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李清照之趣闻杂谈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李清照之趣闻杂谈[第3页] |
作者:张晋阁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李清照到底活了多久,众说不一。她虽然没有写很多养生感悟,但不能说她不懂得养生,从她的文字中还是可以看出端倪的。 这位诗词皇后是一位窈窕淑女,是一位沉静似水的女子。她偏好沉静,喜欢静静地打探心中和世外的小桥流水。她一旦静下来,或是小酌绿蚁酒,或是品味盘龙茶,或是点上安神健脑的名贵香料,此时风儿都会蹑手蹑脚地从她身旁略过去,整个世界趋向万籁俱寂。这画面美得不得了: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晚晚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安静的清照。 |
燃香,可以说是李清照最喜爱的一个养生之道,她有关香料的诗词频频出镜。 有瑞脑、沉水、篆香等,其中瑞脑香出镜率最高,出现了5次以上。这种香料一般出现宫廷贵族的生活中,是名贵的贡品。它可以安神定气,有益于睡眠。她在《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与《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中都提高了瑞脑香,离了这种香,她无法入眠。 鹧鸪天·寒日萧萧上锁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 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 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 仲宣怀远更凄凉。 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负东篱菊蕊黄。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莫许杯深琥珀浓, 未成沉醉意先融。 疏钟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时空对烛花红。 这种香料不是普通大众能够消费得起的。但宋朝香文化兴盛,不一定非瑞脑香不能燃,人们追求的是那种宁静致远、淡泊清心的禅悦意境。 也正因为李清照常常采取这种静养方式,她的思绪才能随着缕缕烟尘漫向虚空,她的诗词也会绵绵不断地轻盈地出现。 |
李清照安静起来是静如处子,而活动起来是动如兔子(谈不上是脱兔,但也算是家兔,属于活泼可爱型)。 读书写字,久坐伤身,估计古代文人都清楚这一点。做学问不做学呆子,当书虫不当糊涂虫,得注意劳逸结合。所以体育运动是不可少的。 宋朝女子的运动不仅丰富,而且彪悍,如骑马、投壶、打拳,据说还有相扑。李清照是女神,不是女汉子,这些肯定不适合她。于是,诸如荡秋千、游山玩水等大家闺秀和小家碧玉型的运动成为李清照的选择。 李清照喜欢旅行。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而这位大家闺秀随时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山水之间挥汗如雨并乐此不彼,感觉多巴胺能从她的诗词里跳出来欢呼雀跃。《如梦令》和《怨王孙》等词,就是她游山玩水的写照。而《点绛唇》,就是她少女时光里那副欢快的秋千。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 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 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
北方的青梅是冬季开花,四月成熟。李清照若是大冬天的去荡秋千,估计得来几个大回环才能出汗。她在春暖花开的时候玩耍比较合乎时宜。不管是什么运动,对于养生来说,微微出汗比大汗淋漓要好。李清照并没有玩起来不知节制,把握得刚刚好。 由此也能看出,李清照在青少年时代是一个懂得劳逸结合的姑娘。玩就要玩得尽兴,否则不会“沉醉不知归路”;写就要写得非凡,否则就写不出“自是花中第一流”。要的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感觉,这对于现在充满压力的工作一族来说,也是一个解压的好方法。 |
@张晋阁 2021-10-11 16:59:43 但是画中李清照的容貌,清丽端庄,在当时也属于上等相貌。 一双柳叶眉,两只银杏眼,双眼皮明显。睫毛细长,鼻梁挺拔,樱桃小口,细面瘦颊。咱们给她相相面(姑妄说之,纯当娱乐)。 李清照最显眼的就是她的大脑门,几乎占了整个脸的一半,所谓天庭饱满。这说明天赋极高,事实证明,她就是带着满脑子才华下凡来的。她的卧蚕很明显,贵人运势不错。鼻梁高耸,有主见,自尊心极强。人中细长,此乃长寿之相,也象征财运...... ----------------------------- 李清照的面相唯一的不好,就是下颌很尖细,与大脑门不是很搭。而且,虽然卧蚕饱满,但看上去有些泪眼婆娑,说明命中注定有变故,运势起伏不定。应该为:李清照的面相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一者是下颌很尖细,与大脑门不是很搭。二者是,虽然卧蚕饱满,但看上去有些泪眼婆娑,说明命中注定有变故,运势起伏不定。 |
除此之外,从《金石录后序》中也能够看出李清照对医术略知一二。医术和养生本就不分家。 赵明诚在赴任途中中了暑,又感染了疟疾。古代通讯不发达,一个多月后,李清照才知道老公得了病。一般来说,人们发烧会吃寒性的泻火药。但是发热有风寒与风热之别,应对症下药。这正是李清照所担心的,赵明诚的病属于风寒发热,不能吃寒性药物,而他是个急性子,如果随便服药就麻烦了。果不其然,李清照到了赵明诚跟前之后,发现他服用了大量的柴胡、黄芩等寒性药材。吃对了是药,吃错了是毒。寒上加寒,以致病入膏肓。 这是个误服致死的典型案例。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冬病夏治,夏病冬治”“冬吃萝卜夏吃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能用反,用反了适得其反。中医理论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其中自然有其博大精深的智慧。 对于这一点,李清照还是知晓的。但赵明诚竟然对此一无所知,对于这么一个博学的考古专家来说,的确是有些出人意料。 |
说来说去,养生不仅仅是养身,更是养心。 赵明诚在48周岁时去世,也算英年早逝。导致这种后果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性急易怒,对身体健康肯定是无益的。而李清照肯定比她夫君长寿,这还是经过了百般艰辛千般愁苦之后。这就说明她用养生之理对身心的调和是成功的,否则她不会颐养天年。 这也让人们再一次体会到心平气和、身心合一的重要。 |
