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之《起源》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中华传统文化系列之《起源》[第4页]

作者:梨花居士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则是对“取法自然”的总结与本质阐述。
    古人取法自然,取的是什么法?无为之法,那么何为无为?现代物理学发现,自然界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一列波的波峰高度与另一列波的波谷深度是相等时,两列波将相互抵消,消失不见。同理,均衡既无为,既不偏不倚,不起冲突的作为。绝非大多数人理解的不作为,而是指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的作为。更加是儒学推崇备至,做任何事都恰到好处的人生极致——中庸!
    关于“无为”的古例,除了孙叔敖改制矮车的典故,《说苑·君道》中也记载,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河间献王是汉景帝刘启第二子刘德,为王二十六载,但没有被卷入西汉王朝的政治漩涡,因为刘德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对中华上古文化的收集与整理中,为上古文化保存和延续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毛诗》和《左传》,便是刘德的功绩。因此,在同为汉室宗亲的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的《说苑》当中,记录了很多刘德言论。
    《说苑·君道篇》中刘向说:“据河间献王刘德说,大禹说,“百姓没有吃的,我就不能驱使他们;成就功业无法惠利于民,我更加无法鼓励他们。因此我不但疏通了黄河,还梳理了它的九条支流。不但凿通长江,还凿通了它的九道分支。并且贯通了五湖四海。即便如此劳苦,百姓也不会叫苦,这便是惠利于民的好处。”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人无利不起早,尤其古人的思想觉悟普遍不高,指望蒙昧的古人牺牲小我,成就大我,无私奉献,更加不现实。于是大禹说想要驱使民众劳作,治理横行天下的水患,不但要让民众填饱肚子,解决后顾之忧,还要让他们看到利益。要让民众确实的看到治理水患对他们每个人都有好处。因此大禹不但疏通了黄河、长江,还疏通了黄河、长江沿岸的支流,并且营造了五湖四海的鱼米之乡,确确实实的惠利于民。
    这便是“天下为公”,天下为所有人共有的和谐理念,而这理念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一样,均取法于太极规则中的“和”规则。
    太极文化存在“中”,既“阴”和“阳”两种元素均衡对等的问题我想大家都略有所知。但也存在“和”,阴和阳不分彼此的概念我想一般人都理解不了。那么让我们先仔细审视下“太极图”:
    
    显而易见,代表“阳”的白色,与代表“阴”的黑色当中均存在彼此,既白色当中存在黑色,黑色当中存在白色。这两个点便被称为“阴阳鱼眼”,是阴与阳的生化之源。

    既是说,阴与阳的产生根源都是对方,中医基础著作《黄帝内经》中此现象被称为“阴阳互根”。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阴阳爻与阴阳鱼的区别在哪里?因为在“太极图”中,阴阳的表示与《易经》中卦爻不同,如同所示,六爻已合两鱼,而鱼指水,意动,会意阴阳流转,故取鱼形。
    而此鱼形便会意出“太极三性”中的第三性——互化,既中庸所说的“致中和”之能。

