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第11页] |
作者:ty_大汉羽林郎1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2) 窦妙倒是想管,可惜她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虽然窦妙没有支持窦武的政变,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是宦官集团的功臣,但还是遭到了宦官集团的报复。窦武死后,窦妙被迁往南宫云台,虽然她还是太后,但已经徒有虚名,几乎被宦官集团软禁。 窦武、陈蕃死后,士人们群龙无首,无法与宦官集团抗衡。而天子刘宏年幼,太后窦妙又被软禁,此时的宦官集团可谓权侔人主,只手遮天,而且几乎不受约束,可以彻底放飞自我,疯狂打压政敌。 为了避免朝堂上出现第二个窦武或陈蕃,宦官集团下了一个疯狂的命令:凡窦武或陈蕃举荐的官员,以及他们的学生、旧部,无论官职多大,一律罢免,而且终生不能做官。这无异于一次小规模的党锢。 曹节盯上了宫廷顾问(议郎)巴肃。 巴肃和窦武颇有交情,曹节以为他参与了政变,但他后来发现,自己可能误会了巴肃,巴肃一个小小的顾问,怎么可能参与如此重大的宫廷政变?但鉴于他是窦武的人,曹节还是把他也列入了党锢名单中。 被免职后,巴肃被赶回家乡渤海郡高城县,心中满是愤怒与悲凉。如今宦官当道,巴肃认为,自己可能真的会被禁锢终生。 然而,回乡没多久,巴肃便收到了朝廷的诏令。 |
(3) 朝廷让巴肃立刻入朝,只不过,不是入朝为官。巴肃喟然长叹,流露出悲壮的神色,心情却由失望瞬间转为绝望。他马上乘车赶到高城县县廷,面见县令。 高城县令也已收到朝廷的诏令,他急忙对巴肃说:“您入朝是死路一条,赶快逃吧!” 原来,曹节仍在盯着巴肃。巴肃回乡后,他发现了一个窦武政变的内幕,窦武在密谋之初,曾与宫中多位郎官商议,其中便包括巴肃。所以,曹节让刘宏下诏,企图将巴肃召入朝中治罪。 巴肃知道入朝是九死一生。县令说:“既然您知道,那为何不逃?说实话,先生敢和宦官斗争,鄙人甚是钦佩。如果您不嫌弃,我这县令也不做了,无论您去哪里,我都誓死相随。” 县令边说边解印信,巴肃赶忙阻止他,道:“你这是何苦?男子汉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怎能连累他人?况且,作为臣下,有谋略不敢隐藏,有罪过不敢逃避,既然没有隐藏谋略,又怎么敢逃避刑罚?” “我到您这儿来,不是求您放我一马,或者想让您跟着我一起逃跑,而是主动投案。”巴肃让县令立刻将他押解入朝。 入朝后,巴肃求仁得仁,被曹节杀害。 曹节和王甫他们又将陈蕃暴尸街头,企图诱使陈蕃的亲友现身。陈蕃的亲友大多被株连,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也知道这是个圈套,不敢给陈蕃收尸。陈蕃的遗体就这样暴露在大街上,任由日晒雨淋,蚊虫叮咬。 铚县县令朱震不忍心,他决定收殓陈蕃的遗体。 朱震是陈蕃的老友,也是一位刚正不阿的大臣。当年,他担任某州从事时,上奏弹劾大宦官单超的哥哥济阴太守单匡贪污,导致单超也被刘志谴责。单超惶恐不安,竟脱下帽子到狱中认罪。 |
