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7页] |
作者:cdnwpu2019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左衽服饰是当时整个西南地区出于实用选择的服饰特点,战国时期有个非常著名的改革家曰赵武灵王嬴雍,他干了一件事:胡服骑射,即将宽大的夏服改为紧身的短袖胡服。以前的服饰不像现在有暗扣拉链什么的,都是用衣带系的大扣,右手弯弓搭箭挥刀都很碍事。改为左侧系扣(左衽),裤子改成了绑腿,这样上下马非常快捷迅速,不虞长袖长衫的磕磕绊绊。论左衽、右衽不过是后来儒家为了彰显礼教与他族做的区分罢了,不必过多解读。 为了表达对三星堆城发起者蚕丛先祖洪苗,柏氏先祖柏贾,鱼凫先祖拓槖的敬意和无限缅怀,平原各族族老商议后一致通过,为了刻画先祖的智者形象和缅怀先祖,拟用夸张的微笑,眼观四路的纵目,耳听八方的大耳,上承天意的身尾等来刻画其先知形象。在羌老、柏老和祭工匠人的综合考量下,最终决定制作稍显夸张的铜面具来展现先祖的外貌和智慧,大纵目面具(洪苗,三星堆发起者,联合南北)制成后的尺寸宽八尺(约136cm),高四尺(约68cm),身尾高四尺(约68cm),重80多公斤。两个小纵目(凸目)面具(柏贾为成都平原积累家底、拓槖则促成平原酋邦形态)宽度,高度,身尾长度则比大纵目青铜面具小了近一半。此后纵目大耳的形象成了古蜀地智者形象的一种标配,非德高望重之人不能带这种面具,唯有大祭师在祭祀时才能带简化版的类似面具。因纵目人面具极具视觉冲击力,在一代又一代萨帕萨玛和方士不断宣讲下,纵目人作为古蜀智者和先知形象代表在古蜀先民内心慢慢扎下了根,留下了几多神话和传说。 注:纵目人面具作为古蜀先知代表,在祭祀的时候是要放在高处的,但大纵目面具的体积太大重量太重,除了额头的预留孔正式祭祀时要安装感知天意的“福瑞身尾”外,在非祭祀时间是要拆下来好生安放的,在耳朵两侧开的几个孔则是预留的绳索孔,是为方便搬运。 在祭祀的时候,每个纵目青铜面具的正前方会放一个青铜祭坛。青铜神坛是祭工们根据纵目面具为怀先祖,特意建议神王铉鸓后才铸的。青铜祭坛共分五层,完整的青铜神坛通高在85~90公分之间。 第一层是搭载货物南上北下形象化的马与牛的结合体,千余年后的司马长卿先生称其为日行万里通晓万语的“角端”; 第二层是四个拿着竹杖或藤条东出西进南下北上的槽人,造型和服饰完全写实的; 第三层是“四危山”,仿盆地之形,四面皆山,也暗含蜀地出行的艰辛; 第四层是神殿,四面皆五人,乃萨帕、萨玛等祭师形象,皆为写实; 第五层是神鸟居四方,中间为阳神之使天鸡,也叫文翰、皋鸡。 大家的目光都被极具视觉冲击力的青铜神树、铜立人和纵目人面具吸引去了。其实所有器物中,真正能阐释三星堆文化内涵和反应古蜀先民生活状态的,反而是这个不起眼的青铜神坛。在所有青铜器物中,青铜神坛完全是写实制作的,它清晰的表达和诉说着3500年前古蜀先辈的生活状态。 注:鸟形器物或类鸟形器物的数量可能是所有器物中最多的,因为鸟形器物折射出了古蜀先民东出西进南下北上出蜀地的艰辛,希望拥有鸟儿一样的双翅飞越万水千山,不受阻碍。所谓《蜀道难》《行路难》意即如此。 此时盆地内主要有鱼凫氏、蚕丛氏、柏氏、古羌、玄嚣部、颛顼部、古彝(夷)、夏氏大氏族及一些小氏族和部落。经过大议会商议,为了象征各族的团结互助,最后决定制作青铜人头像。特别声明:青铜人头像不是想象的!不是想象的!不是想象的!青铜人头像也是完全按照当时平原上各氏族的外貌特点来制作的,只是稍有艺术加工。