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人类文明探源,从《山海经》的建木说起[第31页]

作者:夜郎游侠2018
首页 上一页[30] 本页[31] 下一页[32] 尾页[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④、轩辕黄帝西迁构建的昆仑虚。地点位于冈底斯山脉南麓、狮泉河另身毒河畔。见《山海经?海内西经》;
    ⑤、夏后氏构建的昆仑虚。地点位于葱岭东麓、喀什葛尔河畔。见《山海经?海内北经》;
    ⑥、夏后氏构建的昆仑虚。地点位于葱岭东麓、喀什葛尔河畔。见《山海经?海内东经》(本条与<海内北经>有重复,存疑);
    ⑦、夏后氏苗裔犬戎构建的昆仑。地点位于阿尔金山东麓、车尔臣河畔。见《山海经?海内北经》;
    ⑧、有熊氏黄帝构建的、历史上首个昆仑虚。地点位于祁连山北麓、黑水另弱水河畔。见《山海经?海内北经》;
    
    ▲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西北
    ⑨、黄帝世系有虞氏构建的昆仑虚。地点位于阴山南麓、黄河之畔。见《山海经?海内北经》;
    
    ▲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华北
    ⑩、后世颛顼西迁后构建的昆仑丘。地点位于古埃及底比斯、尼罗河畔。见《山海经·大荒西经》。
    
    ▲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北非
    这里的“丘、虚”,皆为大型聚落之意。
    在《山海经》所述的十大昆仑中,《大荒西经》的昆仑丘很可能位于古埃及尼罗河畔的底比斯古城,其作为后世颛顼西迁后构建的“龙庭”的可能性也极大。
    我们可以据《山海经·大荒西经》所给的地理特征,逐条对照,以判断上述推论的真实性。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西海之南”:此条之前已经分析过,就是地中海之南。
    “流沙之滨”:沙漠边沿。在风力的作用下,沙漠腹地的沙丘会沿风向流动。古人可能为与荒漠、戈壁相区别,将视觉上沙浪滚滚的沙漠称为“流沙”。“滨”本意指水边,引申泛指边沿、附近。
    “赤水之后”:应指红海西侧。古人看图识地望,规矩是“上南下北”,传统是“以右为尊”。
    红海名称的来源,解释甚多。
    其一是用海水的颜色来解释红海的名字。这种解释又分为三种观点:有的说红海里有许多色泽鲜艳的贝壳,因而使水色深红;有的认为红海近岸的浅海地带有大量红色珊瑚沙,使得海水变红;还有的说红海是世界上温度最高的海,适宜生物的繁衍,所以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因而得名红海;
    
    ▲ 红海风貌
    其二是认为红海两岸岩石的色泽是红海得名的原因。远古时代,由于交通工具和技术条件的制约,人们只能驾船在近岸航行。当时人们发现红海两岸特别是非洲侧沿岸,是一片绵延不断的红黄色岩壁,这些红黄色岩壁将太阳光反射到海上,使海上也红光闪烁,红海因此而得名。
    其三是将红海的得名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红海海面上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炎热的气流和红黄色的尘雾,使天色变暗,海而呈暗红色,所以称为红海。
    “黑水之前”:应指尼罗河东侧,原因同上条。每年6月17日或18日始直到8月,处于洪水期尼罗河,从上游广袤的热带稀树草原和热带雨林,裹挟大量的腐殖质,尼罗河水呈现暗绿色,给人以黑色水流的视觉感知。
    
    ▲ 尼罗河景象
    在华夏语境里,河水代表颜色是被贯以“五行、五方”文化内涵的。因此,上述解释稍显牵强。我们可将“赤水、黑水”存疑,全当东、西有两条南北走向的水道罢了。
    “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这里,山与丘的概念有些含混不清。我们可看作有一处“昆仑丘”,而昆仑丘就是底比斯古城;其背负一座因此得名的“昆仑山”,此山位于现卢克索东南约20千米,海拔800米,与海拔78米的卢克索城区相对高差722米,为方圆百千米范围内的最高峰。
    底比斯是否就是“昆仑”,再看看后续地理特征的进一步佐证。
    
    ▲ 昆仑之丘示意图
    “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此弱水,即尼罗河。古代泛指险恶难渡的河海为弱水。由实际地理状态可知,拟定的昆仑之丘,的确被尼罗河这股积渊的弱水环绕。
    “其外有炎火之山”:炎火之山为距昆仑之丘约1500千米的,利比亚黑哈鲁杰火山群、瓦乌纳穆斯火山或者苏丹德里巴火山。
    瓦乌纳穆斯(Wau en Namus)火山,位于利比亚中部,海拔547米,火山口宽150 米,有大量硫磺堆积,从火山口西北侧向下延伸的玄武岩熔岩流可达数10千米,黑色玄武质火山碎屑堆积圈带范围10~20千米。火山实际年龄大约数千年左右。
    德里巴火山,位于苏丹西部达尔富尔,海拔3042米,为杰贝尔马拉山脉最高峰。火山口直径从5到8公里不等,上次爆发时间约3500年前,目前处于休眠状态。
    
