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第10页]

作者:ty_大汉羽林郎1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3)
    歃血结盟后,曹节立刻赶到刘宏身边,对惊疑未定的刘宏说:“外面情况紧急,请陛下赶快到德阳前殿躲避!”
    其实外面情况一点也不紧急。但曹节还让刘宏拔出佩剑,并让刘宏的奶妈赵娆等人层层护卫,刘宏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朝德阳前殿奔去。刘宏一到德阳前殿,曹节立刻派人关闭大门。这样一来,刘宏便落在了宦官集团的掌控之中。
    曹节旋即以刘宏的名义下令,召尚书台众臣面圣。尚书台是帝国的中枢机构,主管朝廷要务,并负责起草诏书。尚书台的官员们一入德阳前殿,曹节的人便一拥而上,将刀架在他们脖子上,威逼他们撰写诏书。
    曹节先是让他们撰写了一道赦免郑飒、捉拿山冰、尹勋的诏书,并将它交给王甫。
    为何曹节偏偏把诏令交给王甫,而不是其他宦官呢?因为王甫是个武林高手,而曹节预料,诏书的执行不可能一帆风顺。
    王甫拿着诏书直奔北寺狱,要求山冰和尹勋释放郑飒。山冰怀疑王甫手中的是伪诏,拒不从命,王甫猛然抽刀,将猝不及防的山冰杀死。尹勋大惊,王甫闪电般扑过去,又一刀结果了尹勋,然后将郑飒释放。
    第二个策略是劫持窦妙以揽大权。
    释放郑飒后,王甫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马不停蹄直奔窦妙宫中。窦妙见到来势汹汹的王甫,还来不及害怕,就被王甫的人团团包围。
    王甫一改往日在窦妙面前恭顺卑微的面孔,变得盛气凌人,面目可怖。窦妙突然发现王甫深不可测,令人可怕。恐惧摧毁了窦妙的威严,让她再也摆不起太后的架子,沦为王甫手中任其摆布的傀儡。
    王甫乘机令人在窦妙宫中翻箱倒柜大肆搜查,找到了被窦妙暂管的玉玺。有玉玺在手,加上皇帝和太后都在宦官集团掌控之中,宦官们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居高临下地反击窦武和陈蕃。
    紧接着,王甫派又人守卫南宫,并下令关闭南宫宫门,同时切断南宫与天子所在的北宫之间的通道,以免刘宏被窦武夺走。
    到这时,宦官集团已经化被动为主动,而窦武仍然没有察觉到危险的来临。
    (4)
    宦官集团决定趁热打铁,杀窦武一个措手不及。玉玺被王甫夺取后,第一道盖上玉玺大印的诏书因而横空出世——逮捕窦武及其党羽。
    这道诏书被交到郑飒手中。郑飒当时是被窦武关进大狱,他因此对窦武恨之入骨,早就迫不及待报复他。他一手拿着诏书,一手拿着皇帝的符节,率领众侍御史、宦官,杀气腾腾,直奔窦武府邸而去。
    可想而知,如果窦武落在郑飒手中,将面临怎样的处境。
    郑飒大摇大摆闯入窦武家中,窦武看到来人是郑飒,心往下一沉,立刻意识到宫里发生了变乱。郑飒趾高气扬地宣读完诏书,示意随从们逮捕窦武。他本以为窦武会束手待捕,没想到窦武不动声色,待随从们走进后,猛地将其一把推开,夺路而逃。
    随从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得呆立一旁,郑飒也愣了片刻,然后气得直跳:“还不快给我追!”
