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埃及:纳尔迈调色板蕴含的文明密码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古埃及:纳尔迈调色板蕴含的文明密码[第2页]

作者:夜郎游侠2018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培灵 2019-05-30 10:04:45
    鱼和凿子很能说明问题,现在是大禹的可能性更大了。原来认为是少昊家族,鸟代表。
    -----------------------------
    多谢赞同!
    禹是融合了鸟图腾的上埃及与蛇图腾的下埃及,并将鸟、蛇图腾至于同等位置。见后期的鸟、蛇双图腾王冠。

    
    图坦卡蒙鸟、蛇双图腾王冠
    @夜郎游侠2018
    而在调色板的正反面,我们均可见主人公背后,站着一位提壶执履的小人物。按专家的说法:“那位小人物是为国王拿鞋子的官吏”。
    -----------------------------
    @游必就士2018:评论
    “……为国王拿鞋子的官吏”,这解释过于牵强。好苗子提干,要写个人简历,简历又称履历,履者,鞋也。这哪是‘为国王拿鞋子’,分明就是履历官,也就是‘史官’嘛!……哈哈,专家不如俺呦!
    -----------------------------
    @培灵 :评论
    此人可能是后稷
    ---------------------------
    沾点边,应是后稷后裔,大禹和后稷不是同时代人。
    《山海经·大荒西经》:“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
    《山海经·海内经》:“帝俊生禺号虎,禺号虎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
    《山海经·海内经》:“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
    《国语·鲁语上》:“夏后氏……祖瑞顼,郊鲧余禹”。
    《史记·夏本记》:“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瑞顼”
    西戎部族世系:
    黄帝、骆明、颛顼、鲧、禹。
    东夷部族世系:
    帝俊、后稷、叔均、番禺、奚仲。
    @夜郎游侠2018 2019-05-29 21:22:29
    ②、弇兹氏:调色板反面,主人公右侧,有一肩挎飞石索、形似手下将军类的人物,表示其名头的图案为绳索、陶盖两个象形文字符号。它们意涵是什么呢?
    
    纳尔麦调色版----局部7
    -----------------------------
    @培灵 2019-05-30 10:21:30
    此人为皋陶
    -----------------------------
    有可能。帝舜末期,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与会者只有四人。据《史记?夏本纪》载:“帝舜朝,禹、伯夷、皋陶相与语帝前。”会上皋陶首先向帝舜发难,接着禹与帝舜激烈辩论,伯夷始终缄默。一时间唇枪舌剑、气氛紧张,大有逼宫之势。
    政治协商无果,只能依靠强力解决。皋陶利用手中司法、执法大权,强迫民众归顺禹。《史记?夏本纪》:“令民皆则禹。不如言,刑从之。”
    帝舜与大禹的矛盾公开化、白热化,在估计禅让无果,帝舜有传位于子商均之虞,禹、皋陶用脚投票,帅部族西迁以抛弃帝舜及其子商均。
    《史记·夏本纪》:“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大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夏后氏。”
    @yletpkki 2019-05-30 11:48:21
    
    -----------------------------

    
    十节玉琮——金沙遗址文物
    一、这是成都金沙遗址发掘的十节玉琮。青色,通高22.26厘米,重1358克。其造型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穿孔,外观呈长方体,琮壁四面中间有竖槽,又有九条细小的横槽将器身分为十节,使这件玉琮整个器表形成80个凸面,刻以纹饰。这种由多种雕刻纹饰形成的40个神面纹,洋溢着神秘的意蕴,精美、玄妙。
    十节玉琮在古金沙时期就是一件古物,制作年代当在6千多年前。也就是说,十节玉琮比金沙遗址还要“大”1千多岁。
    有人若问:6千多年前,东海海岸线在济南、苏州一代,巴蜀盆地还是一片泽国。这件十节玉琮是如何跑到金沙的?
    普通人立即就能发觉上述问话的逻辑缺失。提问者完全没有时间概念,也不知道文物是会“长腿的”。一个千年文物,你巴蜀是泽国时,无法抵达,当你已不是泽国了,我还不能从良渚抵达巴蜀吗?
    二、亚历山大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古都。创建亚历山大城的是古希腊马其顿王国阿吉德王朝的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公元前332年,他统治了埃及,创建亚历山大城,并以亚历山大城作为首都。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一世病逝。亚历山大一世的部将、留驻埃及的总督托勒密?索特尔成为埃及的实际统治者。托勒密战胜了亚历山大一世的其他部将,于公元前305年称王,即托勒密一世,定都亚历山大。托勒密王朝全盛时期,版图不仅包括整个埃及,还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的一些地区以及地中海的一些岛屿,托勒密王朝使亚历山大城走向繁荣。著名几何学家欧几里得,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亚历山大城。