    ▲ 炎火之山示意图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旌旗杆头标识为“神”,形象为“人面虎身”,有虎纹、有虎尾,浑身皆白,卧姿。表明最先到此的先民以“人面虎身”为族标,后演化为我们熟知的蕴含狮子、眼镜蛇、先祖崇拜的“狮身人面像”图腾。
    
    ▲ 狮身人面像(底比斯阿蒙神庙)
    “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旌旗杆头标识为“神”,形象为“人面虎身”,有虎纹、有虎尾,浑身皆白,卧姿。表明最先到此的先民以“人面虎身”为族标,后演化为我们熟知的蕴含狮子、眼镜蛇、先祖崇拜的“狮身人面像”图腾。
    
    ▲ 狮身人面像(底比斯阿蒙神庙)
    “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旌旗杆头标识为“人”,形象为“头戴雉尾、面部装饰虎牙、身后系条豹尾”,以穴居方式生活。此图语表明,西王母后人也与上述“神族”一并来到此地。
    西王母,燧人弇兹氏族姻亲联盟首领,大本营应在葱岭东麓、喀什葛尔河畔,此处存疑。
    经上述分析,除“西王母”存疑外,底比斯即为昆仑,底比斯东南约20千米、方圆百千米范围内的最高峰即为“昆仑之丘”,得以证实。
    在此,我们就可以回答前面疑问啦。
    后世颛顼到底在哪里升“早朝”?
    后世颛顼升“早朝”的庙堂,就在底比斯。
    底比斯(Thebes),现名为卢克索,古埃及都城,位于上埃及、尼罗河东岸,南距阿斯旺约200公里。
    涅加达之前的底比斯,兴许只是座人口不过数千的都邑。但由于其扼守努比亚通往西奈半岛和彭特的水路和陆路,建成为努比亚通往西亚的商道中心。
    到新王国十八王朝,底比斯进入鼎盛期,城市扩至尼罗河西岸。据载,当时的底比斯人口稠密、广厦万千,光沿河城门就有百座,后世的荷马史诗把这里称为“百门之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在近700年的时间里,法老们就从这颗“上埃及的明珠”发号施令,使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和宗教达到了辉煌的巅峰。鼎盛时期,其领土范围,南接苏丹、北达叙利亚,成为地跨东地中海地区北非、西亚的第一强国。
    近水楼台先得月。既然证实,9千年前的世纪大洪水期间,颛顼世系的历史舞台挪到了西亚、北非;常曦“占月”的“日月山”天文台立在了西北非、摩洛哥古城、丹吉尔(Tangier)里夫山的斯帕特尔角。“颛顼十二月太阴历”在西亚、北非强制施行,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有证据表明,距今6千多年前,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就已在使用“太阴历”。这种历法,以月亮朔望周期为“历月”,一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间错,合计一年354天。
    之后,“太阴历”被西亚地区的古巴比伦人以及闪米特后裔的阿拉伯人、犹太人广泛承袭。
    古埃及人最早也是使用“太阴历”,这比苏美尔人还要早。至BC4241年(一说BC4236年),古埃及人才开始使用“科普特历”。这是一种以太阳和天狼星( 座α星)运行规律为基础的“太阳历”。

    9千年前,颛顼世系在东亚、西亚与北非间纵横驰骋,一时气势无两。其在尼罗河右岸“大房子”里发出的政令,左右了东亚以及地中海沿岸族群社会的发展方向与历史进程。虽其早已作古,但其影响力,至今依然历久弥新。
    生活在西亚、中亚以及世界各地的亿万伊斯兰信徒,时隔近万年,至今还在执着地坚守“十二月太阴历”——黑蚩拉(Hijra)历的尊严。并以“五行”加“日、月”的“七曜”(日、月、火、水、木、金、土)为星期计数,逢金曜为“主麻日”举行穆斯林“聚礼”。哪怕“黑蚩拉历”与太阳回归周期极不吻合,同样一个“尔德·菲图尔”,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开斋”后,过16年也许就在漫天飞雪的冬季进行,那也在所不惜、矢志不渝。
    而生活在东亚的华夏族群,借光于“绝地天通”,大一统思想根植民心,凝聚了邦国,巩固了中央集权,避免了社会长期动荡。数千年来,华夏族群有幸未落入“黑暗世纪”的陷阱、卷入残酷的宗教纷争,使华夏文明历经5000年而不绝,实应感恩远古先祖的政治智慧。
    历史上,颛顼世系的强势,延续了不下数千年,至铜石并用时期,逐渐走向衰落。
    大致在BC3100年前后,水坝世家、炎帝共工世系的后人孟翼,为雪世仇,决堤泄洪,一举把尼罗河畔的早期昆仑来了个“水漫金山”,末代颛顼遭遇灭顶之灾,一命呜呼。
    《山海经·大荒西经》载:“有池,名孟翼之攻顓頊之池。”