    窦武的运动天赋不错,尤其善于长跑,虽然他刚跑出大门,郑飒就率领众人追赶,但还是被他远远地甩在后头。郑飒等人追得灰头土脸,气喘吁吁,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窦武跑进一座军营,躲了起来。
    郑飒不甘心空手而归,喘了一阵气,又重燃杀气,决定闯入军营,搜捕窦武。
    他仗着手握诏书和符节,以为可以在军营里横行无忌,把军营翻个底朝天搜捕窦武。但他始料未及,军士们对他们很不友好,一见到他们就放箭,好几个随从都中箭身亡。郑飒不明白军士们为何如此疯狂,直到他看到了这座军营的首长。
    这座军营名叫步兵校尉营,首长正是窦武的侄儿窦绍。窦绍不仅是窦武的侄儿,也是窦武集团的核心成员,自然不可能让郑飒逮捕窦武。
    郑飒看着身边的随从一个个倒下,一鼓作气,跑了。
    窦武没有下令追杀郑飒,尽管他非常后悔当初没有直接杀了郑飒。
    那么,窦武为何不下令追杀郑飒呢?因为窦武突然发现,如果把宦官集团比作一颗大树,小小的郑飒不过是一根树枝。若想砍倒这颗大树,不能把精力都耗在一根树枝上,而应该径直向树干动刀子。也就是说,窦武决定直接对付王甫、曹节等宦官头子。
    (5)
    窦武原本不打算直接对付王甫他们,但此一时彼一时,窦武即使再追求程序正义,也不能不顾自己的脑袋。
    他马上接手步兵校尉营,召集全军将士,宣布剿灭宦官集团的决定。窦武在将士们面前尽情地挥洒着他的领袖魅力,以极具号召力的谈吐挑动军士们对宦官集团的仇恨,全军士气随着他越来越激动的情绪而不断高涨。
    然而,正当军士们的斗志昂扬,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诛杀宦官建功立业时,窦武却突然下令让军士们原地待命。
    窦武是否又开始犹豫不决?又想追求所谓的程序正义?答案是否定的,窦武和军士们一样,也恨不得立刻诛杀宦官。但他脑子里突然蹦出一个问题,他将要攻打的敌人——宦官集团,他们掌控着多少人马?
    由于窦武不在宫中,宫里目前的情况他一无所知,所以他不能确定,步兵校尉营的千儿八百人是否足够对付宦官集团。
    当意识到危险降临时,骄傲轻敌的窦武顿时谨慎起来,他认为率领一支步兵校尉营攻打深不可测的宦官集团过于冒险。他决定召集更多的兵力。他希望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摧枯拉朽般剿灭宦官集团。
    所幸,召集更多的兵力,对窦武来说并不困难。
    窦武和窦绍在帝国禁卫军北军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调动北军所有兵力。北军编制内一共有五支精锐的禁卫军,除了步兵校尉营,其他的四支队伍是:屯骑校尉营、越骑校尉营、长水校尉营和射声校尉营。五支队伍可以召集的兵力有好几千人。
    窦武预料,宦官集团掌控的人马不可能比北军人数还多,战斗力也不可能与北军相提并论,所以当北军的将士召集后,他又自信起来。
    但眼下,还有一个问题横亘在窦武面前。
    (6)
    俗话说出师有名,把北军将士召集起来,意欲何为?当然是诛杀宦官集团。但窦武不能说得如此直白。他可以对步兵校尉营的将士如此直白,因为步兵校尉营的首长是窦绍,步兵校尉营相当于他的亲军。但北军其他军营的将士,对窦武的忠诚度并没有那么高,不会稀里糊涂替窦武卖命。
    窦武灵机一动,心想找个出兵理由还不容易!他站在高台上,扒出佩剑,煞有其事地对众将士道:“宦官谋反,本将军奉诏平乱,众将士努力奋战!有功者赏,有大功者封侯!”
