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三国的前夜:党锢之祸(名士、外戚和宦官的“三角战”)[第8页]

作者:ty_大汉羽林郎1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圣怒平息

    罢免陈蕃后,刘志失去掣肘,对为士人仗义执言的官员展开疯狂地打击,于是“朝臣震栗,莫敢复为党人言者”。
    正当朝野上下噤若寒蝉之时,一个书生悲壮地站了起来,他的动静之大,迅速打破了死寂的沉静。他说:“现在轮到我上场了。”
    这个书生就是贾彪。贾彪不愧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当所有人都选择退缩时,他却义无反顾地逆行而上。他又说:“如果我不到京城,大祸不可能解除,”
    说这话时,他像一个身怀绝技的敢死队员那样自信,坚信自己的付出必将换得大部队的最终胜利。
    为了不连累他人,贾彪只身前往雒阳。然而,抵达雒阳后,贾彪却并没有给刘志上书,而是先拜访了两位朝廷重臣。
    一位名叫窦武。他出生于著名的外戚世家,高祖父是帝国的开国功臣窦融,窦融的后代多与帝国皇族联姻。而窦融的祖上,也是著名的外戚,他的七世祖名叫窦广国,乃大名鼎鼎的窦太后(汉武帝的奶奶)的弟弟。
    而窦武本人,更是外戚中的外戚,他的女儿窦妙是刘志的皇后,所以窦武也是当朝国丈。
    在人们印象中,外戚都是张扬跋扈的纨绔子弟,臭名昭著的梁冀便是最好的证明。清高正直的贾彪为何要拜访窦武一个外戚呢?
    因为窦武出污泥而不染。
    窦武为人廉洁奉公,嫉恶如仇,生活简朴。他虽然位居高位(被封槐里侯,官拜城门校尉),收入丰厚,但始终过着普通家庭的生活。他把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和福利都捐给了太学生和贫民,仅留下少部分保证基本的生活开支。
    然而,这对贾彪而言,却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窦武是一个礼贤下士、倾心与士人结交的人,而且对党锢之祸中被捕的士人十分同情。
    (2)
    贾彪拜访的第二位重臣名叫霍谞。他是刘志的亲信,当年粱冀擅权,他多次挺身而出,弹劾粱冀。刘志对他甚为感激,扳倒粱冀后,多次提出给他封侯,但每次都被霍谞拒绝。刘志因此更加器重他,提拔他担任尚书、少府、廷尉等重要职位。
    与窦武一样,霍谞同样同情士人们的遭遇。
    贾彪勇敢却不莽撞,他拜访两人的目的,正是说服他们上书搭救士人们。可是,窦武和霍谞会听从贾彪吗?他们又凭什么听从贾彪?
    刘志正在怒气冲冲地打压士人结党,如果窦武、霍谞上书搭救士人们,刘志会怎么想?会不会认为窦武和霍谞与士人们结党?
    窦武认为,刘志很可能会这样想。但是,窦武还是决定上书。
    窦武已经做好被刘志一撸到底的准备,将奏疏呈上去的同时,他还主动称病辞职,上缴槐里侯和城门校尉的印章。
    与此同时,霍谞也上了一道奏疏,为士人们仗义执言。
    回到家后,窦武和霍谞憋着一口气,闭门谢客,准备迎接刘志的雷霆之怒。
    刘志完全有理由动怒,这不仅因为窦武和霍谞有结党之嫌,还因为窦武的上奏,与其说是搭救士人,不如说是激怒刘志。
    这是一道非常“拙劣”的奏疏。
    按说,窦武想劝说刘志赦免士人们,应该夸一夸刘志,至少应该给他一个台阶下,可他却反其道而行之,反而“污蔑”刘志。
    他的第一句话就是:陛下即位以来,未闻善政。
    “未闻善政”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没干好事”,这不仅仅是批评,无异于彻底否定刘志。如果你是刘志,能受得了如此尖锐地批评吗?如果你是刘志,肯定不服气:朕当初铲除梁冀,减免天下租税,这难道不是善政吗?
