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崛起之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世今生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崛起之痛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世今生[第4页]

作者:鲁热上尉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套用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悲剧各有各的不同,可是导致悲剧的愚蠢手段却是相似的。
    要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那要看是什么时候。如果说在双方都发动总动员,发出宣战的时候,那时候一战已经不可避免,那我同意。可是如果说在决策者做出决定以前就不可避免,那就是陷入了机械唯物主义。
    我觉得,肉食者所做出的结盟举动,正是导致战争走向不可避免的关键一环。
    一个国家起起落落,本来就再也正常不过。如果认为因为国家的崛起和衰落必然导致战争,那么就必然会导致一个结论,那就是人类永远也躲避不了战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的缺点也越多——托尔斯泰说的。
    我们需要的是反思。只有反思,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如果只有声讨,那就是全是别人的错,跟我们没关系。这种声讨毫无意义。
    还是回到普恩加莱。
    普恩加莱对俄国的访问,以前早就预订好了。后来萨拉热窝事件突然发生,法国内阁预感到可能会出什么大事,就向他提出,在这个节骨眼上,总统总理一齐不在家恐怕不太合适,建议普恩加莱取消对俄国的访问。
    普恩加莱犹豫了好久。他遇到了跟德皇一样的难题。他的行程早就世人皆知,如果突然取消,恐怕会引起国外的猜疑和恐慌;可是如果不取消,国内也有一大堆麻烦在等着他,不知道在外的这么多天,会遭遇什么变局。
    又会遭遇什么变局?说来又有点话长。
    原来,作为一个共和国的总统,普恩加莱面临的国内情况,远比威廉二世要复杂。法兰西虽然痛恨德国,可是普法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人民早就好了伤疤忘了疼。问题是法兰西的政坛不是铁板一块,温和派和强硬派总是此起彼伏,轮流做庄,熙熙攘攘,难得有清静的日子。
    作为法兰西总统,普恩加莱的权威,此时正受到温和派的强势挑战。
    1911年的时候,法兰西内阁总理还是温和派的约瑟夫?卡约。这年,法德之间发生了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差点爆发战争。后来在英国斡旋下,摩洛哥危机缓解。双方各让一步,德国承认摩洛哥是法国的保护国,法国则将法属刚果的一小块地割让给德国作为补偿。
    这本来是件皆大欢喜的好事,可是爱国人士却对此强烈不满。他们认为政府用土地跟敌人换和平,正是不折不扣的卖国行为。
    普恩加莱这时候还在野,他认为机会来了,于是乘机高喊爱国口号,猛烈抨击政府的卖国政策。群情激昂之下,卡约政府倒台了。普恩加莱上台组阁,身兼政府总理和外交部长。
    让人惊讶的是,对于德国政府在摩洛哥危机中的退让,德国人民也十分不满。德国报纸给威廉二世起了个绰号,叫他“胆小鬼威利”。威廉二世对此很无奈,说:“人民渴望战争。如果再爆发一次危机,恐怕任何妥协都将让人民勃然大怒。”
    一个帝国的皇帝竟然说出这样忧心忡忡的话,表明刚刚经历过革命洗礼的欧洲,皇权慢慢失去了往日的权威。皇帝费了好大力气培育起来的民族主义情绪,正在变得越来越激进,现在就连皇帝本人,也显得不够激进,胆子太小了。
    一旦出现皇帝难以控制的未知事件,这股可怕的民意必然将掀起滔天巨浪,裹挟着皇权吞没一切。

    普恩加莱出任内阁总理之后,立刻决定加强与俄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前面说过,俄法签订了同盟协议,可是毕竟双方差距太大,互相对不上眼。日俄战争时法国对俄国的困境几乎是不闻不问,让俄国在列强中丢尽了脸面。
    可是,学法律出身,后来改行成了政治家的普恩加莱,却有着敏锐的军事战略眼光。他明白,要是单挑,法国肯定不是德国的对手。取胜的关键在于俄国。只要俄国肯大力协助,就能让德国受到夹击,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当然了,理论上是可以这么说,可是一旦真打起仗来,形势还是不那么乐观。
    主要问题在于俄国糟糕的预热能力。这个国家实在太大,要是战端一开,俄国一下子来不及出兵,那么德国很可能利用时间差,先灭了法国再说。
    因此,一旦面临战争,最好的办法是俄国赶紧出兵,让德国立刻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这样就能挫败德国的时间差战术。
    可是问题又来了。俄国要抓紧时间出兵帮法国,必然需要完善的交通,以便运输大量的人员和物资。前面说过,俄罗斯在全国大修铁路,可是唯独在靠近德国的地方,竟然没有什么铁路。
    俄国人没有在靠近德国的西部大造铁路的原因,在于害怕德国。在俄国人看来,别的邻国还可以欺负欺负,可是德国却是个狠角色。要是德军顺着造好的铁路一路侵略过来,天哪,那将是个多大的灾难!
