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中国禅宗演义(原创、首发、每日更新)[第77页] |
作者:四川红尘洗梦 |
首页 上一页[76] 本页[77] 下一页[78] 尾页[1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第四十九节 南岳玄泰 南岳玄泰禅师是石霜庆诸禅师之弟子,他在当时高手如云的禅宗江湖中算不上顶尖人物。但是,玄泰禅师不仅以文著称于江湖,并且还是中国禅宗史上非常罕见的被师父印证后,却发誓终身不开山授徒的禅师。 玄泰禅师在当时虽是颇有声名之人,不过其个人档案却遗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所以我们现在不知他是何方人氏,不知他的出生年月,不知他在何处出家受戒。 玄泰禅师不仅生性秉正志向高洁,并且沉默寡言,不论何时从不胡言乱说点什么。 而且玄泰禅师生活简朴,他自从出家以来,一直都是穿着粗布僧服,从未穿过什么丝帛衣服,所以大家都尊称他为泰布衲。 不知何时,玄泰禅师也加入到了行走江湖的大军中。他首先来到了湖南常德市之德山参访大名鼎鼎的宣鉴禅师。 不过,玄泰禅师虽然在宣鉴禅师处有所收获,但是终究没有获得宣鉴禅师颁发的毕业证书。 宣鉴禅师在德山弘法五年多的时间便圆寂了,玄泰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德山,再次进入江湖游历。 公元869年,在江湖中飘荡了四年之久的玄泰禅师,听闻石霜庆诸禅师在湖南浏阳市石霜山说法如云声势浩大,于是便一路跋涉,来到了石霜寺参访庆诸禅师。 见到庆诸禅师后,玄泰禅师便立即被庆诸禅师所折服,所以,玄泰禅师便一直留在石霜寺学习了整整二十年,直到庆诸禅师圆寂。 而庆诸禅师也觉得玄泰禅师是个可造之材,于是便让玄泰禅师成为了自己的入室弟子之一。再加上玄泰禅师颇具文采,庆诸禅师便安排玄泰禅师掌管寺院书写之职,并且一直到自己圆寂都没有换过人。 玄泰禅师以文著称于当时的江湖,所以,玄泰禅师在石霜寺学习期间,和当时鼎鼎大名的诗僧贯休、齐己非常要好,他们常常在一起参禅论道谈论诗文。 公元888年,庆诸禅师在石霜寺圆寂。玄泰禅师和一帮师兄弟们操办完师父的后事后,便独自不余遗力的收集庆诸禅师的言行,从而编撰了一本庆诸禅师的语录流行于江湖,可惜这部语录现在已经失传了。 庆诸禅师圆寂了,玄泰禅师自然也就离开了石霜寺。 后来,玄泰禅师来到了湖南南岳衡山,并且在衡山东边山上一个名叫七宝台的修行场所居住。 玄泰禅师生性沉默寡言且品行高洁,所以对于世俗之名闻利养,那是从不放在心上的。 不过,玄泰禅师毕竟是受到大名鼎鼎的石霜庆诸印证之弟子,并且在江湖中也颇有文名,再加上南岳衡山本就有许多修行之人居住,玄泰禅师来到这里定居,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找上门来切磋交流的。 而玄泰禅师在衡山七宝台定居的消息传入江湖后,江湖中那些参学之人也有许多不辞辛苦来到衡山参访于玄泰禅师。 面对四方来访之人,玄泰禅师虽然没有拒绝,但是他却当众立誓自己绝不开山授徒。 所以,对于四方来访之人,不论是谁,玄泰禅师皆以朋友之礼待之。 在中国千多年的禅宗史上,禅师要开山授徒,那是必须要被师父印可后才行的。而通常情况下,师父也好,被印可后的弟子也好,都是希望宗门昌盛,都是希望自己的禅法后继有人的。 但是,玄泰禅师却是个江湖中不可多见的异类,他被印可后,具有了开山授徒的资格,却立誓终身不收徒。这种行为,在中国禅宗史上,实在是不多见的。 当时江湖中有位行明禅师,此人也是一位高洁之士。因为唐末天下大乱,他为了躲避纷争,所以来到了南岳衡山祝融峰下居住,并且准备在此终老。 玄泰禅师来到衡山七宝台居住后,行明禅师也来到七宝台定居。因为两人都是品行高洁之士,并且志向相同,所以两人那是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为了莫逆之交。 行明禅师曾经对同在七宝台修行的道友道:“吾不愿随僧崖焚之于木楼,不欲作屈原葬之于鱼腹,终誓投躯,学萨埵太子超多劫而成圣果。可不务乎?” 舍身饲虎,虽经有明载,不过在现实中,大家还是难以看到的。所以行明禅师虽然多次表明自己要舍身饲虎,但是很多人却并不相信。 这一天,行明禅师看到林中有猛虎出现,于是立即走过去委身于虎前。老虎一看有人自己送上门来了,自然也没客气,几下就把行明禅师身上的肉吃光了。 玄泰禅师听说行明禅师舍身饲虎了,赶紧跑过来一看究竟。不过当他来到林中时,行明禅师已经只剩下一些残骸在那里了。 