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详细讲解儒家经典《论语》,比易中天和于丹讲的的好~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详细讲解儒家经典《论语》,比易中天和于丹讲的的好~[第2页] |
作者:独孤求败AH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曾,就是难道的意思。 救,就是挽回的意思。 旅,不是旅行,而是去往的意思。旅呢,是有目的,叫旅。行是没有目的的。 |
孔子这里的意思呀。。。季孙氏去祭祀泰山。。。泰山在古代,是帝王才能祭祀的。。。 一个诸侯去祭祀泰山?这明显是越礼的行为。所以,孔子说,难道掌管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林放,就是之前问‘礼之根本’的那个人。 |
孔子呀,没有直接骂人的。为什么呢——因为孔子太弱了。哈,孔子是书生,诸侯呀,手里一堆的兵将,所以孔子是不能直接骂人的。 这是智,也是礼。 |
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争。。。没有什么可争的。 ①射:指古代的射礼。大射礼规定两人一组,相互作揖然后登堂,射完再相互作揖退下。各组射完后,再作揖登堂饮酒。 ②揖.拱手行礼。 --- 那么这里什么意思呢?——孔子的意思是呀,君子是不喜欢争斗的,但是呢,到了射箭的时候,就是比赛谁射箭射的好,却又开始争斗了。——其争也君子! 那么,也就是:君子有所争,有所不争的意思。 射箭是为了战争所准备的,战争不能不争啊。所以,这就是君子有所争的意思。。。但是呢,对于经济层面,物质的东西,君子又很浅谈,不喜欢争抢。——这就是有所争,有所不争。! |
那么,讲到争和不争的这个问题。。。我想谈一下一些商的情况,对未来也是一个好的影响。 毕竟,写一次这个注解论语也是很难得的机会,以后可能不会再有了。 所以,一次性的写好。 那么,争和不争的这个东西,到底有吗用? 孔子说了,在武力里面,你必须争。。。就好像射箭的那个时候。。。你要是不争,你成为弱者和病夫!。 但是呢,在文道,在经济领域里面,你不要争。!你争就是唯利是图的小人。! 所以,你看,君子,就是文武两个方面。 说一下这个闲话。马云呀,他的成就很大,他的成功秘诀就是四个字,叫做:争而为善。 因为马云是天行者嘛。所以,他争而为善。 争,这是方法。。。但是呢,为了善良而美好的世界,这是正确的原则。 他一生,不管是打商品的暴利,为民众开启快速网购还是建设诚信系统,扶持中小企业。。。都是一种‘争’的表现。但是如果这个争是为了错误的结果和目的。。。那么,马云就是不成功的。 所以,争,要有对的原则。有了对的原则,君子才能不息,才能奋发图强。如果你强了去欺负人,那个心法就不对啦。所以,争而为善。是外方而内圆。是中国高度智慧。 那么,还有一个人,是谁呀,就是马化腾呀。。。这个华腾呀,这个名字,是从马化龙中国 典故来的,中国传说呀,有四种动物生命久了可以变化成类龙的生物。。就是:鱼化龙、龟化龙、马化龙、蛇化龙。 那么, 马化腾老丈人的这个商业成就也是四个字:‘不争善为(汕尾)’。。。就是 这样 不争而汕尾。。。马化腾有一次跟马云搞竞争,天天砸钱换市场。。。结果一天亏二千万。。。最多的一天亏四千万。。。马化腾吓的赶紧的打电话给马云,求和解。不能这样打下去了,这是一个无敌洞啊。 马化腾从此以后不敢再跟人争了,这一害怕呀,反而从此有了‘智慧’,从出其不意的角度,去经商,人家不要的,不做的,我去做,不跟人家起冲突,和气生财啊。所以,马化腾后来很成为了中国首富(某一年福布斯榜把) 所以,其实我们的行为是不需要争的。。。换个角度,就能做到。争夺会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所以,马化腾是一个善的方法和错的原则。(这家伙死贪钱的,游戏皮肤卖的死贵死贵。。。) 那么马云,走的是这个时间线。。。谈的是未来。 马化腾走的是空间性,避开强敌,另辟蹊径。 就是这样用的。总结:君子有所争,有所不争。!争和不争都是有用的,都是大智慧。!都能有大成就。! |
我把马化腾定义为‘儒商’,把马云定义为‘侠商’ 当然,任正非也做的很好,我定位为‘义商’ |
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笑起来很可爱,眼睛情丝流转的美女,为什么喜欢穿朴素白色的衣服呢?看上去还能好看?这是为什么? 孔子说,就好像画画(绘),画的东西好看必须配合白色的底本。——孔子这里其实是拿美女比喻美色,而白色衣服比喻白纸。 等于说美女是主角,主角这么好看,衣服只是配合的配角。 子夏明白了,反问说:那么,照这样说,礼是后起的啦?——什么意思~?子夏的意思是,礼仪规范这种东西,只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不是人的内心,礼仪规范只是人的正确的内心的一种变现,就好像配合美女的朴素的衣服一样,其实美女呀,穿什么都好看,不穿呢,也很好看。!哈哈 所以这里,子夏是举一反三。明白了孔子的话。比喻说美好的材质就算配上朴素的衣服,也是漂亮的。 孔子说:是啊,商真是启发我啊。。。商,就是子夏的名字。。。孔子说:起我者 商业。! 现在啊,可以跟你聊这个《诗经》了。。因为诗经就是‘纯洁的’、思无邪嘛。 那么什么意思呢?——这里孔子的内涵话说的是:诗经是美好的心灵的一种表达,而美好的心灵才是本质。就算没有诗经,有了美好的心灵,一样是美丽的。孔子就是这样看待诗经的。他是朴素的、美好的人类心灵的表达。 |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我能征之矣。”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我能够说清楚它,但是杞国(这个一个小国家)不足以验证它。 殷,就 殷商朝。 殷礼吾能言之,宋国(也是小国)不足以证明实行它。 这是因为文献不足的原因啊。如果文献足的话,我就能够把它(这些朝代的礼仪)复制重现出来。 孔子这里什么意思呢?——是说孔子懂得夏朝还有殷商的礼仪。。。但是呀,因为这个客官条件的束缚。。。没有文献记载+——注意,孔子做事,是有理有据的。。。 如果没有文献的记载,孔子就不去做了,因为没有根据啊。。。等于可能说‘胡编乱造’没有书籍证据可对证。 所以,孔子很无奈,说,是因为文献不足呀。孔子做事都要大家心服口服。。。口服心不服的,他也不做 。 包括杞、宋都是两个小国家,也是一样的意思。夏朝和商朝是两个大朝代,如果在小的国家用这么大的礼,是不配合的呀,所以,两方面的困难——一个是实行的环境,一个 是没有文献记载根据。 |
