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人类起源假说:破解直立行走】(连载 版权所有)[第37页] |
作者:锦绣云溪 |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接上!)—— 金神号曰佛。遣使向西域求之,乃得经像焉。时白马负经而来, 因以为名。”此一说传神。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洛阳伽蓝记》作者,北魏杨炫之,生年 不详,约卒于北齐文宣帝天保中。初仕魏,魏末为抚军府司马, 历秘书监,出为期城太守。 待续!)—— |
接上!)—— 当时,魏都洛阳之佛寺本甲于天下。永熙之乱,至公元534年城 郭为墟。 炫之行役洛阳,感念兴废,因抚拾旧闻,追叙故绩,作《洛阳伽 蓝记》。为书凡五卷,大约作于魏孝静帝武定之末,即公元543 年。 待续!)—— |
接上!)—— 其实,“白马驮经”真搁不住推敲,显然是后人所设骗局,应 该很容易戳破。杨炫之,明显在东晋法显之后,难道未读过法 显《佛国记》么? 法显说得很明白,天竺传经并非书传,“法显本求戒律,而北 天竺诸国皆师师口传,无本可写,是以远步,乃至中天竺,” 待续!)—— |
接上!)—— 至于中天竺“亦皆师师口相传授,不书之于文字。”于此,怎么 还能相信“白马驮经”一说? 《洛阳伽蓝记》言“白马驮经”,自然必有经书可负。然天竺没 有书文载体,本就没有经书,又如何负经?有此,即可知《汉法 本内传》也为伪作, 待续!)—— |
接上!)—— 实则为诋毁“老子化胡说”为之。“白马驮经”只是暗合了“白 马寺”的兴建,白马必另有一说,实则应和“驮经”无甚关系。 其实,连洛阳“白马寺”当初的用途都应另有一说。据说,东汉 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就叫“寺”,如鸿胪寺。 待续!)—— |
接上!)—— 鸿,天鹅、大雁;胪,《说文》皮也。《礼记·礼运》有句“胪革 充盈”。胪在字典中解释为陈列,陈述。鸿胪寺,应为对域外之 族大声宣布通告的地方。 当初的“白马寺”,也应有类似功能。民间有说法,白马为汉光 武帝刘秀的坐骑, 待续!)—— |
接上!)—— “白马寺”即追记刘秀文治武功,后为皇室养马之处,再后又用 来存放外域往来马匹。最后改作它用,从而作佛寺,仍沿用“白 马寺”之名。后即以“寺”称庙宇,不过所在、处所之意。 华夏境内寺庙叫“白马”者,已知至少有六个之多。 待续!)—— |
接上!)—— 除洛阳白马寺以外,另外几个“白马寺”名者,还有青海省互助 县、青海省贵德县、山西省晋城市、江西省抚州市、安徽省桐城 市。 这些“白马寺”都有自己的白马传说,洛阳外,应该都为附和之 名,时间当较靠后。 348)—— |
接上!)—— 348) 前面提到《汉法本内传》,撰著年代与撰者两者皆不详。本书记 述后汉明帝永平年间佛教的传入,并与道教抗衡的事情。计有明 帝得梦求法品、请法师立寺功德品、与诸道士比较度脱品、明帝 大臣等称扬品、广通流布品等共五品。 本书之完本后世未传下来 待续!)—— |
接上!)—— 其文只是散见于广弘明集卷一、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一、法苑珠林 卷十八、续集古今佛道论衡等诸文中。 其中“白马驮经”说得最是传神,再看看。东汉永平七年,公元 49年,刘秀之子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 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接上!)—— |
接上!)—— 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道,“西 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 经佛法。永平八年,蔡、秦等人告别帝都,踏上“西天取经”的 万里征途。 待续!)—— |