    “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尚书·尧典》的情景描述十分形象、贴切。筑坝蓄水,决堤泄洪,由此引发的灾难性后果,定是令人惊骇的。岂是一个“池”字、一个“攻”字能轻松带过?
    时隔数千年后,儒家对此依旧耿耿于怀,不依不饶,其《国语·周语下》愤愤然曰:
    “昔共工弃此道也,虞于湛乐,淫失其身,欲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以害天下。”
    太子晋先用“荒淫无道”来对共工进行人身攻击,继而再诋毁共工的“平整土地,截流河道、构建灌溉水坝”为“堵塞百川、祸害天下。”
    《淮南子·本经篇》也跟风咒骂:“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
    在西汉淮南王刘安的眼里,共工就更坏了,竟然故意制造水灾,差点淹没华夏乐园。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东北亚玉文化的肇始与传播者,横扫东亚、西亚、北非的一代枭雄,死啦。但是,代表东亚南方文化的炎帝世系与代表东亚北方文化的黄帝世系间的争斗,并未就此停歇,还会寻找适当的时间和地点,继续死磕下去……
    在西亚、北非,也许矿产所限,也许鸟、蛇图腾族群是先驱者且文化过于强势,表征颛顼世系的玉器、野猪图腾等文化元素,貌似被淹没在蛇、鸟图腾的文化海洋之中。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能在两河、尼罗河的文明遗存中,发现炎黄争斗的余绪以及颛顼世系有关联的鲧、禹家族纵横驰骋的身影。
    1897~1898年间,在一次大规模的国际合作考古发掘中,各国学者和考古学家在希拉康泼利斯(Hierakonpolis),发现了古埃及早期王朝的都城遗址,其中有城墙、城门、街道以及土坯房屋等遗迹。
    希拉康泼里斯位于上埃及尼罗河西岸,底比斯以南80公里处,最早从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开始,历经早王朝和古王国时代,大约延续至新王国时代。
    在其前王朝神庙遗址区内,发现了位于东北方一组建筑物墙下的祭祀坑。坑内出土了属于前王朝至早王朝时代、数量众多的遗物,包括数以千计的权杖头和各种器皿、铜刀、燧石刀等工具,还有象牙和木刻的人物、动物雕像以及石雕板、圆筒形印章等。
    英国的著名埃及学家詹姆斯?依斯瓦?魁贝尔,在一座古老墓葬和残败的荷努斯神庙废墟中,还发掘出属于古埃及早期王朝的数十件权杖头以及大量的壁画和随葬品。推断距今已有5100年。
    其中一件刻有“蝎子”铭文的权杖头和盾形雕版,尤为引人关注。
    蝎王权杖头
    编号E3622,残件,高23cm,石灰石材质,现存于英国阿什莫林博物馆。
    权杖头图案采用浮雕手法,纹饰精美。整体意境,当为上埃及国王主持国家大典。浮雕分成上、中、下3栏,刻画有不同场景的人和事物。
    
    ▲ 蝎王权杖头(图片来源:Atlas van het Oude Egypte)
    
    ▲ 蝎王权杖头的浮雕线图(图片来源:Protodynastic Egypte)
    浮雕中栏
    中栏、也是整个纹饰的中心部分,突出刻画了主人公伟岸、高大的形象。他头戴上埃及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君王白色花蒂冠,身着长及臀部的束腰短衣,右袒,腰侧扎着一条公牛尾或兽尾佩饰,双手紧握一把锄头,其头部前方上下分别饰有银莲花与蝎子的铭文符号。主人公似站在水渠旁,正主持河道疏浚的年度隆重大典。
    
    ▲ 蝎王权杖头浮雕中栏(图片来源:Atlas van het Oude Egypte)
    主人公身后有两名王室侍者高擎“掌扇”,以显王家礼法与威严;面前一个主事官吏,正弯腰伸出簸箕欲接主人公挖出的泥土;主事官吏身后,似有一手持“夯槌”官吏的残饰。
    右上角为高擎族属旌旗的仪仗残饰,依稀可见杆头标识为豺狼的“有犬氏”和冶金风囊的“有南氏”。左半部为沼泽地繁茂的“纸莎草”,上部为划“泥沼车”运草的少女和持刀割草的男丁;下部为一组相随起舞的少女。
    浮雕上栏
    有一排象征上埃及不同诺姆或族群标志的旌旗。能分辨出杆头标识为山羊的“有羌氏”、豺狼的“有犬氏”、山峰的“有扈氏”、未知标识的“有某氏”以及另一残件鹰隼的“有隼氏”。
    令人惊讶的是,主残件留下来的7根旗杆上,都用绳索垂吊着一只凤头麦鸡,这只小可怜还被网罟紧紧兜住,脖颈处打着垂吊用的绳结。
    另一残件的三根旗杆上,都用绳索垂吊着一张弓,只是残饰不够完整。想来其蕴含的寓意与凤头麦鸡命运相同。
    
