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古蜀史说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古蜀史说[第97页] |
作者:cdnwpu2019 |
首页 上一页[96] 本页[97] 下一页[98]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尔东信王 2021-12-24 10:51:39 楼主您好,据北京大学孙华教授介绍最新发掘情况,目前,8号坑刚发掘至象牙层,还未到其下的青铜器层,出土器物残片就已有6000个编号,孙华教授推测,仅8号坑应该有数以万计的器物及其残片。三星堆发掘出土的埋藏物大多遭到破坏,比较残破,所以修复文物是当务之急,未知全貌所做的推论很可能出现偏差。只有完成了三星堆所有埋藏坑的发掘,并逐一完成坑内主要器物的复原,才可能进行埋藏坑器物组合的复原,以及对原本空间布局...... ----------------------------- @cdnwpu2019 2021-12-27 17:18:39 信王殿下,这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话题,文物修复这个我了解的不多,目前绝大多数的文物修复靠的还是人工拼对,但也借鉴了司法取证的相关计算机技术,比如人面、证物修复改用为文物修复,这一点在秦始皇陵兵马俑里面有用到过,计算机辅助文物修复这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只是投入实用可能还要一些时间。这里面涉及的要素太多,因为大型的、厚壁的器物破碎留下的特征点,特征面比较多,保存的也相对完整,修复相对容易,计算机...... ----------------------------- @古蜀史爱好者 2021-12-29 10:36:37 楼主提到ICP算法,我也谈谈我的看法,ICP即点云精配准算法 首先是求满足min(f(R,t))的最优解(R,t) 再最小化误差函数 ICP算法关键点:(1)原始点集的采集:均匀采样、随机采样和法矢采样 (2)确定对应点集 点到点、点到投影、点到面 (3)计算变化矩阵 四元数法、SVD奇异值分解法 ----------------------------- 谢古蜀兄赐教,不过您说的点云配准理论首先满足的min(f(R,t))的最优解(R,t)应该是ICP算法的第三步了,还有前面两部的刚性变换矩阵 其中其中A代表旋转矩阵,T代表平移向量,V代表透视变换向量,S代表整体的比例因子。 和第二步刚性坐标变换矩阵的参数估计, 然后才能得到目标函数,目前有一个新的优化改进的目标函数—ICPIF(Iterative Closest Points using Invariant Features),它可以实现对碎片进行精确对齐拼接。将体积积分不变量加权到ICP点对应距离方程中,使其成为启发因子,可以加快对齐中的迭代引导,降低算法陷入局部极值的风险。 |
@岷山散人 2021-12-29 16:04:04 楼主您好,巴蜀符号有解吗? ----------------------------- 岷山老师,阐释巴蜀符号是 开明卷 里的重点章节,我会详细阐释巴蜀符号的前世今生,它怎么来的,拿来做什么,后来又去了哪里,哪里还能体现等等,届时请岷山老师多多指正! |
@ty10302021 2021-12-31 12:14:00 请教楼主,都说三星堆没有历史记录,真的没有吗?感觉学术界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 兄台,你好,三星堆有些许历史记录,但记录里它不叫三星堆,而且不同记录里还不是同样的名,需要做一番考据考辨,三星堆,应该说古蜀历史脉络还是有迹可循的,只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去分析摸索。学术界有学术界的做法,我不便置喙,就按照当下的思路往后面走,看是此路不通,还是大道通畅吧 |
@睁眼的秦俑 2021-12-31 21:32:35 请教楼主 三星堆那太阳轮该如何解释呢? ----------------------------- 兄台,你好,现在将那命名为太阳轮,我个人以为,为时尚早,在我前文里也有把这理解为太阳轮,迎合了学界和大众看法,我要承认我的失误,因为这个轮极可能是成对的,它很可能不是用于天文观测,待发掘工作完毕了,再做探讨吧 |
今天晚上我个人还有些事要处理,问题等明天再回复朋友们吧。或许我回复的不及时,水平也有限回答不好,但我还是会认真思考后回答大家的问题,谢谢大家的支持! |
