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29页] |
作者:cdnwpu2019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拜谢各位师友的支持与鼓励,加油吧!不问过往将来,只管问心无愧。 蜀主杜勖篇 公元前1084年~前1020年 自杜勖为蜀主以来,与周国毕邦交,行邦国礼仪,无须称臣朝贡。平原周边局势相对安生,在蜀地常备军的威势下,偶有的游群滋扰,也没起多少风浪。南边昭曲部笃慕一支恬退隐忍默默发展,古彝地区其他势力也没有北上侵扰的打算,就是占着矿山坐地起价,以致蜀地与古彝地区货殖交易不再那么顺利。西边古羌地区与成都平原经过千余年的来往交流已融合的非常紧密,偶尔的一点小冲突也不过是货殖交易的吵嚷罢了。由于道途艰险蜿蜒路长,周氏此时正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平乱和封建,蜀与周的交流也不频繁。加之君长之别,礼制之异,书轨不同,言语不通等等因素,以致两地交流不畅。 这种种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区别了,或者说保护了古蜀文明的原生态。 自武王后,周朝对古蜀地的态度是任之,处之,监之,困之。古蜀地是外无贤才良士内缺法家拂士,除了独立生长摸着石头过河,别无选择。 成王元年,杜勖此时关注的显然不是什么方针大道,古蜀内刚经历伐殷大战,没捞到什么实质好处,农地还荒废了,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杜勖也是莫可奈何。当务之急,除了兴水利,促农耕,饱蜀民,富国强民只有先放一边了,还是糊口要紧。 成王三年,中土发生了一件大事曰“三监之乱”,其缘由和过程前文已有表述,还是将目光聚焦在古蜀地。杜勖在原来官职架构上新增了一职,曰器工,专司器械军器的制作,蜀地的六官虽为氏族代领,但具体职责已经落实到人。此后古蜀地官职慢慢的细化和具体化,此处暂不表,后文会分别展开叙述。 现在,古蜀地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想办法增加耕地,促农饱民,西邑(郫县温江一带)耕地虽平整易耕,水患首当其冲。此时成都平原的耕地大多集中在如今的江安河以北到蒲阳柏条河之间。岷江汛前,杜勖将水工愆召来,问曰:“吾地北蒲阳、柏条已东。然支系甚繁,走马贯西中,当如何?” 愆回曰:“视水势之大小,地势之高低,刚卤之咸结。高围低填,筑堤改道,合小为大,以河为灌,拓地开荒,分田,以作农耕。” “有何难?” “吾地治水久矣,人稀器钝,所需时日且长!” 杜勖垂首不语,默默半晌,后曰:“集民之力,高围低填,筑堤改道,合小为大,疏河导流。” 除了其他古蜀地日常事务,杜勖大多数时间都随水工愆奔忙在河道梳理上,风里来雨里去,披星戴月不辞辛苦。这哪里是高居庙堂的蜀主,实则一个加强版的劳动力。 成王九年,深秋,秋阳不暖西风又起。杜勖站在山顶上,眼望平原上秋草泛黄落叶飘零,河流支系依旧纵横,水利农耕进展缓慢,古蜀民生存维艰却又无可奈何,心情也是沉重! 系曰 古蜀吟·西风凉:谁念西风凉,落叶织黄裳。两鬓攀霜人憔悴,寂寥哀愁挂残阳。天凉好个秋,岂道是寻常! |