接上!)—— 在大月氏国,遇到天竺得道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二位,也见到 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于是恳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 布教。 点评:见到了佛经,故而《汉法本内传》也有“白马驮经”一 说。前已述及四百年后东晋法显去到天竺本土, 待续!)—— |
上接3612楼)—— 当地不管是北中天竺,就还没有经书存世,“皆师师口相传授, 不书之于文字”,怎么就遇见印度高僧有了经书?那时西域没有 纸张,没有绢帛,连贝叶都没有,竹木简书,经富五车,白马怎 么驮? 杜撰明显,况直到最后也未交代经文什么载体。 待续!)—— |
上接3614楼)—— 经过几年艰辛,至永平十年,二位天竺得道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 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东汉国都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 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待续!)—— |
接上!)—— 说的不错吧,交代也极为详细! 至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 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 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待续!)—— |
接上!)—— 摄摩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 佛典。呵呵,也很自洽啊! 于此说来,唐代道宣、智升等谓《汉法本内传》成书的最早年代, 那就应该是汉魏时代之作品,然而隋代以前所有文献中并没有载 录这本书。 待续!)—— |
接上!)—— 据此,专家从本书内容中判断,乃南朝梁代天监年中(公元502 ~519年)以后作品,故称为“南北朝《汉法本内传》”更恰当。 由收集于《集古今佛道论衡》的内容可知,《汉法本内传》为南 北朝时期伪造东汉时佛道之争的作品。 待续!)—— |
接上!)—— 其中有:道士潘诞奏云,悉达太子六年求道方得成佛。是则道能 生佛,佛由道成,道是佛之师父,佛乃道之弟子故。佛经云,求 于无上正真之道。又云,体解大道发无上意。 外国语云阿耨菩提,晋音之翻云无上大道。若以此验证,道大佛 小,于事当然可知。 待续!)—— |
接上!)—— 读者此处,暂且不辩如何,可向下看去。乘答略云,震旦之与天 竺,犹环海之比麟洲。聃乃周末始生,佛是周初前出,计其相去 二十许王。 论年所经三百余载,岂有昭王世佛而退求敬王时道乎?钩虚验实 足可知也。仲卿向叙道者,谓太上大道先天地生, 待续!)—— |
接上!)—— 郁勃洞虚之中,炜烨玉清之上是fo之师。不言周时之老聃也。且 五帝之前未闻有道,三王之季始有聃名。 此书由fo教子弟记录,主要是为了证明fo比道高,然而,就是在 这本书中也可以发现《汉法本内传》是伪书。fo家伪造此书,说 fo在西周初年就出生了。 待续!)—— |
接上!) 西周初年是什么时候?也就是公元前1000年左右。然而,世人皆 知佛的主要活动时间是公元前600~前500年间,与老子是几乎是 同一个时代的人。这么一说,如今也圆不下去了,蒙当时人大约 没有困难。 现存不同的佛教典籍中,对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 待续!)—— |