19 豪放词人 1125年,金兵进犯北宋。很不幸,李清照在41岁的时候遇到了刀兵劫。1127年,是靖康耻之年,北宋灭亡。这场战争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虽然她本人没有直接受到兵刃之苦,但是她宁静的生活被滚滚硝烟冲毁了,葛天之乐被残害得半点不剩。 在兵荒马乱中,她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并且辛苦收藏的书籍和古董全都化为乌有。一个女人,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 |
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是临危受命,他可不想像他哥宋钦宗一样,皇位还没坐热就凉了,连个傀儡都没做成。他一上来只想把位子坐稳,不想与金兵决一死战。但金兵也善于走擒贼先擒王的路子,掳皇帝是他们的爱好。靖康之年一下子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这让他们兴奋得忘乎所以,想趁热打铁把宋高宗也拿下,让大宋群龙无首,彻底玩完。 宋高宗心想,尼玛我家老头子和老兄台是因为不会跑才被抓住的,会跑的皇帝才是真皇帝。你敢打,我就敢跑。 这位皇帝从此成了一位长跑健将。他东跑西颠,并坚定地实施了水路和陆路双线逃亡政策。那时候要是有飞机,估计整个海陆空都会留下他光辉的足迹。 为了路上跑得快,一个妃子也不带。皇上跑之前就遣散了六宫。但是做臣子的也不闲着,皇上跑到哪,大伙就跟到哪。李清照算是皇亲国戚,她自然会追随皇上逃亡的路线。 从地图上看,这条路线真是迂回曲折,绵延不断。 1129年,李清照从建康(江苏南京)到台州(浙江临海),从台州到剡县(浙江嵊州)、睦州(杭州淳安),从海上坐船到温州(浙江温州),又往越州(浙江绍兴),然后到衢州(浙江衢州)。1131年三月,再到越州(浙江绍兴),1132年,又到杭州。 历经三年的辗转奔波,途径十数座城市,行程数千里。那个年代交通不发达,走这数千里要历经风雨和尘泥。很难想象这期间她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战火灼热,江南湿冷,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否令她绝望?李清照本来就瘦,这一圈下来,估计就瘦成纸片了。 |
@ty_正能量41 2021-12-20 22:25:31 周一晚上愉快,晚安好梦 ----------------------------- 好梦 |
一个曾经生活优渥的大家闺秀,在硝烟弥漫中进行了一次长征,最后竟然胜利了。那么,是什么支撑着她一路坚持了下来? 通过她的诗词我们发现,李清照不仅是一只在花间呢喃闺阁琐事与儿女情长的雨蝶,还是一只翱翔天地俯视沉浮的飞鹰。国难当头,爱国主义成为这位女词人的写作主旋律。无穷无尽的家国情怀成为她的力量源泉,不断为她的灵感输送火焰。 在辗转流离中,《夏日绝句》《观八咏楼》《渔家傲》等豪情万丈的诗词接连问世,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夏日绝句》。这首诗是李清照诗词中的一个里程碑,是女子爱国诗中的巅峰之作。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一代枭雄的滚烫血液千年未冷,滚滚乌江水看上去更加汹涌了。 生为人杰,死为鬼雄,顶天立地,气贯长虹。想必只有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才会有如此魄力。 面对敌强我弱,大宋朝廷缺了点硬气。当朝者为了苟安于世,只想着求和。这种软蛋行径,让李清照很是心痛。据说这是此诗的创作背景,然而她老公赵明诚,也为这首诗的诞生奉献上了神助理。 赵明诚不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就是一介文弱书生。当年他镇守建康,当敌人兵临城下时,他吓破了胆,索性脚底抹油开溜。他这一跑,把李清照的脸都丢尽了。李清照好歹是在文坛独树一帜的名人,她的名气赵明诚要大。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却没想到老公这么不争气。她恨朝廷的无能,更恨老公的懦弱,于是把满腔怒火发泄到了纸上。 |
这首《夏日绝句》很可能是中国就义诗的鼻祖。而后世出现的一系列的就义诗,很难说没有受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影响。 比如,明代杨继盛有一首《就义诗》。 就义诗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再比如,近代中国的夏明翰也有一首《就义诗》。这首诗相对来说名气大,曾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 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除此之外,还有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于谦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等。 读这些血脉喷张的诗句,字里行间都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的豪迈与傲骨,就像是成千上万只对准敌方的弓箭,箭头的冷光令敌人胆寒。 从言语到行动,可不仅只是一首诗的距离,李清照是下了决心书写的。虽无男儿身,但有男儿魂。李清照若是个男子,一定会选择奔赴沙场,与金兵决一死战。 做不了金甲须眉,那就做一个笔墨巾帼,不断为抗金派注入活力。 |
北宋以前,宁死不屈的钢铁男儿有的是。比如战国时期有屈原、荆轲、卫青、霍去病等,三国时期就更多了,有高顺,张任、庞德等等。这些顶天立地之人,都是民族的气节。而李清照在诗中选择项羽为素材,这可不是因为他力气大。这首诗除了歌颂爱国主义之外,还有另一层隐义。 对于汉朝刘室来说,项羽毕竟是反动派,所以不可能在正史中有过多关于项羽的记载。但是民间流传就不一样了。 项羽虽然是个loser,但不能否认他是个英雄。他的故事经过一千多年流传到李清照时代,估计也会有传奇色彩。尤其霸王别姬的传说,一定是唯美的。李清照作为一个女人,除了佩服项羽的勇气之外,也看重西楚霸王对虞姬的深情厚义。面对项羽为虞姬写的《垓下歌》,女词人感动得不能自己。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在女人看来,英雄不能只爱江山,更要有一种生死不渝的情愫。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谈什么保家卫国?爱江山更爱美人的英雄,看起来更有人情味。 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呢?李清照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她再怎么多愁善感,她一定视家国情怀为重中之重的。在苦难深重的岁月,正是这种豪放的情感支撑着她越过了一个又一个困厄。 |
20 岳飞情结 岳飞(1103年~1142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一提到岳飞,人们最先想到的是秦桧,却很难将李清照与岳飞联系起来。但仔细掂量李清照的文字,就可以发现她的内心有那么点异样。 |
