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长篇连载《北宋崩溃那些事之第一卷:收复燕云始末》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长篇连载《北宋崩溃那些事之第一卷:收复燕云始末》[第2页]

作者:南山冈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马政一行九人被捆绑着双手,挤坐在一辆牛车上,几十名全副武装的女真骑兵押着他们,一路北去。
    一个小校嘟囔道:“不是以买马为名来辽东探听虚实吗?现在倒好,变成俘虏了。”
    另一个小校叹了口气说:“咱这样直接去见女真皇帝,行吗?若日后能活着回大宋,不知道是功还是过。”
    马政心里也有些担忧,但事已至此,还能有什么办法?他安慰大家说:“一切都要见机行事。将来,若是朝廷追究责任,由我马政一人承担,你们不必担心。”
    呼延庆说:“因为情况发生了变化,咱们才暴露身份的,这也算是急中生智。不这样办,可能就被斩了。再说,探听虚实的目的,最终不还是要与女真人建立联系吗?咱这样一步到位,说不定还能立功受赏呢。”
    他们一路往北走,日行夜宿,走了二十多天,行经十余个州,行程三千多里。
    这天,牛车终于在一个村寨前停了下来。这个村寨,名叫阿芝川。村寨西南有一条河,向西北缓缓流淌。这条河,名叫涞流水(今吉林与黑龙江之界河拉林河)。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现在就住在这个村寨里。
    这里没有城墙,也没有宫殿,只在四处错落着的一座座木屋。这些木屋,分别被称之为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等等。
    望着眼前的情景,马政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女真国的国都,女真皇帝就住在这里。
    十九、反对的声音
    当时,在宋朝高层内部,仍然有不少大臣反对跨海去辽东联合女真人,反对出兵伐辽收复燕云。郑居中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现年五十九岁,担任太宰。所谓太宰,就是尚书左仆射。自政和二年(1112)开始,蔡京作为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于是,蔡京将尚书左仆射改称为太宰,将尚书右仆射改称为少宰。
    郑居中是宋神宗朝代宰相王珪的女婿。他自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以来,人脉关系一直很好,职务也是步步高升。同时,郑居中也很热衷官场交际,善于拉关系。他本来与郑皇后并不相识,就是因为都姓郑,又都是开封人,他就对人说自己是郑皇后的叔伯堂兄。而郑皇后可能出于某种目的,竟然也确认了此事。
    郑居中原来是支持蔡京的,当年他为蔡京复出担任宰相出过不少力,他以为蔡京复相后一定能重用自己。但是,结果令他很失望。后来,他改变政治策略,处处与蔡京作对。这样做,反而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因为宋徽宗恰好需要比较强势的大臣来牵制蔡京,于是就提拔郑居中担任太宰,以防止蔡京独断专权。
    然而,蔡京手段老辣,作风强硬,说一不二,所有大事均须由他自己独断,郑居中根本插不上手,除非宋徽宗进行干预。
    在跨海北上联合女真人,共同伐辽收复燕云这一问题上,郑居中又与蔡京作对。他多次劝谏宋徽宗,希望能信守与辽国的盟誓,停止与女真人联盟的计划。
    郑居中说:“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对于这些老生常谈,宋徽宗是听不进去的。
    这天,郑居中来到都堂,向蔡京发表了长篇大论:
    “建议朝廷遣使,到女真人军前议事,夹攻大辽,实乃出自赵良嗣欲满足一己之利而已。公为首台,国之元老,不守两国盟约,辄造事端,诚非庙算。且昔日章圣皇帝(宋真宗)与大辽昭圣(辽圣宗),立誓至今接近二百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和戎,不如我宋之安边之策也。公何以遂兴此举?
    且兵者不祥之器,势不获已,即可暂用。昔景德年间,辽人举国来寇,真宗用宰相寇准之策亲征,后遣使议和。自此守约,不复盗边者三十九年。及庆历年间,契丹聚兵境上,以求关南地为名,仁宗用富弼报聘增币,将问题解决。观真宗、仁宗意不欲动兵,恐害生灵。坚守誓约,至今一百十四年,四方无虞。今若引导皇上弃约复燕,恐天怒夷怨。切再熟虑,无遗后悔。事系宗庙,岂可轻议?
    又况用兵之道,胜负不常。苟或必胜,则府库乏于犒赏,编户困于供役。蠹国害民,莫过此也。脱或不胜,则患害不可测也。”
    蔡京耐心听完后,淡淡地回应说:“皇上讨厌岁币五十万匹两,故有此意。”
    郑居中说:“岁币五十万匹两,又算什么?比之汉代与单于和亲,每年尚给一亿九十万,则今与之岁币,未为失策。盖圣人重惜生民之本也。载在史策,非妄言也。”
    蔡京微微一笑,说:“皇上意已决,岂可阻止?”
    郑居中大声说:“将来,使百万生民肝脑涂地之人,实蔡公也。不知到那时,蔡公将如何面对?!”
    说罢,郑居中愤然离去。
    @ty_梦在星辰大海 2022-04-09 16:08:32
    mark
    -----------------------------
    谢谢支持
    @李国伟2021 2022-04-09 16:38:40
    顶帖支持
    -----------------------------
    多谢!
    @旧时艳阳 2022-04-09 17:14:46
    拜读。
    -----------------------------
    多谢!
    @南山冈 2022-04-09 20:50:06
    十九、反对的声音
    当时,在宋朝高层内部,仍然有不少大臣反对跨海去辽东联合女真人,反对出兵伐辽收复燕云。郑居中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现年五十九岁,担任太宰。所谓太宰,就是尚书左仆射。自政和二年(1112)开始,蔡京作为太师,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于是,蔡京将尚书左仆射改称为太宰,将尚书右仆射改称为少宰。
    郑居中是宋神宗朝代宰相王珪的女婿。他自考中进士踏入仕途以来,人脉关系一直很好,职务也......
    -----------------------------
    @dennislovetao 2022-04-09 21:28:58
    帮顶!旧版就看过好多次,不知道为啥不见了。
    -----------------------------
    多谢!
    @永远不生气 2022-04-09 20:46:33
    好文章。慢慢看
    -----------------------------
    多谢支持1
    邓洵武也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联合女真人,反对出兵伐辽收复燕云的大臣。他上奏说:“有些大臣主张什么兼弱攻昧,臣以为应该扶弱抑强。如今国家兵势不振,财力匮乏,民力凋敝,这局面人人皆知,但无人敢言。臣不明白的是,与强金为邻,难道好于与弱辽为邻吗?”
    还有一个名叫安尧臣的草民,给宋徽宗呈上了一份万言书,反对联合女真人,反对出兵伐辽收复燕云。这事发生在政和八年(1118)五月。
    安尧臣是广安军(今四川广安)的一介草民,他远在四川,怎么可能知道朝廷的机密呢?很显然他是受人指使,仅仅挂个名而已。其实,利用或者借助民间力量,反对皇上或朝廷某项政策,这在当时,是反对派大臣们惯用的政治伎俩。
    安尧臣在奏书中说:
    “今童贯深结蔡京,同纳赵良嗣以为谋主,故建平燕之议。臣恐异时唇亡齿寒,边境有可乘之衅。狼子蓄锐,伺隙以逞其欲,此臣所以日夜寒心。伏望思祖宗积累之艰难,鉴历代君臣之得失,杜塞边隙,务守旧好,无使外夷乘间窥中国,上以安宗庙,下以慰生灵。”
    安尧臣在这份万言书中,极力标榜自己是为国家考虑,充斥着大量的攻击童贯与蔡京的词语,尤其是攻击童贯养私兵以自重,显然是有些危言耸听,言过其实。当时朝廷上层的政治斗争之激烈,由此可见一斑。
    宋徽宗将安尧臣这份万言书一直压着,不作处理。直到九月十九日,宋徽宗在得知马政已经离开登州,出海北上之后,才御笔批示:
    “将安尧臣书送尚书省,众议以闻。”
    宋徽宗的想法是,让大臣们讨论这份万言书,借此可以了解大臣们对联合女真人以及收复燕云是什么态度。
    果然,大臣们对安尧臣的万言书意见不一,有赞成的,有反对的,甚至还有大臣认为,安尧臣“越俎上书为不法”,请求严厉惩处,即所谓“重行窜殛”。
    对于如何处理安尧臣,十一月十三日,宋徽宗正式作出御笔批示:
    “比缘大臣谏议恢复燕云故地。安尧臣,远方书生,既陈历代兴衰之迹,达于朕听。臣僚咸谓毁薄时政,首沮大事,乞重行窜殛。朕以承平日久,言路壅蔽,敢谏之士,不忍寘之典刑。议加爵赏,佥论未允,朕独何私。契勘安尧臣崇宁四年,已曾许用安惇遗表恩泽奏补,因惇责降,遂寝不行。今惇虽未复旧官,可特与正奉大夫遗表恩泽。令吏部检元状先次补尧臣。”
    这份御笔的核心意思是,对于安尧臣上书,臣僚们都认为这是诋毁攻击时政,请求严厉处罚。然而,对于这样敢于直言劝谏之士,朕不忍心使用典刑,让臣僚们讨论一下给予奖赏,可是臣僚们都不答应。现在,看在已经逝去的安惇的面子上,请吏部看看有没有官缺,给他安排一下。
    安惇与安尧臣是同乡同族人,崇宁初期,安惇曾担任同知枢密院,辅助蔡京变法改革。尚书吏部于是遵照宋徽宗的御笔指示,给安尧臣安排了一个八品承务郎。
    按理说,宋徽宗完全可以以妄议时政、诽谤重臣之罪,将安尧臣严惩法办。然而,宋徽宗非但没治其罪,还令吏部给安排官职。宋徽宗这样做,目的是一石三鸟:一是显示自己优待直言劝谏之人,二是以此来安慰那些反对派大臣,三是希望缓和两派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遇到潜力股 2022-04-10 10:52:11
    继续看
    -----------------------------
    谢谢支持
    @美猴张闹 2022-04-10 11:04:44
    不错
    -----------------------------
    谢谢鼓励
    @油腻小哥1974 2022-04-10 11:25:30
    没有吹捧的意思,文章 真的很精彩,觉得 就差一点 个人分析和见解,如果润润色 作者的才华 不次于 当年明月。看好你 加油吧~
    -----------------------------
    多谢鼓励,一定努力!