但是我们这里结合前面那一段子夏和孔子说的话:礼是后起的。。。重要的是美好的内心。 就算没有这个‘礼仪’我们还有善心。等于没有穿着朴素衣服的美女,还是很美的。 所以,礼,各个朝代都是不同的,也是有一定变化的。 这都是为政者内心的一种反应,是表象。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 就好像美女穿着朴素的衣服。。。。礼,就是朴素的衣服。。。 这也是孔子没有去实行恢复先朝的礼仪的另一个隐藏原因。 |
整个 《八佾篇》都是讲关于‘’礼‘’的 从帝王祭祀天地的礼,到平民百姓的丧礼、婚礼。 从林放问礼,到子夏起礼。 讲的是礼的‘’根本‘’和礼的‘’表象‘’。 礼,行为规范也啊。人人有利,则言行有常,做事有据,交往有信,社会有安。——不要太另类。那不足以让人产生安全感。人对不熟悉的东西都是没有安全感的,从心理学就是 这样说的。 |
那么,什么是言行有常呢? 就是说,我们对于应该怎么说话有个常态。。。 比如,在民国之前,是作揖。。。抱拳。。。 女人是下蹲,做个福手。 这些都是常态。。。到了民国时期,就比较乱了,西方的文化传进来 了,握手的也有,作揖的也有。亲脸的也有,拉着小手亲嘴的也有。 闹出来很多的误会和笑话。。。有些比较传统的人,你扑上去亲他的夫人的脸,他估计要跟你拼命的。 所以吧,这个礼仪,中国现代是比较的乱了啊。 该握手呀,还是该作揖呀。。。还是该抱拳呀。。。还是怎么样啊。。。中国目前来说,见人只能笑笑,至少我是这样,不握手,也不作揖,也不抱拳,为什么呢?我怕得罪人啊。。。 作揖吧,可能太封建习气了。 握手吧。。。我却不太习惯,感觉只有商业人士才那么做。(现在西方因为新冠都提倡不握手了。呵呵,不知道以后他们是不是要改成作揖啊?) 手举起来打招呼呢,又显得太轻浮了。。。 所以嘛,为了以不变应万变,让自己省些力气,我一概都以点头、微笑致意这个法子应对。 |
到了后来,这个问题深刻的影响了我的人际交往,感觉好复杂,所以我最近是越来越孤僻 了! |
做事有据 孔子做事就是有据的。 |
交往有信 你无礼,人家很那信任你的。信,土也。礼,火也。 |
社会有安 社,其实是一个动词,讲的是聚会,比如红楼梦的‘诗社’,好像我们现在讲的‘活动’ 会呢,就是聚会。。。 没有礼节。。。一大帮陌生的人聚会在一起。。。该干什么?该怎么相处?——大家心里都没底,也是会产生不安的情绪的。所以,礼节就成为十分重要的调和剂。 你至少表象上做的跟大家差不多一样,那么,大家都互相产生了基本的信任。那么也就能和谐高效的活动啦。 |
10 子曰:“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1)禘:音dì,古代只有天子才可以举行的祭祀祖先的非常隆重的典礼。 (2)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孔子这里是吐槽的了,他说,现在的那些关于天子的祭祀的礼节,从第一次的献酒以后,就看不下去了。 看不下去了——就是不欲观之矣。大白话,就是看不下去了。 |
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有的人来问孔子,关于‘’禘‘’礼的说辞。。。祭祀都是要说话的,就跟我们上坟一样:爷爷呀,今天是某某年,几月几日。。。清明节。。。我们几个(具体的身份关系)都来看望您老啦。。。求您保佑我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啊~。 这就是最简单的一个‘说’,祭祀说辞。 那么,这个人问“禘之说“其实,就是问的祭祀的说辞。 孔子说:我不知道!!——从它上面那一句“我看不下去了。!”的表情和心态来看,他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孔子生气了。为什么呢?因为孔子这时候在鲁国当官,鲁国的天子祭祀的礼仪很乱,所以,孔子这里说了反话。 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知道这个说辞的人在天下的关系,就好像出示这个嘛?——说着这话,孔子指了指他的手掌。 我们这里看啊。——所谓‘’了如指掌‘’这个成语典故,也是从这里来的。 那么,孔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啊,掌上有什么呢?——纹路啊。。。我们来破解一下,孔子到底。。 纹路。。。就是画。。。说,就是说辞。 孔子的意思呀,是说:知道天子祭祀(禘)之礼的人,他对于天下来说,不像是展示这个掌上的纹路吗?——那掌上有什么? 其实呀,孔子的意思,天子的祭祀,就是祭天的。。。当要尊重天道。 |
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孔子说:“我如果不亲自参加祭祀,(由别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样 孔子这里说的,是善意。 祖先的样子你还记得,神的样子呢,你也能想象。 所以,要好像他们在。。。有的人说,这是什么道理,不是迷信吗? 不是,按照现代心理学说,这是潜意识的暗示和影响。 是能够让祭拜者产生一种心理感觉的。 |
