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李清照之趣闻杂谈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李清照之趣闻杂谈[第2页]

作者:张晋阁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起初的时候,夫妻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赵明诚并没有纳妾。
    因受政治风波困扰,在26岁至36岁的鼎盛时期,赵明诚与李清照屏居青州故里。
    在这期间,赵明诚任过淄州、莱州的地方官。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青州不远,回家也方便。赵明诚做官自然会有收入,但两人几乎把钱全都用在了对金石的研究上,就连李清照也跟着紧衣缩食。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赵明诚纳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青州对于李清照来说,是一首超凡脱俗的宋词,是她记忆里最幸福的田园梦。所以她才发出了“甘心老是乡矣”的感慨。
    男人纳妾,可能不止纳一个。如果这时候冒出个第三者或第四者,青州的画风一定会变。才思敏捷的人也一定敏感,尤其是女人,很容易成为一个醋坛子。妾的地位不如妻,而且若论玩高雅,小妾肯定不是诗词皇后的对手。但是本属于二人的世界一旦有别人参与进来,心里总会不舒服。如果夫君雨露不均,就免不了争宠。女人争宠本就是一件相互糟践心情的事,若是再遇到个硬茬,饭都难以下咽了,哪还有心思在乡里待下去呢?两个人在一起时,乡下是净土。多个人在一起时,乡下净是土。
    起初的时候,夫妻两人的感情还是很好的,赵明诚并没有纳妾。
    因受政治风波困扰,在26岁至36岁的鼎盛时期,赵明诚与李清照屏居青州故里。
    在这期间,赵明诚任过淄州、莱州的地方官。因为这些地方距离青州不远,回家也方便。赵明诚做官自然会有收入,但两人几乎把钱全都用在了对金石的研究上,就连李清照也跟着紧衣缩食。人的精力有限,所以在这个阶段赵明诚纳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青州对于李清照来说,是一首超凡脱俗的宋词,是她记忆里最幸福的田园梦。所以她才发出了“甘心老是乡矣”的感慨。
    男人纳妾,可能不止纳一个。如果这时候冒出个第三者或第四者,青州的画风一定会变。才思敏捷的人也一定敏感,尤其是女人,很容易成为一个醋坛子。妾的地位不如妻,而且若论玩高雅,小妾肯定不是诗词皇后的对手。但是本属于二人的世界一旦有别人参与进来,心里总会不舒服。如果夫君雨露不均,就免不了争宠。女人争宠本就是一件相互糟践心情的事,若是再遇到个硬茬,饭都难以下咽了,哪还有心思在乡里待下去呢?两个人在一起时,乡下是净土。多个人在一起时,乡下净是土。
    但赵明诚毕竟是相府子弟,他的亲朋好友多是达官显贵,朝中有的是人。政治风波一旦消停下来,朝廷还是会择期让他回东京开封府上任。
    他任中央官时,并不总是带着李清照。因为在青州积攒的金石书籍太多,需要有专人打理,而且搬运十分不便。他又不放心交给别人,于是李清照就做起了留守夫人。
    赵明诚到中央赴任,不带李清照,可不一定不带侍妾。若是女人们之间关系不好,这时候,跟在男人身边的,当是“沉醉不知归路”,而在家留守的,当是“薄雾浓云愁永昼”了。
    可不幸的是,即便纳了妾,赵明诚也没解决问题,他仍旧没有子女。这就说明男人在这方面有点问题了。但在这之前,说不定李清照曾经为此背上一口不能生育的锅。真相大白之后,虽然李清照扬眉吐气,然而赵明诚肯定更加自卑了。
    赵明诚娶了京城才女,但夫人的知名度比他高。他也有自尊心和虚荣心,于是他经常磨砺诗文。不敢说要超越妻子,但求与之并肩,这是赵明诚的想法。
    《琅嬛记》有记载,说是赵明诚出门在外。李清照想念他,就填了一首《醉花阴》寄给了远方的他。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据说赵明诚读罢这篇《醉花阴》之后,花了三天工夫填了五十首《醉花阴》,然后将李清照的词混入其中,请友人进行评价。友人仔细看过这些词作之后,独赞李清照的那首《醉花阴》,尤其是那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写得最好。奋力挥毫五十首,竟不如妻子一首,这下赵明诚彻底认怂了。
    李清照的文学光芒盛得像月亮,赵明诚陪在其身旁,成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星星。吟诗作赋不行,生儿育女也不行,作为一个要面子的男人,自尊心已经是四分五裂了。
    不过赵明诚不是那种轻易被生活击败的人,毕竟他有他的事业,他把所有心思放在了对金石学的研究上。好在苍天不负有心人,最终赵明诚成为金石学领域里的权威人物。
    李清照跟赵明诚门当户对、兴趣相投,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对金童玉女。这天造地设的的婚姻羡煞旁人。李清照与赵明诚两人做起学问来,绝对是天作之合。但是,生活赋予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甜,还有苦辣咸。
    在别人看来,李清照要出身有出身,要身段有身段,要才华有才华,要爱情有爱情,什么好事都让她摊上了,此生为人,应是了无遗憾。
    美好时光总是如溪水绕指,如蜜般的日子在漫长的生活路上就那么一小会儿。纵使“蜜”不透风,还是被时光的水给冲淡了。
    但是李清照赵明诚的蜜月要比一般人长久。
    二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而且两人还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当与现代的科学家夫妻。就因为二人一起能够研究学问,李清照自居为葛天氏之民。那时候的她被甜蜜眷顾着,每一天都是风和日丽。二人的婚姻,成了一个时代的幸福标志。
    11 情感裂痕