    @Asdfgh54321 2022-04-10 11:28:13
    楼主,怎么没了,真好看
    -----------------------------
    谢谢支持,会持续更新的
    二十、肃慎、挹娄、秽人与勿吉
    传统古史学界认为,在我国古代东北地区,分布有三大基本族系,即:西部的东胡、中部的秽貊和东部的肃慎。肃慎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汉魏称挹娄,南北朝称勿吉,隋唐称靺鞨,宋辽金则称女真(女直)。从肃慎到女真,具有部族传承关系。
    关于女真族源,《金史》说:“金之先,出靺鞨氏,靺鞨本号勿吉。勿吉,古肃慎地也。”
    其实,肃慎、挹娄、勿吉、靺鞨与女真,他们并非同一部族。肃慎与挹娄属于同一部族,勿吉、靺鞨与女真属于另一部族。这两大部族曾经同时并存。
    勿吉国在挹娄国之南,勿吉人曾长期受挹娄人控制。后来挹娄国衰落了,勿吉人崛起并进驻挹娄国。挹娄国领土即古肃慎国领土,就是白山黑水之间区域。
    最先来到白山黑水的部落族群是肃慎。
    《竹书纪年》说:“肃慎者,禹夏以来,东北大国也。”这里所说的国,就是部落族群。《山海经大荒经》说:“东北海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东北海即渤海,大荒即东北大地,不咸山即长白山。
    坐落在今牡丹江市镜泊湖湖畔的莺歌岭古遗址,就是肃慎人留下的原始遗迹。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器等,反映出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其中,有鹿角做的锄头,有形式多样的石簇,还有惟妙惟肖的小陶猪。尤其是发掘出四座半地穴式房屋,与先秦文献中记载的肃慎人“屋形似家,开口于上,以梯出入”,完全吻合。据专家推断,这处遗址距今有三千年,大约是西周时期。
    肃慎又名息慎、稷慎等,其活动范围大约是,南起长白山,北至黑龙江中下游,西至松嫩平原,东抵大海边。这片区域就是古肃慎国。后来被称之为挹娄、勿吉、靺鞨与女真的部族,也基本活动在这片区域里。
    舜禹时代,肃慎就与中原建立了联系。《竹书纪年》记载,舜时,“息慎朝,贡弓矢”。大禹定九州时,肃慎与周边各族一同前来朝贡,属于东北夷成员之一。《国语》记载:“武王克商,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尺有咫。”
    楛矢石砮,就是一种特制箭矢。箭杆是用长白山区的楛木(有人说是桦树)制成的,箭头是用松花江中的青石磨成的。这是肃慎人的发明创造,也成了肃慎人一个特有的标志。
    《孔子世家》记载了一个孔子识箭的故事:
    这天,有只老鹰突然从陈国上空掉了下来,正掉在陈国王宫殿前。陈湣公派人拾起那只鹰一看,是中箭而亡。可那只箭很奇特,无人认识。
    恰好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陈湣公便拿给孔子辨识。孔子看了看,解释说:
    “这只老鹰来自数千里之遥的肃慎国,这箭便是楛矢石砮。过去周武王灭商时,肃慎曾贡献过此箭。陈国受过赏赐,一定会收藏有这样的箭。”
    陈湣公于是令人到仓库里去寻找,果然找到了楛矢石砮。
    《左传》记载:周天子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曾自豪地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由此可见,辽阔的东北大地,在很早以前便是中原王朝的远方属地。
    有学者认为,肃慎人是东夷部族后裔。他们原先居住在山东半岛,后来向北迁徙。他们沿渤海湾从陆路北上(也有说横跨渤海),来到了白山黑水地区。但也有学者认为,肃慎人是通古斯部族后裔。他们是从贝加尔湖向东,沿着原始森林迁徙,来到东北的。
    汉魏时,肃慎在文献中已不太常见,取而代之的是挹娄。挹娄与肃慎是同一部落族群,只是换了一个族称而已。《晋书》说:“挹娄一名肃慎”。挹娄这个词的意思是“穴居人”。很可能这是夫余人、勿吉人或者高句丽人对当时肃慎人的一个称呼。公元554年,挹娄在向中原王朝纳贡时,还自称肃慎。
    关于挹娄人的情况,《后汉书东夷传》说的很详尽:
    “挹娄,古肃慎之国也。有五谷、麻布,出赤玉、好貂。无君长,其邑落各有大人。处于山林之间,土气极寒,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好养豕,食其肉,衣其皮,冬以豕膏涂身,厚数分,以御风寒。夏则裸袒,以尺布蔽其前后。其人臭秽不洁,作厕于中,圜而居之。种众虽少,而多勇力,处山险,又善射,发能入人目。弓长四尺,力如弩,矢用楛,长一尺八寸,青石为簇,簇皆施毒,中人即死。便乘船,好寇盗,邻国为患,而卒不能服。”
    《三国志》说:“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南与北沃沮接,未知其北所极,其土地多山险,其人形似夫余,言语不与夫余、句丽同。”
    三国时代,挹娄人与中原建立了联系,他们向魏国贡纳貂皮。“挹娄貂”,在三国时代驰名中原,成为上流社会的御寒珍品。
    在今黑龙江双鸭山市友谊县七星河畔的凤林村,有一座大型古城遗址,专家们认为,这是汉魏时期的一座挹娄王城。考古人员在此发掘出大量的深0.3米至1.5米的半地下式穴居房屋,还发掘出一座占地六百六十多平米的半地下式宫殿建筑。由此来看,挹娄人此时已初具国家雏形。
    据专家推算,居住在这座王城里的挹娄人不会少于十万。可是,令人不解的是,这十万挹娄人,忽然在某一天主动离开了此城。种种迹象表明,他们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离开的。临行前,他们很沉着地把玛瑙串珠、铜铃、纺锤和网坠等多种珍贵物品,埋藏在炕洞里,似乎他们坚信,不久之后将重返家园。
    然而,他们却一去不复返。
    这十万挹娄人究竟去了哪里?这成为一个历史之谜。有人猜测,他们可能全体出发,远征夫余国去了。
    夫余又写做扶余。夫余一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名“凫庾”,是九夷之一,是我国古代先民东夷之后裔。夫余人与肃慎人长相相似,但言语不同。
    “夫余国之地,即旧秽人之地。”
    秽人与肃慎人是同一时代的,他们曾结伴来中原,向周成王进贡。肃慎的贡品叫“大塵”,是一种类似于鹿的动物。秽人的贡品叫“前儿”,这东西长着四条腿,从前面看像猕猴,从后面看像狗,声如小儿啼。据专家研究,很可能是海豹或海狮一类的海中动物。
    秽人属于古东北三大族系中部的秽貘族系,他们在古文献中又被称作“白民”、“毫人”或“发人”。在肃慎国之南,他们也曾建立起自己的王国即秽国,又称白民之国。秽国的范围很大,东至朝鲜半岛北部,西北与匈奴接,北连肃慎国,南到渤海湾。
    《山海经、海外西经》说:“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又说:“肃慎之国在白民北。”
    周天子曾说:“肃慎、燕、毫,吾北土也。”这里所说的“毫”,指的就是“毫人”所建的秽国。
    后来,夫余人崛起,占据了秽人之地。夫余人建国时,“其印文言秽王之印”。夫余国从公元前二世纪立国,直到公元五世纪末结束,历时七百多年。夫余国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是汉朝的藩属国。夫余国王城前期在今吉林省吉林市,后期迁移到今吉林省长春市。《后汉书》说:“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句丽、东与挹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
    挹娄人长期受到夫余人的统治和压迫。从三国时代开始,挹娄人便奋起反抗。或许,挹娄王城那十万挹娄人真的远征夫余国去了。但最终挹娄人并未击败夫余国。夫余国是被后来崛起的勿吉人所灭。
    勿吉人生活在挹娄国之南,他们常常受到挹娄人的欺凌和压迫。当挹娄人举全国之力进攻夫余国时,勿吉人趁机北上,占据了挹娄国领土,即旧肃慎国故地。
    勿吉人于是成了肃慎文化与挹娄文化的继承者和光大者。
    其实,勿吉人属于秽人族群中的一支。当年,秽人领土被夫余人占领后,他们被迫集体向东迁徙,来到了长白山区。他们因此称长白山为徙太山,他们把徙太山当做神山来祭祀。这个习俗,也被后来的女真人、满人所继承。
    由此可见,勿吉与肃慎、挹娄不是同一族系,而与秽人同属于一个族系。
    勿吉或沃沮、窝集、乌稽等,都是“窝集”的音转,意思为“深山老林”,即“林中人”的意思。沃沮分为南沃沮和北沃沮。南沃沮又称东沃沮,在今朝鲜东北地区一带,北沃沮在今黑龙江东南和吉林东北一带,往东直至海滨。
    《三国志》说:“北沃沮一名置沟娄,去南沃沮八百余里,其俗南北皆同,与挹娄接。”
    《魏书勿吉传》说:“勿吉国在高句骊北,旧肃慎国也。自太鲁水东北,行十八日到其国。国有大水名速末,国南有徙太山。勿吉国其人强悍,于东夷最强。”
    太鲁水即洮儿河,速末水即松花江,徙太山即长白山。
    北魏孝文帝延兴年间,勿吉国曾派遣一个名叫乙力支的人,两次前往中原,朝贡北魏,贡马五百匹,并请示可否联合百济攻打高句丽。
    北魏不同意,说:“你们三国同是藩附,宜共和顺,勿相侵扰。”
    勿吉人听从劝告,放弃了出兵南下攻打高句丽的打算。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趁高句丽攻打夫余国之际,勿吉人出兵越过张广才岭,灭亡了曾称霸一时的夫余国,并占领其大片领地。
    《魏书勿吉传》说:勿吉人“俗以人溺洗手面”。秽人也有这个习俗。据说,居住在西伯利亚库页岛上的尼夫赫族,生活在北美西北部森林地带的某些民族,也有这样的习俗。尿液中含有某种生物碱,具有去污作用。尿液还可用来灭菌消炎。
    随着时间流逝,肃慎-挹娄部族已衰落,他们的领土被后来崛起的勿吉部族所吞并。勿吉与肃慎-挹娄之间虽然不具有直接的部族渊源关系,但在生存空间区域上基本一致,在文化习俗上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二十一、勿吉、靺鞨、契丹与女真
    《北史勿吉传》说:“勿吉国,一曰靺鞨,其部类有七种。”“靺鞨”与“勿吉”其实是同一个部族名称,只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翻译成了不同的汉文。南北朝称作勿吉,隋唐则称作靺鞨。
    靺鞨最初有数十个部落,后来合并成为七大部落,分布在粟末水(松花江)和黑水(黑龙江)一带,以粟末靺鞨和黑水靺鞨最为强大。
    活跃在南部的粟末靺鞨,在公元698年建立了震国,后改称为渤海国。唐朝封渤海国国王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生活在北部的黑水靺鞨,有大大小小七十二个部落,无“大君长”,各部落自有酋长,各自分治。公元725年,唐朝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交汇处的伯力(今俄罗斯哈巴斯罗夫斯克),设置了黑水都督府,以靺鞨部落首领为都督刺史,对该地区实行羁縻统治。

    唐朝末年,一个生活在东北地区西部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今内蒙古老哈河)流域的游牧部族,即契丹,日益强盛起来。契丹源于东胡鲜卑,分为八大部落,每个部落头领都叫大人。他们从八个大人中推选出一人,轮流担任部落联盟盟主,任期三年。“建旗鼓而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
    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哀帝,唐朝随之灭亡。朱温建立的后梁取代了大唐,中原地区从此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就是这一年,年轻有为的耶律阿保机被推为契丹盟主。这人自幼聪明,才智过人,长大后身材魁梧,武功高强。担任盟主后,他用武力平定了本部落叛乱,又设计除掉了其他部落首领,公元916年建国,国号契丹,后来他被尊为辽太祖。契丹一词的意思是“镔铁”,象征着这是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与国家。
    公元926年,契丹出兵东征,灭掉了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随后,又出兵北上,试图征服黑水靺鞨,但遭到黑水靺鞨各部的激烈反抗。契丹人称这些反抗者为女真。女真或朱里真,在突厥语、蒙语和通古斯语中都有“倔强之人”、“不可征服之人”、“不可驯服之人”的意思。
    最终,黑水靺鞨还是被契丹人征服了。辽太祖担心他们将来为患,于是劝诱强宗大姓数千户,移置到辽阳之南,以分散他们的势力,使他们之间不能互相联系。这些迁入辽阳后入籍契丹者,被称之为“熟女真”,又称“曷苏馆”(女真语,藩篱、篱笆之意)。
    契丹人规定,自咸州(今辽宁开原)东北处开始分界。从这里进入山谷,一直到速末江(松花江)一带,属于咸州兵马司管辖,生活在这片区域里的靺鞨人,既不是熟女真,也不是生女真,契丹人允许他们与本族人往来。
    在速末江以北、宁江州(今吉林扶余东石头城子)东北的区域,属于女真人自治区域,契丹人不在此设置管理机构。这里占地千余里,人口十余万,分布着几十个部落,他们依照旧界,各自分散居住在山野林谷。各部落自推雄豪为酋长,小者千户,大者数千户。这些黑水靺鞨人,被契丹人称为生女真。
    “女真”这个词,最初并不是指一个部族,而是对那些反抗契丹人统治的山林野地部落的一个统称。除了生女真外,还有长白山女真、鸭绿江女真、东海女真,甚至还有“多黄发,鬓皆黄,目睛绿者,谓之黄头女真”。
    这些散居在山林野地的部落,有些部落与生女真并不是同一族群。他们的语言也不统一,有蒙古语、突厥语、通古斯语等。但最终,女真成了这些部落共同的族名。后来,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名讳,契丹人改称他们为女直。
    女真人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这里有高山密林,有湍急的河流,也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契丹等草原游牧民族不同,他们是以狩猎为主,兼具渔猎、农耕和畜牧。