    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普恩加莱一上任就立即前往俄国加固友谊。尼古拉二世虽然以后的命运不那么好,但却慧眼识人,立即感受到法国这位冉冉上升的政治新星前途不可限量,便以欢迎国家元首的仪式来欢迎这位总理。
    普恩加莱为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与沙皇的外长萨索诺夫展开了多次会谈。他坚决要求俄国人克服恐德症,赶紧将铁路一直修到俄德边界。这样在战争发生时,俄国就能将部队快速地运到前线,就能及时打击德国,缓解西线的压力。
    普恩加莱一再承诺说,只要俄罗斯有敢于斗争的勇气,法国金融财大气粗,钱不是问题。法国将再次贷款给俄国,用此来扩大俄国的战略铁路。
    沙皇和外长都被说服了。当然,他们也知道贷款可不是那么好拿的。为了加强对法国富豪的诱惑,尼古拉二世特意许诺,谁给的贷款多,沙皇就封谁爵位,让那些有钱无名的资产阶级暴发户们,尝尝那奢侈荣耀、至尊天下的贵族味道!
    法国富豪们果然中招。一听说可以用钱买贵族,富豪们争先恐后地给俄罗斯提供贷款,一时间法兰西共和国境内贵族满地。
    1913年1月17日,普恩加莱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左翼政党的对手,当选为第三共和国第九任总统。普恩加莱的当选触动了巴黎疯狂的爱国主义,至少30万人走上街头,浩浩荡荡地涌向爱丽舍宫。
    在首次议会讲话中,普恩加莱意气风发地说:“唯有随时为战争做好准备,一个民族才能确实地处于和平环境中。”
    议员们发狂了,他们纷纷站起身,用久久不息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位新总统的支持。
    普恩加莱乘机鼓动,说为了法兰西的安全,要将义务兵役制的时间延长为3年。陷于狂热的议会立刻通过了这个议案,法国士兵的人数基数于是增加了一半。
    以往的法国总统,大部分是橡皮图章,实权在总理手里。可是现在不同了,普恩加莱是个强势总统。在他的授意下,政府开始一边倒地启用强硬派人士,其中泰奥菲勒?德尔卡塞被任命为驻俄国大使。
    德尔卡塞是个前外长,对德国充满仇恨。他在前往俄国路过柏林途中遇到老朋友康盘,拒绝走下火车,以免自己的鞋子被德国的土壤玷污。他曾对外交部政治事务长帕莱罗格说:“俄国军队必须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强劲的进攻状态,最多15天。这正是我不厌其烦地灌输给沙皇的理念。至于外交词藻、古老的欧洲各方面力量平衡的玩笑话,我将尽可能少地涉及到。这些不过是连篇累牍的废话。”(注,详见 《欧洲的陨落》 018页)
    德尔卡塞做大使几个星期后,普恩加莱还嫌不能彰显俄罗斯的重要,又任命自己的老同学帕莱罗格接了他的班,任驻俄罗斯大使。
    几乎就在法国任命新大使同时,俄国任命伊兹沃尔斯基为新驻巴黎大使。凑巧的是,这个伊兹沃尔斯基也做过外交大臣。1908年,正是这个伊兹沃尔斯基在外交大臣任上,企图贿赂奥地利,却被德奥联手坑惨了,弄得个声名狼藉,被赶下了外交大臣宝座。
    这段经历使他痛定思痛,成了坚定的反德反奥人士。在巴黎期间,他用卢布大力收买报纸和记者,让他们发表支持俄国、反德反奥的言论。
    后来战争终于开打,伊兹沃尔斯基如愿以偿,自豪地在巴黎逢人就吹牛:“我推动了大战,我是大战之父!”