    (3)
    不仅在开篇污蔑他,窦武又历数刘志“亲宦官,远贤臣”的种种不是,在奏疏的结尾处还不忘再次否定他。他露骨地说:“如今虽然偶尔有祥瑞,但那是因为国家有贤才,与陛下无关。陛下的行为不符合天心人意,不应该庆贺。”
    求人办事,还把人说得如此不堪,窦武简直像个不通人情世故的“笨人”。
    这个“笨人”,一定会气得刘志火冒三丈,龙颜大怒。
    然而,刘志却出人意料地没有动怒。
    这个“笨人”,居然凭借一道拙劣的奏疏,打动了刘志。
    这着实太令人不可思议!然而,这种不可思议在汉朝人看来,却是见怪不怪。
    这是因为,在个性上,我们与汉代祖先存在着很大的代沟。
    我们信奉的处事原则是圆滑世故,左右逢源,并将其当作一种高情商的表现。但汉朝人截然不同,他们不太懂得圆滑世故,也不太善于左右逢源。他们个性鲜明,敢爱敢恨,为人处世直爽而质朴。
    当年,淮南王英布举兵谋反,高祖刘邦御驾亲征,问英布为何谋反。英布居然直言不讳地回答“想做皇帝”,而不是给自己的叛乱冠以各种光明正大的借口。
    汉和帝年间,刘肇让周纡担任雒阳令,整顿京城治安。周纡甫一上任,便问下属雒阳有哪些权贵,下属知道他嫉恶如仇,只好如实相告。没想到周纡勃然大怒:“我问的是有哪些皇亲国戚,别拿这些小角色敷衍我!”而不是借坡下驴,给雒阳的皇亲国戚们一个面子。
    窦武的“不通人情世故”,在汉朝人看来是直爽。在直爽的民风中浸染的刘志,能够包容窦武的直爽,也就不足为奇。
    但打动刘志的,却不是窦武的直爽,而是他奏疏中的一段话。
    (4)
    在这段话中,他以旁观者的身份,惊醒了刘志这位迷惘的当局者。
    刘志认为窦武的那段话说得很好。
    窦武说:“宦官们奸诈百端,竞相牟取封爵,欺上瞒下,擅权自威,残害忠良,臣真的很担心,赵高祸国的悲剧会再度发生!”
    刘志回想宦官们的所作所为,窦武的话字字属实。尤其是党狱以来,刘志明显能够感觉到,宦官们正在利用他的信任,疯狂地打击异己。刘志认为有必要阻止宦官们进一步疯狂,他很感激窦武提醒了他。
    事实上,刘志之所以被打动,还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才是问题的关键。
    刘志下令逮捕天下正义士人,本就是一个比较情绪化的决定,而今情绪过了,气也消了一大截,对士人们也不再那么痛恨,这才会采纳窦武的忠言,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
    然而,刘志却没有打算释放被捕士人,他只是不再那么痛恨士人们,这并不意味着要赦免士人们。
    所以,窦武和霍谞的上奏只成功了一半,他们阻止了党锢之祸的扩大化,阻止了宦官集团的进一步疯狂,但并未让正义士人重获自由。
    谁也没有料到,真正让正义士人重获自由的,恰恰是他们的死敌宦官集团。
    但这也未免太反常,宦官们是党锢之祸的罪魁祸首,他们岂会反过来搭救正义士人?
    事实上,宦官们确实很不情愿,但局势的发展,由不得他们不这样做。
    在窦武、霍谞上书搭救正义士人时,士人们也在想方设法自救,在牢狱中与宦官集团斗智斗勇。
    宦官们起初并未察觉,但有一天,他们惊讶地发现,那些铁骨铮铮、“屈打不成招”的士人们,突然变得软弱起来,有问必答。
    (5)
    尤其是李膺,此前宦官们要想从他嘴里敲出点有价值的信息,简直比大海捞针还难,如今宦官们还没用刑,他便滔滔不绝地招供同党。宦官们目瞪口呆,以至于尽管李膺招供出了许多同党,他们还是闷闷不乐,因为他们不敢相信李膺说的都是真话。
    李膺说:“这些人真的都是我的同党,经过这些日子的深刻反省,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你们赶快把他们都抓起来吧。”
    宦官们说:“抓什么抓,我警告你,你可千万别污蔑好人!”
    李膺说:“我绝对没有污蔑好人。”
    宦官们深表怀疑。宦官们错了,李膺确实没有污蔑好人,因为他污蔑的都是坏人。
    李膺招供的所谓的同党,其实全是宦官们的党羽。负责审讯李膺的宦官起初没有发现,直到李膺把他的党羽也招供出来。
    宦官们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他们说:“李膺这老家伙像疯狗一样乱咬,迟早会把我们也拖下水。”
    负责审讯李膺的宦官一本正经地教训他:“李膺,你说你身为一个正人君子,怎么能够干出这么没节操的事,随便乱咬人呢?”
    李膺说:“他们真是我的同党啊!”