岳飞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在武艺方面有过人的天赋。他天生神力,据说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能拉开300斤的弓,再加上后天的勤奋努力,参军之后很快就提干了,最终脱颖而出。 岳飞不仅仅是会耍枪杆子,而且会耍笔杆子。他的文采也是了得。《满江红》《小重山》等词作如同海啸一般引发了轰动。 岳飞武艺高强,文笔出众,而且身材魁梧,相貌堂堂,当属男人中的极品。他绝对是宋朝女人们的偶像。 南宋著名画家刘松年曾画了一副《中兴四将图》。左二便是岳飞。 |
画中的岳飞,白白胖胖,一身素衣,看着脾气很好的样子。不太像是威风凛凛、称霸沙场的元帅,倒是有点像说相声的。 不过画家刘松年的出生年月也存疑,有说是1131年,有说是1155年。若是出生于1155年,岳飞去世时他还没出生。若是1131年出生,岳飞去世时他10岁,估计这么小的孩子对岳飞的相貌没什么印象。成年之后的他画四大名将,要么是比着瓢画葫芦,要么就是想象着来画。再说这幅画看上去并不怎么真,顶多画出了一个轮廓而已。但画中的岳飞的确是比其他三名将军还要魁梧健壮。人靠衣服马靠鞍,如果画中的岳元帅披一身战袍,肯定是气吞山河。 笔者有一个朋友姓岳,1984年生人,据说是岳飞第二十五代后人。岳飞出生于1103年,800多年之间产生二十五代人,这在时间上没什么问题。再看其外表,只见高大挺拔,面方耳阔,相貌俊朗,一身英气,与图中的岳元帅有几分相像。其为人很朴实,也很讲义气。往那一站,真有点岳飞的感觉。一般来说,男子会较大概率地遗传家族特征。说是岳飞的后人,还是比较可信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幅画的真实性。 |
岳飞是一位很有天赋的将帅。他不仅会用刀枪打仗,更会用头脑打仗。因为有了岳飞,金国侵略的脚步停滞了一个多世纪。 冷兵器时代,步兵很难与骑兵抗衡。而金国也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恐怖的是,它有一支骑兵王牌军,叫做“铁浮屠”。意思是铁铸佛塔,指骑兵人马全都披挂着盔甲,如同坚固的铁塔。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杀伤力极强。“铁浮屠”是用锁链将马匹连起来的,讲究整体作战,缺乏机动性。为了确保“铁浮屠”的战斗力,金国设置了灵活机动的“拐子马”部队,相当于航母的护卫舰。 在对战初期,“铁浮屠”几乎是所向披靡的,宋朝军队吃了不少苦头。但岳飞注定是金兵克的星,他巧妙地破了“铁浮屠”这个骑兵阵。 首先是依靠百姓的大力支持。军民一心,到处是敌后根据地,是不是玩个游击战,让金兵稳不住阵脚。然后是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你有航母,我也能有航母。岳飞专门针对金兵的铁浮屠打造了一只铁骑部队,能与之正面交锋。最后是挖沟设坑,破“拐子马”。马儿喜欢一马平川,但是遇到沟沟坎坎,优势就没了。没了“拐子马” 的保护,“铁浮屠”的战斗力大大减弱。 岳飞就凭着智慧与韧性,屡建军功,战场上捷报频传。敌人开始怀疑人生,感叹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对于所有沉浸在靖康之痛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雪中炭、雨中伞。在南宋初期,岳飞就是天边最亮的那颗星,其光芒无人能敌。一时间,全国上下的英雄崇拜气氛空前高涨。 |
如李清照这般才华横溢而又力主抗金的女子,对岳飞是没有抵抗力的。在她心目中岳飞是高山和大海。在她传世的作品中,表面上看不出有对岳飞的描写,但有一首词有点特殊,里面有一些她不易被察觉的心事。这首词就是《渔家傲》。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 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
这是一首纪梦词。梦境成诗,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在唐宋时期非常多。不是说诗人们喜欢做梦,是诗人的想象力太丰富,脑细胞太活跃,在睡梦中也可以遣词造句。 此词写于1130年左右,这个时期,宋高宗跟金兵玩的是敌进我退,大家一起跑长跑,李清照跟随大部队经常走海路。开头两句就是海的样子。天幕四垂,星影欲坠,海涛接天,千帆共舞。 作为一名爱国女词人,她宁可与敌人同归于尽,也不想在逃亡中苟延残喘。这跑路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呢?在她看来,语言再怎么豪横,也不如沙场上的报国心。但她此生从军无望,此时沙场捷报就是她最大的快乐。跟全国人民一样,她的希望在岳飞那里。她觉得,岳飞能够驱散天边乌云,岳飞能够让她回归故里。岳飞是她的精神支柱。 但诗人毕竟是诗人,李清照是大家闺秀,不是年轻狂热的追星族,不可能直言不讳地高呼“飞哥我爱你”。她使用的是一种含蓄的精妙的方式。 |
一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其中奥秘无穷。《逍遥游》中有“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李白《上李邕》中有“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清照是一位用典高手,“九万里风鹏正举”就是用典。但是按照正常思路应该写成“风鹏正起”,然而她写的却是“风鹏正举”。 将“风鹏正举”将浓缩,得到“鹏举”二字。虽然三国的曹植与唐朝的元稹在诗里都用过“鹏举”二字,但李清照写下“风鹏正举”当是历史第一人。很巧合,“鹏举”是岳飞的字,岳飞又叫岳鹏举。 这首词是豪放的,是励志的,是写给军民的,但也写给她自己的。全词正是为了一个“举”字而押韵。李清照的真正用意是含蓄地赞美心中的英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这两句意思是说学了这么多年的诗,写得再惊人都是空话。然后突然来了一句“九万里风鹏正举”,学诗虽然中兴无望,但有“风鹏正举”,就什么也不怕了。 |
岳飞出生于1103年,李清照出生于1084年,两人足足相差了19岁。在当时,李清照都算得上是岳飞的长辈了。像李清照这种拥有窈窕身段又会保养的女子,即便是四五十岁也是不显年纪的。而岳飞生得虎背熊腰,若是再留点胡须,看起来谁比谁岁数大还不一定。 两人都是写诗作词的高手,又是共同拥有满腔爱国热忱的主战派。1138年,南宋定都杭州。二人都曾在这里居住。他们相互拜访,不是没有可能。没准岳飞也崇拜李清照呢。 但退一步讲,即便是两人有交集。但是国难当头,二人一定会止乎礼。因为岳飞是所有人的希望,他宽厚的肩膀是天下人的倚仗。谁要想独自占有,就容易成为时代的罪人。所以二人的缘分,只能停留在文字上,而且是隐蔽地停留。 如果说岳飞是大海,那么李清照便是站在沙滩上看海的那个人。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海风拂过去,携着一曲惆怅与柔肠,吹起了海面上一朵淡淡的浪花。浪花转瞬即逝,而那片蔚蓝的海却是永恒的。李清照所有的心事只能融入海中,这才是一个智慧女子的选择。就像那首《大海》中的歌词,“如果大海能够带走我的哀愁,就像带走每条河流,所有受过的伤,所有流过的泪,我的爱,请全部带走”…… |