    跑到宫里杀几个宦官便可封侯,这种建功立业的机会,一生能有几回?北军将士们顿时沸腾起来。
    窦武见军心可用,马上下令向皇宫进发。
    自以为胜券在握的窦武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这样做并不是十分明智,因为他手中缺少一样绝无仅有的稀缺资源。
    陈蕃一直在关注窦武的动态,所以第一时间就得知了窦武出兵的消息。当时,陈蕃已经年近八旬,按说,兵变这种青壮年人的生死角逐,实在不适合他老人家掺和,但他却在第一时间里拔出了自己的佩剑。
    一个年近八旬的老者尚且如此有血性,年轻人岂能贪生怕死?陈蕃扒出佩剑的那一刻,他的部下和学生也纷纷拔出了佩剑。
    陈蕃清点了一下人数,一共八十多人。人数虽然不多,但也足够组成一支奇兵,杀宦官集团一个措手不及。
    陈蕃决定与窦武里应外合。
    他率领着这支由部下和学生组成的“奇兵”,直奔皇宫而去。一路上,这支奇兵展现出惊人的战斗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一直闯入承明门,逼近尚书台。
    陈蕃预感到决战一触即发,他决定在进入尚书台前做最后的动员。他像身经百战的将军一样挺身而立,振臂高呼道:“大将军窦武忠贞为国,宦官们图谋不轨,却反而指责他叛逆。是可忍孰不可忍!诛杀宦官,廓清庙堂,在此一举!”
    (7)
    话音甫落,尚书台外忽然闪现一个人影,陈蕃定睛一看,顿时血脉贲张,那人正是他的宿敌大宦官王甫。
    王甫撞见陈蕃,像撞到陈蕃的魂魄一样吓一大跳,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陈蕃是个有血有肉的大活人。不过,他很快便镇定下来,与陈蕃针锋相对,道:“窦武算个屁的忠臣,先帝尸骨未寒,他就大肆享受,在家中饮酒作乐,还让宫女陪酒。他有什么功劳,如今父子三人都被封侯。做臣子做到这个份上,不该死吗?”
    陈蕃竟一时语塞。因为刘志驾崩以来,窦武确实表现得有些得意忘形。但窦武绝不像王甫说的那么不堪。
    陈蕃想驳斥王甫,可王甫的话像连珠炮,根本不容他插进去。
    王甫越说越激动,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是做戏还是真情流露。他又指着陈蕃骂道:“窦武是个混蛋,你也不是个好东西。你个老东西,一天到晚就想着结党,还天天嚷嚷着要抓贼子,抓你妈妈的,你不就是那个最大的老贼吗?”
    陈蕃怒发冲冠,剑指王甫道:“一派胡言!”
    王甫哇呀一声:“你个老贼,还敢跟我来硬的!给我上!”
    王甫身边的武士一拥而上,准备逮捕陈蕃。陈蕃大喝一声,怒目嗔视着王甫,发出声如雷霆的怒斥。王甫被陈蕃骂得头皮发麻。武士们看着狼狈的王甫,又看着威不可犯的陈蕃,面面相觑,愣在原地。
    王甫气急败坏:“给我上啊!怕什么,我们人多!”
    武士们鼓起勇气,怯生生地向陈蕃靠近。陈蕃的部下和学生立刻将陈蕃围住,面向圈外,杀气腾腾地盯着武士们。武士们又开始面面相觑。
    王甫急得跳起来:“抓住陈蕃者有赏!给老子上!”
    武士们于是将陈蕃他们团团包围。
    陈蕃力屈被擒,被王甫关进了黄门北寺狱。
    由于陈蕃是德高望重的朝廷重臣,王甫并没有理所当然地以胜利者的姿态羞辱他,一切都仿佛例行公事。反倒是王甫的一个狗腿子——宦官的随从骑士(黄门从官驺),对陈蕃拳打脚踢,得意洋洋地骂道:“死老鬼,你还能裁减我们的人员不?你还能克扣我们的俸禄不?”