    以上为异族在埃及土地上的殖民简史。而真正的古埃及简史是这样的:
    由部族发展至邦国,再到统一国度,从公元前5000年最初的塔萨文化,到公元641年被古高加索蛮族后裔彻底毁灭的数千年间,这群来自东亚的先民,在肥沃的尼罗河两岸,在第一瀑布至出海口的近一千公里流域范围内,创造了举世瞩目、恢弘灿烂的古埃及文明。
    创造古埃及文明的先民,以上埃及的底比斯为首都、后又以下埃及的孟菲斯为首都,甚至以阿拜多斯为首都。数千年的发展,作为首都的地区竟达十五个。但古埃及人,从未将公元前323年,那个被殖民者冠名亚历山大的古城当作自己文明的首都。
    古埃及文明,至公元641年,已被古高加索蛮族后裔彻底毁灭。公元前332年,殖民者在亚历山大城建不建首都,有没有五十万人口,是否石质建筑、有否图书馆和神庙,与古埃及文明都没有丝毫关系。
    三、古埃及的首都一览
    1.阿拜多斯(Abidous):这是俄塞里斯的圣城,在希拉康坡里斯的国王那尔迈统一埃及后,虽然兴建了孟菲斯城,但并没有作为首都,行政中心在提斯州的阿拜多斯;
    2.孟菲斯:普塔神的圣城,从第一王朝的第二王开始,孟菲斯兴建了王宫,而成为了晚后时期的首都,第一王朝到第八王朝都以此为首都,图坦卡蒙在复兴旧文化后,很可能将首都迁往了孟菲斯(也有说是底比斯的),而赫列姆赫布王则是无可置疑的将首都迁往了孟菲斯,19王朝也定都与此,25王朝虽然中心在那帕塔,但仍然将孟菲斯作为统治埃及的首都;
    3.赫拉克里奥坡里斯:这是赫里舍夫神的圣城,第9王朝和第10王朝建都于此;
    4.底比斯:最初是孟图神的圣城,第11王朝在此发家,以此为首都,第12王朝的晚期也在此定都,随之第13王朝首都也是在此,喜克索斯入侵后,这里成为了埃及人反抗的桥头堡,17王朝和18王朝都将此定都,20王朝的早期和中期也将此定都,但晚期因为阿蒙势力的强大而被迫离开底比斯;
    5.伊提托威:第12王朝的首王阿蒙尼姆赫特在自己的墓地附近建立了这座城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阿蒙尼姆赫特*伊提托威”,作为首都;
    6.克索伊斯:第二中间时期,第14王朝率先脱离,并将克索伊斯作为首都,这个王朝臣服于喜克索斯人;
    7.阿瓦瑞斯:喜克索斯人进入埃及后以此作为首都来统治埃及,此地被称为罪恶之城,崇奉亚洲神祗以及塞特,是第15,16王朝的首都;
    8.埃赫太吞:埃赫那吞在此地兴建了新都,为的是摆脱阿蒙祭司的影响,他死后此成被荒废,今天叫做阿玛尔纳;
    9.比拉美西斯:拉美西斯二世在三角洲阿瓦瑞斯附近自己的官邸兴建了城市,这座城市随之成为了拉美西斯的实际首都,该城市在亚述入侵时成为了埃及反抗最强烈的城市;
    10.塔尼斯:北方重城,是古埃及时代东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第21王朝的兴建者斯门德斯将它作为首都;
    11.布巴斯提斯:猫女神巴斯特的圣城,22王朝将它作为首都;
    12.舍易斯:位于西三角洲,是西三角洲最重要的城市,在后埃及时代,城市中充满了利比亚贵族的后裔,24王朝的著名国王泰夫那克特就以此为中心准备统一埃及,但失败了被25王朝所覆灭,亚述入侵后,舍易斯总督率先起兵复国,普撒美提克打败了亚述收复了埃及,将舍易斯作为首都.之后,28王朝消灭波斯势力后也将它作为首都,是著名的“复兴之城”;
    13.莱特翁坡里斯:23王朝将此作为首都;
    14.门德斯:第29王朝的首都;
    15.塞边尼图斯:埃及最后一个本土王朝,埃及第30王朝的首都。
    @夜郎游侠2018 2019-05-29 21:48:38
    图腾一般源自远古崇拜,但最早的大卫星也只能推至3世纪左右,它是最近在意大利南部,一个犹太墓碑上发现的;最早的犹太文字对大卫星的记录来自于12世纪中叶,当时它是护身符上的一个图案;135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为布拉格的犹太人定制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就以大卫星作为图案。如果“‘6瓣花’是大卫星”推测成立的话,犹太人图腾的历史可上朔至前3100年。
    -----------------------------
    @培灵 2019-05-30 10:30:42
    后稷就是约瑟,以色列人的祖先
    -----------------------------
    也有可能。但后稷氏族主要生活在安纳托利亚高原,以农耕为主。前2千年以后,受古高加索蛮族的挤压,后稷的后人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返乡之路,通过瓦罕走廊(不周山)东迁到陕西岐山一代。
    安纳托利亚高原(Anatolia Plateau),又名土耳其高原,位于亚洲西部小亚细亚半岛,在土耳其境内。北临黑海、南临地中海、东隔内托罗斯山与亚美尼亚高原相邻,西至土耳其西部地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高原三面环山,一面敞开,地势自东向西逐渐降低,海拔800~1200米。
    安纳托利亚高原有人类居住的遗迹可上溯至7500年前。