    李清照跟赵明诚门当户对、兴趣相投,在外人看来这是一对金童玉女。这天造地设的的婚姻羡煞旁人。李清照与赵明诚两人做起学问来,绝对是天作之合。但是,生活赋予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甜,还有苦辣咸。
    在别人看来,李清照要出身有出身,要身段有身段,要才华有才华,要爱情有爱情,什么好事都让她摊上了,此生为人,应是了无遗憾。
    美好时光总是如溪水绕指,如蜜般的日子在漫长的生活路上就那么一小会儿。纵使“蜜”不透风,还是被时光的水给冲淡了。
    但是李清照赵明诚的蜜月要比一般人长久。
    二人门当户对,情投意合,而且两人还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相当与现代的科学家夫妻。就因为二人一起能够研究学问,李清照自居为葛天氏之民。那时候的她被幸福眷顾着,每一天都过得。二人的婚姻,成了一个时代的幸福标志。
    但是,在《金石录后序》中,看得出来李清照也受过气。
    在青州的时候,两人着实有过一段田园诗歌般的生活。两人一起研究学问,一起闲庭信步,在花前月下撒了无数狗粮。但这种如诗如梦的日子,并不是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随着二人收藏的文物越来越多,烦恼也多了起来。
    二人的收藏中书籍最多。归来堂面积不小,有专门的书库储存书籍。管理这么多书,必须采取图书馆模式。书库有书橱,书橱编号上锁。如要阅览,需用钥匙打开并登记。
    这时候,赵明诚的脾气变大了。如果稍微损坏或弄脏了书,他就发脾气,一定要求把书整理好弄干净。本来挺舒坦的日子,弄得紧张兮兮的。这让李清照有点小不爽。
    这些算不上是个事,也不影响李清照那段田园生活的美好回忆。但是,赵明诚的暴脾气使李清照开始觉得在他眼中物件比人要贵重。
    1125年,金兵进犯北宋。北宋多年采取的是以文治国的方略,大家长期玩艺术比高雅,朝中缺乏能征善战之人。北宋有相无将,最后宋高宗不得不拿各路文官当武将用。
    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当了俘虏,北宋灭亡,南宋开始。南宋初期建都建康。1128年9月,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这是首都市长,可见他在当时受到器重。
    1129年年初,金兵南下接近建康。赵明诚当时任健康市长。但他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并没有带兵打仗的经历,更没有为国捐躯的勇气。还没等兵临城下,赵明诚已是胆战心惊。而此时城内突发叛乱,军民乱作一团。赵明诚以为大势已去,他不想做阶下囚,所以选择弃城出逃。据说他逃到半路,得知叛乱平息,危情得以缓解,于是又折回来了。为了圆场,还编了个追赶逃兵之类的谎言。
    此时的李清照一直跟随着夫君。但他们二人政见不同,赵明诚主和,李清照主战。赵明诚在逃跑时丢下了李清照,这让她体到了什么是“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之后,李清照写下了千古名篇《夏日绝句》。
    正因此事,赵明诚被罢了官。不过因为处在用人之际,他又很快复任了。但这一次,皇上没有把首都交给他。1129年5月,赵明诚被任命为湖州知府,需要再次朝见皇上。
    1129年6月13日李清照送赵明诚去乘舟,赵明诚“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他这么有精神可能是因为兴奋,毕竟是受到皇帝召见。也可能是回光返照(赵明诚于1129年8月份去世)。当时李清照问他“如果城中告急怎么办”,赵明诚竟然送了一首《凉凉》给李清照。他按照价值把包裹箱笼、衣服被褥、书册卷轴、古董、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这些东西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他说如果万不得已,就把这些东西按次第扔掉。但是,他要李清照必须带着宗庙祭器和礼乐之器这些东西,与之生死共存。
    不考虑妻子的安危,却让妻子舍命保护这些文物。听到这些薄情寡义的话之后,李清照已经感觉不到半丝夫妻情分了。
    @开阿克i 2021-11-17 08:39:12
    记号
    -----------------------------
    感恩持续支持
    1129年8月,赵明诚染病去世。李清照说他在弥留之际,也没有说“分香卖履”之类的话。
    “分香卖履”这个典故说的是曹操在临死时,吩咐把剩下的香分给妻妾们,并且要求她们学着编鞋谋生。曹操作为一代君王,为人节俭。他让妻妾们学会做活维持生计,既表达了对夫人们的关切,也展示了君王的境界。
    李清照的意思就是说赵明诚去世前没有什么遗嘱。有道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夫妇二人感情如初,当与世界作别之时,怎么也得说点“下辈子还要娶你”“来世还做夫妻”之类的话。但有些时候,现实残酷起来像一头横冲直撞的疯牛,那犀利如刀的牛角,把人心划得千疮百孔。没有遗嘱,只有遗憾。
    李清照在赵明诚20岁的时候嫁给了他,赵明诚48岁去世。这二十八载的姻缘落下帷幕。
    如果李清照没有写《金石录后序》这篇纪实散文,没有将真实的经历和感受展现出来,人们肯定还沉浸在他们夫妇二人那段花好月圆的梦里。
    人生若只如初见,希望穿在脚上的鞋子永远是新的,希望对方永远是如花似玉的样子。可惜,人生的初见只有一瞬间,一个梦醒时分就可以打碎一坛子梦。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情感生活不是什么琼瑶剧,不是爱得你死我活、美人一哭全世界都落泪的那种。他们过的,就是一对夫妻的平凡而又可贵的生活,拥有的是那种为了理想而坚韧不拔、以苦为乐的学究素养。
    他们用行动告诉世人,物质需求在强烈的求知欲面前可以让步。那种求知欲,可以激励自我在探索之路上永不停息。而这段忘我探索的过程,便是给后世留下的美好记忆。
    12 独上兰舟