玄泰禅师于是把这些残骸收集起来,并且依照佛例用火烧掉,谁知烧完后,竟然获得了难得的舍利。 玄泰禅师于是把这些舍利收集起来,并建塔安置。为了表彰行明禅师舍身饲虎的精神,玄泰禅师特意作文祭告之。 因为百多年前,石头希迁禅师也曾在南岳弘法,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江湖中就开始把行明禅师舍身饲虎之事附会在了石头希迁禅师身上,说成是了石头希迁舍身饲虎,并且一直流传不止。 直到两百多年以后,江湖中依然在相传石头希迁舍身饲虎一事。公元1094年,慧洪觉范禅师来到南岳衡山南台寺游历,看到了玄泰禅师所作的祭行明禅师文,才发现江湖中人对此事已经误传多年。于是,慧洪觉范禅师在其所撰之《林间录》中,特意记载此事以明真相。 |
衡山山川秀丽,林木茂盛,动植物种类繁多。并且还有一些神话传说,从而使得衡山成为当政者以及民间的祭祀之地。所以,衡山很早以前就成为了中国五岳之一,在天下名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俗语有云“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此南山者,就是南岳衡山。所以,南岳衡山又被称为寿岳。 衡山在唐朝时期也是极受朝廷尊崇的,唐太宗时定祀南岳衡山于衡州。唐玄宗时,又封南岳大帝为司天王。 所以,衡山每年都有国家和民间的祭祀活动,并且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名山,就是这样一个动植物的大家园,就是这样一座朝廷和民间年年祭祀的神山,在此时却遭到了无情的破坏。 当时居住在衡山的山民以及一些进入山区逃避赋税的人们,为了开垦田地,从而伐木烧畲,因而造成了大面积的树木被砍伐,大量草木被焚烧。这就使得很多动物要么受到伤害要么无家可归,而且烧畲产生的浓烟也是遮天蔽日,使得居住在此地的生灵深受其害。 而且这些人不止破坏生态伤害动植物,还严重威胁到了衡山上的各种修行场所和众多的修行人。 所以,看到原本山清水秀的地方变得到处岩石裸露浓烟滚滚禽兽哀嚎,玄泰禅师那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啊。 佛家讲究慈悲为怀,可是这些人砍伐林木焚烧草木,自然也会有很多的禽兽昆虫死于非命或者无家可归,这那儿是慈悲心肠啊,这完全就是杀戮之心啊。 佛家讲究众生平等,可是这些人烧杀别的生命来满足自己的生命所需,这实在是不平等的啊。 可是,作为在此修行的一个普通僧人,玄泰禅师对此行为虽痛心疾首,却又不能强力制止。 幸好,玄泰禅师文章还写得不错,所以,玄泰禅师只有把自己的心思付诸于笔墨了。 于是玄泰禅师立即提笔写了一首《畲山谣》,其词曰:畬山儿,无所知,年年斫断青山嵋。就中最好衡岳色,杉松利斧摧贞枝。灵禽野鹤无因依,白云回避青烟飞。猿猱路绝岩崖出,芝术失根茅草肥。年年斫罢仍栽锄,千秋终是难复初。又道今年种不多,来年更斫当阳坡。国家寿岳尚如此,不知此理如之何。 很多人看了玄泰禅师的《畲山谣》后,都非常认可玄泰禅师的观点,于是大家都在竞相传唱此谣。 没过多久,此谣越传越远,竟然传到皇宫里去了。 皇帝听后,也认为玄泰禅师说得有理,而且寿岳乃是朝廷祭祀之地,岂容他人如此胡作非为。 于是皇帝马上下诏,命令衡阳地方长官严令禁止。终于,人们烧畲开田之风得到了彻底的制止,而衡山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这一天,玄泰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开这个红尘俗世了,可是他所居住的地方此时并没有别的僧人在,于是玄泰禅师自己走到山口找到一僧,嘱咐其为自己准备一堆柴火。 随后玄泰禅师回到自己的房间披衣而坐,并且提笔写下两首辞世偈。 其一曰:“今年六十五,四大将离主。其道自玄玄,个中无佛祖。” 其二曰:“不用剃头,不须澡浴。一堆猛火,千足万足。” 写完后,玄泰禅师便端坐在禅床上垂一足而逝。 玄泰禅师圆寂后,同道们便按照玄泰禅师的遗愿把他火化了。 随后,同道们把玄泰禅师火化后产生的舍利收集起来,在坚固禅师塔的左边建造墓塔安置之。 从玄泰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圆寂时享年六十五岁。并且从玄泰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看出,玄泰禅师也是一位道眼通明之人,他直到临终,都保持了自己一贯的任运之性简朴之风。