    细想想也不奇怪,就连周人东迁到岐山前,其出发地视乎也非常遥远。
    《史记》卷四?周本纪第四:“后稷卒,【集解】:山海经大荒经曰:‘黑水、青水之间有广都之野,后稷葬焉。’皇甫谧曰:‘冢去中国三万里也。’子不窋立。”
    后稷就是帝俊之子,周太王古公亶父的32世祖,他埋葬的地方距中土如此遥远,证明周人源流不可能来自陕西岐山,而是来自遥远的西方。由“黑水”和“青水”之间的特征描述来看,后稷埋葬的地方,很可能是黑海与里海之间的原野。
    根据《诗经》记述,周人传承源远流长,本来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因受游牧蛮族侵扰而不断迁徙,被迫以游牧自存。周太王迁岐之前,周族人在距中原遥远的西边,过着游牧和农耕混杂的生活,逐渐向东迁徙;约公元前十五世纪,倍受“戎狄”挤压的周人,在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带领下,从豳出发,经过杜水、漆水、沮水、翻过梁山,长驱迁抵陕西岐山。

    实际上,殷商之前的上古年代,华夏先民的活动范围,大得令人难以置信。禹夏时期所述的“四海”,与后世商、周所谓的“四海”根本不是一码事儿。禹夏的“四海”:东为太平洋、南为印度洋、西为大西洋(含地中海)、北为北冰洋。至世纪大洪水阻断全球陆路桥后的约5000年前,禹夏的巫祭、政治影响力以及后嗣分封地域,覆盖了除高加索外的的整个亚欧、亚非大陆。正因为华夏恩德已泽四海,也就有了“禹使太章、竖亥步测四极”的惊人壮举。

    犹太人的祖先闪人,应是以巫觋为主构成的祭祀阶层。早期处于权利中心位置,应该生活在上层正统周围,比如两河流域及后来的尼罗河流域。前5千年左右,颛顼“绝地天通”后,被驱离政治、宗教中心,贬为奴工,并参与庙宇和金字塔的建造。以该隐后人为主的受迫害巫觋,秘密结社,以规、矩为标志的“自由石匠”组织就此建立。
    许多秉持极端民族主义的朋友们,由于长期传统儒教的熏陶,丧失了民族进取心,只愿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恐惧跳出自己“一亩三分地”的篱笆。一听华夏先民上古时期,满世界跑,吓得小脸发绿、双手冰凉、两脚乱颤。
    为让我的极端民族主义朋友们,不至于对华夏先民在西亚、北非的业绩感到突兀,有必要叙述一下当时的背景以及上古时期,古埃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相似性和古埃及文化源流。

