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3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第4页]

作者:酒鬼醉客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1:18:24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1:45:15
    我还是觉得不能用今天的方向,距离概念去硬套上古时期的情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理解错位,歪曲模糊,代际层叠,早就物是人非了。
    还是要去切实的考据,尽可能站在,如果你是古人,你怎么去理解?去书写?去判断?
    -----------------------------
    嗯,先生,您议得对。酒鬼正是基于此观点读山海经的,酒鬼上图所示的,从华山山脚到少华山山脚的里程,与《西山经》暗合的提示,不正是站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判断么?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1:18:24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1:45:15
    我还是觉得不能用今天的方向,距离概念去硬套上古时期的情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理解错位,歪曲模糊,代际层叠,早就物是人非了。
    还是要去切实的考据,尽可能站在,如果你是古人,你怎么去理解?去书写?去判断?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2:48:30
    嗯,先生,您议得对。酒鬼正是基于此观点读山海经的,酒鬼上图所示的,从华山山脚到少华山山脚的里程,与《西山经》暗合的提示,不正是站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判断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7:25:41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个距离该怎么算呢?是方圆多大的地方呢?
    -----------------------------
    哈哈,先生也,连天以六为节,六十为一甲子的进位制都不懂了么?人家说的只是东西极,何来方圆之论?请信“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吧,个中源尾,从个十百千万选亿入手吧~~~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也,合现今7500公里而己,请注意: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翼望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1:18:24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1:45:15
    我还是觉得不能用今天的方向,距离概念去硬套上古时期的情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理解错位,歪曲模糊,代际层叠,早就物是人非了。
    还是要去切实的考据,尽可能站在,如果你是古人,你怎么去理解?去书写?去判断?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2:48:30
    嗯,先生,您议得对。酒鬼正是基于此观点读山海经的,酒鬼上图所示的,从华山山脚到少华山山脚的里程,与《西山经》暗合的提示,不正是站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判断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7:25:41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个距离该怎么算呢?是方圆多大的地方呢?
    -----------------------------
    @酒鬼醉客 2016-04-09 20:57:03
    哈哈,先生也,连天以六为节,六十为一甲子的进位制都不懂了么?人家说的只是东西极,何来方圆之论?请信“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吧,个中源尾,从个十百千万选亿入手吧~~~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也,合现今7500公里而己,请注意: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翼望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
    -----------------------------
    表达错误到歉!是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合现今750多公里而己,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招摇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唉,今晚酒鬼老虎尿灌多了点,明儿再仪,明儿再议~~~
    @我入地狱2013 2016-04-08 07:05:27
    证明自己,能有点收获请用在自己身上,境界突破那才是根。别人需要你去证明吗?有意思?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0:27:02
    不明就里,望先生赐教,,,
    -----------------------------
    @我入地狱2013 2016-04-10 02:12:39
    自己能干啥不明白?也许你对山海经有认知,但也要用到自己身上,用到自己的方向,会有很大收获。如果你是为写东西,就省省吧,你的文笔出不了头。山海经对西方来说就神经病,对目前中国人90%认为也都是神经病,5%能用你看到了?
    -----------------------------
    哈哈,恕酒鬼愚昧,还是没听明白先生的是什么意思,酒鬼于1994年购得一本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在酒鬼书柜中沉睡了20年,现酒鬼年过半百,居闲在家,以读《山海经》为乐,见天涯煮酒亦有同乐之友,且还甚是热闹,但却不合酒鬼口味,酒鬼一时兴起,也来赶个场,凑凑热闹,不可以么?钓名沽誉乃文人秀才们所为,酒鬼一界山野闲夫,干酒鬼何事?至于《山海经》是不是神经病,貌似也与先生无关吧,不是么?先生也读《山海经》么?如不会读,您视它为神经病,又关酒鬼何事呢?酒鬼发贴只为己得,那管别人用不用焉哉,是故,对于先生赠酒鬼的这个回复,酒鬼真乃一头雾水也,脑水消化不了,哈哈哈~~~
    试一试。
    谢客服!酒鬼新生也,谢谢!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1:18:24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1:45:15
    我还是觉得不能用今天的方向,距离概念去硬套上古时期的情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理解错位,歪曲模糊,代际层叠,早就物是人非了。
    还是要去切实的考据,尽可能站在,如果你是古人,你怎么去理解?去书写?去判断?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2:48:30
    嗯,先生,您议得对。酒鬼正是基于此观点读山海经的,酒鬼上图所示的,从华山山脚到少华山山脚的里程,与《西山经》暗合的提示,不正是站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判断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7:25:41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个距离该怎么算呢?是方圆多大的地方呢?
    -----------------------------
    @酒鬼醉客 2016-04-09 20:57:03
    哈哈,先生也,连天以六为节,六十为一甲子的进位制都不懂了么?人家说的只是东西极,何来方圆之论?请信“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吧,个中源尾,从个十百千万选亿入手吧~~~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也,合现今7500公里而己,请注意: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翼望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
    -----------------------------
    @酒鬼醉客 2016-04-09 21:10:09
    表达错误到歉!是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合现今750多公里而己,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招摇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唉,今晚酒鬼老虎尿灌多了点,明儿再仪,明儿再议~~~
    -----------------------------
    @隐龙先生 2016-04-10 16:43:24
    如果按纯粹按照数字计算,5亿步,足足有30万公里之遥,不知道你这个1732.6公里具体咋来的?
