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秦亡汉兴的那些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秦亡汉兴的那些年[第8页] |
作者:秋风故国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当年先皇想立太子,都因你从中阻挠。大臣都上书指责你不忠,按罪应当灭族。朕念你随先帝有功,乃独赐你死罪,不及家人,这正是朕对你的恩典。”蒙毅身囚代郡,都没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忽然来一使者,传来秦二世的圣旨,历数他本来没有的罪行。他申辩说:“臣不能揣摩先帝的心思,都是臣做官的时间太少(谦虚的话)。先帝巡视天下,二十余位公子,独有陛下跟从,足以说明先帝想立陛下为太子,多年之前就有这种想法,我焉敢阻拦呢?我并不是想逃避死亡,而是怕因为我的死为陛下招来非议。天下人会说陛下杀无罪之人,影响陛下的圣明。祈圣使把臣的话,传达陛下。 蒙毅能够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宠臣,不仅因为出身好,能力强,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马屁拍的好。如果当着秦二世的面,说这些话,可能会有些效果。只是使者曲宫来的时候,得到过赵高的授意,无论无何都要弄死蒙毅。 所以曲宫没听蒙毅的话,而是示意他带来的侍卫,趁蒙毅不备,杀了蒙毅。 秦二世杀掉蒙毅后,没有遵守他对蒙毅的诺言——不罪及家人。 秦二世又派人去杀蒙恬,既然要做,最好做绝。蒙恬威望高,军事能力强,又是拥护扶苏的铁杆,不杀他,秦二世始终放心不下。 蒙恬被软禁在阳周,得不到外面的消息,他活动的范围是一座小小的院落,他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是一次次不停擦试他的那把佩剑。秦二世没有让人收缴他的剑,可能是想让蒙恬能够自觉的自杀,省的他还要专门派人来杀他。蒙恬的求生欲望很强,自杀他从来没想过,他还幻想着有朝一日,他能够再次统帅千军万马,纵横疆场。 |
蒙恬之所以不死,选择等待,因为他自度无罪,他的兄弟蒙毅在朝中又是上卿(他不知道蒙毅已死),肯定会来救他。 使者来到阳周,对蒙恬说:“君之罪太多,你的兄弟蒙毅,因有大罪已被诛杀。” 蒙恬听到蒙毅已死,心中一痛,叹息道:“自祖父至我,三世为秦将,深的将士信任。我将兵三十万于边疆,虽然被囚,只要我振臂一呼,将士必云集响应,现在我虽被囚禁此地,但我有力反叛。我知必死,也不反叛,是不敢违背先人的教诲和先帝对我蒙氏家族的恩德。昔时,周成王误听人言,欲杀周公旦,后来才知周公旦的忠心,幸大错没有铸成。周成王知错善改,才使周朝昌盛。商纣王冤杀王子比干,至死不悟,最后落的身死国亡。所以君王有错,可以进谏使其改也。我是百战余生的人,并不惧怕死亡(说的使假话),只是希望陛下能够从万民之愿,做一圣君。” 使者冷冷的回道:“我受陛下诏书,在此对将军宣旨。不敢把将军的话说于陛下。” 蒙恬闻使者言,心中大怒,目露寒光,拔出宝剑,欲杀使者。 使者吓的面如土色,求饶道:“将军息怒,一定会把将军的话,报于陛下。” 蒙恬见到被吓的面无人色的使者,喟然叹息:“我蒙恬,忠心国事,一片赤诚,天地可鉴。何罪于天?竟然让我无罪遭戮?” 使者瘫在地上,浑身吓得瑟瑟发抖,看着眼前这位已近癫狂的人! 这时候的蒙恬,终于体验到古时的忠臣,无罪被杀的心态,怨恨、不甘、愤懑、无奈、痛苦……,一切词语都无法准确的表达。 蒙恬想到了关逢龙、比干、李牧、白起,蒙恬露出苦笑,他的笑容比哭还难看。不承想自己会和白起有一样的命运,白起他是死有余辜,他坑杀了赵国投降的四十万士卒,他是百死难赎其罪。我从未杀降,为何也落得这样的下场?不,蒙恬忽然想到,自己修筑长城万余里,开山填壑,毁坏地脉,岂能无罪?修筑长城,历经十年,死伤不计其数,长城下有多少冤魂泣诉。如此大罪,又岂能说无罪呢? 想到这里,蒙恬横剑自刎,结束了他绚丽多彩的一生。离开了这个曾经带给他无限荣耀的世界,上天赐予他的一切,终将会收走。 蒙恬身虽死,但其名犹在。他的赫赫战功,为他赢得了中华第一勇士的称号(有些人不认可),他出众的军事才华,使他在中国的军事史上,永远占一席之地。 他留下的长城,有人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其实也是中国人民的苦痛,曾有民谣,来说百姓修筑长城的苦难: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称柱。 长城之下,皆是劳役者的皑皑白骨,他们也有妻,有子,有父母,有兄弟姐妹,他们为修筑长城,或累死,或病死……,尸骨没能埋于家乡。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长城虽然能够阻挡匈奴的铁骑,却不能拯救这个已经丧失了天下民心的帝国。 |