那么,孔子这话还不是强调心理的。 而是强调行为的。。。 如果我孔子不亲自去祭祀(让人代祭),那就好像没有祭祀一样。 这话其实是有一个辩证关系的,比如你梦到你爷爷坐在坟头,跟你说:“”狗娃呀,两年没来看我啦。你再不来看我,我清明节晚上就要去找你喽~。 你吓得屁颠屁颠就去你爷爷坟头去啦 这就是‘’祭祖如祖在‘’。。。反过来说,祖不在的话,你肯定就没有什么感觉啦。 祖先在的话,不亲自去,有点不行吧?——孔子是把祖先和神当成真实存在的东西而祭祀的。。。而不是不存在的。 那么他存在不存在呢?眼睛是确实看不到的,不然孔子也不会说“如在”了。 |
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王孙贾问孔子说:与其献媚于奥神(一种管家神),宁愿献媚于“灶神”(灶王爷,管你的伙食的),这是这么说? 孔子回答道,“不好啊,如果获罪于天,就没有祈祷的地方啦。” 那么,我们来破解一下 奥神,是一种管家的正神,其实不是管实务的,灶神,就是传说中的灶王爷啊,管的是吃喝用度。。。这个很实际呀。。。是不?! 凡人就喜欢实际点的东西。。。所以,宁愿媚于这个副职的灶王爷,也不献媚讨好于这个正职的管家神。 孔子说:不是好事,如果获罪于‘天’——这个天,你注意,跟管你衣服食物的实务相反的灶王爷是相反的,祈祷就没有地方了。 你能看懂吗? 这个灶王爷呀,管的是钱。。。那个正职‘奥神’管的是权。他才是真正能决定你生死的人。灶王爷只能决定你的生活品质的好坏。生死他管不了。 可惜人啊,都是喜欢眼前的这些实际物质的。祈祷有没有用,他不在乎。 孔子也算是明白‘天’‘地’的人啊。天虚地实之间,有智慧有道德的人,是不会获罪于天的。因为‘天’对人的攻击,往往都是从看不到的。无所计划和抵挡的地方而来。 |
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说:“周朝(的礼仪)借鉴于夏、商两代。太富于文采了,我遵从周朝的礼仪。 周朝的礼仪结合了夏商两代的优良的特性,所以,是很好的。 |
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到太庙里去,每件事情都要问一问。有的人说:“谁说鄹(zōu)大夫的这个儿子懂得礼仪呀?到太庙里来,每件事情都要发问。”孔子听到了这话,说:“这正是懂得礼仪的表现呀!” ——这个管理太庙的人,讨厌孔子东问西问的,烦人! 可是孔子说:这正是礼啊。 孔子想要搞懂礼仪,可是有的人以为:这是烦人。大家以为呢? |
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箭礼仪呀(其实为什么这个射箭是礼仪呢?其实那是军礼,不是文礼。。。主要是为了表征生产劳作和保护国家的意思。) 孔子说:射箭射不到皮上(动物皮做成的箭靶),这是力量的大小不同,那么为什么让你练射箭呢?就是因为你的力量太小了呀。。。。所以,让你练习,这个古之道也。 如果你力量很大,射的很准,还让你练习什么? 孔子其实是在用‘古之道’三个字,在解释为什么自己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是‘有礼也’ ——因为不懂才问,力量小才练习的嘛。 孔子的话总是有内味的。 |
孔子说自己很有道,虽然不太懂太庙的礼,但是还是不耻下问。是这个意思。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明说,也没有自我夸耀,古之道也。! |
说道这里,可以继续聊聊,道和术的关系。。。 中国古代,有韩愈说一句话:问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孔子是有道的,就好像美女没穿衣服。。 但是他想穿上好衣服。。。所以,他很用功的不耻下问的在学习‘太庙之礼’。 这就是术业了。 等于我们现代人说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的两个方面。 你没有这个专业成果是糟糕的,但是没有这个态度,其实也是糟糕的。 有这个态度,慢慢虚心的学习去。还是能成功的。 孔子说,这是道啊。 讲的是道和术的关系。。。 是先有道,还是先有术? 其实,是相辅相成的。。。。有点 人先有道。。。然后通过学习,有了术。。 有的人呢,先有术,一般先有术的都是不是自己情愿学的,都是家里逼的,或者家族的传承,或者被逼的学钢琴呀,学小提琴呀。。。这个 孔子说这个意思,其实跟‘诚而明,明而诚’这句话是一个意思。 你诚心(有道)的求学,自然就终于明白技术;你明白了技术,从中也可以了解到真诚的重要性。 这其实是很有内涵的话。 你可以问问那些某个领域的高手。。。!凡是达到某个领域的最高手,他一定是有道的。 这个有道,就是内在的心法是不一样的。! 讲明白点,你在奥运比赛上要拿冠军,你的这个心理素质、心态绝对是一流的。! 庖丁解牛,心态是一流的。 你钢琴拿过很多大奖,你必然是有心得。——不然大家的身体构造都差不多,练习的时间都是十多年几十年。。。为什么有差异呢? 差异就是在心理上。 在这个‘道’上。 包括画家、各行各业,技术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简单的一点就是:你要任何职业领域做的好,最简单一点就是你要付出足够的时间,还有专心程度。 那么,你专心在打球上,在弹琴上,那你其他的欲望就减少了。。。淡化了,甚至当你更高要求的时候,这些其他的东西都被放弃了,消失了。 这跟念阿弥陀佛,以一念代万念,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你要在技术上做的最好。。。其实,诚是少不了的。努力 少不了的。吃苦 是少不了的。孤独是少不了的。 这跟修道是相通的。 道术不过内外的两面罢了。——孔子诚则必明。所以是道。不怕你不懂,不怕力气小。 |
