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第19页] |
作者:锦绣云溪 |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接上!—— 之后再有分支继续北上经青川,分布到现在甘肃武都到陕西凤县一线, 离天水秦安那就很近了。 肃川之间这一条迁徙路线,似乎从甘肃景泰偏东过天水、陇南经四川 青川汶川到雅安,中间毗邻陕西省境线。一路上岩画连绵不断,时有 出现,就是被后人称之为“新月形”的著名文化带。 待续!)—— |
上接1801楼!)—— 还有后来三国两晋时期,诸葛孔明以及姜维出祁山,选择的都是这条 路线。 前面说到,这一带生活的人类后来被称为“羌人”。从云贵川西部的 南北向居住区的高山峡谷生活几百万年中走来,加之树荫遮蔽,这些 人实际所经受的阳光时间并不久长,特别是富含特殊的物质元素的水 土影响,更是有了离开原总族群生活习性的改变。 待续!)—— |
接上!)—— 这些人类形成保有原来的黑发黑眸,只是肤色浅至淡黄,常有细腻白 皙皮肤者;直发,长脸,长直型的鼻子,鼻尖稍微前伸,少数也有鹰 钩现象,嘴唇稍显偏薄。 继承了总族群人类的一些优点,譬如皮肤细腻,体毛少,体味淡等, 自然还有生活习性决定的铲形门齿。 待续!)—— |
接上!)—— 有人称羌人为伪闪米特人特征。前面早有提示,确切地说,应该是闪 米特人有此前辈羌人的特征。这些前辈羌人本来就是高加索人祖先最 接近的一支,白种人本就是他们中产生的白化病患者婴儿转化形成的, 羌人只是都无白化病存留痕迹的群体而已。 前面说到这块自然环境都是略写,这里就略微详细点。 待续!)—— |
上接1806楼!)—— 这个时候,整个华北燕山南望无垠、太行山麓南下西折弯到邙山脚下、 伏牛山畔东望无边,现在的华北大平原那时都还是大海浅湾,黄河知 何处?即便渭水河面也该有现在几个寛,水量充实,更像是大型湖泊。 当时的自然环境,以天水为中心,甘肃境内南到武都,西到临洮,出 甘肃境北到宁夏固原,东到陕西宝鸡,周遭内都是宜居之地。 待续!)—— |
接上!)—— 土地平畴,水网密布,良田万顷,气候宜人,可与今日成都平原向媲 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前面已介绍了远至6万年的秦安大地湾遗址就在这里,羌人来到这里, 诞生了了中华始祖伏羲女娲,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待续!)—— |
接上!)—— 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亦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 正神。 楚帛书记载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后世与太昊、青帝等 诸神合并,被朝廷官方称为“太昊伏羲氏”,亦有青帝太昊伏羲一说。 风姓,燧人氏之子, 生于成纪,定都在陈地。 待续!)—— |
接上!)—— 伏羲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是中国 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 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 作了曲子,带领人类走出蛮荒。 待续!)—— |
接上!)—— 不可否认,凡是人的宜居之地,也必是大中型食肉动物的乐园。 人和动物的搏斗早就粉墨登场,遑论这些动物还是人们的食物?保卫 族群的安全,为族群打下猎物,雄性在生产生活的作用雌性不能替代, 自然话语权增大增强。 235) |
接上!)—— 235) 羌人西进北出,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父系代母自然地就发生了, 祭司地位确立,图腾也建立起来。他们的格局大体和从云贵川出发沿 长江向东的一支“湘人”相当。 他们长期在蜀陇新月形地带这里居住,后来形成了天水秦安中心生活 区。 待续!)—— |
接上!)—— 除了带来他们已经驯化的四足动物,如黄牛、滩羊、猪、狗之外,在 这里又驯化出了家用的驴、马,已经有了驴骡、马骡的认识。禽类除 已有的鸡鸭之外,又驯养了雁鹅为家鹅、野鸽为家鸽等。 农业的粮食种植方面,他们驯化出来了黍粟、小麦、高粱等,完成了 旱作耕耘;菜蔬方面他们驯化了葱姜蒜韭,白菜甜菜油菜萝卜之类北 方蔬菜品种。 待续!)—— |
接上!)—— 两者之间还有红薯、土豆,很体现农业的北方他色。西红柿,肯定不 是羌人驯化出来,应该是“湘人”的劳动结晶。 有一种说法,并不认可华夏北方人是由云贵川西部族群西走川康折向 北出天水,而后东向中原形成。认为现代中国北方人,不管是分子人 类学还是考古挖掘,都一致显示其祖先是中国南方古人类。 待续!)—— |
接上!)—— 之所以后来遍布全国,完全是因为13000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之 后中国南方人类集体北上才遍布北方。其实这并不矛盾,羌人不也就 是南来北上? 这说法好像证据凿凿,可连伏羲女蜗的传说都不支持,也说不上考古 证据支持,甘肃天水大地湾遗址内容也不支持。 待续!)—— |