客观地说,岳飞是一位英雄,但不是一个政治家。 高举中兴大旗英勇抗敌没有错,但整天喊着要“迎回北宋时期的两位皇帝”,这就犯了大忌。这事要是办成了,宋高宗就得哪凉快哪待着去。除此之外,岳飞还有其他一些干政之举,让大老板心生不满。岳飞最终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 听闻岳鹏举离世,李清照一定是悲痛欲绝的。她的中兴抱负已随岳鹏举陨落,她心沉大海,无力漂泊。这也是李清照虽长期居于杭州却只字未写西湖的原因。她失去了慧命相连的英雄,从此心中再无风景。 今人夏承焘(1900—1986)曾写下一首诗篇。 瞿髯论词绝句·李清照 中原父老望旌旗, 两戒山河哭子规。 过眼西湖无一句, 易安心事岳王知。 爱国志士有无数,但将李清照与岳鹏举放在一起,是诗人的有意而为之。 “望眼西湖无一句,易安心事岳王知”,在这悱恻的诗句里,隐藏着李清照和岳鹏举的千年惆怅。 也正是一代英雄的消陨,让李清照对中兴失去了信念,甚至对国运产生了怀疑。这种心理上的变化决定了她今后的人生抉择。 |
21 小楼春风 旅游界有一句名言——“美不美,全靠导游一张嘴”。一个地方吸不吸引人,全凭怎么去介绍。比如说,在海中有一处礁石,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之处。如果导游说,这座礁石很像躺着的毛 ,连衣服领口都有。那么这座礁石就有了风姿神韵,成为网红地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在现代也是如此。一个地区,一座城市,也会因为一首诗或是一首歌火起来(参考歌曲《成都》)。所以说人文是一件隽永的外衣。即便是内容平淡,穿上它,便会陡然增色。 |
别看《李清照之趣闻杂谈》点击率不算高,却被盗用了。各位大侠,怎么办? |
碧水青山,楼阁翩翩,山水中的楼阁成为古典景色中的一颗美人痣。古代文人吟诗作赋的时候都有着深厚的楼阁情结。 在中华民族的楼阁领域中,有“四大名楼”之说。 南昌有滕王阁,武汉有黄鹤楼,湖南有岳阳楼,这三座楼没什么异议,而对于谁是第四楼却存在不同说法,有的说是山西鹳雀楼,有的说是山东蓬莱阁。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楼阁名气都很大,在楼宇中绝对是天王级的。 这些楼阁的样式虽然各有,但都有着相同的人文底蕴。楼阁的名气与名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名人的名诗绝句,让楼阁的身份变得尊贵起来。我们看一看这些诗人们用怎样的绝代才华塑造出这些楼阁的美。 唐朝王勃有一篇《滕王阁序》,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滕王阁惊艳了华夏。 唐朝崔颢有一首《黄鹤楼》,其中有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另外,诗仙李白还有一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黄鹤楼成了离别的象征。待得与君话别时,若是没有黄鹤楼做背景就感觉缺了点气氛。 北宋范仲淹有一篇《岳阳楼记》,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磅礴大气,一泻千里。岳阳楼成了打通庙堂与江湖的一个纽带,带有满满的传奇色彩。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响彻云霄。于是,登登鹳雀楼,进步不发愁。 对于蓬莱仙阁,北宋秦观有一首《次韵公辟会蓬莱阁》,诗人将登蓬莱阁比作“蹑丹梯上卧龙”,这是对这座楼宇最大的肯定。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他是李清照的同乡兼铁粉,他也有一首《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其中有一句“湖吞碧落诗争发”,盛赞蓬莱阁是一处仙境。 |
如果没有这些著名的诗篇,这些楼阁很可能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孤独地耸立着。正是这些文人的文采华章,为这些楼阁名扬天下做了很好的宣传。这些楼阁因为有名人的加持,成了旅游胜地。千百年来,拜访者络绎不绝,见楼如见人。 除了这些名气大的楼宇之外,在众楼宇中有一座楼阁,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地位不低,那就是浙江的八咏楼。 八咏楼,又名元畅楼,于公元494年由南朝的沈约建造。沈约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史学家,论文采他算是南朝文坛一哥。他当时任郡太守,相当于县长。这座楼是沈约的作品,是他的心血。诗人每次登临,站得高,看得远,情到深处,少不了挥毫赋诗。他曾为此楼写了八首诗,八咏八叹。后人为纪念沈约,将元畅楼改名为八咏楼。 相对于其他名楼的华丽,八咏楼略显低调。此楼坐北朝南,前亭后阁,屋檐成双。此楼高十几米,一个台基就有8、9米,而其他名楼最高有70米的。 如果说其他名楼是大家闺秀,那么八咏楼就是一位不卑不亢的侍女。她是安静地守候在身旁为你焚香斟茶的那个人。 外表虽然内敛,但是阻挡不住豪迈的情怀。八咏楼面朝金华江。登楼瞭望,看金华江、东阳江、武义江三江交汇,大气滂沱。 |
与八咏楼结缘的文人有很多,比如说,唐代严维,宋代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诗人,都曾为此楼留下了墨宝。还有一个人与八咏楼结下了身后的缘分,就是我们的主角李清照。她为八咏楼送来一场春风。 当时正值国难,李清照处在辗转逃亡中。她临时住在金华酒坊巷陈氏府第,这里距离八咏楼不远。李清照成了此楼的常客。登楼之后,这位著名的女诗人会不会“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呢? 登楼望远,思国怀乡,这是人之常情,何况是心细如针的女子。但我们曾以为,李清照的伤感若遇到江南的细腻,定会创作出许多柔靡诗词。但这次李清照给了人们一个惊喜。她写了一首诗,名为《题八咏楼》。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
不知李清照从何时起就能够创作豪迈词文,但看到这些气贯长虹的文字,我们感叹李清照确实有两把刷子,一把是婉约,另一把是豪放。在诗词方面,她一点都不偏科。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三千里也好,十四州也好,都是指江南的地盘。李清照的意思是说八咏楼这里的战略地位是积极重要的。整个江北都沦陷了,若再失去江南,尼玛直接拉到了。李清照借八咏楼写山河之壮丽,目的是激发人们镇守江山的决心。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有自己的一点小想法。 许多文人吟诗作赋赞美楼阁,可谓人楼双赢。名人赋诗一首,既让地方有了名气,也让自己涨了名气。作为词宗的李清照怎能甘受寂寞?男人可以书写高阁,女人就不能词赞小楼吗?于是,《题八咏楼》应运而生。结果也不意外,这座楼出名了,李清照的名气也更大了。 但李清照的根本目的不是追名逐利,还是梦寐以求的中兴。没有名气,也没有那号召力,谁还看她的文字、认可她的观点呢? 爱国主义没有国界,精忠报国不分性别。只要万众一心抵御外敌,只要早日实现中兴之梦,她绝不会吝啬铿锵有力的文笔。八咏楼成了一座不能倒下的楼阁,更是不能倒下的希望。这对于处在危亡之际的人们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