其“一堆猛火千足万足”之语,不仅通俗易懂,而且含义隽永。 玄泰禅师所处的年代,江湖中高手众多,而且一个个说法如云。自然,不收门徒并且甘于淡泊的玄泰禅师在江湖中之声望,就算不上有多大了。但是在禅师队伍中,他的文采却是出类拔萃冠绝一时的。 玄泰禅师曾作过《象骨偈》,给师爷道吾圆智禅师写过碑文,为师父石霜庆诸禅师收集撰写过语录,给师兄岩头全奯禅师写过塔铭,给同时期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大宗师曹山本寂禅师写过塔铭。并且,玄泰禅师还和当时的一些文人、诗僧有诗偈来往。 玄泰禅师所作之歌行偈颂在当时流行一时,深受同道中人喜爱,可惜,玄泰禅师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而无缘一见了。 |
第五十节 严阳尊者 赵州从谂禅师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并且弘法时间长达四十年,但是,他的嗣法弟子却并不多,依《景德传灯录》之记载,也就只有十三人而已,并且这十三人中只有七人有机缘语录记载。而严阳尊者,就是这七人中的一个。 严阳尊者,不知何方人氏,不知出生年月,不知何处出家受戒。 严阳尊者本来的法名叫善信,不过江湖中人都尊称其为严阳尊者,他本来的法名反而鲜有人提及了。 在当时僧人热衷于行走江湖的风气之下,严阳尊者也加入了四处参访的大军中。 这一天,严阳尊者来到了河北石家庄市赵县城外的观音院参访大名鼎鼎的从谂禅师。 见到从谂禅师后,严阳尊者问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从谂禅师道:“放下着。” 严阳尊者道:“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甚么?” 从谂禅师道:“放不下,担取去。” 严阳尊者一听,不由得当下大悟禅宗玄旨。 严阳尊者见到从谂禅师后问道:“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从严阳尊者的问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严阳尊者出家以来的修行功夫是非常不错的。 对于每一个出家人来讲,他出家后都会认真学习刻苦修行的。他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修行,把自己身上种种习气去除掉的,他都希望自己能一尘不染的。 而一个僧人能通过刻苦修行达至一尘不染一物不带之境,这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所以,严阳尊者据此问从谂禅师道,一尘不染一物不带之境如何呢? 不过,一物不将来之境虽然高妙,但在明眼宗师眼里还算不上彻底。 当你说一物不将来时,其实你已经坐在一物不带之境中了,所以你一物不带,其实犹带一物。而禅,那是不允许学人执滞于任何一机一境一物的。 而且对于出家之人而言,佛病最难医,圣境最难除。这种刻苦修行而来之境,学人通常都会自以为得从而蕴在心中,外人那是很难把它拔除掉的。 所以从谂禅师法眼如炬的回答道,你把这些自以为是的境界放下吧。 严阳尊者一听,不由得奇怪的问道,我已经是一物不带一物不滞了,你还让我放下个什么呢? 看到严阳尊者始终抱着这个境界不放,从谂禅师继续开示道,你要是不把你自以为得之境放下的话,你就会落在此境中,从而被此境所缚。而你一旦被此境所缚,你又如何能称得上是一物不带一物不滞呢。 在高明禅师眼里,不管什么境界,师父都要给你夺去的。当学人的所有境界所有依侍之物都被夺去,并且夺无可夺之时,也许你才会蓦地明白禅客真正要达到的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之境原来如此。 到了此时,严阳尊者才蓦地回过神来,由此大悟禅宗玄旨。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佛灯守珣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物不将来,两手提不起。 直下要承当,浑是自家底。 元朝中峰明本禅师作偈评唱道: 地没朱砂翻赤土,廪无粒米倒砻糠。 赤穷自是活不得,又被人来指贼赃。 宋末元初的横川行珙禅师作偈评唱道: 香飘桂子十分月,雨滴芙蓉一半秋。 门外任他时节换,稳将衲被自蒙头。 