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为什么说孔子是王道。 就在这里。 子贡可怜祭祀的羊,感觉每月杀掉一只太残忍了。——孔子说,你爱惜那羊,我爱惜那礼。 羊,就算不被祭祀杀掉,可能也会被其他的用处杀掉的。 这里,我们看到子贡确实有仁爱的,连一只羊都不忍杀,何况人乎? 但是回过头说,羊就是羊,整个国家一年不知道杀多少,不在祭祀的时候杀,也会在其他的时候杀掉吃掉。 所以,从宏观去看,羊的生死又不值得同情。从微观去看,子贡的心肠也没有错啊。 这就好像一些西方的人,看到有人杀鸡、鸭等动物,感觉很残忍。但是吃在嘴里难道不明白这是被杀掉的吗? 还是说,他们只是不喜欢看到残忍的场面?——所以,孔子说的君子远包厨,跟西方人的这个表现倒是差不多,就是不忍看。 |
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注意啦。。。为什么一直讲仁爱的孔子,却这么残忍的对待羊呢? 孔子接下来马上就开始洗地了。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什么意思?——你当官,侍奉君王,如果只是做到了尽礼,人家会以为你是谄媚的人。 为什么呢?——你天天尽礼,但是做什么实事啦? 王道是很残酷的。。。战争都时有发生。。。。你天天尽礼。。。在王道里面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人家会觉得你这个人没有什么用,就会谄媚。 这里讲出来了王道的真实和残酷。是没有办法的。 其实孔子是在告诉子贡,王道里面,就是这样的,打起仗来,连人都杀,何况羊呢? 你要是当一个官员,皇帝派你去打仗,让你杀人,你是杀还是不杀呢?——你杀人,就是不仁了,不杀,就是不忠了。 子贡,侬拎不拎得清啊? |
这里是让子贡不要太谨小慎微。 人生天地,身上都有一副担子挑着。 |
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有个叫定公的诸侯问孔子:君王使臣,臣子侍奉君王,该怎么做啊? 孔子说:君王使用臣子以礼,臣子侍奉君王以忠心。 我们这里看。。。为什么君王讲礼啊?——礼,是心之表啊。。。为什么臣要讲心呀? 因为君王是命令的发布者,他不说话不可能的。所以,他说话要有礼。 臣子是执行者,要有坚定执行的毅力和忠诚。所以要忠心。 如果倒过来,就不可能。 可以看到,王道就是这样生发的。 君启之,臣成之。 |
那么翻过来。。。如果~君忠而臣礼,会怎么样啊? ——会很奇怪啊。 臣礼,是无用的臣。 君忠~也是很奇怪的君,要忠于谁呢?——难道要忠于百姓吗? 好吧啊,那就忠于百姓吧。 可是百姓嘛,是一个人一个主意,一个心思。 李四说:这个地方我要盖房子。。。张三说:这个地方我要开路。。。王二说:我要盖停车场。 君王:各位,地只有一块,不可能又盖房子,又开路,又做停车场,到底真没用,你们商量一下?! 王二、张三和李四。。三个人搁置己见。。。说不服就吵起来。。。吵起来就打起来。。。 这就是今天,西方社会的写照。 君忠?!!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君是主动者。。。这里要干什么,君王说了算。。。没有商量的。 臣子是执行者,所以有对执行的忠臣与否。 如翻过来,臣子有礼。。。什么事都不干。。。君王听臣民的,什么主意都不出。 就是一团死水。 |
20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解不下去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人而无礼。。。信焉得生?好啦,就到这里吧。 |
这两天呢,想到一个事情 也是真实的感觉到这个孔子的学问,是有漏洞的。 就是孔子一生都把社会想的太简单了,理想化 但是其实,社会都是战争 比如,我们,面临西方列强的环视。。。。。 孔子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只是一种文化。。。 但是如果战争的时候。。。是没有用的。!! 因为你修了几十年的身,一发导弹下来你什么都没有啦。! 所以,在战争领域里面,反而要把国摆在家的前面。。。国之不存,还有你什么孔子文化?中国人的历史和文献全都会被灭掉。 所以,这个问题也很明显,战时,国比家大,不然谁去上战场?谁去保家卫国呀?! 从家庭纠纷的角度想一下,我发现这很有用。 当家庭搞不好的时候,至少我们还可以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就能抵抗外国的侵略,也不失为一种正面能量! |
葱明天开始,我要把这个儒家的经典论语讲完一下了。。。、 因为我发现,我忽然把佛家的心经讲完了,把道家的道德经讲完了。。。要是儒家的有空缺,就感觉有点不尊重不重视儒家了。。。所以,葱明天开始,把这个之前将的儒家的论语讲完。。。其实论语讲的还是比较早的。。。但是只讲到一小部分。。。葱明天开始,开始继续接着讲解。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接着讲3.20 诗经里面的《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两句很好懂。 |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这是关于礼的。。。可能哀公文孔子,社,就是祭祀。 夏朝用松,殷朝用柏树,周人用栗子,或者栗树。。 说:这个寓意是让民战栗。。。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啥意思呢——就是给周朝文过饰非一样,说的:干的不好的不要去宣扬。 孔子对周朝很有感情。 |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孔子评价管仲这个人说:器宇小了。。。 有人说:管仲算是俭朴吗 孔子对曰:管仲有三归,啥三归我也不懂,大概是早出晚归吧。。。官事不管,怎么说得上俭朴!! |
