第三十六章 察合台汗国的战争
    1.逃往撒马尔罕
    四月中旬的天山脚下,大地回暖,天地解冻,虽不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也偶有万物也开始萌发生机。在阳光的照射下,那可望而不可即的天山之上,散发着耀眼的银光。
    此时,不远万里的到来西北的苍凉之地的阿里不哥前军,迎来了和阿鲁忽的第一战。
    作为蒙哥的幼弟,阿里不哥的性格似乎和蒙哥很像。两军对峙,他没有给阿鲁忽说话的机会,便向阿鲁忽发动了进攻。
    经过半天激战,以逸待劳的阿鲁忽,击败了远道而来的阿里不哥前军。
    首战获胜的阿鲁忽高兴的忘乎所以。经此一战,阿里不哥从前那高大的人设形象崩塌了。如今的阿里不哥在他眼里,也只剩下“不过如此”这四个字。
    而阿鲁忽则是更加庆幸自己东投了忽必烈。
    天山脚下的首战告捷,让阿鲁忽开始变得大意起来。与之相比,受挫的阿里不哥却变得更加谨小慎微。
    得胜之后的阿鲁忽大军前往伊犁河畔扎营,他断定远道而来的阿里不哥遭此败绩,虽有心再战,也必不能长久。因为他知道阿里不哥缺粮。
    但是阿鲁忽却忽略掉了,饥饿的人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是饿疯了的人却是什么都敢干。
    随着阿里不哥后军的到达,已经饥饿了很久的阿里不哥当即决定对阿鲁忽再次展开攻击。而粗心大意的阿鲁忽终于为自己的大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西北的天已入夜,伊犁河的河水欢快而雀跃的流淌着,叮咚流水的河边,那绵延数里的的篝火,照亮了伊犁河畔。阿鲁忽和他的兵马,在这个月色过于美丽的夜晚,沉浸在刚刚获胜利的喜悦里。篝火旁边的他们在一片欢声笑语中饮酒抵御着深夜的春寒。
    上古的伊犁河畔,因为他们的存在而热闹一时。不绝于耳的欢乐之声,在这虽已近夏,但依旧冰冷的河水边久久回响,一直持续到深夜。
    后半夜,就在阿鲁忽部蒙军还安睡在白日的美梦中时,阿里不哥的兵马却已经悄悄前来,陆陆续续的在伊犁河畔集结。在这苍凉的夜色中,阿里不哥的大军将睡梦中的阿鲁忽重重包围。而深夜的阿鲁忽却一点都没有察觉。
    西北的天明与东北相比,明显要晚了一些。待到第二天清晨,远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之时,大梦初醒的阿鲁忽在一片迷雾之中,看见整个伊犁河畔布满了阿里不哥的兵马。
    阿鲁忽的目光穿透层层迷雾,看到这些骑兵在清晨的大雾里纹丝不动,犹如从天而降的骑士一般。如果不是那清晨的寒风在不停的吹打着他,他或许会认为眼前的场景只是一个震撼而虚幻的梦境。
    “他们什么是怎么悄无声息的来的?他们来了多少人?他们又来了多久?难道他们已经在黑暗中注视了自己一夜?”
    没有人去向阿鲁忽解释这些问题。
    天越来越亮,等待了半宿的阿里不哥骑兵终于开始动了。他们开始向着阿鲁忽的宿营地慢慢逼近,逐步缩小着对于阿鲁忽的包围圈。此时的阿鲁忽尽管心中有着深深的而恐惧,但是还是于仓促之间集结起来兵马,准备着眼下的迎战。
    但此时刚刚睡醒,手脚僵硬的阿鲁忽士兵,此刻又如何能和部署周密,热身了一夜的阿里不哥士兵相抗衡。双方交战不久,阿鲁忽部兵马就开始溃退。
    阿里不哥则是尾随着阿鲁忽一路追杀而去。
    无奈之下的阿鲁忽不得不丢下粮草,军械,一路溃逃到今天新疆的和田、喀什一带。而紧跟其后的阿里不哥轻而易举的获得了阿鲁忽所抛弃的粮草辎重,让自己的兵马得到了很好的补充。
    获得补充,吃饱喝足的阿里不哥并没有就此罢休,因为阿鲁忽还活着。当他获知阿鲁忽此刻正在和田,喀什聚拢溃兵,徐图再战之时。阿里不哥又一次千里奔袭,穿越高山大漠兵至和田,再次击溃了阿鲁忽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溃兵。
    遭此大败的阿鲁忽则是又一次狼狈而逃,一路狂奔到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境内,才稳住了阵脚……
    2.“收拾”人心
    和田一战,阿里不哥击败了阿鲁忽,获得了察合台汗国的大片土地和子民。但是此时的他却已无力向西继续作战。
    这个中的缘由还是在于阿里不哥的粮草问题以及他刚刚占领的这片察合台汗国的土地也并不稳定。
    尽管此时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一样有着大汗的名号,可是察合台封国之内的子民自蒙哥即位,貌似就对蒙古帝国的大汗不感兴趣。因为无论是曾经的蒙哥也好,还是现在的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也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他们都是拖雷系的子孙。
    察合台汗国,这是蒙古帝国统治之下一个独立的汗国。由于蒙古上层那久远的派系问题,他们只对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的子孙感兴趣。所以,尽管阿鲁忽兵败如山倒,但是此时的阿鲁忽仍然享有着当地的民心。
    为了改变这样的窘境,阿里不哥在占领了这大片的土地之后,他打算开始收拾民心。可是此时的阿里布哥却用了一个他自认为最好,其实是最差劲的一种方法。而这种方法只有一个字,在短期简单而有效,那便是——杀!