接上!)—— 有着不同的记载,各种说法之间出入很大,难以统一。这当然也 是说fo教早于道教的一处硬伤,摆脱起来也很有困难。 大致来说,南传上座部fo教一般以公元前624~前545年,或公 元前623~前544年为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 待续!)—— |
接上!)—— 北传佛教则一般采用《众圣点记》的说法,认为释迦牟尼入灭之 年应为公元前486年,若据其年寿八十岁的传统说法上推,其生 年当为公元前565年。这账算得清楚。 依众说,如果是采用前一种说法,释迦牟尼就该比老子年岁要大 一点, 待续!)—— |
接上!)—— 如果是后一种说法,释迦牟尼年岁就要比老子小一点。二人即使 是相差二三十年,由于当时二人相距很远,相聚的可能性也非常 小,谁也不可能是谁的老师。 由此也可见,知《汉法本内传》应是伪书。 349)—— |
接上!)—— 349) 这里再转来一个关于沙门在佛教产生得问题上,是否有造假的 资料——试问,汉明帝时果真有梵僧摄摩腾、竺法兰来到华夏, 译传《四十二章经》,并参与同道士的斗法的事情吗? 阅读有关佛教初传中土的资料可知, 待续!)—— |
接上!)—— 关于汉明帝(公元58~75 年在位)遣使求法事,乃托诸梦幻, 《后汉书》中的“明帝纪”未见记载。最早说汉明遣使求法及 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的,是三国时成书的《牟子理 惑论》。 但《理惑论》中也并未说汉明使者请得梵僧摄摩腾、竺法兰来 华夏, 待续!)—— |
接上!)—— 自然也就没有译传《四十二章经》并参与同道士的斗法事。 汉末以后,由于儒释道三教之争,特别是佛道之争,佛教徒为推 尊崇,夸耀佛法,取异闻怪说以转相滋益,造构伪书,自张其军。 所谓梵僧摄摩腾、竺法兰来华传法、译经及参与佛道斗法事, 待续!)—— |
接上!)—— 并不见于史书记载,便皆属虚妄之谈,虽然描述得活龙活现,其 实都子虚乌有。 说汉明帝时fo教已传入中土,乃因《后汉书·楚王英传》中已有fo 教在贵族中传播的记载,故为后人所公认。但实际上,是否为外 传而来,也值得质疑。 待续!)—— |
接上!)—— 有关所谓摄摩腾、竺法兰来华及译经事,则为南北朝梁代慧皎 《高僧传》卷一《摄摩腾传》与《竺法兰传》所传播。 此二梵僧曾参与汉明fo道斗法,则为《汉法本内传》及《吴主 孙权论叙fo道三宗》所张扬。 待续!)—— |
接上!)—— 由于外僧到来译经参与汉明佛道斗法这些均属佛教传说,远非权 威资料,故而为佛教史家所聚讼问题。虽说法纷纭,见解不一, 其中颇多精辟意见。 如关于中土译传《四十二章经》的年代及摄摩腾、竺法兰是否为 该经译者问题,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 待续!)—— |
接上!)—— “汉明求法,既羌无故实,腾兰二人,皆子虚乌有,则此经托命 之点,已根本动摇”,此说还是可信的。 这些佛教传说,大家也有看法。如梁启超认为著录该经,最早为 晋成帝(公元326~342 年在位)时的支敏度之《经论都录》, 待续!)—— |
接上!)—— 更认为此经为“有抄经癖”的支敏度撮要引俗而成,还说“指为 谦(三国东吴的优婆塞支谦)作,亦近情理”。 他的论断是:“此书必为中国人作而非译自印度,作者必为南人 而非北人。其年代,最早不过吴,最晚不过东晋。 待续!)—— |
接上!)—— 而其与汉明无关系,则可断言也。”(见梁启超《佛学研究十八 篇》附录二《四十二章经辩伪》) 这也就是说,博学如梁启超认为中土不曾有梵僧摄摩腾和竺法兰, 汉明时也不曾有译书《四十二章经》,三国后出现的《四十二章 经》根本与汉明帝时没有关系。 待续!)—— |
接上!)—— 这话,够刻薄了! 非但如此,各种说法纷至沓来。如近代著名学者吕澂也认为, “此经抄出年限,最早不能超过《老子化胡经》(出西晋道士 王浮),最晚不能晚于《支敏度录》(出东晋成帝时支敏度之 手)”,“《四十二章经序》本来没有谈到是翻译, 待续!)—— |