    ▲ 蝎王权杖头浮雕上栏(图片来源:Atlas van het Oude Egypte)
    在古埃及第一王朝、国王哲尔的雕像上,我们也能见到国王脚踏九弓、3只凤头麦鸡在其面前惊恐翻飞的情形。
    权杖头浮雕,享受垂吊待遇的凤头麦鸡与弯弓,我们可视作“有凫氏”和“有窮氏”。追其祖源,皆为东夷鸟图腾族群。可见,黄帝世系与少昊世系在东亚结下的梁子,到了北非,依然难以拆解。
    
    ▲ 凤头麦鸡
    浮雕下栏
    河渠纵横,水波粼粼。岸边有两人正在疏浚河道,一人手持规矩作测量状。这些施工者,高鼻深目、络腮胡子、特征明显,似为来自地中海南岸的白种奴工。
    河渠间的陆地,有象征水坝的“方池”,池上方似为展翅的鹰隼。
    重点是,权杖头浮雕上,“头戴白色花蒂冠,饰有银莲花与蝎子铭文”的主人公是谁?
    古埃及学家们,根据权杖头上蝎子铭文符号,命名主人公为“蝎子王二世”。
    《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作者,则将权杖头上的图案,解释成是“治水”。据此把“蝎子符号与下方的竖棍符号的组合”认作“禹”字。并推断,“蝎子王二世”就是大禹。
    由蝎子图形与禹的字形演化看,《跨越三千年的因缘》作者的推断,似有一定道理。

    

    
    盾形石雕板
    此器与蝎王权杖头一道、出土于希拉康泼利斯,绿片岩材质,形如盾牌,高64cm,最宽处约40cm,正反两面都有精美的浮雕和符号,纹饰栩栩如生,雕刻技艺精湛老道,当为王室祭祀礼器,年代判定为BC3100年,埃及国家博物馆、国宝级藏品。
    盾形石雕板上的象形符号,非常古老,且数量有限,但画面场景蕴涵内容却十分丰富。面对图文信息量如此巨大的雕板,我们只能像谦卑的小学生一样,“看图说话”。
    值得一提的是,希拉康泼利斯遗址、蝎王权杖头与盾形石雕板发掘的时间,正值我国积贫积弱的清王朝、慈禧统治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腐败、最堕落、最软弱、最无能得时期之一。
    
    ▲ 盾形石雕板
    盾形石雕板,在业界通称《纳尔迈调色板》。
    王晓焰先生在《金字塔后面的世界》一书中,对埃及文物《纳尔迈调色板》上雕刻的内容,做了这样的诠释:
    “纳尔迈通常被看成是第一王朝的第一位国王。《纳尔迈调色板》其正反两面都刻画着精美的图案和象形文字符号。它的正面顶上端左右两边的牛头,是哈托女神的形象。两女神中间刻有表现王宫大门形象的一个方形框,埃及学上称为‘王宫门面’。在方形框的上部刻画着一条鱼和一把凿子的象形符号。‘鱼’读为‘纳尔’,‘凿子’读为‘迈尔’,合起来读为‘纳尔迈’。《纳尔迈调色板》即由此得名。调色板正面的中心刻画着头戴白冠的那尔迈,右手高举权标,左手抓着跪在地上的敌人的头发。敌人头部后的鱼叉、水池两个象形字符号表示敌人的名字,或者表示三角洲某一个地方。在那尔迈右上方是一只隼鹰荷拉斯神站在一束(六茎)纸草之上并抓住连接纸草的人头,那是表明国王俘虏了‘纸草之国’的很多人。在那尔迈身后的那位小人物是为国王拿鞋子的官吏。下端描绘了二名敌人从标志不同的二个城,即‘州国’中逃跑的情形。
    调色板的另一面除哈托牛首女神像外,以下共三排,第一排最高大的一个人物是戴有红冠的国王,在他面前有鱼和凿子的象形文字符号,说明他是那尔迈。那尔迈后面的人是书吏,专作记录。前面的四人各举一面具有不同标志(两只荷鲁斯隼鹰。一只豺尤,一个王家胎盘?)的‘州国’的旗帜。右边是十具被斩首的敌人尸体。第二排由两名奴隶牵着两只长颈的动物,其颈巧妙地交叉从而形成一个圆形的调色碟。正像前面所说的那样,它可用于研磨孔雀石。最后一排是象征国王的公牛毁城和践踏企图逃跑的敌人。
    《纳尔迈调色板》显然记录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它正面刻画的内容反映了那尔迈远征下埃及‘纸草之国’,并俘虏了很多敌人,原来有人认为每一棵纸草表示一千人,共计六千人。按照一位权威的埃及学家的解释,其意为“鹰神荷鲁斯(即国王)牵引着‘纸草之国’的被俘的居民。《纳尔迈调色板》的反面,则表现了那尔迈与其他四个州国联盟战胜敌人后举行的凯旋仪式。可见,《纳尔迈调色板》正反面刻画了以那尔迈为首的上埃及盟邦远征三角洲,战胜了‘纸草之国’,俘虏了其大量居民的一次胜利的军事行动。”
    前面,有国内学者对盾形石雕板做了较为详尽的描述,但毕竟只是西方古埃及学观点的再现。这些国内学者给人的印象,不过是西方人的传声筒和复读机罢啦。
    我们要注意,任何古埃及学的研究,必须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一定要记住,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穆罕默德(Mohamed Gaber Abu Ali)的告诫:“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成员,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更不要漠视西方的权威学者,《全球通史》编撰者斯塔夫理阿诺斯在书中的提醒:“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斯塔夫理阿诺斯的认知没有错,不仅苏美尔人,就连古埃及人的语言与汉语也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是否如此,让我们来看看盾形石雕板、这面蕴藏着众多远古洪荒密码的文物,其图画文稿内容是否如上述两位智者所述:“与汉语相似”或者“中华文明和埃及文明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同时,根据这些相似之处,看看能否追寻到上古黄帝族裔西迁的身影。
    1.图腾
    在盾形石雕板的正反面顶部两侧的位置,均刻有人面水牛首图案。由于“人面牛首”雕刻位置显著,正反两侧均有,可将其判断为氏族图腾。
    西人逐兽群而居,与水牛断扯不上什么关系。而水牛作为犁地、耙地、旱水田“通吃”的有效劳力,却是农耕族群倚仗的主要生产资料。有了它,就可以解放人力,将生产效率提高数倍。因此,“牛首人面”定是农耕族群的图腾。华夏族群有谁可以类比呢?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的人定会想到神农氏。没错,正是神农氏。教习人类制耒耜,种五榖的神农氏就是以牛作为图腾,以至后人将神农氏嫡传炎帝,描绘为类似的“人身牛首”的五榖神农大帝。
    《易经·系辞》:“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姜姓也。有神龙首感生炎帝,人身牛首”。
    《路史·后记》:炎帝“长八尺有七寸,弘身而牛头,龙颜面大唇,怀成铨,戴玉理”。
    《史记》与《路史》虽在神话古人,但无意间,均阐述了神农氏及炎帝的牛图腾形象。因此,盾形石雕板的“人面牛首”,明确表示了主人公的牛崇拜及其神农氏嫡传炎帝的后人意涵。
    