九月,已经停放了近二个月的秦始皇帝尸体,葬于骊山陵墓中,史称秦始皇陵。 骊山陵墓,从秦始皇继位秦王(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至秦二世二年止(前208年),共用39年。之所以修建这么多年,这是古代帝王修建陵墓的传统。 从皇帝继位,就开始为自己修墓,一直到死都不能修完,不是工人消极怠工,而是要讨个吉利。如果皇帝没死,提前修好陵墓,这不是明显的咒皇帝死吗?所以皇帝的陵墓,要一直修,一直修,直到皇帝死亡。 正所谓,生命不息,修墓不止。 秦始皇陵在西安市,临潼区,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墓地选择依山傍水,符合中国的风水学。 秦始皇陵修筑多年,工程浩大,其深度深不可测,据当时人的说法,是已挖至地底。 秦始皇一生求长生不老不成,在陵墓修建上也下足功夫,想在死后如生前一般享受。 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尽其奢华,用水银仿做百川,江河,墓内又修建宫殿,奇珍异宝是应有尽有。 修筑皇陵高峰时期,人工达到七十多万人,占整个秦帝国人口的1/20。 为防止有人盗墓,总负责人李斯费尽心机,墓中布满机关,满是机弩箭矢,盗墓之人,不知墓中机关,很容易触发机括,被射杀在墓中。 但盗墓之人,如果是参与制作幕中机关的巧匠,那么机关也就不起作用。 李斯为这件事专门请示秦二世,以求一个解决的办法。 该怎么做?李斯已有对策,他想看一看这位新任的皇帝,到底有多少手段? “先帝的陵墓,将要修完,其中的能工巧匠,对墓中机关知之甚详。先帝墓中的宝物应有尽有,老臣担心他们有不轨之心,盗窃墓中财物。”李斯见到秦二世,对秦二世说道。 “朕立刻下旨,把他们全部杀掉。”秦二世漫不经心的回答道。 李斯摇头:”他们不仅无罪,而且修墓有功,贸然下旨处死他们,如何向天下人交代?不如让他们自己死在墓中,天下人自然无话可说。” 秦二世疑惑的望向李斯,他不明白李斯的话。 于是,李斯向秦二世仔细的讲出他的计划,秦二世听完连喊妙计 |
李斯在陵墓修完之后,命令所有参与修墓的巧匠,进墓中再次检查墓中的机关,是否布置妥当,是否有遗漏之处。 在陵墓入口不远处,李斯看着鱼贯而入的匠人,他挥手示意身后的甲士,做好准备。 待匠人全都进入墓中,李斯立刻让人关闭外门,墓中的中门并没有打开,陵墓有内、中、外三道门,每道门重逾千斤,是石头所做,没有专门的开门工具万难打开。 李斯把参与始皇陵建造的能工巧匠,诱骗墓中,在封闭的中门和外门之间,活活困死这些人,这就是他对二世所说,让这些人不明不白的死在墓中的计策。 当外门完全关闭后,李斯用冷峻的口气,下达命令:“开始封土。” 秦始皇的陵墓终于完成了,负责人李斯如释重负,他尽心尽力的完成陵墓的修建,为了陵墓的安全,他不惜杀死很多人,他所做的这一切,不仅是因为责任,有是他对秦始皇的知遇之恩的报答。 “今天晚上,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李斯在做完一切事情后,自言自语道。 晚上,他回到家,还没有躺在床上,秦二世就派人送来诏书,让他明日随驾巡游。 秦二世的皇位不是从正规的渠道得来,心里始终发虚,他总想向外人证明他是合法的继承人,他是秦始皇的肖子。所以他总是处处学习秦始皇,他父亲的雄才大略他是学不来的,他只能学点皮毛,秦始皇巡游,他也巡游。 秦二世巡游和秦始皇不同,政治目的不明确,只是在作秀。在巡游的途中,秦始皇以前所立的碑,他会让人在石碑的背面刻文,以彰自己的功德。 一般新君继位,在帝位还不稳定的时候,不会离开皇宫,而是紧紧的控制权力,让各派反对自己的大臣和各方势力无隙可乘。秦二世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他的江山很牢固,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心腹赵高此时却忧心忡忡。 |