    -----------------------------
    @醉客W 2016-04-10 17:18:11
    “酒鬼醉客”被他人盗用去刷广告,被涯叔封杀,没办法,酒鬼只能用“醉客”回复你,见谅!
    中国古代表示数量的单位依次是: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
    也就是说《山海经》中,出现的那个亿,就有可能只是十万以上的单位而己,故5亿十选九千八百步,也有可能,只有五十万零九千八百步,按三百步一里算,只有1732.6周里。
    -----------------------------
    @隐龙先生 2016-04-10 22:22:23
    我觉得王红旗先生的帝禹山河图,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不知道酒鬼兄是否如此认为?
    -----------------------------
    嗯,以王红旗先生为主的“华夏”派们的研究,确实是符合当时实际地理情况的,只可惜,王红旗先生未能把“海侵”事件与《山海经》联糸起来,故,在他对“招摇之山”的注释中,依然还停留在谭其骧先生的“《南山经》东起今浙江舟山岛(漆吴山),西抵湖南沅水下游(柜山),南抵广东南海(《南次三经》诸水所注海)。”这一概论中,他依然将“招摇之山”的地望判在:大约位于今日湖南境内的衡山或九党荆山。并认为招摇山即今日的罗霄山,“罗霄”与“招摇”的含意和发音颇为相近。丽旨水即米水,西海即今日的衡阳盆地,当时或为湖泊;在古人的眼里,湖泊亦可称为海。所以,酒鬼认为要想全面破译《五臧山经》,靠一人之力,难也,,,
    @542628 2016-04-10 11:50:54
    拾人牙慧,胡言乱语
    -----------------------------
    赶场聊天,喝茶吹牛,人生一件乐事也,,,,
    @小白免yv 2016-04-11 01:12:08
    你这个感觉跟地球曾经被毁灭很像,抄袭吗?
    -----------------------------
    哈哈;小朋友,观点不能用抄袭来形容,观点得用吸收来形容,酒鬼此贴为赶场吹牛聊天贴,非论文也,故,无抄袭之嫌也~~~
    @绿色布谷 2016-04-10 21:35:05
    酒鬼能不能说白话文,引用一下古籍就好啦,不然看起来好辛苦……对这些很感兴趣
    -----------------------------
    要得!不过,有些文言文,酒鬼也只能意会,言传太难,酒鬼尽量注意,谢兄弟提醒~~~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4-11 18:32:48
    恭祝酒老哥取回马甲!呵呵
    -----------------------------
    谢啦,兄弟!谢谢!
    @酒鬼醉客 2016-03-18 21:43:11
    酒鬼此时喝了点老虎尿,头脑盘古,宊然想到个问题,在《山海经》中的那个形容高度的“仞”,会不会就是一人拿着匕首的长度就曰“仞”?匕首,酒鬼特地去度娘了一下,匕是是一种短小似剑以刺为主兼能砍击的短兵器。形如剑而不及剑长。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长20-30厘米,有单刃和双刃之分。匕首短小易藏,从古至今一直是军队使用的冷兵器之一,酒鬼也查了很多知料,均无匕首的具体尺寸也,那么酒鬼就得想,古人为什么会用......
    -----------------------------
    @ww622311 2016-04-06 17:30:37
    仞,貌似是七尺。
    -----------------------------
    @酒鬼醉客 2016-04-06 18:15:33
    酒鬼认为不会有二米一,如果有二米一的话,华山就高万米啦,说不通也~~~~
    -----------------------------
    @隐龙先生 2016-04-06 18:35:15
    ● 仞
    rènㄖㄣˋ◎ 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山高万~。
    -----------------------------
    @酒鬼醉客 2016-04-06 20:42:08
    兄弟,此据仍此一时,彼一时也,这些数据只能作为参考,因为秦赢政毁六国尺,周尺己无可考也,不要相信这一推考也,三百步为一里,古人在计量上,最可行的只有脚和手也,仞字不可能代表手臂也,故,自儿探索为上。
    -----------------------------
    @pusu0802 2016-04-07 12:22:34
    查了一下,仞一般的用于高度和深度。而步想象是用来测量平行距离的。仞可能就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
    -----------------------------
    @酒鬼醉客 2016-04-07 13:51:02
    《左传》曰:“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考工记?匠人》云:“深八尺谓之洫,深二仞谓之浍。”浍;《周礼?稻人》注:"田尾去水大沟。"《大戴礼?王言》中说:“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嗯,仞,就是用于高度和深度的单位词。如果“仞是古人身高的平均值”的话,这可说不过去,人的身高长短不一,误差极大,用平均值来测深高应该不可能,咱们不妨试想一下,古人用脚步测距离,会不会用手掌来测深高的,......
    -----------------------------
    @pusu0802 2016-04-07 22:45:11
    先挑你个错吧?人的高矮不一,那人的手和脚步也不会一样大小啊,哈哈。
    -----------------------------
    @酒鬼醉客 2016-04-08 09:58:52
    嗯,兄弟这个错,挑得很好,故,古人肯定在量步时会定个标准,比如选个170米高的人来量,但这个标淮是固定值,而不是平均值,,哈哈,,对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2:08:16
    现代人一步一般是1.1米,古人身高通过考古来看,与今人无大的差异,也应该在1.0-1.1米的样子。
    而且人体身高不一样,不代表制定的这个尺度没有标准,就像今天普查结果说中国人标准身高1.72米一样,一定有个平均值或则一个标准身高座位参照!