接上!)—— 僧佑(梁《出三藏记集》编著者)在这里加上竺摩腾(即摄摩腾) 作为译者。”(见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一讲)。 有认为竺摩腾译《四十二章经》是僧佑添枝加叶之说。现代著名 学者郭朋就认为,“至于这部经的编译者究竟是谁? 待续!)—— |
接上!)—— 文献不足,难下定论。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四 十二章》决不会是摩腾、法兰译出的。”(见郭朋《汉魏两晋南 北朝佛教》第三章第一节) 各种说法之中,又有近代佛教学者黄忏华的观点,他也认为, 待续!)—— |
接上!)—— “汉明帝是否有求法一事,腾兰是否实有其人”,属于“疑案” (黄忏华《中国佛教史》第一章)“五岳道士与摩腾角力,事 属虚诞,虽《吴书》有此说,但不足据为信史(见黄忏华《中 国佛教史》第二章)。 待续!)—— |
接上!)—— 从上述学者的考证认识与论断看,汉明帝时实无梵僧摄摩腾、竺 法兰来华事,也未曾有他们译经的事。 关于汉明帝永平年间曾发生佛道比法角力事件则更属虚妄之谈, 史籍无记载,也根本不存在能发生这等事的历史条件。 待续!)—— |
接上!)—— 汉明帝时,有少量沙门进入中土,仅以斋忏祭祀之方术依附于当 时颇具宗教性质的黄老道。新来乍到,人地生疏,唯恐其不得能 插足。 这当然可以想见,羽翼未具,焉能腾飞?当时沙门初来,声势极 微,没有能与中土宗教势力抗争的力量。 待续!)—— |
接上!)—— 况且,那时汉地也尚未出现五岳十八山宫观这样庞大的道教教团 组织。 佛道发生冲突,乃是在三国晚期双方旗鼓相当以后才出现,其最 早的信号便是《牟子理惑论》。 待续!)—— |
接上!)—— 这里历史的逻辑是清楚明白的,至于汉明帝时即便有了梵僧摄摩 腾、竺法兰与道士褚善信等有规模的对论角力,并大显神通又不 见于史书记载的说法,显然更是些荒诞无稽之谈了。 350)—— |
接3646楼!)—— 350) 这里再转来一关于沙门在佛教产生问题上,是否有造假的资料。 ——于此再问,汉明帝时佛教在中土活动受限么?容许中土汉 人出家为僧尼吗?那时候已有佛舍利显现神异之说吗? 据《晋书》卷九十五《艺术·佛图澄传》载, 待续!)—— |
接上!)—— 著作郎王度曾在其上后赵皇帝石虎的奏章中说:“佛,外国之神, 非诸华夏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 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迹循前轨。” 这就是华夏政权对佛教初传时的态度。 待续!)—— |
接上!)—— 南北朝梁慧皎《高僧传》卷九《竺佛图澄传》中也说到这件事, 言中书郎王度奏曰: “夫王者郊祀天地,祭奉百神,载在祀典,礼有尝飨。佛出西 域,外国之民,功不施民,非天子诸华所应祠奉。往汉明感梦 初传其道,唯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 待续!)—— |
接上!)—— 其汉人皆不得出家。魏承汉制,亦修前轨。今大赵受命,率由旧 章,华戎制异。” 这都清楚表明佛教初来中土,从东汉至魏乃至到后赵皇帝石虎前, 朝廷尚不准中土汉人出家为僧。只是石虎以自己胡人,不尊汉家 拘束,才下令破除, 待续!)—— |
接上!)—— 说“夫制由上行,永世作则,苟事无亏,何拘前代。” 在汉桓帝前,中土汉人确实无出家为僧者,但在灵献帝时,有较 少梵僧和优婆塞来华,有汉人参与梵僧、优婆塞译经,薰染既久, 信念虔诚,亦不免有个别出家为僧的。 待续!)—— |
待续!)—— 其中最早者,也唯有中国佛教史家所公认的汉僧便是汉灵帝时 (公元168~189 年时在位)的严佛调了。 据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僧佑《出三藏记集》卷十三《安玄传》 说,严佛调是临淮人,曾协助汉灵帝时来洛阳的安息优婆塞安 玄一同译经。 待续!)—— |