    生女真虽然臣服于契丹,但契丹人并不直接统治该区域。契丹人依靠女真部落酋长、节度使,对该区域实施间接管理。对于外人而言,生女真地区是一个既封闭而又非常神秘的世界。
    据《大金国志》记载,女真人勇敢悍猛,耐寒忍饥,不怕吃苦,不惧生死。他们行动敏捷,上下崖壁如飞,渡江不用舟楫,“俘马而渡”。他们善骑马,精射猎,一旦发现鸟兽踪迹便能推断出它们的窝穴,然后潜伏在窝穴附近,用桦树皮为角,吹做呦呦之声,引诱鸟兽出来,然后射杀之,吃其肉,将其皮骨保存起来。
    他们诡计多端,贪婪残忍,以壮为贵,以老为贱。他们嗜酒如命,且酒醉后凶相毕露,喜好杀人。因此,一定要把醉汉捆缚起来,等其酒醒后再解开。不然,他醉酒后连自己父母都不认识,父母都可能被其杀死。
    他们住房一般依山谷而建,院子都用木棍相联做成栅栏墙圈起来,屋顶高数尺,没有青瓦,都是用木板桦树皮或者干草来覆盖。房子的墙壁都是木质的,大门都朝向东方。屋内四周是土床,叫做炕,寝食起居都在炕上。冬天用柴木烧火,用炕取暖。
    他们没有礼仪法令,不讲究伦理道德。百姓可与酋长同在河中洗澡,在路上相遇也可勾肩搭背。百姓杀鸡,也可以招呼其酋长同食。“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
    他们热情好客,宴饮宾客时,尽可以携带亲友而来。近邻之家,不用招呼都会自动而来。客人坐着吃饭,主人则站着等候,直到客人吃饱主人才能就坐。“酒行无算,醉倒及逃归则已。”
    他们喜欢穿白色衣服,短巾左衽。妇女辫发盘髻,男子辫发垂后,耳垂金环,脑后头发用色丝系之。富贵之人,用珠玉为装饰品,穿着黑裘细布或者貂鼠青鼠狐貉之皮衣。贫穷之人,则穿着牛马猪羊猫犬鱼蛇之皮衣。每年大年初一,他们都要膜拜初升的太阳,并互相庆贺。五月初五重午节(端午节)时,他们要举行隆重的射柳活动并祭拜天地。所谓射柳,就是一项骑马比赛射箭的竞技活动。他们没有纪年,以野草青翠一次为一年。
    富贵人家婚嫁,一般都会以牛马为聘礼。而贫穷人家的女孩,年满十五岁之后,便“行歌于途”,用唱歌来“自叙家世、妇工、容色,以申求侣之意”。听到歌声的男青年,如果他还没结婚而又想娶媳妇,便可先将女孩领回家,然后再携带礼物,与女孩一起去女孩家,将他俩准备结婚之事,告诉女孩的父母。
    他们没有医药,崇尚巫祝。如果得了病,便请巫祝来,杀猪以禳之。如果还不好,便用车子载着病人去往深山大谷,“以避之”。如果病人死了,家中亲族则用刀刃割破自己的前额,血泪齐下,这叫做“送血泪”。死者埋葬时不用棺椁,而如果死者是“贵者”,则“生焚所宠奴婢所乘鞍马,以殉之”。死者所有的祭祀饮食之物,必须全都焚烧,这叫做“烧饭”。
    在生女真地区,没有旅店,也没有饭店。如果有事外出,便吃住在沿途百姓之家里。刚到一个人家时,主人可能会拒绝你。“拒之不去,方具饮食而纳之。”“若拒而去之,则余家无复纳者。”
    他们散居在河流沿岸或山谷之中,分成七十二个部落。部落酋长称作孛堇,或称勃极烈,即统官、总管之意。有管辖五十户的孛堇,也有管辖一万户的孛堇。他们军民合一,平时射猎,战时出征。孛堇各自统兵,行军时则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万夫长称作“忒母孛堇”,千夫长称作“猛安孛堇”,百夫长称作“谋克孛堇”,五十夫长称作“蒲辇孛堇”。
    他们很注重维护部落利益,有强烈的领土观念,有不容侵犯的部落精神。他们往往经受不住利益的诱惑,因而部落之间常爆发战争。他们行军打仗时,组织很严密。每伍人、什人、佰人、千人,都有官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佰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凡为将者,皆自执旗,人视其所向而趋。”他们的战场纪律非常严酷。“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佰长战死,什长皆斩。”
    他们研究作战计划时很注重保密。“国有大事,适野环坐。画灰而议,自卑者始,议毕即漫灭之。人不闻声,其密如此。”出战前,他们要召开誓师大会,人人皆可以献计献策,“主帅听而择焉”。凯旋后,他们还要召开表彰大会,按功论赏,并“举以示众”。如果有人以为奖赏不够多,那么“复增之。”
    二十二、女真国
    大约在十世纪初,长白山东麓乙离骨岭(今朝鲜咸镜北道咸镜山)一带,居住着许多女真人。由于高丽政权不断向北扩张,此地战乱不断,女真人纷纷迁走避难。
    此地有一户女真人,弟兄三个,老大叫阿古乃,老二叫函普,老三叫保活里,他们也商量着是否离开这里,到别处讨生活。阿古乃信佛,他决定留在高丽,函普和保活里则决定离开这里。函普去了完达山西麓的仆干水(今牡丹江),保活里去了耶懒(今俄罗斯远东苏城地区)。
    仆干水畔有一个女真部落,叫完颜部。这时候,完颜部与另一个部落产生了矛盾,完颜部酋长希望函普能前去调解。因为函普是个外人,与双方都没有利益纠葛,因而相信他会主持公道。
    函普果然不辱使命,调解成功,对完颜部算是立下了功劳,从而被吸收进了完颜部。后来,年已六十的函普与本部落完颜贤女结婚,生有二子一女。再后来,函普被推举为部落酋长。
    函普即金始祖。
    大约到了十一世纪初,完颜部落从卜干水之滨,迁徙到按出虎水河畔(今黑龙江阿城附近的阿什河)定居。“按出虎”是女真语,“按出”是金子之意,“虎”是河的意思。
    半个世纪后,完颜部族强势崛起。部长乌古乃用恩威并举之策,让白山、耶悔、统门、耶懒、土骨论等女真部族,皆听命于完颜部,组成了以完颜氏为核心的部落联盟,乌古乃担任部落联盟长,并且得到了辽国政权的支持。
    乌古乃为其孙子完颜阿骨打后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女真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乌古乃又名胡来,身材高大,善于骑射,慷慨大度,嗜酒好色,很有计谋。他曾帮辽国制服“五国部”,重开“鹰路”,因而得到辽道宗耶律洪基的接见,并被授予生女真部族节度使。他与原配夫人生有五个儿子,长子劾者,次子劾里钵,三子劾孙,四子颇剌淑,五子盈歌。
    乌古乃去世后,次子劾里钵继位为节度使和部落联盟长。劾里钵去世后,四弟颇剌淑接班。颇剌淑去世后,五弟盈歌接班。盈歌去世后,劾里钵长子乌雅束接班。
    劾里钵与原配夫人生有五个儿子,长子乌雅束,次子阿骨打,三子翰带,四子吴乞买,五子斜也。
    北宋政和二年、辽天庆二年(1112)二月末,辽国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巡视东北,来到混同江(今松花江)钓鱼。这是辽国皇帝“春捺钵”的一个传统。辽国虽然建立了五京,但皇帝办公和日常生活大都不在京城,而是在“捺钵”。“捺钵”是契丹语,意思是“皇帝的营帐”。“捺钵”按四季迁徙,故称“四时捺钵”,即“春水(钓鱼捕鹅)、夏凉(避暑纳凉)、秋山(射鹿猎虎)、坐冬(坐冬避寒)”。
    每年正月上旬,天祚帝都会携带文武百官和皇妃宫女从上京出发,在侍卫亲军护卫下,一路浩浩荡荡,行走近两个月,来到“春捺钵”驻地东北重镇长春州(今吉林省乾安县北)。天祚帝在塔虎城金銮殿驻跸数日,然后前往查干湖畔或者混同江边,设帐捕鱼。按照惯例,这时候,千里之内的生女真各部酋长都应前去朝觐。
    可是,乌雅束这时正患病,无法前行。但又不能缺席这项重要活动,于是,他委托二弟阿骨打代他前去。
    完颜阿骨打这年四十五岁,其长相与性格,都跟其爷爷乌古乃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从二十三岁开始,跟随父亲、叔父和哥哥东征西讨,南北转战,为扩大完颜部落联盟统辖范围和平定内乱,立下了卓越功勋,显示出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他还具有超群的政治远见。例如,三年前,女真地区发生灾荒,饥民流离失所,强者上山为盗。面对这一局面,有人主张严厉惩治,“为盗者,皆杀之”。阿骨打表示反对,他建议实行宽免政策。乌雅束采纳了阿骨打建议,从而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部落联盟。
    完颜阿骨打服从兄长乌雅束的安排,代替兄长前去朝觐天祚帝。这天,天祚帝设“头鱼宴”,宴请文武百官和生女真各部酋长。酒至半酣,天祚帝令女真各酋长依次跳舞助兴。其他女真酋长遵命而舞。轮到阿骨打时,他站起来,眼睛盯着天祚帝说:“我不会跳舞。”天祚帝让他试着跳几下,他始终不肯听命。
    事后,天祚帝私下里对枢密使萧奉先说:“前日宴会上,我看阿骨打这个人意气雄豪,顾视之间不同寻常,可以借口边事将他株杀,否则必贻后患。”
    萧奉先不以为然,说:“阿骨打是一个粗鲁之人,不懂礼仪,无大过而杀之,恐伤他人归顺之心。即使他真有异心,单凭他完颜部落又能有什么作为?”
    萧奉先是天祚帝所宠爱的元妃萧贵哥的兄长,这人表面看很宽厚,实则鼠目寸光。
    “头鱼宴”拒舞事件,表现出完颜阿骨打倔强尊严坚毅不拔的强烈个性。
    回到领地后,阿骨打闻听临部赵三大王和顺化部阿鹘产大王,都拒绝加入完颜部落联盟,他很生气,于是派人前去擒拿赵三和阿鹘产的家属。赵三与阿鹘产得知后,跑到咸州,向咸州祥稳司控告。
    咸州祥稳司是辽国专门管辖生女真部族事务的一个机构。随后,咸州祥稳司责令阿骨打前来咸州说明事由。
    北宋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1113)三月的一天,阿骨打亲率五百骑兵直闯咸州城,造成社会上的巨大轰动。
    阿骨打径自来到祥稳司,与赵三、阿鹘产当庭对质。他气愤地说:“我为国守边,缉拿坏人,没成想反遭坏人诬告。”
    当天晚上,阿骨打悄然离开咸州。同时派人到上京,向北枢密院递交诉状,并解释说:“咸州祥稳司意欲杀我,故不敢留。”
    后来,咸州祥稳司又多次传唤阿骨打,阿骨打均以生病为由,拒不服从。
    咸州祥稳司于是将此事上报北枢密院,请求处罚阿骨打。枢密使萧奉先不希望事态进一步扩大。他认为,这只是女真部族内部之间以强凌弱的矛盾,遂进行淡化处理,最后不了了之。
    这年十一月,乌雅束去世,阿骨打继任部落联盟长,称“都勃极烈”。此时,阿骨打心中已萌生反辽之意。他知道,要想举事成功,必须要有一个能被大家信服的借口。于是,他派蒲家奴等人去辽国,向天祚帝索要阿疏。
    阿疏是星显水纥石烈部落部长,论辈分,他是阿骨打的父辈,他小时候常与阿骨打的父亲和叔叔们在一起玩耍,关系很好。十六年前,他对盈歌担当部落联盟长不服,还挑唆其他部落对抗盈歌。盈歌遂率军征讨,并占领了阿疏城。阿疏于是逃到上京,请求辽国保护和出面干涉。此后他一直住在上京。盈歌、乌雅束和阿骨打都认为,阿疏是女真的叛徒,多次要求辽国将其遣返,但都遭到拒绝。
    北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1114)七月,阿骨打又派习古乃、银术可等人去辽国上京,继续索要阿疏,并探听辽国军政虚实。习古乃和银术可在辽国上京四处活动,打探到不少辽国高层内部情况。回来后,他们向阿骨打报告说:“辽国骄肆废弛,辽帝荒于政事,上下解体,可趁机起兵伐辽。”
    阿骨打与部将多次秘密开会商议,审时度势,决定举兵反辽。他下令各部沿边界修整城堡,修理器械,准备对辽作战。
    女真人对契丹人早就十分痛恨。契丹贵族和辽国官僚经常“打女真”, 即用超低价强购女真人的貂皮、名马、人参、珍珠、松子等土特产。辽国每年都派出大批银牌天使,到女真人东部地区的海边去索取海东青。海东青是一种凶猛的猎鹰,身子虽小但很矫健,能飞得很高,是狩猎的重要帮手。天祚帝每年夏捺钵时,都要用海东青在鸳鸯泺捕猎天鹅。这些银牌天使路过女真地区时肆无忌惮,凡是他们看上的美女,不论是否出嫁,不管门第高低,都要求荐枕,即陪睡。这引起女真人极大的愤慨。现在,女真各部闻听阿骨打要率领他们抗击辽国,群情振奋,积极响应。
    辽国统军司获悉女真人有军事活动,立即派节度使捏哥来打探情况,问道:“你们是不是有什么想法啊?修理战具,整饬守备,将以此防御谁啊?”
    阿骨打回答说:“我们设险自守,又有什么好问的?”
    统军司于是将情况报告给天祚帝。天祚帝又派枢密院侍御阿息保前来责问。阿骨打直截了当地说:“若把阿疏交给我,我将继续朝贡。若不给我,我岂能束手受制也!”
    天祚帝听了阿息保的汇报后,开始对阿骨打有所防备。他命统军萧挞不野调动军队驻扎在宁江州,监视女真的行动,以防其叛乱。后来,他又令海州刺史高仙寿率渤海子弟兵,前去宁江州支援。
    阿骨打获得消息后,立即派仆聒剌去宁江州再次索要阿疏,实际上是让他去“观其形势”。仆聒剌回来报告说:“辽兵多,不知其数。”
    阿骨打不相信,说:“他们刚开始调兵,岂能遽集如此?”于是再派胡沙保前往侦察。胡沙保回来说:“只有四院统军司与宁江州军及渤海军,也就是八百多人。”
    阿骨打说:“果然不出所料。”于是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击。
    阿骨打召集诸将开会,说:“辽人知我将举兵,集诸路军备我,我必先发制之,无为人制。”
    众将说:“善。”
    接着,阿骨打前去拜见四婶蒲察氏,向她报告准备伐辽。阿骨打四叔颇刺淑也担任过部落联盟长。因而,四婶蒲察氏在完颜部落联盟中也有一定的影响力,取得她的支持,对统一思想有重要作用。
    蒲察氏说:“汝嗣父兄立邦家,见可则行。吾老矣,无贻我忧,汝亦不必至是也。”
    阿骨打很感动,双手捧起酒杯为四婶祝寿,并侍奉着蒲察氏,率诸将走出大门,来到庭外广场上,举杯向东祷告:
    “辽人荒肆,不归阿疏。今有用兵之意,遂祷告于皇天后土。”
    祭奠礼毕,四婶命阿骨打坐在正座上,与僚属们碰杯,并号令诸部。
    阿骨打派遣婆卢火去征集移懒路迪古乃的队伍,派遣斡鲁古和阿鲁去安抚斡忽和急赛两路。斡忽和急赛两路系辽籍女真人。又派实不迭前往完睹路前去捉拿辽国障鹰官达鲁古部的副使辞列与宁江州渤海大家奴。
    北宋政和四年、辽天庆四年(1114)九月,阿骨打汇集女真诸部各路兵马约2500人,在涞流水河畔筑坛,祭告天地,誓师伐辽。
    阿骨打说:“我们女真人世代侍奉辽国,谨慎恭敬,并按时进贡,平定乌春、窝谋罕叛乱,打败萧海里。然而,有功却得不到奖赏,反而侵侮有加。罪人阿疏逃往辽国,屡请不遣。今天,将向辽国问罪,皇天后土明察,并保佑我们。”
    阿骨打命诸将传梃宣誓:“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转为从良,庶人提升为官,原先有官者加官叙进。奖赏轻重,视功大小而定。苟违誓言,身死梃下,家属无赦!”