    ▲ 神农氏耕作图(山东嘉祥武梁祠东汉画像砖)
    2.族徽
    在盾形石雕板的正反面上方正中,均有内容相近的方形图案。方框内雕刻有三种器物,分别为鲶鱼、凿子与带立筋柱的建筑物。其中鲶鱼与凿子同时还又出现在主人公的名头上。显而易见,鲶鱼与凿子的组合即为主人公的明号,而上述方形图案即为主人公的族徽。
    
    ▲ 盾形石雕板(局部1)
    鲶鱼的内涵是什么?答案非常明确,就是鲧系家族的族徽。何以见得?咱们看古代的书籍是如何记载的: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有鱼:族标,部族以鱼为旌旗杆头标识。有鱼氏。应是以鱼为神祖、且善于鱼猎的部族。
    ?:甲骨文通“有”,[you]音,族标。象形为杆立于地(聚落广场),旌旗高高中挂。旌旗杆头标识,为熊,则为“有熊氏”;为虞虎,则为“有虞氏”;为弓箭,则为“有窮氏”;为扈,则为“有扈氏”……
    后世,表述族标“?”,演化为归属的“之”,族标、族属之意则被鸟爪“又”与鸟爪抓肉的“有”取代。

    偏枯:头部作90°偏转的鲶鱼干,远古黄帝之孙、崇伯鲧系图腾。见上图《盾形石雕板(局部1)》。
    《庄子?盗跖》曰:“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成玄英疏:“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唐代杨惊注引《尸子》:“禹之劳,十年不窥其家,手不爪,胫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过,人曰禹步。”
    《列子?杨朱第七》:“杨朱曰:‘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
    先哲们将“偏枯”解释为“治水勤劳,风栉雨沐,致偏枯之疾,半身不遂也。”充满了对大禹天下为公精神的崇敬,结果却过犹不及,有失客观,不免望文生义。
    “偏枯”就是偏转干枯。“有魚偏枯”就是以“头部作90°偏转的鲶鱼干”为部族旌旗杆头标识。见前图《盾形石雕板(局部1)》。
    “禹偏枯”其实源自“有魚偏枯”,与“神农牛首”道理相同,皆为氏族图腾。先哲们上古知识欠缺,一时犯了糊涂,将鲧、禹家族徽志的“头部作90°偏转的鲶鱼干”认作大禹因治水辛劳而偏瘫。试想,一个半身不遂之人,如何去“擒杀相柳”、“是始布土,均定九州”?
    鱼妇:鱼凫。妇通凫,古西羌部族名,源起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世纪大洪水后,持“鲶鱼”图腾的鲧氏西迁,先落脚古蜀,半农半鱼为生;后移居阿富汗高原的赫尔曼德河畔,并建立了渔妇国;BC2000多年前,渔妇氏返回古蜀地立国,是为鱼凫。
    