接上!)—— 公元2006年发掘工作的最新发掘研究成果显示,大地湾遗址的人类活 动历史由距今8000年推前至距今6万年。这个数据显然不符合13000 年前的“新仙女木事件”的时间线之后,中国南方人类集体北上的说 法。 大地湾遗址文化层反映的年代事实清晰,每一个层次的文化都无可辩 驳地说明的“新仙女木事件”在华夏的影响存在值得商榷。 待续!)—— |
接上!)——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2万 年;第4文化层距今2~1.3万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 始出现;第5文化层距今1.3~0.7万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 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待续!)—— |
接上!)—— 据考古工作者介绍,通过细致研究,第1~3文化层形成于距今6~2万 年;第4文化层距今2~1.3万年,细石器技术产品和大地湾一期陶片开 始出现;第5文化层距今1.3~0.7万年以细石器和大地湾一期陶片为主; 第6文化层距今7000~约5000年,主要文化遗物为半坡和仰韶晚期陶片。 待续!)—— |
接上!) 蔷薇科的“仙女啊木”是寒冷气候的标志植物,因此用来命名北欧地 区出现的寒冷事件。这一事件大约发生在距今12800年时,在此之前 地球处于温暖的间冰期?。突然的降温使得迁移到高纬度地区的动植物 大批死亡。新仙啊女啊木事件是一个气候寒冷时期,地球经历了一个 长达1300年的气候强变冷的“春寒期”。 照理说,影响范围应该是全球性的。 待续!—— |
接上!)—— “事件”开始时气温迅速下降,结束时气温又迅速上升。降温及升温 的时间只有几十年甚至十年,称为气候突变?。地球平均气温下降了大 约7、8℃。这次降温影响持续了上千年,直到11500年前,气温才又 突然回升。 据说,它是由于全球海洋中的温盐环流关闭所致。 待续!)- |
接上!)—— 急剧降温事件中,发现了纳米钻石存在,研究人员指出,纳米钻石需 要在宇宙爆炸产生的高温和高压环境下才能形成。除了外层空间的力 量,没有其他理由能够解释这些钻石的出现。 他们认为,这是次彗星撞击地球,类似于大约6500万年前令恐龙绝 种的彗星撞击。 待续!)—— |
接上!)—— 科学家认为,爆炸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可能融化了格陵兰冰层,改变了 气流并对气候产生影响,并引起灰尘的出现。这些灰尘遮蔽了太阳, 降低了气温,最后危及到植物和动物。 该发现对近几十年来争议最大的3个问题做出了解释,即克劳维斯人 的突然消失、巨兽的灭绝以及地球温度的骤降之谜。 待续!)—— |
接上!)—— 以前,人们就一致认为是气温骤降导致了克劳维斯人的灭绝。 一万年前左右,也发生了一次降温事件。在温暖的冰后期气候背景下, 气温骤然下降,持续不过两百多年,且气温下降的幅度、涉及的范围 远远不及新仙女木事件。这些降温事件,似乎对华夏无什么影响。 待续!)—— |
接上!)—— 对大地湾遗址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平稳地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 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 济发展阶段。 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 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 待续!)—— |
接上!)—— 对大地湾遗址遗物的研究显示,古人依次平稳地经历了原始狩猎采集、 发达狩猎采集、大地湾一期原始农业和仰韶早晚期成熟的农业四个经 济发展阶段。 专家们认为,人类自距今6万年就进入到大地湾地区,成功度过了寒 冷的末次盛冰期并延续下来。 待续!)—— |
接上!)—— 使用先进细石器技术的狩猎采集人群可能随末次盛冰期的来临向北转 南迁徙到这一地区,在大地湾地区开始了原始的旱作农业,并大约于 仰韶晚期发展成成熟的黍粟农业。 这个事实说明华夏北方人分布,和“新仙女啊木事件”并没有什么关 系。 236) |
接上!)—— 236) 关于小麦,得多说几句。传言中总有人说小麦是西亚人驯化的,来 龙去脉,路径清楚,似乎证据确凿。此论蛊惑了也不知多少人,以 致至今还有不少人深信不疑。这就是本文不得不花点功夫,理清脉 络,拨乱返正的必要之处。 资料告诉我们,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 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 待续!)—— |