赵高心烦,他有心事,现在他被秦二世擢为郎中令,位列九卿,位高权重,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可还是有很多人看不起他,从那些人的眼神中,赵高看到对他的是不屑。 赵高费尽心机,背叛主人,恬不知耻的往上爬,他只是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他想告诉世人,他虽然出身卑微,身有残疾(是太监),可是他不比任何人差,别人能做到的他也能做到。 赵高总在心里想:你们这些人不过是靠父亲的荫德,谋得官职,并非靠自身的能力,你们又有何可骄傲的地方?总有一天,我会让你们都匍匐在我的脚下。 秦二世的巡游,让他们远离朝臣,二世身边少了很多的耳目,赵高和二世独处的机会更多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计划,在赵高的心中开始谋划。 一天赵高把秦二世身边的人都支走,好几次都装出欲言又止的样子,引起秦二世的发觉。 秦二世知赵高有事,问道:“老师有什么话对朕说,不要吞吞吐吐,尽管畅所欲言。” 赵高深通说人之法,自己主动说,和别人问后再说,同样的话说出的效果大不相同。听到秦二世问话,赵高才装出极不情愿的模样,才开口言道:“有些话,臣本不该说,但为陛下计,臣又不得不说。现在朝中的大臣,都是祖上积功,才有今日地位。臣赵高,出身卑贱,陛下信臣,让臣做郎中令,大臣表面对臣恭敬,其实内心不服,他们对臣不满,其实就是对陛下不满。今陛下外出,何不借此机会,杀些有罪的郡、县守尉,让天下人知道陛下的权威。” 秦二世听赵高说的很有道理,自己继位以后,没有任何的功劳,大臣自然看不起自己。“老师的话,朕也常想,今天下承平,也无法建功。大臣内心不服朕,朕的皇位也不稳。诛杀一些郡县的守尉,朝中的大臣,以及朕的那些哥哥,未必会害怕朕。” 秦二世的话让赵高心中一动,秦二世心中的猜忌正是帮助自己,消灭政敌的机会。赵高答道:“陛下所想,也是臣所惧怕的事。”说到这儿,赵高稍作停顿,晃动脑袋,看看四周是否有人,这是一般人说坏话一贯的动作,这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很多大臣,早就私底下嘀咕陛下的皇位来的不正,他们心中盼望的还是让扶苏继位,虽然扶苏已死,但诸位公子还在,如果公子中有人与朝臣勾结,朝廷的大臣没有陛下的心腹,到那时陛下不止皇位不保,恐怕还会有性命之忧。不如趁此机会,诛杀一些大臣和公子,提拔那些出身贫贱的人,让他们身居高位,他们感念陛下的恩德,一定会对陛下效死命,这样朝廷上下一心,陛下皇位才能稳固。” 听完赵高的话,秦二世高兴的回答:“老师说的有理。” 回到咸阳后,秦二世立即下令征调驻扎在城外的卫尉调回城内,赵高知道朝中大臣多是旧贵勋戚,势力庞大,一着不慎,可能会满盘皆输。所以他让二世,调回卫尉在城外的所有军队,拱卫京师。 秦二世从中挑选出,三千精兵,屯驻在咸阳宫的东边,派出心腹之人,担任将领。 秦二世并把卫尉的指挥权,交由郎中令赵高指挥。 朝中的大臣没有想着要推翻秦二世,换一个新皇帝,甚至都不知道怎么会事,秦二世和赵高就开始动手了。 |
秦二世是个养在深宫之中,涉世未深,不通人事的年轻人。赵高是位身有残疾,心理极度阴暗、变态,有着丰富阴谋诡计的老人。秦二世对赵高的信任,注定了秦帝国的悲剧。 主要的责任还在秦始皇,他为了稳固统治,对他的儿子不授予任何官职,他们没有任何的施政经验。秦二世在政治上,近乎于白痴,对于赵高的亡国之计,居然说好。 秦二世派侍卫搜查平常他看着不顺眼的大臣,和诸公子的罪证。鸡蛋里是能挑出骨头的,这要看谁来挑,这事的负责人是赵高。 南宋初期,秦桧以造反罪欲杀岳飞,韩世忠质问秦桧:有何证据?秦桧支支吾吾,答曰:“岳云给张完的反动信,已经找不到了,其事“莫须有”……。不待秦桧说完,韩世忠打断秦桧的话,哈哈大笑几声,笑声中带着无奈,大呵道:“莫须有,何以服天下?” 赵高的觉悟连人渣秦桧都不如,他杀的大臣和公子,连莫须有的罪名都没有, 其中公子将闾兄弟三人,他们被囚禁在一座宫殿内,想杀掉他们三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秦二世和赵高俩人,合计来,合计去,最后只得以三人不遵守礼法,让他们自裁。 将闾本是凤子龙孙,天潢贵胄,听到赐死自己的理由竟然是,从未触犯过的不遵守礼法,心中不由的大怒,可是自己无官无职,让自己死是皇帝的旨意,胳膊拧不过大腿,到头不过一死,心中叹道:皇帝如此糊涂,这秦帝国的江山,早晚也会让他折腾没了。想当年,父亲是何等的英雄。念到此节,心中悲痛,满面泪水,大呼道:“苍天,我何罪呀?”然后和他的两兄弟抱头痛哭,之后拔剑自刎。 秦二世扫除了一切威胁他皇位的人,朝中的很多大臣,也都成了他亲自提拔的人。他的皇位很稳固,表面上看是这样的,没人敢反对他,没有人能反对他。 朝中人人自危,上下离心离德。 秦二世提拔的这些人,都是经过赵高精心推荐的心腹,这人不仅对秦二世感恩戴德,他们更听赵高的话。最大的受益人正是赵高。 秦二世却傻不愣登,自鸣得意。 秦二世这种倒行逆施,自毁长城的做法,身处高位的李斯一声不吭,只是低着头老老实实的干活。一向精明的李斯他有他的打算 |
首页 上一页[7] 本页[8] 下一页[9]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