“哪管仲算知礼吗、”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_孔子说管仲的一些行仪用的是君王的规范。。。这属于僭越。。。哪里说得上是礼? 管仲被孔子看不起 其实我也看不起 诸葛亮自比乐、管,其实是有自谦的意思。 |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中国本来有 一本经书叫‘乐经’ 可惜亡失了。。。到现在没出土。。。 没这本书,中国文化的精髓少了一大半。。。 所以还是要出土的。不然不完整 |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老天要把孔子当一个木桩。。。定在那里,做一个标准的意思 孔子一生,只是教书,其实是很大的问题。。。 但是老子说,孔子一生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用雄。而只是守慈。 等于光有一身东西,一直在教徒弟。。。没有拿去实用。这就很浪费。 |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韶》可能是舞蹈,也可能是音乐。 |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说,局与上位的人不宽容。。。行礼不敬。。。临丧不哀。。。我怎么看得过去 就是看不顺眼的样子。 但是你打我呀——孔子不能打你。 所以,该怎么嚣张怎么嚣张 |
里仁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内在有仁就舒服。。。 选择不处于仁慈。。。怎么说有智慧啊? |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不仁的人不可以相救,不可以长久跟他约定。。。 仁者对仁者好 知者——就是择处仁的,利于仁。 |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这一句就是纹饰啦 说孔子我有时候讨厌人,是因为我是仁者。 其实好恶谁都有 当然,有一些很强烈的。。。有一些人从来不表现出来 不表现出来的,哪就不是为了大家好了。而是选择阴谋了。所以孔子说的也对,那些处于仁的角度骂人的都是好人,是希望大家变好的人。但是有一些人不管这些。就好像猫和狗的差别。 狗旺旺大家,你又时候觉得讨厌,但是他是仁者。猫从来不怎么叫。 |
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仁者同情。。。 仁者感同。。。 仁者救人。。。 仁者可信。。。 仁者可托 |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富贵是人人都想要的。 ——但是如果不以其道得之——比如你坑蒙拐骗,或者抢来的。 君子不处也——君子是不要的。 |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意思就是君子不用非法的手段去去除贫贱。。。安于穷困。——所谓君子固穷是也。 |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没有仁。。。怎么能成名啊,成名又有什么用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喜欢仁的,厌恶不仁的。。。 说实话。。。自从解释完了老子的道德经后,看论语就感觉有点无味了。。。 孔子这个社会管理学。。。净在一些仁义里面打转。。。看着憋屈 |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孔子的话是在家人的孝顺话。。。后天儒家必须要孝顺。。。我们的身体是父母所生。。。如果我们连孝都做不到,就成了一个问题 就属于忘恩了。。 忘恩就会产生父母不恩的问题 所以,我们活着有一个身体,则必有一个照顾身体 的问题。。。 我们对自己的身体珍惜。。。转而感恩父母,父母生育我们,我们乌鸦反哺 用物质供养父母。。。 至于什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有点矫情了。 人的心灵还是要重要过身体的。这一点倒过来,就是大错特错的了。 所以,也不能太过。 孝道就是一个物质上,身体上的反向照顾和感恩 其他心灵方面的,越独立就越好。。。心灵上的牵扯其实并不是导致幸福 而我们封建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父母和孩子的心灵牵扯太大。。。 这一点是需要改进的。 独立的孩子才有主见,才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不免会比较低能,凡事依赖严重。。。 甚至走上社会情绪化。。。耍脾气,公主病,等等问题。。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在身体上,我们的父母可以对孩子照顾。。。但是在心灵上,一定要让孩子尽可能的自由。。。 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而不要强迫他干他不喜欢的事。。。或者折射父母未实现的愿望。。。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不要去实现你的愿望,那是自私的。 父母太过束缚孩子的心灵,导致孩子长大了也是没有独立精神,甚至结婚了都会产生无法独立的一种病态现象。 这一点,东方确实有一点问题了。。。孩子没有创造力。。。是因为创造力这种东西需要独立自主的见识和担当。。。 整天都是乖乖女,乖乖男,没有自己的选择和自由意向,怎么培养创造力?! 所以,中国孩子的个性表达和创造力培养,普遍少于西方社会。 当然,西方社会对于身体上的照顾,要少于东方。 这也是显而易见的。 |