    第二天黎明,阿骨打率军悄悄渡过涞流水,进入辽境,向宁江州挺进。这是女真人向辽国打响的第一场战役,无论胜败,对于女真人来说都将非同凡响。
    女真军渡过涞流水不久,便与辽国渤海军相遇。渤海军是一支由原渤海国遗民组成的队伍,这些遗民,主要是靺鞨人和高丽人的后裔。他们率先向女真军发起进攻,阿骨打四弟斜也率领队伍出马应战。阿骨打冷静观察了一番,发现形势对我不利,急忙派大儿子宗干去追赶斜也,令他们立即撤退。
    渤海军见女真军开始撤退,于是在后面紧紧追赶。一个名叫耶律谢十的渤海军头领,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坠落马下,渤海军兵们赶紧聚拢过去救援。阿骨打抓住这个战机,连射数箭,一箭射中了耶律谢十的胳膊。耶律谢十狼狈不堪地从地上爬起来,仓皇而逃。阿骨打又一箭射中其后背,耶律谢十随即倒地而死。
    女真军见状,顿时士气大振,勇气大增,展开了猛烈反击。渤海军全军溃退,相互践踏而死者十之七八。
    当时,国相完颜撒改没来宁江州参战,他留在按出虎水完颜部落大本营主持日常工作。完颜撒改是乌古乃大儿子劾者的儿子,是阿骨打的堂兄。当年,完颜盈歌继位时,想到劾者是长兄却没继位,于是任命劾者的儿子完颜撒改担任国相,辅佐军政。
    阿骨打派人回去,向撒改告知胜利的喜讯,并将缴获的耶律谢十的坐骑赏赐给他。撒改当即派儿子完颜宗翰,与完颜欢都的儿子完颜希尹,一同前来祝贺,并建言阿骨打:趁机称帝立国。
    阿骨打说:“一战而胜,遂称大号,何示人浅也。”
    随后,阿骨打率军继续向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县东石头城子)挺进。经过近二十天的激战,十月初一,女真军攻克宁江州,擒获了防御使大药师奴。阿骨打经过斟酌,暗中下令释放大药师奴,让他去招抚那些逃亡的辽国人,其实就是让他去给天祚帝报信。
    据《契丹国志》记载:混同江之东,名宁江州,始建于清宁四年(1058),是辽国的边陲军事与贸易重镇。这一带,历史上属于渤海国的领土。这里行政归东京道管辖,驻军则隶属于东北路统军司。城内有贸易榷场,女真人在这里贩卖人参、北珠、生金、松子等物品。
    宁江州是女真人攻占的第一座辽国城池,缴获了大量战利品。阿骨打将战利品分赏给诸将士,将士们无不欢欣鼓舞。
    宁江州之战以少胜多,初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女真人的士气,进一步增强了抗辽必胜的信心,拉开了女真人灭辽战争的序幕。
    接着,阿骨打派人去招降同样遭受契丹人欺压和凌辱的铁骊人、渤海人和熟女真人,他要运用政治手段建立和壮大一个反辽的统一阵线。
    天祚帝得知女真人攻占了宁江州,急忙召集大臣开会商议对策。有人主张出动大军,及时将女真扑灭。可是,萧奉先认为,不必兴师动众,出动浑河以北的兵力,就可将女真制服。
    十一月初,以萧嗣先为都统、萧挞不野为副都统的辽军组成了一支东征军,大约七千余兵马,在鸭子河北一带集结,对外号称十万大军,准备向女真军发动进攻。
    当时,人们管流经宁江州的那段松花江,叫鸭子河。
    阿骨打获悉敌情后,决定突然袭击,以掌握主动权。于是,他率领三千七百骑兵,沿松花江北岸顶风冒雪,向辽军前进。天黑宿营时,有人向阿骨打报告说,士兵们听说辽军有十万之多,有些惊恐不安。这引起阿骨打的高度重视。他想了想,决定用萨满教卜梦之说来鼓舞军心。
    半夜时,阿骨打传令,全体人马,立即到他帐前集合。他对将士们说:“我刚才做了一个梦,神在梦中对我说,我们如果连夜起兵,必能大获全胜。否则,将面临灭顶之灾。”
    众将士们听后深信不疑。
    女真军于是乘着夜色,“鸣鼓举燧而行”。拂晓时分,他们抢渡鸭子河,在出河店与辽军主力相遇。两军相逢勇者胜。女真兵以一敌十,勇猛冲杀。这时,忽然狂风大作,浓雾弥漫,辽军被杀得溃不成军,抱头鼠窜。
    萧奉先获悉东征军在出河店遭到大败,担心天祚帝一怒之下将弟弟萧嗣先处死,于是上奏道:“现在,东征军已经溃败,如果不赦免官兵,他们必四处劫掠,拥兵自重,将为大患。”
    天祚帝于是下令,赦免了萧嗣先和萧挞不野的死罪。溃败之军所犯罪行,也一律不予追究。辽军官兵见“战死无功,逃生无罪”,此后便纷纷效仿,辽军战斗力一落千丈。
    出河店之战,是一场决定女真前途命运的生死之战。阿骨打将俘获的辽兵编入女真军,女真兵马迅速扩展到一万多人。一支所向披靡的女真军就此崛起。
    接着,阿骨打兵分三路,分别直指宾州(今吉林省农安县靠山镇)、祥州(今吉林省农安县万金塔乡)和威州(今吉林省农安县三宝乡)。这三个州是辽国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周围的重要州城,共同护卫着黄龙府。三路兵马乘胜前进,分别击败辽军数部,为下一步攻占黄龙府扫清了障碍。
    到这年十二月底,女真军已攻占宁江州、宾州和威州等城池,控制了包括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以及长白山一带的大半个东北。整个东北大地,只有辽河流域还在辽国统治之下。
    这天,吴乞买(阿骨打四弟)、撒改、辞不失(阿骨打堂叔)一起来到阿骨打住处,建议阿骨打称帝,登基建国。阿骨打仍没同意。第二天,阿离合懑(阿骨打八叔)、蒲家奴(阿骨打堂弟)和宗翰等人又来相劝。宗翰说:“现在大功已成,若不称号,无以系天下人心。”
    阿骨打想了想,回答说:“吾将思之。”
    北宋政和五年、辽天庆五年(1115)正月,阿骨打顺应民意,在按出虎水左岸的一座大木寨里登基称帝,正式建立女真国,年号收国。
    1993年在内蒙古一座金墓中发掘出一篇墓志文,文中有“女真国”字样。2006年在阿什河(即按出虎水)中发现了一件石尊,其外壁上刻有“承命建元收国”、“子日典祀”等十个铭文汉字。
    由此来看,阿骨打在1115年建国之初,国号并不叫大金而叫女真国,就跟辽国初建国时称作契丹国一样。

    二十三、征战
    女真收国元年、北宋政和五年(1115),正月初五,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向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进发。
    黄龙府是辽国六府之一,地处东北交通要冲,是一个军事要塞,城池坚固,守备完善,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黄龙府还是辽国国库所在地,各种物资都很丰富。打下黄龙府,对天祚帝以及辽国必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此时,女真人反辽声势越来越大,这让天祚帝很恼火。他任命耶律讹里朵为都统,率东北兵团所属号称二十万骑兵和七万步兵,在宁江州西侧的达鲁古城(今吉林扶余西北土城子)集结,准备一举彻底击垮女真军。
    同时,天祚帝还派出特使僧加奴,向金太祖传递口信:只要不与辽国作对,女真还可以继续做辽国的附属国。
    金太祖率军临近益州(今吉林农安小城子)时,得到情报说,辽军重兵正在达鲁古城集结。他当机立断,决定停止攻打黄龙府,掉头直奔达鲁古城。金太祖用兵的突出特点就是,主动出击,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
    在宁江州西边的一片树林里,天祚帝的特使僧加奴见到了金太祖,他向金太祖转达了天祚帝的议和意向。金太祖听后,态度很强硬地说:“议和也可以,但有两个条件:一是交还阿疏,二是把黄龙府迁走。否则,无法议和。”
    女真军逼近达鲁古城时,金太祖率领众将登临高处,观察敌情。这时,辽军已经出城布阵。金太祖见辽军队形散乱,对左右将领说:“辽兵心怀二心,而且胆怯,人数虽多,不足畏!”
    女真军骑兵迅速发动冲锋,谋良虎(宗雄)、斡本(宗干)、娄室、银术可、粘罕等战将都投入了战斗,辽军抵挡不住,被迫退回营地,女真军趁机将其包围。
    次日黎明时分,辽军开始突围。女真军奋力追击,一直追到阿娄冈,辽军步兵尽失,骑兵溃散而去。在这里,女真军还缴获了数千件耕具。原来辽军计划在这里屯田,且战且守,没想到突然遭到女真军的猛烈攻击。
    达鲁古城之战,体现出了女真军勇猛、果敢、强悍、无畏的作战特点,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二月中旬,金太祖率女真军退回领地,开始休整。这期间组织举行了一系列打猎、射柳等体育活动,以训练军队。同时,金太祖还对女真国政治制度进行改革,创建了勃极烈制度。
    勃极烈是女真语,本意是“管理众人”即长官的意思,都勃极烈是最高长官。金太祖将原来由都勃极烈、国相、各勃极烈都参加的比较庞大的议事会,改组为由皇帝和少数高级别勃极烈组成的勃极烈会议制度,类似于今天的常委会制度。
    皇帝以下设四个高级别勃极烈:一是谙班勃极烈,相当于皇储,由四弟吴乞买担任(因为三弟翰带已去世)。二是国论勃极烈,相当于宰相,由堂兄撒改担任。三是阿买勃极烈,相当于第一副宰相,由堂叔辞不失担任。四是昊勃极烈,相当于第二副宰相,由五弟斜也担任。这五人组成女真国最高领导层,女真国所有军政大事都有这五人开会商定。
    军队仍实行传统的猛安、谋克制度,但数量有所改变,改为三百户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经过半年多休整,这年八月,金太祖率军再次向黄龙府进军。战将完颜娄室建议,首先围困黄龙府,扫清外围,然后逼迫黄龙府守军投降。金太祖采纳了娄室的建议。黄龙府被围困一个月后,守军感到孤立无援,守城无望,弃城而逃。女真军顺利攻占黄龙府,缴获了大批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
    天祚帝闻听黄龙府陷落,大为震惊,立即调兵遣将,决定御驾亲征。他亲率由契丹军与汉军组成的十多万人马,对外号称七十万大军,自长春州(今吉林乾安北)出发,挥师东进,要与金太祖进行决战。
    此时,金军只有两万人马可以迎战,敌众而我寡。金太祖把诸将召集到帐下,以刀割面,仰天大哭道:“当初,我与你们起兵,是因为苦于辽国之残忍,想自己立国。现在辽主亲征,我们该怎么办?除非人人拼死作战,否则无法阻挡。要不就杀死我一族,你们去投降,这样或许也可转祸为福。”
    诸将听罢,无不泣下,皆罗列而拜:“事已至此,惟命是从。”
    金太祖于是率军迎战。十二月初,他们来到一个叫爻辞的地方停下脚步,开会商议对策。诸将都说,辽兵号称七十万,其锋芒不易抵挡,我军远来人马疲乏,宜驻扎在此地,“深沟高垒以待”。金太祖同意,派迪古乃、银术可镇守达鲁古,他亲自率领骑兵主力在此迎击辽军。
    十二月初十,辽军先锋部队刚刚通过鸭子河,天祚帝忽然接到消息说,副都统耶律章奴率两千人马发动叛乱,“夜半奔上京,迎立燕王。”
    天祚帝无心再与女真军决战,急忙下令回军平叛。
    十二月十二日,女真军抓获了一个辽军督赏官,这才知道天祚帝已率大军往西撤退两天了。金太祖于是抓住战机,命令骑兵部队全部出动,连夜追击,金军终于在护步达冈追上了辽军。
    金太祖登上一处高地,仔细观察了一下辽军布阵,然后对诸将说:“彼众我寡,兵不可分。我看其中军最坚,辽主必在其中。猛攻其中军,可以得志。”
    于是,女真军集中全部骑兵横向冲击辽军中军,驰骋拼杀,个个如狼似虎,奋勇争先。辽军仓皇应战,死伤无数。残军败将都朝着长春州方向溃退,死者相属百余里,辎重全部抛弃。
    天祚帝很善于骑马,他骑着一匹快马飞速逃奔,昼夜之间,狂跑了五百里路。退回到长春州时,其随行卫兵仅剩下三五百人。
    护步达冈之战,女真军以少胜多,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辽军威势丧尽,从此一蹶不振,直至辽国灭亡。
    耶律章奴发动的这场叛乱,对天祚帝是一个沉重打击。不仅打乱了天祚帝征讨女真的计划,而且使辽国政治陷入一片混乱。这场叛乱直到第二年四月,才算彻底平定。
    在这期间,辽国东京(今辽宁辽阳)也发生了叛乱。北宋政和六年、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1116)正月初一夜里,东京城中十几个恶少年乘着酒兴,手执利刃,翻墙进入东京留守府,将东京留守萧保先(也是萧奉先的弟弟)刺死。渤海军马军裨将高永昌趁机发动叛乱,占领了东京城,自封大渤海国皇帝。随后,辽东五十余州除了沈州(今辽宁沈阳)外,都纷纷叛辽倒向高永昌。
    天祚帝命令燕京南府宰相张琳,在燕京地区招募兵马,前去东京平叛。张琳招募了两万兵马,去进攻东京,结果战事失败,退守沈州。
    这时,高永昌派人去联络女真,建议一起出兵,夹攻辽国。金太祖于是命令撒改的兄弟翰鲁统军前去参战。翰鲁首先猛攻张琳,夺取了沈州。
    随后,金太祖遣使去东京,责令高永昌立即削弃帝号。高永昌不听,金太祖随即下令讨伐高永昌。高永昌一怒之下,将女真使者杀死。翰鲁在沈州闻讯大怒,率众立即猛攻东京。高永昌自知不是对手,遂弃城而逃,逃往渤海湾。在长松岛上,高永昌被女真军骑兵追上斩杀。从此,辽国东京道诸州县都归顺了女真。
    金太祖手下战将甚多,攻城掠地不在话下。但是,建立与巩固一个政权,仅有军事将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大量的政治与文化人才。金太祖对此很清楚,他很注重网罗政治文化方面的人才,尤其看重渤海族中的文化人。因为在他看来,渤海人与女真人本就是一家人,政治上比较可靠。
    这时,有个名叫杨朴的渤海人前来归降。杨朴是辽东铁州(今辽宁营口东南)人,辽国进士出身,累官校书郎。他熟读经书,博学多才,为人慷慨大方,多智善谋。他先是跟随高永昌叛辽,高永昌兵败后他便投向女真。
    杨朴对金太祖说:
    “大王创兴师旅,当变家为国,图霸天下,谋万乘之国,非千乘所能比也。诸部兵众皆归大王,今可力拔山填海,而不能革故鼎新。愿大王册帝号、封诸蕃,传檄响应,千里而定。东接大海,南连大宋,西通西夏,北安远国之民,建万世之磁基,兴帝王之社稷。行之有疑,则祸如发矢。大王何如?”
    金太祖大悦。公元1117年元旦,金太祖改国号为大金,改年号为天辅。金太祖说:“辽以镔铁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
    建国之初,诸事草创。各项朝议制度的拟定,大都出自杨朴之手。因此,现在有人说,杨朴实际上是金朝建国之初第一文人。
    杨朴又向金太祖建议说:“自古英雄开国,或受禅,先求得大国册封。”杨朴建议遣使去辽国,以求册封。
    金太祖采纳建议,派遣使者去辽国谈判议和,以求册封。具体内容包括十事项:一、徽号大圣大明皇帝;二、国号大 、玉辂;四、衮冕;五、玉刻御前之宝;六、以兄弟通问;七、生辰、正旦遣使;八、岁输银绢二十五万匹、两,南宋岁赐之半;九、割辽东长春路;十、送还女真阿骨产赵三大王。
    这期间,金军并没停止征战步伐。国论昊勃极列斜也攻取了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县塔子城),翰鲁古大败辽军于蒺藜山,乘胜攻占了显州(今辽宁北镇)。随后,附近七个州也相继向大金投降。到这时,大金已基本控制了东北全境。
    就在这个时候,马政一行人来到了阿芝川。
    @Asdfgh54321 2022-04-12 18:50:16
    谢谢楼主分享!
    -----------------------------
    多谢支持!
    @ty_大汉羽林郎1 2022-04-12 18:51:28
    拜读佳作[d:赞]
    -----------------------------
    多谢!
    @ty_144799014 2022-04-13 13:47:06
    @南山冈 147楼 2022-04-13 11:00:00
    二十三、征战
    女真收国元年、北宋政和五年(1115),正月初五,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亲率大军,向黄龙府(今吉林农安)进发。
    黄龙府是辽国六府之一,地处东北交通要冲,是一个军事要塞,城池坚固,守备完善,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黄龙府还是辽国国库所在地,各种物资都很丰富。打下黄龙府,对天祚帝以及辽国必将是一个沉重打击。
    此时,女真人反辽声势越来越大,这......
    -----------------------------
    多谢
    @o骨鲠在喉o 2022-04-13 16:44:33
    文笔流畅,写得非常好!
    -----------------------------
    多谢!
    二十四、扣留
    对于马政的到来,金太祖有些意外。他没想到大宋能派人跨海来联系自己。他在皇帝寨召开会议,商量对策。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决定派粘罕和杨朴先去了解一下情况,杨朴担任翻译。
    来到马政的住处,粘罕开门见山问道:“你们真是大宋皇帝派来的?来干什么?”