    天地因何既中又和?既对等对称,同时也是一个整体?皆因天地具有彼此互化的神奇能力。
    下面我们将以天文计算的方式证明,至少在太阳系中,空间与时间是无法分割的统一整体。是《道德经》中说所说的,天下为公的抱一式。
    今天休息,发现有书友私信“取法自然”的问题,认为前文的阐述抽象、笼统,无法准确的把握中华古者“取法自然”的文化实质,希望我能举些更加具体的事例。今天便再与大家讨论讨论“取法自然”,毕竟这个问题对中华传统文化至关重要,直接关乎这中华传统文化是否具有先进性的问题。毕竟长久以来,尤其是近几百年人们辨别价值理念可取与否的重要标准便是其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近代西方哲学为何能够大行其道?因为它直接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催生出改变世界的科学文化理念,形成了人文主义和自然哲学两股互相联系而又有一定区别的思潮。
    而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尼古拉、特莱西奥和布鲁诺,正是这些自然哲学家在15世纪下半叶兴起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用唯物主义反对经院哲学的唯心主义,用经验观察的科学方法反对经院哲学的推演方法,用辩证法的思想反对经院哲学的形而上学。开启了以事实为依据,科学为准绳的大科技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尼古拉和布鲁诺。
    布鲁诺既因为宣扬异端被罗马教廷送上火刑架的科学先驱,从认识论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把握对立统一的途径问题。
    致力于统一天主教会的尼古拉甚至从当时自然科学的材料出发,在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对立面一致的原理,把多样性的统一归结为对立面的统一,认为只有对立的统一才是最高的真理。
    而差不多相同的理念,至少在春秋时期的中国便已经产生,或是说开始消亡。
    述而不作的孔子为何提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价值理念?因为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他恪守“天下为公”的古礼古制,认为天下为所有人共同拥有,因此提出自己想要站立、发达,也应帮助他人站立、发达的仁爱理念。
    既是说,孔子同样认为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即便人与人之间存在对立与矛盾,也应当秉承“天下为公”,天下为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古礼古制仁爱相处。
    本来我们是要计算此理念的取法原型,太阳系中空间与时间的统一现象。但书友的询问提醒我前文的讲述并没有抓住重点,因此我们以《大道之行》中有明确记载的,中华古者指出实现大同社会需要遵行恪守的三个社会价值理念“天下为公”“任贤选能”“讲信修睦”为例,一五一十的重新讲述“取法自然”的文化渊源。
    如此,通过之前的天文计算,我们已经明确至少在太阳系中各天体所表现出的空间与时间参数均衡对等。
    既遵循古学“叁天两地”原则,将空间参数叠加三次,时间参数叠加两次,两者的比较结果均衡相等。
    如下所示:
    火星:(1.5236X1.5236X1.5236)/(1.88075X1.88075)≈1
    金星:(0.723X0.723X0.723)/(0.61519X0.61519)≈1
    水星:(0.387X0.387X0.387)/(0.24X0.24)≈1
    但您一定想不到,这便是古礼“任贤选能”的取法原型,同时也是孔夫子判定他人是不是君子的标准。
    《论语·雍也》顾名思义,阐述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其中,孔子评价君子时曾说:“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认为人过于的质朴率性,就会显得粗鲁。过于温文尔雅,则会显得虚伪。只有性情与礼仪运用的恰如其分,不偏不倚的人才是君子。
    同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德与才也有精辟的论述:“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故给圣人、君子、小人下了定义:“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古时中国选人首先德才兼备,甚至认为这样的人是圣人。但其实这样的任人理念《大道之行》早已有之,那便是我们正在讨论的中华古礼“任贤选能”。
    贤者,德也。
    能者,才也。
    “任贤选能”秉承的不就是任用德才兼备之人吗?
    “任贤选能”的取法原型,便是上文天文计算中展现的时空现象,时空任何一点,空间与时间的比例都均衡对等。