    阿里不哥自认为杀人是可以建立威望的最快方式。而他的祖父和父亲,还有哥哥们都是这么干的,所以他们创造了这古往今来地域最为广阔的蒙古帝国。阿里不哥认为他们是对的。
    而阿里不哥多年来对于忽必烈的推行汉化,使用怀柔政策一直嗤之以鼻,而这也一直是他与忽必烈在政治上的分歧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之争,其实也代表着两大不同阵营的政见之争。我们不妨称之为汉化派和守旧派。很明显,阿里不哥是守旧派的代表人,他的统治核心便是以武立国,以威慑民,而蒙古崛起的这半个多世纪也确实是这么干的。而忽必烈所奉行的便是以文立法,以法治国,以包容和拉拢来收获民心。从这些年忽必烈的所作所为来看,无论是他征服大理也好,还是经营汉地也好,他对新征服的土地统治,从来不是以杀人立威为主。
    现在的阿里不哥不同于忽必烈,当他用两场战斗击败阿鲁忽之后,对于俘获的那些阿鲁忽的兵马和拥戴阿鲁忽的臣民,他没有丝毫的仁慈之心,毫不犹豫的用一个杀字将其全部解决。
    阿里不哥的此举,首先遭到了身处在撒马尔罕的阿鲁忽的强烈抗议;再接着受到了手下将士的强烈反对,最后受到了整个察合台汗国子民的强烈谴责。
    看到了这一切的阿里不哥,意识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是他没有收手。他固执的认为眼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杀戮还不够。他坚信自己只要杀到血流成河之日,也便是这些人将嘴闭上之时……
    只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句古老的治国之言,不仅适用于古老的中原,同样也适用于新生的蒙古,而拒绝汉化的阿里不哥是不会明白的……
    就因为于此,杀伐之心太重的阿里不哥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不归之路,而察合台汗国也陪着他进入到一片腥风血雨之中。
    当西北的阿里不哥在流沙之地杀伐决断,民心尽失之时,身处在东海之滨的李璮,也渐渐步入日暮穷途的地步。而坐镇在开平的忽必烈,逐步在东至大海,西达昆仑的万里疆域上,赢得战争的主动权……
    自顶!
    自顶
    自顶!
    第三十七章 李璮的败亡
    1.南宋的救援
    六月的山东酷暑难熬,起兵造反已经五个月的李璮,在这燥热的天气里,也变得越来越焦虑。现在的他,终于为自己五个月前那错误的战略计划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数月以来,他在济南府内坐以待时,以观天下之变。可是这天下并没有发生他所预想的剧变。相反,如今的他已经被数路蒙军围困在这狭小的济南和益都(今青州市)两府。
    在蒙军那旷日持久的围困之中,李璮的粮草早已经所剩无几。
    他曾经准备引以为援的岳丈王文统,在他起兵之初,就已经被忽必烈诛杀。而他那在蒙古诸王中最具实力的大舅哥塔察尔,也早已和他划清了界限。为了避嫌,此次忽必烈情愿用能力较弱的哈必赤,也没有同意塔察尔的请缨平叛。
    现在,在军事没有得到任何直接援助的李璮,在政治上也没有人愿意在忽必烈面前为他说上一句好话。
    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上,那些平日与他交好和串通的人,自保都还来不及。此时谁要是站出来为他说话,就和自杀没什么区别。
    开平的忽必烈说了,李璮连投降的资格都没有,必须剿灭。所以史天泽等人对其终日围困,却也没有一个人奉命前去劝降。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就算曾经和李璮交好的人,现在也只能让李璮自求多福了。
    李璮自己也明白,即使此刻他无条件投降,他所能活下去的几率也几乎为零。
    但是,就在李璮近乎绝望之时,远在江南的宋理宗,却出乎意料的为他送来了一丝光明。
    江南的宋理宗从江南抽调了八千人,由武进士青阳梦炎率领,北上解救李璮的危局。毕竟李璮如今名义上还是南宋的河北节度使,齐郡王。
    当宋理宗的任命下来之时,好不容易考上武进士的青阳梦炎惊呆了。
    “这朝廷中的武将虽然经过这两年的清洗,有所凋零。但是能堪当重任的大将仍旧大有人在。这怎么轮也轮不到自己这个从未带过兵的生瓜蛋子带人前去救援山东。
    这山东现在什么阵势,那是当今世胡汉双方,所有精兵悍将都云集于此的地方,这一去哪儿还有归期。”
    含泪接下诏书的青阳梦炎在钦差走后,当即写下了给亲人的诀别书。
    但是,在大军出征之前,宋理宗却又拉着青阳梦炎的手反复交代道:“爱卿此去凶险,尽力而行即可。若一路无阻,则入援济南,与李璮共守之;若中途遭遇蒙军,爱卿可率军而返,亦无甚罪过。”
    这位名叫青阳梦炎的将军,本来还抱着将一腔热血抛洒山东的激情,没想到在临近出征前听到了宋理宗这样的一席话。这让他的庆幸之余又哭笑不得。