22 口诛笔伐 山的轮廓起伏连绵,这就像人生的轨迹。没有谁的人生道路是一条直挺挺的线。 别看李清照生在蜜罐里、长在春风中,而人生的风霜雨雪从没有放过她。李清照擅长诗词,也曾因诗词陷入激烈的口水战。 李清照在少年时代就已成名,属于成名过早。随着阅历与学识的增长,她陆续写出了许多名篇佳作,名气越来越大。人红是非多,她成名之后,免不了受到别人的评头论足。 |
李清照的才华的确是毋庸置疑,想赖也赖不掉。从古至今,不缺乏对她的赞美之声。南宋之后,从明清至现代,人们给了李清照太多盛誉。看得出来,李清照用才华征服了几个时代。 比如,明代的杨慎说“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情景兼至,名媛中自是第一”。李清照的词确有过人之处,但是能够用“冠绝”和“第一”来评价某人,说明杨慎绝对是李清照的超级粉丝一枚。李清照倘若在世,一定会给他一个大大的比心。 再比如,清代的刘体仁赞美李清照是“深妙稳雅,不落蒜酪”。“蒜酪”是元代少数民族的一种食物,顾名思义,就是大蒜和乳酪。乳酪虽香,而大蒜刺鼻,乡土气味重。“蒜酪体”是明清时代文人对元曲的评价。在他看来,李清照的文风是优雅脱俗的,绝不是“蒜酪体”。李清照在天国若是知道了,一定会说:“少拿我跟大蒜比。” 再比如,清代的毛先舒赞美李清照的词风“直如行云,舒卷自如”。明代洪应明写的这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被毛先舒拿来比喻李清照的文采。 而现代文人结合前人对李清照的推崇,称其为“千古第一才女”。估计李清照对这一句评价最为满意。 |
后人对李清照的评价是褒多于贬,但是很奇怪,与李清照同时期有许多文人,他们却对李清照的词风颇有微词。 宋朝有很多职业评论人,专门评论人和事。王灼写了《碧鸡漫志》,南宋朱彧写了《萍洲可谈》,南宋胡仔写了《苕溪渔隐丛话》,等等。这些文人在各自的著作中对“千古第一才女”进行了一番口诛笔伐,可谓是高级黑。下面我们看看这些人是怎么黑李清照的。 |
晋阁祝各位新年快乐,吉祥如意,文思不绝! |
先看看王灼在《碧鸡漫志》的评价。 “碧鸡漫志”不是说一只碧绿的鸡在漫谈理想,而是在成都一个叫“碧鸡坊”的地方写下的诗词评论笔记(碧鸡是神话中的一个神物)。 此著作的作者叫做王灼,四川遂宁人,具体生卒年份不详,大概与李清照同属宋朝的80后。他是宋朝的一位职业评论人。此人很有才华,胸有大志,然而屡试不中,属于有学识无官运的一类人。最终他只得寄人幕下,专门负责舞文弄墨、评东论西。他写了不少著作,《碧鸡漫志》就是其中一本。其中有对唐代和宋代著名词人词风的评论。 我们看一看王灼对李清照是如何评价的。 他首先对李清照的才华做出了肯定。他是这么说的:“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这段文言文意思不难懂,是说李清照才华横溢,少年得志,几乎可以比肩文坛前辈。李清照的文采,在士大夫当中也不多见,在女子中更是当属第一。 单看这段文字没发现什么异样,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表扬。但在表扬完了之后,王灼用了不小的篇幅去抨击李清照。 首先说李清照晚节不保。王灼说李清照在赵明诚去世之后又结了一次婚,然而很快又离了。此事是否属实咱们在后面章节再探讨。 其次说李清照有损礼节。他说李清照文字荒淫,写作太过随意。王灼没有以李清照具体诗词为例,而是以其他人的诗句为参照。比如元稹、白居易、温庭筠,王灼说他们的诗是“淫言媟语”,李清照的文字亦是如此。王灼说得也很难听,说李清照作为一个大家闺秀,笔墨夸张,不知羞耻。 以王灼的眼光来看,那些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的歌曲都是淫词俗调,他要是在现代负责文化传播工作,估计一大批情歌都很难过审。 |
再说说南宋朱彧在《萍洲可谈》中的评价。 朱彧,宋代作家,字无惑。浙江湖州人。他也是先夸李大小姐文采第一,然后笔锋一转,摇头尾巴晃地说她“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就是说李清照虽然有文采,却因一段婚姻而晚节不保,最终结局凄凉。上天给了她才华,却没有给她运气,可惜了。 |
再看看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的评价。 他的评价路线也跟前两者一样,也是一上来说李清照佳句众多、语言新颖,然后又揪着李清照的再婚说事。这次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李清照嫁给张汝舟,没过多久就离了,李后来给帮助自己的亲戚綦崇礼写了一封家书,说自己“以清白身嫁给一个市侩人”,听闻者没有不笑话她的。 |
这种褒贬结合的评论看起来客观公正,所以许多人对这类说辞深信不疑。 然而仔细读一读这三家的评论会发现有个共同点,就是褒贬结合,先褒后贬,而且都是说李清照“有才无德”。俗话说“有才无德是小人,有德无才是君子,德才兼备乃圣人也”。所以说这些评论其实是对李清照进行人身攻击。 说李清照“不终晚节,流落以死”的那个人叫朱彧。朱彧的父亲叫做朱服。曾与苏轼和苏辙有过嫌隙,他儿子朱彧对于二苏心生芥蒂,在文章中显露出个人的偏见,所以他的许多评论是有失公允的。 如果真要是客观评价李清照,那么必须谈一谈这位女子的爱国热忱。李清照的家国情怀是有目共睹的,国难当头时,这绝不是“有才无德”了。但是此类文人却避而不谈,我们不得不怀疑这是别有用心。 |
事实上,李清照作为党派子女,必然会受到历史的不公正待遇。 和平时期,李清照属于元佑党,元佑党属于保守党,其对手就是革新党。就是因为党派之争,李清照没少受到牵连,差点连京师都回不去。而战争降临,又分为抗金派与讲和派。李清照与岳飞是同一派,我们都是知道岳飞的结局,可见政治对垒是相当残酷的。 不管有心还是无意,党派人士的诗词中必然会被动地染上政治色彩,要想不得罪人是不太可能的。 比如李清照写下《夏日绝句》这首诗。对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一句的文采,谁都会服气,然而对于“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句,不同立场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毕竟有不肯过江东的,也有愿意过江东的。激进派不想亡国,保守派也不想亡国。抗金派恨不得一鼓作气与敌人抗争到底。但是保守派觉得没有稳定的后方就没有坚固的前线,先稳下来再说。关键是此时皇帝的皇位还不稳,虽然他在南宋可以说了算,但回到北宋说不定就凉了。毕竟北宋的两位皇帝是被抓走的,不是主动辞职的。此时的政坛复杂又敏感,搞文艺创作需要特别小心。如果太富有主观色彩,就很容易犯错撞枪口。 但是老百姓没那么多想法,谁有才华支持谁,谁勇敢支持谁。李清照虽是一女子,但她的爱国气魄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这种文化软实力增加了她的人格魅力与号召力,她的诗词在民间的传播力度是非常高的。如果这么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旦有了政治影响,将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对手。 所以说,这些抨击李清照的文人背后很可能有更大的势力支持。 |
