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第3页] |
作者:ty_大汉羽林郎1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3) 一个人,如果只是志向远大,却没有撑起志向的才华,就难免沦为志大才疏的笑话。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拥有远大志向,但才华与志向匹配的却不多。但陈蕃不是这类人,他不仅人品佳、学识高,还是个极具领导魅力的人,执政能力也是出类拔萃的。 陈蕃担任乐安太守期间,上司是著名的士人领袖青州刺史李膺。李膺执政严苛,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他上任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县的官员畏惧其威严,几乎全部离职而去,但陈蕃却没有离职。因为他为官清廉,颇有政绩。 陈蕃出名,得益于出色的执政能力,但陈蕃成为士人领袖,却更因为他拥有高尚的德行。但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以君子自诩的陈蕃,对伪君子深恶痛绝。 乐安有个名叫赵宣的“怪人”,世人安葬亲人,都会把墓道封死,唯恐暴露亲人的棺椁,而他安葬亡故的父亲,却故意不填塞墓道。更奇怪,也让人毛骨悚然的是,赵宣还住在墓道里。 赵宣为何要住在墓道里?难道他在给父亲守孝?可是,古人给父母守孝,一般是在坟墓旁搭一个茅草屋,住在里面。但后来人们经过了解,发现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真相——赵宣真是在给父亲守孝! 这种守孝方式,即使在讲究事死如事生的古人看来,也未免有些奇葩。但,这却不是赵宣做过的最奇葩的事。 古代有守孝三年之礼,即父母去世后,儿女为父母守孝三年,但实际上通常只有二十五个月,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会遵循。然而,赵宣却为父母守孝长达二十多年。 这种超乎人们想象的孝行,让赵宣名声大振。当地人一提到他,就对他赞不绝口,直夸他是个大孝子。乐安郡政府听说他是个大孝子,多次邀请他到政府部门任职,但赵宣始终不为所动。 当地干部对此深表遗憾。一个如此贤德的人,如果遗落民间,那将是国家的损失。于是,他们把赵宣的先进事迹推荐给陈蕃。 |
(4) 当地干部希望,陈蕃能亲自邀请赵宣任职,而且他们认为,如果乐安郡有人能让赵宣入仕,这个人一定是太守陈蕃。 但当地干部认为只有陈蕃可能让赵宣入仕,却不是陈蕃是太守,是本地最位高权重的人,而是陈蕃当时已经颇有贤名,在贤人士大夫中颇有威望。 此前,乐安有个叫周璆的名人,性格清高,乐安前几任太守请他相见,他都不愿意去,唯独陈蕃邀请欣然前往。 陈蕃既然能让周璆这般高傲的人出面相见,想必也能说服赵宣入仕。 与当地人对赵宣的赞不绝口不同,陈蕃对赵宣持怀疑态度,他根本不相信赵宣能坚持守孝二十多年。所以,陈蕃见到赵宣后,免不了对他详细询问,了解他守孝的情况,以及其家庭情况。 这一问,果然问出大问题! 当问到家里有几个孩子时,赵宣告诉陈蕃,他一共有五个儿女。陈蕃顿生疑惑,忙问赵宣五个孩子的生辰,赵宣以为只是单纯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实相告。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句大实话,反而让自己身败名裂。 陈蕃听到赵宣的实话,竟怒不可遏! 但陈蕃为何突然发怒?原来,赵宣生孩子的时间大有问题。 |
