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59页]

作者:cdnwpu2019
首页 上一页[58] 本页[59] 下一页[6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威王八年 ,北地汉中平原发生了一件大事,无依无靠的褒国终究是被秦、申、庸三国联合给瓜分了。(《华阳国志校补图注》载,褒国亡于庸(约周平王二十至三十年间)。汉中府志和方志等史料载,周平王二十一年(前750),褒国灭)
    褒国属地自此以城洋为界一分为二,东边归了庸,以西则归了秦。古蜀地北大门自此暴露在了秦、庸面前,北地防御情势变得愈发严峻。《史记?货殖列传》载:“及秦文德穆居雍,昔陇蜀之货物而多贾”,此载说明自褒北出的陇西之地是古蜀商贾重要的北出通道。今日褒国被秦庸瓜分,商道受阻氐人(蚕丛之后)活动必受影响,北道就不畅。此时古蜀志不在北出,而在东出南下,但氐人部落与古蜀地关系莫逆来往频繁,岂能不顾?
    威王九年 在氐人部落首领的央求下,在褒君的哀求下,威王冷波和诸侯的仔细商议后决定介入褒地,并做了几手准备:一,着大司马杜荡增两师驻防北地葭萌,表明古蜀态度,夏侯与大司马军政分工协防北地;二,秦申庸给褒君保留其治地(大致为凤县、留坝、勉县和略阳),不得干预;三,北与秦修盟好之誓,秦不可袭扰氐人之地,东与庸互不侵犯,彼此礼尚往来。前有周蜀之盟,今有秦蜀之好,任何一种盟好的前提都取决于实力。此时继承了巴(方)遗产的庸国与古蜀国实力在伯仲之间,二者没有刀兵相见的必要,况且都还是西土八国的重要成员,大家一起助周伐过商的;秦国则相对弱于二国,庸蜀实力对等是可以相对友好的,而蜀秦则不具备“友好”的前提,限于地理的隔离和蜀人心思在南不在北,此时蜀秦也就盟好了。此时盟好并不代表会一直盟好,比如后来帝卢就去“拜访”过秦君赢伯剌,然后惠王来“拜访”蜀霸(末)杜芦,此处略过不表后文详述。
    陇西之地(古梁州)在上古时期从来都没安静过,不论先秦时期还是秦汉三国时期,远不是今天认为的这么偏僻荒凉和默默无闻!古蜀与庸国在古蜀地东北和汉中两地之间时有接触,虽有纷扰但还算能克制,秦则扰于东无暇南顾。无暇并不代表不眼馋,秦蜀两地虽相隔千山万水但并不是不可跨越。
    威王十六年 ,陆陆续续的搬迁工作已经完成大半,成都平原及周边人口也慢慢减少到10万户左右,威王冷波着司土领水工、农工堪地量土拓东之地,另重新布局和规划王城及周边各区,大力拓展助滇侯、朱提侯和夜郎侯在南中扩张势力。随着青衣侯姜氏,邛候古蜀氏陆续到了封地,西南丝绸之路上人烟增多,驿站林立,商贾来往便利,原来以打劫为生的僚人讫人僰人等或主动或被动的渐渐进入封地区域,与古蜀人共生共栖。随着大氏族的迁出和他族的迁入,古蜀地的风貌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婚配制,多为一夫一妻,支系无男丁可一夫多妻,氏族之间的等级婚配,姑舅表婚,表亲优先通婚(算近亲),门当户对的封建婚配,同家支不婚,不同家支选婚,抢婚等等,这里面最热闹最有争议的莫过于抢婚了,因为这个习俗导致氏族家支间摩擦和争端是数不胜数。古时自由婚配永远是一种向往,喜剧很少悲剧很多,这不仅涉及到等级观念还涉及到非常实际的礼金、婚配和一些特有习俗等等!
    经过二十余载的休养生息和外来人口的迁入,平原上渐渐增至12万余户,众诸侯在各自封地也渐渐站稳脚跟,开垦拓地,繁衍生息,各诸侯中表现最亮眼的是冉侯,进展最迅速的是滇侯和夜郎侯,古蜀国账面国力与日俱增。冉侯本蚕丛部(含西羌支)的后裔,自到了茂汶一带后,不断强化自身势力拓展活动范围,北及松潘九寨,西触黑水金川,动作幅度不可谓不大。同时和古蜀地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家底逐渐殷实,俨然有一种将成西羌诸部落之首的趋势。西羌其他部落岂能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摩擦、抵触、争端乃至仇恨的种子渐渐生根发芽。