看看此时中土的周王朝发生了什么! 约成王五年,周公和太公联手平了三监之乱后,周氏的王权慢慢稳定,周氏在中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越来越强,周公急流勇退,面北而立还政于姬诵,而后潜心于礼制的制定,封土建国,乃至易学等的梳理。成王姬诵时的封土建国规模更大,数量更多,等级更清晰,分工更明确,全面主持和推进的人便是周公姬旦。主征伐之事的太公吕尚见周氏归正统后,也是归隐全心全意的经营东夷之地和其封地。召公姬奭见周公公心无私,也就释怀,并和周公冰释前嫌一起辅佐成王姬诵。其他的诸多事项有依稀可见的史料记载和叙述,此处不再赘述。 重点探讨下伯邑考后嗣为什么没有被分封?有史料怀疑说伯邑考过早夭折,没有后嗣,又有《封神演义》说伯邑考被剁成了肉羹,还有史料说伯邑考有子嗣但又少见于史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伯邑考是姬昌长子,而且“伯邑考”的这个称呼几乎也可以明确,其姓“姬”,名“考” “伯”指爵位,此爵要么承自姬昌,要么是后世周王所封,邑当指“封邑”或“食邑”,由此本文采信伯邑考也许是英年早逝,但大概率是有子嗣的,而且子嗣可能还不止一个.因为姬发称天子为代王取代殷商,中间有非常繁杂的政权过度流程,还起了不少风波,如“三监之乱”。连姬发之子姬诵继任“王位”尚且需要周公领代王摄政,太公朝外压阵,遑论伯邑考之后,这时的嫡长子长孙为继的原则可能都不太好使了。在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政权的平稳过度,为了天下的安定,此时淡化处理伯邑考后嗣显得很有必要。后世史学家进一步淡化处理可能是因为礼制和儒学架构等的历史需要,似乎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 前文说过,西周初期的封土建国完全不是想象中去封地去坐享食邑作威作福,而是去创业去吃苦甚至可能还有小命不保的风险。据本文所究,伯邑考(姬姓)为周氏付出了巨大牺牲,周氏为表其功,后世周王特尊其享太庙位。武王、成王封伯邑考之子逸为伯,专司王室宗庙祭祀之事,在周氏内的地位是极高的,换句话说,伯邑考后嗣是被特地保护了起来,不用出去受苦受难,且享受了高规格待遇。封建礼制完善之后,姬考后嗣一直执大宗伯位,世袭罔替。此职位(《周礼》曰春官)在太宗、太祝、太卜这类神职职位慢慢弱化后渐渐衍化为太史寮机构,掌五史,曰太史、小史、外史、内史、御史。因此便有史料称伯邑考之子逸为史逸(姬姓),见明丰坊的《书诀》载:“史(职)逸(名)(姬姓),字孟佚;伯邑考之子,文王之嫡长孙也。”之所以特地说到伯邑考后嗣的问题,是因为西周历史上有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与此有关,且看后文分解。 |
再次拜谢各位师友的支持! 晚上还有事,为免忘记,加班给更新了,如下: 周朝的事儿先放放,回头来看看古蜀地境况。 成王二十年,初冬,杜勖积劳成疾,终究病倒了。力不能支时召来时任司马的阿热,杜勖附身坐在火塘旁,神色颇为落寞。阿热进门,杜勖未抬头便曰:“阿热,今兴水利促农耕,时日绵长。蜀地时艰,吾民饥寒,如何是好?” 阿热屈身坐在火塘旁的石墩上,伸出手烤着,神色淡然,慨曰:“嗟乎!今时有各族轰殷人于门外,不予食。长此以往,吾等愿景泡影矣!” “活不易矣,为之奈何?” “何不分水官,稷官,器官出各族,后分而立之?自领殷人驻外,兴水利,务农耕,制器物” 杜勖听后,叹曰:“何人能掌?食之何来?” 此时已年过不惑的阿热是古彝古蜀部的族人头领,其父阿普笃慕留他在古蜀地是为繁衍发展,他的一个抉择不慎就可能让自己部族陷入两难的境地。 阿热看着杜勖稍显落寞的眼神,想着曾经的意气风发和胸怀壮志纠结不已。