(4) 朱震收殓并安葬陈蕃后,果然遭到了宦官集团的报复。宦官集团将他全家老少下狱,一律戴上沉重的刑具受审,朱震本人更是遭到惨无人道的拷打。 宦官们拷打朱震,不仅是泄愤,更是想从他嘴里挖出东西。宦官们一边给朱震用刑,一边审问他:“安葬陈蕃的事,可以不治你的罪,只要你说出陈逸在哪里。” 陈逸是陈蕃的儿子,宦官集团抓捕陈蕃家人时,发现陈逸早已不见人影。陈逸逃了,但短时间里,陈逸能逃往何处?怎么可能找不到半点踪迹?宦官们怀疑有人把陈逸藏起来了。他们一定要抓到陈逸。 朱震一脸无辜的样子,说:“你们去陈蕃家找他啊,问我干什么?” 宦官下令给朱震加重用刑,疼得朱震龇牙咧嘴。 “你少给我装傻,陈逸逃了,你不知道吗?是不是被你藏起来了?” 朱震一脸懵:“陈逸逃了?我真不知道啊!我怎么可能把他藏起来!” “我劝你老实交待。我知道你不怕死,可你一家老小都在我们手里,你最好给我说实话,否则别怪我对你全家不客气!” 朱震说:“别,别,我知道肯定说,可我真不知道啊!” “还在给我装傻充愣!实话跟你说吧,我们早就接到情报,是你把陈逸藏起来了,不然我们抓你全家老小干什么?快说!” 朱震心想:这家伙不会是诈我吧? 宦官们还真没有诈朱震。他们确实已经发现陈逸被朱震藏了起来,只不过不清楚藏在何处,所以才把朱震的家人也逮捕入狱,企图威胁朱震说出陈逸的下落。 |
(5) 不过,朱震始终没有说出陈逸的下落,无论他遭到多么残酷的拷打。陈逸因此逃过一劫,直到党锢之祸结束后才现身,后入仕为官,官至鲁国相。 窦武的头颅一直挂在大街上,行人见之,无不闵叹,同情其遭遇。窦武的旧部、桂阳郡人胡腾实在看不下去,偷偷取下了窦武的头颅,并同他的尸身一起安葬。 毫无疑问,这样做必将得罪宦官集团。 果然,宦官集团得知胡腾安葬窦武,当即下令将胡腾罢职,禁锢终生。 对胡腾而言,如此结局,无疑是一件幸事。因为他除了安葬窦武,还做了一件严重触犯宦官集团的事,只不过宦官集团没有发现。 窦武败亡后,宦官集团将他家中不构成威胁的老幼妇孺全部流放日南郡,但有一人是宦官集团的潜在威胁,却侥幸逃过一劫。 这人便是窦武的孙子窦辅。窦辅当时只有两岁,被胡腾冒着生命危险救走。为了掩人耳目,胡腾对外声称窦辅是自己的儿子,并和窦武的另一个旧部张敞合作,将窦辅送到零陵郡藏了起来。 汉献帝建安年间,窦辅恢复身份,被曹操辟为丞相府属官。 |
(6) 在清算窦武集团的同时,宦官集团内部歌舞升平,正在欢快地分享胜利果实。 大宦官曹节被封为育阳侯,并担任长乐卫尉,负责宫廷守卫; 王甫升任中常侍,并担任黄门令,负责管理宦官; 主持结盟反击窦武的长乐宫侍卫长(长乐五官史)朱瑀,则被封为列侯,同时被封为列侯的还有共普、张亮等五人。 此外,还有十一个“表现突出”的宦官被封为关内侯。 曹节在吞下最大的胜利果实后,很够意思地向刘宏提出给张奂封侯。他说:“窦武的叛乱得以剿灭,张将军可是居功至伟啊!如果没有他,咱们能斗得过窦武吗?” 刘宏于是像提线木偶一样下诏给张奂封侯。 张奂此时已经得知政变的真相,他整日里悔恨不已,愁眉苦脸,不敢轻易见人,生怕对方骂他与宦官狼狈为奸。 他有时恨不得杀了曹节和王甫以证清白。 他又怎么可能接受曹节为他争取的侯爵? 见张奂不领情,曹节一笑了之。他本想以此拉拢张奂,但张奂既然“不识好歹”,也没必要求他。 区区一个张奂,纵然与宦官集团为敌,又有何惧? 此时的宦官集团今非昔比,权势空前。 曹节俯视朝廷上下,天子刘宏是个孩子,太后窦妙形同废后,窦武和陈蕃的门生旧部被清除得一干二净,接任陈蕃担任太傅、录尚书事的胡广是个好好先生,谨小慎微,根本不敢得罪宦官集团。 宦官集团尽掌朝政大权,谁可抗衡?谁敢抗衡? |