    -----------------------------
    @ww622311 2016-04-08 15:08:03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那里村里人丈量土地还是用“步”,事实上是复步,一复步5尺,“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当然人用步子量只用于粗略估算,精确测量还是用尺子或者是“步弓”。有经验的人步出来的尺寸误差不大。
    现代人一步约为75厘米,军队里齐步就是这样规定的。现在我还偶尔用这种方法估量土地,误差5%以内。
    -----------------------------
    @酒鬼醉客 2016-04-08 15:55:22
    嗯,直到解放前,丈量土地时还是用“步规”,这种“规”,在山东民间有的地方叫“叉尺”,有的地方叫“五尺杆子”。它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为五尺,也就是一“步”。使用的时候两脚轮流着地,转动起来很快。叉尺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8 17:20:27
    这样说来,上古一里是300*0.75=225米的样子了?
    但是古人的步两条腿走过的路程,你说的75厘米是跬步的距离吧,而完整的一步等于两跬步,就1.5米了?那上古一里就是450米。
    -----------------------------
    @酒鬼醉客 2016-04-08 20:31:21
    酒鬼还是偏向于415.8米也~~~
    -----------------------------
    @pusu0802 2016-04-09 10:28:14
    “又西八十里,曰小华之山,”太华山和少华山距离就是80*415米=33200米=33.2公里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1:18:24
    嗯,就是这个数,参见下图:
    http://static.tianyaui.com/img/static/2011/imgloading.gif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1:45:15
    我还是觉得不能用今天的方向,距离概念去硬套上古时期的情况,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理解错位,歪曲模糊,代际层叠,早就物是人非了。
    还是要去切实的考据,尽可能站在,如果你是古人,你怎么去理解?去书写?去判断?
    -----------------------------
    @酒鬼醉客 2016-04-09 12:48:30
    嗯,先生,您议得对。酒鬼正是基于此观点读山海经的,酒鬼上图所示的,从华山山脚到少华山山脚的里程,与《西山经》暗合的提示,不正是站在古人的思维中在判断么?
    -----------------------------
    @隐龙先生 2016-04-09 17:25:41
    《海外东经》“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个距离该怎么算呢?是方圆多大的地方呢?
    -----------------------------
    @酒鬼醉客 2016-04-09 20:57:03
    哈哈,先生也,连天以六为节,六十为一甲子的进位制都不懂了么?人家说的只是东西极,何来方圆之论?请信“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吧,个中源尾,从个十百千万选亿入手吧~~~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也,合现今7500公里而己,请注意: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翼望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
    -----------------------------
    @酒鬼醉客 2016-04-09 21:10:09
    表达错误到歉!是从东极到西极也不过周里1732.6里,合现今750多公里而己,这就是从青丘之山到招摇之山的东西极的距离也,唉,今晚酒鬼老虎尿灌多了点,明儿再仪,明儿再议~~~
    -----------------------------
    @隐龙先生 2016-04-10 16:43:24
    如果按纯粹按照数字计算,5亿步,足足有30万公里之遥,不知道你这个1732.6公里具体咋来的?
    -----------------------------
    @醉客W 2016-04-10 17:18:11
    “酒鬼醉客”被他人盗用去刷广告,被涯叔封杀,没办法,酒鬼只能用“醉客”回复你,见谅!
    中国古代表示数量的单位依次是:个、十、百、千、万、亿、兆、京、垓、秭。
    也就是说《山海经》中,出现的那个亿,就有可能只是十万以上的单位而己,故5亿十选九千八百步,也有可能,只有五十万零九千八百步,按三百步一里算,只有1732.6周里。
    -----------------------------
    @隐龙先生 2016-04-10 22:22:23
    我觉得王红旗先生的帝禹山河图,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不知道酒鬼兄是否如此认为?
    -----------------------------
    @酒鬼醉客 2016-04-11 12:59:38
    嗯,以王红旗先生为主的“华夏”派们的研究,确实是符合当时实际地理情况的,只可惜,王红旗先生未能把“海侵”事件与《山海经》联糸起来,故,在他对“招摇之山”的注释中,依然还停留在谭其骧先生的“《南山经》东起今浙江舟山岛(漆吴山),西抵湖南沅水下游(柜山),南抵广东南海(《南次三经》诸水所注海)。”这一概论中,他依然将“招摇之山”的地望判在:大约位于今日湖南境内的衡山或九党荆山。并认为招摇山即今......
    -----------------------------
    @隐龙先生 2016-04-11 19:05:13
    如果按兄台所说,大禹的疆域只有750公里,那怎么解释黄帝疆域呢?
    黄帝疆域:“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匈奴先祖),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而这个司马迁在史记写作时,也曾经实地考察,如: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
    -----------------------------
    哈哈,隐龙老弟,酒鬼可没说大禹的疆域只有750公里哟,而是说的大禹的疆域东西长750公里哈,南北因《山海经》中,不见竖亥步之记录,不知也~~~
    至于说到太史公笔下的黄帝疆域,这个好办,按《史记正义》所释,东至泰山西到宝鸡,南到岳阳北至张家口,东西长约900公里,南北长约1600公里,,,
    @我太奶奶 2016-04-11 19:22:20
    深度好文,赞!