    陈蕃根本不屑搭理他。
    当夜,陈蕃求仁得仁,被宦官集团杀害。
    血腥的欺骗

    陈蕃遇害时,窦武正在率军攻入皇宫。
    窦武没有料错,一支步兵校尉营不足以对付宦官集团,但召集北军将士绰绰有余。
    此时,宦官集团手中一共有两支队伍,一支是虎贲军,一支是羽林军。这两支队伍虽然都是禁卫军中的精锐,但人数不多。而且,宦官集团没有全部掌控它,能差使的不过一两千人。仅靠这点儿人马与窦武对抗,赢面着实太小。
    更要命的是,宦官集团已经被窦武困于宫中,找不到任何兵力支援。
    天色渐渐露出鱼肚白,北军将士们士气如虹,窦武正在指挥军队发起最后的冲刺。
    眼看着窦武就要杀入宫中,宦官集团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名士突然降临,竟使得宦官集团扭转乾坤。
    窦武乃士人领袖,按说名士降临,也应该降临到窦武阵营,与窦武并肩作战攻打宦官集团,为何反而助宦官集团一臂之力?
    难道这位所谓的名士是宦官集团的党羽?事实上,他非但不是宦官集团党羽,反而痛恨宦官乱政,和窦武志同道合。
    这便更让人费解,与窦武志同道合为何还要助宦官攻击窦武?难道这位名士是平时袖手谈道义危难关头做叛徒?
    当他率兵攻打窦武的那一刻,窦武确实以为他是叛徒。而同时,他也以为窦武是叛徒。
    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而他和窦武之所以彼此误会,是因为一个血腥的骗局。
    他的名字叫张奂,和帝国名将皇甫规一样,也是一位儒将。而且,他也做过度辽将军,像皇甫规一样战功赫赫。更巧合的是,他还和皇甫规是好友。
    窦武发动政变的一年前(167年),张奂正在西北平定羌人叛乱。此战,张奂大获全胜,斩俘一万多人。事后朝廷论功,张奂本应封侯,不过,由于他没有巴结宦官,宦官集团从中作梗,导致封侯之事不了了之。
    帝国的军人,无不以建功封侯为人生理想,张奂眼瞅着即将实现理想,却因宦官集团的作梗而梦想破灭,从这点上看,张奂就没理由帮宦官集团攻打窦武。
    (2)
    事实上,宦官集团也没有向张奂求助。不过,他们采取了比求助更让人难以拒绝的方式——诏令。
    窦武攻打皇宫的那天晚上,张奂恰好班师回朝。由于此前征战在外,张奂对宫里的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他不知道宦官集团挟持皇帝和太后,也不知道窦武举兵诛杀宦官的义举,他只是在进入雒阳的时候,耳闻宫里正在发生动乱。
    张奂料想宫中有人叛乱,但他不确定,万一听闻的是谣言,而自己贸然带兵入宫,那可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所以,他决定按兵不动,先了解情况。即使宫里真的发生动乱,也应该得到天子的诏令再行动。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可以无组织纪律,任意妄为;而军人一旦得到命令,就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
    然而,当张奂还没有弄清宫里的情况时,便接到了十万火急的天子诏令。张奂大惊失色,只见诏书中写道:窦武谋反,着张奂即刻率五营兵平叛。
    张奂不相信窦武会谋反,但情况紧急,由不得他分辨真假,他只能选择相信。如果诏书所说是实,而他没有领兵平叛,岂不成了朝廷的千古罪人?