    就这样,在双方反德大使的联手推动下,法俄两国惺惺相惜,更加紧密地走在了一起。尼古拉二世说:“一个民族要变得强大,就必须要有军人的精神。”他由此赞扬普恩加莱,说他“使法国军事和民族意识觉醒了”。评价应该是够高的了。(注,详见 《欧洲的陨落》 018页)
    普恩加莱也投桃报李,对伊兹沃尔斯基说,他要时常见到俄国大使,并说大使如果想要联系自己的时候,不必等待繁文缛节,可以随时与自己联系。两个老大强国的互相倚重,足见已经达到了非常热络的程度。
    可以说,那段时间的俄法两国,都在大力推行一种强硬的外交路线。对于一个听惯了“我厉害”的民族,强硬对外当然是凝聚民心的一种手段。可是强硬政策推行了没多久,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麻烦在法国表现得更充分。由于越来越军国主义,而且与俄国越走越近,人民的不满情绪骤然增加。
    法国人民虽然讨厌德国人,可是未曾想普恩加莱借此贩卖私货,又要增加军费开支,又要延长兵役,这摆明了是要人民承担代价,迫使人民扛起枪走向战争。
    经历了上百年风云变幻的法国人民,早已听惯了各种理论,自然不是那么容易被几句口号就能忽悠的。普恩加莱上台没多久,老百姓就意识到自己上当了,和平主义思想一时又占了上风。
    刚被普恩加莱赶下总理宝座的卡约,看到机会来了,立刻展开了反攻。
    卡约是个和平主义者。他辞去总理职务之后不久就又东山再起,做起了财政部长。他除了呼吁推翻三年兵役法案,还抛出了一份税务改革的方案。
    在当时,普通人和富豪是一样的税率。卡约的方案叫做累进税率,它根据收入高低划分了不同的档次,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这个累进税率显然体现了公平原则,瞬时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后来,卡约的这个先进方案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一直沿用到现在。
    卡约的税改方案一提出,立刻受到中产阶级的大力支持,因为这将大大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中产阶级当时正在崛起,在社会上有着重大的影响力。人们爱屋及乌,卡约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粉丝。
    卡约所领导的温和派,在议会里迅速发展壮大,成了议会第一大党。
    这下卡约具备了叫板普恩加莱的实力。为了能稳操胜券,卡约又在议会里找到了一名强大的同盟。
    卡约的这名同盟者叫做让?饶勒斯。他是一名社会主义者,在德雷福斯事件中,坚决地站在左拉一边。在为劳动人民争取权益的斗争中,饶勒斯逐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当时的历史舞台上,无产阶级已经站稳了脚跟,德国的无产阶级政党,还成了议会里的第一大党。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各国蓬勃发展,成立了声势浩大的第二国际。
    饶勒斯凭借着雄辩的口才,更凭借着对劳苦大众的满腔热情,成了法国社会党的领袖,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
    卡约和饶勒斯的联手,意味着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站在了一起,顿时就对普恩加莱占据了上风。站在和平一边的人们四处出击,寻找着普恩加莱的弱点,很快就有了结果。
    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的正人君子,竟然在竞选期间通俄,接受过俄罗斯的卢布!