严阳尊者在从谂禅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再次进入江湖游历。后来,严阳尊者被人迎请到江西九江市武宁县之严阳山弘法。因为严阳尊者禅宗功夫过硬,并且颇有异迹,从而深受江湖中人尊敬,所以江湖中人就尊称其为严阳尊者。一个禅师能被人尊称为尊者,这在江湖中还是不多见的。 严阳尊者是赵州从谂之得意门生,自然,他也完全继承了从谂禅师简洁明了单刀直入之禅风。 有僧人参问严阳尊者道:“如何是新兴水?” 严阳尊者道:“前面江里。” 新兴是严阳尊者所居之地的地名,这僧问如何是新兴水,既是在问水,更是在问严阳尊者之禅风。 而严阳尊者以实就虚道,新兴水,前面江里就是啊。你要想知道新兴水之深浅,自己亲自到水中一游不就知道了啊。 又有僧人参问严阳尊者道:“如何是应物现形?” 严阳尊者道:“与我拈床子过来。” 所谓法身无相应物显形,所以床子也可显示法身。不过,若你拈过床子,再问法身,箭去久矣。 严阳尊者在严阳山弘法期间,常有一蛇一虎陪伴在他的身边,并且严阳尊者常常把食物放在自己的手中去喂食蛇和虎。所有看见之人,没有不啧啧称奇惊叹不已的。 不知何年何月,严阳尊者圆寂于严阳山,并被弟子们在寺院的西边建塔安置之。 |
第五十一节 光孝慧觉 在赵州从谂禅师的一帮弟子中,光孝慧觉禅师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并且还因为善能应对,被江湖中人尊称为觉铁嘴。 慧觉禅师,其个人资料已经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所以今天的我们对其早期履历知之甚少。 慧觉禅师从赵州从谂禅师那里获得毕业证书后,便进入江湖四处游历。 这一天,慧觉禅师来到了江西抚州市崇寿寺,参访大名鼎鼎的法眼文益禅师。 两人见面后,文益禅师问道:“近离甚处?” 慧觉禅师道:“赵州。” 文益禅师道:“承闻赵州有庭前柏树子话,是否?” 慧觉禅师道:“无?” 文益禅师道:“往来皆谓: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州曰:‘庭前柏树子。’上座何得言无?” 慧觉禅师道:“先师实无此语,和尚莫谤先师好。” 文益禅师一听,不由得赞赏道:“真狮子儿。” 古代僧人来到某处参访,一般情况下,本地的禅师都会问对方是从哪里来的,师父是谁。所以文益禅师也依例抛个问端道,你从哪里来的呢? 对此,慧觉禅师老老实实的回答道,赵州。慧觉禅师如此回答,实乃千虚不如一实也。 赵州二字,既点名了地名,也给对方说明了自己的师父是谁。在古时候,人们通常都会用禅师所在的地方或者寺院名来代指这位禅师。特别是有名的大宗师,更是会独占这个地名或者寺院名。比如僧人一提赵州,大家就知道是说赵州从谂禅师,一说临济,大家就知道是说临济义玄禅师,一说云门,大家就知道是云门文偃禅师,这在江湖中已经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情了。 赵州从谂禅师那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很多禅语就已经传遍天下,成为了所有禅客必须讨论的话题。 所以文益禅师听到慧觉禅师是从赵州来的,马上就用从谂禅师的公案问道,听说从谂禅师有“庭前柏树子”公案,是吗? 慧觉禅师一听,赶紧否认道,没有的事。 文益禅师马上逼问道,天下来来往往的禅客们都在传言曾经有僧人问从谂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从谂禅师回答道庭前柏树子。你怎么说你师父没有说过这个话呢? 面对文益禅师的逼拶,慧觉禅师马上回应道,从谂师父实无此语,你可不要诽谤我的师父啊。 从谂禅师的“庭前柏树子”公案自从产生后,便立即传遍天下,令江湖中人热议不已。可是,对于这样一个人人皆知的公案,慧觉禅师却斩钉截铁的对文益禅师道,我的师父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不能诽谤我的师父啊。 可是慧觉禅师为什么要否认从谂禅师所说的人人皆知的话呢? 从谂禅师用庭前柏树子之语来回答僧人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之问,只是一期方便而已。须知,不论是佛祖之经论,还是禅师之言教,都只是一根根指月之指而已,对于这一根根的手指,任何人都不能执滞不放的。 而从谂禅师庭前柏树子之语产生后,江湖中人那是热议不已,而且一个个都把从谂禅师的禅语当作金科玉律,当作口头禅挂在嘴边不放。这不但是执指为月,也不符合禅之精神。