    这怎么听都不像一个皇帝对出征的将军所讲的话。反而像一个慈母对即将远行的游子说着:“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啊,自己照顾好自己。要是遇到强人,遇到难事儿,咱能躲就躲啊。实在不行,咱就早点回来啊。”
    世人看到这里,莫不会慨叹宋理宗的软弱无能。但是请不要忘记,宋理宗也曾有过热血的时刻。
    这种热血在联蒙灭金时有过;在收复“三京”时有过;在江淮抗蒙时有过;在拒绝蒙使入境时有过;在拒绝和忽必烈和谈时也有过。
    南宋的版图在这一百多年里,只有在宋理宗时期两次达到过巅峰。一次在公元1234年,在宋理宗的支持之下,南宋的大军收复过归德,洛阳和汴京,这是南宋百年里最为荣耀的时刻;另一次就在这公元1262年的当下。趁着李璮的反叛蒙古,南宋的兵马渡过了淮河,收复了中原的大片土地。
    但是宋理宗这曾经沸腾无比的热血,却也在经过了数十个寒暑的摧残之后,已经被无情的岁月消磨殆尽。
    此时的宋理宗已经老了,近来房事的不济,让他意识到了他虽然贵为天子,却仍旧无法主宰人世,甚至连自己的躯体都无法主宰。
    对于李璮,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抱有什么希望,而这不仅仅是对李璮如此,从之前对于汪世显等人的投诚态度可以看出,他一直对北人的南归心有芥蒂。
    如今李璮的事,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只能看天意了。
    而这正是自诩为天子的通病。这些自诩为天下主宰的凡人,只有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里,才会重新认识并敬畏上天,并承认自己的渺小……
    青年的将军青阳梦炎在吞下宋理宗给他的这颗定心丸就战战兢兢的上路了。
    山东近半年的战乱,让整个鲁南地区一片荒凉,百里无人。而刚刚进入山东地界的青阳梦炎也没遭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为了给绝望中的李璮带来希望,贾似道在青阳梦炎出发时特意交代他要把进入山东救援的声势造的大一点,以便给予李璮坚守济南的信心。只要李璮多支撑一刻,南宋就能多收复一寸土地,多构筑一条防线。
    虽然青阳梦炎的心中极不情愿,但是入京不久的他对贾似道也多有耳闻。在他看来,站在朝堂上的贾似道,似乎比坐在龙椅上的宋理宗更不能得罪。
    遵照贾似道的命令,青阳梦炎等人率军深入山东之后,便一路大造声势,风风火火的北上,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是来增援李璮似的。
    获知消息的李璮对于南宋的救援一开始大喜过望,但是很快他就高兴不起来了。人家增援都是偷偷摸摸的低调而来。像这样的增援部队,它得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济南城下,也许还没等走到济南,就被蒙军在路上消灭了。
    但此时李璮好歹是看到了南宋的态度,这有援军,总比没有好。获此消息的李璮又开始振作精神,死守济南府。
    不几日,青阳梦炎在大张旗鼓北上的时候,终于看到了他既想快点看见,而又害怕看见的东西。
    在青阳梦炎行军的前方,出现了一片黑压压的马队。看服饰打扮,确是蒙古军无疑。
    之前大张旗鼓的北上,是为了执行贾似道的命令;如今遭遇到蒙军,在青阳梦炎看来,这是应该执行宋理宗命令的时刻到了。果断的青阳梦炎在这一点上还是不含糊的,两头不得罪的他决定马上掉头,后队变前队的火速撤退。
    然而身后的蒙古马队却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追击,经过事后得知,那只是蒙军从河南到山东的运粮队。
    从淮河北岸出发的青阳梦炎在到达他遭遇蒙军运粮队的位置之时,他用了六天。而他此次撤退到淮河南岸,却仅仅用了三天而已。回朝后的青阳梦炎也算是成功的完成贾似道和宋理宗交代的任务,受到了朝廷的抚慰。
    而南宋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象征性的给了山东李璮的军事支援,让李璮经历过希望之后,又一次经历了绝望。让那本已燃起的信心之火,又趋于熄灭……
    自顶!
    今天能否翻个页?
    自顶!
    自顶!睡觉。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自顶!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3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2 14:46:29  更:2021-07-12 14:57:37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