    左派报纸立刻抓住这机会大肆宣扬,并呼吁对这法国的“通俄门事件”进行彻底调查。
    这下普恩加莱被抓到了痛处。除了那些渴望靠着战争发财的经济寡头,普通老百姓大多对普恩加莱非常失望,总统的威望降到了冰点。
    前面说过,轮流坐庄是法国的老传统了。现在温和派既然是议会里的多数派,人民又对总统极度不满,在与强硬派的争斗中,温和派胜出似乎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卡约即将重新担任总理。
    卡约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一旦自己成为总理,将立刻任命饶勒斯为新的外交部长。自己的政府将致力于在险境中求和平,缓和与德国的紧张关系,修改普恩加莱的好战政策。
    如果卡约真的成为总理,那么极大的可能是总统又变回了橡皮图章,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就很可能不会在卡约任内发生,或者至少不会在1914年发生。可惜的是,历史不容许假设。
    正在卡约为了和平,打算给总统来个致命一击的时候,一个小人物突然出现,由此引发的一桩狗血事件,彻底改变了法国的一切。
    这个小人物叫卡尔梅特,是费加罗报的主编。不知道是出于自愿还是被收买,他眼看总统的地位岌岌可危,就跳出来做了总统的打手,反过来污蔑卡约收取了德国人的贿赂。
    卡尔梅特大把 收买卡约身边的人,想收集卡约受贿的证据。谁知卡约是个不缺钱的富二代,不可能像普恩加莱那么贪财。卡尔梅特找不到证据,正要无奈放弃的时候,突然有了另外一桩意外的发现。
    原来,卡约与现任妻子是二婚。他在自己还是个有妇之夫的时候,结识了当时是社会名媛的现任妻子。卡约就像拿破仑那样写了一大堆情书,最后终于抱得美人归,并与前妻离婚。
    法国人天性浪漫,本来这也没什么奇怪的。可是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卡约给当时情人写的这些情书,竟然都在他前妻手上。
    前妻看到卡尔梅特来收集卡约的黑材料,多年的仇恨、哀怨爆发了。她将这些情书毫无保留地,统统交给了卡尔梅特。
    卡尔梅特大喜过望。他知道,让卡约名声扫地的机会来了。

    本来,卡约的这些信件属于个人隐私,他的前妻也不是当事人,照理不能予以发表。可是卡尔梅特在报上骂了卡约三个月,此时已经骂得上了头,冲动之下什么都不管了。
    为了好好地羞辱卡约,他决定做个长篇连载,把卡约的情书在费加罗报上统统发表出来!
    再说卡约。他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正在志得意满地吊打着普恩加来,突然发现后院起火,自己写给当时小三的肉麻情话,竟然被登在了报纸上。
    卡约顿时就目瞪口呆。他知道自己的情书成百上千,要是再这么连续剧一样地被人广而告之,自己那高大上的政治形象,必然会轰然倒塌,再也没脸在巴黎混了。
    卡约又气又无计可施,愤愤地对夫人说:“我真恨不得打碎他的狗脸!”
    凭心而论,卡约说这句话,也就是骂人出口气而已。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自己那看上去美丽而柔弱的太太,却是个彪悍的女汉子。
    卡约夫人给丈夫留了张纸条,淡定地说:“这事我来办”,就出去买了把手枪。她简单地问了问店老板怎么开枪,就带着枪直奔费加罗报社。
    她找到卡尔梅特,连开六枪,打死了这个多嘴的主编!