因为禅,那是绝对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若有所执,则被所执之物所缚也。而禅,也就失去了活力和生机,从而变成死物了。 故此,慧觉禅师为了拔掉禅人心中所执所蕴之物,不得不坚决否认自己的师父说过那样的话。因为禅,是要解黏去缚的。所以,哪怕是自己师父所说的万分高明的话,也得拔除掉才是。 所以道眼通明的文益禅师听了慧觉禅师的话后,立即赞赏道,你实在是个宗门狮子,善能哮吼啊。 经过大名鼎鼎的文益禅师如此赞赏后,江湖中人从此后也就以觉铁嘴来尊称慧觉禅师了。 对于这个公案,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若道有此语,错过觉铁嘴。若道无此语,又错过法眼。若两边俱不涉,又错过赵州。直饶总不恁么,别有透脱一路,入地狱如箭射。” 南北宋交际间的龙翔士珪禅师评唱道:“觉铁嘴名不虚得,只是不曾梦见赵州。” 南北宋交际间的大洪守遂禅师作偈评唱道: 赵州无语几人知,江北江南见者稀。 山寺桃花复何在,相逢空爱白公诗。 |
慧觉禅师在江湖中游历一番后,便来到了江苏扬州城东边的光孝院弘法。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慧寂禅师道:“困即歇去。” 从古至今,绝大多数僧人一提起禅,都会不由自主的往奇妙处高远处深奥处不可思议处着眼。所以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以及和别人之问答中,都会在玄妙处出格处下手的。 这个僧人也不例外,所以他见到慧觉禅师便问道,一棒打破虚空时如何? 《楞严经》曰:“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 一棒打破虚空,虚空自然粉碎,虚空粉碎,则真常显露。 一棒打破虚空,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的招数。 而有人能一棒打破虚空,此人之功夫也是高深玄妙的。 不过,对于这个僧人的问题,慧觉禅师却根本不在常人的思路上考量,也不顺着他的语路而入,而是平静的对他道,你要是困了的话,就歇息去吧。 慧觉禅师“困即歇去”之语,那是一语双关啊。既是在关心此僧的身体,更是在批评此僧青天白日一见面就说出如此话语,是不是犯困了在这里说什么梦话啊,你如果犯困了,就下去歇息清醒清醒吧。 你往高深玄妙处着眼,我就往平实易懂处下手。所以慧觉禅师此语,实在有捏转鼻头之功。只是不知这僧能否在慧觉禅师言下有所领悟。 这一天,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从大堂出来,刚一看见露柱,慧觉禅师立即合掌道:“不审世尊。” 旁边的僧人赶紧提醒道:“师父,是露柱。” 慧觉禅师不由得道:“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对于一个寺院的当家师父而言,为了自己的学生能早日悟道,他一定会利用一切事物来开示学生的。 所以当慧觉禅师带领着僧众们走出大堂看见露柱的时候,慧觉禅师立即对着露柱合掌作礼道,世尊你好。 可惜,旁边的僧人没有领会慧觉禅师的开示,便上前提醒慧觉禅师道,师父,这是露柱,不是佛祖哦。 在此时,慧觉禅师难道是老眼昏花连露柱都认不得了吗?又甚或是慧觉禅师神经错乱把露柱当作佛祖礼拜? 所谓法身无相,应物现形。那么万事万物哪样不能显露法身呢?既如此,露柱同样可以显露法身啊。 若论佛,难道只有香案上供奉着的才是佛吗? 况且佛之法身遍满虚空,大千世界何处无佛呢? 既如此,我对着露柱礼拜问候,又有何不可呢?莫非你还能找出一个无佛之处来吗? “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出自晚唐诗人杜荀鹤之《闻子规》。 所以,当看到身边的僧人不能领悟自己的禅意,慧觉禅师于是借用杜荀鹤的诗句感慨道,就算是我说得再多乃至于把嘴皮说破了也没用啊,算了吧,与其把嘴皮说破出血,还不如闭口不言老实过日好些。 看来,面对不开窍的弟子,再高明的师父也有无奈之时啊。 |