    古时候没有汽车,却有自驾游,泛舟是人们游山玩水的主要工具。古代文人们更是喜欢做一名扁舟子。山清水静,踏舟而行,清风流溢,几行小诗脱口而出,瞬间把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驱散了。
    在唐宋诗词里,有一种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那就是“兰舟”。
    “兰舟”通常是指木兰树做的舟。兰木是一种耐风耐晒,耐潮耐磨的木材。例如“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一个兰舟,双桂桨、顺流东去”“闲荡兰舟,翠娥仙袂风中举”“兰舟高荡涨波凉”“兰舟倚行棹,桂酒掩余罇”……
    古文是很精简的,而且语言经过岁月的洗礼,词意或多或少会发生变化。尤其是文言文,若不系统地学习古文知识,读起来就会跟读英文似的。
    诗词是一种古代文学体裁,是一种高度精简的文字相对于现代白话文来说,诗词充满了美感,也充满了神秘感,说白了就是读不懂。
    诗词经历了千百年的洪荒,就很难把握本意。对于同一首诗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释义。这反而使得诗词的感染力和艺术性增强了。同一句诗词,可以放在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效果。
    但是许多诗词连作者归属都存疑,创作时间和背景更是无从考证,这就给破译诗词带来巨大的难度。而经过分析,得出最为合理、最接近本意的解释,这是诗词研究的使命。
    李清照有一首惊艳大江南北的词,叫做《一剪梅》。这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宋词都有配乐,这样的歌词配上优雅的乐曲,在当时绝对是一首经典流行乐。若是没有好的歌词,想成为经典咏流传可不容易。
    文字清淡如水,可怎么就是这么耐读呢?这歌词实在是太赞了。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读这些文字,就如同走在布满轻烟的山谷中,踏在洒满落叶的小路上,周边有脉脉的歌和潺潺的河,将泉水饮下,嘴里仍回响着淙淙声。
    此词的白话意思是:
    荷花香消,竹席渐凉。待到雁归月满,仍将锦书痴痴等候。花会飘零,水会流逝。一样的相思,两人的离愁。此情无法抹去,刚消失于眉头,却又涌到心头。
    我们单独把“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一句拿出来分析。为什么?因为这句话的含义有争议。争议就在“兰舟”上。
    这“兰舟”不是船吗?但是对于这首词,有人认为“兰舟”是床的雅称。
    上船跟上床,完全是不同的概念啊。
    之所以有人认为“兰舟”是床,是因为把“轻解罗裳”翻译成“轻轻脱掉衣服”。脱衣上床,是正常操作。但是脱衣上船,这种画风不多见。而且,“红藕香残玉簟秋”中的“玉簟”是竹席的雅称,凉席是床上用品。把“兰舟”翻译成床,从逻辑上完全讲得通。
    但是,“轻解罗裳”真的是脱衣服之意吗?“解”字应作何解?
    衣为上装,裳为下装。“罗裳”是指古代的罗裙,这种衣服是用绸缎做的,穿起来比较凉爽。从“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我们得知,当时是晚夏初秋,竹席是凉了,但天气不一定凉。李清照身上穿的罗裳,就是一种凉爽的薄衣。本来穿得就不算热,但是为了登个小船,还得脱外面的裙子,这是行什么大礼吗?所以说,“轻解罗裳” 的“解”字作“脱衣”之意是不太合适的。
    宋朝女子的罗裳是瘦长的,一般不露足。这种瘦长衣服裹身,行动肯定是不太方便。为了迈大步或是抬脚,必须把“罗裳”往上提一提。就是现在很多女子们,穿着大长裙子在公众场合行走,上下台阶通常会用手提一下裙子,以免踩到了出丑。
    如果“兰舟”是船,这里的“轻解罗裳”就是指女子双手轻提下装两侧,使衣服宽松从而方便上舟。
    也有人认为“轻解罗裳”是将薄衣换下来,穿上秋衣乘舟。这种解释似乎也合理。但这个“解”字没有“换”之意。
    “兰舟”若指轻舟,句意为行船赏荷;“兰舟”若指床榻,句意为独枕而卧。前后两种释义均能表达李清照内心的空落。
    但是,解释为独自乘舟更合乎逻辑和情理。估计李清照自己也想不到,千年之后,这首词的含义如此丰富。
    一个字的具体含义,还得看语境。语境决定字义。
    词中的红藕是指红莲。又是写荷花。看到荷花,就会想到大明湖。如果真的是泛舟,谁知道她是不是又一次游大明湖呢?如果是,这就是我们发现的写大明湖的第三首词了。
    说到这里,我们再聊一下诗词中存在的词义模糊现象。
    还是说说有关“床”的事。因为人生三分之一都是在床上度过的。诗仙李白有首《静夜思》,这是娃娃时代的启蒙诗。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的第一个字“床”,让后人争执不休。
    有人说,床前明月光,地上管他鞋几双,这床不就是床吗?
    但是有人脑洞的确是大,而且说的还蛮有道理。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床”的含义越来越多,让人眼花缭乱,都不知道该怎么称呼这张“床”了。但是仔细研究,这里的“床”还真不是普通的睡床。
    有人认为这里的“床”是个通假字,通“窗”。
    古代汉字的数量不如现代多。汉字也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比如在元素周期表中,绝大多数的字在古代是看不到的。
    但为了写作,古代文人们会借同音字来替代。比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有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其中的“羞”通“馐”。看来唐朝没有“馐”这个字。
    如果什么字都可以通假,那么文字界就太混乱、太不严谨了。文人整天写字,谁也避免不了写错字。不过有了通假字,就有了个台阶可下。“通假字”成为一种普遍的用字现象。
    我国建筑有上千年的历史,唐宋时代的建筑水平算是比较高了。怎么可能没有“窗”这个字呢。难道是李白喝高了写错了字?
    所以,通假字一说大概率说不通。
    也有人认为这里的“床”是井栏。
    井栏是水井的护栏,起安全防护的作用。井栏有立柱,有横杆,在水井四壁围成矩形,很像床的围栏。而且,古代很多井栏是由青石砌成的,所以也有文人称井栏为“银床”。
    这种雅称自然会被运用到诗词里。
    李白的《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有一句“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花落井中,叶落栏边。银床就是井栏。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将井栏旁撒下来的白月光比喻成白霜,也是合乎逻辑的。
    还有人认为这里的“床”是指“胡床”。
    胡床是胡族人发明的坐具,据说还可以折叠,类似于马扎。李白坐在小马扎上抒发情感,也说得过去。
    总之,“床”可以各式各样,思绪却没法躺,因为这些所谓的“床”搞不清到底是不是床。但是,不管是什么东东,均不影响诗人表达望月思乡的情怀。
    其实,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好。床就是床,李白住在他乡客栈,夜里,他看见月光从窗外倾斜而下撒在床边,仿佛地上霜。于是他的思乡之情奔涌出来了。
    啰嗦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一个意思。诗词虽然难译,却可以把思维激活,从而引发研究的欲望。学习诗词,也是学习历史。如果习惯在古人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思考,会更容易把握古人创作时的心态。
    诗词就像是流水,水的目标就是大海,海洋之所以是海洋,是因为能够不择细流、海纳百川。
    诗意真的可以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诗的那种意境,只要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应景了,其真正的含义反而显得不重要了。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愁容满面,孤枕难眠。吟一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叹韶光,又有何妨?
    13 绿肥红瘦