    -----------------------------
    谢!兄台,酒鬼这厢有礼啦~~~
    @真如三藏 2016-04-11 22:50:28
    @酒鬼醉客 136楼 2016-03-27 16:20:00
    与顾颉刚老先生为代表的“疑古派”,认为《禹贡》和《山海经》都是战国时的著作这一结论,乃是"宁可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理念的结果,他们在当时那个特定的“民国”环境中也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但他们在那断时期内,却犯了剑走偏锋的极端思维错误,他们只注重研究关于古代 历史 传说的变化,而对 历史 文献持一味怀疑的态度,造成了中国史学界对古文献的研......
    -----------------------------
    嗯,什么双鱼玉佩、地下设施、核爆、某某人等等传言甚多也,不过最大的传言却是古籍《拾遗记》中的:“堯登位三十年,有巨查浮於西海,查上有光,夜明晝滅。海人望其光,乍大乍小,若星月之出入矣。查常浮繞四海,十二年一周天,周而復始,名曰貫月查,亦謂掛星查,羽人棲息其上。群仙含露以漱,日月之光則如冥矣。虞、夏之季,不復記其出沒。遊海之人,猶傳其神偉也。西海之西,有浮玉山。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晝則通曨不明,夜則照耀穴外,雖波濤灌蕩,其光不滅,是謂“陰火”。當堯世,其光爛起,化為赤雲,丹輝炳映,百川恬澈。遊海者銘曰“沉燃”,以應火德之運也。”
    @隐龙先生 2016-04-12 11:12:01
    @酒鬼醉客
    但是如果是东至于海呢?就是考虑到海侵,从宝鸡到海边也不止900公里吧?至少在1100公里左右!
    另外北到张家口,也不确实,应该在阴山以北,考古而言,内蒙古牛河梁遗址,也明显有中原农耕民族的特点,而且黄帝初都涿鹿,就在张家口附近,不可能黄帝建都边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上古版?
    -----------------------------
    隐龙兄弟,第一个问题涉及太广,酒鬼也不知怎么回答,如果太史公笔下的黄帝,下限是即位于公元前4414年丁亥年的黄帝的话,按现代地理海岸线研究,那时正是海侵初期,有可能海岸线也许已经前移到了泰山一带,正因为海侵的影响,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蚩尤部落,由于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向西或西南往河南、安徽一带迁移,这样就肯定会跟,盘据在河南的仰韶文化的黄帝,和盘据在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炎帝部落,发生冲突。从而引发战争,从传说中可以看出,蚩尤部族是先击败炎帝部族后又作兵伐黄帝部族,后被炎黄联手打垮。黄帝部落接管了蚩尤部族全部领地,炎帝部族由于同样受到海侵的影响和战争的摧残,也不得不臣服于黄帝部落,结合成炎黄一族也,蚩尤部族残部变为九黎后,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国,后来灭于周朝(西伯勘黎);一部分参加了黄炎部落联盟,可能即'黎民', 逐渐融合于华夏族;另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也臣服于黄帝部族了。故太史公才言: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南至于江,登熊、湘。
    第二个问题,关于黄帝初都的问题,争论就更大啦,学术界尚未有定论,关于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的地点主要有,在河北中部的“直隶保定说”;河北南部的“巨鹿说”;河北西北部的“涿鹿说”或其附近的“延庆说”,以及在江苏徐州的“彭城说”等。河北涿鹿说是之前的说法,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基本认可彭城涿鹿说。因为徐州地区是东夷集团的核心活动区域,炎黄与蚩尤决战,不可能远在河北张家口涿鹿那么偏远的地方。
    酒鬼个人也认为,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应该发生在华夏集团活动地域的东半部,较靠近东夷集团分布区的江苏古徐州,江苏徐州的“彭城说”推断,可能较接近史实。五帝本纪中正义记载的舆地志云:“涿鹿本名彭城,黄帝初都,迁有熊也”,也基本印证了涿鹿之战就发生在彭城,即今徐州。当时的东夷部落生产力比较发达,为了在战胜后震慑剩余的东夷部落,黄帝初都彭城。局势稳定后,黄帝才迁都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所以,黄帝初都在徐州,后迁都新郑。
    言归正传,,,
    最后,再来看看“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在蒙古语中意为“美丽的少女”“青色的山梁”,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面积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我国境内最大的一片无人区。处于青藏高原腹地,以可可西里山为主体,唐古拉山脉以北,昆仑山脉以南的广袤的高海拔中低山、丘陵和湖盆平原区。在位于青海省的可可西里无人区内,火山群林立,且发育特征丰富,这些火山群与冰川、湖泊、沼泽和溪流等相互映衬,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特殊高原风景。可可西里分为三个水系,面积达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总面积达3825平方公里。1平方公里以下的湖泊有7000多个;北部中段为柴达木盆地内流水系,湖泊面积在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个,面积750,冰储量816,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以季节性河流为主。可可西里现代冰川广布,因此被称为“千湖之地”: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东羌塘内流水系。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西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以红水河为主.7平方公里:东部为楚玛尔河水系组成的长江北源外流水系;湖泊众多,以雨水,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地下水补给。