李清照的爱国诗词出炉之后,反对派自然会对她更加有所提防了。其幕僚们不惜搬弄是非,煽风点火,大加抹黑李清照。其目的很明确,一旦李清照身败名裂,也就失去影响力了。 而这些评论让真相变得扑朔迷离,的确是增大了人物研究的难度。 |
23 再婚之谜 在现代,离婚率出奇的高,说明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变了。然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人们对待婚姻是非常苛刻的。特别是明清时代,有“忠臣不是两国、烈女不更二夫”的观念。即便是寡妇,也得守住妇道。所以对那时候的女子来说,婚姻是头等大事。 但是,唐宋时代的文艺范很足,相对其他朝代来说算是比较开放。虽然也有“三从四德”“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此类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女子可以改嫁。 唐朝法律规定,“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就是说夫妻两个人之间的性格不合,“和离”就是指夫妻双方自行协商,其实就是协议离婚,而且还不需要到官府办理离婚证。 曾经,敦煌莫高窟出土了好几份“离婚协议书”。协议书的主人非常有修养。有的人表达了“今生无缘,各自安好,离了还是朋友”的愿望,甚至有人劝妻子去追究更美好的爱情。不像今天有许多男女,闹离婚闹得跟仇人一样。 宋朝法律规定,“夫外出三年不归,六年不通问,准妻改嫁或离婚”。这是指丈夫三年不回家、六年没有通信,妻子就可以改嫁。例如抗金英雄岳飞。他有三任妻子,第一任妻子刘氏改嫁。岳飞在外南征北战,常年不回家,结果刘氏耐不住寂寞,就跟岳飞离了。虽然当军嫂不容易,但是作为岳飞的女人,能做出如此选择,其本人也的确是有个性。 |
看得出来,在唐宋时期,改嫁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前一节我们提到过,与李清照同时期有很多文人,借李清照再婚一事对她进行人身攻击,说她晚节不保。这一点着实令人意外。 寡妇门前本来是非就多,何况是一个知名的女人。有些吃撑了的大婶大妈大姑大嫂,茶前饭后,大蒲扇一摇,二郎腿一翘,开始叨逼:“李大小姐才四十多岁,她一个人可怎么过啊”,“王二狗人品很好,真想给她说说亲”,“也不知道她现在有没有相好的”…… 这些闲言碎语是少不了的,但关于李清照再婚,是不是确有其事呢? |
在史料中出现了一封李清照的亲笔信,叫做《投内翰綦公崇礼启》。綦崇礼的母亲赵氏是李清照之夫赵明诚的姑姑,綦崇礼是赵明诚的表弟,他是李清照的远亲。 从信中得知,赵明诚去世三年之后,孤苦无依的李清照又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但张汝舟的目的不在李清照,而是在于李清照收藏的那些文物。他在婚后得知李清照的文物所剩无几,便心生怨恨,竟然对李清照大施家暴。李清照无法忍受,要与他离婚。她状告张汝舟买官行贿,经官府查实后,张汝舟被发配,李清照这才离了婚。这场婚姻非常短暂,维持了不到百日。但是按照宋朝律例,女子告丈夫,无论输赢都要入狱两年,所以李清照被关进牢房。由于綦崇礼的大力相助,李清照于九天后出狱,就写了这封感恩信。 这封信写得有鼻子有眼,于是很多人相信,李清照在守寡之后有过一次短暂而失败的婚姻。但这封信也有不少疑点。 |
首先,来路存疑。 这封信最早见于南宋赵彦卫的《云麓漫钞》。赵彦卫,字景安,河南开封人,生卒年不详。他姓赵,也算是皇亲国戚。学识不俗,但仕途一般﹐也是寄人幕下的一位知识分子。《云麓漫钞》写作时间已无考。它还有个名字叫做《拥炉闲话》,是一部个人的笔记集。既然是闲话,其真实性会打折,里面的内容就谈不上权威可言了。 |
其次,这门婚事举办得过于仓促。 李清照有个弟弟叫李沆。李清照在杭州时投奔在弟弟这里。她得过一次大病,得病期间由弟弟李沆照顾。李沆是个心细之人,姐姐吃药之前,他都是先尝一尝。张汝舟这个时候来提亲。李沆却能如此轻信对方的花言巧语,在李清照因病神志不清的时候,就仓促地答应了这桩婚事。 按理说,人在大病的时候,都没精力吃饭,应该没有什么精力再去谈恋爱了。 |
再次,信中有些文字不像是李清照写的。 有些自轻自贱的话,很是令人费解。例如,“以桑榆之晚节,配兹驵侩之下才”。意思是说,清白身嫁给了肮脏人,晚节被人渣给毁了。“责全责智,已难逃万世之讥;败德败名,何以见中朝之士”。这里的“中朝之士”是指北宋的老一辈、故知等人。意思是说,失去了操守与理智,永世都会被人笑话,德行与名声败坏,无脸去见中朝之士。 唐宋女人改嫁是可以被人接受的。就算是李清照真的嫁给了张汝舟,这也是遇人不淑。如果这都能被人嘲笑,那么岳飞被结发妻子抛弃,是不是也能受到讥讽?况且李清照是多么有自尊的一个人,她以“万世讥讽”、“败德败名”这样的词语形容自己,弄得跟通敌叛国一样,这就有点过了。 所以说,这样的笔调也有可能出自他人之手。 |
最后,张汝舟存疑。 这个所谓的张汝舟,来历与去向一概不清,有关他的史料少得可怜,历史中是否真有此人,根本无从查证。此人一无背景,二无才华,肯定也不年轻,李清照怎么就看上他了,什么时候把条件降得这么低了? 所以,宋朝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有许多文人都质疑这封信的真实性。 |
要知道,谣言的毁灭性是很强大的。 当年电视剧《还珠格格》引发狂收视潮,万人空巷。许多年以后,台湾省的某位艺人说在戏里被强吻,结果男主角遭粉丝唾骂,多年之后才得以昭雪。可在当时,几乎身败名裂。 而当时的李清照处在乱世中,谣言更是满天飞。如果这封信是伪造的,那么伪造之人的确是下足了功夫,写出了这么一封内容丰满立体的信。 想要以假乱真,就要处心积虑。李清照洁身自好,若直接说她寂寞难当、不守妇道,反而是此地无银,人们不会轻易相信。但是编造这么一件看似合情合理的再婚轶事,却会让很多人信以为真。 而这封信除了对李清照进行中伤之外,连她的亲戚綦崇礼一起污蔑。綦崇礼为人正直,开罪过权贵,他的仕途因此受到影响。而且他与李清照沾亲带故,与李清照同是主战派。一封假信,可以让綦崇礼与李清照同时遭受非议,可谓一举两得。 那么即便李清照以后写出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一样的豪言壮语,也不会受到太多人追捧了。某些人的政治目的就达到了。 |