因为铜器放置时间长了会发生卤化反应,形成CuF2,CuCl2和CuBr2等卤化物,颜色有白色,绿色,蓝色,褐色等很多种,混搭在一起很不好看的,后来才用黏土和生漆贴上金面,这样显得更肃穆且有威严。在祭祀时,这些青铜人头像按照势力强弱顺序排放,如二首,三首,四首…………。最开始的时候青铜人头像只有几大氏族的,鱼凫中后期有异族不断迁入融合,归附了神王管辖,青铜人头像才慢慢多起来,但在规格上是不能与几大氏族媲美的。到了鱼凫后期,鱼凫神王权不断固化,青铜人头像成了王权的一种表现形式,此后青铜人头不仅仅只有大氏族了,还有各行各业的领头人等等。 注:不是所有青铜人头都能贴金面的,此时只有平原上的大氏族大家族代表,如蚕丛,柏灌,古羌等才可以贴。 |
楼上的老师高见,多谢支持。 交作业! |
每年正式祭祀的时候,除了大祭师吟唱祭词跳傩舞外,所有人都必须恭手肃立,不得言语造次,绝不允许触犯天神威严。为示虔诚,垂首闭目则是必须的。在封建时代,臣子未经允许抬首目视君主是触怒天威,轻则训斥,重则杀头。遑论在天威煌煌的神权时代,天神岂能直视,触怒天威必会遭受天罚! 用于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重要物件“五行轮” 后来也重新制作了, 现在称“青铜太阳轮”。古蜀3500年前的五行曰:水火土木石,非金木水火土。 “五行轮”是古羌和古蜀先贤经过几百上千年对日月星空和自然现象观察后总结出来的最原始的天文认知,这些古朴的认知在古蜀历史上意义非凡。因为“五行轮”的运用和发展跟后来的古蜀地节气时令的制定乃至古蜀建筑都有极大的关系,见后文详述。青铜五行轮比其他青铜器件的历史悠久太多了,蚕丛柏灌时期是木质或简易石制的。在祭物用料大升级期间,材料也就自然升级为青铜了。五辐轴角度大小是参考原来的木制“五行轮”尺寸和结构,尺寸和样式是用“角尺规”一点点靠出来的,最后再制作成“角模规”铸造而成。 其余青铜器物此处就不一一列举和展开解释了。在远古时期,古蜀先人在四川盆地内努力的开拓和改变着,生存何其不易,所有的青铜器物无不映射出他们彼此守望相助的特点,对天神和自然的敬畏,对先祖和先知的缅怀,对自由和坦途的向往,对古蜀先民辛勤和努力的渲染,无不体现出他们不离不弃,相扶相依,承前启后,薪火相传的特质。他们没有恒持此志成永志,百战问鼎开太平的豪情万丈,没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金戈铁马,也没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刀光剑影,他们只是默默的在盆地内辛勤耕耘着,努力着,用他们的虔诚、智慧、血汗乃至生命创造着属于古蜀地特有的惊人奇迹。 虽然考古遗迹偶有发现,但像古蜀地三千五百年前的青铜神桑,大型铜立神王像,纵目青铜面具,青铜祭坛,青铜人头像等风格特异的器物恐再难寻,它们是三星堆人的血汗专利,仅此一家别无分店。 青铜神桑、青铜神王像和纵目面具等有了议案,组军旅也毫无疑义的全体通过。 此时平原上约有3000~4000户,人口15000~20000之间。 组军旅的措施: 神王以下设司马,司马直属神王,军队举神王旗号。王旗图案就是青铜神桑侧面的巨形神鸟图形。 平原军队两部分组成,司马直管的神王卫队和族长领的族兵两大力量。 神王卫队为常备力量,约300人,族长族兵制分组三旅,分别是步旅,约500人,骑旅100~200人,射旅300人左右,古蜀的射旅后来成为了古蜀军队最有影响力和战斗力的兵种,“蜀射三百”空穴来风必有依据,见后文详述。 军队制度实行兵农合一制,闲时为民,战时为兵。 祭祀方面的最大变化是:更换祭祀用品,慢慢用铜制用品取代石制,保留玉制和象牙,制作神王铜人像以示王鼎。 