保护区内河水流域几乎遍及整个保护区,冻土最厚达400米,区内有冰川255条,处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保护区地处多年冻土地带。冰川和冻土是巨大的固体水库,这里的湖泊形成年代较久,同时又深处内陆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影响,因此多是封闭的内陆湖,冰雪融水是其主要来源,湖泊多为咸水湖和半咸水湖。可可西里山区还是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的发源地。它的东南部,正是楚玛尔河、沱沱河与 尕尔曲等组成的长江河源水系。目前,地处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库赛湖和盐湖水体面积分别为158.39平方公里、332.42平方公里和141.5平方公里,其中盐湖面积比2011年8月增加了两倍多。
    酒鬼又注意到《渤海日报》2011年12月11日10:26报道:新华社西宁12月10日电(记者侯德强)寒冬时分,可可西里管理局的保护队员进入“无人区”腹地巡山调查,当他们到达库赛湖一带时,眼前的一幕让他们吃惊不小:库赛湖已经冲破湖盆形成一条宽达20米的新河道流入20公里以外的海丁诺尔湖,原本安装在湖岸高出正常水位2米以上的湿地监测设备已被全部淹没。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肖鹏虎介绍说,自今年9月以来,位于保护区东北部的库赛湖因不明来水注入出现明显上涨,湖面持续抬升。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库赛湖就汹涌外泄,新出现的外溢河流流量大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管理局调查人员分析,如果库赛湖流出的新河继续流淌,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注满附近的海丁诺尔湖,最后继续外流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合流入通天河,其水源库赛河也将成为长江又一个源头。看到这样的地理结构,联想到逮到尧之时,十日并出的高温和海侵的发生,酒鬼没有理由不相信它也是《山海经》中的“古西海”的组成部分也。
    

    

    

    如果假设当罗布泊盆地、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盆地上的湖泊都盛满了水,这么一来,那个“古西海”的线条不就出来了么,故,酒鬼认为“古西海”在一段时期内,确实存在过。
    @逰鹏 2016-04-12 18:10:32
    《山海经》中的西海有可能是指东海
    出处 编辑
    穷桑之地濒临大海。
    1,《拾遗记》:“穷桑者,西海之滨。”《拾遗记》详细描述了少昊之母皇娥与白帝之子泛舟海上相互吟诗唱 穷桑 和的故事。按理,如果穷桑是今山东日照两城镇地区的话,那么应该在东海之滨。古文献之所以曲称东海为西海,是因为少昊为西方白帝。故“西海”是一个古代的政治地理概念,并非实指,不可误解(《拾遗记》卷一:“少昊以主西方,一号......
    -----------------------------
    鬼扯!兄弟您真当古人是白痴?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拾遗记》原文如下:少昊以金德王。母曰皇娥,處璇宮而夜織。或乘桴木而晝遊,經歷窮桑滄茫之浦。時有神童,容貌絕俗,稱為白帝之子,即太白之精,降乎水際,與皇娥宴戲,奏(女更)娟之樂,遊漾忘歸。窮桑者,西海之濱,有孤桑之樹,直上千尋,葉紅椹紫,萬歲一實,食之後天而老。帝子與皇娥泛於海上,以桂枝為表,結薰茅為旌,刻玉為鳩,置於表端,言鳩知四時之候,故《春秋傳》曰“司至”,是也。今之相風,此之遺像也。帝子與皇娥並坐,撫桐峰梓瑟。皇娥倚瑟而清歌曰:“天清地曠浩茫茫,萬象回薄化無方。涵天蕩蕩望滄滄,乘桴輕漾著日傍。當其何所至窮桑,心知和樂悅未央。”俗謂遊樂之處為桑中也。
    真不知《拾遗记》中的穷桑与《山海经·东次二经》中的“空桑之山”或《海外东经》中的扶桑何么子个关系?《拾遗记》中的穷桑指的是《海外西经》中的穷山也!《西次三经》不是已经说明了么?“又西二百里,曰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唉,跟您说明了吧,在“灭世大洪水”后,神州大地上的文明,都应该是从青藏高原随波遂流而下的氏族,少昊族沿现今黄河中游流向而下,涎生龙山文化,黄帝族沿现今洮河、渭河而下,诞生仰韶文化、炎帝一族最早沿长江而下,涎生河姆渡文化,齐才是根本。当然,这只是酒鬼的猜测哈,不必当真!但穷桑与空桑、扶桑的区别还是显而易见的,不是么?兄弟~~~
    @隐龙先生 2016-04-12 11:12:01
    @酒鬼醉客
    但是如果是东至于海呢?就是考虑到海侵,从宝鸡到海边也不止900公里吧?至少在1100公里左右!
    另外北到张家口,也不确实,应该在阴山以北,考古而言,内蒙古牛河梁遗址,也明显有中原农耕民族的特点,而且黄帝初都涿鹿,就在张家口附近,不可能黄帝建都边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上古版?
    -----------------------------
    @酒鬼醉客 2016-04-12 14:07:06
    隐龙兄弟,第一个问题涉及太广,酒鬼也不知怎么回答,如果太史公笔下的黄帝,下限是即位于公元前4414年丁亥年的黄帝的话,按现代地理海岸线研究,那时正是海侵初期,有可能海岸线也许已经前移到了泰山一带,正因为海侵的影响,属于大汶口文化的蚩尤部落,由于环境的变化,不得不向西或西南往河南、安徽一带迁移,这样就肯定会跟,盘据在河南的仰韶文化的黄帝,和盘据在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炎帝部落,发生冲突。从而引发战争,......
    -----------------------------
    @隐龙先生 2016-04-12 18:59:58
    我更倾向于王大有先生的研究结论:即炎帝承袭的是伏羲氏,但是根据山海经炎帝谱系推断,炎帝的后裔祝融和共工,发生争夺统治权的战争,天下大乱,各部族无所从属,作为曾经是炎帝的农官柱,在各部族的推戴之下,登临帝位,称:神农氏。
    炎帝失帝位,退往西部地带,即今河南中西部地区。
    神农氏传承八代,在末帝榆罔时,东夷日渐强大,在首领蚩尤的带领下,由于自然原因和人类天性的拓展地盘和权力等等因素,因而向......