    张奂立刻披甲上马,持诏召集宫外五营兵余部(另一部分正在跟随窦武攻打皇宫),然后率军马不停蹄奔向宫廷。
    如你所知,张奂接到的诏书是宦官集团煽动刘宏所下,张奂奉诏后,宦官们连忙率军出朱雀门布防,与张奂所部会师。宦官集团的领兵大将是王甫,他率领着一支一千余人的由虎贲军和羽林军军士组成的精锐,而张奂率领的五营兵也有数千人,两支队伍会师后,人数上已经不少于窦武所部。
    局势迅速朝不利于窦武的方向发展。
    但对窦武而言,最可怕的不是他已经失去兵力优势,而在于军心已经开始动摇。
    (3)
    窦武以平定宦官谋反叛乱,可北军将士们渐渐发现,与宦官们相比,窦武反而更像在叛乱。原因有如下三点:
    其一,北军将士们的职责是保卫皇宫,可窦武却让他们攻打皇宫。虽然窦武已经向将士们解释过,宦官集团盘踞宫廷叛乱,但还是没有完全化解他们的疑惑。
    其二,窦武所谓的奉诏讨贼,至今仍然是一句空话,他手中既没有诏书,也没有和天子取得联系,将士们越来越怀疑其真实性。
    其三,他们有的人认识张奂,知道张奂是个正直的将军,而且向来与宦官不睦,可如今他也在协助宦官们攻打窦武,难道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但以上三点,还只能使北军将士们怀疑窦武,只能影响队伍的士气,并不足以使整个队伍的士气崩溃。只要窦武安抚得当,一鼓作气,也不是没有扭转局面的可能。
    然而,王甫的一个决定,使窦武所部的士气迅速瓦解。
    王甫拿着诏书,正告窦武所部将士:“窦武叛乱,天子下诏讨伐,尔等还不快速速投降!”
    窦武和王甫都指责对方叛乱,并打着奉诏讨贼的旗号用兵,但窦武没有诏书,而王甫有,而且王甫还率领着天子的贴身禁卫军虎贲军和羽林军,看到这一幕,北军将士们更加怀疑叛乱的是窦武。
    不过,将士们还是不敢完全相信王甫,毕竟帝国上下皆知,王甫是无恶不作的宦官,而窦武是正直忠君的名士,从情理上说,窦武不可能叛乱。
    对将士们而言,相信窦武还是王甫,不仅是一个选择那么简单,它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叛乱的是宦官,却选择相信王甫,倒戈攻打平乱的窦武,到时宦官叛乱平定,自己肯定会被清算。反之亦然。
    (4)
    洞悉人性的王甫对此了然于胸。他还清楚,即使窦武真的叛乱,北军将士们也未必会束手投降。因为他们已经参与窦武的叛乱,已经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过,既然横竖都是一死,不如放手一搏,也许还能搏出一条生路、一个前途。
    如此看来,王甫和窦武之间还是有一场硬仗。
    但聪明人认为,这场硬仗完全可以避免。既然北军将士们担心投降也是一死,王甫为何不下令赦免跟随窦武的北军将士,只追究窦武窦绍叔侄的罪过?
    只诛首恶,胁从不问,这绝对是个高明的策略,它能够马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事实上,历朝历代的聪明人在平乱时,都喜欢利用这一策略。
    但王甫却没有这样做。王甫没有这样做,不是没有想到,也不是认为它不高明,而是认为它不够高明。
    这个不够高明的策略,用来对付窦武,就可能显得一点也不高明。
    北军将士并没有断定窦武叛乱,也就意味着,他们没有断定自己是在跟随窦武叛乱,没有断定自己是有罪之人,没有断定自己需要赦免,因此他们未必会因为王甫的赦令,而纷纷放弃抵抗。
    不过,王甫将这个不够高明的策略,进行了一个小小的优化后,便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王甫决定对窦武所部展开心理战。于是,他让军士们高呼:“窦武谋反,尔等都是天子的禁卫军,为何要攻打皇宫?赶快投降,先投降者有赏!”
    王甫把“赦免北军将士”优化成“先投降者有赏”,乍一看,这个优化并不高明,优化之后的策略似乎还不如优化之前的。
    如果王甫不能说服北军将士相信窦武谋反,固然会有好利之徒为了赏赐投降,但北军将士都是优秀的军人,他们拥有相对良好的军纪和操守,怎么可能因为王甫的赏赐,便纷纷放弃抵抗?
    (5)
    关键还在于,王甫说得很清楚,先投降者有赏,换言之,后投降者什么也没有。既然如此,当先投降者领赏后,其他人为何还要投降?