    ▲ 《山海经》方国地理位置图-中亚与南亚
    鱼,鱼图腾。
    妇,甲骨文象形为“帚+女”。
    



    《說文解字》:“服也。从女持帚灑掃也。房九切,古文婦。”段住:“(婦)服也。亦以?韵爲訓。婦主服事人者也。大戴禮本命曰:女子者,言如男子之敎而長其義理者也。故謂之婦人。婦人,伏於人也。是故無專制之義,有三從之道。曲禮曰:士之妃曰婦人。析言之也。从女持帚灑埽也。說會意。房九切。古音在一部。服古音同。”
    这自然是父系氏族社会后,男权主义者、男尊女卑地解读。
    “帚”,甲骨文象形为收割后、捆扎(象形“|—|”)的禾本谷穗。本作远古祭祀礼器,后期,有人将穄子杪、高粱杪绑成扫除尘土的清洁工具,故又俗引为笤帚。于是。“执帚”变成了文人雅士对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女主人的谦辞。

    “女”,甲骨文象形为依“拱极天道”屈膝跪坐,双手搓绳。造字本意:织女、人类祖母。引申为女帝、天帝、紫薇大帝、天道之母、母仪天下。
    “帚+女”,表持谷穗祭天祈祷的大巫师、族群女首领。
    因此,“妇”在上古母系社会,具族群先祖的意涵,地位崇高。
    也许鱼妇是她:
    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为仰韶文化前期陶器,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是一种特制的葬具。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器型高16.5cm,口径39.8cm,由细泥红陶制成,敞口卷唇,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
    此器以细泥为原料,捏成型后着彩放在窑里烧制而成的彩陶器。盆底部略平,腹部突出,也比较深。盆内壁光滑,外表粗糙。是仰韶彩陶工艺的代表作之一。于1995年5月25日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2013年1月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 人面鱼纹彩陶盘(仰韶文化.陕西西安半坡出土)
    人面鱼纹彩陶盆呈红色,口沿处绘间断黑彩带,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人面鱼纹。人面呈圆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前额右半部涂黑,左半部为黑色半弧形。眼睛细而平直,似闭目状。鼻梁挺直,成倒立的“T”字形。嘴巴左右两侧分置一条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似乎是口内同时衔着两条大鱼。另外,在人面双耳部位也有相对的两条小鱼分置左右,从而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在两个人面之间,有两条大鱼作相互追逐状。

    整个画面构图自由,图案简洁并充满奇幻、怪异色彩,富有律动感,充满了生气。仰韶文化的彩陶图案中有大量的动物形纹饰,如鱼、鹿、蛙等,以鱼纹最为典型。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公认的彩陶艺术精品。类似内容的彩陶盆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件,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来使用,很像一种特制的葬具。人面由人鱼合体而成,人头装束奇特,像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具有巫师的身份特征,因此这类图画一般被认为象征着巫师请鱼神附体,为夭折的儿童招魂祈福。也有人认为人面与鱼纹共存构成人鱼合体,寓意鱼已经被充分神化,可能是作为图腾来加以崇拜。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浐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以上。古代半坡人在许多陶盆上都画有鱼纹和文图案,这应与当时的图崇拜和经济生活有关,半坡人在河谷阶地言建聚落,过看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定居生活,兼言采集和渔猎,这种鱼纹装饰是他们生活与信仰的写照。
    也许鱼妇是她:
    