    褒国故里

    
    元旦节到了,祝师友们在新的一年,烦恼去福运来,快乐不竭,工作圆满!

    
    @古蜀史爱好者 2021-01-01 17:18:32
    从此贴开帖就一路跟来,有一年了吧。大家新年好!
    以我对古蜀有限的研究来看,此贴楼主显然是对古蜀过往有着深刻的理解,但不知为什么开始的时候却没能落了俗套,是隐晦?还是避讳?不知朋友们发现没,鱼凫之后楼主的行文和见地有了明显的发力表现,风格也有了些许变化。为什么会这样呢?
    楼主,可否解解惑?
    -----------------------------
    古蜀君,这个问题我解释一下。开帖之初我确实有个人的考量和一些顾虑,有些东西不敢碰信心不太够,后面的行文有差异也是师友们的一些建议和指导,我考量的稍微多了一些。本来只想着写一些自己对于古蜀的看法,没曾想涉及的面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崩盘,所以比较谨慎。我前面有说要拆解上古史,一些古蜀过往的答案也在上古史里面,在这里写的时候因为个人因素写的比较保守,个中原因我会在写完开明卷的时候说个清楚,还望古蜀君和诸位师友多理解。
    这期间滇侯古滇氏已是滇西滇中地区的绝对翘楚,古彝(夷)热情随性又与滇侯本为同族,对其势力的扩张排斥之意不大,滇地的其他氏族虽有异议,但势力跟古彝系不是一个量级,所以也就只有默认了。从蜀主时期起,滇侯经营滇地二百余载,其势力范围已经西抵大理,东及滇北,北接邛地,南挨玉溪,尤其货殖触角触及藏缅之地,在南丝绸之路上影响颇大。洛尼山的朱提侯势力也慢慢扩大到整个“若水地区”,西抵楚雄、东至六盘水、北到昭通、南及曲靖,这里是古蜀古彝的祖地,在古蜀古彝地位甚高;东边的夜郎侯则将势力范围往北紧邻僰地,西挨朱提侯,往南推进触及黔西,与此时的古卢夷国分庭抗礼(战国时期才到,僰阿迤一支,位于昭通到宜宾一带,彝语叫 吐俄阿着仇国)。
    提到南中之地,就不能不说下滇中地区的青铜器。鱼凫神王时代青铜制作和青铜技艺达到了一个高峰,因为给蜀地带来巨大的负担不为古蜀先民所容最后黯然收场,加之后来铜料来源被武僰系所占,古蜀的青铜制作便是遭到了滑铁卢。因为原料不易,加之金沙时期的砂金来源比较多,金器相比三星堆更为丰富,所以青铜器相比显得逊色许多。一代金匠换铜匠,铜匠在平原的待遇大不如前,金沙青铜器不仅数量相比三星堆少,连造型和理念都跟三星堆差异明显,略过不表。
    随着滇侯、朱提侯、夜郎侯在南中势力的扩大,矿山的控制权自然也抢了回来,但此时矿山经过僰系简单粗暴的开采,优质矿愈发的少了,开采条件也大不如前,不过好歹是有了。除了滇东北,在川南地区也发现一些铜矿来源地,如拉拉铜矿,古蜀和南中地区的铜矿料供应比起以前多了一些。因为滇地与藏缅地区相接,此区域处在对象征财富和地位的铜器、金器一直比较偏好的 “半月形文化传播带”上,滇侯自然也不例外,以致在蜀地没有多少用武之地的铜匠陆陆续续南下南中。春秋时期,云南地区的青铜文化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蓬勃发展起来并稳步攀至顶峰,其青铜器的制作思路和理念有着古蜀的写实风格,有着极强的纪实意义,比如记载社会制度的“领粮”、“上仓”和祭祀的贮贝器。要说与三星堆青铜器的区别就在于三星堆的青铜器偏神性,而滇地的偏人性。特别注意一个现象,云南青铜器风格也跟传播带上的其他地区青铜文化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如同样鼎盛于春秋时期的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因此本文推测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一条从河套、甘青一直到川西南的“狄羌彝青铜走廊”,这条走廊可能是中华上古时期青铜器文明发轫很关键的一环。商周时期,在行政半集权、物质财富和制陶技艺的支撑下,中原地区青铜文明的耀眼光芒遮盖了“狄羌彝青铜走廊”昔日的光辉,略过不表。