    一、华夏先民西迁背景
    任何族群的大范围、远距离迁徙,必有其危机生存的巨大诱因。否则,谁也不会舍弃自己幸福的家园,迈上艰辛且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山海经?大荒东经》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渊”。
    大壑是啥?懂地理知识的都明白,山海经之大壑,即今天日本外海起,绕中国大陆架C型圈至菲律宾外海的马里亚纳大海沟,其北有阿留申、千岛、日本、小笠原等海沟,南有新不列颠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沟,呈弧形,全长25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人类目前探测的已知最深处为11929米,到底有多深,至今无人知晓。
    少昊一族既然能在大壑附近建国,说明那时海平面比现今低至少一、二百米,世界各大洲还有陆桥连接,远古华夏先民可以通过陆路,轻松抵达琉球。
    少昊闯东海大壑的时间段得以确定,返回来我们再看看,《山海经?大荒东经》上述经文,意涵为何?
    整段论述字面理解并不困难,只是难在一个“孺”字。孺,若作抚育讲,会有许多疑问。少昊为东夷,鸟图腾;颛顼为北狄,熊(壁虎?)图腾。不是一个族群,少昊没有义务和缘由抚育颛顼。人质?上古之人,当时还无此概念,那是春秋以后的政治小把戏了。
    其实“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句中的“孺”,还另有亲睦的意涵。
    《诗?小雅?常棣》:“和乐且孺”。
    此段经文的真实意涵是:东海之外,大壑附近,甘山脚下,甘水与甘渊沿岸,少昊氏在此建国。颛顼争霸,东夷、北狄面临碰撞。少昊冀和睦(孺)相处,抚琴款待。奈何颛顼漫天要价,大小通吃。少昊怒弃琴瑟,掀翻桌子,族群争斗就此爆发。鸟图腾族群不敌,放弃家园,遂沿长江朔流而上,开始艰辛而又漫长的西向迁徙征程。是时,1.2万年(最迟不晚于1万年)。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言:“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那么,当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天候巨变,继而引发鸟图腾与熊(壁虎?)图腾发生如此剧烈的族群碰撞呢?这就涉及到本星球的末次冰期。
    258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Quaternary glaciation)来临,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又有若干次温度较高的间冰期和温度较低冰期,而在每次冰期降临时,持续的全球性低温,大陆冰盖由两极大幅度向赤道延伸(东亚最极端时至庐山)。
    一般认为,冰期的气候要比如今低3~7℃,降水量也比如今大。在地球史上最近的第四纪冰河时期中,冰川最强盛时,全球32%的陆地面积为冰川所覆盖。
    (接125楼)
    20世纪初德国的彭克(A.Penck)与布吕克纳(E.Brunckner),根据阿尔卑斯山区第四纪冰川沉积物的研究,提出在第四纪冰河时期,存在四大经典冰期。
    ①.沃姆冰期(Würm )冰期:11~1.2万年前;
    ②.里斯冰期 (Riss ) 冰期:20~13万年前;
    ③.民德冰期(Mindel )冰期:45.5~30/38万千年前;
    ④.古萨冰期 (Günz) 冰期:68~62万年前。
    以喀拉昆仑山脉和“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为界,南亚与东亚被区隔开来。中国大陆,西为青藏、蒙古高原,东则面临大海,两边平均海拔高差达2000~3000m,且高原面积占去国土面积几乎一半。而本次冰河时期(第四纪冰河时期)末次冰期(沃姆冰期)距今11~1.2万年,结束期与古华夏族群出滇黔同步。此时,气候由干冷转为温湿,每遇夏季,高山冰川融雪伴随着倾盆大雨,在东西5000km的范围内顺流而下,漫天的洪水,足以摧毁任何阻挡其奔腾入海的障碍!
    世纪洪水裹挟的泥沙,在数十万平方公里范围,竟然能堆出四、五百米厚度的黄土高原,想想就令人恐惧,不由心生敬畏。
    不止于此,现今流淌的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在上古那个洪荒年代,变迁无常,无数次在天津至淮河间来回变道。每遇洪水,便以孟津为原点,不停地在华北平原上“耍龙”,决口改道,数千平方公里面积洪水滔天,给中下游的生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
    还有一件不便于说的是,东夷少昊氏败退西迁后,共工氏便成了颛顼争夺九洲霸主的主要障碍。于是,颛顼转而开始攻击湖南湘西的共工氏。共工氏不敌,向西一路退至瓦罕走廊(不周山),兵败,撞崖而死。
    正值两者互掐正酣之际,我们所在的星球,可能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天文灾变。
    据《山海经》载:“共工触不周山,使柱折,地维缺,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天不满西北,故日月星辰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西汉《淮南子·天文训》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撩开神话玄幻的面纱,古人其实在向我们描述一件令人惊愕的天文事件:当时,天穹星辰整体突然向西北位移,海啸、尘埃席卷整个东南,华夏东南大地浸入海底。
    谁有如此巨大能量,可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
    有专家推测,当时一颗来自赤道平面方向,头部直径约3千公里,尾长几千万至数亿公里的慧星,迎头撞向地球的太平洋中心偏南位置。伴随轰天的巨响与猛烈的地震,强大的冲击力致地球自转轴极产生倾斜,并在太平洋掀起滔天巨浪,40多天不绝的豪雨,致海平面快速上升约150-200m,东海海侵至廊坊、济南、苏州、绍兴一线,原各大洲的联通路桥被淹没,日本、琉球、澳洲、新西兰等从此成为孤岛,岛民失去与外界的陆路联系,居于低洼沿岸的古人遭遇灭顶之灾。

    (接121楼)
    战国《列子?汤问》对大壑有段玄幻描述:“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想想由北往南的阿穆尔河、图们江、鸭绿江、大辽河、滦河、大清河、清河、溯河、小青龙河、黄河、长江、钱塘江、淑江、瓯江、飞云江、鳌江、闽江、九龙江、韩江、东江、珠江、西江等等近百条大小江河,从数千米高处奔流直下,跌落悬崖大壑,给人怎样强烈的视觉冲击,那又是何等摄人心魄的壮观景象!
    而那个能凭肉眼观看到“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入归墟的时间段,大致在末次冰期结束时的1.2万年前。
    (接122楼)

    
    (接132楼,版猪乱删一气,很无奈。)

    

    据科学考证,距今30多亿年前,地球表面只有10%的水系面积,而今天确达到了70%,再考虑海体呈上宽下窄的梯形,可以认为,地球上以体积而论的海水,超过95%以上都是后期出现的,而它们最可能的来源就是大大小小撞击的彗星。
    恶劣的自然环境,大大压缩了华夏先民的生存空间,利益纠葛开始产生,族群间矛盾越发尖锐,最终激化并走向对抗。上古时期,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一为地域,二为人口。地域不保,生存空间被压缩,保存人口便成为第一要务,大范围、远距离的迁徙便成了维一的选择。