我们很多人,在外面是成功人士。。。很自由很能说,形象也很独立潇洒。。过年一回了家。。感觉总有一层无形的束缚。。。 对心灵上的。 这种状态就是不正常的了。 父母养育孩子,有些也教育孩子。。 但是,你感觉到束缚,这就不正常。 最好的模式,就是身体上联合,互相照顾。。。精神上独立,各人有个人的 空间。。 你也要给父母精神上的自由。 身体上是小事。一个人的精神成长才是最关键的。 |
我研究儒家这么多年了。。。 发现孔子说的儒家的道理,只是后天的一种道理。。。 其实还有一层先天的道理。。。 后天的道理接近道家的为腹不为目的思想 而先天的道理,接近佛家的思想。。。 而且,这两种状态是不能同时存在的。 需要你选择。 佛家有利于你心灵的解脱和自由,但是也让你的身体太过放飞。 所以,这一点跟道家的思想相冲突。 不然的是话是很惨的。 |
我的记忆里有一个老莱子的人生。。。 一个人,从小到大,心灵都父母束缚住。。。充满怨恨。。。但是无力解脱。。。直到七十岁,这父母还没死。。。 于是心里崩溃了,娱彩戏亲。! 古人还以为可爱。。。 哀。 只有鲁迅看破,说:肉麻,恶心。 所以我就佩服鲁迅一个人啊。 |
这是无声的控诉!! |
二十四孝里面,只有很少几个是真实的故事,大部分不是误会,就是别有事实。 比如黄香暖席。。。 看起来黄香很孝顺。。。给父母暖席。。。——真实是父母的被子比黄香要厚,黄香趁父母没来的时候去睡父母的床。。父母回来了,就说是替父母暖被。 篇篇都是暗黑。 还有这个卧冰求鲤的故事——你真觉得,是对后母那么好吗》?+——后母平时虐待他。。。后母生病了,他自己不怕冷,命都不要给后母求两条鲤鱼吃!? ——真实情况是——他感觉到自己很危险。。。后母本来就待他不好——)如果他这时表现的幸灾乐祸,万一后母的病好了,死的就是他了。 所以他怕了,所以要趁后母病的时候,去巴结她。怎么巴结呢,后母想吃鲤鱼。。。 于是到河里找,可是大冬天哪有? 于是,试着想用体温解冻,发现做不到,后来用石头砸了一个洞,冬天气压低,鱼就直接跳上来了。可是在神学家眼里,这是他孝心感动了神灵。。。简直扯淡。。 所以,二十四故事,一个个看去,触目惊心。 更不要说,古时代,父母包办婚姻,简直害死很多孩子。 其实,这种包办婚姻本来就是违反五伦纲常的—— ——因为古代五伦之中,夫妻伦是第一。。。其次才是父子。。。 等于这帮人连儒家的东西都弄错了。。。这哪里有功?都是地狱汉。 更有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地位稳固,把孔子的形象摆在门口,但是根本心里没有孔子。 只不过做个样子,甚至大搞愚民统治。 儒家的作用,虽然有。。。但是已经被这些糟粕的东西祸害了大半。。。弄到近代,儒家的迂腐和酸臭名声已经不堪的很了。。 所以,现在讲论语,不把这些说清楚,人家说我无聊说这种东西。我也不想说。 可是明正才能严顺。 |
其实孔子讲的仁,也就一个内涵。。。就是我们对他人,身体上要好。。。 这也是社会大同的基础。。。 不然我们在一起怎么感觉安全?! 万物无不是子。。。然后要做到生而不有,长而不宰,功成不居,那就很难。 所以,孔子的后天儒家比老的到家境界要低一个档次。! 孔子天天都要跟老子学。不然自己混的都难。 |
然而讲个笑话,一群僵尸待在一起,也不互相伤害。。。 我们和僵尸群的区别在哪里?! ——所以,这个时候,人才能悚然惕励。。。不然真的看不清儒家的问题在哪里。 我们现在觉得应该恢复传统文化。。。但是其实,传统文化里面一堆的窠臼和陷阱。 如果不筛选不剔除,拿来就是。。。那么,糟糕一定也会复兴。 这就倒退回去,封建时代了。 这是绝对不可的啦。 所以,讲清这些问题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儒家到底是什么。。。孔子的水平和缺陷到底是什么。。怎么改和避免问题所在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关系的,因为儒家对中国来说,就是国教。 中国政教合一,就是儒家。 |
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的就是儒家。 |
所以,后天儒家如果没有先天儒家的搭配使用。。是会变质的。 什么是先天儒家呢?! 就是佛家的自由。。。心灵的自由。。。 我们要在身体上有约束。。。有养育和反哺,在心灵上,我们要自由,要独立,要有主见的。 这样,就是最好的搭配了。 中国人走出去,总显得死板一点,很多人的精神心灵都没有完善的建立起来。 总感觉像大孩子,精神不能独立。看起来有点lOW,心里依赖严重。 这就是一个问题的。 你是一个人,你要有对立个体精神的。如果你没有。那么你对整体来说,就没有存在的特殊竞争力。 只有民族的人,才是世界的。 当你在整体之中,精神上一模一样的时候,那你的身体死活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这就是很大的问题。 竞争力的沙化!——内卷。 创造力枯竭。。。基础理论低傻。 |
人不能行尸走肉的一样活着。 所以,孝道和仁道,存在这样的缺陷。 但是,我们还是要首先做到孝道。 如果心灵上的自由差了点。。。我们先做到身体上的和谐,安全,还是可以的。 物质上的文明,必然有和谐的家庭环境。 物质上的和谐。 然后才需要达到精神上的高度发达。和丰富多彩。 |
我们现代很多东西,解开了儒家的一些窠臼。。。比如西方文化的一些摄入。。。 比如我们自己的娱乐信息化。。。 比如互联网 比如我们的手机抖音。。。 提高了创造力。。和独立性。。。 把个体精神从狭小的父母家庭的心灵窠臼中解脱。。。 。。。。这些都是很需要的。 |
但是事实上,这些心灵方面的自由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比如过度的自由,游戏化 特别很多西方的过度自由的东西,性自由、同性、吸毒、放任生命、极限运动、等等东西,自由也是有危害的。 我们需要挑选的看待。 适度的自由是必须的。 过度的自由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们看问题,一定要明白。。。身体的活着,加上适度的心灵自由,才是活着。 |