    诗词这种文学体裁就是一个神奇的荷塘,里面的美学元素就像一朵朵莲花。哪怕是一只丑小鸭,在里面游几个来回,也会染上天鹅的气质。
    李清照是一位特别喜欢花的人,这位花仙子写过的花不计其数。有“向人无限依依”的白菊,有“自是花中第一流”的桂花,有“玉骨冰肌未肯枯”的银杏,有“玉瘦檀轻无限恨”的梅花。
    这么多花就像是无数美女,凑在一起虽然美得密密麻麻,但辨识度有点低。然而在她的一首词中,有一株花略显特殊,开出了不一样的姿态。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是一首人气很高的词,也是被当今影视作品冠名引用最多的词。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诗词大意是:李清照夜听风雨,枕一番醉意入眠。清晨起身,酒未全消。她在睡意蒙眬中忽然想起院子里那株海棠,便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是否完好”。仕女回答说“花儿完好”,而李清照却说“知道吗?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做出如此反应很奇怪。
    昨夜刮风下雨,海棠花应该没什么大碍,否则侍女不会说“海棠依旧”。海棠依旧意思是“红肥绿瘦”,花还是红花,叶还是绿叶。侍女实事求地说而已,没有理由去骗小主。但是,李清照偏偏说是“绿肥红瘦”,这就不合逻辑了。
    虽然不合逻辑,但是很合情绪。
    先撇开文学不说,咱们的诗词皇后当时的心情有点小糟糕小急躁,否则不会连用两个“知否”。她为何心情不爽呢?很遗憾,这首词创作年代不详,我们边品读边分析吧。
    从词中看得出,李清照会喝酒了,也知道伤春悲秋了。这时候的她肯定不是处在青春无敌的芳龄了,此时身上有阅历心中有远方。这首词很可能是在她成家之后创作的。
    海棠花的香气本来就淡,若是再经受风雨,就闻不到花香了。在李清照眼中,风吹雨打过后,叶子有了光泽,花儿变得脆弱,这不就是“绿肥红瘦”吗?
    都知道她这是在惜花,但她真的只是在珍惜那朵海棠花吗?问侍女,侍女的回答不尽人意。李清照只叹没有知心人,空留庭中花。此刻她的心事,想必只有她跟海棠花知道了。
    越是简单的东西,内涵往往越丰富。“绿肥红瘦”这四个字看似简洁,但是饱含了更为广阔的意义。
    风雨是什么样的风雨?谁又是那株海棠花?此时的人与花,似乎分不清了。谁又知道李清照是不是在借海棠花映射自己呢?
    虽然不知道她何时写的这首词,但她的经历却足以证明“绿肥红瘦”含义无穷。可以是因党争被逐出京师的愤慨,可以是夫君不在身边陪伴的幽怨,也可以是惜花期短暂与年华飞逝。海棠花,又称“断肠红”或“相思红”。红瘦了,断肠到不再断肠,相思到不能相思,是不是哀莫大于心死了呢?
    总之,“绿肥红瘦”让一株海棠花成为耐人寻味的风景。
    李清照这首《如梦令》读来是很生动的,而生动的秘密在于她会使用一种写作手法,那就是一语双关。
    双关是一种高水平的修辞法。一语双关,就是一句话含有两层或多层意思。这种话中有话诗中有诗的写法,值得细品和回味。这样一来,脑细胞能够得到充分的运动,可以预防老年痴呆。
    在诗词领域中,双关语的运用很常见。比如,刘禹锡有一首爱情诗《竹枝词》。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字,不仅仅是指晴天,也指爱情。这个“晴”字,就是一语双关。
    爱情是浪漫的,最忌平铺直叙。现在很多小青年谈情说爱,如果只会说“你爱我吗,你爱我我就爱你,你不爱我那我也不爱你”之类的话,那结果肯定是“可惜不是你,陪我到最后”。谈个恋爱也需要读读名著里面的爱情物语。《红楼梦》通篇没有一句“我爱你”,但爱情的浪漫早已糅合在那情真意浓的文字里。
    再比如《三国演义》里著名的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的那首《七步诗》就是运用了双关修辞。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个故事是不是历史真相很难下定论,但这首诗通篇写作手法却真的是双关。例如“豆”“豆萁”“釜”“同根”“相煎”,这些不仅指的是豆类,而且指的是人类,指代曹丕和曹植。整诗的意思是,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小蝌蚪,都是骨肉兄弟,何苦要自相残害?
    双关语不只是应用在诗词中,其他艺术形式也常常采用这种技巧。
    比如,大伙都看过后宫大剧《甄寰转》。其中有曹贵人要回孩子的一幕。当时华妃利用曹贵人的温宜公主争宠,却又不善待孩子。这让孩子的亲娘曹贵人心疼得要死。曹贵人是一个很聪慧的女子,她在皇上面前用了一招,便达到了目的。她剥好了一盘去了莲心的莲子给皇上,并且对皇上说“莲子之心最苦,旁人不能体会,所以便剔除了”。
    莲子莲子,怜惜孩子,一语双关。聪明的雍正皇帝马上体会到了作母亲的心,就把公主还给了曹贵人。
    再比如,李金斗和陈涌泉是相声界两位元老,他们在90年代有一部相声作品叫做《老鼠夜话》,两人扮老鼠侃大山,言语中讽刺了某些社会现象。其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

    李:我和那口子结婚这几年没干别的,净下小耗子了。
    陈:你下了多少啊?
    李:不多,一窝才下了19个。
    陈:那你下了几窝啊?
    李:才下了7窝。
    陈:嚯,那得多少啊?
    李:也就百十来个吧。这条胡同的那些小耗子差不多都是咱哥们下的。
    陈:那么多你认得出来吗?
    李:有记号啊。
    陈:什么记号?
    李:每个都穿一个背心,上面写着“别理我烦着呢”,那些都是。

    话音刚落,台下观众哄堂大笑,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二十秒钟,气氛燃得不得了。这么长时间的鼓掌喝彩在相生史上也是罕见的。
    为什么这个包袱能收获如此高的人气呢?在90年代初,大家都没有衬衫文化的概念,衬衫上的字一般都是正经八百的“国”字号。像“别理我烦着呢”这类的调侃显得太过超前。而且穿这种衬衫的人,一般都是社会青年,不是热爱学习的好孩子。人们看到穿这种衬衫的人眼皮子发抖,认为社会风气不正常了。
    当时很少有人站出来说话,没想到李金斗和陈涌泉对此以相声的形式进行了讽刺。说穿着这样的衣服是一些小耗子,这回是彻底说到人们心缝里去了,大家笑岔了气,所以就有了热烈而又长久的掌声。
    该相声正是运用了双关语的表现手法,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幽默效果。
    分析到这里,我们就会知道,李清照诗词中的一语双关现象并不少见。例如她的那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的意思就是“物是人非事事休”。还有她的《蝶恋花·上巳召亲族》,其中有一句“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长安”是北宋之前十三朝古都,这里指的是北宋国都开封。
    在古代,词一般都是配乐传唱。这些双关词文若是配上优美的乐曲,可谓韵味悠长,所以更容易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民谣,而不是普通的流行歌曲。
    在浩瀚的宋词环境里,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更为古怪精灵。而我们在面对路上的绿肥红瘦、苦肥甜瘦或是数不清的恩怨分合时,会想起古代的才子才女们有把悲伤化作美文的气度,于是心中多了一片清风与田野。
    14 以愁为美

    有的时候,真的不敢读李清照的词。她有许多诗词就像是深秋,秋意浓浓,愁情悠悠。读得久了读得深了,真怕黑发被那些惆怅的文字染成奶奶灰。
    在李清照58首现存较为完整的诗词中,带“愁”字的有17首,无“愁”字却有愁情的有23首。如图:
    
    带“愁”字的与无“愁”字有愁情的加起来共有40首,悲情格调的诗词占比高达68.9%。如图:
    
    这个比例接近地球上海洋面积的占比。所以,在她的诗词中有一片灌愁海,她就是海上的一叶扁舟。
    发愁肯定不是无缘无故的,总有个理由,无外乎“思家思国思社稷”。思家的算是小愁,思国思社稷的算是大愁。文人大都是聪明人,他们绝不甘心掉在愁闷的坛子里变成一块咸菜。他们懂得把愁思变为文思,把失意变为诗意。总之他们有自我减压和治愈的办法。
    精神世界一旦丰富,人是可以打败一切烦恼的。当遍体鳞伤不忍回首看世界的时候,文人们就在诗词中寻觅慰藉。
    而这种愁苦有了艺术的中和,其中的唯美元素逐渐多了起来,渐渐地,“愁”不完全是愁了,而是一种美学。这就是唐宋诗词的婉约。
    大概是南唐后主李煜,开创了在诗词中以愁为美的先河。
    李煜这位君主的命运跟宋徽宗有的一比。两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艺术细胞强于政治细胞,他们是政坛一对难兄难弟,文坛一双良朋益友,都是文艺青年错投在了帝王之家。李煜擅长写词,宋徽宗擅长字画。然而当他们玩得很嗨的时候,不小心把国家弄丢了。
    李煜好歹是一代君王,眼睁睁看着江山易主,怎么可能跟没事一样?他内心别提多烦多愁了。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可只知道哭也不是个办法。这种压抑无处释放怎么办?除了小周后,他最钟爱的就是诗词。他不停地写,写成一首《相见欢》。江山相见欢,相忘难。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大诗兄 2021-11-30 20:49:59
    文笔不错,天涯很久没有这样的文字了,以前的好文字也都看不到了
    -----------------------------
    多谢兄台鼓励,在下尽力打造好文字回馈各位!
    @开阿克i 2021-11-30 16:35:03
    唯美的记号
    -----------------------------
    唯美的记号就是一朵花,开在了我心里。多谢!
    全词最美的一句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词成为千古绝唱。
    本来是一种将要凋零的情致,可是与美景放在一起就成了夕阳红。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很无敌,所以容易俘获文青的心。就这首诗而言,别说是少男少女,就是老夫老妻,也会被南唐后主的文采迷得团团转。
    一朵足够娇艳的花,才会招蜂引蝶。秦观(字少游,1049年—1100年)就是李煜的一个迷弟。他有一首《江城子》,其中有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而这句诗又成了李清照的启迪,她写了一首《武陵春》,其中有“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从李煜,到秦观,再到李清照,词人不同,诗意相似。用图标表示更为直观:

    
    除了李煜,还有李家的大才子李白。他写的最美的愁情诗,莫过于《将进酒》。其中的“与尔同销万古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什么千年愁万年伤,什么苦短情长,经过大诗仙这么一写,显得高大又高雅。
    还有苏轼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明明是泪,但是在诗人的手里变得晶莹又芬芳。
    诗人们用一双巧手将所有的愁绪进行了整容,让小丑妞变成了个大美人。愁成了文学中一种优美的意象。开心固然重要,但学会如何与愁情相处、如何化解愁情,或许更为重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一个愁人,在一“愁”莫展中看世界,整个世界怎能不下雨?
    从过闲愁家愁,到国愁乡愁,一个女人,把所有的愁都尝尽了。当人们以为她愁入骨髓、无可救药的时候,她写出了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词章,
    人们都以为李清照仅限于把愁思打造成诗词,都以为这只是一种可以为之感动的情怀,但谁也想不到李清照能够把愁的美学发展到极致,这就是她的厉害之处。我们品味一下绝代词文《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若有人对李清照的文采报以嘘声,那么此刻面对这首词,就能消停一阵了。
    这首词可以说是冠绝文坛。李清照开篇采用了一种全新的写作手法。“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联叠字,凄美绚丽,工整新奇,就像麻将牌中的对对胡。这种写法,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有时候,美是有点霸道的,但没什么逻辑可言。李清照这首词有些地方就不太符合逻辑,这很难准确掌握词的本意。
    “乍暖还寒时候”,有可能早春,也有可能是清晨,都是冷暖交界时分,傻傻分不清。“怎敌他,晚来风急”中的“晚”字有争议,还有个版本是“怎敌他、晓来风急”。晚上早晨,傻傻分不清。“黄花满地堆积”怎么了?黄花可能是菊花,也可能是迎春花,都是黄色,傻傻分不清。“梧桐更兼细雨”怎么了?梧桐在秋天有雨相随,在春天就不可以有雨作伴?春天秋天,还是傻傻分不清。
    较真一族,想要自这首诗词上分出个时辰,太难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都愁成那样了,还要求人家讲逻辑,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不管怎么说,这是宋词中最有文采的愁。只要语言姣好,何必在意逻辑颠倒?
    李清照还有一首《点绛唇·闺思》,这是她众多闺阁词中的一首,完全属于婉约派。

    点绛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
    望断归来路。

    寂寞,柔肠,忧愁,雨滴,望着这些元素,有人认为矫揉造作,满纸尽是纤纤玉指,全都指向无病呻吟,少了一些精气神。
    但是绝大多数的诗人词人,虽然追求以愁为美这种辞藻的华丽,其实是在给自己找乐子。他们用文笔去淡化人间百味,对创伤进行修补和慰藉。将愁绪转变为诗词中的画风,苦涩的心情反而轻盈了许多。这总比无处释放而最终得了抑郁症强百倍。
    我们对诗词认知的真正意义,不是在于学习辞藻堆砌与追求华丽的空乏,而是从他们身上找到一种以苦为乐的妙方。
    人生本就是瀚海行舟,而这条舟要足够坚强,才能够领略海的滋味。以苦为乐就是一种坚强。如果真正习惯了以苦为乐,那么就没有什么是苦的了。
    而李清照的后半生就是这么度过的。
    15 用典女皇

    大多数人不太喜欢听干巴理论,但喜欢听故事。所以,很多有经验的讲师绝对不会只讲理论,他们在讲课时会时不时地穿插一些故事,甚至有人通篇都用故事来诠释理论。在谈笑风生中就把理论输出了。
    在写作手法中,也有一种讲故事的方式,叫做用典,也叫“用事”。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在诗词曲赋中这是很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既能优化文字,又能深化含义。这些典故不仅使得诗词拥有了一种古典美,也让文字富有情趣。
    我国是诗词大国,诗词达人多,用典达人也多。
    比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句。本句中的“周公吐哺”就是一个典故。是说周公礼贤下士,礼贤能到什么程度?吃饭时有客来访客,周公都顾不得吃饭了。为了前去迎客,能快一秒是一秒。他不是把嘴里的食物咽下去,而是把嘴里的食物吐出来。不用三顾茅庐,谁都愿意跟这样盛情的主人走。
    再比如李清照的偶像陶渊明,此人在用典方面也颇有造诣。在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中有“审容膝之易安”一句,此句是《韩诗外传》中的一则典故。
    北郭先生辞掉了楚王的聘请,其妻很支持他,说“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唐宋以前的人们习惯于跪坐,所以才有了“容膝”一说。意思是纵使车马成队,然而有了跪坐之处,内心即安。
    现在的眼光看,地方再怎么小,也得有个躺处。而对于古人来说,有个坐处就知足了,这种高境界实在是令人感慨。正因为有了“今如结驷列骑,所安不过容膝”,所以才有了陶渊明的“审容膝之易安”,所以才有了李清照的号“易安”。
    我们再探讨一下女主角李清照的用典之方。
    自古文史同宗,文学泰斗都是历史学家。李清照的文学成就与她的历学素养是分不开的。李清照的大脑门不是白长的,她记性是真的好。她博览群书,博闻强识,积累了大量的典故。她在青州的时候,喜欢跟夫君猜书斗茶。什么内容在书的哪一页哪一行,谁说对了谁喝茶,这种爱好比聚众赌博或是斗蛐蛐强多了。比记性,赵明诚可不是李清照的对手。
    因为有了积淀,所以她在写作时引经据典犹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我们先来看看她的七言诗《夏日绝句》。里面的典故是乌江自刎。男人自刎于江,项羽宁死不降。李清照的爱国豪情力透纸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夫君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心痛不欲生,提笔为他写下《祭赵湖州文》,以表哀思。其中有两句诗文,每句话都引用了一个典故。

    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
    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