初冬的古蜀地渐已微寒,此时的阿热是真的有点热,拳头紧了又松松了又紧,脑子里天人大战无数回,最后坚定道:“人予我!”杜勖盯闻言摆了摆手,叹曰:“何其难矣!殷人无着,束之且难何以饱食?三思,三思!” 双方沉默了半晌,阿热用力拍了下大腿,腾地一下站起来,曰“人予我!” 杜勖沉默良久迟迟无语,颤巍巍的起身紧紧捏着阿热双手,双眼噙泪欲言又止!长此以往,负技殷人要么渐逝,要么外逃,蜀地之兴,无望矣!再好的技能也得等填饱肚子后才能展现。时下境况维艰,殷人本就习俗有异言语不畅,这个烫手山芋谁接都烫手!曾经的愿景真的将化泡影了吗? 阿热定定曰:“人予我”。杜勖看着火塘,先是点点头,继而又摇摇头,点头摇头几度反复,最后还是点了点头。杜勖用干树枝轻轻的拨弄了一下火堆,曰:“塘火不灭,我志不息”。 阿热用力点点头,曰:“塘火不灭,我志不息”。 三日后,杜勖向各族宣布了这个决定,诸族只需要提供一些吃食即可,诸族欢呼雀跃无不赞许,唯有柏氏族老柏罨慨然曰:“司马阿热部族千人之数,何以养八百殷人?吾族自留之!” 不及半日,除柏氏外,其余诸族的殷人就齐刷刷的被遣送到了阿热部。人生而为己是天性,况“驱瘟丧”在先,没取得好处还带回来一大堆“累赘”,几大氏族在主观情绪上是嫌弃厌恶,在客观条件上是自顾不暇,无可厚非!阿热看着乌泱泱一片人,个个面黄肌瘦,眼神空洞,破衣烂衫,一阵风几乎就可以把他们带走,再回头看看自己的族人一个个脸上写满了惶恐、惊惧和担忧,心里颇不是滋味。阿热埋首闭上眼睛,调整了一下有些急促的呼吸后环视众人,朗声曰:“天不怜我我自怜,我命由我不由天。进则生退则死,生同居死同穴,望诸位勿负!” 初冬,风寒,众人瑟瑟,可能是没听懂,也可能听懂但麻木了,殷人个个神态麻木。过好一会儿,一匠人老叟颤颤巍巍的出列,泣曰:“蒙蜀主大义,救我等于水火。老朽年迈无用,不欲废食,就死!”说完,不等阿热反应便是一头撞向堂前大石,其余殷人见状,依旧默然呆滞无有表情。阿热见状赶紧跑上前去扶起殷人老叟,双眼血丝密布,终究是抑制不住起伏的情绪,恸声曰:“尔等千难万险入此地,是为生,非为死也!”“要生,不要死!”“要生,不要死!”……… 阿热的声泪俱下终于使得殷人动容,有的呆滞无措,有的掩手拭泪,有的泣不成声,悲伤的情绪渐渐蔓延,没过多久有人便是嚎啕大哭起来。阿热让族人拿来本就不多的储备之食,让殷人先垫垫肚子。待食完,安排匠人筑屋搭舍,以作安顿。阿热将殷人按其所能分给水官,稷官,器官各司其职各自管辖,饿就要想办法填饱肚子。另外专门成立了一个约二百人的商队,分三小队,每队几十人,东出巴地荆越,南下古彝地区,货殖再艰难还是要想办法继续。后来还是有不少老弱病重之殷人自绝以不废食,殷人之行令阿热心痛的是无以复加,又能奈何! 最大的绝望莫过于生不能不如死,最大的希望莫过于我能撑到明天。日落月升,秋去春来,古蜀地这里修饰一下那里调整一下,古蜀面貌在古蜀先人的倔强中一点点改变着。 成王二十一年,杜勖将蜀主之位传给阿热。华夏大地的其他地方为了抢王抢侯抢地盘,打的是头破血流昏天黑地,古蜀地难道就不争一争抢一抢,意思意思?很遗憾,让大家失望了,什么表示都没有,阿热任新蜀主(侯)很快就全体通过,没有任何异议。阿热继任蜀主,平原上诸族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抢,而是谢天谢地烫手山芋终于有人接手了。 又二年,杜勖卒,终年64岁。 |
首页 上一页[28] 本页[29] 下一页[3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