公冶长篇原文 原文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
我的标题叫详细讲解孔子。哈哈,这里要食言了。 解了道德经后,感觉孔子的话我不太愿意详细说了 应该孔子的话很啰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些弟子也很一般。。。 孔子自身也就那样。。。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概说说意思就是了。 我还有事。。。免得像孔子一样,被盗所骂。有那时间,我练点功夫不香吗?就算看美女,也比这个强。 所以,先天儒家的东西,我说比这个孔子教书匠要强。 |
我的标题叫详细讲解孔子。哈哈,这里要食言了。 解了道德经后,感觉孔子的话我不太愿意详细说了 应该孔子的话很啰嗦,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一些弟子也很一般。。。 孔子自身也就那样。。。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概说说意思就是了。 我还有事。。。免得像孔子一样,被盗所骂。有那时间,我练点功夫不香吗?就算看美女,也比这个强。 所以,先天儒家的东西,我说比这个孔子教书匠要好。 |
看孔子的书,就好像有一个跟你很近的长辈,或者父母在跟你说话。。。 所以,看也有益处。 我这里不解说啦。因为我现在不耐烦看。 啰里啰嗦,一堆家长里短。 所以吧。改天再看。这些话也不用我来说什么,直接去找网上的翻译看,都很好理解。 子路呀,是射手座,比较冲动,这个人,后来国家有难,他回去死在国事了。 死之前,还要把帽子摆正。不是电影里的于谦。 子路的这个行为,是衣冠正。是孔子教育的正面的。电影弄成负面了。 好像衣冠禽兽一样。 其实,儒家很容易产生虚伪。 所以,我们正面看待。 |
听说半部孔子可治天下。。。 哪还有一半在哪呢? 还有一半呀。。。就是你得看孔子的苦难才明白 孔子到处颠沛流离。。。都不被人待见 饿死路上。。。被杀死盗。。。 被骂死。。。 被轻视。。。 说白了,孔子只想享受在家的快乐,不想出家去做一番事业,去承担天下的责任。 所以,孔子自私了一点。就这样了。 真的孔子也不笨,孔子也睡过美人,比如这个南子。 所以孔子也有欲望。只是他不愿意去承担天下的责任罢了。 就想当个继承周朝道通的教书匠。 他一死,春秋战国时代,该怎么乱还是怎么乱。 一点忙没帮上。 那么, 我们现在来看,就好像看一个故事。。。有那样一个人。。苦口婆心。。。在传授治国理政的智慧,可是他自己好像没怎么理过政。 当然,他也没有那个天命。 他的天命就是当老师,把道理留下来。 留给后人,后人可以学,可是学了还要用。 如果学了继续教人,就等于在河的这一边,天天传授如何过河的经验。。。可是几百年几千年过去了,所有的人还停留在河的这一边,没人过去。 孔子已经为了教育事业牺牲了。。。我们后代的弟子,要把这一套用在实践中,首先过河去。。。才是真的对得起他老人家。 不然,人家说,你这斯文穷酸有什么用?!——不仅你回答不出来,孔子也要被气死了。 给孔子挣点气。。。就得过河去啊。 |
孔子见盗贼,虽然辱,但是也没怕。。。足见胆子大。 胆子他是有的,盗他也不怕。。。因为他也可以当盗。只是没有那样去做罢了。 |
雍也篇原文 原文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孔子说,雍这个人,可以当王 |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仲弓——这人应该就是雍吧 问孔子:桑脖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可以,他很简单俭朴。 雍说:居住恭谨而行为简单,这样对人民,不也可以吗?如果居住俭朴,行为又俭朴,不是太单调了吗? 孔子说:你说得对。 ——这个人好像很懂道理。孔子很欣赏他。 这个叫雍的。 其实一个人呀,物质丰足的时候,你多享受一点是没有关系的。。。你居住俭朴,行为又俭朴。。。。就好像天天披着麻衣一样,那样就太素,表现太过哀切了。。。 所以呀,雍说,做人的修德,也要中道,不要太过。。。 孔子赞同。 |
其实什么意思呢?——你要住个破草房子,是不需要恭谨的。 你住华堂大屋,景衣玉食,你才需要——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容易让你放松自己,纵逸了心性。。。甚至吃喝玩乐,淫逸无常。 所以,古人说话有道道。。。。。不直接说,富贵,说居敬!! 你一下反应不过来,想一想才能反应过来啊。 环境太好,你才要警惕。 你要是住的破草房子,你整天敬个什么劲呀?是不 所以,古人说话有话中话。 特别孔子这帮斯文人,美女不叫美女,宝物不叫宝物,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说法 当然,也不是虚伪。是心法。。 说内在的心法,不说外在的表征。 居敬,奥,心法。。。懂了,为什么要用这个心法呢——因为对应外在的奢靡。。。富贵。。 不然,内外不对应看不懂。 |
看来桑伯子这个呀。。。太过简谱了。。。甚至人生都单调了 这人应该也不是没钱的。。。但是呢,家居条件很简单。,。。行为上又很简单。。。 搞得单线条一样。。。给人不丰富的感觉 所以,雍说,他太过简了。。 孔子同意。。。说你说得对。 雍呀,有当帝王的能力。 所以你看这个人看问题不一样。 ‘ 他可以像唐太宗一样,住的很豪华,但是行为上呢,对百姓很仁慈。 其实吧,国家富足,你一个人能吃喝用多少呢? 一个皇帝每年满打满算,一百万两到头了,除非是出去玩了那种。 不然的话,花费根本是不大的,皇帝最重要的是,还是在行为上治理好人民。 不要发生大乱,不要发生饥荒。不要发生大战。 一场军事战争,几年的税收劝白给,几千万两不过是垫底。。。所以,雍的意思,当君主的人得抓住主要的问题。。。至于个人的这点居住上的享受,其实花不了多少钱,也不是大问题。 孔子说:是啊。’ |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哀公,文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 孔子说:有颜回好学,不迁怒,就事论事,救人论人,不二过,同样错误不犯两次。不幸短命死了。现在米有了,没有好学的人了。 |
