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 煮酒论史 -> 真實修道二十年的人解釋道德經前三章!!!重磅,不看就是虧了啊。 -> 正文阅读 |
[煮酒论史]真實修道二十年的人解釋道德經前三章!!!重磅,不看就是虧了啊。[第3页] |
作者:独孤求败AH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就是有那种很看的风景和风光嗯。。。你也不要上赶着去看。。要超然。。。! 你有你的责任啊。。。 所以以前皇帝,一般躲在紫禁城里,很难得出来的。就是这个原因。 偶然有出来玩的。。。也是需要带很多人马啊。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万乘的大国,怎么可以为了的身体的自由而把天下看轻呢? 所以,这个就是做王 的人要稳重,要老城持重。 |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
所以呀,当这个君王,其实不是一个轻松的事情。。。 你看许由。。。皇帝来请他当。。他不愿意干。。。 为什么呢? 当皇帝呀。。。得很多人陪着,不能自由到处走,不能随便玩的。。。人身没有自由啊。。 而且烦心事很多。。。。整个国家要你管 。。。。所以许由说:我不干,你管的挺好的。我不干。 |
道经·第二十七章原文 原文 善行,无辙跡;善言,无瑕謫;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
善行,无辙跡——擅长走路的人,不留下痕迹?——你是不是觉得是这样的意思? 如果你这样认为,看到的大错特错啊。 现在世面上的百分之九十八,九十九,注解老子道德经的,都是错误的啊。! |
要看懂这一句话。。。得深明了解老子的思想——因为老子说过另外一句话——为善勿近名,为恶勿近刑。 这是老子说的。 所以,这里的善,是善恶的善。不是擅长的擅。 |
因为联系前后文发现,这一章提到了很多善。。。 最明显的就是: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这句话里的几个善字,是不能用‘擅长’来解释的,是不通的。 所以,只能是‘善人’——佛家的那个善,善人的善。 |
老君为什么忽然说到佛家的东西呢。。。 其实,不是空穴来风呀。。。跟上一章,也有关系。 这个后面再说。。。 首先第一句:善行,无辙跡——是说你做好事,不要留下痕迹。!跟为善勿近名那个意思是一样的,一贯的。 |
善言,无瑕謫——好了,第二句。。。。这个善。。。你是不是又要以为解释为:说善话,劝善的话,无瑕謫!! 错了,这个善,恰恰是擅长的意思。。。。 因为道家不尚名,说好话干什么呢?而且坏人明前你说善话,是明白的要被针对。。。道家不是这样傻的。那是佛家的人。。。才说这样的话。 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鬼谷子的意思。。。你说话,要自圆其说。。。至少要自圆其说,没有瑕謫,没把柄可抓。 |
善数,不用筹策; ——计算,还是算计。。你要分清。。。 计算。。。就是善数。。。 算计,就是数善。。。 战事都用筹策。。。所以,善数,不用筹策。这里的意思是,你要计算,那就不用算计了。意思很深啊。得自己去理解啊。 |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这个门,你关上了 ,没关键打不开。。。 所以,是高级保险锁。。。 |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上古时代,结绳以记事,杀了一口猪,绳子上打一个结。。。再杀一口猪,绳子上再打一个结。。。到年底一数,上面多少结,就是杀了多少猪。 没有算盘,也没有纸笔的年代。。。这是一个记事的法子。 老子说——你这个人擅于跟他人联结同盟的。。。就是没有绳子做约定。。。也没人、没有方法能解开。。。 |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有行善,有善言。。。所以呢。。。言行一起发力。。。没有弃人。 救物,没有弃物。 这就叫做,因袭明白的事理和道理。 凡人做事呀。是有经验的。。。你做事不按照经验。。。你就很做的好。因为任何事都有一个技巧的。 |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圣人有行善,有善言。。。所以呢。。。言行一起发力。。。没有弃人。 救物,没有弃物。 这就叫做,因袭明白的事理和道理。 凡人做事呀。是有经验的。。。你做事不按照经验。。。你就很难去做的好。因为任何事都有一个技巧的。 |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所以。。。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 不善人呢,是善人教化的对象。。。 不贵重老师,不爱护其资对象。。。虽然说有智慧其实是大迷惑。 是要妙。这一章老子主要讲的师徒关系。。。怎么样做事,怎么样说话。其实深层呢,是老子在讲佛家和道家的区别和关系。 老子出了函谷关,去化胡为佛啦。所以老子懂佛法。 |