    这桩集奸情、凶杀、政治、名人于一身的狗血谋杀案,立刻成了巴黎街头巷尾人们茶后饭余的热议中心,成了全体法国人众口一词的议论焦点,连萨拉热窝这样严重的事件都被报纸忽略了。
    风口浪尖上的卡约,顿时处在了十分尴尬的位置。作为一名谋杀案的嫌疑犯,自然不能再担任重要职务。他不得不辞了财政部长的职位,然后耐心等待着谋杀案的调查结果。他明白,只有证明自己没有参与谋杀,才有任职总理的可能。
    这样一来,卡约不仅失去了对强硬路线开刀的机会,而且连表达意见的权利,也被暂时剥夺了。
    普恩加莱顿时绝处逢生,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不过普恩加莱不敢有些许的松弛,因为普恩加莱明白,这样的喘息机会只是暂时的。一旦法庭宣布卡约与谋杀案无关,卡约就随时可能登上总理宝座,让自己以前推行强硬政策的一切努力,统统毁于一旦。
    只有以攻为守,更加大力地加强与俄国的同盟,将那些好战措施统统落地,才能赶在敌人上台前造成既成事实,让卡约没办法废除它。
    于是普恩加莱决定,继续原定的访俄计划。1914年7月14日,他带着总理维维安,乘着战舰“法兰西”号,急匆匆地奔向俄国。
    7月20日,在俄罗斯的喀琅施塔德军港,突然涌来无数贵族显要。到处彩旗飘飘,鼓乐齐鸣。俄罗斯军舰接连发射着震耳欲聋的礼炮。
    一片欢腾中,巨大的巡洋舰“法兰西号”在大群舰队的簇拥下,载着法兰西总统和总理,威风凛凛地到了俄罗斯军港喀琅施塔德。
    喀琅施塔德是个位于芬兰湾的港口,离彼得堡只有29公里。它既是波罗的海舰队的重要基地,又是保卫京师的重要屏障,被恩格斯称为“通向俄国的咽喉”。克里米亚战争中,这个要塞击退了英法舰队的进攻,这才勉强保住彼得堡没有被攻陷。
    在上千门岸炮和无数军舰的钢铁洪流之中,一艘小艇离开队列,驶向法国舰队。这艘小艇很不起眼,它相当于摆渡车,将带上法国贵客一行,帮他们登上沙皇的巨大游艇亚历山大号。
    意外地,在那艘不起眼的小艇上,普恩加莱和维维安见到一位相貌堂堂的中年人,那正是前来迎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
    第14章 劫数

    现在,我们该好好说道说道这个命运多舛的沙皇了。谁都知道,近代以来,在革命中被杀了全家老小的皇帝,除了法皇路易十六,另一个悲惨数得着的,就是这个沙皇尼古拉二世了。
    前面说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走起了下坡路,继任的沙皇乃是尼古拉二世的爷爷亚历山大二世。沙皇痛定思痛,决定重启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的改革。他解放了农奴,被人们称作“解放者”、“改革家”。
    可惜的是,俄罗斯与西欧不同,它自古以来就是个君主缺少制约、人民毫无权力的腐朽之极的国家,就连教会也要向世俗政权效忠,而不是像西方那样独立于世俗政权。因此在沙皇看来,俄罗斯有它自己的特色,以沙皇为金字塔顶端的绝对权力,是俄罗斯得以存在的根基,任何改革都不能触及这个底线。
    此时的俄罗斯早已睁开眼看到了世界,知识分子早就迫不及待,想把俄罗斯改造成跟西方一模一样的国家。沙皇的改革如此缓慢、如此虚伪让他们深感失望。一群青年学生扔炸弹炸死了亚历山大二世。
    继任的沙皇发誓报仇,他就是尼古拉二世的爹,叫做亚历山大三世。亚历山大三世身材魁梧,力大无穷,能徒手把铁条掰弯,或者把银器捏成一团球。
    在亚历山大三世眼里,自己的父亲如此取悦那些民众,却仍然被他们杀了,这说明所谓的善良的人民,根本不值得信任。他们只配鞭子、刺刀和奴役。
    当后来又出现刺杀事件时,亚历山大三世毫不犹豫,绞死了几个参与暗杀的刺客。本来,对于沙皇来说,杀个把人根本就不是个事,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刺杀者中,有一个并不显眼的人,却有一个大名鼎鼎、听了都让人生畏的弟弟。不用说大家也都知道了,那就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
    1868年5月18日,圣彼得堡边的沙皇村里,突然欢声雷动,钟声长鸣。亚历山大三世的长子亚历山大?德罗维奇,就是后来的尼古拉二世,诞生了。
    要是在中国,5月18日这样好听的日子,肯定是个黄道吉日。可是身为父亲的亚历山大三世,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发现这个注定要成为接班人的儿子,长得又小又弱,怎么也不符合自己心中高大威猛的沙皇形象。