    -----------------------------
    或许吧,但将炎帝位于神龙氏前,貌似有些说不过去,从《春秋纬命历序》载:“有神人,名石耳,苍色大眉,戴玉理,驾六龙,出地辅,号皇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一万里。”又从《春秋纬?元命苞》记载:“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农。人面龙颜,好耕,是谓神农,始为天子。”这两则记述中,前者明显非人类,后者明显说的是炎帝,而始为天子一词,从中看得出,是借用神农氏的名号,故,酒鬼认为,炎帝始帝承神龙氏号而立,跟炎帝末帝榆罔承炎帝号而衰,是同样的传承。唉,这就叫公说公理,婆说婆理也,年代已那么久远,还是仁者见仁吧~~~
    @爱人在北回归线上 2016-04-12 23:06:03
    楼主有些意思,不过格局是否可以更大点?
    -----------------------------
    哈哈,朋友,早上好!格局如何增大?从那方面增大?愿闻其详。酒鬼这厢有礼啦~~~~
    @u_100902073 2016-04-13 21:02:15
    老鬼,你看看冈仁波齐峰符合古昆仑那个定义不?藏传佛教和印度教都很看重那个地方呢?它在山海经哪个位置?长江和怒江大水源的中心区有没有上古痕迹呢?
    -----------------------------
    哈哈,终于引得凤皇来,酒鬼甚慰也~~~
    出于诚意,实话告诉您,酒鬼最先也认为冈仁波齐峰可能就是“古昆仑”,但后在谷歌地图中沒能找到痕迹,而且在周边也没发现从符合古昆仑的地望,继而发现冈仁波齐峰应该位于古西海之外,故,酒鬼便放弃初疑也,后来酒鬼又在酒鬼贴的那张图的位置上,发现了那神奇的三维卫星图象,在它周边还发现更多有味的图象,且又符合古昆仑地望,所以酒鬼便只能视它为海外昆仑之一也,实话说,酒鬼现今还没发现它跟《山海经》所记的山名有关系,现暂无法回答它在山海经中该是哪个位置,抱歉哟。
    至于现今认为的长江的正源唐古拉山各拉丹东峰附近 ,有没有上古痕迹,这个酒鬼实属不知,回答不上来,见谅!但酒鬼心中却有个疑问,沱沱河真是长江正源么?就象酒鬼前面提到的,位于可可西里保护区东北部的库赛湖,因不明来水注入出现明显上涨,湖面持续抬升。仅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库赛湖就汹涌外泄,新出现的外溢河流流量大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管理局调查人员分析,如果库赛湖流出的新河继续流淌,就会在较短的时间内注满附近的海丁诺尔湖,最后继续外流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合流入通天河,其水源库赛河也将成为长江又一个源头。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沱沱河还能是正源么?它会不会在上古时也属于古西海的一部分,酒鬼存疑也。~~~~

    
    只发现这个。
    @隐龙先生 2016-04-13 09:53:30
    @酒鬼醉客
    士元非百里,孔明岂小吏。
    世无英雄谱,遂成竖子名。
    不押韵,请鬼兄指导一下,谢谢!
    -----------------------------
    士元对孔明,百里偶小吏。虽有对偶意,玄德要生气。哈哈哈,开个玩笑,晚安,酒鬼梦招摇之山去~~~~
    @u_100902073 2016-04-14 00:06:35
    @u_100902073 2016-04-13 21:02:15
    老鬼,你看看冈仁波齐峰符合古昆仑那个定义不?藏传佛教和印度教都很看重那个地方呢?它在山海经哪个位置?长江和怒江大水源的中心区有没有上古痕迹呢?
    —————————————————
    @酒鬼醉客 366楼 2016-04-13 23:05:00
    哈哈,终于引得凤皇来,酒鬼甚慰也~~~
    出于诚意,实话告诉您,酒鬼最先也认为冈仁波齐峰可能就是“古昆仑”,但后在谷歌......
    -----------------------------
    嗯,从《五臧山经》特殊的南西北东中的排序上,隐约已经能看出此经的作者,可能是西南方向的人,特别是首经便将“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山,“箕尾之山”其尾囗于东海,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这个大地望呈现出来,说明他们十分熟悉西南,从走向南山经全是从西向东,但酒鬼却不认为《南山经》是从青海开始写的,因为从“招摇之山”至“箕尾之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合现今里程也不过一千三百公里左右,无法相合,酒鬼倒认为应该是从长江黄河分水岭一带开始写的~~~
    @u_100902073 2016-04-14 00:34:31
    @u_100902073 2016-04-13 21:02:15
    老鬼,你看看冈仁波齐峰符合古昆仑那个定义不?藏传佛教和印度教都很看重那个地方呢?它在山海经哪个位置?长江和怒江大水源的中心区有没有上古痕迹呢?
    —————————————————
    @酒鬼醉客 366楼 2016-04-13 23:05:00
    哈哈,终于引得凤皇来,酒鬼甚慰也~~~
    出于诚意,实话告诉您,酒鬼最先也认为冈仁波齐峰可能就是“古昆仑”,但后在谷歌......