    宦官们立马明白,李膺决定“无赖”到底了。
    他们想过李膺会反击,甚至想过李膺会用最极端的方式反击,但万万没想到,李膺会用无赖的方式反击。
    然而,这种反击方式虽然不够光明正大,但却屡试不爽,非常有效。
    宦官们再也不敢对士人们刑讯逼供。
    但这并没有任何作用。因为士人们拖宦官党羽下水,不是因为宦官们刑讯逼供,而是想借宦官们之手为自己脱罪。
    宦官们突然惊恐地发现,自己已经沦为士人们手中的棋子。原本势同水火的士人群体和宦官集团,居然成了一条船上的蚂蚱。
    如果宦官们继续打压士人们,士人们便会不断拖宦官党羽下水,使宦官们也遭到刘志的猜忌,最终导致宦官集团和士人群体两败俱伤。
    迫于无奈,宦官们不得不出手搭救士人们。
    可是,宦官集团和士人群体势同水火,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如果宦官们搭救士人们,会不会引起刘志的猜疑?
    (6)
    一百七十多年前的西汉,发生过一段相似的往事。
    当时,外戚淳于长被罢官,汉成帝的舅舅红阳侯王立与淳于长素来不睦,却出人意料地为他求情,引起了汉成帝的猜疑。
    汉成帝派人调查,果然发现问题,王立因收受淳于长的贿赂才为他求情。汉成帝勃然大怒,下令将王立赶出京师长安,导致王立在仕途上一蹶不振,抑郁终生。
    宦官们虽然未必知道这段历史,但他们非常清楚,一旦遭到刘志的猜疑,他们必然面临残酷的打击。
    所以,搭救士人们,还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不过,任何棘手的问题,一旦遇上有利的形势,解决它就和走顺坡路一样轻松。
    正当宦官们一筹莫展时,帝国发生了一个异象,给宦官们提供了一个搭救士人而避免自己被猜疑的绝佳机会。
    这个异象就是日食。
    日食是一种正常的天文现象,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便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便会发生日食现象。
    然而,在缺乏科学素养的古人看来,大白天骤然变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给人一种世界末日突然降临之感。用天人感应理论解说,这意味着人间的统治者犯了错误,老天爷心生不满故而以日食示警。
    宦官们乘机对刘志说:“这会不会是老天爷的暗示?士人们虽然有罪,陛下下令逮捕士人们也绝对没错,但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士人们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老天爷偏偏在这时弄个日食,是不是希望陛下赦免士人们?”
    没想到刘志却不这样认为。但刘志心里想的是:是不是自己发起党狱的事做得太过分,所以老天爷才以日食示警?
    如此一想,迷信的刘志一阵后怕。
    恐惧将刘志对士人们仅剩不多的愤怒吞噬殆尽。
    但没过多久,尚书向刘志呈上一道奏疏。刘志打开一看,这是一道弹劾同僚的奏疏。这道奏疏是青州从事所写,被弹劾的同僚正是平原国相史弼,青州从事指责他抗旨不遵,没有逮捕一个党人。
    这道奏疏无疑是一把大火,它完全可能烧掉刘志的理智和恐惧,重燃他对士人群体的愤怒。
    然而,刘志只是一阵苦笑,旋即下令,准许史弼以俸禄赎罪。
    史弼因此逃过一劫。
    刘志之所以苦笑,是因为他很无奈。因为在收到这份奏疏前,他恰好下了一道诏书,宣布大赦天下。
    这道奏疏救了史弼,也救了整个士人群体,所有被捕士人都得以出狱,重获自由。
    但这种自由是有限的,刘志在诏书中严肃地宣布:党人二百余人皆归田里,书名三府,禁锢终身(终生不许再出来做官)。
    但无论如何,这道诏书的下达,都意味着党锢之祸的中止。
    没错,是中止,仅仅只是中止而已。
    第四章 功亏一篑:窦武谋诛宦官

    帝国第一昏君

    永康元年(167年)年底,帝国呈现一片万象更新的景象,很多士人嘴上悲兮兮,心里却笑嘻嘻。
    但这不是新年即将来临,士人们沉浸在期盼过年的喜悦中,而是发动党锢之祸摧残正义士人的无道昏君汉桓帝刘志终于驾崩。
    这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刘志在浓浓的年味中依依不舍地撒手人寰,崩于德阳前殿,年仅三十六岁。
    刘志的讣告发出后,帝国所有的士人都引颈期待,继承皇位的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他嫉恶如仇、尊师重道、亲贤远佞,尤其是对宦官们深恶痛绝,并带领士人们铲除宦官集团,清除刘志时代的弊政,开创盛世。
    士人们的期待并非不切实际的意淫。
    但这一切得拜刘志所赐,因为刘志没有皇子,而且,他生前也没有指定接班人。于是,新君的拥立权,便落在了外戚手中。而有权拥立新君的外戚,是刘志的岳父窦武。而窦武又是当世名士、道德楷模。
    让一位名士兼道德楷模拥立新君,这难道不是帝国的幸事吗?