接上) 并谓严佛调“出家修道”,称为“沙门严佛调”。除此内容之 外,梁僧佑又于《沙弥章句序》下题有“严阿只黎浮调所造” 的字样。 又据梁慧皎《高僧传》卷一《支娄迎谶传》云:“有优婆塞安 玄,安息国人,性贞白,深沉有理致,博诵群经, 待续!)—— |
接上!)—— 多所通习,亦以汉灵之末,游贾洛阳”,“玄与沙门严佛调共出 《法镜经》。玄口译梵文,佛调笔受。理得音正,尽经微旨。 郢匠之美,见述后代。调本临淮人,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世称 安侯都尉佛调三人传译,号为难继。 待续!)—— |
接上!)—— 调又撰《十慧》,亦传于世。安公(晋道安)称佛调出经,省而 不烦,全本巧妙”。由此看来,中土人士涉佛者少。 上述资料之外,又还有《释氏稽古略》,谓魏高贵乡公曹髦甘露 五年,公元256年,西行求经的朱士行,是汉人中可证实最早为 沙门者。 待续!)—— |
接上!)—— “盖汉代虽佛法已初传中土,但尚未禀律仪,所谓出家比丘等, 不过剃除须发、披杂色衣(袭装),具僧相以殊俗而已。” 到魏齐王曹芳嘉平二年中天竺沙门昙柯迦罗来华,才译出《僧 只戒心》,立羯磨法受戒。故而汉灵献时的严佛调是当时尚不 受比丘戒律的汉僧, 待续!)—— |
接上!)—— 魏时的朱士行才是第一位依佛法受戒的汉僧。 总之,中土汉人为沙门始于汉灵献时,更严格一点说,始于曹魏 时。即是说汉明帝时佛教影响很小,又认为胡人事宜,朝廷是不 容许汉人出家为僧的。《汉法本内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佛道 比法角力后, 待续!)—— |
接上!)—— 以佛教获胜,高唱出家功德,当即有司空刘峻(查史无司空阳城 侯刘峻)与诸官人士庶千余人出家,还有四岳诸山道士一百多人、 诸宫人妇女二百多人出家,还立寺十所,以安这些僧尼。 规模之大显然不能成立,都是不顾基本史实的刻意编造。 待续!)—— |
接上!)—— 关于佛舍利显现神异的神话,佛教经传亦不乏有载。 如梁慧皎《高僧传》卷一《康僧会》中说,吴赤乌十年,公元234 年,僧康僧会至建业,“时吴国以初见沙门,睹形未及其道,疑为 矫异”。在吴主孙权召会诘问下,康僧会夸耀“佛遗骨舍利神曜无 方”。 待续!)—— |
接上!)—— 孙权以为夸诞,康僧会乃“以铜瓶加凡(可能为“矾”字),烧 香礼请的戏法,求得“舍利”,“五色光炎,照耀瓶上”,“劫 烧之火不能焚,金刚之杵不能碎”,“置舍利于铁砧槌上,使力 者击之,于是砧槌俱陷,舍利无损。 权大叹服,即为建塔”。 待续!)—— |
接上!)—— 这记录,显然神话色彩更重。 这种以“神威显灵”惑人的作法,“本非fo门宗教之本色,也无 教为之。fo教之优良处,在于其精致之哲理,《汉法本内传》的 无名氏作者以及类似的宣教者,不以fo学弘教,而徒以虚妄神通 惑人,无乃既损fo教之尊敬, 待续!)—— |
接上!)—— 亦示作者fo学素养之不高也。”据此《汉法本内传》所说情节, 显然与中国fo教、道教之历史也不相符,其为伪作无疑。 所以,汤用彤先生则认为是“元魏僧徒所伪造”(见《汉魏两 晋南北朝史》第二章《永平求法传说之考证》)。 351) —— |
接上!)—— 351) 《汉法本内传》一事,任继愈先生也认为, “北魏太武帝取缔、镇压fo教之后,fo教、道教的斗角一直十 分激烈,大约在北魏中叶,fo教徒伪造《汉法本内传》等书宣 扬fo教优越,而低毁攻击道教。” 待续!)—— |
接上!)—— (见任继愈主编《中国佛教史》第二章第三节《两汉之际佛教的 输入》) 前面提及梁启超先生也早判定其为伪书,曰:“勘其事状及文体, 盖出于元魏高齐释道交哄最烈时。其述此事,益极荒诞。”(见 《佛学研究十八篇》附录一《汉明求法辩伪》) 待续!)—— |
接上!)—— 对之梁启超痛心疾首,他还批驳说:“呜呼!作伪至此,叹观止 矣!信如《法本内传》所说,则当时出家者已盈千累万,而三百 年后王度奏事,乃谓汉魏之制,除西域人外不许出家,此等语安 能形诸奏牍。 信如《高僧传》所说,则摩腾、法兰已大兴译事, 待续!)—— |