    ▲ 裸体浮雕彩陶缸(马家窑文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鲧就是有鱼氏“偏枯魚”形象的母系神祖。进入父系社会后,有鱼氏依然声名显赫,一度曾为鱼图腾族群联盟的首领。故有,伯鲧一说。伯,就是老大。在上古,“伯”比部族首领的“父”,等级要高许多。
    《天问》:“伯滚腹禹,夫何以变化?”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尧用殛之于羽山。”
    复苏:此处意指崛起。
    风道:风范道德。《南齐书?高帝纪下》:“风道沾被,升平可期。”《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丞相风道弘旷,独秀生民。”
    蛇:弇兹氏图腾。
    蛇乃化为鱼:表示部族强烈对撞、融汇,主导权蛇、鱼易位。
    《山海经?大荒西经》:“有魚偏枯,名曰魚婦。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乃大水泉,蛇乃化為魚,是為魚婦,顓頊死即復蘇。”
    【图译】:有打“偏枯鱼”标识旌旗的族群(有鱼氏),号为“鱼妇”。在颛顼世系衰亡后,“有鱼氏”便迅速崛起。这股强权势力由北而来,伴随着漫天泉涌、大雨滂沱,旧有次序迅速瓦解,蛇图腾族群势力被“有鱼氏”取代,新生的王权就是“鱼妇”。正所谓颛顼亡,“鱼妇”兴。
    记住,上古文字体系还未建立,要想表达一个复杂的政治事件,只能采用最精炼的方式,以图示意。
    【图解】:这里讲述了位于西部大荒、“鱼妇”国的迁徙历史。
    距今5000多年前,颛顼世系被共工世系的孟翼“水淹七军”(池攻)覆灭后,禹夏族群趁势崛起。先是擒杀了共工世系的“九头蛇”相柳、统一了古埃及松散的各洲(诺姆),继而颠覆末世共工的龙庭、社稷、拿下赫尔曼德河流域,最终捣毁蛇图腾的巴蜀老巢、重归伯鲧先祖故里。
    在巴蜀这个人类文明的起点,主导权蛇、鱼易位后,以鱼为族徽的古蜀国——鱼妇(凫)国就此诞生。从此,以马坝河、都江堰为发端,以鲧(鳖灵)为先驱、禹为后继的鱼妇氏家族,在九州大地成就了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治水伟业。
    回到《盾形石雕板》之族徽。
    鲧的含义是什么?
    《太平御览》卷九三六引《拾遗录》:“夏鯀治水無功,沉於羽淵,化為玄魚。……後世聖人以魚為神化之物,以玄字合於魚為鮌字”。
    因此,鲧又作鮌。《说文·鱼部》:“鲧,鱼也”。《鱼部?玉篇》:“鲧,大鱼也”。
    禹的含义是什么?
    《说文》:“禹,虫也”。又说:“鱼,水虫也”。《诗·小雅·斯干》孔疏注:“鱼,亦虫之别名”。
    古代“禹”和“鱼”相通,故大禹“亦是大鱼”。
    好嘛!敢情,一家子都是鱼,岂有不将鱼作族徽之理?
    鱼的形象其实就是该族群的族徽,它可以上溯至中原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大量出土的鱼图腾徽志。
    凿子的含义是什么?
    顾“图”思义,当然是开山凿石啦。
    为啥要开山凿石?
    当然是筑坝护堤啦。
    以鱼为族徽的夏后氏多多,但能堪称水利基建狂魔的只能是其先祖鲧和禹。
    带立筋柱的建筑物的含义是什么?
    有国际考古专家推测为宫殿。
    直观来看,带立筋柱的建筑物宏伟、壮观,判作宫殿倒是可以说的过去。但仔细察看正反两面,不禁今人疑惑,带立筋柱的建筑物中部,高低有所差别。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的雕刻技艺,有高低误差在所难免。但正面的高度在两侧建筑物的中部,而在反面却落至最底,以致消失了。若认作宫殿大门的话,岂有上下开启的道理?这不符合人们对宫殿认知的一般常识,唯一能解释这种现象的,就是这种建筑结构具有上下开启的功能和用途。
    什么建筑结构需要上下开启?是不是水坝的泄洪闸、灌溉闸呢?
    当然是,只有具调节水位闸门功能的水坝建筑结构,才能合理解释这种带立筋柱的建筑物所表述的内涵。其实这里,古人是在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向后人描述水坝泄洪闸、灌溉闸的调节水位功能。
    水利工程的刻画,进一步将该图案的主题意境指向夏氏家族。
    
    ▲ 盾形石雕板族徽(正反面)
    至此,我们可以推定,在盾形石雕板的正反面上方正中,内容相近的方形图案,应该是主人公的夏氏家族族徽,而且是在早期鱼族徽基础上,增设了家族治水伟业的改良版族徽。
    3.族标
    在盾形石雕板的反面上数第二幅图中部,有四个战士各举一面具有不同形制的旌旗。其中两面旌旗杆头标识为鸟,一面为豺,一面为亚麻卷。其所表述的意涵对应为;畜牧、手工业、狩猎、农耕种植四个部族。这幅图,将族标的外在形制表述得彻底无遗,令对族标数千年概念模糊的国人豁然开朗。
    