    马政回答说:“我们的确是大宋皇帝派来的。从前,咱们两家有过来往。我朝太祖曾多次遣使,来贵地买马。现在,我朝皇帝听说,贵朝攻陷了契丹五十余城,想与贵朝恢复从前的友好关系。辽国现今是天怒人怨,我朝也想出兵讨伐,挽救生灵,恢复故地,愿与贵朝共同伐辽。我们这次是先来探路,没带国书。如果你们同意合作,我朝将正式派遣国使前来。”
    粘罕问:“你说的这些,可有证据?”
    马政回答:“有,我有皇帝御笔。”说罢,从身上取出宋徽宗的御笔,交给粘罕。
    粘罕看了看,交给杨朴。杨朴看了看,说:“这个我们要带回去,让皇帝看看。”
    粘罕与杨朴回到皇帝寨,向金太祖做了汇报,并将宋徽宗御笔交上去。金太祖看了看宋徽宗御笔,问杨朴:“你看,这是大宋皇帝写的吗?”
    杨朴肯定道:“的确是宋朝皇帝御笔。”
    金太祖问:“他们为什么要跨海来找我?”
    杨朴解释说:“宋与辽,有一个盟约,那是一百多年前,宋真宗和辽圣宗签订的。那个盟约,对大宋来说有些屈辱,大宋每年要给辽国岁币五十万两匹,这不是一笔小数目。如果辽国灭亡了,这笔钱财,大宋就省下了。”
    杨朴在辽国当过官,对宋辽之间的事情,知道的要比这些女真人多很多。
    吴乞买说:“他们也没带国书来,谁知道他们说的话是真是假?”
    粘罕说:“看样子不像是假的。若是假的,那么,他们贪图什么?”
    兀室建议道:“咱们可派人携带国书,跟他们一起到大宋去看看。一是辨别真假,二是借此察看大宋虚实。”
    粘罕建议说:“让马政和翻译两人回去,其他人留下做人质。”
    金太祖采纳了兀室与粘罕的建议,决定派遣渤海人李善庆、女真人小散多和勃达三人组成使团,出使大宋。
    几天后,李善庆等三人带上国书和北珠、生金、貂皮、人参、松子等土特产,跟随马政与呼延庆从阿芝川出发,前往大宋。其余六名小校留在那里作人质。
    回到东京后,马政入宫来到崇政殿,向宋徽宗详细汇报了去往金国的所见所闻。宋徽宗很高兴,说:“开辟海上之路,实属不易。将来大功告成,卿即大功臣,朕还要重赏。”
    李善庆、小散多与勃达,被安排在宝相院住下。
    东京用来接待外宾的迎宾馆很多,如:都亭驿、都亭西驿、来远驿、同文馆、班荆馆、礼宾院等。这些宾馆的设施条件都很好,但不同国家的外宾,要安排在不同的宾馆。例如,辽国来宾通常安排在都亭驿,高丽国来宾一般安排在同文馆。宝相院在京城西南一带,是一座佛庙,并不是专门接待外宾的迎宾馆。将金国使者安排在这里,主要是为了保密。
    宋徽宗对金国使者专门下诏,封李善庆为修武郎,小散多为从义郎,勃达为秉义郎,发给他们全额俸禄。同时,宋徽宗令童贯、邓文诰去会见金使,具体商谈联合夹击辽国事宜。
    这天,童贯来到宝相院,对李善庆说:“你们皇帝对于咱两家联合灭辽有何看法?我们的想法是,灭辽之后,燕云十六州返还大宋,因为那本是中原故土,你们以为如何?”
    李善庆犹豫了一下,回答说:“关于联合灭辽,以及灭辽后的土地分配,我朝皇帝未给我授权谈判,故不敢乱言。这事,还是请贵朝派使者,去我朝皇帝那里谈吧。”
    宋徽宗听了童贯汇报后,决定派使者去金国,并令蔡京、童贯、赵有开和赵良嗣合议,用什么礼节出使金国。
    赵良嗣认为,应该派遣正式使者,使用国书。他说:“女真既然已经建国,国号大金,去访问他们当然应使用国书,这是对他们的一个承认和尊重。再说,金国使者也是持国书而来的,应礼尚往来,持国书而往。”
    朝议大夫直秘阁赵有开表示反对。他说:“女真所谓立国,只不过是个酋长国,相当于我朝的一个节度使级别。他们世受契丹封爵,时常仰慕我大宋天朝大国,但一直未能与我朝建立臣属关系。所以,对女真不能用国书以助其野心,只用诏书足矣。”
    蔡京不支持使用国书。可是,对于使用诏书,也觉得不太合适。
    童贯也把握不准,他建议去问一下李善庆,看是什么意见。
    童贯又来到宝相院,问李善庆:“我朝打算派使者去你们那里,你觉得,用国书好,还是用诏书好?”
    李善庆眨眼想了想,回答说:“两者皆可,由贵朝选择吧。”
    蔡京和童贯将情况禀报给宋徽宗,请宋徽宗定夺。宋徽宗最后决定,按赵有开的意见办。
    其实,按赵有开的意见办,是错误的。国书与诏书性质不同,使用国书表示两国之间是对等关系,而使用诏书则表示两国之间是隶属关系。宋徽宗决定使用诏书,反映出其内心深处对女真还是存有轻视之意。
    于是,赵有开被任命为正使,登州知州王师中之子忠翊郎王环担任副使,呼延庆继续担任翻译,由他们三人组成使团,正式出使金国。为保密起见,对外依然宣称,他们是去辽东买马。
    宣和元年(1119)三月,北宋使臣赵有开与金国使者李善庆等人来到登州,准备还从这里登船,前往金国。
    知州王师中热情接待了他们,安排最好的厨师将本地最有名的特色海鲜,如螃蟹、明虾、褶牡蛎、皱纹盘鲍等悉数端上,请赵有开等人品尝。
    这天晚宴后,赵有开回到驿馆休息。半夜时,忽然腹泻不止,疼痛难忍。王师中闻讯,连夜请来本地最好的大夫进行诊疗。然而不到三天,赵有开便不幸病故。
    正使的突然去世,中止了北宋出使金国的计划。王环等人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王师中也不敢擅自做主。于是,一方面向朝廷报告赵有开突然去世的情况,一方面请示下一步的安排。王环、呼延庆和李善庆等人只好稽留在登州,等候朝廷指示。
    在赵有开去世的消息传到东京之前,高丽国派来的两个使者先到达了东京。宋徽宗在接见他们时,顺便问起他们对金国的看法。他们回答说::“辽为兄弟之国,存之可以安边;金为虎狼之国,不可交也!"
    其实高丽国人很狡猾,他们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金收国二年、北宋政和六年(1116),在金太祖将国号由女真改为大金时,高丽国曾遣使向金太祖祝贺,并提出:保州(今北朝鲜平安北道义州)乃高丽故土,一直被辽国占领,他们想得到这片土地。金太祖的答复是,你们可以“自取之”。保州靠近长白山,是高丽国与辽国的历史遗留问题,其地位类似于燕云十六州。
    听了高丽国使者的一番话后,宋徽宗对于向金国派遣使者产生了后悔之意,他感觉事情做的还是有些草率和冒险。
    这天,和诜又向宋徽宗呈来一份密报,说从辽国传来一个可靠消息:女真已与辽国谈判讲和,辽国割辽东之地给女真,封女真为东怀国,并封阿骨打为至圣至明皇帝。消息强调,这是女真主动请求与辽国修好的。和诜认为,女真向大宋隐瞒这件事,实属欺诈行为。
    宋徽宗看完密报后,对于派遣赵有开等人出使金国更加后悔,但追悔莫及。
    正在这时,忽然接到王师中的奏报,说赵有开突然病故。宋徽宗不禁又惊又喜。惊的是,赵有开离开京城时还很健康,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人生的确无常。喜的是,这正好可以终止出使金国,避免与金国进行联系与交往了。
    于是,宋徽宗给王师中下旨说,朝廷决定不再派使者去往辽东了,令翻译呼延庆伴送女真使者渡海回国。
    这年六月初,李善庆等人回到了金国。金太祖听了他们的汇报后,不但没奖赏他们,反而下令给了他们一顿鞭笞。因为,他们私自接受了宋朝的封赏。在金太祖看来,私自接受别国封赏,就是一种叛变行为。
    金太祖见大宋只派翻译呼延庆前来,没派来正式使臣,也没送来国书,非常生气,令粘罕去责备呼延庆。
    粘罕严厉责问呼延庆:“你们大宋不该这样半途而废,不该用登州府衙的名义移文行牒,这不是藐视我们大金国吗?这简直就是一种侮辱行为,你们这是什么意思?”
    呼延庆赶紧解释说:“正式使者本来已经到达登州,但不幸患病而亡。我于是便与贵朝使者商量,想早一点来贵朝说明情况,遂让登州府作移文行牒。再者,我朝已获知贵朝与契丹通好之事。我朝使者与国书不来,是此缘故。若贵朝不与契丹通好,我朝定会再派使臣前来共议,切望明察------”
    没等呼延庆说完,粘罕一挥手,身后的一群金兵一拥而上,将呼延庆强制带走。
    @ty_大汉羽林郎1 2022-04-13 22:26:27
    支持佳作[d:赞]
    -----------------------------
    多谢
    @陈家三郞 2022-04-13 20:54:24
    好看
    -----------------------------
    多谢
    @山长水远2016 2022-04-13 18:31:45
    好文章,静等更新
    -----------------------------
    多谢支持
    二十五、赵良嗣出马
    呼延庆被金人扣押在阿芝川接近半年。公元1119年12月,金太祖经过再三权衡,决定释放呼延庆,让他回国向宋朝皇帝传话。
    此时,金国与辽国和谈了差不多一年,但毫无进展。金太祖觉得这样谈下去毫无意义,纯属浪费时间。他打算终结与辽国的和谈,继续用武力征服辽国。他不想与宋朝为敌,希望与宋朝继续洽谈联盟攻辽之事。
    这天,呼延庆被带到皇帝寨,金太祖对他说:
    “跨海以求通好,不是我们先提出来的。南北夹攻辽国,也不是我们去求你们。可是,你们再三轻慢我们。我们派去使臣,手捧国书,可你们皇帝竟然不予接见,这让我很生气。”
    呼延庆不知金太祖叫他来干什么,所以只是静静听着,一言不发。
    金太祖接着说:
    “我们自从立国,已获得辽国数个州郡。其它州郡,也都可随时获取。上次之所以遣使去你朝,是想结好邻国。你朝派来的使者半路不幸病逝,应该再派遣其它使者来,不该只派你一个翻译过来议事。这不是轻视我们吗?以此来看,你朝根本并不想与我结好。我本想把你留在这里,但转念一想,错在你们朝廷,不在你,所以我决定放你回去。你回去后,见到你们皇帝,请你转告他,如果真想与我结好,共同灭辽,请派遣使臣来,早示国书,若依旧使用诏书,定难从也。”
    接着,金太祖解释了一下与辽国和解之事:
    “辽国确实曾遣使过来,想册封我为东怀国皇帝。在与你们交结之前,我曾多次遣使去辽国,令其册我为帝,我想获取皇帝仪仗。可我们派往辽国的使者还没回来,你与马政来了,要求通好。我既然已经许诺与你家通好,所以,辽国册封我为至圣至明皇帝我就没接受。而且,因为辽使礼仪不全,我还鞭打了他们。我一直遵守与你朝的约定,可没想到你朝竟然如此轻慢我们。希望你赶快回去,把这里的真实情况报告你家皇帝。”
    接着,金太祖交给呼延庆一封国书,说:“你回去后,务必告诉你家皇帝,我与辽国并没讲和,也不可能讲和。如果你家皇帝还想与我一起,南北夹击辽国的话,请派正式使者过来通好。”
    十二月二十五日,呼延庆辞别金太祖,快马加鞭,一路往南疾驰。十二月正是东北最寒冷的季节,呼气成霜,滴水成冰,西北风嗖嗖地吹来,像手术刀一样锋利。从行之人,有的冻裂了皮肤,有的冻掉了手指。
    宣和二年(1120)二月,呼延庆回到登州。王师中见呼延庆又黑又瘦,疲惫不堪,劝他在登州休息几天再赴京。呼延庆不同意,他觉得自己肩负重任,必须马上进京。
    二月底,呼延庆来到东京城。此时,东京城刚下过一场大雪,城内树木和房屋建筑全都银装素裹,呈现出一派北国风光景象。望着这银色雪景,呼延庆感觉有些恍恍惚惚。
    呼延庆很快被安排入宫觐见,在崇政殿,他向宋徽宗详细奏报了临行前金太祖所说的话,以及自己这半年来的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
    宋徽宗仔细听完后,提出了三个问题:“以你之见,金国兵力究竟怎样?他们能打败辽国吗?金国皇帝这人怎么样?”
    呼延庆回答说:“金国兵力强盛,战将云集,战斗力很强,但能否打败辽国,臣不敢妄言。那金国皇帝名叫完颜阿骨打,身材高大,性格冷峻,治军严明,深得人心。臣临行前还听说,金国兵马已开始集结,不久将出兵攻打辽国上京。陛下如果还想联金灭辽,以收复燕京的话,最好赶紧派人去金国皇帝那里商谈。”
    听了呼延庆转述的金国皇帝所言,又听了他对金国的所见见闻和所感,宋徽宗一夜未睡,陷入深思。他萌生了利用金人武力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念头。他想,可不可以大宋不出兵,而是将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以此来换取燕云十六州?在他看来,利益是可以交换的。政治是什么?不就是相互利用吗?他觉得应该遣使去金国,继续与金国保持交往与联系。
    第二天,宋徽宗派内侍张迪去通知蔡京与童贯,朕已决定再派遣使者前往金国。关于具体人选,令蔡京和童贯进行合议。
    童贯的建议是让赵良嗣出马,他对蔡京说:“赵良嗣对辽国与金国都有所了解,他也能言善辩,太师以为怎样?”