(5) 生孩子还存在时间问题?难道赵宣的孩子是未婚先孕?所谓的时间问题,其实对普通人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但赵宣来说,却是个足以造成轰动的大问题。 赵宣的五个儿女,竟然都是在守孝期间所生。 古人在守孝期间,必须保持清心寡欲的心态,绝对不能声色犬马,甚至连宴会都不能参与,更不必说与妻子同房生孩子。可赵宣不仅和妻子同房生了孩子,还生下五个孩子,这岂非严重违反礼制?然而,赵宣却仍以孝子自诩,这岂非虚伪? 在陈蕃看来,赵宣岂止虚伪,而且变态!为了沽名钓誉,他用一种近乎自虐的方式守丧,而且持续了长达二十多年,已经严重挑战人类的虚伪底线。可是,当地还一直把他当先进典型宣传,陈蕃只觉得作呕。 当然,陈蕃呕吐完后,也可以装聋作哑,继续把赵宣当先进典型宣传,以达到粉饰乐安郡社会风气的作用,从而为自己的政绩添光加彩。但耿直的陈蕃早已决定,绝不要这种虚伪肮脏的“政绩”,宁可冒着得罪乐安百姓的风险,也要揭穿赵宣伪孝子的丑陋嘴脸。 他毫不留情地怒视赵宣,质问道:“你住在墓道里面,还在里面生孩子,如此欺瞒世人,迷惑百姓,就不怕玷污鬼神吗!” 二十多年来,赵宣一直伪装得很好,很少有人怀疑过他的孝行,他也从未想过有人会当面拆穿他的伪孝。面对陈蕃突如其来的质问,赵宣狼狈不堪,一时语塞,不知如何辩解。 陈蕃鄙夷地看着丑态毕露的赵宣,说:“赵宣这种伪君子,怎么配担任公职!如果我今天任用他,岂不是鼓励人们弄虚作假?我非但不能用他,还得惩治他,让世人知道欺世盗名的代价!” 于是,赵宣非但没有当上公务员,还被陈蕃治罪。 陈蕃之所以对伪君子如此深恶痛绝,恰恰因为他是个表里如一的真君子。真君子眼里揉不得沙子,既容不下矫饰虚伪,也见不得好人蒙冤。 |
仗义执言 陈蕃已经起草搭救成瑨等四君子的奏疏,但是,他并没有马上向刘志上奏。 他突然有些担心。 但他当然不是担心激怒刘志,事实上,他非常清楚,刘志看到这份奏疏后,很可能会龙颜大怒,但他并不在乎。 他担心的是,凭自己一人之力,并不足以搭救“四君子”。 他需要有人和他一起联合上奏,如此,方能给刘志制造舆论压力,使刘志迫于舆论压力赦免四君子。 但刘志并不会被几个小臣的奏疏压倒,所以,陈蕃若想给刘志制造舆论压力,最好联合朝廷重臣上奏。 可是,官职越高的人,往往越爱惜羽毛,朝廷重臣们都是努力了几十年,好不容易才爬上高位,他们愿意冒着罢官的风险和陈蕃一同上奏吗? 陈蕃不确定,但他想:不试试看怎么知道? 当时,与陈蕃地位相当的朝廷重臣有两位,一位是司徒刘矩,一位是司空刘茂,他们三人是帝国最尊贵的三位大臣,合称“三公”。 陈蕃想联合重臣上奏,自然不能撇开刘矩和刘茂。刘矩和刘茂都颇有贤名,志向高洁,陈蕃相信他们不会拒绝。 刘矩和刘茂确实没有拒绝,但是,也没有立刻答应陈蕃。 不过,两人都是重名誉、薄脸皮的人,见陈蕃拿个人名誉说事,说我们贵为三公,理应匡扶正义,如果不为四君子仗义执言,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他们马上硬着头皮说:“我们义不容辞!” 陈蕃非常高兴,决定立即上奏。 三公联合上奏,这在帝国历史上并不多见,陈蕃满心期待,刘志能赦免四君子,至少减轻对他们的处罚。 然而,奏疏呈上去之后,如泥牛入海,半天没有音讯。 等了很久,终于等来了刘志的回应,可还不如没有音讯,因为这不是一个好消息。 |