    ▲ 盾形石雕板(局部2)
    据此推而广之,我们对远古父系氏族之后的阶级社会的组织结构,也有了清晰的认识。
    《山海经·大荒南经》:“大荒之中,有不庭之山,榮水窮焉。有人三身,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國,姚姓,黍食,使四鳥。”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虛,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司幽之國。帝俊生晏龍,晏龍生司幽。司幽生思士,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有白民之國。帝俊生帝鴻,帝鴻生白民,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
    有黑齒之國。帝俊生黑齒,薑姓,黍食,使四鳥。”
    《山海经·大荒西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西,有先民之國,食穀,使四鳥。”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叔歜國,顓頊之子,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有毛民之國,依姓,食黍,使四鳥。禹生均國,均國生役采,役采生修革台,修革台殺綽人。帝念之,潛為之國,是此毛民。”
    ……
    “鸟”是什么东东?
    “使四鸟”怎么个使法?
    “鸟”怎么又与“豹、虎、熊、罴”扯上了关系?
    真的是清代学者郝懿行所言:“经言皆兽,而云使四鸟者,鸟兽通名耳”?
    或者像现代学者袁珂说的:“帝俊之裔……,乃均有役使四兽之能力”吗?
    当然不是。
    鸟,通僚,旧读:[niáo]。古音未绝的西南人,至今闹不明白,“鸟”、“僚”的官方发音为啥弄得那么复杂,[niáo]、[liáo]还要读得有区有别?这一发音差异不打紧,国学大师们就顺势将《山海经》的“使四鸟”,一股脑认定为“驱使四兽”,而不是“使四僚”,这一糊涂就是数千年。
    僚:
    ①. 官、吏。
    ②. 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隶臣僚,僚臣仆。——《左传·昭公七年》。
    因此,“四鸟”就有了这种解释:古代历正(司历官)凤鸟氏的四属官。即玄鸟氏、伯赵氏、青鸟氏、丹鸟氏。《左传·昭公十七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杜预注:“上四鸟皆历正之属官”。孔颖达疏:“分至启闭立四官,使主之。凤鸟氏为之长,故云:四鸟皆历正之属官也”。这里已经讲得很明白了,鸟即僚,所谓“以鸟纪官”是也。
    【注】:
    (1)、《左氏春秋》:“分为春、秋分。至为冬、夏至。启,立春、夏也,阳气用事为启。闭,立秋、冬也,阴气用事为闭。”
    (2)、《左传·僖公五年》:“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杜预 注:“分,春、秋分也。至,冬、夏至也。”《汉书·律历志上》:“时所以记启闭也,月所以纪分至也。启闭者,节也。分至者,中也。”唐 杨炯《浑天赋》:“分至启闭,圣人於是乎范围。”
    人类从原始公社进入阶级社会后,“鸟”作“古代一种服苦役的官奴”讲,应更为确切。
    就《山海经》所有“使四鸟”的主人来看,无一例外的都是王族嫡亲。也就是说,他们在受封邦国后,“四鸟”是与其地位相洽的标配。说得更具体一点,就是每个受封王族嫡亲,必配置四个僚吏,以分管四个奴隶部族。这四个奴隶部族相应的族标分别为:“豹、虎、熊、罴”,且各奴隶部族分别从事“畜牧、手工、狩猎、农耕”四种生产活动,以供养上层贵族。例如:《山海经·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
    “鸟”、“僚”、“吏”互通,也就有了后世朝廷官服纹饰的具体表述。如武则天时,文官袍上绣飞禽,武官袍上则绣走兽。
    引申开来,“鸟”、“僚”、“隶”也应该互通,这也就有了盾形石雕板正面,第二幅图右上角的“鸟制背负6根莎纸草的无肢人体”,以及盾形石雕板反面,第二幅图右上角的“鸟持水闸”和“鸟持鱼叉”图案。我们可以将其意涵分别诠释为:
    奴役了约6千人的莎纸草盛产邦国;
    控制了尼罗河上游堤坝水闸;
    垄断了航运及渔猎。
    引申开来,“鸟”、“僚”、“隶”也应该互通,这也就有了盾形石雕板正面,第二幅图右上角的“鸟制背负6根莎纸草的无肢人体”,以及盾形石雕板反面,第二幅图右上角的“鸟持水闸”和“鸟持鱼叉”图案。我们可以将其意涵分别诠释为:
    奴役了约6千人的莎纸草盛产邦国;
    控制了尼罗河上游堤坝水闸;
    垄断了航运及渔猎。
    4.绘画理念——两突出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之一,就是“两突出”,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主要人物的高大形象。这当然源于中国古代的等级森严与尊卑有序的特权观念。反映在绘画上,主人公的形象竟然能比一般的侍者高大两倍以上。古人尊者为大的概念,正应了《老子》那句:“天大、地大、王亦大”的论述。详见《韩熙载夜宴图-1》。
    对比盾形石雕板,不管正面还是反面,同一幅图内,主人公的形象均比下人要高大2~3倍。中国古代绘画的“两突出”特点,在盾形石雕板中同样有所体现。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1)
    5. 绘画理念——写意
    中国古代绘画的特点之二,就是写意。力图通过意境的描绘,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所以西方近代绘画的“透视”与“写实”等现实主义绘画理念,统统不在考虑之例。比如,不管人物的站姿、朝向,画中人物的脚一定是侧面描绘的;不管人物及物体的远近,画中人物及物体的大小都变化不大,均不作实际视觉感受的绘画处理。详见《韩熙载夜宴图-2》。
    
    ▲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2)
    对比盾形石雕板正、反两面,不管人物的站姿、朝向,画中人物的脚一定是侧面描绘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写意”特点,同样体现在盾形石雕板中。
    6.史官
    由于文明后发的原因,西人古代是不玩历史的。直至中世纪,作为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次生文明,希腊文明成熟后,西方才开始有像样的历史记载。
    相比中国,最早在1.5万年前,弇兹氏就开始“结绳记事”;前2070年,禹夏时期就有《山海经》的前身《山海图》,以图语史书的面目问世。至可考的商朝起,就有正统的御用史官设立,更别提汉代封建社会以后。史官在后世更是与天子齐名,除记录国家大事外,这帮吃饱撑的史官,甚至不顾及帝王、嫔妃的隐私,连人家的宠幸、宫闱之事都一一记录在案。历史玩儿到这种程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
    
    ▲ 盾形石雕板(局部3)
首页 上一页[30] 本页[31] 下一页[32] 尾页[5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6-26 18:10:13  更:2021-11-22 12:57:55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