接上!)—— 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 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 泥上的印痕。 这里的“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的中亚史前居民点,今在何处,是 模糊的;较确定年代,也是不得其详。 待续!)—— |
接上!)—— 翻遍了可能的出处,还是未查到具体的介绍,这马虎语可真不是一般 公知水平。在西方人看来,整个小麦的发展史,洋洋大观,这样叙述: 小麦起源于亚洲西部。西亚和西南亚一带至今还广泛分布有野生一粒 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及普通小麦粗山羊草。 待续!)—— |
接上!)—— 从小亚细亚到伊朗的中部地区,特别是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 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 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 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 提到以色列,就补充插进一个与之有关的资料。 待续!)—— |
接上!)—— 据外媒报道,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圣经博物馆拥有一个珍贵的展览品: 死海古卷的16个碎片,它被描述为“20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然而,该博物馆现在公布其收藏的死海古卷是现代伪造品。 这个在前些年很有轰动效应,为什么就突然发现是现代伪造品了? 待续!)—— |
接上!)—— 不能不继续问,这一开始也不难知道是伪造,为什么到现在才宣布? 有好事的网友总结出来了一段称得上经典的推论: 西方博物馆有个特点,它们发现的伪造品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或内容 分析,一定是这个东西卖不出去了,或者是伪造者洋洋得意承认造 假了,或者是要牺牲一部份来证明其它东西是“真货”了,才得以 暴露其伪。 待续!)—— |
接上!)—— 否则,它永远不会改口的。 其实还应该再加上一点,在造假取得巨大成功的喜悦过程中,有时专 家学者会得意忘形,忘了掩饰的必要性,以至于原形毕露,造假的嘴 脸被同行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说得就是公元2020年欧米学者揭 发欧米学者的著名的莎草纸造假丑闻。 待续!)—— |
接上!)—— 不过,看文章好像造假者依然故我,面对视频的披露也不以为然。想 想也是,谁怪罪愿意受骗的人群? 即便通过技术手段发现的无可解释的漏洞,只要需要,它们依然都会 神化、化为不可知论,反过来用它来证明这个“文明”无比牛,继续 大行其道。善良的人们,凭着良知,默默祈祷,但愿不是如此,但愿 至少小麦不是如此。 待续!)—— |
接上!)—— 注意,这里栽培一粒小麦是三个地方,伊朗西南、伊拉克西北、土耳 其东南,此三处好像不重叠,说明面积广大。栽培二粒小麦是三个地 方,以色列西北,叙利亚西南、黎巴嫩东南,从地图上看,此三处基 本挤得比较紧,似乎重叠。 前三个地方和后三个地方,中间隔着以代尔祖尔为中心的浩瀚的叙利 亚和伊拉克沙漠荒原。 待续!)—— |
接上!)—— 真不知道,两种原麦怎么交流。 虽然你会相信游牧人驱赶着马牛羊,会把肠胃中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的种子,带到海角天涯。可那时候可能性不大,因为马牛羊不是肠子 很短的鸟排泄够快,加之距离够远,消化过的种子很难再发芽。 的待续!)—— |
接上!)—— 所以这两种麦子,近代调查还是在相隔很远的各自产地。 继续资料: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一般认为约在 8000年前,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两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小麦 的地区,之后向四周缓慢扩散种植。 待续!)—— |
接上!)—— 注意,里海的西南部,大体即伊朗的西北部,土耳其的东南部,伊拉 克西北部,就是接近上面说到的前三个地区。其实,里海的西南部, 理解为伊朗境内,那是不会错的。 至于土耳其东南,伊拉克西北,不过是毗邻这个部分而已。可公知蒙 人总是要这样转换。 待续!)—— |
接上!)—— 这个位置到两河流域怎么说?扯起来实在有点困难。狭义的两河流域从 海里升起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因为里海的西南部基本就在伊朗境内,广 义的两河流域实在也不容易达不到上述位置啊? 至少,那地也应该是伊朗库赫鲁德山东北侧的克孜勒乌赞河流域。 237) |