    云南青铜器
    

    
    威王十八年,滇地滇侯发展顺风顺水,黔地夜郎侯日子可不是那么好过。从荆山(季连)走出来的楚国正在以不可阻挡的气势一统汉水中下游和江汉平原。公元前741年,楚厉王熊洵(楚蚡冒)去世,楚武王熊通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继位后奉行铁腕政策,征南阳灭权国,动作幅度不可谓不大。其他汉水流域的小国在楚国的强烈进攻下瑟瑟发抖,要么被兼并,要么被迫出逃,奔逃的方向向西往巴地蜀地,要么向南往湘西黔中。春秋战国时期是巴蜀和南中最为纷扰的时期,尤其是黔中面临北边僰人的滋扰和东来的压力,夜郎侯东进势头受阻力不能支,不得已向威王求援!威王遂令司马帅二师,令南安候一起南征僰地,镇服僰人后,顺嘉陵江北上肃清川东一带的滋扰势力。川东地区的滋扰涉及廪君的崛起,见后文详述!
    古蜀地周边偶有滋扰,但规模都不大,蜀王虽然在诸侯国内的话语权低了些,但面对异族滋扰还是很有决断力和领导力的,时间就这样在纷纷扰扰中一天天,一年年度过。
    威王三十四年(前725年),已七十古来稀的威王冷波让位于其子古蜀波吉。三年后,崩,魂归祖地。