    第一句的典故是“庞蕴机捷”。襄州有位叫庞蕴的居士,他虔诚念佛,双盘而坐,根据时辰往生。古代没有钟表,他让女儿观测太阳,随时向他汇报时辰。女儿对他说:“太阳到了正中。”趁着庞翁出门看太阳的时候,女儿坐到父亲坐的地方,合掌往生了。女儿不愿承受悲伤,一点都不客气,抢先一步离世。庞蕴夸女儿聪明,然后自己推迟七日往生。
    第二句的典故是“杞妇哭夫”。这是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原型。往昔有个人叫作杞梁,作战牺牲。他的妻子涕泪四溢,把城墙哭倒了。
    区区两个典故,写出了万分苦楚。这种过人的才华,没有点天赋似乎是达不到的。
    除此之外,李清照写了一首《多丽·咏白菊》,本词中她用了八处典故,这些亮晶晶的典故煞是绚丽。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
    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
    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
    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
    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
    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
    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
    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
    天教憔悴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
    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
    泽畔东篱。

    这首《多丽·咏白菊》一共有一百三十九个字,为李清照字数最多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一首咏菊词,也是一首典故词。词中典故多达八处。且看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汉皋解佩、纨扇题诗、屈平泽畔、陶令东篱。用这些典故来对比衬托,白菊显得活灵活现。
    若是没有史学知识的沉淀,这段词文读懂都不容易,何况是写出来。李清照排山倒海的文学知识很是让世间惊艳。
    借这首诗研究一下这些典故,会让文学视野得到拓展。咱们对八个典故逐个地简要地分析一下。
    典故一:贵妃醉脸。
    贵妃是杨玉环,唐朝第一美女。贵妃酒醉之后,面色红润,美上加美。
    典故二:孙寿愁眉。
    孙寿是东汉奸臣梁冀的妻子。她长相妖媚,酷爱打扮,也会打扮。据说她还是模特“猫步”的创始人,可以说,美女孙寿为中华民族的美容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愁眉妆和啼妆是当时京师妇人的时髦打扮,“愁眉”不是愁苦的眉毛,而是把眉毛画得细弯细弯的,一副忧愁妩媚之相,很是招人怜爱。
    典故三:韩令偷香。
    晋朝有个叫贾午的女子喜欢一个叫韩寿的男子,韩寿翻墙与之私会。贾午很痴情,私自将晋武帝赐给贾家的异香送给了韩寿。这香是真的香。这种香沾在身上,味道数月不散。正是这种味道让韩某人暴露了行为。“偷香窃玉”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
    典故四:徐娘傅粉。
    徐娘就是“徐娘半老”中的徐娘,她是朝梁元帝的妃子徐昭佩。徐娘虽不受宠,但是依然有魅力,她的花边新闻从未断过。女为悦己者容,她经常傅粉化妆。她是皇妃,她傅的粉肯定不是普通的粉,傅粉之后堪比现代美颜相机的效果。
    典故五:汉皋解佩。
    相传周代郑交甫于汉皋台下遇见两位女子,他对她们心生爱慕(一下子爱上两个,够花痴)。二位女子就将自己的佩珠解下交给姓郑的(一个愿打,两个愿挨)。这是男女表达爱慕相互赠物的典故。但郑某人往前走了几步,却发现珠子不见了。回头看时,女子也不见了(历史上没说具体原因,可能就是想说明艳福不一定是福,没有也罢)。
    典故六:纨扇题诗。
    汉成帝的妃子班婕妤失宠。一个女子空守冷宫,免不了伤春悲秋,她把伤心诗写在宫扇上以寄伤感。这种宫扇成了一种情致的象征。
    典故七:泽畔行吟。
    屈原仕途不顺,被放逐江滨,漫步在泽畔,吟出了“诵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千古名句。
    典故八:东篱采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高洁如菊,其悠哉的隐居生活令无数文人向往。
    @独孤求败AH 166楼 2021-12-08 13:33:00

    不守妇道的渣女
    —————————————————
    侠客,哪里看出季大小姐是渣女
    北宋最终被灭了国,带给李清照无限打击,这首词很可能创作于南渡之后。此词中最后两句“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非常耐人寻味。李清照这般怜花惜玉,却叹息花虽好而梦不长、情虽浓而留不住。屈原和陶渊明都是高风亮节之人,他们喜欢以菊自居。李清照的意思是说,若人人都能够高洁无暇,就不必仰望屈原与陶潜了。可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做不到。此时的李清照,很有一番正己化人的志向。在她的情思里不仅仅只有闺怨,她在心田早已种下了一颗高洁种子,在她生命里悄然成长。
    客观地说,虽然用典能够增强文字的可读性,但不能泛滥。泛滥用典很容易搞得生僻晦涩,这就有点不接地气了。这首《咏白菊》写得略显刻意,好像为了用典而用典,比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词风,显得不那么自然流畅。
    但是,李清照诗词中发散出的这种学究气还是非常令人佩服的。 一朵白菊,八处典故。这些典故如同那些晶莹透亮的花瓣,使得这朵白菊万般光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得好,来源于读得多。嗜读如命的她,活成了一本典故辞典。
    16 和诗达人

    宋代人喜欢玩高雅,这是中华民族史上出了名的。在几代皇帝的影响下,宋朝成了艺术之国。举国上下都在玩艺术,什么茶艺、花艺、香艺,行行都能做成艺术。这写诗作词就更是一种艺术了。那时候的口号应该是“写好长短句,做好宋朝人”。
    在文字的世界里玩得久了,就会熟能生巧,就会玩出花样。一些文字游戏出现了。比如说对联。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瑰宝,它本身是一种对偶修辞,也是一种高超的文字游戏。
    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皇帝和刘墉君臣斗对联一幕。乾隆想难为刘墉,就给他出了两个上联。
    第一个上联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刘墉对的下联是“除夕年尾,初一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对得天衣无缝。当时乾隆不露声色,而后二人喝酒,乾隆问这酒怎么是冷的?刘墉赶紧回答说这是从宫里带来的汾酒,还没来得及热。说完赶紧让人去温酒。
    这时乾隆眼珠一转,又出了个上联“水冷酒,一点水两点水三点水”。
    “水”是一点水,“冷”是两点水,“酒”是三点水。要对这个上联难度太大了,若没有点功夫,想破头都对不出来。
    只见刘墉面略加思索,说出下联“丁香花,百字头千字头万字头”。“百字头”为“一”,“丁”字有百字头。“千字头”为“丿”,“香”有千字头。万字的繁体字是“萬”字,“万字头”为“艹”,“花”字有万字头。
    下联一出,乾隆拍手叫绝。这让我们怀疑,刘墉的背上长的不是罗锅,而是一个妙计锦囊。
    文字有了游戏,游戏意味着趣味,就会更有吸引力。人们喜欢玩文字游戏,就像是着了魔。到了宋朝,人们把文字游戏的高度发展到了喜马拉雅,简称高雅,而且是非凡的高雅。
    有这么一种文字游戏叫做和诗。
    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的。第一首是原诗,其他的是附和诗。和诗要求附和诗要在原诗的框架上进行再创作。最主要的就是依照原诗的韵脚来创作。
    和诗有步韵、依韵、从韵三种规则。
    步韵又称为“次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从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所以,和诗难于原诗。如果说原诗是跳舞,和诗就是戴着脚镣跳舞。其中最难的就是步韵。
    和诗虽然也是一种文字游戏,但这种游戏不是天马行空,而是对原诗的绝对遵循,也可以说是一种模仿。模仿是一种强烈的尊敬,和诗成了表达敬意的一种有效方式。
    我们先以苏轼为例。当年,苏东坡写了一首诗叫做《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二
    城头初日始翻鸦,陌上晴泥已没车。
    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眼生花。
    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苏辙与苏轼是骨肉兄弟,但是老哥苏轼的才华太过出众,在宋代几乎是无人匹敌。苏辙成了苏轼名副其实的迷弟。他为哥哥这首诗写了一首和诗《次韵子瞻赋雪》,其韵脚完全相同,它以此方式向才气横溢的兄长致意。