第五十二节 木陈从朗 木陈从朗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弟子,不过他的个人履历我们现在知之甚少。 从朗禅师在从谂禅师那里拿到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浙江金华市木陈寺弘法。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 从朗禅师道:“我道不一色。” 一色者,超越差别对待而至平等纯一之境也。 雪,是纯白色的,所以古之禅师常常以雪来表明一色边事。 鹤在人们的眼中,一般都是白色的,象征着纯洁和高雅。白鹤和雪混在一起,那可是茫茫大地一片白色,在这片白色中,那是很难把白鹤从雪中分辨出来的。 而放鹤出笼和雪,意即内在之境和外在之境打成一片,从而达至平等纯一之境。这种境界,那是很多僧人追求的境界,也是很多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所以曾有僧问道虔禅师道:“如何是王种?”道虔禅师道:“须见无承当的人,无担荷的人,始得同一色。同一色了,所以借为诞生,是为王种。” 这个僧人问放鹤出笼和雪去时如何?自然是想问到达平等纯一之境时如何? 对于此僧之问意,从朗禅师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不过,从朗禅师却反过来说道“我道不一色”。 白鹤融入白雪中,明明是一色,可是从朗禅师为什么斩钉截铁的说不是一色呢? 禅,是不能执滞于一机一境的,当你执滞于一色时,此色即被你的这个执滞所污染了,既被污染,何得名为一色。 况且,在高明的老师眼里,纵使你达至一色之境,明得一色边事,犹未是极致。所以不久后的云门文偃禅师透顶透底的说道:“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 故此,从朗禅师开示这个僧人道:“我道不一色。” 这一天,寺院里的金刚像不知怎的倒在地上了,这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议论。 寺院里的金刚像倒了,这在很多人眼里是非常不好的事情。不过,作为禅寺里的僧人来讲,他们的思路自然是从禅理出发来谈论这个事情的。 所以有僧人马上就去参问从朗禅师道:“既是金刚不坏身,为甚么却倒地?” 金刚者,坚固异常,无物可破坏损毁也。所以,你既然是金刚,你就已经是不坏身了。可是你为什么倒下了呢?你要是能倒下的话,那就反证你不是金刚了啊。 从朗禅师一听此僧之问,立即敲着禅床开示道:“行住坐卧。” 金刚像倒在地上了,他就不是金刚像了吗?须知,佛(金刚)无定相,所以行住坐卧皆是佛(金刚)相。 道信大师道:“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 马祖道一道:“只如今行住坐卧应机接物,尽是道。” 所以,如果你能在行住坐卧中如此体悟,方有少分相应啊。 这一天,从朗禅师预知自己要离去了,于是写下一偈道: 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 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么生。 从朗禅师道:“三十年来住木陈,时中无一假功成。”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从朗禅师是不承认自己有所得有所说的。 “有人问我西来意,展似眉毛作么生。”西来意之问,那是禅僧们一个口头禅的问题了。对于这个问题,每个禅师的回答都是不一样的。而从朗禅师却生动的形容道,有人刚一提这个问题,那么自己就会眉头一展,此时,我是不知所措还是心领神会?我是茫然无对还是有所指示? 从从朗禅师的辞世偈中我们可以看出,从朗禅师完全是一个道眼通明之人啊。 |
帖子终于通过审核发出来了,哈哈哈。 |
第五十三节 赵州法嗣 赵州从谂禅师虽然是中国禅宗史上最为顶尖的大师之一,但是他的弟子们在当时的江湖中,却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波浪。在众多的禅宗典籍中,从谂禅师弟子们的机缘语录都是比较少的。不过,婺州新建禅师和杭州多福禅师的两则公案却值得一观。 一、婺州新建 婺州新建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之弟子,不过其个人履历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新建禅师从赵州观音院佛学院毕业后,就来到了浙江金华市弘法。 从古至今,一般寺院的主持都有侍者照顾起居的。而当时天下大大小小的寺院之当家人,许多都会收养一个刚进入寺院的小沙弥来充任侍者照顾自己的。 可是新建禅师作为主持,却从不收养任何小和尚来担任侍者照顾自己,哪怕自己年老体弱了,新建禅师依旧不安排任何人担任侍者来侍奉自己。 