但也有一种可能,就是李清的确有过这么一次糊涂婚姻。 李清照与张汝舟肯定早就认识,张汝舟对李清照很是体贴。一个女子孤身飘零,在冰冷的世界里遇到一个对自己温暖的男人,很难不犯糊涂。 如果李清照嫁对了人,过着幸福的日子,那么“好人有好报”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更加相信李清照是一位德才兼备之人。要是没嫁人,一人饮酒醉,也是个高境界。李清照德才兼备的形象就更加高大了。如果她再写带有政治性的文字,肯定会有更多的拥护者。 但要是嫁错了人,这正是某些人希望看到的。 这个世界从不缺想看笑话的人,这些人会肆无忌惮地以讹传讹,或说她耐不住寂寞,或说她水性杨花。人们会相信,女主角在虚华的外表之下,有一颗平庸的心,真的是“有才无德”。 |
有过写作经历的人都会有感触,写作是需要耐住寂寞的。如果耐不住寂寞,李清照就写不出那么多优秀的诗词。在文字上,她既可以做到婉约,又可以做到豪迈;既能够做到进取,又可以做到退避。若没有经过苦难历练,很难形成的这种张力。一位可以将文字写得如此传神的女子,其思想的维度是不可小觑的。寂寞再苦,她也能将其稀释于笔端和纸上。 而李清照与赵明诚的这段姻缘虽然甜蜜,但并非完美。二人花好月圆的日子并未维持很久。赵明诚动不动就出差,而且二人膝下荒凉,赵明诚续室纳妾,渐渐冷落了李清照。二人最终只剩夫妻名分。李清照忍受过的寂寞还少吗?她不是没有淡泊婚姻观念的可能。 |
只怪属于李清照的红尘曾经太过美好,她的坎坷境遇令人心痛,人们也都希望她在遇到一段美好的情感作为补偿。一个经历那么多苦难的的女子,再爱一次又何方?人一生都在成长,而谁又没有犯过错呢?就算是李清照有过一段荒唐婚姻,而失败的情感与博大的胸怀比起来,会显得微不足道。纵然有过瑕疵,她依然是岁月长河中的一块玉。 |
24 官方封禁 读李清照的作品,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其作品存在太多的疑点和盲区。 |
首先是残诗断句。她流传至今的诗词大约有60首,其中相对完整的大约有50首,其余残缺不全。例如“条脱闲揎系五丝”“瑞脑烟残,沈香火冷”“教我甚情怀”,分别是三首词中的断句。在第7节“公媳之隙”中也分析过“何况人间父子情”“炙手可热心可寒”,这两句诗也是两首完整诗中的断句,而全诗不知踪影。 |
其次是时间存疑。在这50首相对完整的诗词中,只有3首有比较明确的创作时间,47首时间存疑。这很是值得深思,时间都去哪了? |
再次是作者存疑。除此之外,还有几首作者存疑的,是不是李清照写的都没有定论。例如《殢人娇·后亭梅花开有感》,有人说是李清照的,有人说不是她的,纷纷扰扰的。一首诗词本来是名花有主的,传来传去怎么就不知该带在谁的头上了呢? |
最后是著作遗散。能有完整的著作传世,是每个文人的心愿。李清照帮助夫君完成了《金石录》的撰写,这本著作也得以传世,然而她自己是否有过完整的书籍作品呢?答案是肯定的。她不仅有专门的著作,而且有两部,那就是《文集》和《漱玉集》。这两部著作一定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明确的创作背景。李清照是当时最有名的才女,而且有政治背景。她的作品理应被完整地流传。如果这两本书能够保存下来,那么将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史料,也许人们会看到一个与想象中不一样的李清照,有关她的人物传记也许会被改写。但现实无情,偏偏这么重要的作品没有顺利地流传给后人。这成为历史研究的遗憾。 |
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有一种可能——这位才女曾遭遇过官方封杀。 有人会有疑问,李清照不过是一个知识分子兼家庭主妇,她除了博雅好古 之外就是吟诗作赋,她有什么稀奇古怪的政治意图而受到猜忌不成? |
想做一个合格的公众人物也是不容易的。 公众人物有名人效应,其一言一行容易被模仿。所以公众人物要自律,不能我行我素。花花世界,五花八门,什么花都有,什么门都有。在今天,被封杀的公众人物有不少,有吸毒的,有逃税的,有言论不当的,有陷入什么门什么窗的等等。许多公众人物因为言行不当而遭遇封杀。 |
李清照在宋朝是文坛一姐,是一个响当当的公众人物。 宋朝相对开放,女子的社会地位不低。但即便如此,女词人也不多,尤其是文章不输男子的女词人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她才能受到追捧。 首先,她的诗词传唱度非常高。她绝大多数的作品在文坛都很叫座。诸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载不动,许多愁”“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等金句与情感的心跳太合拍了。在今天就相当于《萍聚》《神话》等颇具生命力的歌曲。 再次,请她赋诗写词的大有人在。这就李清照诗词中有很多贺岁诗的原因。那时候没有综艺节目,如果有,她的出场费肯定不低。 但是,人被捧得过高不一定是好事。盛年时期的李清照,有鲜花掌声的包围,有与聚光灯的笼罩,在这种环境里待久了,难免会膨胀和迷失。 在她的一些作品中表现出的不仅是自负,甚至有一些狂傲。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比如说,赵明诚离世不久,李清照写下一首《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 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 伴我情怀如水。 笛里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 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 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 没个人堪寄。 诗词大意是:每逢睡起,眼前便是悲伤。香断炉寒,心情如水一般清冷。梅花闻笛声而心伤,可叹当年如胶似漆。然而,风雨催泪,人去楼空,断肠滋味向谁倾诉?茫茫天地间,已失去了那个可以寄梅花的人(梅花代表对春天的向往,以梅枝寄他人表示期盼相聚)。 |
这首词本身并没有特别之处,特别的是该首词的序言。李清照带有序言的诗词不多见,这首词算一个。其序言为: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意思是“现在的人写梅花写得真俗。咱试着写了一首,看来他们是真俗”。 |
这首词算是一首悼亡词,表达的是对亡者的思念,情调肯定是悲伤的。但李清照以奇怪的方式作了个序开了个头,弄得帽子与衣服的风格完全不搭边。 梅花是唐诗宋词中一个很重要的意象,诗词大咖们几乎都写为梅花,而且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然而这则序言中,李清照将别人的梅花词定义为平庸之作,然后标榜自己的词文写得好。这种抑人扬己的说辞,当时见过的人肯定有的人鼻子都气歪了。 她的这首词本来可以博得大家的同情,但却毁在了这则序言上面。 无独有偶,她还有一首《鹧鸪天》。这首自本是赞美桂花,但其中有一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是屈原,李清照说屈原情思不足,在《离骚》中只字未提桂花。 “屈子辞为六朝祖”,对屈子进行挑刺,就不怕屈子一巴掌劈开汨罗江中跳出来说脏话? 而李清照争议最大的作品,当属她的袖珍论文《词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女性第一篇文学评论,其研究价值还是很高的。 