    少昊氏携族人与礼器西迁,有《竹书纪年》佐证:“帝挚少昊氏,母曰女节,见星如虹,下流华渚,既而梦接意感,生少昊。登帝位,有凤凰之瑞。或曰名清,不居帝位,帅鸟师,居西方,以鸟纪官”。“登帝位”又“不居帝位”,这种有帝实而无帝名的表述,透露出少昊氏政治上的失意与西迁的无奈。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白帝:西方大帝,西主白。禘祭;
    文:装饰、粉饰、打扮;
    兽:武吏;
    尾:雉尾;
    鸟:文吏;
    反景:日月星辰降落。郭璞注:“日西入则景反东照”。
    这里,员神磈氏即为少昊氏。在上古神话系列中,此时的少昊氏已由东夷首领,被尊为白帝,主司日落了。领袖都被尊为西方白帝,证明其后世子孙主体均生活在西方。
    东夷少昊氏的退却路线,是由北向南,再朔长江向西。沿途散布了不同支系,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鸟图腾文化遗存。
    山东,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距今5000-4000年;
    安徽,凌家滩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距今5500-5300年;
    江苏,良 渚 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距今5300-4500年;
    浙江,河姆渡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距今7000-5300年;
    湖北,屈家岭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距今3300-2600年;
    湖南,高 庙 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距今7000-5300年;
    成都,三星堆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距今4500-3000年;
    身毒河,哈拉帕文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距今4500-2700年;
    尼罗河,古埃及文明,新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至铁器时代,距今5100-1650年。
    二、古埃及文明与华夏文明的相似性和古埃及文化源流
    以下,我们看看古埃及在宗教、文字、度量衡、天文历法、农业、国家机器建立等方面,取得了那些巨大成就,并就此比较一下与古代华夏文明的相似性到底有多大。
    1.宗教
    古埃及是人类最先产生宗教崇拜的地区之一。宗教是古埃及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了整个古埃及历史。至今保留下来的大型神殿及庙宇达15座,与祭祀有关的金字塔110多座。其中最重要的宗教中心有有赫利奥波利斯、孟菲斯、赫尔摩波利斯和底比斯等。
    古埃及人树立了“神的权威至高无上”的社会理念,一切以“神的意旨”为行为准则,秉持“善恶自有神报”的道德观。
    他们认为,宇宙原为一片混沌,创世神激浊扬清、开天辟地,时空方始形成;大地漂浮于海上,东南西北四极有天柱支撑天穹;并坚信,世间万物,有始无终,循环往复,唯有天地永恒;坚定“万物皆有轮回”的世界观。
    他们相信,人生在世,灵魂支配肉体,死后“人身鸟翼”的灵魂可在躯体与空间自由飞翔,并转为来世。坚信“今生苦短,来世方长”的人生观。
    可见古埃及人的“三观”与华夏传统观念何其相似,其创世说与华夏“盘古开天辟地”的认知也如出一辙。还不止于此,我们再来看看古埃及人的图腾、崇拜与华夏先民的相似性。

    ①.图腾:图腾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远古族群自然物体崇拜图语,宗教和族群归属标志。上古时期,后人则将远古图腾演化为“先祖崇拜”和“族群保护神”
    古埃及早期,各部落均以“鸟”或“蛇”为图腾,崇拜“鸟顶红日”的太阳神和“牛首人面”的众神之母,“神意”的解释权归各部落巫觋,后期通过暴力集权,收归国有。
    “牛”、“鸟”、“蛇”图语标记,在古埃及被赋予国家、权力、主宰和庇佑的意涵,其印记渗透在王权、政治、宗教、生活等方方面面,具备图腾的特征。
    本节仅诠释“鸟”、“蛇”图腾,“牛”图腾前面已有论述。

    鸟图腾:在古埃及,无论是代表正义、真理、秩序的人身鸟翼的玛阿特女神,代表文字、数学、医药的人身鹭鸶头的透特之神,代表上埃及王权的秃鹫拿禾泊特女神,智慧之神荷鲁斯神鹰,主司太阳的人身鸟首的拉神、以及人首鸟身的灵魂之神等等,都可归结于鸟图腾。
    
    图43、荷鲁斯神鹰

    
    图44、鸟图腾(阿布辛拜乐神庙)
    在尼罗河中下游的农耕族群中,奉行鸟崇拜和鸟图腾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公元前5千至前4千年左右的史前新石器时代,就已见上埃及将鸟尊为两岸族群、聚落的图腾。上下埃及统一后的古王国时期,鸟随即成为整个埃及的国家崇拜与图腾,许多国王要么称自己为鸟神荷鲁斯之子,要么干脆称自己就是荷鲁斯鸟神本尊。
    中国最早的鸟图腾考古发现,可见于7.8至7千年前的黔阳高庙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此地发掘出大量鸟崇拜文物,其中有双羽獠牙兽面纹白陶罐、飞鸟纹陶器,凤鸟载日纹陶钵。

    
    图45、鸟图腾(高庙文化)-1

    
    图46、鸟图腾(高庙文化)-2

    
    图47、鸟图腾(大塘文化)-1
    高庙文化遗存的部分陶器上装饰有戳印篦点纹连缀而成各种复杂图像,制作技艺精湛,构思诡谲。部分图像还被涂上朱红或黑色的矿物颜料,更具有渲染效果。这些图像中的獠牙兽面附有双翅,飞鸟则头戴羽冠,双翅载托太阳或八角星翱翔中天。

    距今7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姆渡文化。此地发掘出大量鸟崇拜文物,其中有双鸟朝阳象牙雕刻、鸟形象牙雕刻、圆雕木鸟,甚至在进餐用的骨匕上也刻有双头连体的鸟纹图像。

    
    图48、双鸟朝阳象牙雕刻(河姆渡文化)

    
    图49、圆雕木鸟(河姆渡文化)
    此外,在距今6.4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新石器中期文化、距今4.5千年前的凌家滩文化、距今4千年前的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遗物中,也发现不少关于鸟的造型和纹样,出土的陶鬶,即是鹤、雁或鸠等鸟形象的塑造。足见鸟崇拜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先民中由来已久。