公元前1436年,铉鸓正式确定开始了制作青铜神桑工程,共计8棵。青铜神树固然无双,但它们的制作却耗费了古蜀好不容易攒的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后表。 祭工也成为专门服务神王的人员,主要事务是加强和巩固神王在民间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祭工由此在民间培养了许多巫觋、巫作为其工作的外延。此后,巫师在蜀地各个角落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甚至后来还兼任了医师和传唱者的角色,巫术文化和神鬼传说在古蜀地逐渐兴盛(巫教),此处略过不表,见后文。 公元前1431年,铉鸓挂帅南征百濮时,卒于犍为,终年53岁。 自铉鸓起鱼凫神王就开启了南征西伐之路。其子昱鹄尚且年轻,为拱王鼎,其弟翟鹗继任神王之位。 |
翟鹗 篇 生卒年 公元前1476年~~前1418年 翟鹗,其性敏捷,孔武鹰顾,生于公元前1476年,铉鸓同父异母弟,与铉鸓兄弟之情极好,曾随铉鸓南征百濮,其兄铉鸓不幸身亡,翟鹗带领射旅在丛林中追了百濮族人几天几夜,硬是射杀几百濮人才恨恨而归,古蜀军此时最好的制式装备是桑弓,最强兵种是射旅。 翟鹗45岁继任神王之位,正是年富力强之时,由于对长年在平原周边滋扰的异族游群异常愤恨,在从百濮征伐回成都平原后不久,就亲率古蜀军讨伐西边的僚人、讫人等异族。僚人讫人及其他部落游群在大邑邛崃以西到青衣江流域的群山里居住,因山地贫瘠,生活无着,时常滋扰大邑崇州新津一带的玄嚣部和颛顼后裔部从,为患多年。翟鹗也是行动果决,领着三族及卫队在邛崃以西扫荡,一路追击到青衣江流域一带,打得僚人讫人等哭天抢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在把异族游群彻底打怕打蔫儿后,翟鹗领三旅回到岷江一带驻扎,沿江耕田渔猎,饮马江边,设立据点以防僚人讫人的滋扰侵犯。岷江因为翟鹗的驻军饮马,因此得名饮马河。在后来的古蜀帝时代,因为岷江河道的有效治理,郫邑温江的农耕条件大为改善,耕地平整肥沃,水稻在郫邑温江成片种植,每到秋收时遍地金黄,两地为古蜀时的产粮圣地。农田的灌溉水和饮水皆仰仗饮马河,饮马御敌,依江以耕,秋收金黄,颗粒归仓,饮马河逐渐更名为金马河。江安河之谓也是来自古蜀帝时期,江水不过,是为江安!虽然僚人讫人等时有来犯崇州温江一带,但大都悻悻而归。自此,古蜀地流传了许多关于鱼凫王激战僚讫的故事和传说,其承载了古蜀民对其先人的几多敬重和怀念! 成都平原异族之患渐渐因为翟鹗的强势和古蜀力量的强大而逐渐平息,翟鹗也继承其兄铉鸓之志,继续强化神王权势和威慑力,同时加强和细化了食官和平民管理条例,在平原上的大族内统一用古蜀语,并用简易的图符制定了族章、条文,用以做简单的区分和指代。翟鹗命食官对进行成都平原人口进行大致统计后(此时平原上近4200~4500户,人口20000~22500之间),决定军旅实行兵募制,参加兵募有相应的粮食补助。 翟鹗后期最主要的一件事是力推青铜神桑和神王铜像的制作。但此时四川盆地内还没有发现浅表性铜矿,铜器所需的铜矿主要来自滇东北的古东川地区。因铜矿的需求量太过巨大,如果将铜矿运回三星堆冶炼铸造,来回运输路途遥远,时间漫长,艰辛难言。面对这一棘手问题,翟鹗和诸族族长、祭工商议后,最终将铜像、神桑所需的铜锭先在古东川由杜氏一族负责铜矿粗冶炼,再用马牛将铜锭的半成品经西南商贸通道驮回三星堆城。在马牧河边的铸造冶炼区,由青铜工匠负责神桑和神王像的制模、做范、浇筑、脱模、打磨、组装等。其他一些小型简易的铜制器件则直接在古东川制作完成,然后将成品驮回成都平原。此时的青铜器匠主要是夏氏器匠和古蜀器匠,三星堆铜器的工艺和二里头的铜器有些许相似之处。此时古蜀的青铜铸造技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发展,比夏时期青铜技艺显得更为成熟,足以媲美殷商后期的青铜制作水平,主要体现制模、做范和曲面曲线造型的工艺水平上。 |