接上!)—— 这个位置到两河流域怎么说?扯起来实在有点困难。狭义的两河流域从 海里升起不过几百年的历史,因为里海的西南部基本就在伊朗境内,广 义的两河流域实在也不容易达不到上述位置啊? 至少,那地也应该是伊朗库赫鲁德山东北侧的克孜勒乌赞河流域。 237) |
接上!)—— 237) 继续资料:据考证,历史上某一时期,当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麦 被带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区后,发生了自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 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想问问,这样的“某地到某地”,也是 考证语言么? ——其演化的过程,按传统的观点是: 待续!)—— |
接上!)—— 具A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与具BB染色体组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自然杂交,产生了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野生二粒小 麦驯化为栽培二粒小麦,再与具DD染色体组的粗山羊草自然杂交, 才产生了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DD)。 待续!)—— |
接上!)—— 前面已经说到,野生一粒小麦,在以叙黎三国交界一带,中间隔着浩 瀚的沙漠荒原,仅仅因为生长有拟斯卑尔脱山羊草,怎么就杂交到伊 朗西部?拟斯卑尔脱山羊草与一粒小麦是两个物种,二者杂交后的子 代本来是不育的。 但有些后代在偶然的机会染色体加倍,就形成了可育的四倍体的二粒 小麦,也就是形成了新的物种。——这怎么听上去像是神话? 待续!)—— |
接上!)—— 这就是说,这种物种应该有大范围杂交的机会,这能让人相信么?以 为是自己有腿的动物么?在8、9000的古代,这个杂交的偶然的机会 怎么实现的?这一段话还真有一点耐人寻味,虽然科学演绎,还算语 带保留,从而实现杂交的偶然机会。 意识到非有意为之的自然杂交的困难,这里就反复用到了“栽培”这 个词,这里没有说是作为牧草还是粮食作物,或是兼而有之。 待续!)—— |
接上!)—— 这就是说,这种物种应该有大范围杂交的机会,这能让人相信么?以 为是自己有腿的动物么?在8、9000的古代,这个杂交的偶然的机会 怎么实现的?这一段话还真有一点耐人寻味,虽然科学演绎,还算语 带保留,从而实现杂交的偶然机会。 意识到非有意为之的自然杂交的困难,这里就反复用到了“栽培”这 个词,这里没有说是作为牧草还是粮食作物,或是兼而有之。 待续!)—— |
接上!)—— 使用“栽培”这样的字眼,难道不是因为理论太拙笨而为了掩人耳目 么? 显然,远古的时候作为牧草栽培的可能性为零,这不需要质疑。如果 质疑,那就想想,要让马牛羊吃草,那得多大的面积草场?以为是现 在飞机播种么?由此可知,在西亚一粒小麦的物种基础上,与中亚伊 朗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培育出原本不存在的二粒小麦,事实 上对于不能远距离运动的植物来说,是不可能的。 待续!)—— |
接上!)—— 伊朗小麦,必定另有来源。 再说育种驯化,粮食栽培,那就是说这里得有长期适宜精耕细作的农 耕生活的环境。这里有此条件么?农业生产靠天吃饭,不说可观,那 就得有像样的降水,古今依然。虽然小麦属于耐旱作物,但离开了足 够的水,特别是出苗成长期,那还是没办法生存的。 待续!)—— |
接上!)—— 中近东到中亚这一带,属于干旱沙漠,西是地中海式气候,东是大陆 性气候,盐碱地遍布,降水充分不足。也就是说,单单就降水这一条, 在远古进行小麦培育的野生驯化都不可能。 一粒小麦又产量收成极低,请问,当地居民都逐水草而居,到现在仅 有的农业都还是粗放经营。这里有原始农业起步栽培的基本条件么? 待续!)—— |
接上)—— 小麦生长环境,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耕层较深,有利于蓄水保 肥,促进根系发育。当时那一带可有这一类人工栽培的最起码条件? 以为是现在拖拉机耕种么? 不信,就查查以色列死海产生的原因呗!说这里栽培一粒小麦,也不 想想能让人相信否? 待续!)—— |
接上!)—— 当然,谁也不能否认那些地方可能会有野生一粒小麦和具BB染色体组 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可若说纯粹的自然杂交,何至于等到小麦产生 的时候,几十万年来早就该发生了。 如果这样就可以“自然”了,普通小麦早就存在了,话就直接可以从 普通小麦说起了。 待续!)—— |