    如果你真这样认为,只能说明你还不够了解人性。
    王甫深知,犹豫不决的人,最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北军将士已经开始怀疑窦武叛乱,正对是否投降犹豫不决,但之所以没有投降,除了担心站错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清楚其他人的想法,担心自己成为队伍中唯一投降的懦夫。
    他们都在观望,只要有一人投降,就会有第二人,第三人……最后带动整个队伍的人放下武器。
    但还有一个问题,王甫为何只赏赐先投降者,而不赏赐后投降者,使北军将士雨露均沾岂不更有诱惑力?
    这再次体现了王甫的洞悉人性,如果让北军将士雨露均沾,就可能不会出现第一个投降者。因为既然无论何时投降都可领赏,谁愿意做第一个出头鸟?王甫只赏赐先投降者,正是利用了人们争夺利益的心理。
    果然,当王甫的军士高喊出先投降者有赏的话后,窦武的队伍中有部分人不约而同立刻放下武器,争当第一个投降者。
    见他人投降,那些观望者也不再有道德上的顾忌,纷纷心安理得地放下武器。
    投降的风气迅速覆盖整个队伍。随着投降的人越来越多,窦武又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导致他迅速走向末路。
    因为投降的人越来越多,所以窦武的实力越来越弱,胜算越来越小,那些原本忠于窦武的将士也渐渐失去信心,纷纷向宦官集团投降。
    才过了一个时辰左右,窦武的队伍便投降殆尽,窦武几乎沦为光杆司令。此时的窦武,不要说反抗宦官集团,也自保的力量也失去了。
    眼瞅着队伍越来越少,窦武的斗志彻底崩溃。他和窦绍在少数死士的掩护下逃跑。王甫立刻指挥军队追击,在宫外不远处将窦武和窦绍包围得水泄不通。
    窦武见大势已去,为避免受辱,只好拔剑自刎。
    窦绍也选择了同样的结局。
    不知窦武穷途末路时,有没有后悔。如果他当初听从陈蕃的劝告,没有得意忘形,没有顾及程序正义的名声,杀宦官集团一个措手不及,宦官集团绝无挟持刘宏和窦妙的机会,也撑不到张奂班师回朝的那天。
    那么,拔剑自刎的只可能是王甫和曹节他们,整个东汉政局将焕然一新。
    只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第五章 再兴大狱:第二次党锢之祸

    大清算

    窦武死得很惨。
    他自刎后,被王甫下令砍下头颅,挂在雒阳都亭示众。
    更惨的则是窦武的亲朋故交,他们很多根本不清楚窦武的政变,但依然被宦官集团打成窦武反革命集团分子,而惨遭诛杀。
    比如虎贲中郎将刘淑,便被宦官集团污蔑参与政变,被逼自杀。
    参与政变的侍中刘瑜、屯骑校尉冯述,更是被宦官集团屠灭全族。
    最倒霉的当属前尚书魏朗。窦武发动政变时,他已经免职回乡。他的家乡在会稽郡(今江浙一带),与雒阳相距两千里,根本不可能参与政变,只因他与陈蕃有交情,宦官们竟指鹿为马,强行将其划为政变分子,使其被迫自杀。
    而窦武家中的老幼妇孺,这些人虽然没有参与政变,也不对宦官集团构成威胁,但还是被宦官集团流放日南郡(今越南中部)。
    流刑在古代仅次于死刑,因为古代交通不便,流放途中免不了劳碌奔波,而且还可能被押送的官吏欺压。好不容易熬到流放地,由于当地气候环境恶劣,犯人很可能会因水土不服而染病,一命呜呼。
    宦官集团如此对待窦宪的家人,难道贵为太后的窦妙坐视不管吗?
首页 上一页[9] 本页[10] 下一页[11]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15 01:02:19  更:2022-07-17 17:29:1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