    不可忽视的汉水流域

    
    古蜀波吉,冷波长子,身长九尺六寸,面白无须,天庭略窄,眉眼下垂,其性谨而恭,于不惑之年继任蜀王,后谥“恭王”。然身有恙,其子吉克敏而巧悍而勇,颇受冷波喜爱。波吉之胞弟波阿尚武而悍,冷波传位时颇费了些思量,终在耳顺之年把次子波阿南放到邛滇一带。威王冷波后为稳古蜀王室,一直到古稀之年才传位于长子波吉,随着古蜀地的发展兴盛,似乎已经有了王位之争的苗头。
    恭王元年,波吉任蜀王后中规中矩勉励治国,推行轻赋养民之政,其德颇受古蜀百姓爱戴。古蜀地的包容性一如既往,自东周时起有不少经受不住中原纷争的他族经由“狄羌彝走廊”和川东渝西地区进入蜀地。外来的他族带来了他地的习俗丰富了古蜀地的文化生活,如跳歌,跳月,锅庄舞等,同时也在成都平原上留下不少存在过的痕迹。古蜀地也渐渐有了习成的各种礼,如诞生礼、成人礼(换筒裙)、迎亲礼(泼水)、丧葬礼(火葬、土葬、招魂)等等
    恭王九年(前717年),波吉之子古蜀吉克年过弱冠即领百夫长之位,协助夏侯驻防北地。吉克不是王子吗,身份这么高贵怎么还做百夫长?在古蜀地会因出身而受到家支的庇护,但一切荣誉和地位都得靠自己的努力去挣,即便是王子也不例外,若是平民得靠农耕糊口,若是商贾得靠货殖聚赀,若是卫士得靠戍边累功……
    自褒地被秦、申、庸联合灭国瓜分后,汉中平原中东部在庸国的控制之下,蜀庸在川东北地区是时有摩擦,波吉善机变相断,审时度势,北地倒也还安稳,五年后升任千夫长,与賨人部(髳人之后 板楯蛮)颇为交好。世代居住在达州巴中安康一带的髳国(西土八国之一)被从清江流域的长阳恩施北上经利川万州进入川东渝西一带的廪君给打的苦不堪言,賨人(板楯蛮)跟巴人以后一直不太对付,廪君尚虎,賨人那就射虎。东边的斯巴达庸国(西土八国之一)对髳国也时有滋扰,髳国的一些小部落渐渐被廪君和庸国打散和蚕食,只剩下賨人部在苦苦支撑。最后賨人无奈求助于古蜀王,恭王慑于廪君兵强,左右权衡后决意交好廪君而弃賨人部。不仅如此还将恭王还将川南和川东一部分不服从蜀王号令的地区和部族让于廪君,见郑樵《通志?氏族略》引盛弘之《荆州记》载:“昔蜀王栾君王巴蜀,王见廪君兵强,结好饮宴,以税氏五十人遗廪君”。廪君自此在汉水以南长江以北的大巴山周边立国,是为巴国,后来迁到重庆地区也是被楚国势力西进给逼迫的,此处略过不表。
    廪君(巴王)北上侵髳西进扰蜀便是《山海经?海内南经》中“巴蛇吞象”的故事原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巴国在春秋时期强盛的一种体现。这个故事也是巴蜀之争的一个历史折射,而非巴蜀友好的表现,川东渝西地区从此便成了巴蜀两国角力之地。春秋时期,巴国想要交好的是东边的庸国、楚国和其他诸国,如邓国。言及此处,不得不说说“廪君”是谁?和巴国又有什么关系?廪君是不是巴王?

    廪君雕像

    

    廪君祠

    

    因为有部分内容涉及到上古史的变迁我会在上古史中叙述到,这里先做一个简单的叙述。
    “巴国”的叙述最早的记录见于《山海经?海内经》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大皞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由此可以看出巴人似乎和大皞有关(伏羲《礼记》《左传》),不然也!其实巴地最早的称呼是“臷(读zhi)地”,巴人叫“臷民”。山海经 大荒南经》载:有臷民之国。帝舜生无淫,降臷处,是谓巫臷民。巫臷民朌姓,食谷,不绩不经,服也;不稼不穑,食也。爱歌舞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爰处。百谷所聚。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里是产盐之地,不用辛苦耕种渔猎就能过的很好!当然巴人也不是帝舜之后,因为巴人还有更早的祖先,是谁?曰城背溪文化(6000BC~5000BC)、大溪文化(4000BC~3000BC),相应的遗址有:清江下游的石板巷子、鸡脑河、茶店子、王家港、花庙堤、城背溪等遗址和清江中游的香炉石遗址等等,其时代大致为新石器时代末至夏商时期。巴人的最大依仗就是产盐和贩盐,关于这一点古蜀地与此处的联系前文有详细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任何时期盐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存物资,所以产盐地一直以来都是必争之地。巴地就是产盐地,故有“盐巴”这个久远的称呼。巴地在城背溪时代是长江中游的力量掌控,自大溪文化起,中原地区的力量就介入了,开始是东夷的伏羲氏,后来是黄帝系的颛顼,再后来尧帝“伐丹浦”,再后来舜帝“征三苗”,再后来夏启时期的“孟涂如巴莅讼”,再后来武丁伐巴方,再后来周王置巴子(始有巴国称,实为盐),再后来廪君入巴地,再后来楚灭巴,再后来蜀地介入巴地,再后来五溪蛮归巴等等,其中族属或有交叉变更,但源流大体如此。一切都是为了盐,控制盐道和盐业经济。
    巴方(汉水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的重大变化大概自武丁伐巴方(一网打尽)始,巴地和汉水流域的势力慢慢出现分化。自商晚期到春秋时期,汉水及其支流大大小小共分布着约18 个方国,汉水中上游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大致是髳、庸、麇、绞、鄀、谷、邓、卢、鄢、罗、吕、申12 个方国。西周起,汉水下游支流涢水流域便新增了6个姬姓(巴子)方国:唐、厉、曾( 随) 贰、郧、轸。随着楚国的崛起,巴地的诸部落方国或被驱逐或外逃的慢慢从南阳汉水丹江南下活动于鄂西清江一带,逐渐形成了巴,樊、相、郑、覃等五氏。此五氏到了鄂西清江后的主营业务毫无疑问是盐业,最开始也仅仅是参与了盐道建设(也就是贩运),并没有生产基地(盐池)。古蜀有“西南丝绸之路”的“头首”,这里自然也有了最早盐帮的“盐老大”,这个称呼好像有点江湖气,不雅!那就取一个斯文一点的称呼,叫“廪君”。 “廪”是“虎”的方言发音,“君”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对氏族部落首领的敬称,如称秦国之君为“秦君”(未称王),所以“廪君”的真正含义为“虎王”,这是一个非常符合巴人气质和作风的称呼。