(2) 一天之内,陈蕃、刘矩和刘茂三位重臣,均遭到有关部门弹劾,指责他们为罪人辩护,朋比为奸。 这就是刘志的回应,他不动声色地警告三公:如果继续为成瑨等人辩护,你们的下场,就是以朋比为奸的罪名下狱。 刘矩和刘茂心中一颤。 恰在此时,经审讯调查,四君子并没有滥杀无辜,宦官集团诬告罪名不成立。 但这并不意味着四君子可以出狱,因为刘志的怒火已经被宦官集团挑起,所以他决定追究四君子的抗旨之罪。 如果刘志以滥杀无辜惩治四君子,就是冤狱,三公不得不言,而现在刘志以抗旨惩治四君子,有理有据。 刘矩和刘茂借着这个台阶,马上缄口不言。 陈蕃却决定逆流而上。 而且,这一次上奏,陈蕃的观点更加尖锐,措辞更加激烈。 奏疏的开篇,陈蕃便猛烈抨击刘志缺乏责任心,尽管刘志有无责任心,与四君子的案子并无多少关系。 他说:“小民之家,如果积累百万资产,其子孙都尚且不懈努力,唯恐败掉家业,可陛下产兼天下,却松懈怠政,这好吗?这不好。” 骂够之后,陈蕃才步入正题,指责刘志将成瑨等正义士人下狱是小心眼作祟。 他说:“虽说赦后不当诛杀,但成瑨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除恶,又不是存心冒犯陛下,于国家有功,于陛下无半点损失,陛下有必要如此愤怒吗?” 陈蕃指责刘志无责任心,刘志不好多言,因为反躬自问,自己确实谈不上励精图治。但陈蕃指责他小心眼,他可是一百个不服气。 刘志认为陈蕃在诽谤他。 往事历历在目。 |
(2) 七年前,他曾询问侍中爰延,自己是怎样的君主。 刘志为何突发此问?原来,他当年做了一件名垂青史的大事,他希望得到爰延的表扬。 这件大事便是铲除臭名昭著的权臣梁冀。 刘志铲除梁冀后,还下诏免除全国百姓一半赋税,并下令开放梁冀的林苑,允许贫民开发,天下翕然称颂。 当此之时,帝国臣民普遍认为刘志天资不凡,拥有成为明君的潜质,也无不翘首期待他成为一代明君。 所以,爰延即使不想溜须拍马,实事求是地回答,也应该夸一夸刘志。 刘志满怀期待地看着爰延。 可爰延的回答却让刘志哭笑不得,他说:“陛下任用贤臣,便可以为善;亲近小人,便会干坏事。” 这是什么意思? 爰延说:“这说明陛下是中等君主。” 刘志以列侯身份入继大统,朝政完全由外戚梁冀把持,那时的他,就是一个光杆司令,甚至是一个任其摆布的傀儡。然而,他却能在如此劣势之下,扳倒权倾朝野二十年的梁冀,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党羽一网打尽,这岂是中等君主能做到的? 如果你是刘志,在刚建立不世之功、意气正盛时,听到爰延“中等君主”的评价,当做何想? 而且,爰延说刘志“任用贤臣可为善,亲近小人便为恶”,也可以理解成讽刺刘志是个白痴,容易被大臣摆布。 如果你是刘志,听到这样的话,又当做何想? 我想,任何一个普通人都会生气;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气急败坏;如果是个心胸狭隘的君主,就难免对爰延打击报复。 但刘志既没有报复爰延,也没有气急败坏,他甚至都没有生气。 他颇有风度地说:“你能当面说出朕的不足,朕很感谢你。” 刘志的感谢,可不是说说而已。 没过多久,爰延便被提拔为帝国外交部长(大鸿胪),位列九卿。 明君的度量,刘志多少还是有些的。 那么,陈蕃为何要抨击他是个小心眼呢? |
(3) 陈蕃是为了强调:“人君要有人君的度量,成瑨他们是惩凶除恶,即使有些什么不对的地方,也应该包容,更何况,他们根本没错。” 岂止没错,陈蕃甚至认为,四君子中,有人还做得不够。 他说:“侯览作恶多端,罪该万死,翟超却只是抄了他的家。” 所以他说:“侯览应该感到庆幸,而陛下您,更犯不着为此龙颜大怒。” 陈蕃坚持认为刘志是小心眼,所以,他决定教刘志如何做一个心胸宽阔的皇帝。 他说:“陛下有两个学习的榜样,一个是孝文皇帝,一个是世祖光武帝。” 汉文帝的度量有多大? 陈蕃说:“打狗还得看主人,当年丞相申屠嘉教训孝文帝的宠臣邓通,这算不算冒犯孝文帝?但孝文帝丝毫没有责怪申屠嘉专擅,还反而向申屠嘉道歉。” 光武帝的度量又有多大? 陈蕃又说:“雒阳令董宣当着光武帝姐姐湖阳公主的面,杀死她宠幸的奴仆,让公主倍感耻辱,可光武帝非但没有惩治董宣,反而重重赏赐了他。” 刘志又是一百个不服气。 他骂骂咧咧地说:“这老家伙,以为朕不懂历史,孝文帝和光武帝的事情,和朕的有可比性吗?” 刘志说的没错,两者确实没有可比性。 |