    蔡京也觉得赵良嗣是合适人选,于是,派人去请赵良嗣来政事堂。
    赵良嗣这几年日子虽然过得很舒适,但一直没得到重用,没建立什么功业。他来到政事堂,得知蔡京和童贯共同推荐自己出使金国,他很激动。他知道,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来了,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到了。
    赵良嗣说:“感谢太师、枢相对良嗣的信任,良嗣定当竭尽全力,鞠躬尽瘁,为大宋争取利益。不过,良嗣有个请求。”
    蔡京问:“什么请求?但讲无妨。”
    赵良嗣说:“良嗣请求携带国书前去,这样方显正规和重视。”
    童贯说:“现在就给金国使用国书,为时过早。你这次先去摸摸情况,如果确实需要,下次再用就是。”
    赵良嗣很尊重童贯,见童贯这样说,只好默然不语。
    蔡京说:“这样凭空去谈,也不是办法。不如请皇上写份手札,你携带御笔而去。”
    童贯点头称赞。
    不久,宋徽宗下诏,任命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赵良嗣代理朝奉大夫担任正使,忠训郎王环为副使,依旧从登州乘船渡海,去往金国。对外依然宣称,前去辽东买马。
    赵良嗣携带的宋徽宗的御笔手札,是这样写的:
    “据燕京并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
    就是这份御笔,后来引出了许多争议和麻烦。
    宣和二年(1120)三月二十日,赵良嗣一行从登州上船,渡过渤海湾,到达了辽东苏州关。赵良嗣向苏州守臣高国宝说明来意,打算从这里乘马,去往涞流水河畔阿芝川,觐见金国皇帝。
    高国宝对赵良嗣说:“你们不必去阿芝川了,我国皇帝此时正在咸州(今辽宁开原),你们可直接去那里觐见。”
    赵良嗣于是改变计划,乘马直奔咸州。然而,他们到达咸州时,金太祖已率军离开了。此时,金军主力正兵分三路,杀向辽国首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
    赵良嗣马不停蹄,拼命追赶,终于在青牛山下追上了金太祖。只见金太祖骑着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头戴貂皮帽,胸挂护心镜,脚登乌皮靴,威严而庄重。他没和赵良嗣多言,只令其随军前进。当时,辽国派来的使者习泥烈,也正跟着行军队伍前进。
    这是一支骑兵劲旅,气势汹汹,他们每行进三十里,便鸣角吹号,以壮军威。
    几天后,赵良嗣跟随金太祖来到上京城南的一座山冈上。这座山名叫龙冈,群山环卫,飞鸟翔集,松涛林海,佳气葱郁,站在山顶上四面瞭望,顿感心旷神怡。
    上京临潢府,是建设在塞外大漠上的一座城池,是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皇都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城池的北面是天梯山、蒙国山,西面有别鲁山,别鲁山下是蜿蜒流淌的白昔戈洛河。临潢府城楼高达两丈有余,全城幅员二十七里,有城门八座,皇城坐落在城北高地一带。
    望着上京临潢府,赵良嗣心潮起伏,感慨万千。他熟悉这座城池,作为前辽国官员他曾来过多次。岁月沧桑,山水轮转。城池依旧,物是人非。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以大宋使者的身份,再次来到这里。
    金太祖对赵良嗣说:“你现在随我下山,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然后再选择去留。”
    金太祖骑马下山,亲临阵前,令将士擂鼓助威。霎时间,号角大作,战鼓齐鸣。只见一队队金戈铁马,朝着临潢府呼啸而去。攻城队伍如波浪一般,高声喊叫着驰骋奋进。赵良嗣第一次近距离观看战斗场面,他被金军拼命冲锋的战斗精神所感染,感到浑身热血沸腾,一股奋不顾身冲锋陷阵的冲动油然而生。
    金军从早晨开始攻城,还不到中午,大将阇母已捷足先登,攀上城墙,攻克外城。不久,上京留守达不野率领城内残军开城投降。
    @o骨鲠在喉o 2022-04-14 16:37:53
    楼主博学多才,读之受益匪浅!以史为镜可以知未来。
    -----------------------------
    多谢鼓励
    @ty_144799014 2022-04-14 20:13:07
    等待更新
    -----------------------------
    多谢支持
    二十六、约定
    在辽国上京城外的军营大帐里,金太祖正式接见了赵良嗣。
    金太祖问:“是否携带国书而来?”
    赵良嗣回答道:“我携带的,是皇帝的御笔亲书,比国书还重要。”说罢,将宋徽宗御笔手札拿出来,交给金太祖。
    金太祖令身边的一个年轻翻译官高庆裔进行翻译。
    金太祖听完内容后,很高兴,说:“辽国无道,已被我杀败。按理说,辽国全部州城都应该归我,都是我家田地。但念及你们宋朝皇帝的一片好意,以及燕京本来就是汉地,所以,我答应将燕京给你们。过几天,我就将引兵西去。”
    赵良嗣说:“辽国运尽数穷,如果我们南北夹攻,它不亡何待?贵国兵马西去,这非常好。自从今天,议约既定,不可再与辽国讲和。”
    金太祖说:“咱们两家已经通好,我怎能再与辽国讲和呢?如果辽国派人来与我讲和,我会对他说:我已与宋朝约定,把燕京给了宋朝。除非他们把燕京还给宋朝,否则我不会和他讲和的。”
    听了金太祖这番表态,赵良嗣十分高兴,说:“今日之约定,虽然没设盟誓,但天地鬼神都照临天下,不可悔改。”
    金太祖点了点头,说:“现在,你可与我一同入城,去看一看辽国皇帝的宫殿。”
    说罢,他们起身走出营帐,骑上马,并辔而行。他们来到城内,从皇宫西偏门进入宫城,依次经过玉銮殿、宝政殿等皇宫大殿。
    赵良嗣骑着马一边走,一边仔细观察,心潮起伏,百感交集,当场赋诗一首:
    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干。回头笑谓王公子,骑马随辇上玉銮。
    当天晚上,金太祖在皇宫中的延和楼大摆酒宴,款待诸将和赵良嗣一行。赵良嗣与诸将一同奉觞为寿,山呼万岁。金太祖频频举杯与大家同饮,欢聚一堂,气氛热烈。
    晚宴后,赵良嗣随金太祖回到城外的军中大帐,进一步讨论岁赐之事。
    赵良嗣许诺:“收复燕京后,可以给你们三十万两匹。”
    金太祖脸色一沉,说:“燕京不属于宋朝时,你们给辽国五十万,如今我给了燕京,你们反而只给我三十万,这是什么道理?”
    赵良嗣笑了笑,说:“那好,一切如旧,也给五十万。”
    赵良嗣想,何不趁机把西京也拉进燕京所辖范围,于是补充说:“燕京一带的汉地,共有十六个州,也包括西京。”
    金太祖很大度地说:“西京之地我本不要,可是,据说阿适(天祚帝的小名)逃到那里去了,待我抓获阿适后,西京也给你们宋朝。”
    赵良嗣说:“还有平州、营州,也属于燕京汉地的范围。”
    翻译高庆裔没将这话翻译给金太祖听,他提醒赵良嗣说:“今天主要讨论燕京一路。平州、营州是另外一路,不在燕京范围之内。”
    赵良嗣默然不语。
    高庆裔是渤海人,很年轻也很精明,曾在辽国户部司担任翻译,后来投靠女真。
    平州(今河北卢龙)与营州(今河北昌黎),原来的确属于中原领土,但不在燕云十六州范围内,不是石敬瑭割让给辽国的,是辽天赞二年(923),辽太宗从后唐手里夺取过去的。平州与营州西依燕山,东傍渤海,辽西走廊贯穿其内。辽西走廊是一条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平州控制其西南端,营州控制其东北端。对于平、营二州的历史地理与战略价值,高庆裔作为一个渤海人,当然很清楚。
    金太祖说:“今日议约已定,不须更改。本朝兵马已定于八月九日到达西京,你回到宋朝后,便叫你家皇帝起兵相应。”
    赵良嗣点头答应。
    第二天,赵良嗣向金太祖辞行。金太祖将一份书面文件交给赵良嗣,说:“现在行军打仗,多有不便,不能派使者前去回访,也无法给你国书,只能给你一纸事项约定文书带回。请向你家皇帝转达歉意。”
    这份书面文件的重点内容是,双方约定:金军兵马自平州松林出发,从古北口方向进军;宋军兵马自雄州出发,从白沟方向进军。大宋不可违约。若不能如约,则已许之约作废。
    为了保护赵良嗣等人路途安全,金太祖还专门派出二百名骑兵,护送他们回国。
    当赵良嗣走到铁州(今辽宁大石桥市汤池镇)时,忽然,有数名金军骑兵从后边快速追赶上来,说:“皇帝命我们追上来,请使臣到皇帝寨去一趟。皇帝已改变计划,大军已班师,不去进攻西京了。”
    赵良嗣听后大吃一惊,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金国皇帝为什么突然改变计划。他们于是从铁州掉头北上,翻山越岭,向涞流河西岸的皇帝寨奔去。
    金太祖原来的设想是,大军攻占上京后,在沃黑河畔休整几日,然后挥师西进,直奔西京(今山西大同),一举擒获天祚帝。之所以改变战略计划,缘于完颜斡本(宗干)的建议。翰本是金太祖庶长子,这年三十多岁,头脑冷静,很善于见机行事。
    那天早晨,翰本与一群将官来到中军大帐,向金太祖谏言:“西京离此甚远,而夏季马上又将到来,军马容易疲惫,不利于作战。再说,如果此时深入敌境,攻打西京,粮草一旦匮乏,恐怕对我军极为不利。不如暂且撤军,养精蓄锐,择机再战。”
    金太祖沉思片刻,问:“这是你的主意?”
    翰本回答说:“是我的主意,他们也都赞成。”
    金太祖看了看众将,点头答应:“如此也好,天热之时,人困马乏,不利作战。”
    金军于是班师东去。途中,谋士杨朴对金太祖说:“郎君们的意思是,平州、营州并非燕京之地,不能交给宋朝,这是高庆裔向郎君们提醒的。他这个提醒很有道理,也很重要。平、营一带地势险要,占据此地,进退可凭。那些地方,在燕京割让给契丹之前,早就归契丹所有了。”
    金人所说的郎君,特指金人皇族宗室成员。
    金太祖点点头。金太祖对文化人很尊重,也很宽容,即使他们有时提出一些脱离实际的建议,他也从不斥责他们。
    十几天后,赵良嗣来到皇帝寨,见到了金太祖。金太祖解释说:“咱们本已约好,我军西去攻打西京,你回去让你们皇帝起兵响应。可是,没想到我军中发生牛疫,死掉不少,无奈只好暂回。等到明年,咱再相约,一同进攻。我怕失信于贵朝,故专门派人去把你请回来,当面与你讲清楚,以免产生误会。”
    赵良嗣听后,心里松了一口气,说:“原来如此,再差一步,我们就登船渡海了。明年再相约也好。关于两军夹攻之事,我还有一些细节建议,需要商谈。”
    金太祖说:“今大计已定,细节问题,你去同郎君们谈吧。”
    第二天,粘罕和兀室来到赵良嗣住处,商谈细节问题。
    粘罕问:“有什么细节需要商谈?请明讲。”
    赵良嗣说:“两朝议约,要讲清楚细节,免得以后发生计较,造成误会。”
    赵良嗣根据金人在事目文件中提出的条件,列举了六条具体意见:
    “一、将来举兵之后,金军不得过松亭关、古北关和榆关之南,免得两军相见发生不测;二、两国的具体地界,到时候再商量,暂且以古北关、松亭关以及东榆关为界;三、议约之后,两国都不可再与辽国讲和;四、西京管辖的蔚、应、朔三个州,离大宋最近,我朝将来举兵,欲先取此三州,其余西京、归化、奉圣等州,待金军抓获天祚帝后再作交割;五、两国以义理通好,将来本朝取了燕京,你们却要系官钱物,这样做没有义理,应当去除;六、事定之后,应当在榆关之东设置榷场。”
    粘罕仔细听完,回答说:“所言都好。但蔚、应、朔三州,恐怕阿适也可能跑过去。那些地方,等到我军兵马去后再作商量不迟。燕京的系官钱物之事,确曾思量过。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除去。”
    兀室说:“我朝皇帝亲自督战上京,并且把辽国的坟墓、宫室、庙像,都放火焚烧了,已彻底斩断与辽国通和之可能,这些你都亲眼看到了。望你回去后,奏知贵朝皇帝,莫要像以前那样,忽然中间断绝。我听说,数年前,童贯曾率军到达辽国边境,后来空手而归。”
    兀室文化修养很高,曾受金太祖之命创设女真文字。他模仿契丹字和汉字,创造出了一种新字符号,用来拼写女真语言,这套文字系统已于去年制成。金太祖十分高兴,下令颁行,并确定为金国官方通用文字。这种女真文字,后被称为“女真大字”。
    兀室的话让赵良嗣有些吃惊,他暗想,上次举兵伐辽,的确半途而废。可那是军事机密,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莫非他们在东京潜伏着间谍?