御座见青蛇 宫里出现了一件怪事,吓得少年刘宏直哆嗦。 事情是这样的:建宁二年(169)年4月21日这天,德阳殿的御座上突然出现一条青蛇,刘宏吓了一大跳,同时也很疑惑,为何会有条青蛇跑到宫里,并爬到了御座上?正当刘宏惊疑未定之际,第二天,狂风大作,天上下起密密麻麻的冰雹,而且电闪雷鸣。当天,有一百多颗大树被大风连根拔起。 如此怪事,并伴随着如此异常的天气,让朝廷上下都感到可怕。 然而,连日抑郁的张奂却心中窃喜,他认为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自从发现自己被曹节欺骗,张奂就一直再等一个赎罪的机会,以证清白,以弥补对死难的窦武和被禁锢的士人们的愧疚。 天降冰雹的那日,愁眉苦脸的张奂灵光乍现,脑子里蹦出四个字——天人感应。 他马上给刘宏上了一道奏疏,道:“当年周公下葬时,因不合礼制,所以天象异常。最近也发生异常现象,臣猜想,是不是与窦武和陈蕃的事情有关?他们忠贞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所以老天震怒,降下灾异。臣建议,应该礼葬窦武陈蕃,召回他们被流放的家属,并解除对士人们的禁锢。” 张奂又动情地说:“今后,陛下应该对皇太后更好一些,她毕竟是您的嫡母啊!关键是,她从未亏待过您!现在她被移居南宫,备受冷落,天下人无不为此寒心!” |
(2) 恐惧中的刘宏生怕灾异再次发生,生怕灾异降临到自己头上,正愁没有避免灾异的办法,看到张奂的奏疏后,仿佛抓到一根救命稻草。而且,他也确实有几分被张奂的一片赤诚打动。 可是,刘宏最终却没有下诏礼葬窦武、陈蕃,解除党锢。 他太依赖宦官,如同孩子离不开父母。他像孩子喜欢向父母倾诉一样,恨不得把自己的每一个想法都告诉“宦官爹妈”,礼葬窦武和陈蕃、解除党锢这样重大的事,怎么能瞒着“爹妈”呢? 听说刘宏想解除党锢,宦官们生气地看着刘宏,恍如父母怒视犯错的孩子。他们用教训的口气说:“党人们都是坏人,陛下要想学好,就应该远离坏人。窦武和陈蕃,更是叛逆分子,陛下忘了当初他们是如何叛乱的?怎能礼葬他们呢?” 刘宏虽然不完全认同宦官们的话,但年幼的他、经历政变不久惊魂未定的他,还不敢公然违背宦官集团的意志行事。 张奂很不甘心,他知道是宦官们在背后捣鬼。他也知道,再继续上奏为士人们求情,也无济于事,必须想一个新办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新办法很快就被张奂想到。 |
(3) 由于太尉的职位还处于空缺状态,张奂于是联合尚书刘猛等人,向刘宏建议由李膺担任太尉。 李膺是士人领袖,张奂希望他能成为第二个陈蕃。只可惜,他的用意被曹节当即察觉。曹节气急败坏,连忙让刘宏下诏谴责张奂。 张奂见大事不妙,只好自投监狱谢罪。曹节见张奂识相,倒也没有过于为难他,仅以罚俸三个月了事。 郎中谢弼却没有如此好运。 谢弼同样认为灾异事件与士人们的不公遭遇有关,他上了一道措辞激烈的奏疏,强烈要求刘宏疏远宦官,解除党锢,同时也向刘宏推荐了李膺。宦官集团勃然大怒,将谢弼贬为广陵郡府丞。 然而,谢弼的厄运并没有就此终止。 谢弼不甘心被贬,一气之下,主动辞职回乡。谢弼的家乡在东郡,而东郡太守是曹节的堂侄曹绍。曹绍得知谢弼上奏弹劾宦官集团,竟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谢弼逮捕入狱,严刑拷打,导致谢弼惨死狱中。 谢弼的死让宦官集团意识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虽然窦武、陈蕃已经被杀,其党羽也已经被禁锢,但士人们并没有屈服。他们还渴望着重归朝廷,重掌大权,重新与宦官集团一战。 宦官集团绝不能让这一天到来。 今天的“大好局面”,是宦官们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与窦武浴血奋战换来的,他们无比珍惜。 为了维持“大好局面”,捍卫集团的既得利益,宦官们认为自己不能再“心慈手软”。 |
首页 上一页[10] 本页[11] 下一页[12]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