    据史料记载,奉行鸟图腾的部族、朝代,不仅有少昊氏,还有商朝与秦朝。
    上古时期,闯东海“大壑”的少昊氏就以鸟为图腾。《左传 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暤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暤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暤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注:鸟名)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鳲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这里的少昊部落俨然成了鸟的王国,少昊氏便是这个鸟王国的首领,是百鸟之王。诸鸟后面的“氏”字,说明这些鸟名乃是一个个氏族的名称,意味着少昊所领导的,正是一个由许多个鸟图腾氏族联合而成的大部族,据考证共有24个以鸟类为图腾的氏族结合在一起,而少昊则是属于东夷族的文化。
    少昊部落居住在沿渤海湾地区,即山东,辽东,和朝鲜半岛,因为以鸟为图腾,所以历史上又称这一带的古代居民为鸟夷。《大戴礼记?五帝德》:“东方鸟夷羽民。”从这些记载可看出,东方夷人以鸟为图腾,在服饰,装束方面亦仿鸟形,亦如越人之仿鸟装束同。《尚书?禹贡》:“鸟夷皮服“、”鸟夷卉服”

    
    图50、豚翼神鸟载日(凌家滩文化)
    商人自认是东夷族的后裔,奉“玄鸟”为男性先祖。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史记?殷本纪》:“殷契母云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商人以鸟为图腾,在甲骨文等考古材料中也有遗迹。
    秦人也以鸟为图腾。《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鸟身人言。”
    对鸟的崇拜,应源于沃姆冰期,原始族群季节性狩猎实践。每当候鸟北飞之时,定为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际。在滇黔高原溶洞内苦苦“猫冬”的古人,便开始一年一度大规模狩猎活动,向北逐兽而居;一旦候鸟南飞,预示严寒即将来袭,必须返回滇黔高原的“冰期避难所”,否则有性命不保之虞。久而久之,鸟便成了古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引路和庇护神,部族鸟崇拜、鸟图腾随即产生。
    由此可见,通过族群鸟图腾的特性,可将上埃及先民源流,追朔至上古东亚滇黔高原。与华夏东夷少昊氏应该有亲缘传承,或者同为鸟图腾氏族分支。
    蛇图腾:上古时期,生活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各部族奉蛇为神灵,比如像布托这样的聚落,在前王朝时期则为下埃及的保护神。随上下埃及的统一,进入王朝时期后,扩展为尼罗河第一瀑布至三角洲地区整个上下埃及的全能之神。
    在古埃及,蛇主司的内容,从神权、王权、战争、生存、繁衍、土地、水源、丰收、亡灵一直渗透至社会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蛇甚至是宇宙的创世之神。
    作为神权的体现,蛇出现在众神之母哈托尔(Hathor)与主神太阳神拉(Re)的头饰上,以蛇作饰物甚至以蛇形为本尊的古埃及神祗竟然达23个之多。
    作为王权的标志,蛇以王徽的形式出现在国王的王冠上;上下埃及统一后,与鸟一道作为“鸟蛇双王徽”;而眼镜蛇正欲发起攻击的瞬间,则是国王标准佩饰王巾的范本。在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前面的狮身人面像的额部就雕刻着“库伯拉”圣蛇的浮雕。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雕像的王冠上也雕刻着圣蛇的浮雕。此外,在卢克索神庙的墙壁上、帝王谷和王后谷陵墓的壁画上都可以见到圣蛇的浮雕或画像。
    古埃及政体是一种典型的神权政治,法老们必自称得到圣蛇及其神灵的护佑,以象征权力的神圣性。很多法老采取了蛇这一符号,有许多统治性的神祗也是以蛇显形,在古埃及,蛇本身就可以看作是王位的标记。

    
    图51、眼镜蛇攻击瞬间

    
    图52、国王雕塑(拉美西斯二世)

    
    图53、国王木乃伊金面具(图坦卡蒙)

    
    图54、国王雕塑(图特摩斯三世)
    在古埃及神话体系中,蛇是宇宙的初创者、“大地之子”(Sito),具有原初生命的创造力。古埃及人常用环绕宇宙的蛇作为创世者的象征,Ramse六世的陵墓中有描绘宇宙之蛇孕育出时间和万物。因此,蛇被古埃及人尊为生命之神、繁衍之神、水源之神、农作物生长之神。
    其实,最早给下埃及带来蛇图腾的部族,是处于新石器晚期的母系氏族,王权对她们而言还不知为何物,创世与繁衍,才是古埃及人尊蛇的最初愿望。

    
    图55、双蛇交尾(古埃及石板浮雕)
    在神州大地,蛇崇拜文化源远流长。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在中国神话体系中均为“蛇身人面”形象。
    据《列子》记载:“疱牺氏、女娲氏、神龙(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
    《拾遗记》中记载,“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
    《左传·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