    在古学文化中存在这样一个令大多数人都意想不到的物理本质——天体运动不是天体本身导致的自然现象。
    因为天体如同时空长河中的浮标,起起落落展现出的只是时空的运动形态。如同河流中的浮木,运动不由浮木本身产生,而是由承载着它的河流提供源动力……关于这个问题,之后计算“互化性”时将通过计算天体轨道转速的变化规律加以证明,到时您就会明白天体的运动变化规律为什么与距离有关。为什么爱因斯坦说,导致天体运动的主因不是引力,而是时空扭曲。
    《简帛本·老子五千言·二十二章》中老子说:“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以为天下牧。不自示,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是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而归之。希言,自然。”
    这一章内容,《简帛本》与现今通行本的差别主要集中在“天下牧”与“天下式”的文字区别,但其实两者字意类同,均指治理天下的方式。方法,既行为理念。
    《管子·牧民篇》讲述的便是管子治理百姓的方式方法,行为理念。
    另外一个显著差别则是本章的结尾是“希言,自然”,而在通行本中“希言自然”却是《道德经·二十三章》的开篇。这说明,二十二章与二十三章的内容具有连贯性,论述都是古者取法自然,效法天地,对“统一对立”的规则运用。
    先说《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正”说的是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呈现的自然现象,遇到无法于逾越的障碍时树木会弯曲绕行,延伸生长。古者效法此道,取法出“委曲求全”“无欲则刚”的中庸之道。
    “洼则盈,敝则新”说的则是自然之用,古者发现低洼的地方水会充盈满溢,陈旧破败的事物会自我更新。比如一场大火过后,来年的庄稼会生长的更加丰茂。古者同样效法此自然之理,取法“月亏则盈”“除旧更新”的中庸之用。
    “少则得,多则惑”说的为人处世之道,少取往往能够多得,贪多反而会产生迷惑。比如单位分配福利,拿了一份比拿两份儿看似吃亏,但下次再有福利时,英明的领导肯定首先会想到收获较少的那个人,会把最大、最好、价值最高的那份福利分给他。比如宝贵的进修名额。因为英明的领导深知公平、公正对集体的重要性,会自动维持集体的均衡运转,这便是顺其自然的无为之治。因此古时圣贤常说,无为之治,民日用而不知。比如调整贫富差距,调控贸易逆差,挤压经济泡沫等行为。
    贫富差距,贸易逆差,经济泡沫因何产生?说到底,是因为社会各方面运转不均衡所致!
    “抱一”说白了指维持某系统产生在对立状况时的统一性运用。既然社会矛盾既然不可避免,总会产生,那就尽可能的让它公平、公正,自然而然的运转下去,如久存的天地般保持和谐统一。因此老子说“抱一为天下式”,目的虽然是保持社会的和谐统一,但达成社和谐统一的方法却是无为,不偏不倚的作为,公正,公平!
    老子提倡的“无为”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阐述的都是自然中“统一对立”规则的运用,施行的方法均是持中而行,保持不偏不倚,公平公正的持中之道。对人身行为进行自我约束、调整。
    孔子说对人而言,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不可能保持长久,就连他最得意弟子颜回也只能恪守中庸月余,而他与其他弟子只能数日不违中庸。但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张,行是知的功夫”认知为行为指明了方向,行为则是践行认知需要终身磨砺的功夫。因为有人认为,王阳明是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家圣贤。
    《道德经·二十三章》中老子也强调:“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而况于人乎?”再大的狂风也不过刮一个早上,再大的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谁制造了狂风暴雨(此处隐喻天地)?那么,制造了狂风暴雨的天地尚不能持久的保持一种恒定状态,何况是人?因此老子阐述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起因与结果紧密相随的自然之理,强调君王一旦失去信用,便不会再有威信的治理原则。
    总而言之,《道德经》的主旨是“人君南面术”,教授的是古时君王坐北朝南治理国家的理念与方法。
    通过失佚象数文化证明太阳系中存在的空间与时间统一的自然现象,则需借助大家都非常熟悉,但却少有人懂的四字谶语——阴阳反背!
    “抱一式”出于太极图“阴阳相成,恒久唯一”的象数规则。
    “相成”在社会哲学运用中指相互成全配合,如《道德经·第二章》指出的“难易相成”,难与易相互成全配合,形成判别事物性状的哲学系统。但在象数文化中相成却表现为两仪在数量达成统一后,结果恒定唯一的数学规则。如阳与阴,空间参数与时间参数在数量上达成统一后,结果必然恒定为一。