为此,一个以讲经为业的座主就问新建禅师道:“和尚年老,何不畜一童子侍奉?” 新建禅师道:“有瞽瞆者为吾讨来。” 座主一听,立即茫然无对。 这个座主看到新建禅师岁数大了,生活多有不便,身边却没有侍者照顾,于是就好奇的问道,师父你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不收养个小和尚来照顾自己呢? 不过,作为禅师的新建禅师,其心思自然不在此等世俗之理上,所以他马上显出禅师本色说道,好啊,如果有又聋又瞎的,你马上给我找一个来。 又聋又哑之人,自顾尚且不暇,又如何能照顾他人呢?自然,这个座主一听,立即就愣在那里不知所措了。 在悟道之人眼里,一个人岂止身体有聋瞎,其心更有聋瞎啊。 如果你听不进金玉良言,听不进微妙法音,那么你和一个聋子有什么区别呢。如果你看不见汗牛充栋的佛法三藏,看不见别人的殷勤开示,那么你和一个瞎子有什么区别呢。 况且,禅者,从来都是要自己给自己作主的,这不但要从思想上如此体认,更要从行动上加以佐证。所以,自己有手有脚,何须他人照顾。 在这个公案中,那个座主不能应对新建禅师之禅机,不过后来却有禅师替他给出了答语。 明末清初的二隐行谧禅师替这个座主作答道:“与么则侍奉有余,何须更觅?” 明末清初的另一禅师石庵行琈评唱道:“可惜座主有头无尾,不了人事,致使新建一生受屈。行琈若作座主,待伊恁么道,但云‘有一个眼不瞎耳不聋口不哑的上座,还要么?’待伊定动,便嘘两声,看他作么合煞。” |
二、杭州多福 杭州多福禅师是赵州从谂禅师的弟子,其个人履历同样遗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今天的我们甚至连他的法名都不知道。不过,其“多福一丛竹”之公案,却在江湖中传唱久远,为他赢得了一定声誉。 多福禅师在从谂禅师手中拿到毕业证书后,便来到了杭州多福寺弘法。不知为何,多福禅师的法名没能在江湖中流传下来,于是人们就以他主持的多福寺来称呼他为多福禅师了。 这一天,有僧人参问道:“如何是多福一丛竹?” 多福禅师回答道:“一茎两茎斜。” 这个僧人搞不明白,只得老老实实的说道:“学人不会。” 多福禅师又道:“三茎四茎曲。” 古时的僧人就禅师所在之地立个话头来参问,这已经是一个屡见不鲜的事情了。 所以,这个僧人想必是看到了寺院里栽种的竹子,从而就此参问如何是多福一丛竹,这既是在问多福之家风,同时也是在问多福之家事。 面对此僧之问,多福禅师立即回道,你看那竹子有一根两根是斜的。 可是面对多福禅师的回答,这个僧人却不能领会。 无奈何,多福禅师只得又开示道,你看那竹子还有三根四根是弯曲的。 《华严经》云:“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恒处此菩提座。” 竺道生曾经讲道:“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如此,你眼前的竹子同样在殷勤的为你说法啊,同样在为你展露着或斜或曲的法身啊。 所以,不论是月影穿林,风吹竹动,都是佛法之显露,都是可以触动禅机之处啊。 不过,如此禅机,你却不能驻足沉思,你必须在看见竹子或斜或曲的第一眼就得悟入,否则,箭去久矣。 这个公案传入江湖后,立即就引起了很多禅师的热议。 南北宋交际间的禅宗大师大慧宗杲禅师评唱道:“饶汝一茎两茎斜,三茎四茎曲。还我多福一丛竹,又如何话会?” 大慧宗杲的师侄应庵昙华禅师作偈评唱道: 一茎两茎斜,其意毒如蛇。 三茎四茎曲,无疑入地狱。 言下若知非,心空及第归。 堪笑蒋山老,无端入荒草。 南宋无禅才禅师评唱道:“一茎两茎斜,疏影动龙蛇。心疑生暗鬼,眼病见空华。三茎四茎曲,还我一丛竹。时引清风来,落叶填山谷。恁么会得,多福一丛竹。若也不会,三茎四茎曲。” 多福禅师之“多福一丛竹”公案自从产生后,就在江湖中传唱久远,并且引起了很多禅师的高度关注。 北宋临济宗黄龙派第二代掌门晦堂祖心禅师在黄龙慧南禅师那里学习多时却没能明白大事,于是又来到石霜楚圆禅师那里继续深造。这一天,祖心禅师拿起一本《景德传灯录》阅读,当他看到“多福一丛竹”公案处时,不由得大悟禅宗玄旨,并且立即明白了慧南禅师和楚圆禅师平日之用处。 由此可见,多福禅师之话语,是有强大的生命力的,也是有深刻之禅意在其中的。 |