    大皞即太昊,号伏羲,风姓,远古华夏部落首领,神农氏炎帝和轩辕氏黄帝的共同祖先。太昊是以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号称龙师而以龙命名官职。神话中,他以“蛇身人首”,或者“龙身人首”示人。
    原始社会的人们给予部落首领以“蛇身人首”的想象,充分体现了远古先民对于蛇图腾的崇拜。
    在中国神话系统中,蛇后期演化为抽象的龙。这就有了古文献记载的飞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土龙氏、水龙氏、赤龙氏、青龙氏、白龙氏、黑龙氏、黄龙氏等11个以各种蛇为图腾的伏羲氏族部落。
    《山海经·海外西经》:“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此段论述,由甘肃西坪文化遗存,蛇身人面纹彩陶瓶得以证实。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
    这说明轩辕氏、夏后氏也是以蛇为图腾,或者具有蛇崇拜宗教属性。

    成书于禹夏前期的上古百科《山海经》,一共记载了454个人物,其中与蛇形有关的人物就达到了138个,占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其中包括有名的神祗烛阴与窫窳,以及炎帝世系的水神共工、火神祝融、夸父与相柳都是以“蛇身人面”形象出现的。按《山海经》的叙事规律,这些人物实际上就是氏族部落。在远古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竟然有三分之一的氏族部落奉蛇为图腾,可见这些部族在当时势力可观。
    中国最早的蛇图腾考古发现,可见于7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发掘文物中即有蛇纹陶器。
    还可见5.5千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文化。此地发掘出部分蛇崇拜文物,其中就有蛇身人面纹彩陶瓶。此后,在甘肃武山、定西、临洮等多个地方,都陆续发现类似蛇身人面纹遗物。

    
    图56、蛇身人面纹彩陶瓶(甘肃西坪文化遗存)
    此外,我国境内还发掘出:
    5.5千年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江南地区文化遗存的蛇纹陶。
    4.3千年前,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第3072号墓蟠龙纹陶盘。
    这些文物的出土,说明华夏先民蛇崇拜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

    
    图57、蟠龙纹陶盘(陶寺文化遗存)

    
    图58、蟠龙盘青铜(商代)-1

    
    图59、蟠龙盘青铜(商代)-2

    
    图60、伏羲女娲交尾浮雕(汉代画像砖)

    
    图61、伏羲女娲天地日月崇庆浮雕(四川汉代画像砖)
    秦汉以后,具象的蛇演化为抽象的蛇,并在以后朝代逐渐变异,最终在宋代将其固化为“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的龙形象。从此,龙做为国家图腾登上社稷、庙堂,成为封建皇权的象征。
    对蛇的崇拜,应源于末次盛冰期,寒冷气候条件下现代人类九死一生,母系氏族对族群人口非自然减员的恐惧。
    258万年前,第四纪冰河时期(Quaternary glaciation)来临,并一直延续至今。期间,又有若干次温度较高的间冰期和温度较低冰期,而在每次冰期降临时,持续的全球性低温,大陆冰盖由两极大幅度向赤道延伸(东亚最极端时至庐山),猛犸、剑齿虎、巨貘等大型动物和大部分陆地植物灭绝,滇黔高原成为世界仅存的两处动植物“避难所”之一,少数逃至此地的动物,如大熊猫、柯氏熊、苏门羚、犍牛、狝猴、豪猪、猩猩、狐、东方剑齿象等,得以存活。
    此时,冰盖所涉早期智人全部灭绝,仅赤道附近和“避难所”内的有幸躲过一劫。不过巨大的毁灭恐惧笼罩在已进化为现代人的母系氏族族人心头。
    随智利、观察力的提高,古人类对蛇的习性与特点了解加深,蛇顽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繁衍能力便给原始部落首领们带来极度的震撼。
    顽强的生命力:蛇比人类要更早来到这个世界,最原始的蛇类化石发现在白垩纪初期的地层里,离今大约有1.3亿年。实际上,蛇的出现比这还要早些。据推测,在距今1.5亿年前的侏罗纪,大概就已经有蛇了。
    蛇属冷血动物,无法靠自身能量转换为热量,每当外界气温降至临界点时,便开始冬眠;来年大地回春,外界气温升至临界点时,便开始复苏。这是一种巧妙地抵御严寒的特性。站在古人的角度,朴素认识就是:蛇具有死而复生的神奇魔力。
    旺盛的繁衍能力:每年惊蛰前后,气温回升,蛇就从冬眠中醒来,寻阳光明媚之处晒晒太阳,提高身体的温度,增强活力。
    蛰伏整整一冬,按理说醒来定会饥肠辘辘,四处搜寻食物,填饱肚子定应是第一要务。但你想错了,蛇类出蛰后,把太阳晒完,一旦恢复活力,首先不是去找吃的,而是去找“漂亮美眉”,及时行“周公之礼”。
    每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蛇类便进入发情期。此时,雌蛇泄殖腔会分泌出一种液体,雄蛇在几里路外都能够嗅到,然后追踪至雌蛇身边,谈情说爱、挑逗撩妹,雌蛇若接纳这个毛头小子,便开始共赴巫山、以行云雨。此时,两蛇缱绻缠绵,尽情享受欢愉时光。
    雄蛇是绝对的猛男:
    一蛇具备两个小家伙,每次云雨,左右开弓,哪个方便用哪个,另外一个就裸露在外面;
    啪啪时间特长,通常短则数小时,长则半天,更有甚者可达两三天左右;
    精子活力超强,一旦进入雌蛇泄殖腔,可连续存活三年以上,这期间可确保母蛇产出高质量受精卵。