(4) 申屠嘉虽然教训了邓通,但并没有杀邓通,而四君子却下了杀手。 董宣虽然下了杀手,但诛杀的只是湖阳公主的奴仆,关键是,该奴仆是个杀人凶手,本就罪该一死,而且董宣不是在大赦之后动手。 所以他说:“孝文帝和光武帝当然能做到大度!现在成瑨他们抗旨杀人,简直不把朕放在眼中,换作你陈蕃,你能忍?就知道站着说话不腰疼!” 陈蕃其实也认为两者没有可比性。因为邓通也好,湖阳公主的奴仆也罢,都没有张汎、赵津等宦官党羽那般作恶多端、臭名昭著。 尤其是邓通,他所犯的“罪过”,不过是在汉文帝面前不够恭敬,被申屠嘉认为失礼罢了。所以,申屠嘉的所作所为,很容易被理解成存心找茬,其目的是打狗给主人看,以表达对汉文帝宠幸邓通的不满。 如此一来,汉文帝向申屠嘉道歉,就更显得胸怀广大。 所以陈蕃想说:“申屠嘉疑似存心找茬,孝文帝都能向他道歉,四君子虽然抗了旨,但是为了捍卫公道,有什么不能容忍的?” 他想,肯定是宦官们从中作梗,挑拨离间,刘志才对四君子如此仇视。 所以他担心,宦官们看到这份奏疏后,又会挑拨自己与刘志的关系。 因此,他决定给刘志打一针预防针。 他特意在奏疏中说:“臣知道,如果宦官们看到臣的奏疏,他们肯定会在陛下目前哭哭啼啼装可怜,污蔑臣污蔑他们。陛下千万不要相信他们胡说八道。臣的建议还是,陛下应该远离他们,重用正直的士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针预防针并没有取得成效,恰恰相反,它加剧了陈蕃和刘志之间的紧张关系,并波及无辜。 |
(5) 刘志没有看到宦官们哭哭啼啼,所以,他认为陈蕃在污蔑宦官们,进而对其他话也产生了抵触心理。 而宦官们看到这段文字后,对陈蕃恨得咬牙切齿,为了防止陈蕃继续上奏“污蔑”他们,他们盯上了陈蕃。 他们负责给刘志传递奏疏,此后,凡是陈蕃的奏疏,他们都会偷看,只要发现其中有不利于他们的信息,便将其退回。 非但如此,每一次退回奏疏,他们都打着刘志的名义,狠狠谴责陈蕃一番。 他们甚至想除掉陈蕃。只不过,碍于陈蕃官居太尉,又是天下士人领袖,位高名盛,不敢轻易动手。 然而,治不了陈蕃,还治不了陈蕃的下级吗? 于是,太尉府中长史以下官吏,隔三差五便遭到宦官们的攻击,有的甚至被治罪。 宦官们正在一步步剪除陈蕃的羽翼。 陈蕃自顾不暇,已经失去搭救四君子的力量,但他绝不愿眼睁睁看着四君子蒙冤就戮,他希望有人挺身而出,从他手中接过为四君子仗义执言的接力棒。 襄楷义无反顾地伸出了右手,尽管他不是名士,只是一个方士,一个世人眼中的神棍。 |
襄楷骂皇帝 当襄楷的奏疏送到御前时,刘志感到震惊。 但刘志震惊,却不是没料到襄楷一个方士,居然也敢上书搭救成瑨等人,而是被奏疏中的内容震惊。 其实,不仅刘志,任何人看到襄楷奏疏都会震惊,因为他的言论太尖锐,每一句话都像针一样扎在刘志心上。陈蕃向来敢言,他在奏疏中的言论已经足够尖锐,但和襄楷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一千三百年后,明代骨头最硬的大臣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他在奏疏中历数嘉靖的种种不是,气得嘉靖哇哇大叫,嚷嚷着要弄死他,是为家喻户晓的海瑞骂皇帝。然而,海瑞的言论固然尖锐,但和襄楷相比,却也要逊色几分。 