@2020的沉思 2022-01-01 11:13:19 新年快乐!请教楼主,民间要把三星堆推上华夏文明之源的神坛,而考古界一直坚持是二里头才开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差异?内在原因是什么? ----------------------------- 兄台你好,谢谢谢谢,你提的这个问题应算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历史问题,我认为造成这样的差异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考古界,权且理解其代表历史界,认为二里头才是华夏文明开始的原因,当是基于文献考据和二里头发掘体现出的城池区划、宫殿建筑、祭祀器物等文明要素体现,得出的学界结论,与同时期的其他遗址横向对比,二里头具有的“王者气象”超过其他同时期遗址,同时还有考古界理解的“二里头文化输出”现象,于是在一部分学者认为夏都有待商榷的情况下,一部分学者将夏都作用在了二里头遗址上;就我个人的意见而言,不对学界的做法发表看法,我只是想说,虽然学界可能没有对夏朝做出明确判断的情况下,认为二里头是夏都,可能押对了宝,因为二里头确实是夏都之一,而且是中后期的,这一点我会在后文中做详细论述,包括为什么会有二里头,二里头怎么建的,它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等等问题; 其次,为什么三星堆又被提上了华夏文明之源的高度呢?理由无外乎三星堆超乎寻常的青铜文化表现,在“文明三要素”理念的简化宣传下,三星堆这么多青铜器似乎应该就是文明之源了,加之夏朝让考古界整的“不自信”甚至有点模糊的情况下,大众对中华文明的朴素秦国在对文明认知不足的情况下,出于情感性需求和话语权表达等诸多要素加持下,必然会寻找一个话题依托,说不清道不明,表现奇幻的三星堆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再者,大家要对自己的直观判断有信心,有的时候看起来很复杂的问题,可能它并不复杂,可能是我们思路没对把问题搞复杂了,比如三星堆的问题,现在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把三星堆问题搞复杂学术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三星堆方面除了外星论,埃及论什么的不靠谱以外,其他的民间言论确确实实挨边,只是挨的多少罢了。三星堆问题有多简单呢?就是解释完了后,不仅能合理的解释三星堆器物的问题,而且还能梳理清楚一堆说不清的问题。 最后,我强调一点,大家并没有低估三星堆,三星堆于中华文化而言,对,是中华文化而非中华文明,它承受得起大家对它的评价和期望。至于为什么,这是我得详细解答的问题,大家稍安! |
@雪地里的守望 2022-01-02 21:58:23 请教楼主,整个学术界对三星堆的分析和见解总是在外围打转转,绝大部分研究都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要么就舍弃文化层面的分析只从考古的层位学,类型学,器物学等做分析,难以触及三星堆的内涵问题,可否释疑?敬待回复 ----------------------------- 兄台你好,考古界学术界目前确实面临着很具体的困难,虽然三星堆各项工作在有条不紊的展开,但当下还没有一个学者理出的三星堆思路是有效的,就我了解的确实没有一个,由于文献资料的缺乏,大多数只能向考古寻求帮助,无奈考古出来的器物更是让眼前发黑,不是发亮,所以才用考古学层面的理论,方法或概念来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不管是层位学,类型学,器物学,生物学等等都具有相当的局限性,比如四川文博院万娇研究员做的孢粉研究和稻粟植硅体研究,还就此出了一本书,毫无疑问万娇研究员的工作是有意义的,但是于大众而言,恐怕难以理解的。 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对三星都时期的历史背景不了解,对三星堆的历史架构不了解,尽管冉博士的“十六段二十九期”把古蜀划分的很细,但也只是考古学层面的说法,考古距离历史还是有着相当的距离。至于三星堆考古提出的其他问题,不多论述。 我叭叭叭就考古情况说了这么多,好像考古做不到我能做得到似的,我是不是能给出三星堆一个合理解释呢?今天是2022年1月5号,天涯论坛是个开放的论坛,如果有朋友看到我这条回复的,建议截图留据,万一涯叔把我给删了,就没法对证了。 还是那句话,一切用事实说话,我能不能有效解释三星堆的问题,我说出来后由大众来评断,你们说了算! |
@蜀秀清风 2022-01-04 15:18:12 楼主先生您好,关于中华文明起源和三星堆由来的民间解读不少,有埃及论,圣经犹太论,哈拉帕论,印度文明论,多用到山海经作解释,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呢? ----------------------------- 蜀秀兄,你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嘛,事情在没有相对可靠的结论出现前,要能允许并接受不同见解的存在,然后逐渐剔除确实不太挨边的假说假想,比如我个人认为埃及论,犹太论应该是不用再谈了的,至于哈拉帕(亚布),文明西来论(苏三),山海经论(十万)等等他们,权且为一说,大家要读过他人的书后,并作出相对客观评价后才能得出初步结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我觉得,任何一种有意义的假说都应该被尊重,三星堆方面的研究目前或者以后一段时间可能学界都很难占得先手,因为认识三星堆本身可能有中国学术界无法克服的困难,或许有一天会拐着弯儿的“克服”,但克服过后的解说,大众自行评断。 |