    古者认为“抱一式”是万物共有的规则,由生灵行为维持演变的社会形态若想长治久安,成为如天地般恒久长存的自然形态,也应效法自然万物“对立与统一并存”的大道规则,视天下为万物共有,生灵求同存异,和谐相处。
    既是说,华夏古者与世界相处的办法看似简单,但却直接有效。认为若要社会长治久安,就应效法天地时空的运转形态,因为天地时空不但承载、生养万物,更加恒久不灭……
    人类的社会行为说到底是模仿行为,孩子模仿父母,普通人模仿自己的人生偶像,华夏祖先也大致如此,不同的是将单纯的模仿行为法则化,故称“效法”。
    “阴阳反背”指统一、对立、互化的太极规则中,阴与阳的各项性质均呈颠倒形态(反背)。阳的空间方位如果是“上”,阴的空间方位必然是“下”;阳的数量性质如果是“多”,阴的数量性质必然是“少”;阳的存在价值如果是“无”,阴的存在价值也必然是“有”;阳的运转方向如果是“左”,阴的运动方向也必然是“右”。
    并且量子力学也发现,当两枚粒子发生纠缠现象时,如果一枚粒子左旋,另外一枚粒子然呈右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者认为这是因为它们进入到叠加共存的创生状态……如果按照“参天两地”规则将两者的数量结合,结果会是个一。既老子推崇的“抱一式”的取法原型,自然万众的共性“统一”。
    但“阴阳反背”只是现象,如水流向下,背后存在着自该如此的原因。
    水为什么向下流动?牛顿认为是因为重力的存在,而重力是引力的一个分力,引力的多少又与质量的多寡与距离的平方有关,因此人类身边引力最大的物体无疑是地球,水也因此流向地球,我们的脚下。
    但爱因斯坦对引力的认识却与牛顿不同,他为什么引力并非是物质与物质间的吸引力,而是空间与时间的弯曲,地球等天体运行在弯曲的时空中,因此会产生绕心现象。
    那么爱因斯然的相对论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哪个更加正确?
    权威的科学解释认为,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预测宏观大物体的运动轨迹,相对论则适用于预测微观小物体的运动轨迹。因此它们并不矛盾,只是适用范围不同而已。
    但对易学深入了解后发现,在易学理论中,“万有引力定律”与“相对论”对现象的阐述大体正确,所谓“万有引力”既是对阴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吸引现象的现代认识。
    古学认为空间与时间一体两面,具有共同的生化极心,犹如黑洞,既吞噬物质也吞噬能量。
    因此牛顿预言,物质与物质间存在吸引力的猜测是正确的,这个吸引力确实存在,但它确是空间与时间,能量与物质在生化过程的自我转化的自然现象。犹如漩涡,既吞噬空间也吞噬时间,既吞噬物质也吞噬能量。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老子取象阐述的正是天与地,空间与时间,彼此转化的平衡能力。
    大家或许疑惑,不自生,为何能够长生?如果能够明白“能量守恒定律”,就能明白《道德经·第七章》中的阐述。
    “能量守恒定律”如此阐述: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转换。
    老子说“天地不自生”,便是“能量守恒定律”中阐述的,能量自我互化的自然规律。
    能量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外一种形态,但总量早已存在。因此“大爆炸理论”预言,在发生大爆炸之前,创造宇宙的全部空间与时间便已经存在,但却被坍缩为体积无限小,密度无限大的时空奇点。
    言下之意,时空的运转不是创造,而是循环,是空间与时间,能量与质量在排列次序与数量上的不重复组合。
    因此牛顿发现,引力的大小,与距离绕心点(极心)的空间长度的平方有关。但在易学“叁天两地”规则中,空间的叠加次数是三次,不是两次。而且牛顿还引入了“质量”这个并不与“空间”直接对等的物理命题,使得时空转化的计算变得复杂。
    牛顿如此解释引力,牵扯出至今我也未能解决的问题——时间以何种规律凝结为质量?虽然受到《周易归真》作者雷元星老爷子运用伏羲阵图换算周期元素表的启发,但我的化学基础薄弱,不适合做此方面研究。于是放弃,安心研究其易学基础理论。因为我坚信只要基础牢固,中华传统文化必能复兴。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没有出现过如花似锦的文化大师,而是缺乏千千万万个犹如孔子般默默耕耘的文化根基,缺乏按照现代的语时语境,重新梳理中华传统后再传播文化传承者。因此我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悟所得,只能此生无憾,对得起老天给我的这份机缘。
    言归正传,时空统一性的计算,围绕“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转化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的认识展开,按照古学“阴阳反背”原则,将“参天两地”的总量,既空间与时间的总量,颠倒之后结合在一起证实。
    若只以计算涉及的“数”论,所谓的“阴阳反背”指,构成阴阳数值的分子与分母在运用次序上的颠倒。如在地球的观察中,火星公转周期为何是1.88075年?因为火星环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耗时1.88075个地球公转周期。地球将自己的公转周期设为分母1,比较出了火星公转周期:1.88075/1=1.88075……
    这就如同某人,以自己的标准评价另外一人,如果答案大于1是善,小于1是恶,那么火星的性质在地球的描述中显然具有善,可取,可效法的正面价值。但在木星时间标准中(木星公转周期),火星性质显然就要小于1(1.88075/11.86=0.1585……),大概只有0.1585个的木星公转周期,具有恶,不可取,不可效法的负面性质价值。因此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强调“道可道,非恒道”,经过任何一张嘴说出的道理,都具有个人的主观片面,都不是公正无私正直之言。
    而“阴阳反背”现象若表现在数的计算中指,阴与阳数值构成次序,总有一方是颠倒。要么时间数值的构成次序颠倒,要么就是空间数值的构成次序颠倒。
    如此一来,我们按照古学“阴阳反背”原则,将现代天文学空间参数与时间参数两者中任意参数的构成次序颠倒过来(颠倒分母与分子的运用次序),再将结果乘积,看看会发生什么?