作为一篇议论文,其核心应该是讨论写词的方法,但作者没有给出系统的分析,而是在文章里对各路文豪指名道姓地贬低。说柳永的词俗不可耐,说张先的词支离破碎,说晏几道缺乏铺陈,说贺铸缺乏典故,秦少游太过婉约,又说王安石、曾巩等人不会作词,就连欧阳修、晏殊、苏轼等人也无一幸免。所有人的作品都不及格。一段小文字,满纸火药味,这似乎不是议论文了,而知战斗檄文。 当时李清照只顾走笔痛快,可她忘记了,她点评的对象可是唐宋八大家,或是诗词代表性人物。这些都是超级文豪,论成就和影响力,哪个不在李清照之上?对于她的这番“豪情壮语”,是支持者多还是反对者多,不言而喻。 这些文字本就够炫目的了,而且李清照曾经为了替父求情跟宰相公爹几乎反目。官方就有足够的理由对她进行封杀了。她的作品一度被禁止印刷传播。今天所见到李清照的作品,很多是幸存于民间的手抄本。既是手抄本,就没有经过严格校对,难免误传甚至失传。再加上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遇到了刀兵劫,所以她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也对于文学史来说,不亚于焚书坑儒,对于文化的传承来说绝对是一场浩劫。 |
这首词算是一首悼亡词,表达的是对亡者的思念,情调肯定是悲伤的。但李清照以奇怪的方式作了个序开了个头,弄得帽子与衣服的风格完全不搭边。 梅花是唐诗宋词中一个很隽永的意象,诗词大咖们几乎都写过梅花,留下了无数名篇佳作。然而这则序言中,李清照将别人的梅花词定义为平庸之作,然后标榜自己的词文写得好。这种抑人扬己的说辞,当时有人见了肯定鼻子都气歪了。 她的这首词本来可以博得大家的同情,却毁在了这则序言上。 无独有偶,她还有一首《鹧鸪天》。这首词本是赞美桂花,但其中有一句“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骚人指的是屈原,只因屈子在《离骚》中只字未提桂花,李清照就他情思不足。 “屈子辞为六朝祖”,这是后人对屈子的高度评价。若有一小女子对屈子的文章妄加挑刺,说不定屈子一巴掌劈开汨罗江中跳出来说两句。一句,是脏话,另一句,也是脏话。 而李清照争议最大的作品,当属她的袖珍论文《词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女性第一篇文学评论,其研究价值还是很高的。 作为一篇议论文,其核心应该是讨论写词的方法,但作者没有给出系统的分析,而是在文章里对各路文豪指名道姓地贬低。说柳永的词俗不可耐,说张先的词支离破碎,说晏几道缺乏铺陈,说贺铸缺乏典故,说秦少游太过婉约,又说王安石、曾巩等人不会作词,就连欧阳修、晏殊、苏轼等人也无一幸免。在她看来,所有人的作品都不及格。一段小文字,满纸火药味,这似乎不是议论文了,而是战斗檄文。 当时李清照只顾走笔痛快,可她忘记了,她点评的对象可是唐宋八大家,或是诗词代表性人物。这些都是超级文豪,论成就和影响力,哪个不在李清照之上?对于她的这番“豪情壮语”,自然是贬多于褒。 这些文字本就够炫目的了,而且李清照曾经为了替父求情跟宰相公爹几乎反目,官方就有足够的理由对她进行封杀了。她的作品一度被禁止印刷传播。今天所见到李清照的作品,很多是幸存于民间的手抄本。既是手抄本,就没有经过严格校对,难免误传甚至失传。再加上李清照所处的时代遇到了刀兵劫,所以她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这对于文学史来说,不亚于一场焚书坑儒般的浩劫。 |
人往往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李清照通过这种方式标榜自己,她到底是自信还是自卑?人们此刻有点恍惚。 李清照在诗词方面没有野心是不可能的,她不是没有想过要做圣人甚至超越圣人。但是想做圣人,就真要有个做圣人的决心。而她把世界想简单了。她认为自己只是随性率真地表达,并非有意去贬低。但是这番操作却让自己陷入深渊。 所以说,作诗与做人是两码事。以做人的标准去作诗写词,作品会更有生命力。而以谦虚当做人生的太极,是一种智慧。骨子里的谦逊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得来的。 孔圣人有三千多名弟子,整个战国时期总人口不过3000万。别看孔夫子的学生那么多,但是老先生他选择甘为人徒,而不是好为人师,他一直信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先生虚怀若谷,最终成为中华教育史上的圣人。 |
谁都希望李清照能在疏帘淡月里一世安好,但上苍会对每个人进行盘点和清算,她最终为自己的桀骜不训埋单,她人生轨迹中的坎坷说明了一切。 |
25 颁金之诬 若不是因为一场战火,兴许就没有什么北宋和南宋之分。金人挑起的战争硬是把宋朝江山劈成两半。一半是北宋的呜咽,一半是南宋的乡愁。 |
乱世谎言满天飞,敌对双方相互的诽谤污蔑从未停止过。如果凑效,被诬陷之人可就危险了。这一招很高,比狠女人的颧骨还高,杀人不仅不用刀,连药也不用。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与司马懿是死对头,双方针尖对麦芒,明里暗里捅刀子。诸葛亮派人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拥兵自立,欲图谋反。这让魏明帝曹睿慌得睡不着觉了。若不是司马懿抱必死之心在曹睿面前表忠诚,恐怕就进封神榜了。 |
明争暗斗之人,难免会遭受明枪暗箭。这在战场上比较常见,但令人吃惊地是,李清照也遭受过诬陷。因为狂妄受到批评,或是因为离婚受到嘲笑,跟诬陷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南宋内卷得厉害。习惯了在马背上生活的金人大字不识一筐,或许都不知道有李清照这个人物。所以,暗算李清照的人,还是宋人。 在赵明诚病重的时候,有个叫张飞卿的学士拿着一个玉壶来看望过他。他不是来专门送礼的,是想请他们夫妇给做一下鉴定(这是一位带着目的来看病人的人)。赵明诚研究金石多年,早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文物专家了。经他鉴定的文物,一定会升值。张飞卿本想一锤定音,没想到本来就忐忑不安的心被浇了一盆凉水,赵明诚鉴定这个玉壶是赝品,是用类似于美玉的石头做的。 如果赵明诚利欲熏心,跟张飞卿合作一起抬高物价是不难的。但那种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让赵明诚没有突破底线,假的就是假的,不能以次充好。 但是作为张飞卿来说,自己的东西鉴定为赝品就如同宝物被敲碎了,他心里能舒服吗?所以说,有玉壶不一定有冰心,他肯定不会承人自己的东西是赝品。回去之后为了掩盖事实,指不定怎么吹嘘美化他这件东西。作为李清照夫妇来说,最重要的是治病,哪有精力去在乎假的真的。 “鉴壶”一事没过多久,赵明诚与世长辞。真是祸不单行,李清照还没有完全从悲伤中走出来,又发生了一起风波,有人造谣说赵明诚和李清照买下了张飞卿的玉壶,欲将此物献给金人进行贿赂通敌。 先不说李清照是不是真的想把玉壶送给金人,但是张飞卿在美化玉壶这方面算是运作得很成功,大家都以为这真的是一个价值连城的“玉壶”。还说明有一个事实,就是这个“玉壶”不见了。去哪了呢?比起“香消玉殒”,流落江湖的可能性较大。反正大家都以为玉壶是真的,毁了可惜。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