    赵良嗣说:“童太尉曾率军攻打过西夏,还从来没到达过辽国边境。这肯定是探报传言有误,郎君们莫要轻信。”
    粘罕笑了笑,说:“如此甚好。今后,咱两家都不要与辽国通和。要联合夹击,互通音讯。为表达诚意,不久之后,我们也会正式派使臣,持国书回访大宋。”
    谈判结束后,粘罕邀请赵良嗣一起去射柳和打马球。
    所谓射柳,就是先将柳树枝上部削去一段青皮,使之露白,作为靶心。然后,将柳树枝分两行插在球场上。接着,按照尊卑顺序,依次驰马拈弓射击削白处。能射断柳枝削白处,且能驰马接住断柳在手者,为优胜。能射断柳枝白处而不能接者,次之。没射断柳枝白处仅射中青处,或者射中而不能取断柳在手,以及不能设中者,为负。金人每次举行射柳,“必伐鼓以助其气”。
    射柳是一种将骑马技术与射箭技术紧密相结合的娱乐项目,金人从上到下都很喜欢这项运动。射柳习俗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这些游牧民族,有举行秋季集会祭祀的习惯。每当秋祭时,他们将柳枝插于地上,策马驰射。
    其实,宋人对射柳也不陌生。宋朝已将这项活动引入军事训练,甚至在举行阅兵时也组织射柳。“折柳插球场,军士驰马射之。”
    所谓打马球,就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唐朝时,马球就很兴盛。唐玄宗、唐敬宗等皇帝均喜欢打马球,首都长安建有宽大的马球场。马球比赛时,骏马上场飞驰,马尾巴都要扎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追击。
    马球在宋朝也很流行,历代皇帝也都很喜爱。马球在宋朝不仅仅是贵族运动,也是民间百姓的娱乐项目,还是军事训练科目。宋徽宗是体育爱好者,他对马球运动的最大贡献是,组织成立了一支宫廷女子马球队。每逢佳节来临,宫廷女子马球队都要举行公开赛,给东京城百姓观赏,很受大众欢迎。
    金人以骑射见长,马球运动更是十分盛行。粘罕是柳技高手,打马球技艺也是相当高超。然而,赵良嗣是一介文人,对于射柳与打马球都很外行,这让粘罕有些瞧不起。
    金太祖对于这次联合宋朝共同灭辽非常重视,对于宋朝使者赵良嗣,也没有丝毫怠慢。这天,他得知赵良嗣准备回国,于是特意在皇帝寨设宴,专门为赵良嗣饯行。席间,一位美女翩翩起舞,给他们饮酒助兴。她舞姿飘逸,轻盈曼妙,一会儿像蝴蝶恋花,一会儿又似睡莲初绽。
    金太祖说:“你不认识这个女人吧?这是阿适(天祚帝的小名)儿媳妇,我让她过来给咱斟酒,让她看看咱两家是如何欢好。”
    这女人是辽国吴王妃,出身贵族,嫁给天祚帝的儿子吴王不久后,就被天祚帝霸占了。后来,她与宫中侍卫私通,被天祚帝发觉,天祚帝大怒,将她幽囚在上京。金军攻占上京时将她俘获,送来皇帝寨,以供娱乐。
    吴王妃款款走来,步履优美,含情脉脉。她手捧铜壶,很镇静地依次给金太祖和赵良嗣斟满酒杯。
    金太祖端起酒杯,与赵良嗣酒杯碰了一下,一饮而尽。接着,他又亲自给赵良嗣斟了一杯酒,兴奋地说:
    “辽国这么大一个国家,都被我杀败了,我如今也算是大皇帝了。以前,辽国曾派人来要与我和好,就因为争兄夺长,以至于领兵讨伐。你们宋朝是天朝大国,皇帝有道有德,将来我们要好好相待,谁也不要争做兄长。说来我们也是有缘,隔着一个大海,我们便能往来交好。我自出生以来,不会说半句空话,今日既然将燕京许给宋朝,假如日后燕京被我攻下,我也不留,也还给你们。”
    赵良嗣被金太祖的真诚所感动,屡屡举杯敬酒。金太祖酒量极大,来者不拒,痛快畅饮。可赵良嗣不胜酒力,几杯下肚,便两眼迷离,醉意朦胧了。
    翌日,赵良嗣向金太祖辞别时,重提了一下燕京之地回归宋朝的约定。金太祖说:“我既然答应把燕京之地还给宋朝,就不会反悔。我在上京俘获了一个盐铁使,叫苏寿吉,他本是燕京人,现在我将他交还给宋朝,就算作是我给你家皇帝的见面礼吧。”
    赵良嗣请求,将扣留在这里的刘亮等六名小校一起带回国,但被金太祖断然拒绝。
    赵良嗣离开阿芝川,来到辽东半岛,继续乘船跨海,顺利回到登州。
    登州知州王师中隆重设宴,为赵良嗣一行人接风洗尘,并悄悄告诉他:“现在,朝廷政局发生重大变化,蔡京已经下台退休,现任宰相是王黼。”
    这个消息,让赵良嗣感到无比震惊。

    二十七、蔡京再次罢相
    蔡京这次被宋徽宗免去宰相职务,发生在宣和二年(1120)六月,这是他第三次被宋徽宗免职。这次被免职的主要原因是,他对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很不热心,很不积极,甚至消极对抗。他反对让童贯负责这件事。他又一次用相权冒犯了皇权,直接阻碍了宋徽宗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计划。
    这年初春,童贯又写了一份《平燕策》,其大体意思还是说,宋军主力要兵分两路,一路进攻山前燕京一带,另一路进攻山后云中地区。这与他以前提出的进军路线图基本一致,没有什么新意。童贯将这份报告交给蔡京,让他提提意见,如果没什么意见就呈给皇上,供皇上参考。
    蔡京将这份报告一直扣留在自己家里,既不组织会议讨论,也不呈报给宋徽宗。就这样搁置了两三个月,就是不予处置。
    童贯很生气,就找机会向宋徽宗告状。宋徽宗于是派内侍童师敏来太师府,询问蔡京:“童贯的《平燕策》如何?” 内侍童师敏来太师府催问了好几次,每次蔡京都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诿,迟迟不做正式回复。
    宋徽宗耐心等了一些日子,见蔡京仍然没回话,于是又派内侍童师敏来太师府,向蔡京直接索要文本原件。蔡京虽然口头答应,但就是拖着不办,拒不交出文本。
    宋徽宗对此有些恼怒。这天早朝后,宋徽宗让蔡京留下,当面询问道:“太师何故扣留童贯的奏疏?”
    蔡京回答说:“童贯徒有虚名,无能为也,臣岂不知?且伐国大事,安危系之,陛下何以付童贯?”
    宋徽宗说:“从前,童贯曾收复青唐,太师不记耶?岂非童贯之功?”
    蔡京回答说:“崇宁时收复青唐,派遣童贯前往,只是监军罢了。当时陛下刚刚亲政,责办在臣。兵权交给王厚,而谋策皆出自臣。若是情况像当今这样,臣亦不能为之。收复青唐这样的地方,今日尚不可为,何况伐辽国乎?”
    宋徽宗说:“辽国內发生自叛,必不能久,如何不可伐?”
    蔡京回答说:“臣听说,辽国皇帝之叔叫九大王,辽国皇帝遣九大王领兵伐金,而九大王到达军中后被叛臣强立为帝,九大王拒绝,后得机会窜身归国,辽国皇帝待之如初。后来又出师伐金,听说又是九大王为帅,未见其相互残杀之理。辽国与金人胜负,本未可知。”
    随后,蔡京接连四次给宋徽宗呈上奏疏,弹劾童贯,指责童贯前后败坏边事。蔡京说:“童贯最开始是臣推荐,担任监军。但现在他权重过当,他日可能会连累臣,臣不可无言。并且,童贯位极人臣,今与臣同,则臣实耻之。”
    蔡京对童贯的这些指责,让宋徽宗有些震动,也有所顾虑。他在考虑是否罢免童贯的一切职务,令其致仕。但是,谁能接替童贯?谁能担当大宋军事指挥重任?把最高军权交给边关帅臣吗?那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军队最高指挥权,必须切实可控才行。
    宋徽宗的心思,被内侍童师敏看出来一些,他悄悄告诉了童贯。童贯很揪心,很怕失去手中的权力。童贯知道蔡京大儿子蔡攸与宋徽宗私交甚好,于是想请蔡攸帮忙。
    蔡攸这年四十五岁,比宋徽宗大五岁,与宋徽宗是老相识。宋哲宗元符年间,宋徽宗担任端王,每次下朝时,都会在路上遇到一个眉清目秀的青年。那青年每次见到端王都要下马,拱手而立,谦恭有礼。
    端王很好奇地问身边人:“这是谁家公子?”
    身边仆隶回答说:“这是蔡承旨的大儿子。”
    蔡承旨就是蔡京,那时蔡京担任翰林院承旨,是翰林院的最高领导。那时,蔡攸在裁造院作监守。裁造院是专门给皇帝裁制服饰用品的一个机构。
    宋徽宗继位当皇帝后,赐蔡攸进士出身,任命他为秘书郎,以直秘阁、集贤殿修撰,编修《国朝会要》。蔡攸从此鸿运当头,官位高升,宠信有加。更不寻常的是,宋徽宗与蔡攸私下里时常不拘君臣之礼,连蔡攸的妻子宋氏也跟着沾光。据说,宋氏进出皇宫就像在自己家一样,很是随意。
    可是,以什么理由与蔡攸见面呢?这让童贯煞费苦心。后来他想起自己在城西的房子,与太师府内的西湖邻墙,于是以流水相接为名,邀请蔡攸来自己家相见,议分定界。
    蔡攸如约而来,童贯置酒甚厚,热情相待,并送给蔡攸两条饰有犀角的很金贵的腰带,希望他在皇帝面前替自己多美言几句。蔡攸满口答应。
    后来,在蔡攸运作下,弹劾童贯一事,果然不了了之。
    蔡京终究没有扳倒童贯。他听说,可能是蔡攸暗中起了一些作用,于是对蔡攸极为不满,可又无可奈何。父子俩关系,从此开始有了裂痕,逐渐变得势同水火。
    从此以后,蔡京对于联金灭辽收复燕云这一战略,处处消极抵触。许多依附于蔡京的大臣,也都不赞成收复燕云。
    蔡京开始排斥童贯,弹劾童贯,直接原因是,去年宋徽宗将童贯晋升为太傅,封泾国公。蔡京数次表示反对,认为这样做很不妥当。但宋徽宗不听,严令必须执行。蔡京是鲁国公,童贯是泾国公,如此一来,两人地位一下子就平起平坐了。
    现在,人们称呼蔡京为“公相”,称呼童贯为“媪相”,这明显含有讽刺意味,并且,社会上开始流行这样一首童谣:“打破桶(童),泼了菜(蔡),便是人间好世界。”蔡京对于人们将自己与童贯并称,既感到耻辱,也感到很不安。
    蔡京越来越排斥童贯,蔡京对于收复燕云的态度发生了逆转,这让宋徽宗有些郁闷。这天上朝,恰好蔡京没来。宋徽宗给蔡京一个特权,每隔三天上一次朝,然后到宰相办公室都堂处理一次公务,平时可在家办公。宋徽宗觉得,今天蔡京不在场,正好可以了解一下大臣对于收复燕云的态度,因为有些大臣惧怕蔡京,当着蔡京的面不敢说心里话。
    宋徽宗问道:“有一事欲商,北伐辽国收复燕京如何?”
    郑居中此时领枢密院事,主管国防军事,所以,他首先表态说:“时机未到,不可为。”
    宋徽宗又问余深:“太宰的看法呢?”
    余深是位老臣,这年已七十一岁,此时担任太宰。余深回答说:“臣与蔡京所见相同,亦曾奏知,恐此事不可轻动。”
    宋徽宗又问中书门下侍郞白时中:“白中书的看法呢?”
    白时中看看左右,显得顾虑重重,他尚未回答,少宰王黼抢着回答说:
    “中国故地,久陷戎虏,今日天助陛下成此大功,若不乘时,恐有后悔。我朝与辽国虽已通好百年,但历朝以来,辽人多次怠慢我们。兼并弱小攻打愚昧,是最好的军事战略。现在不攻取辽国,女真将来必会全部占领辽国领土,到那时,燕云故土将永无收回之日,将不再为我中原所有。”
    宋徽宗听后笑了笑,说:“众人皆说不可,卿独可之。难以施行,姑且等待他日。”
    又过了一些天,宋徽宗在延福宫举行曲宴,宴请蔡京、郑居中、余深、王安中、白时中等宰执大臣们。酒足饭饱之后,宋徽宗令大家泛舟游玩。
    随后,宋徽宗将一张纸交给童贯,让他去找蔡京等大臣们签字。凡是认可收复燕云的,就在这张纸上签名。
    童贯拿着这张纸找到蔡京等大臣,向大家说明皇上的意思。蔡京一听,大为错愕,拒不签名,说:“请回去禀奏皇上,臣将当面陈述己见,难以书名。”
    尚书右丞王安中说:“某生长北方,闻燕人思归之情切矣。今若举事,指挥可定。某亦愿书名。”说罢,提笔签名。
    其余大臣皆默然,既不说话,也不签名。
    很明显,宋徽宗是想通过此举,进一步检验宰执大臣们对于收复燕云的态度。
    现在,宋徽宗心里已经很清楚了,只有少宰王黼与尚书右丞王安中是收复燕云的支持者。如果要继续推行联金灭辽收复燕云战略的话,必须更换宰相。此刻,在宋徽宗心里,蔡京下台已成必然。
    然而,蔡京迟迟不主动提出辞职。宋徽宗等了好几天,蔡京还没有表示。于是,宋徽宗直接令童贯与蔡攸一同去太师府,向蔡京索取辞职报告。
    蔡京没想到皇上这回如此强势,急忙在家置酒,招待童贯与蔡攸,并自称“事出不意,莫知所为”。喝了几杯酒后,蔡京向他俩解释说:
    “我衰老了,应该离职休息,之所以迟迟不主动辞职,是因为觉得,对皇上的知遇之恩还没完全报答,此心二公所知也。”
    旁边的人听见蔡京称呼儿子蔡攸也为公,无不窃笑。从此以后,凡是大臣有当去而不去者,宋徽宗往往遣使前去索取辞职报告,这个规矩,就是从蔡京这里开始的。
    @清溪村人2015 2022-04-16 18:10:11
    写的非常好,让我清楚的了解这段历史
    -----------------------------
    多谢
    二十八、王黼上台
    蔡京下台后,宋徽宗任命王黼为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王黼接替蔡京出任宰相,其实,并没让人感觉很出乎意料。因为,宋徽宗对此早就做过一些铺垫。去年,王黼就开始官运亨通,超常规晋升职务,从通义大夫直接升迁为少宰即副宰相,一下子连升八级。这在朝廷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王黼职位升迁速度之快,大概是大宋开国以来第一人。那时,大臣们就在私下猜测,王黼日后肯定会接替蔡京。
    宋徽宗之所以重用王黼,基本原因也很清楚,那就是王黼积极赞成收复燕云,坚决支持宋徽宗的这个战略设想。但宋徽宗对王黼的任用也还留了一小手,并没任命其为正宰相,而是让他以副宰相之职,主持朝廷日常工作,目的是考察一下他的执政水平与能力。
    王黼字将明,开封祥符人,与童贯是同乡,生于1079年,比宋徽宗大三岁。原名王甫,因与东汉宦官王甫同名,宋徽宗给他改名王黼。《宋史》这样评论他:“为人美风姿,目睛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佞。”《铁围山丛谈》说王黼“面如傅粉,然须发与目睛,色尽金黄,张口能自纳其拳。”
    崇宁二年(1103),王黼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这人政治头脑很精明,善于投机钻营,左右逢源,巧舌如簧。刚开始做官时,他跟吏部尚书何执中的儿子何志,一起共事。他想办法赢得了何执中的好感,并得到推荐,一路升迁。蔡京执政后,他又紧跟蔡京,获得蔡京的好感与提拔。从一个从八品的校书郎,迅速爬升至从三品的御史中丞,他仅用了两年时间。