海瑞说过的最尖锐的一句话,不过是“天下人早就看你嘉靖不顺眼了(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而襄楷却在奏疏的开篇就直接恐吓刘志——赤裸裸地恐吓,不带一丝委婉。 值得一提的是,襄楷的恐吓,可是有理论依据的,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天人感应。 天人感应通俗地说,是指人的行为能够感应上天,上天会根据人的行为的好坏,降下不同的自然现象。如果一个人做了好事,上天便会降下祥瑞奖励;如果一个人做了坏事,上天便会降下灾异警告。 天人感应理论由西汉大儒董仲舒发扬光大,并主要用在君主身上,以起到约束君主的作用。自这套理论诞生以来,大臣们没少利用它恐吓君主们,而在这些人中,襄楷无疑是最优秀的一位,因为他把这套理论利用到了极致。 襄楷的奏疏开篇便说:“我观察太微星,见天廷五方帝王的星座上,有金、火这样的罚星在闪烁,根据占卜,这是天子的凶象。” 襄楷是个知名方士,相当于跳大神行业的“专家”,在迷信的古人看来,他的话是很权威、很有可信度的。所以,刘志看到这段文字,心里不禁有些发毛。 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可怕的预言。 |
(2) 襄楷说:“金、火二星又都窜入房、心二星宿中,臣掐指一算,这可不得了,说明天子不会有继承人。” 刘志心往下一沉,襄楷戳到了他灵魂深处的伤疤。刘志即位以来,一直没立太子,不是他不想立,而是没有皇子。虽然,他现在才三十六岁,正值普通人人生的壮年,但刘志不是普通人,而是皇帝。但准确地说,他是个被酒色掏空的皇帝,在生皇子这项伟大的事业上,他已经感到力不从心。 襄楷的预言让刘志感到绝望。正当他快要绝望出抑郁症的时候,襄楷又做出了一个更可怕的预言。 襄楷危言耸听地说:“前年冬天,天气特别寒冬,天上地下的鸟啊鱼啊,都被冻死,连雒阳城墙旁的竹子和柏树,树叶都全部枯萎。这太反常了。我脑子一转,想起我老师说过,如果出现这样反常现象,不出两年,天子就要倒霉。” 刘志吓得抖个不停,过了好一阵,直到恐惧的情绪缓解下来,他才敢接着往下看。 接下来的话,让刘志看得很淡定,但看完又很愤怒。 襄楷恐吓了刘志半天,当然不仅是让刘志害怕,而是希望刘志因害怕而听从劝谏。所以,当他自料能够把刘志吓得哆嗦的时候,马上步入正题:“成瑨和刘瓆都是正人君子,他们诛杀犯罪分子,那是为民除害,陛下怎么能听信宦官谗言,将他们下狱呢?这样做真的很过分。听说,三公替成瑨和刘瓆求情,陛下不但不听从,反而谴责他们。这样做就更过分。” 刘志心说:“这襄楷为成瑨和刘瓆辩护的口气,怎么似曾相识?” 他的脑筋立刻飞转,紧接着一拍大腿,骂道:“肯定是陈蕃那老家伙指使的!襄楷这小家伙的口气,简直跟陈蕃那老家伙的一模一样!” 刘志马上意识到一个真相,他不无得意地说:“在工作这一块,朕确实是差点火候,没那么勤政,没少被骂昏君。但在智商这一块,朕可是拿捏的死死的。想通过恐吓让朕就范?没那么容易!” 襄楷又在奏疏中危言耸听地说:“陛下即位以来,杀人太多,自汉朝建立以来,就没有天子像陛下这样滥杀无辜的。我曾听人说,一个人如果滥杀无辜,会祸及子孙三代。” 刘志大怒:“你听谁说的?这不胡说八道吗!” 襄楷又在奏疏中戳刘志的伤疤:“过去周文王,只有一个老婆,就生了十个孩子。可如今陛下有几千宫女,却没有一个皇子。这都是陛下太缺德的缘故。” 刘志气歪了嘴:“你这是诽谤!” 襄楷以为,刘志看到这里,一定会被他吓得坐立不安,于是在最后故作神秘地说:“如今天象异常,国家不太平,必然有坏事发生。陛下想不想知道会发生什么?希望陛下能召见臣,以便臣可以给陛下详细解说。”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