周末有事,今天两更。将三星堆尽量解释完整!如果有什么疑问或建议还请朋友们不要藏拙,尽量提出来! |
特别说明一下,三星堆的铜器为什么可以做的这么精美,连神王的指甲盖都可以清晰看见。 在浇筑铜器的时候,铜液倒进模具里面,流动时散热比较快,如果铜液的流动性不好,温度一降低就容易凝固阻塞,别说获得光洁的表面曲面,就连成型都困难。三星堆铜器能制作的这么精美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磷矿的添加,二是铜模的加热。 第一原因是磷的偶然添加,自蚕丛起古蜀地一直用的生火辅助材料是黄磷矿石(石英石和黄磷矿石碰撞),这就是“古蜀火石”,而磷矿所在地就是蚕丛氏曾经待过的绵竹什邡一带(盛产磷块岩)。在后来因为平原的不断拓荒,移居到鸭子河畔时也依然是从那里取黄磷矿石,前后已经用了好几百年了。此时的古蜀先辈不可能知道往铜液里面添加磷矿后会发生细化晶粒,磷矿中的五氧化二磷能够脱气和除杂并与杂质元素形成电子化合物强化晶界,使化合物脆化相更加细小,均匀分布在晶界上等等这么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此时器工在冶炼铜锭的时候将磷矿扔进去和铜锭一起冶炼,仅仅是因为他们以为磷石既然可以生火,里面可能有 “火精”的存在(想法很唯心),可能会使铜锭更快的融化。结果加入磷石没有使得铜锭融化的多块,倒是非常意外的改善了铜的流动和焊接特性,这才是三星堆青铜器物能制作这么精美最最关键的因素。 第二原因是在铜液浇筑的时候,铜模外部一直处于加热状态,也是因为四川气候潮寒阴冷,器工实际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土方法。这样就使得铜液能够在到达铜模末端时还一直处于液态。 历史或许在某些时刻有着巧合,但贯通的历史绝不是靠巧合来书写的。我坚信,古蜀先辈能制作出惊为天人的青铜器物不单单是靠巧合,而是几百年的实践经验总结额外加上些许巧合而功成的。 此时铸造八棵青铜神桑、神王像及其他人兽面相、动植物雕像等所需的铜矿石以百吨计,这么巨大的铜矿需求量对当时古蜀地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铜矿的挖掘和铜锭的炼制工程量巨盛,需时极为漫长,消耗掉了古蜀地积累千年的大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做法有利有弊,有利的是给后代留下了他们曾经存在的辉煌证明,弊端是给当时的古蜀先民带来极为承重的负担,他们得勒紧本来已经很松的裤腰带过日子。因为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就自然会向全平原的古蜀先民征缴,本来就没什么存粮的部族庶民肯定不乐意,偶有反抗争斗。为了立威,翟鹗命秩人特地制做了蜀牢:在地下挖成圆形的土坑,上面竖起栅栏篱笆,或在地上围起圆形石墙,仅留一小口,以监禁罪犯,防止其逃跑(类似夏氏的夏台或圜土)。并专门设立刑罚部,加强执法力度,甚至在祭祀大典中专门制作了罪人石像,做惩戒展示以畏众生。 