    次韵子瞻赋雪
    点缀偏工乱鹄鸦,淹留欲解恼船车。
    乘春已觉矜余力,聘巧时能作细花。
    僵雁堕鸱谁得罪,败墙破壁若为家。
    天公爱物遥怜汝,应是门前守夜叉。
    @开阿克i 2021-12-10 11:08:38
    光摇银海眼生花。
    -----------------------------
    苏子妙语连珠,的确是文曲星下凡。
    王安石和苏东坡虽然政见不合,但是二人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战友。不管是亲人还是敌人,苏轼都能成为他们的偶像。王安石也对苏东坡的才情佩服至极,他对这首诗进行了附和,名字叫做《读眉山集次韵雪诗》。

    读眉山集次韵雪诗
    若木昏昏末有鸦,冻雷深闭阿香车。
    抟云忽散簁为屑,翦水如分缀作花。
    拥帚尚怜南北巷,持杯能喜两三家。
    戏挼弄掬输儿女,羔袖龙锺手独叉。
    再说说李清照写的和诗。
    从初入苏门到苏子离世,这九年之间,李清照的学识成就主要得益于那些师伯师叔。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他是苏轼的得意门生,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与李格非是同乡,二人情同手足,张耒成了李清照的启蒙老师。他在文学上对李清照进行了大力指点。
    宋朝之前是唐朝。当年大唐牛到什么地步?中国古代有四大盛世,唐朝就占了两个,分别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可谓四海升平,万国来朝。唐太宗李世民被外国称为“天可汗”。但是经过“安史之乱”这么一闹腾,强盛了一个半世纪的大唐伤了元气。而当时在平息“安史之乱”之后,朝廷为了大力宣传那些功臣名将的丰功伟绩,遂将他们的名字刻在“中兴颂碑”上。当年张耒游历了浯溪,瞻仰了中兴颂碑。他写下一首《读中兴颂碑》。

    读中兴颂碑
    玉环妖血无人扫,渔阳马厌长安草。
    潼关战骨高于山,万里君王蜀中老。
    金戈铁马从西来,郭公凛凛英雄才。
    举旗为风偃为雨,洒扫九庙无尘埃。
    元功高名谁与纪,风雅不继骚人死。
    水部胸中星斗文,太师笔下龙蛇字。
    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磨苍崖。
    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
    百年兴废增感慨,当时数子今安在?
    君不见,荒凉浯水弃不收,时有游人打碑卖。

    这首诗属于长诗,足足有十个韵脚。想要写出一首步韵和诗难度太大了。但李清照毕竟是李清照,她竟然接连写下两首和诗。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二首)
    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宫柳咸阳草。
    五坊供奉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
    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
    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
    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
    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
    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子仪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祸人心开。
    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
    君不见当时张说最多机,虽生已被姚崇卖。

    君不见惊人废兴传天宝,中兴碑上今生草。
    不知负国有奸雄,但说成功尊国老。
    谁令妃子天上来,虢秦韩国皆天才。
    花桑羯鼓玉方响,春风不敢生尘埃。
    姓名谁复知安史,健儿猛将安眠死。
    去天尺五抱瓮峰,峰头凿出开元字。
    时移势去真可哀,奸人心丑深如崖。
    西蜀万里尚能反,南内一闭何时开?
    可怜孝德如天大,反使将军称好在。
    呜呼,奴辈乃不能道辅国用事张后尊,乃能念春荠长安作斤卖。
    能用步韵的方式写和诗可谓任务艰巨,也是个非常烧脑的差事。但是李清照超额完成了。可见李清照除了有非凡的才华,更有一种非凡的韧劲,大有做不出来不罢休的气度。
    能够为老师写和诗,说明李清照对张耒是十分尊敬的。对于这种懂得尊师重道的学生,有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谦受益,满招损。客观地讲,李清照在和诗上表现出一种难得的谦逊。毕竟那时候很多文人都有无限的自尊而不肯轻易放低姿态去模仿。虽然李清照的不少作品都有尊己卑人之嫌,但在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渴望从未曾消失过。而这种谦逊,一定会把人指引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中去。
    有一句俗语,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诗人艾略特说过,“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两者异曲同工。
    一个雨天,可以容纳无数雨点。一个晴日,也可以聚合万道阳光。思想可以是唯一的,但文字却是千变万化的。艾略特说的剽窃,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如果“剽窃”得好,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传承。
    比如说,有一句网红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如果这是原创,那么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但是苏轼有一首词,名字叫做《定风波》,其中有一句“万里归来年愈少”。原来,天下万物,均有出处。事实上,“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就是“万里归来年愈少”的衍生物。
    但是,这一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剽窃得很出彩。这句话充分整合了苏子的语言,含义更为丰满立体,读起来也上口,堪称金句。
    @张晋阁 2021-12-14 07:37:17
    有一句俗语,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诗人艾略特说过,“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两者异曲同工。
    一个雨天,可以容纳无数雨点。一个晴日,也可以聚合万道阳光。思想可以是唯一的,但文字却是千变万化的。艾略特说的剽窃,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如果“剽窃”得好,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传承。
    比如说,有一句网红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如果这......
    -----------------------------
    忘了写标题了
    17 剽窃高手