接上!)—— 而下距安世高之来,垂百年间,无一新译,佛徒之辱其宗,不 亦甚耶!”梁启超先生之言,诚不我欺。 虚假的文字东西得以流传,其蒙蔽危害尤甚。由于《汉法本内 传》传讹,后世更有人以讹传讹,混淆历史真相,故略为考察, 以澄史实。 待续!)—— |
接上!)—— 有识者判此《传》为伪书,诚不诬也。王充《论衡·对作篇》中说: “世俗之性,好奇怪之语,悦虚妄之文,何哉?实事不能快意,而 华虚惊耳动心也。 是故才能之士,好谈论者增益实事,为美盛之语,用笔墨者造生空 文,为虚妄之传。” 待续!)—— |
接上!)—— 实则夸诈之术也。佛道交哄激烈,乃造作此伪《传》以哗众,斯 亦谬焉! 这样转了一大圈,还要再回到“老子化胡”这事上来。《老子化 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 总称,相传从东晋时开始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待续!)—— |
接上!)—— 经文中记载都是老子与弟子尹喜离开大散关,到西域及天竺化身为 fo,创立fo法的故事。 东晋以来,这些系列经典一直是“fo道之争”的焦点之一,又链接 极其关键处。所涉及的核心问题主要有“老子何时诞生”、“老子 如何化胡”及“老子为何要化胡”等。 待续!) |
接上!)—— 依据该说观点,fo教乃是起源于老子,与道教同源,或强调fo教 只是道教别支,沙门自然难以接受。 三国魏国郎中鱼豢于《魏略·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 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 天竺, 待续!)—— |
接上!)—— 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明确 地提出了老子在天竺“教胡浮屠”的说法,与中国传统的“以夏 变夷”思想相合。 到了西晋惠帝时,据传道士王浮根据汉魏流传下来的传说,编撰 完善出了《老子化胡经》。 待续!)—— |
接上!)—— 自魏晋以来,fo教实力不断壮大,fo道之争开始浮现并趋于尖锐 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经》开始成书为标志。 东晋末竺道祖《晋世杂录》记载:“道士王浮每与沙门帛远抗论, 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言喜与聃化胡作 fo,fo起于此。 待续!)—— |
接上!)—— 说到底fo道之争,是两教地位之争。有人认为,道士王浮编写 的《老子化胡经》,是道教最先用老子化胡说来贬低fo教的标 志。 平心而论,fo理比之道经还是要更平民化,浅显得多,或许深 入浅出正是为了更好地普及超脱世间的思想,何至于贬低? 待续!)—— |
接上!)—— 老子为祖,有何不足? 最早出于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僧佑的《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 祖传》曾载有,“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 祖法师在阎罗王处,为王讲《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忉利天。 待续!)—— |
接上!)—— 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 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 胡经》,以谤fo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 南朝宋时期,顾欢作《夷夏论》贬低fo教,fo道二教互争短长, 待续!)—— |