此后古蜀先民对神王渐渐心生怨怼,但摄于神威王权敢怒不敢言。 为了强化王权开启新的时代,翟鹗将原来的石制、陶制、玉制和少量铜制祭物和器物焚烧并集中掩埋,而后进行了高规格的祭祀表达对先祖的缅怀。自鱼凫神王时代起盆地内上至王族下至庶民渐渐形成了烧祭的祭祀模式。将先人的东西或者器物以焚烧的方式烧给先人,时至今日四川农村的丧葬依旧沿袭了这样的习俗。窃以为好的习俗切莫轻易丢弃,习俗也是历史的一种继承和延续。 翟鹗起启用新的祭物祭器、新的祭祀规格和流程,从此开启了新神王时代。 不论什么时代,当需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受伤,其中功过是非难以评断。今天叹为观止的惊人奇迹其实是祖辈先人的血泪痕迹。 公元前1418年,翟鹗卒,终年58岁,铉鸓之子昱鹄继任神王。 因祭物的制作导致蜀内贫困交加,民生困顿以致民怨沸腾,昱鹄曾多次问叔父翟鹗这么做是否值得,翟鹗只说了八个字:“势强则聚,势弱则散”。 |
谢谢朋友们的支持厚爱和积极参与,希望能得到你们中肯的建议或提问。 今天争取两更,补作业! |
昱鹄篇 生卒年 公元前1453年——公元前1386年 昱鹄生于公元前1453年,性淡而志坚,尚礼而至孝。公元前1418年,翟鹗逝后,铉鸓之子昱鹄任新任神王。为了继承父亲和叔父遗志,眼看着蜀内族人生活困顿心有不忍,但又不能中途而废,唯有发愤图强,带着臣属一起努力治理古蜀地,欲重振蜀内。昱鹄继任神王后加强行政管理,对食官和平民做了详细的标记,各司其职,并制定相应管理条例和刑罚措施,人尽其事,物尽其用。整个古蜀地呈现出国家形态,但没有系统的文字章程,此时的管理皆为人治。 农业上,稷工们日夜奔波在田间地头,督促耕种灌溉,兴修水利; 桑蚕上:桑工们带领桑人种桑养蚕,抽丝编绢,革新器械,提高桑蚕织物的数量和质量; 行人:已渐渐整理出官方用的古蜀语运用于蜀内大族内,此时的古蜀语的语气和语调的平声、转声较多,扬声和去声偏少,语言偏柔不够铿锵,和秦汉以后的“巴语”在语调上有少许区别,秦汉之前的巴语偏荆楚语,此处略过不表; 水人:开拓河道,筑堤修坝,兴修水利,整饬灌溉沟渠; 槽人:继续开拓商道,改进水上交通工具,加强与盆地四周的沟通和联系; 士人:加强社会秩序管理,交易规则细化,加强财务收支管理; 秩人:做好王族和贵族仕子行为、生活管理,崇尚节俭; 祭人:加班加点铸造青铜祭器,改进青铜铸造技艺,提高铜锭的利用率,当时青铜神桑的制造已经成了鱼凫时代的重大负担,经受不起额外的消耗了; 司马:举神鸟旗号,守卫盆地周边,防犯宵小的滋扰,主要驻守地,西边温江一带岷江边,南边双流牧马山一带,北边绵阳广元一带,东边暂无驻扎。 前后历经30余年,公元前1408年,八棵青铜神桑和铜立人的制作终于完成了,青铜神桑和神王像等器物的完成和用于祭祀,使得神王权力攀至顶峰。同年秋收时,柏氏和古羌主持了一场盛大的祭祀活动,前后持续了三天三夜。对蜀地先民来说,苦难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了,最高兴的事是以后的日子不用再把裤腰带勒那么紧了,所以祭祀的时候,大家都欢天喜地,载歌载舞。 两年后,昱鹄开启了另一个更宏大的计划,就地取材,扩城邑,筑神殿,造议事殿,建食官事务所。此时的建筑大都为石室、木棚,土木结合或土石结合。扩城邑,器工们三星堆根据地形大致分成三个区域,坊市,祭地,王居。三星堆的扩建模式从始至终都是依势而建,王城以内附属建筑离散的模式,只是分了区域。离散建筑模式在古蜀史上一直如此,包括后来的金沙和十二桥,并非我们印象中的筑四墙开四门封闭式的都城。北面的青关山和真武宫过水墙再次加宽加高,东西面的依山势和水面延伸修筑,增筑南墙,未筑墙之处用类似拒马的栅栏或藩篱来做隔断,这样东西南北四面在形式上将三星堆围了起来。并于高处建木石结构的碉楼,以做瞭望之用。 三星堆城内优化布局排水和取水系统,完全贯通,如马牧河的上下游用木桥连通。此时的神王居所就在三星堆城的东北角所在,其布局和分布比较散乱,并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王宫大院,规模其实并不大。 |