    首先颠倒火星时间参数1.88075,将它颠倒为以火星时间参数“1.88075年”作为分母,地球时间参数“1年”作为分子的成数路径:1/1.88075=0.531702……
    而火星空间单位保持不变,依旧使用以地球平均日距“1Au”作为分母,火星平均日距“1.5236Au”作为分子的比较结果:1.5236/1=1.5236……
    如此进行“阴阳反背”纠正后的“参天两地”重新排列:(1.5236x1.5236x1.5236)x(0.5317x0.5317)≈1
    怎么样,如此一来,空间参数的三次方与颠倒后的时间参数的两次方的乘积结果是不也是一?这说明什么?
    先不要急着下结论,下面我们颠倒火星空间参数,而火星时间参数保持以地球公转周期“1年”作为分母,火星公转周期“1.88075年”为分子的传统天文学参数不变,再来看看会发生什么。

    如上文所示,火星空间参数“1.5236Au”由地球平均日距“1Au”作为分母,火星平均日距“1.5236Au”作为分子比较得出:1.5236/1=1.5236……

    我们根据古学“阴阳反背”规则,颠倒此参数的成数路径,将火星的空间参数颠倒为:1/1.5236=0.65634……
    如此,再将易经立卦之数“参天两地”重新列式为:(0.65634x0.65634x0.65634)x(1.88075x1.88075)≈1。


    “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顺逆行,二十四山有火坑。”古学《青囊书》中记载的风水歌诀,阐述便是象数文化中”颠倒“与“顺逆”的用数区别。
    古学颠倒是“倚数”,达成数值的倚靠之数,现代科学所说的分母;顺逆则是阴阳所展现出各方面性状,始终保持“抱一成圆”的统一形态。因为“阳与阴”“天与地”“空间与时间”是总量保持不变的循环整体,现代科学定义的守恒体。而空间与时间的守恒爱因斯坦早已计算了出来,那便是相对论的惊人预言之一的时空扭曲(尺缩钟慢),空间与时间的此消彼长。
    同时也是《大道之行》中记载的,达成大同社会需要遵守的社会理念“讲信修睦”,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取法原型!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记载中,有关生化自然事物的共性规则,既所谓的“大道”,古学《中庸》记载:“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既是说,史前文明认为,生化万物的条件有三,一是“中也者”,既前文天文计算中揭示的,太阳系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空间与时间的对等、对称的现象。
    同时也是公元1618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尼斯·开普勒在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绕以太阳为焦点的椭圆轨道运行的所有行星,其各自椭圆轨道半长轴的立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是一个常量。
    但人类对自然现象的探索注定是一条循序渐进的艰辛历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1618年,当开普勒在总结“行星运动三定律”时,并没能意识“行星轨道半长轴”与“行星公转周期”的比对,阐述其实是空间与时间的对比。
    而且这个问题时至今日仍没有被现代科学重视。如同现代人抠文嚼字的注释古学经典,人们热衷的似乎永远不是经典中阐述的道理,而是经典背后隐藏的名利。如“这个字词该何如解释?我认为……”如此这般无非是在做文字游戏,好使自己的解释流芳千古。但好吃与难吃,好吃与很好吃的有多大区别?阐述难道不都是吃的感官体验?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物理定律如何拗口,如何难解,归根结底它们阐述的肯定是对某种自然现象的物理解释。
    那么,对同一种自然现象的解释,难道只有发现者的解释才是唯一答案?
    史前文明认为,生化万物的第二个条件是“和也者”,既天文计算中揭示的第二个自然现象,“阴阳反背”后,空间与时间的总量为一。
    依然是通过现象看本质,空间与时间总量为一的自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是“时空一体”,时间与空间是此消彼长的统一整体。既刘牧在《易数钩隐图》中早有指出,常人无法理解”太极“的关键问题:“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但早在文王作《周易》的西周初年,甚至更早之前,传承上古龙族文化的“龙的传人”便早知晓,天地(空间与时间)是无法分割统一整体。因此《周易·六十四卦》,将“天卦”与“地卦”共同设为首卦。
    那么史前文明认为,生化万物的第三个条件是什么?是“致中和”,停止在既中又和,既对立又统一,恰到好处的中庸状态。
    如何通过计算证明这种状态后文将进行阐述,但最近孩子生病,时间比较紧张,希望大家理解。
    如此我们解释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古者效法的自然“对立、统一”之理。但“致中和”之后,为什么会有“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结论性阐述?您决然想不到,儒学之后同样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道家也阐述过生化万物之理,那便是耳熟能详的道家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谓“道生一”指的便是"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的时空统一之理。
    关于这个问题,先前我们将“阴阳反背”理念引入现代天文学计算,已经证明空间参数的三次方,与时间参数的两次方的反背乘积,总量为一。不但证明了时间与空间总量为一,还证明了它们互为彼此的反面。既是说,空间的背面是时间,时间的背面是空间。如爱因斯坦所言,空间与时间同步膨胀,但不同的是空间膨胀表现为大与小,时间膨胀却表现为快于慢。这便“尺缩钟慢”。
    如此,“一生二”指“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时空统一”中的存在的“天地对立”现象。
    空间与时间虽然是统一整体,但时空的表现形式却所不同。其中最明显的证据便是“行星运动定律”中开普勒发现,只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两次方的比较结果为常数,恒定为数字一。
    但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与行星公转周期的两次方的比较结果恒定为数字一说明什么?说明“天地虽大其化均”,时空虽然广大,但两者的分布却始终均衡对等。
    否则古者何德何能,能够未卜先知,明确指出易学立卦之数为“参天两地”,空间的三次方与时间的两次方?
    因此通过天文计算证明“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与“三生万物”的古理才是本文的关键。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其中的“序”便指构成事物的“阳与阴”既“天与地”的次序。
    既是说,事物的变化与区别,仅在于内在“阴与阳”“天与地”“能量与物质”的排列与分布不同。人为什么彼此长的不同?因为构成人身的原子分布与排列次序不同,仅此而已。
    既是说,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与时间。因此,事物的发展变化也沿着时间与空间展开。因此我们之后要计算的是天文学中空间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尺缩钟慢。
    但我们不使用相对论,而用古者易理,大道至简的简单规则。
    那么,现行天文学中,哪个天文参数能过直观的表达空间与时间双重属性?
    行星轨道转速——公里/秒。
    如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
    那么通过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可以计算出其他天体的轨道转速吗?当然可以,只要我们清楚这颗天体轨道半长轴与地球轨道半长轴的比例。
    如之前所述,事物的发展与变化沿着空间与时间展开,因此只要清楚时空两者之一的展开比例,就能准确的计算出相应变化。
    依然是火星,那颗曾经辉煌无比,孕育过璀璨文明,如今却形将陨灭的美丽行星,它与地球轨道半长轴的比值是1.5236比1。