    
    图62、蝮蛇的恩爱缠绵
    这里是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纳西斯。每年在4月末5月初,冰雪消融的时候。雄性红边袜带蛇率先钻出它们居住的石灰岩缝隙外出玩耍,等待雌性红边袜带蛇苏醒。雌蛇登场后,向空气中释放性腺激素,雄蛇寻气味蜂拥而至,数十万条红边袜带蛇齐聚纳西斯。最多时,共有25万条蛇在此寻花问柳、抢夺头彩,春心泛滥的带蛇形成浩瀚的、涌动的海洋,蔚为壮观。


    
    图63、纳西斯,红边袜带蛇相亲角
    蛇类顽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繁衍能力,给古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完全可用震撼来形容。这给末次盛冰期寒冷气候条件下,对族群人口非自然减员恐惧的母系氏族,以强烈的启发和暗示,蛇崇拜由此诞生。
    与鸟图腾类似,通过族群蛇图腾的特性,可将下埃及先民源流,追朔至上古东亚滇黔高原。与华夏太昊氏应该有亲缘传承,或者同为蛇图腾氏族分支

    ②.众神之母:哈托尔Hathor(Het-Heru,Het-Hert),代表着上天、能量、繁衍。
    早期形象:女性人脸,牛耳,牛犄角。意味在她母性的恩泽下,族群繁荣、富足、快乐和昌盛。
    后期形象:女性形体、牛角、太阳圆盘头饰、美那特项链。以万神之母的形象,释放光明,保佑族群繁衍,民富国强。

    
    图64、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前3100年)-1

    
    图65、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2

    
    图66、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3

    
    图67、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4

    
    图68、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5
    哈托尔是整个古埃及历史中最重要的神祗,既是众神领袖,又是古埃及国王的圣母。作为女神,她的地位至高无上。反映在历史年表中,其崇拜时间从前王朝时期一直持续到被罗马占领时期。
    哈托尔的形象,最早见于公元前3100年的祭祀图版上(图64众神之母:哈托尔形象-1),在图版的正反面顶部两侧的位置,均刻有人面水牛首图案。由于“人面牛首”雕刻位置显著,正反两侧均有,可将其判断为古埃及的氏族图腾。
    古高加索人逐兽群而居,与水牛断扯不上什么关系。而水牛作为犁地、耙地、旱水田“通吃”的有效劳力,却是农耕族群倚仗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它,就可以解放人力,将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因此,“牛首人面”定是农耕族群的图腾。华夏族群有谁可以类比呢?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定会想到神农氏。没错,正是神农氏,教习人类制耒耜,种五榖的神农氏就是以牛作为图腾,以至后人将神农氏嫡传炎帝,描绘为类似的“人身牛首”的五榖神农大帝。

    
    图69、神农大帝
    炎帝神农一世,也作烈山氏、厉山氏。因“以火德王”,故称为炎帝或赤帝,继女娲之后成为天下的共主。史载1.3万年前农耕和医药的首创者,又造五弦瑟,设蜡祭和市场,自此远古中国开始进入农耕文明。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姜姓也。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
    《路史?后记》:炎帝“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头,龙颜面大唇,怀成铨,戴玉理”。
    上古时期,没有文字,先人业绩和历史,往往通过神话记忆口口相传。《史记》与《路史》虽在神话古人,但无意间,均阐述了神农氏及炎帝的牛图腾形象。
    氏族图腾及其崇拜,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如同现今的姓氏一样,通过图腾可追溯该部落的远古族群源流。可以这么说,如果DNA是物种的个体基因,则图腾即是社会的族群基因。
    现代国人心目中的炎帝形象,是个高大、威严、睿智的须眉。而5、6千年前,人类还处于母系社会,神农炎帝的性别形象,应类同于古埃及哈托尔神的女性形象,才更符合时代的印迹。

    ③.太阳神:拉 Ra(Re,也称“瑞”)古埃及众神之王,创造和主宰世界的主要神衹,光明、温暖和生命掌控者。
    拉是赫里奥波利斯自古尊崇的太阳神。古王国时代,国王自封为拉神之子,并由此赋予拉以国神的无上权威。
    拉神,以鸟首人身、头顶眼镜蛇环绕的红日、一手握权杖(Scepter)、一手持生命之钥(Ankh)的形象出现。


    
    图70、太阳神:拉-1

    
    图71、太阳神:拉-2
    按古埃及神话语境:清晨,精力充沛拉神划船,从东向西航行于天际,将光明和温暖洒向人间,黄昏,精疲力竭的拉神则从西向东在地下乘船返回。于是,昼夜交替,周而复始。太阳船分为两种,早上的船称为强壮(Matet),晚上的船称为虚弱(Semket)。一昼夜,太阳神幻化为多种形象,清晨是圣甲虫(Khepri),白天是拉(Ra),晚上则是阿图姆(Atum)。

    
    图72、太阳神:拉-3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13 13:30:42  更:2021-07-13 13:51:2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