孔子的学问有个特点,就是名教。 他很重视名声。。。他说弟子里面没有好学的了。。原来有一个颜回,算是‘好学’。现在没有可以称得上‘好学’的了。孔子呀,一生很重视这个‘名正’ 所以,孔子的教能传这么久也是有道理的。 什么样的人是‘好’? 是‘’善‘’? 是‘贤’? 是‘好学’? 孔子有明确的标准。没达到的,孔子就说,没达到,一点不会骗人。 不过这样 的特点,才被叫做‘迂腐’吧。 孔子只讲名正,不讲行正。所以呢,就被盗人欺负。 盗人只讲行为,不讲言论。你没办法。 所以,孔子临终后悔,说自己不懂兵戈,吃亏啦。 |
自古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为什么说不清呢?——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想听你说,就不跟你讲道理。 人家都不跟你讲道理,还有什么道理好讲呢?! 所以,不是迂腐是什么?! 对于不能好好教导的人,那也就不用说了。 所以,就会用到武力。 你跟你爸讲道理,总是输的多。那是因为你爸的拳头比较大。 所以,孔子的市场,只要这个孩子受几次揍,对于孔子的信仰就荡然无存。 |
自古有句话,叫: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为什么说不清呢?——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想听你说,就不跟你讲道理。 人家都不跟你讲道理,还有什么道理好讲?! 所以,不是迂腐是什么?! 对于不能好好教导的人,那也就不必说了。 所以,就会用到武力。 你跟你爸讲道理,总是输的多。那是因为你爸的拳头比较大。 所以,孔子的市场,只要这个孩子受几次揍,对于孔子的信仰就荡然无存。 |
天下未定的时候,不管是谁都是马上冲来杀去,屠杀人民。 等到天下定了以后,就把孔子搬出来,讲道理。。。打击斯文。不造反。 所以清朝就是这样。。。 明朝,元朝好像也是这样。。。 斯文这一套,对于软杀软化人民很有用。。但是呢,也让本来就弱的绵羊变得更愚昧啦。 更容易被狼吃掉了。 所以,你说孔子是功劳大呢,还是罪过大呢,很难说了。 |
天下未定的时候,不管是谁都是马上冲来杀去,屠杀人民。 等到天下定了以后,就把孔子搬出来,讲道理。。。培养斯文。不造反。 所以清朝就是这样。。。 明朝,元朝好像也是这样。。。 斯文这一套,对于软化人民很有用。。但是呢,也让本来就弱的绵羊变得更愚昧啦。 更容易被狼吃掉了。 所以,你说孔子是功劳大呢,还是罪过大呢,很难说了。 儒家所在的地方。。。人民就是羔羊一样。。。当然,是后天儒家。。。 人民会比较偏于弱的。。。 因为儒家主张亲和。 姜子牙说:尚亲则弱,尚贤则弑。 恩威并举,乃能长久。 孔子一辈子说文武相依,其实自己并米有做到。 |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孔子出使齐国,冉子为其母请粟——就是来求钱粮。。 孔子说: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孔子生气了,说,君子救急不救贫让你变富 变富可难了。 救急一时是可以的。 所以孔子不高兴了 说白了,结构性的问题,不是给一点钱能解决的。你要么懒,要么好逸恶劳,要么烂赌挥霍,救不了。 所以,一时的缺钱,那是可以救的,长久的是救不了的。君子不救这样的 |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
孔子评价仲弓你迟早要去祭祀。。。古时代祭祀是很神圣的。 这里的意思,就是雍,你迟早要出头 |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这个人是雍的老大,雍后来就给他当臣子。说这个子路,子贡,冉求三个人能不能从政啊?——问孔子 孔子说:子路这个人做事只看重结果,很冲动。不行。 子贡这个人行为太过旷达放任,也不行。冉求这个人,是个文艺青年,哪里能从政呀? |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就是冉耕 他跟冉雍,冉求,三个人,称为冉家一门三杰。 其实要说起来,这个人的病还跟孔子的话有关。。。 孔子说冉雍,说他像个长的很好的牛,迟早要去当官。。。但是呢,你把冉耕的姓名带上了 所以,这个能量就有点带歪了, 古代帝王为什么要避讳名字呢?——因为跟气有点关系。。 生病了,孔子很奇怪:你怎么生这样的病 |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
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冉求觉得孔子的教导没什么用 不干了 |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 |
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那里是到了人才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
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也没有宋朝的美貌,那在今天的社会上处世立足就比较艰难了。” 名、色,古今通用啊 |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