接上!)—— 展开了所谓的“夷夏之争”。 摆在眼前的问题是,说道士王浮根据汉魏流传下来的传说编造, 显然有过。是《魏略·西戎传》有此段语言,“盖以为老子西出 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王浮抑或整出细节, 何为王浮编造? 待续!)—— |
接上!)—— 怎么就说是“汉魏流传下来的传说”,说传说有根据么? 其来有自,顾欢说“道士王浮编写《老子化胡经》,是道教最先 用老子化胡说来贬低佛教”,难道可以不实事求是到这般言之? 此“贬低”二字甚为不妥,怎么就一定是“贬低”呢? 待续!)—— |
接上!)—— 王浮根据的是前人提供的说法,这就是事实,要批驳也应该针对 三国时魏国郎中鱼豢,针对王浮算怎么一回事?甚至于借用地狱 诅咒他人,确实有失与人为善的沙门风度,笔者觉得甚为不妥。 用现在话说,有点歇斯底里。不过,仍然禁不住要问,老子化胡, 孰真孰假? 352)—— |
接上!)—— 352) 《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第三十》,言之凿凿:“罽宾国、 大夏国、高附、天竺国皆并属大月氏。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 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 《后汉书·襄楷传》曰:“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 待续!)—— |
接上!)—— 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 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 齐书顾欢传云:‘欢着论曰:道经云:老子入关之天竺维卫国。 国王夫人,名曰净妙。老子因其画寝,乘日精,入净妙口中。 待续!—— |
接上!)—— 后年四月八日夜半时,剖左腋而生,坠地即行七步。’于是fo 道兴焉。” 这故事托于神话言老子化胡可以质疑,否决者否决这神话故事, 未必没有道理。这个神话故事是僧者所为,否决者否决了神话, 并没有否决老子化胡这个事实。 待续!)—— |
接上!)—— 司马迁《史记》云:西出函谷,“莫知其所终”。太史令有谬, 没有下考察“阪泉之战”功夫。事实老子并非出函谷不知所终, 尹喜并非函谷关令。其时任大散关令,遇老子西去,慕老子才 学,执意索文。 东晋葛洪著《抱朴子》有云: 待续!)—— |
接上)—— “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为喜著《道德经》一卷,谓之 《老子》”。 有一种说法,回避《三国志》言老子化胡说是巧妙利用《史记》 老子传中“西出函谷关而去,莫知所终”之句编造出来,显然缺 少根据。 待续!)—— |
接上!)—— 《列仙传》曰:“关令尹喜待而迎之,知真人也,乃强使著书”。 尹喜可能是位很有趣的人,向老子耍横要书。老子并未一挥而就 此千古奇书,只是答应尹喜日后奉上,后转阳关经精绝国到昆仑 墟。 昆仑墟,即北近和田、叶城等喀喇昆仑山西尾, 待续!)—— |
接上!)—— 东连阿赛克钦,南为今中印争议之克什米尔地区拉达克一带。 在这里,老子完成《老子五千言》即今日之《道德经》,其子 携《道德经》返回交与尹喜。这一段对得上天竺神话,老子西 去居于此地。此其一。 待续!)—— |
接上!)—— 其二印度次大陆那时很落后。前已述及,布尔扎霍姆文化是印度 次大陆北部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克什米尔地区,因以布尔扎 霍姆为代表,故名。 年代据碳14测定为公元前2400~前1400年,分为早晚两期。早 期,住地穴式房屋, 待续!)—— |
接上!)—— 晚期始在地面上筑起用泥土或土坯建造的房屋。早期陶器为手制, 晚期陶器已使用陶轮。工具主要为磨光的石制和骨制,当时已从 事农业。 多加注意,该文化的末期发现有一件铜镞,似乎表明已开始具备 冶金的知识。 待续!)—— |