    蔡京与郑居中政见不和,存在矛盾。但王黼觉得郑居中有郑皇后这层关系,以后或许能够被重用,于是暗中与其交好。蔡京得知后,十分震怒。蔡京认为王黼背叛自己,于是,就调他任户部尚书,准备出难题整治他。此时正值青黄不接,犒赏殿前诸班禁军的奖金一拖再拖,传言有人可能借机闹事,蔡京打算到那时,就以国家财用不足作为王黼的罪状,给他定罪并惩办。
    不久,果然,殿前诸班禁军因没如期受到犒赏,纷纷到户部所管辖的左藏库鼓噪闹事。王黼听说后,当即派人在诸军部前贴上大榜,保证某月某日犒赏他们。众人读榜后皆散。这样,蔡京整治王黼的计划落了空,但两人关系从此彻底破裂。
    失去蔡京这座靠山后,王黼开始寻觅新的靠山。凭借着灵敏的政治嗅觉,他很快发现,宦官粱师成很受宠,于是又投靠过去,与之建立亲密关系,“以父事之”,称粱师成为“恩府先生”。恩府,就是恩地、师门。梁师成,字守道,聪慧狡黠,熟习文法,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刚开始,他在宫中书艺局工作,后来管理睿思殿文字外库,负责对外传递圣旨。自政和年间开始,为宋徽宗所宠信,赐进士出身。朝廷建造明堂时,他担任都监。梁师成自称“苏轼出子”。传说,苏轼远谪之时,曾将家中一名侍婢送与友人梁氏,后来,那名侍婢不足月生下了梁师成。对此事,史家多含糊其词,但也未遭到苏家否认。还有传言说,梁师成顾及兄弟情谊,曾对家中帐房说:“凡小苏学士用钱,一万贯以下,不必告我,照付就是。”苏轼的文章,在当时被朝廷禁止出版印刷。梁师成曾经当面问宋徽宗:“吾先辈何罪之有?”自此以后,苏轼的文章慢慢解禁,开始流行。
    不过,王黼能进入宋徽宗的视野,且脱颖而出,并不完全是依靠粱师成的举荐。主要原因还是,王黼敢于挑战蔡京这个权威性人物,并坚决支持宋徽宗收复燕云的战略构想。宋徽宗对此很欣赏。因为,宋徽宗需要强有力的大臣来牵制蔡京,以对抗蔡京专权。现在,更需要这样的大臣,来帮助自己实现收复燕云这个战略构想。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王黼善于察言观色,善于揣摩宋徽宗心思。所以,他每次发言,都能说到宋徽宗心坎里去,让宋徽宗对其日益看重。宋徽宗曾对身边内侍坦言:“群臣多蔡京宰相门人,王黼独首出朕门下。”
    为示恩宠,宋徽宗赏赐给王黼一套豪华宅第,名叫昭德坊,恰好与粱师成家是邻居。
    郑居中也助了王黼一臂之力。郑居中早就希望蔡京下台,因此,他一旦有机会在宋徽宗面前发言,就极力攻击蔡京,满口夸赞王黼,说王黼才干卓越,出类拔萃,担任宰相毫无问题。但是,在收复燕云这个问题上,郑居中与王黼观点相左。郑居中一直反对联合女真人,反对出兵收复燕云。
    王黼主政后,很快让大家刮目相看。他彻底推翻了蔡京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的第一把火是,罢除方田法。所谓方田法,是王安石新法之一,简单说就是,以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根据土质肥瘠,分等级进行定税,一共分成十个等级。这样一来,豪强地主们隐瞒的土地就会被清丈出来,据实进行纳税,这遭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强烈反对。蔡京当政时,自京西、北两路开始推行,直到蔡京下台前,“十年告成六路,可谓缓而不迫”,其实是阻力重重。王黼罢除方田法,立刻赢得了既得利益者官员们的一致赞誉。王黼一炮打响。
    然后,他的第二把火是,精简行政机构,合并会要与六典各局;淘汰一些省府属官,减少财政支出;拆毁辟雍和医学、算学。此时的辟雍,就是太学的外学,即太学预备学校。当时有医学、算学、书学和画学等专科学校。王黼撤销了太学预备学校和医学、算学专科学校。
    第三把火是,废除茶盐钞法。北宋时代对茶盐等大宗商品,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官府掌控大量的南方所产茶叶,批发给茶商,从中获取高额利润。这种官购商销制度,叫做禁榷制,禁止茶商直接向茶园进行采购。蔡京对这个制度进行了改革,允许茶商与茶园直接进行交易。但是,茶商必须向官府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篰。茶引,实际上就是官府发给茶商的一个取茶凭证与专卖许可证。蔡京也“大变盐法”,“罢官搬运,令商旅赴场请贩”。官府发给盐商“要券”,称之为“盐引”。盐商持券到盐场取盐自由贩卖,这样“盐引”就逐渐变成了“盐钞”,取货凭证、专卖许可证逐渐变成了有价证券。官府对盐商的管理制度与茶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食盐的收购环节仍然由官府垄断。蔡京通过对茶盐法的改革,既使官府从繁重复杂的专卖经营中解脱出来,又实现了官府利益的最大化,应该说改革是成功的。但王黼出于政治需要,也下令予以废除。此外,王黼还规定,对富户的科派也一律取消。
    王黼上台后的一系列政治举措,大刀阔斧,雷厉风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与赞誉,人人称其为贤相。
    对王黼的这番政治作为,宋徽宗也很满意。在王黼住宅的大门上,宋徽宗亲笔题写了“得贤治定”四个大字,以示肯定与表彰。

    二十九、金使来京
    宣和二年(1120)九月,也就是王黼上台执政的第三个月,金国使者斯剌习鲁和高随大迪乌受金太祖派遣,携带着国书和土特产,来到了东京。斯剌习鲁是女真人,担任正使。高随大迪乌是渤海人,担任副使。渤海人主要由粟末靺鞨人、高句丽人和汉人构成。粟末靺鞨人为渤海人主体,汉语是渤海人的官方语言。从族属来看,大部分渤海人与女真人是兄弟关系。
    宋徽宗得知后,命赵良嗣负责接待,在位于外城的显静寺赐宴,由卫尉少卿董耘主持宴会。显静寺是一座地处僻静的寺庙,在这里设宴招待金使不会引人注意。用完膳后,赵良嗣又安排金使以新罗人身份入住到同文馆。新罗是朝鲜半岛上一个古代国家,北宋末年的时候,新罗国早已不存在了,此时整个朝鲜半岛已被高丽王朝所统一。
    同文馆位于梁门外安州巷,是专门用来接待高丽国使臣的馆驿。因为当时宋朝与辽国并没断交,而金人是辽国的敌人,所以与金人交往必须秘密进行。将金使说成是新罗人,就是为了遮人耳目,因为辽国在东京也潜伏着不少间谍。
    三天后,宋徽宗在崇政殿接见了斯剌习鲁与高随大迪乌。他们仍然以新罗人身份觐见。接见仪式很简单,接见时间也很短。宋徽宗走到殿前,斯剌习鲁手捧国书呈上。然后,斯剌习鲁与高随大迪乌就在内侍带领下,退出了大殿。
    第二天,宋徽宗赐宴于童贯府第,令童贯负责招待金使。
    午宴刚开始不久,宋徽宗派内侍来给金使传话,说:“今来所约,惟是贵国兵马早到西京,最为大事。”
    斯剌习鲁回答说:“以如一切约定,本国兵马必不失信。”
    过了一会儿,宋徽宗又派内侍来给童贯下诏,令他宴席结束后,安排人员带领金使游览一下大相国寺,并去龙德太乙宫烧香。
    宋徽宗这样安排,可不是随意一说,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带金使去大相国寺参观,实际上是让金使开开眼界,见识一下大宋的繁华与热闹。
    大相国寺是东京城最大的佛寺,占地五百四十多亩,在宋朝建国之前,其规模就已相当壮观。宋神宗时,对其进行改建,将六十四院改为八院,分东西两厢。东厢四院为:宝严、宝梵、宝觉、惠林。西厢四院为:定慈、广慈、普慈、智海。寺内殿宇楼阁众多,画栋飞甍,富丽堂皇,殿中壁画雕塑皆出自唐宋名家之手。同时,大相国寺也是东京城最大的商品集散、商业贸易和文艺娱乐中心,每月开放五次,“四方珍异之物,悉萃其间。”由于位于全城最繁华地段,南邻汴河,交通便利,所以游人如织,熙熙攘攘,“万姓交易”,盛况空前。可以说,大相国寺是东京城最繁华的地方。
    那么,宋徽宗安排金使去龙德太乙宫烧香,又是什么目的呢?
    太乙宫是道观,东京城有东、中、西三处太乙宫,都属于皇家宫观。东太乙宫在城东南,西太乙宫在城西南之八角镇,中太乙宫在内城南熏门外。宋徽宗安排金使去烧香的龙德太乙宫,就是中太乙宫。太乙,是道教中所说的天上北极之神,是最尊贵的天神。太乙宫,就是礼敬北极之神的宫观。在宋徽宗看来,金国是北方之国,应该属于北极天神管辖,所以,金使应该前去烧香礼敬。
    当天下午,宋徽宗令王黼、童贯与赵良嗣都来崇政殿,一起研究金国国书。金国国书原文是这样写的:
    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
    隔于素昧,未相致于礼容,酌以权宜,在交驰于使副,期计成于大事,盍备露于信章。
    昨因契丹皇帝重遭败衄,竟是奔逃,京邑立收,人民坐获,告和备礼,册上为兄,理有未慎,斥令更饰,不自惟度,尚有夸淹,致亲领甲兵,恭行讨伐。途次有差到朝奉大夫赵良嗣、忠训郎王环等奏言:奉御笔,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已许上件,所谋燕地并所管汉民。外据诸邑,及当朝举兵之后,皆散到彼处余人户不在许数。至如契丹请和,听命无违,必不应允。若是将来举军,贵朝不为夹攻,不能依得已许为定。从于上京,已遣回,转赴燕路,复为敌人远背,孽畜多疲,已还士马。再命使人,用报前由。即日据捉到上京盐铁使苏寿吉、留守同知王民效、推官赵拱等,具贯燕城,内摘苏寿吉先行付去。请发国书,备言银绢依准与契丹数目岁交,仍置榷场,及取前人家属,并余二员,即当应允。具形敝幅,冀亮避悰,令属秋初,善绥多福,有少礼物具诸别录。今差孛堇斯剌习鲁充使、大迪乌高随充副,同回前去。专奉书披陈,不宣,谨白。”
    概括起来看,这份国书的中心大意是:前不久,赵良嗣奉御笔来访,要求将来收回燕京并所管之地,并将原来交给契丹的银绢转交给我们。对此,我们同意。但是,举兵以后,其他地方跑到燕京去的人户,不在所许范围之内。如果贵朝将来不出兵夹攻契丹,那么,不能以我们已许诺为由索要燕京。
    王黼看后有些吃惊,他对宋徽宗说:“情况不对啊,所谓燕云之地,既包括燕京,也包括云中,分为两部分,燕京是一部分,包括山前六州,云中又是一部分,包括西京在内的山后九州,合起来才是燕云十六州。金国国书中怎么只答应给燕京并所管州城?燕京只管辖六个州啊。”
    赵良嗣解释说:“关于西京与山后九州,金国皇帝也曾口头答应。不过,他说要等到抓获天祚帝之后,再做交割。我还特别指出,蔚、应、朔三州离大宋最近,不许金军到达。”
    王黼说:“说这些有何用?金国国书中并没记载,口说无凭。”
    宋徽宗说:“此事不能怪赵修撰,都怪朕一时胡涂。朕一直误以为燕云就是燕京。这可如何是好?”
    此刻,宋徽宗已经意识到,自己那份御笔手札犯下了严重错误。他还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这个严重错误,将使大宋在接下来的与金国的外交活动中陷入被动局面,并埋下了外交破裂的危险隐患。他后悔不已,他想努力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可能挽回损失。
    宋徽宗问:“怎样补救?”
    王黼说:“陛下不必烦恼,可再派使臣去金国走一趟,向他们详加说明情况就是了。”
    宋徽宗心里清楚,这事没那么简单,可能要产生麻烦。他叹了一口气,问:“你们看谁去合适?”
    童贯说:“臣以为还是派马政去,他去过一次,对金国情况比较熟悉。”
    赵良嗣建议道:“这次去应该携带国书,金国皇帝对此很重视。另外,金国将领十分擅长骑射,喜欢炫耀骑术和箭术,最好能派个骑射高手,与马政一同前往。”
    赵良嗣一想起粘罕在马球场上射柳时那得意洋洋的神情,心里就很不舒服。
    童贯说:“马政有个儿子叫马扩,是今年的武举人,据说骑射功夫很不错,可以让他一起去。”
    王黼说:“平州、营州和滦州一带,山峦起伏,地势险要,可做战略屏障,也应该争取一同收回来。”
    赵良嗣说:“此事恐难度很大,平、营、滦一带,并不是当年石敬瑭割给辽国的,是辽国出兵自己占领的。这些事情,金人是知道的。我在上京的时候,曾向金国皇帝提出过,可是,被翻译高庆裔给点破了。”
    王黼说:“事情虽然难办,也要努力争取。也可以把对平、营、滦三州的要求直接写进国书,看看金人的反应。若能收回这片战略要地,对我巩固北部边防意义重大。”
    童贯和赵良嗣听后,默然不语。
    对于王黼、童贯和赵良嗣的建议,宋徽宗皆全部同意。
    三十、马政再次跨海
    宣和二年(1120)九月二十一日,马政携带宋朝国书与事目文书,再次跨海,出使金国。同行者有,金使斯剌习鲁、高随大迪乌,以及马政的儿子马扩等。
    马扩从小接受的是武学教育,内修兵法,外练武术。前年春天,他参加省试考取了武举人。去年三月,他参加殿试,又获得武士上舍。随后,被朝廷授予承节郎、京西北路武士教谕。接到与父亲一同跨海出使金国的命令时,他正在登州牟平老家探亲。
    宋朝这次对金国正式使用了国书,在国书中明确指出,将要收复的领土范围是:自五代以来,所陷幽、蓟等州旧汉地及汉民。并在附录的事目文书中,将幽蓟之地进一步具体界定为:蓟、涿、易、檀、顺、营、平州和太行山后的云、寰、应、朔、蔚、妫、儒、新、武等州。只有将山前山后这些领土全部收回,宋朝才能给付金国岁币五十万两匹。
    国书中还明确指出,赵良嗣在上京与金国皇帝计议时,曾经强调过,所谓燕京一带州城,也包括西京在内。金国皇帝则明确表示:我本不要西京,只是去那里捉拿阿适,等捉到阿适后,就将西京也给与大宋。
    十一月二十九日,马政一行人抵达金国首都阿芝川。此时,东北已是冰天雪地。涞流河水已结成厚厚的冰,车马皆可随意通行。
    马政来到皇帝寨拜见金太祖,礼毕后,捧上国书和事目文书。翻译高庆裔将国书和事目文书,逐一翻译给金太祖听。金太祖越听脸拉得越长,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
首页 上一页[1] 本页[2] 下一页[3] 尾页[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3-30 19:23:16  更:2022-04-22 19:38:44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