    -----------------------------
    说实话,酒鬼单从《五臧山经》中还真没看出来,,,,至于“古西海”是黄帝时的地理名称,酒鬼认为或许吧,但从现今所存的先秦典籍中看,在尧舜禹时,那个“西海”应该是存在的,故不可能混杂~~~~
    @u_100902073 2016-04-13 21:02:15
    老鬼,你看看冈仁波齐峰符合古昆仑那个定义不?藏传佛教和印度教都很看重那个地方呢?它在山海经哪个位置?长江和怒江大水源的中心区有没有上古痕迹呢?
    -----------------------------
    @酒鬼醉客 2016-04-13 23:05:21
    哈哈,终于引得凤皇来,酒鬼甚慰也~~~
    出于诚意,实话告诉您,酒鬼最先也认为冈仁波齐峰可能就是“古昆仑”,但后在谷歌地图中沒能找到痕迹,而且在周边也没发现从符合古昆仑的地望,继而发现冈仁波齐峰应该位于古西海之外,故,酒鬼便放弃初疑也,后来酒鬼又在酒鬼贴的那张图的位置上,发现了那神奇的三维卫星图象,在它周边还发现更多有味的图象,且又符合古昆仑地望,所以酒鬼便只能视它为海外昆仑之一也,实话说......
    -----------------------------
    @隐龙先生 2016-04-14 12:17:07
    本来国内近年一直在讨论在雅鲁藏布江引出运河,经三江源,过柴达木盆地,折向古罗布泊,然后向北进入河西走廊,注入甘肃疏勒河,石羊河,最后在居盐泽终点。
    本人对此也是极为支持,每年雅鲁藏布2000亿立方米的高品质淡水白白浪费,还造成下游洪水泛滥。
    如果引入新疆,甘肃和内蒙古,这可以在西北高原盆地环境形成小气候,回复三江源生态,整个西北将成为塞上江南,遏制西藏冰川被全球温室效应所破坏。
    其中引......
    -----------------------------
    可行性太小,酒鬼认为这需从长计议~~~
    @南山大爱无边 2016-04-14 19:40:01
    冈仁波齐峰,最大的金字塔?据说周围有大量金字塔。还有传南极洲也发现金字塔
    -----------------------------
    印度教与苯教都发源于此,又是印度河的源头之一,其山形又貌似金字塔,且还有卍字形态的纹路,本就是个神奇的地方,据称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在它周围,有大量金字塔形山体轮廊,但这些却都跟南极金字塔、北极金字塔一样全隐藏于万年冰封和冻土中,谁人知也,酒鬼所贴的那个“昆仑”图,还不是一样,那九门或许也是九个金字塔,又谁人知也~~~唉,奥秘也、奥秘也~~~哈哈,晚上好,兄弟~~~
    @酒鬼醉客 2016-03-20 21:30:35
    
    这是一张,海平面在现今的基础上,上升200米后的预报图也,各位看官,您们能看出点什么奥秘么?哈哈哈~~~醉也,先去梦昆仑去,明儿再言华夏九州也,,,
    -----------------------------
    @Lightningheart 2016-04-14 19:56:41
    西海有不有可能是到里海那边了
    -----------------------------
    难说,如果真如海平面上升200米后的想象来看,里海之地心在海中~~~~

    @酒鬼醉客 2016-03-24 18:24:30
    嗯,也是神,也是人,也是氏族名,也是官名,,,
    -----------------------------
    @水淡淡2013 2016-04-14 20:29:39
    一条山经要研究一个月,俺还没看到酒鬼兄写的部分,不能跟您共鸣,所以先顶一下。
    -----------------------------
    酒鬼用卫星地图读《五臧山经》五年有余,至今才有四海方位之概念,且一直感兴趣的是西次三经和南山经,故,您提出“祷过之山”,在南岭这个概念后,酒鬼立马会产生共鸣,慢慢来,兄弟,先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判断山经有没有错简之处,如觉得没有,就象您那帖一样,先找到一处,可信且又有典籍记载的点,作为切入点,前后相与互证,酒鬼相信,山经的地望,起码现还有百分之八十里还原,互勉!可以么?

    @酒鬼醉客 2016-04-14 21:06:10
    酒鬼用卫星地图读《五臧山经》五年有余,至今才有四海方位之概念,且一直感兴趣的是西次三经和南山经,故,您提出“祷过之山”,在南岭这个概念后,酒鬼立马会产生共鸣,慢慢来,兄弟,先从自己熟悉的地方入手,判断山经有没有错简之处,如觉得没有,就象您那帖一样,先找到一处,可信且又有典籍记载的点,作为切入点,前后相与互证,酒鬼相信,山经的地望,起码现还有百分之八十里还原,互勉!可以么?
    -----------------------------
    @水淡淡2013 2016-04-14 21:37:11
    当然
    咱等着酒兄的南次三经互相印证切磋。写到了记得 @我 。
    -----------------------------
    这恐怕有点不可能,因为酒鬼目前才识得《五藏山经》之皮毛,不可能去一一去考证,一一去论证某山是某山,酒鬼能求得几个大的概念便足也,或许会让您失望的,到那时,还望君能提宝贵意见,好!一言为定,您我都有灵感欲表达时,第一时间相互通知,互勉!