谢谢楼上朋友的帮忙更新。 |
据此时的建造水平和习俗,神殿和议事殿均为井干式结构。为了彰显祭祀的庄严肃穆和祭祀品的储存、搬运和搭建,器工和古羌族长商议后经昱鹄同意,决定将建造集重要议会,储存和每年大祭功能于一体的神殿。神殿选址于西北的坡顶,坐西北朝东南,筑于两丈土台之上,神殿高三丈余,长不少于三十步(一步两跬合1.5米),宽不少于十步。神殿分上下两部分,下面为土台,上面为神殿,殿顶为抬梁压顶式,即为殿顶也为祭台。殿顶用大型的烟熏黑木覆压搭建,镶以铆口,覆以粘毛皮革,没有天窗,殿内采光效果比较差,光线比较阴暗,倒也符合神殿庄严肃穆的要求。 神殿内部左右对称,中间为廊,各区域竖木石立柱以区分,四周为土基石墙,墙上无窗,通风不好。神殿开东南、西南、东北三门。东南门为主门,高近两丈,宽约丈余,西南、东北两侧开二门,各高丈半,宽九尺。自东南门入,左侧为铜立人像,纵目人面像,青铜面首像等,右侧玉璋玉琮和人兽杂糅类铜器,最里储放的是拆解了的青铜神树和象牙之类。因神殿之上也作祭台,为了增强受力支撑,神殿四周额外添加石柱二百余根。此后祭台也称五丈台,台基夯土两丈,神殿高三丈,总高共计五丈,故曰“五丈台”。 每年的大型祭祀时间在仲秋月圆之际(相当于今天的过年),祭祀的时间为一到两天,第一天是萨帕(羌人)宰牲,祭天,祭祖,吟唱,跪拜,叩头、跳傩舞等流程,手举五行轮,谢阳神、天神的眷顾和怜悯,全程庄严肃穆,一丝不苟,祭祀时女性不能参与。第二天则是萨玛(柏氏)主持庆贺农林牧副等的丰收和新年祈愿,感谢上天恩赐和照拂,下午或晚上则是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欢庆活动,第二天的活动女性则可以参与。提前十五天在神殿顶上搭建祭台,祭台为全木制。自神殿东北侧搭圆木阶梯,上得殿顶,四周树立圆木和栏木。祭日前三天将青铜神桑“通天神树”、铜立人、纵目面具、青铜面首、象牙、玉璋玉琮等等从神殿中取出,并于殿顶西南侧将青铜神桑、铜立人、像样等安装固定好,提前一天将所有祭物在祭台上按照顺序高低前后摆放好,并在神殿四角树立三丈青色魂幡。神殿四周五丈之处用大圆木架摆放一圈篝火和围栏。 祭祀神殿是鱼凫神王时期最威严,最神圣,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建筑。 议事殿为脊梁式,高过两丈,长不少于二十步,宽不少于十步。四面石墙,墙上留窗,顶开天窗,天窗稍大,覆以草革。殿内的采光稍好,仪门正对殿首即神王位,首领右侧为二头,三头等席位即蚕丛、柏氏等座次,左侧四头、五头为稍逊的氏族位,食官站立于后。 民居石室亦为井干脊梁式,有门无窗,石块以黏土填缝连接,覆以茅草。石室高度丈余,大门正对神龛,神龛下为堂首乃家主位,中间为火塘既取食也取暖,堂首右侧为儿子或女儿位,左侧为儿媳或女婿位,堂首对面为客位,这样座次安排在三星堆神王时代那是极为严格的! 食官事务所则是按民居石室标准扩建的,主要是对食官事务所进行了区域划分和分类。 三星堆城以现有为基础进行改善扩建,建造重心放在了神殿和议事殿上面,因此时建造水平有限,井干式房屋多以垒石填泥之法建造。为了大殿的稳固和庄严,所用石块的重量和体积都不小,因为工具也就是石斧石錾,建造起来也极为艰难,中途波折不断。 这个浩瀚工程前后持续近二十年,到神王庆源时期方才完成。 公元前1386年,耗尽心力的昱鹄再也无法继任神王之位,将其位传给其子庆源后,同年秋卒于三星堆,终年67岁。 |