接上!)—— 到这里一切就都清楚了,这一带具有原始小麦的一切零部件的零散分 布,可要把这些零部件拼合在一起的条件丝毫不具备。说是无意栽培 而成,只能笑笑,摆在那里供后人猜测。 虽然说了一堆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可百科知识提供的发现早期小麦痕 迹的是在中亚地区,云山雾罩,公知转述资料并没有详细,不知怎么 才能得到要领。 待续!)—— |
接上!)—— 按生物学的中亚地区,即广义上,该区域由伊朗的阿族人(阿塞拜疆 族)居住区和俄罗斯的突厥人(穆斯林)聚居区、东西伯利亚、蒙古 西部、阿富汗北部,中国西北合围的广大纵深地区组成。 中国整个新疆都在其中,向东可以到把敦煌一带都算进去。 待续!)—— |
接上!)—— 要是依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定义的中亚,就中国来说,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甘肃中西部及河西走廊、宁夏回 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等地都属于中亚地区范围。 怎么说,中亚范围实在够大,所以中亚最早那里发现小麦痕迹,资料 吞吞吐吐的不肯详细介绍,必定是有原因的。 238) |
接上!)—— 238) 还是看看经得起质疑的小麦原产地——中囯!著名的云南小麦亚种, 大约公元1955年发现于云南临沧地区。注意,又是云贵川!不过, 是本文叙述的云贵川西南边缘地区。 此地位于云南西南部,地形复杂,海拔悬殊,从500米到3504米不 等。四季不分明,但干湿两季分明,雨量充沛,属印度次大陆季风 气候。 待续!)—— |
接上!)—— 中海拔温热地带坝区年均气温16~18℃。高海拔冷凉山区为12~15 ℃,低热河谷区年均温度则在19℃以上。这里的环境得天独厚,有印 度次大陆的一切优势,却没有次大陆的任何不足。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几乎叫人无法想象的神奇!境内聚居着生活习 俗各异,服饰颜色对比强烈的各样品种的多种民族。 待续!)—— |
接上!)—— 由于其复杂的自然气候和民族条件,农作物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属于 世界小麦稀有种的“云南小麦”,就主要分布在神奇的这里。 注意,这就首先告诉人们,小麦的自然生长环境,需要自然界的配合, 不是嘴说说就可以的,不是干旱沙漠可以生长的。 待续!)—— |
接上!)—— 还有“复杂的民族条件”,这就等告诉你,这种亚种是真正人工栽培! 而不是在小麦的资料介绍中掩耳盗铃云山雾罩不知如何地说“栽培” 两个字! 喜事连连,更神奇的新中国总让你在喜悦中度过。在中国继云南小麦 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 型(称西藏半野生小麦); 待续!)—— |
接上!)—— 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国通称节节麦)原生群落,而黄河 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那些喊着中亚小麦原产地的,是不是心 里热热的? 这些铁打出来无法动摇的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 有重要意义。这还用怀疑么? 待续!)—— |
接上!)—— 公元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炭 化小麦种子。世上高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 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 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你可有一个具体的发现地, 你可有经得起质疑的发现地? 待续!)—— |
接上!)—— 说起小麦在华夏的存在,即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麦”记载,说 明公元前1238~前1180年小麦已是河南北部的主要栽培作物。千万 不能如公知那样,以文字记载开始计算华夏的有,以传说估大摸说西 方的有。《诗经·周颂·清庙思文》:“贻我来牟”,亦作“麳麰”。 公元3世纪三国魏张揖《广雅》有“大麦,麰也;泪科,麳也”的记 载。注意,“泪科,麳也”,就是小麦。 待续!)—— |
上接1869楼!)—— 应该搞清楚,商以后的古代文献中,不再使用“告麦”,依次将小麦 简称为麦,其它麦类则于“麦”前冠以“大、穬”等字样,以示与小 麦相区别。 再了解一下,华夏小麦的栽培史。根据《诗经》中提及的“麦”所代 表的地区,说明公元前6世纪,黄河中下游已普遍栽培小麦。 待续!)—— |