@资阳大梦 2022-01-05 09:33:45 请教楼主,三星堆青铜神坛是公认最为关键的器物,它是三星堆的灵魂,能解开青铜神坛,或许就能解开三星堆之谜,也可能解开中华上古文明之谜。非常想听听你的看法。谢谢! ----------------------------- 资阳兄,你好,三星堆青铜神坛是我个人认为是三星堆众多器物里面更有价值的,如果你看了我前文的叙述,应该有印象。今天命名的青铜神坛,我觉得在弄清楚它真正的含义后应该是要改名字的,这种类型的器物不止一件,它体现的更多的三星堆人彼时思想和认知层面的东西,对解开中华上古文明帮助有限,但对研究中华文化帮助会很大,很大。现在还请允许我稍稍卖个关子,因为解释这件器物还需要其他器物的辅助,等发掘完毕后,我一定会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不仅在器物上,还有文化上,乃至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上,我都会给出一个完整的解释。 |
@掌灯人1261 2022-01-05 10:22:32 楼主你好,三星堆因为有青铜器所以被关注,现在考古界似乎特别多的研究都转移到了青铜器,许宏还写过一本书叫《东亚青铜潮》什么的,青铜器对中国历史研究来说有那么重要吗?现在对青铜器的理解对吗? ----------------------------- 掌灯兄,我前面表过态,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青铜技术是冶金技术的过程产物,它本身对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帮助有限,学界研究青铜器完全是对的,但历史和考古不只有青铜器,青铜器宣传的太多让大众现在都误以为文明似乎就是青铜器表现,这样是不好的。青铜器因为容易存留,它留存的信息比如文字、纹饰、器型等可以最大程度让后来人获取,这是最关键的,而不是文明就只有青铜器体现,比如玉器,玉器在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时间,使用的规格,延续的时间各方面都远超青铜器,所以不能搞“光环研究”。 青铜只是一门冶金技术,青铜器只是众多上古器物中的一种,它确实很有价值,但不是全部,况且在我个人理念中,我对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其实并无多少好感,在考古启示录中我会对青铜器的由来,形成,发展,使用作出我个人的分析和研判,届时也请大家判断,看看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究竟是怎么回事。 |
@山海有本经 2022-01-05 15:35:17 请教楼主,青铜大立人是大禹吗?有很多声音说三星堆古城是大禹建造的,您认为是吗? ----------------------------- 兄台你好,青铜器大立人肯定不是大禹,大禹跟三星堆关系非常有限,现在呈现在大众面前的三星堆古城是发掘出的地下遗迹然后用电脑拟合的形状,事实上是什么样,有待商榷。我个人认为三星堆时期是没有四面合围的城郭的,有区域划分是存在的,但没有传统意义的城池,现在留下的三星堆时期的遗迹(假定已经做过年代测定),有些可能是过水墙,防洪的,不是城墙,这些“城墙”究竟是版筑,堆筑,堆砌,是有考古说法的。 其实,3000年前的三星堆时期,并不需要四面合围的城池,不仅三星堆时期没有,后来的金沙十二桥文化期都很难说有大城池。 |
@三木森刘 2022-01-06 08:29:00 ID土民心实的那种人无聊到极点,翻来覆去就是 滦州 是宇宙中心,卵求,不仅无聊还疯狂占别人的楼层,不仅占别人的楼层,还占前两个回复,一副 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他自己是信了 的流氓态度,你的废话只是在浪费涯叔的内存。 楼主,看了你的回复,青铜只是一种技术,中国青铜器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不是想象的那么大……三星堆现在除了青铜器就没有拿得出手的,要是青铜器再没点用,三星堆申遗怎么办?三星堆文化怎么建设?你...... ----------------------------- 三木兄,三星堆现在除了青铜器就没有拿得出手的,要是青铜器再没点用,三星堆申遗怎么办?三星堆文化怎么建设?你要不要再好好想想?这几个问题有点尴尬了,以上言论是我个人之言,对三星堆文化建设,三星堆申遗起不到什么影响吧,你把我的言论抬得过高了。 青铜技术确确实实是冶金技术的一个阶段,青铜器字啊中国历史上没有今天考古界重视的那般重要,其历史意义也没有我们理解的那般重大,中国历史上的青铜器是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却是中国文明之殇,不是那般辉煌,这一点我会在夏商周及三星堆做出全面而系统的阐释,青铜技术在中国历史上的前前后后,中国有很多青铜器方面的专家教授,有很多著作和论文期刊,届时可以比对看看,中国青铜文化究竟应该如何解读才合适吧。 |
首页 上一页[96] 本页[97] 下一页[98] 尾页[12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