    既是说,火星轨道平均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平均半长轴的1.5236倍。

    那么火星轨道平均转速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的开方:29.784/√1.5236≈24.13公里/秒。

    同理,木星轨道平均转速,依然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5.204)的开方:29.784/√5.204≈13.06公里/秒。

    土星轨道平均转速,是地球轨道平均转速29.784公里/秒,除算,两者轨道半长轴比值(9.554)的开方:29.784/√9.554≈9.63公里/秒。

    为什么?因为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规律是此消彼长,古学太极之理。

    用现代话讲空间膨胀的同时,空间的反面时间的流逝速率将随同空间膨胀的程度相应变慢,既产生相对论早已预言过的时空现象——时空扭曲。

    但在古学中“时空扭曲”并非不常见奇异现象,而是普遍存在,也是必然存在的时空本质现象——上一日,地上一年”。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试图阐明的自然之理,相对论也在试图阐明过,那便是相对论得出耸人结论,海平面与喜玛亚拉峰顶,地表与国际空间站的时间流逝速率不同。因此才会有闻名遐迩的“双生子佯谬实验”。
    但如果把实验中的比对距离加大,加大到地球与火星那么遥远,人们可能会发现火星的时间流逝速率大概比地球慢1.2343……倍。

    因为,火星沿着绕心点太阳展开运动,既古学所说的动力之源极心展开运动的范围,是地球运动范围的1.5236倍。但此膨胀程度,不止属于空间,也属于时间。如同古者的反复叙述,时空是个无法分割统一整体,看似1.5236倍的空间膨胀中有一半属于时间,因为火星的时空运动范围比地球的时空运动范围大,因此火星时间流逝速率要比地球慢,并且不多不少,慢1.5236的开方倍(1.2343……)。
    因为古者曾经说过“天地虽大其化均”,空间与时间的分布始终均衡对等。
    因此,我们可以准确推算出,火星轨道平均转速大约为24.13公里/秒。
    既是说,古学绕开了现代科学的质能理论,更加本质的从形成质能的时空入手,完成了殊途同归的自然结论——时空一体互化。因为爱因斯坦也完成了闻名遐迩的“质能方程”,以现代科学的方法计算出质量与能量确实可以相互转化。但为什么其中会有光速的平方?光速的平方又在时空互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这个问题我们讲完《四书》再讨论,如今说它为时尚早。
    综上所述,‘道生一’指的便是有无形无象,无法言状的太极。时空混淆为一的原始状态。
    ‘一生二’指的便是由太极而生的两仪,空间与时间。
    ‘’二生三‘’则指由两仪轮转而生,恒停在时间与空间交汇一刹那的灵性之光。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尾页[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4-23 11:15:07  更:2022-05-03 09:42:23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