    酒鬼的十一个观点:《山海经》中的“赤水”,应该就是指的长江中山上游水糸。
    关于“赤水”,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因为中国境内绝非仅有一条“赤水”。 但酒鬼为什么认为《山海经》中的“赤水”,应该就是金沙江以及上源楚玛尔河呢,且听酒鬼慢慢道来: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入氾天之水的记载,在《海内西经》中有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的记载;在《大荒南经》中有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的记载,在这三条记载中,仿佛己经告诉我们“赤水”的来源去脉了,就是说“赤水”也发源于昆仑山脉,它的流向是东南流注入氾天之水,氾天之水又流往南海的氾天之山,就汇入了南海。
    前面我们已知“古南海”,5000年至7000年前这段时间,在现今湖南、湖北长江一带。发源于昆仑山脉且又流向湖南、湖北的水系,只有长江中上游水系。古人为什么会将长江中上游水糸称为赤水呢?这得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说起,楚玛尔河,又名”那木齐图乌兰木伦“(蒙古语意为红叶江),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藏语意为石头湖,蒙语称叶鲁苏湖,意为沙湖)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楚玛尔"为藏语,意为"红水河",又译为曲玛莱河、曲麻河、曲麻曲。还是意为红色的河,所以古华夏人见到红颜色的河称它为赤水,理当如此。见下图:
    另外《新唐书?吐蕃传(上)》言:“显庆三年(658年),……吐蕃使论仲琮入朝,表吐谷浑罪,帝遣使者谯让(谴责),乃使来请与吐谷浑平憾,求赤水地牧马,不许。”这条记载,亦可说明楚玛尔河就是古人所称的赤水。
    众所周知,长江是在重庆奉节瞿塘峡进入三峡的长江三峡位于中国的腹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三峡是由于这一地区地壳不断上升,长江水强烈下切而形成的,两岸高山对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处不足百米。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水经注》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瞿塘峡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迄巫山县大溪镇,长八公里,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却最为雄伟险峻,峡以"雄"著称。西端入口处,两岸断崖壁立,高数百丈,宽不及百米,形同门户,名"夔门",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左边的名为赤甲山,右边的名为白盐山,不管天气如何,总是迂出一层层或明或暗的银辉。长江辟此一门,浩荡东泻,两岸悬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峡窄,仰视碧空,云天一线,峡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尺,波涛汹涌,奔腾呼啸,令人惊心动魄。瞿塘峡虽短,却能"镇全川之水,扼巴鄂咽喉",古人形容瞿塘峡"案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瞿塘峡又名【广溪峡】,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四川境内的溪流和陕、甘、云、贵的一部分溪流注入长江,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就连奉节境内也有6条溪河(梅溪河、朱衣河、草堂河、石笋河、安坪河、小溪河)齐集夔门——“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真乃瞿者盛也,塘者陂池也。
    咱们现在来设想一下,如果在尧禹之时的大洪水环境中,长江三峡该是什么样?不难想象,一定是如泄洪闸般波涛汹涌,岂不就是“氾天之水” 么?历史上,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重灾区有洞庭湖区、鄱阳湖区、荆江、汉江中下游和皖北沿江一带。据史料记载,唐代至清代的1300年间,长江流域共发生洪灾223次。就拿20世纪30年代长江中下游发生的两次特大水灾为例。1931年发生长江全流域特大洪水,灾情遍及川、鄂、湘、赣、皖、苏6省,淹没农田4620万亩,死亡14.5万人。1935年汉江中下游及洞庭湖水系的澧水下游同时发生水灾,受灾农田2264万亩。灾民1000万人,死亡14.2万人。长江三峡这段水糸在有大洪水时,完全是名符其实的氾天之水也。而且在瞿塘峡以上还会形成大水池,也可称为“古南海”的一部分也,故赤水穷焉。长江三峡也成为名符其实的“氾天之山”也。
    各位看官,酒鬼说得有道理么?
    @酒鬼醉客 2016-04-15 20:44:33
    酒鬼的十一个观点:《山海经》中的“赤水”,应该就是指的长江中山上游水糸。
    关于“赤水”,又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话题,因为中国境内绝非仅有一条“赤水”。 但酒鬼为什么认为《山海经》中的“赤水”,应该就是金沙江以及上源楚玛尔河呢,且听酒鬼慢慢道来: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昆仑之丘,河水出焉,赤水出焉,而东南流注入氾天之水的记载,在《海内西经》中有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的记载;在《大荒南经......
    -----------------------------
    @隐龙先生 2016-04-16 10:00:52
    有点牵强,因为你这个解释的参照地点是哪里?参照物又是哪一个?
    关于《山海经》每个人解读不同,就是每个人的参照不同。
    -----------------------------
    是么?这可是酒鬼想了又想,找了又找的结果哟,参照地点就是苍梧九嶷山,在长沙零陵界中。参照物就是舜陵,依据就是《山海经·大荒南经》中的:“有阿山者。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赤水穷焉,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有荣山,,,有巫山者,,,”。
    太史公的《史记·五帝本纪》也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史记·秦始皇本纪》更载: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始皇出游,“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帝于九疑山”。《汉书》也言,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冬,汉武帝南巡至盛唐,望祭虞(舜)帝陵。
    现今舜陵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零陵区,不正是在长江三峡的东面么?嘿嘿~~~
    @lgzbll 2016-04-16 08:27:45
    楼主怎么不更贴了
    -----------------------------
    对不起,兄弟,酒鬼对《山海经》,也是云里来,雾里去,酒鬼说《山酒经》只不过也是来凑热闹的,酒鬼也是在一边读,一边写点感想,故,不可能象写游记那样一气阿成,见谅哟~~~
首页 上一页[3] 本页[4] 下一页[5] 尾页[1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11-05 01:13:35  更:2022-11-05 02:21:02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