    更加隐约不对的是,5月18日这一天,正好是东正教的圣约伯日。
    圣经里,约伯是一个敬畏神的义人,子女众多,家财万贯。撒旦看了嫉妒,就去跟神打赌,说约伯要是没有了一切,就会背叛神。神允许撒旦试探约伯,于是约伯一天之间失去了所有的子女和财产。撒旦看到约伯并没有对神失去信心,又让约伯全身长满了疮。
    约伯的朋友们对他说,他这是罪有应得;约伯的妻子干脆对他说,你死了算了。约伯认为自己没有错,只是不明白自己作为一个敬神畏神的好人,为什么会遭此灾难。最后总算上帝开恩,将从约伯那里拿走的,加倍还给了他。
    约伯虽然是个圣人,可是他那可怕的命运,让亚历山大三世觉得,自己儿子的出生,似乎隐隐预示着一场灾难,让人怎么也亲近不起来。
    诡异的是,尼古拉二世的命运,和约伯真的有点像。一样子女众多,一样突然失去了一切,一样被朋友们指责、背叛。后来东正教封他为圣人,不知道神有没有加倍偿还给他。
    因为生日的原因,加上对宗教十分虔诚,以后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将一切的苦难和不公,全当成了上帝的旨意,只能一边被动地接受,一边向上帝祈祷,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尼古拉二世是个风度翩翩的大帅哥,面容柔和温顺,有着天鹅绒一般的、炯炯有神的蓝眼睛,。他喜欢骑马打猎、跳舞等等运动,至于一切要依靠脑力的学习,则成绩平平。
    暴风雨前夜的俄国,宫廷小心翼翼,加强了对尼古拉二世的保护,免得他被人刺杀。在众人悉心呵护下,尼古拉二世成长为一名俄国的贾宝玉,内心多愁善感,做事优柔寡断。
    他一直深居内宫,围绕着他的是一大帮帅哥美女。没完没了的宫廷舞会,交际应酬,让他成了一位精通英、法、德等多国语言的专家。
    至于多数俄罗斯人的声音,下层人民的痛苦,那个一向来把下层老百姓当成草芥,因此也就不屑于讨论人间冷暖的宫廷,是不会告诉他的。
    亚历山大三世有个非常保守的老师,后来沙皇又任命他为太子尼古拉的老师。这个保守的师祖严肃地教育太子说:“所有政治原则中,最错误的一条是让人们拥有主权。如果命运给我们一个致命的礼物——人民议会,我们的生存条件将不可想象。” (注 一战秘史 梅尔 著 P37)
    尼古拉二世全盘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在他心中,君权神授本来就是天经地义,任何削弱君权的想法,都是对上帝的不尊。
    尼古拉二世从小就崇拜他父亲,时刻都叮嘱着自己要以他父亲作为榜样。
    可是,让人万分遗憾的是,作为一名彪形大汉的儿子,尼古拉二世却身材弱小,身高大约1.70米。这让他那1.90米的父亲对他实在是失望透顶。
    他父亲曾毫不客气地评价他是“娘娘腔”,个性软弱,毫无主见,不配做一名合格的统治者。
    后来担任过首相的维特伯爵,曾经建议亚历山大三世,要他为了俄罗斯的未来,好好培养尼古拉二世。
    一名大臣如此干预皇帝家私事,这要是在中国,实属大逆不道。岳飞就是提出了类似的建议,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亚历山大三世倒是没有怪罪维特伯爵,只是满不在乎地回答伯爵说:“你没注意到吗,尼基有点傻。”(注,详见梅尔著《 一战秘史》 P48 )
    可以说,在亚历山大三世眼里,尼古拉二世的存在感应该是个零,实在是懒得培养。
    后来因为儿子的终身大事,亚历山大三世更是与他儿子产生了好大的隔阂。
    @xlfdxlfdxlfd 2022-08-02 08:28:06
    本来完全有条件成为叶卡捷琳娜大帝那样的巨人,却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1905的危机本来被斯托雷平的铁腕和随后的著名改革高超化解,国力正在迅猛增长,然而斯托雷平的遇刺又让他摇摆不定。最后临时政府都打算让他全家去外国避难了,又因为几个小孩传染病小问题犹豫不决,最后想走已经走不掉了。
    -----------------------------
    感谢!对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1-16 13:42:45  更:2022-10-17 13:28:11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