接上!)—— 据以后史书记载,长江以南地区约在公元1世纪,西南部地区约在公 元9世纪都已经种植小麦。到公元1637年明代《天工开物》记载,小 麦已经遍及全国,在粮食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 资料告诉人们,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 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因为之前未见到远古实物,是基因测 序得到的历史。 待续!)—— |
接上!)—— 所谓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 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 粒在硬泥上的印痕,并不见真章。 华夏这里有真章,再重复一遍,现在查到了,就在前二十多行文字中: 待续!)—— |
接上!)—— 公元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有炭 化小麦种子。 虽然也可以用脚趾头去想,亳县遗迹那么悠久,说不是本地原产,说 那个时候就是从中亚输入,真以为远古就有高速铁路啊?可你没有原 麦,你说不是公路运来也不行啊? 待续!—— |
接上!)—— 现在说清楚了,西藏云南都有,其实内地肯定也有。这不?这得天独 厚的华夏,物华天宝,怎么能会没有?缺的是发现!呵呵,还有节节 麦,这在中国是司空见惯的野草。 今天你在中国城市找找,除草管理不到位地方的野外沟沟坎坎里,只 要有乱草窠,几乎都能见到西方称之为野小麦的节节麦! 239) |
接上!)—— 239) 讨论了小麦的原产地何处,自然会接着讨论小麦怎么样生产出面粉。 华夏生产小面面粉自然有悠久的历史,最早使用石碾而后使用石碓 把小麦碓碎,把面粉筛出来,大的部分继续碾舂,直至剩下麸皮。 现在云南小麦原产地临沧,还有用这种原始方法获得面粉的。 待续!)—— |
接上!)—— 再后来,到南北朝时期,炒钢技术成熟,钢钎易得,锻磨流行,就是 用石磨来磨面了。 茹毛饮血的地方,其实不需要为磨面上心。与华夏争小麦原产地实在 没必要,也从未见他们在古代至少到公元初有制取小麦面的原始方法 和原始工具。 待续!)—— |
接上!)—— 种植小麦与制取面粉,很可能都是成吉思汗启蒙之后,由蒙古帝国军 中的被挟持汉人手把手教会他们。也有可能是西突厥被唐朝驱逐,带 去了种植与生产技术。 说到小麦,就不能不说小麦面的主要制作品:面条。 所有可制面的农作物中,只有小麦面有足够的劲道可以轻而易举制作 面条,所有方便面都是这种高劲道小麦面的制成品。 待续!)—— |
接上!)—— 据说,现在这种制作方便面的高劲道小麦的主产区在河南。有没有第 二种粮食作物制作面条?以至有没有第三种?都在中国么?外国有么? 就说说今天人类所能知道的第一碗面条吧!所有国家有关面条的文献 记录中,中国的文献记录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2000年前后的东 汉时期。 待续!)—— |
接上!)—— 但在没有文献记录的史前时期,古代人类是什么时间开始制作面条的, 是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的?一直是个谜。这个谜,主要是因为面条 极难长期保存,缺少可考证的材料。现在这个谜,要被破解了。 公元2002年11月青海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蔡林海在喇家遗址的20号 房间,发现了一只倒扣的碗。 接上!)—— |
接上!)—— 他和其他考古人员一起将这只碗和土一起取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将碗 拿起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细细的淡黄的根系状物质,这就是人类历 史上最古老的一碗面条。 青海省喇家遗址,是由灾难性地震和洪水泥石流摧毁的属于齐家文化 的聚落遗址,位置在天水向西、过兰州向西宁,中间经过的甘青交界 的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 待续!)—— |
接上!)—— 他和其他考古人员一起将这只碗和土一起取了出来,小心翼翼地将碗 拿起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细细的淡黄的根系状物质,这就是人类历 史上最古老的一碗面条。 青海省喇家遗址,是由灾难性地震和洪水泥石流摧毁的属于齐家文化 的聚落遗址,位置在天水向西、过兰州向西宁,中间经过的甘青交界 的民和县官亭镇喇家村。 待续!)—— |
接上!)—— 考古发掘出大量灾难环境下被埋藏的人体骨骼、陶器、玉石和动物骨 骼等,灾害性事件造成的泥沙快速堆积、掩埋、密封,得以保存了喇 家遗址中一个盛有面条的陶碗。 这碗里长约50 厘米,直径约0.3 厘米,粗细均匀的面条,提供了我国 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制作面条的最直接的证据。 待续!)—— |