接上!)—— 看清,此处介绍南亚次大陆当时很落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不 过3400年。 换句话说,南亚次大陆的文明史很难超过这个时限,你还能相信 早期这样的文化底蕴,能会有那么深刻地佛理禅意?仅以铜制品 而言,比之华夏至少迟1500年到2000年。 待续!)—— |
接上!)—— 3400年时,中原已是商朝,文字已经成熟,祭祀已经成风。华夏 青铜器的铸造,已经是人类历史的巅峰。 公元1973年陕西临潼姜寨遗址曾出土一件半圆型残铜片,鉴定为 黄铜,年代为公元前4600年,是世界最早的冶炼铜。 待续!—— |
接上!)—— 公元1975年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约公元前3000年 左右的一件青铜刀,是目前世界发现确定最早的青铜器,是中国 进入青铜时代的证明。 对应姜寨遗址残铜,是前1400年对前4600年,且尚不能断定其 是自己冶炼,还是外来物。 待续!)—— |
接上!)—— 由此可推知,南亚次大陆文化发展水平之低。思想伟大,需要经 济发达,不能想象落后的文化,能开出文明的花朵。天竺没有足 够的文化底蕴,自然不能产生出深邃的佛学文化。 天竺既不是人类起源地,也没有漫长时间历史的原住民。 待续!)—— |
接上!)—— 东北方向上来到南亚次大陆的达罗毗茶人时间或许更迟,应该不 会超过3000年。 当时,矮hei人在中南半岛上,文化都是极其落后,未见有任何历 史悠久的文化建树的考古发现,这些人也不可能提供深邃的佛理 禅意。 待续!)—— |
接上!)—— 更还有一重要的是南亚次大陆文字发展落后。玄奘天竺行时,梵 文还在成长阶段,已经公元7世纪了,直到公元12世纪天城体出 现,梵文才最后走完成熟的过程。 比之华夏,商朝文字已经成熟,可知天竺之落后。 待续!)—— |
接上!)—— 不能想象这样低的文化水准,能独立完成佛学的建构。 在华夏,3000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都已避开直接的性描写文字。 食色性也,玉欲同音,这才是文化的成年心态。它们已经完全融 入生活之中,成为华夏生命的常识和理解。 待续!)—— |
接上!)—— 南亚次大陆处处还体现着人类的野蛮阶段,林伽文化、瑜伽文化、 食人文化,生生都还是原始性文化遗存,显出人类早期很幼稚的 一面。 千万不能幻化认为,动物和人类理解生命是一回事。 353)—— |
接上!)—— 353) 中国人欣赏美,却是含蓄表达极致的美,云遮雾障,让人能沉入 美好的向往之中。决不显山露水,尽可能不突破人欲的那层薄纸。 玉欲同音,止于阴阳,界限是很明晰的。情与欲,正好是中国文 化收藏得最为成功的东西。 待续!)—— |
接上!)—— 在这之间设置一个曲曲折折的探幽过程,也就将情与欲转化为人 生动力。欲而志,玉即志,从而从小己过渡到大己,过渡到天下 情怀。 回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说法,虽不免封建 意识浓厚,或目的可以斟酌,但也就正好说明了情与欲, 待续!)—— |
接上!)—— 反而能够用来励志的事实。励志,恰恰正就是文明的内涵,也正 是人类理智和野兽疯狂的区别。 国外与华夏截然不同,其基本就表现在这方面是直白肉欲的表露, 一步直达目标,至于极端自私,甚至邪恶,都还是些原始性文化 的动物表达。 待续!)—— |
接上!)—— 由此生发,有人认为中外文化最大的区别就是关于“欲”的理解。 中国是爱什么不表明出来爱,不爱什么不表明不爱的文化,矜持 沉稳,这显然是一种成熟心态。国外是爱什么就死抱什么,不爱 什么就死搞什么的文化,看似真诚,敢于表白, 待续!)—— |
首页 上一页[36] 本页[37] 下一页[38] 尾页[4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