    因为窦武是名士,他拥立的新君,必然会亲近士人;因为窦武是道德楷模,他拥立的新君,也必然是位有德之君。
    一位亲近士人的有德之君即位,难道不会解除党锢、重用士人,疏远并打击无德的宦官们吗?
    如此看来,宦官集团岂非在劫难逃?
    不仅士人们如此认为,宦官们也是如此认为,所以,自刘志驾崩后,他们便有朝不保夕惴惴不安之感。
    一位名士的复出,更是加重了宦官们的这种恐惧心理。
    (2)
    这位名士正是陈蕃。窦武掌权后,马上为陈蕃平反,并提拔他为太傅、录尚书事,掌握朝政大权。陈蕃向来刚直不阿,且与宦官集团势同水火,此番复出,他自己也不讳言,就是要铲除奸佞,匡正朝纲。
    当此之时,新君尚未即位,局势很不明朗,朝野上下充斥着一股浓烈的火药味。负责处理朝廷机务的尚书们心存畏惧,徘徊观望,大多托病不朝。
    正当人心惊疑之际,刚复出的陈蕃挺身而出,激励众人道:“新君还未即位,政事如此急迫,诸位怎么还好意思躺在床上睡大觉?这样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
    陈蕃的一番慷慨陈词,使尚书们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也使他在复出后迅速收获了崇高的威望和巨大的影响力。
    士人们无不欢呼雀跃,挫折并没有磨平陈蕃的棱角,陈蕃还是原来的陈蕃,还是那个刚直不阿、勇于担当且拥有极大号召力的士人领袖。
    宦官们则被陈蕃高潮迭起的慷慨陈词吓得胆战心惊。
    半个多月后,公元168年一月二十日,窦武的使者从冀州接来了万众瞩目的新君,他坐着青盖马车,在鲜衣怒马的武士们的簇拥下缓缓驶入宫中。
    为避免夜长梦多,次日,窦武便为新君举行了登基仪式,并改年号为建宁。
    新君名叫刘宏,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人,乃汉章帝刘炟的玄孙,即位前为解渎亭侯。
    刘宏即位时年仅十二岁,从年龄上说,他并不适合做一个皇帝。那么,帝国的皇族成千上万,适合继承皇位的也为数不少,窦武为何偏偏选择年幼的刘宏?
    (3)
    一位名叫刘倏的纪检干部(侍御史)的推荐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窦武并不是特别了解刘氏皇族,所以在挑选皇位继承人时,曾向刘倏打听皇族中谁最贤能。刘倏告诉他刘宏最贤能,窦武于是决定拥立刘宏。
    刘倏推荐刘宏的动机是可疑的,因为他也是河间人,和刘宏是同乡。
    而窦武拥立刘宏的目的也未必单纯,既然他对刘氏皇族不甚了解,为何仅凭刘倏的一面之词,就决定拥立刘宏?这其中是否有方便自己掌权的目的在内?毕竟刘宏只有十二岁,不可能马上亲政。
    如果事实证明,刘宏确实是个贤德之君,我更愿意相信刘倏和窦武都是出于公心。可实际上,刘宏与贤德八竿子打不着,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刘宏的昏庸,足以使他名列“史上昏君排行榜”,而且还会“名列前茅”。刘志虽然被骂作一代昏君,但比之刘宏,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帝国头号昏君的臭名,非刘宏莫属。刘宏即位后,做了三件事,件件奇葩,件件混账。
    第一件事是沉迷享受。
    昏君都沉迷享受,但刘宏的沉迷享受独出心裁,他居然在宫里与宦官宫女们做生意。他在宫里建设了一个市场,开设各种各样的店铺,如布店、米店、鲜鱼店、裁缝店、珠宝店等,使之与民间集市一模一样。然后,他让宦官和宫女们扮演商人和顾客,在其中进行买卖活动。
    这一幕,完全就是一段绘声绘色的街头戏。而刘宏则是这段戏的导演。为了让这段戏更加逼真,刘宏还发挥了他“鬼才导演的想象力”,让人扮演流氓,在市场上斗殴;让人扮演艺人,在市场上卖唱、耍猴。而且,他还亲自参演,穿戴一身奢侈品,在市场上四处游荡,饮酒作乐,玩得不亦乐乎。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2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15 01:02:19  更:2022-06-16 22:09:00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