    有一句俗语,叫做“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诗人艾略特说过,“不成熟的诗人模仿,成熟的诗人剽窃”。两者异曲同工。
    一个雨天,可以容纳无数雨点。一个晴日,也可以聚合万道阳光。思想可以是唯一的,但文字却是千变万化的。艾略特说的剽窃,不是照搬照抄,而是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如果“剽窃”得好,也能成为一种优秀的传承。
    比如说,有一句网红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如果这是原创,那么绝对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但是苏轼有一首词,名字叫做《定风波》,其中有一句“万里归来年愈少”。原来,天下万物,均有出处。事实上,“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句话就是“万里归来年愈少”的衍生物。
    但是,这一句“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剽窃得很出彩。这句话充分整合了苏子的语言,含义更为丰满立体,读起来也上口,堪称金句。
    词人们之间也免不了相互借鉴,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承。
    北宋词人秦观的《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中有一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而南唐后主李煜的千古名篇《虞美人》中有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前后这两句,李煜那一句怎么看都像是父亲,秦观那一句怎么看都像是儿子,血缘关系是剪不断的。
    就连文学第一著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会引用自己喜欢的诗句。比如,《好了歌》最后一句是“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为他人做嫁衣裳”,正是出自唐代诗人秦韬玉的《贫女》。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而现代的流行歌词,其中借鉴整合诗词的现象就更多了。
    比如现代著名填词人林夕曾为一首很火的歌曲《似是故人来》作词,最终这首歌让林夕拿了大奖。这首歌的歌名借鉴了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中的“疑是故人来”。其中的歌词“一种相思,两段苦恋”更是借鉴了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是一个聪明女子,她对前辈的文字通晓如何整合突破。本节咱们就说说李清照是如何“剽窃”前辈们的文字的。
    李清照是一个聪明女子,她对前辈的文字通晓如何整合突破。本节咱们就说说李清照是如何“剽窃”前辈们的文字的。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词前辈们创作了无数经久不衰的诗词。李清照这样的才女置身在如此稠密的诗山词海中,时间久了,才气一定会如后浪奔涌。
    说到文学中的缘分,李清照与欧阳修缘分颇深。欧阳公的许多作品的确给了她的灵感。为何李清照对于欧阳修的作品格外青睐呢?
    首先,他们之间有一层亲戚关系。李清照的外祖父是王拱辰(1012年-1085年),开封府咸平县人。这位外公来头不小,他是一位北宋大臣,还做过太子少保。欧阳修与王拱辰既是同学又是连襟,关系够硬。按照辈分,李清照得叫欧阳修“姥爷”。
    其次,欧公的文字的确不俗,李清照这样的文艺青年自然爱不释手。
    欧公有一首《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对后世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有部琼瑶剧《庭院深深》,其主题曲中有一句“看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看来琼瑶也是个欧阳迷。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最怕细读,一细读就陷进去了。
    庭院深处,杨柳堆烟,暮春三月,风横雨狂。院锁黄昏,留春无计。落花无言,飞过秋千……即便是一个糙人,若是对这些文字耳濡目染,早晚会被这些文绉绉的词同化。
    李清照的心思,久久荡漾在欧公诗词的秋千上。一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就像是来自江南小镇深处的清风,轻轻将她的思绪卷起,吹进这浓浓的笔墨。最终李清照直接以这句诗为起点,引出一首《临江仙》。她在序中毫不掩饰地将自己的创作灵感归功于欧阳修。

    临江仙
    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
    人客建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
    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无意思,
    踏雪没心情。
    但这不能算是剽窃,当属于引用。客观地说,李清照这首词的水准似乎不是太高。上阙的语言还算脱俗,但下阙的语言太过通俗,如“无意思”“没心情”。读起来就像是一首打油诗。
    说到引用,古诗词中有一句引用频率最高的诗词,那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估计连作者李贺自己都没想到这句诗会成为引用冠军。自古至今有十多人引用了这句诗。其中有元好问,有毛 ,也有欧阳修等。欧公也用过“剽窃”这一手法,他的《减字木兰花》就是证明。

    减字木兰花
    伤怀离抱,
    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意如何,
    细似轻丝渺似波。

    扁舟岸侧,
    枫叶荻花秋索索。
    细想前欢,
    须著人间比梦间。
    引用并不能完全体现李清照的创作能力,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长,其写作技巧也会渐趋完善。李清照有首词叫做《凤凰台上忆吹箫》,其中一则名句是“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而欧阳修有一首《蝶恋花》(该词的作者归属问题存在争议,有人说是冯延巳所写),其中有一句“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很明显,李清照对“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整了整容,得出了“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能够证明李清照的整合突破最有力的诗词证据,是那首绝代词文《声声慢》。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而《声声慢》的下阕,完全是受到欧阳修《一落索》的启发。

    一落索
    小桃风撼香红碎。
    满帘笼花气。
    看花何事却成愁,
    悄不会、春风意。

    窗在梧桐叶底。
    更黄昏雨细。
    枕前前事上心来,
    独自个、怎生睡。

    在《一落索》的下阕中,有黄昏,有细雨,有梧桐,李清照正是对这首词进行了重整,方成就了那首《声声慢》。醉翁的诗意是远方的田野,而李清照让这片田野变得更为广阔。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已经超越了欧公。
    18 养生之道

    养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天文学、地理学、医学等。养生讲究阴阳平衡,来自中医的医理。养生与医学分不开,这个大家都好理解,但是有人会觉得奇怪,养生与天文地理有何关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说的是地理对人体的影响。有的人去了外地会水土不服,据说如果药治不好,服用家乡微量的土就可以治愈。“天人合一”,说的就是天文对人体的影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顺应天时地利,必然是身强体健。那些昼夜颠倒、饥饱无度的人,永远是一副睡不醒的样子。
    无健康不逍遥,无论有多大的豪情壮志,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躯体来支撑,那就是纸上谈兵。唐宋时期诗词漫天飞舞,没有灵光的头脑肯定不会诞生海量的诗词,而没有健康的体魄肯定没有灵光的头脑。
    古代各路文豪大家都懂一些养生之道,并且一高兴就会写在诗词中。所以,在诗词中藏着不少健康密码。
    有一位诗人赫然独立,他就是陆游。
    他老人家仙逝时有85岁,在当时绝对算是高寿之人。就连李白、杜甫这些懂得养生的人,都不如他长寿。所以放翁的养生之道自然是最有权威的。
    老先生对养生的确有讲究,他在诗词里提到了许多养生妙招。诸如梳头、洗脚、嗑齿、喝粥、运动之类,但凡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拿过来干就是了。而且他有一首专门写养生的诗,名字就叫做《养生》。

    养生
    禀赋本不强,四十已遽衰,药裹不离手,对酒盘无梨。
    岂料今八十,白间犹黑丝,咀嚼虽小艰,幸未如牛呞?
    昔虽学养生,所遇少硕师,金丹既茫昧,鸾鹤安可期?
    惟有庖丁篇,可信端不疑。爱身过拱璧,奉以无缺亏。
    孽不患天作,戚惟忧自诒。挛躄岂不苦,害犹在四支;
    二竖伏膏肓,良医所不治。衣巾视寒燠,饮食节饱饥,
    虎兕虽在傍,牙爪何由施?老人不妄语,聊赋养生诗。
    寥寥数语,却蕴含养生大道。
    八十岁的老翁,头发竟然没有全白,可见肾气不亏。而现在三四十岁就完全变成白头翁的人有的是。“孽不患天作,戚惟忧自诒”意思是祸孽不是天作的,悲伤全是自找的。
    放翁的宝贵经验就是“穿衣要看冷暖,饮食要有节度,只要顺应自然,就不怕病魔”。这绝对是一首经典的“老人言”,谁听话谁受益。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10-29 13:35:34  更:2021-12-18 17:46:0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