第五十四节 钦山文邃 洞山良价禅师是当时江湖中数一数二的大宗师,其门下更是高手众多,而钦山文邃禅师就是其中之一。 文邃禅师不仅参访过大慈寰中禅师这种老前辈,也参访过仰山慧寂禅师和德山宣鉴禅师这种师辈的大宗师,后来还和夹山善会禅师交流过。同时,文邃禅师还和雪峰义存禅师以及岩头全奯禅师是铁哥们,三人曾经结伴在江湖中游历十余年之久。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文邃禅师自然从这些高手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从而使得自己也成为了江湖中的知名人物。 文邃禅师,福建福州市人,不知出生年月,不知俗家姓氏。 文邃禅师在还是个少年时,就来到了浙江杭州市大慈山出家,并且在寰中禅师处落发为僧。 大慈寰中禅师乃是百丈怀海禅师之得意门生,文邃禅师在此出家,自然是会跟随寰中禅师学习正宗的禅宗课程的。 文邃禅师出家没多久,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也结伴来到了大慈山参访寰中禅师。 在参学的过程中,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发现文邃禅师谈吐不凡,觉得此人是个可以担荷佛法的人才,于是就和文邃禅师结交上了。 而文邃禅师更是觉得义存禅师和全奯禅师是不得了的人才,和他们交往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就这样,文邃禅师和义存禅师及全奯禅师三人就成为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没过多久,文邃禅师就和雪峰义存、岩头全奯结伴离开了大慈山进入江湖游历。 他们首先来到了江西宜春市之仰山栖隐寺,参访当时禅宗江湖中声望最隆的慧寂禅师。然后三人又来到江西省宜丰县吉祥禅院参访洞山良价禅师。 此时的洞山良价刚刚开始住山弘法,还没有在洞山创立名震天下的广福禅院,不过,对于前来参学的文邃禅师三人,良价禅师也是热情接待殷勤开示的。 鉴于文邃禅师在此处参访良价禅师之事迹在前面洞山良价章节处讲述过,所以就不在此复述了。 参访过良价禅师后,文邃禅师三人又结伴来到了湖南常德市之德山古德禅院参访宣鉴禅师。 在古德禅院学习期间,全奯禅师和义存禅师都是大有所得,可是文邃禅师屡屡参请,却终究不能有所领悟。 这一天,文邃禅师又来参问德山宣鉴道:“天皇也恁么道,龙潭也恁么道,未审德山作么生道?” 宣鉴禅师马上说道:“汝试举天皇龙潭道的来。” 文邃禅师刚要开口说话,宣鉴禅师早已举起拄杖打了过来,而且直接把文邃禅师打进了涅槃堂。 全奯禅师听说文邃禅师被师父打进了涅槃堂,赶紧过来看望文邃禅师。 文邃禅师被宣鉴禅师痛打自然不服,他对着全奯禅师道:“是即是,打我太煞。” 全奯禅师立即道:“汝恁么道,他后不得道见德山来。” 德山宣鉴的师父是龙潭崇信,龙潭崇信的师父是天皇道悟。自然,道悟崇信宣鉴三人是一脉相传的。 可是,文邃禅师却偏偏问宣鉴禅师道,天皇道悟是如此说的,龙潭崇信也是如此说的,不知你是如何说的呢? 宣鉴禅师马上反问道,既然你说道悟和崇信是如此说的,那么你把他们说的说几句来听听呢。 文邃禅师正要开口说话的时候,宣鉴禅师早已提着拄杖打过来了。 在宣鉴禅师眼里,禅,那是不容你在那里东说西说左思右想的。如果你不能当下即是,则箭去久矣。 在古时候,不论是世俗的学校也好,还是佛学院也好,老师上课,那是随时都携带着拄杖戒尺之类兵器的,要是那个学生不听话或者做不出课堂作业,老师一定会责打学生的。 何况宣鉴禅师本就以德山棒法威震江湖,所以,宣鉴禅师几棒下来,文邃禅师就被打进涅槃堂养伤去了。 涅槃堂,后来也叫延寿堂,是寺院专门安置老病僧人之所。 听说文邃禅师被师父打伤了,全奯禅师赶紧来到涅槃堂看望文邃禅师。 文邃禅师对全奯禅师道,宣鉴师父教法虽然是正确的,只是把我打得太狠了点啊。 看到文邃禅师不能在师父的棒下当机立悟,却还在那里在意自己身体的感受,全奯禅师立即对文邃禅师道,你这样说的话,以后出去,不得对江湖中人说你曾经参见过宣鉴师父。 对于这个公案,宋朝第一评论大师雪窦重显评唱道:“诸禅德,钦山置个问端甚是奇特,怎奈龙头蛇尾。汝试举天皇龙潭道的看,以坐具便摵,大丈夫汉捋虎须也是本分。他既不能,德山令行一半。若尽令行,雪峰岩头总是涅槃堂里汉。” 北宋真如慕喆禅师评唱道:“德山门下草偃风行,慕喆则不然。待问未审和尚作么生道,劈脊便打,且道德山是慕喆是?会么,横按镆鎁全正令,太平寰宇斩痴顽。” 明末清初的白岩净符禅师评唱道:“你试举天皇龙潭道的看。喝,这老汉见面不如闻名。拂袖便出。当时钦山下得这翻手脚,不但使德山令无所施,且得增同参十倍意气。” |
首页 上一页[76] 本页[77] 下一页[78] 尾页[10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