    恩施土司城九进堂前的白虎塑像

    

    巴人军乐器虎钮錞于(春秋时期)

    

    交作业
    廪君(虎王)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当得上的,在经过一番武力(射箭)和智力(浮土船)的比拼后,巴姓部落最终胜出成为五氏的首领。廪君领着五氏苦心经营盐道实力慢慢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流域一带的盐业经济,廪君的威名威震武落钟离山。之后他们干了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沿清江流域溯江而上去抢盐的生产基地:“盐池”。这个合理不合法的行为,不论神话故事还是遗址都有迹象。神话故事就是“盐水神女”,其故事原型就是廪君自清江(《水经注》称夷水)西进,与在长阳县渔峡口镇“夷城”(香炉石遗址)经营了上千年的“盐水神女”相遇了。于是有了后世没有的故事传说。
    廪君与盐神

    

    

    很明显,廪君不是来相亲的,此处省略无数字………不论过程如何,结果廪君终究成主。好在廪君此了夷城之后用心经营盐业,在峡江地区也是闯出了一番名头(向阳天王),与西边的古蜀和东边的荆楚时有商贸往来,文化交流颇为频繁。
    题外话,在巴蜀鄂三地考古体现出的文化相同特点应理解为三地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不是文化的单向输出,如圜底釜!三星堆和十二桥的研究学者们还请不要将巴地鄂西具有的一些蜀地文化特征归结为蜀文化的影响,更不应曲解为古蜀国对长江流域清江流域的控制。
    十二桥和鄂西都出土了的圜底釜,两地文化交流见证:

    


    廪君在夷城(香炉石遗址)经营盐业经济获得了巨大成功后也没闲着,扩大领地势力范围是每一个首领都要做的必修课。西边古蜀太远(打了秋风),不划算!东边荆楚太狠,惹不起!南边除了崇山就是峻岭,苗人、僚人也不好相处,没意义!于是廪君决定北上,经北上盐道入巴地,与髳国(賨人)争雄,与庸麇楚等交好,不断侵占汉水流域诸国的疆域。公元前611年廪君联秦楚灭庸后,廪君成为巴地之主,是为巴王。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巴国巴地就是这么一点点“挣”来的,这便有了后来巴蔓子的“刎首留城”,见后文详述!
    巴蔓子
    

    巴地,臷国,巴族,巴人,巴方,巴子,巴国,廪君这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对今川东、重庆和鄂西一带的称呼,巴地的成分极为复杂,如《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属有濮、賨 、苴、共、奴、獽、夷蜑之蛮”!
    在上古时期,似乎每个地方的成分都是极复杂的,唯血统论唯支系论怕是行不通!
首页 上一页[58] 本页[59] 下一页[60]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06-26 18:13:29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