接上!)—— 这个陶碗中的面条,不仅提供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实物证据,也为利 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植硅体分析、淀粉粒分析、分子标志物分析等方 法,研究古代面条成分,以及利用传统方法重现古代面条的制做工艺 等,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考古学家搜集资料进行观察研究,对这些出土的面条的形状、成分、 工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待续!)—— |
接上!)—— 结果令他们十分惊奇,因为面条并不是由小麦面做成,而是由小米面 合成的。 “小米是没什么黏性的,怎么可能做成面条呢?”这是考古学家一直 以来的一个疑问,久久得不到解惑。想想,什么样的工艺能用小米做 出如此细长的面条? 待续!)—— |
接上!)—— 由于面条极难保存,长期以来缺乏早期面条的直接证据,古人何时何 地发明了面条,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是不是都用小麦面制作的,一 直悬而未决。 人们都知道,小米面团黏性很差,粗糙易碎,拉伸性更差,按常理根 本无法用制作拉面的方法做成面条。 待续!)—— |
接上!)—— 有鉴于此,研究者经过多次模拟实验,在吸取民间锤砸、烫面增加黏 性的知识基础上,利用传统饸饹面制作工具,借鉴挤压糊化凝胶成型 方法,在没有添加任何增黏剂的情况下,成功模拟制作出长度达1米 长以上的小米面条,从而证明小米是可以制作面条的。 待续!)—— |
接上!)—— 小米面条突破人们的常识,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成果,为世界饮食 文化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这一研究结果证实了喇家面条是真实存在的罕见的古代食物遗存,为 深入认识史前人类饮食文化特点,以及探索粟类淀粉面条制作工艺等 提供了新证据和新视角。 待续!)—— |
接上!)—— 研究集成了考古发掘、考古材料分析、古文献调研、传统工艺调研 以及实验室模拟制备等方面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 支持。 这项研究说明,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先民在4000年前已经用小米做成 了世界上最早的面条。显然,与目前一般用小麦做面条的原料和工 艺是不相同的。 420) |
接上!)—— 420) 喇家村拉面出土前,中国制作面条的文字纪录出现在东汉时期。在君 子远庖厨的时代,没有有文化的人关注菜谱食谱,能记录面条的制作, 似乎也太难为先贤们了。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都声称自己是面条的发明人,他们以它为主食至 少有两千年的历史为证提出主张。 待续!)—— |
接上!)—— 阿拉伯人吃面条的时间,很容易推导到华夏西去第三鞭之后,所以他 们早早退出了争论场。不甘心寂寞的是欧洲人。面条是意大利人还是 中国人的发明,已经争论好久。 如今因为考古学家在中国青海省喇家遗址的发现,争论现在终于画上 了句号: 待续!)—— |
接上!)—— 中国在四千年前就有面条,比迄今可考的年代还早了两千年,发明面 条的还是中国人最早。 意大利的面食起源不详,但在一个十三世纪前如何制取面粉都没根据 的地方,怎么想像他们制作精细的面食都感到困难。所以在现今罗马 北方的伊楚利亚古国一幅四世纪的古墓壁画中,描绘出奴仆和面、捍 面、切面的情景,当然也无法想象。 待续!)—— |
接上!)—— 为什么?在一个16世纪都还不知厕所为何物,并不崇拜祖先,没有事 死如事生传统,至多只有血吸鬼一类怪力乱神的地方,有违教义丧事 从简,却突然出现豪华的墓葬,让传教士还活不活?会让人吃惊之余, 还会觉得很多蹊跷。 这也难怪人们有这样的想法,欧洲人文物造假的优良传统作风,太让 人记忆深刻了。 待续!)—— |
接上!)—— 为什么?在一个16世纪都还不知厕所为何物,并不崇拜祖先,没有事 死如事生传统,至多只有血吸鬼一类怪力乱神的地方,有违教义丧事 从简,却突然出现豪华的墓葬,让传教士还活不活?会让人吃惊之余, 还会觉得很多蹊跷。 这也难怪人们有这样的想法,欧洲人文物造假的优良传统作风,太让 人记忆深刻了。 待续!)—— |
接上!)—— 不过,不管是伊楚利亚人或意大利人,通常都被认为是将面拿来作烤 食。在一个除了烘烤,连烧开水这事都不知道做的地区,怎么就能专 事做起了煮面条?即使那墓葬画面是真有其事,也不能把切大面块当 成切面条。 不然,那样大块的真是面条,你真有可能当是魔鬼吸血还阳了,不吓 死人才怪。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18] 本页[19] 下一页[20]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