交作业 |
三星堆的青铜神桑、神王像和纵目人面具及其他青铜祭物凝聚了他们无数的心血和泣泪,是古蜀先人勤劳智慧的结晶。这些青铜器固然精美异常无与伦比,却也耗费了蚕丛、柏灌两代前后几百年辛辛苦苦积累的物力财力。此时古蜀先民的生活水平依旧十分低下,生活器具和用度仍然非常原始,如平民还在用泥质陶和绳纹陶等陶器。 三星堆的青铜器物来的太不容易了,当敬之,惜之。 特记《三星神桑赋》以祭以怀, 系曰:三星神桑赋 盖天地初开,西海淼淼,桑田沧海,山川显也。碧海云天,群峦起伏,江河怒号,湖泽遍布,灌木参天,荆棘丛生已!闻乎飞禽啼唤,虫豸嘶鸣;观乎百鸟栖木,万兽逐林;感乎山高水远,云雾迷蒙。 其地东临巴山,西奄峨潘,北依华山,南抵滇黔。五帝谓华阳,夏属梁州,商周曰蜀,后称天府! 黄帝轩辕时,青阳居江水,昌意降若水,勤于耕桑,渐融羌夷,蜀之先人也。 青衫蚕丛者,羌汉之裔也。居石室埋石棺,除荆棘筑河道,通南北开星坊。累二百余岁,柏氏续也! 默默柏氏者,柏皇后裔也。务耕植驯飞禽,行商贾识岐黄,历三百载。蜀地渐有生气也,然苦于水,鱼凫居首耳! 鱼凫神王者,弓鱼箭鱼也。假鱼鹰行舟楫,疏蜀水解蜀难,蜀地逐兴矣。又三百年,合诸族制神王,铸神桑立金身,怀先祖列铜首,扩坊市构神殿,其势盛兮!巍巍神殿者,五丈祭台也。夯土两丈,殿高三丈,长三十步,宽近十步。自南门入,梁顶上覆,土砖下敷,石墙无缝,其意森森焉。议殿高两丈,长二十步,宽近十步。顶置天窗,毡革以覆。殿首为王,其为次首,论资排位,食官附立。民居木石,窄门无窗,室顶幽闭,遮以茅草。 夫终祭时,祭台之围,象齿环列,由低及高,秩序井然,其形煌煌也。丈许金身者,白翰神王也。其形挺拔修长,头戴纹饰王冠,面着庄严祭具,身服左衽祥袍,环手高擎铜蛇。跣足以立兮,宝相俨然兮!金身之右者,通天神树也。树端阳神肃立,躯分三簇九枝,衔花果立子规,干附奉天神鸟,承天意掌神权矣。神树擎天,仆树附立,同气连枝,相扶相依。其形栩栩如生,可夺天工之造化,堪比鬼斧之神工。 金身之左者,纵目面具也。咦,其形怪异,何也?蜀之先知也。曰洪苗,曰柏贾,曰拓槖。纵目观四路,阔耳听八方,高鼻见心,笑彦蕴慧矣。青铜面首者,蜀之大族也。排列以序,颔首闭目,其相凛然也。青铜神坛者,古蜀之景也。坛分五错,天地人也。围台之侧,诸祭之物,人兽杂糅,殊形诡状,形神兼备。奇哉!妙哉!蜀人之思,匪夷乎!蜀人之念,叵测乎! 当祭之日,丁强服祭,妇人居家,殛鸡宰豕,呈牛贡羊,其势赫赫也。萨帕吟唱,举轮执幡,附以傩舞,其声苍苍也。神王执杖,族老执璋,缄口闭目,其神谨谨也。众徒紧行,垂首恭立,稽首叩拜,其相兢兢也。 呜呼!一国之志,千万人之志也。穷国之力,铸国之器,民之累也,国之殇也。然非常时,行非常事,势之至也,难言臧否耳! 嗟乎!今之所叹,古之所难,哀之,怜之,敬之,惜之! |
三星堆青铜器的来路截止目前已然描述完毕,非常期待和欢迎热心读者,乃至专家学者的提问和探讨。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三星堆青铜器将去向何方,从辉煌的三星堆到三星堆没落,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
首页 上一页[6] 本页[7] 下一页[8]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