善人,就是佛家。。。不善人呢,其实就是道家。 老子说,两家要互相爱护尊重。。。 行也善于,言也善于。。。 计算好,算计也好。 开好,关也好。 结盟好,解盟也好。 老子说的是呀,是一种应用。这部分是很厉害 |
道经·第二十八章原文 原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君子不器。。。你要是淳朴散了。。就变成了‘固定的器’。 就好像桌子就是用来放东西的。。。椅子就是用来坐的。。。这些东西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专门的作用。。。就好像现代科学的那个专科。。。有自己的分科,有自己的细分的作用。。。而那个森林的原木。。。没有分散。。。。。。 这几句话还是讲不争的道理。。。 低。。黑,辱。。。才有常德。。。 大制不割,跟大巧不工的意思是一样的。 |
道经·第二十九章原文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不得已而取,不得已而用——这是道家的思想。。。以前很多书上都写。。。道家的人传奇故事。。。说有一个兵营里,大家打仗。。。有个厨房里的烧火道人。。。平时见者平平无奇的,就是烧火的道人。。。 后来有一天军队战败了。。。敌人杀到军营里来了。。。这个道人掩护大家逃跑。。一下显露出武功来,击杀几十人。。。大家全都大惊。。。平时一点都看不出来。 道家的武功,讲究一个不得已而用之。。。非要万不得已的时刻是不提倡随便使用的。。。 跟老子讲,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是一个道理。 |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你不要去抢这个天下。。。不可为,不可执。。。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你抢啊。。。执呀。。。最后都会失败的。。。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不争才是圣人的王道。 某一天呢。。。大家发现。。。没了圣人不行啊。。。所以大家把他推上去了。。。做一个王。 |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事物有很多变化。——或者跟从你,或者直接走啦。 或者呢,跟你相合气。。。或者呢,哼的一声,不跟你和气。 或者呢,强。。或者孱弱。。 或者载你,或者你就把你翻下去。。。就好像水载舟一样。 所以,圣人呀。。。——去甚,就是去除过分的东西;去奢,就是去奢侈的东西;去泰,就是去掉太过骄傲,自以为是的东西。 小心翼翼,才当的牢靠。 |
这一章还是讲天下和王道。 |
道经·第三十章原文 原文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上面一章讲的是为王的道理。。。。现在这一章,马上讲了做人臣子的道理。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以道辅佐君王的人,不以兵力去强横的对待天下——为什么呢?——因为‘其事好还’——就说今天你打别人,人家记仇,明天来打你。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打仗是很残忍的,要死很多人,还有很多伤残的,两国之间也会打伤和气。。。所以,不能轻易动兵啊。这是为人臣子的最重要的一个道理。 |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就是说强大的结果。。。是妥善的善报。。。是励精图治的结果。。。 所以,是不能用武力去夺取的。。。 那么我们自己有了这种强大的结果。。要怎么做那?——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就是不要自以为是,不要自己夸耀自己的名誉。。。不要骄傲自满。 要——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就算我们很强大,出手也要因为不得已。。。也不要强横对人啊。。。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话就是一个生命,成年了就老了。。。西方人没有这个观念,西方喜欢讲成长。。。 道家不讲成长,讲压岁钱。。。给你岁数压住,让你长不大,长不大就不壮,不壮就不老,就不死。。。所以中国压岁钱有这样的深意了。 喜欢越来越成长的人,是谓不道。。。不道呀。。。会早早的死掉。 ——他不明白物壮则老的道理嘛——总以为是越强大越好,越成长越好。所以西方老是在讲发展。。。。。。很多东西都错啦 比如在采矿业,它也讲发展。。。矿产呀,是越挖越少的,属于有限资源。。。你只要越挖,就会越衰退,不会越来越多。。。所以,怎么‘发展’呢?——相反,中国的压岁,节俭,这些思想就会起作用。省着点,能长久。 |
道经·第三十一章原文 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接着就讲,兵者,不祥之器。。。 物质都是厌恶这个的。。一旦打仗,不仅人遭殃,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连这些动物,飞鸟走兽。。。都遭殃。。。花草树木都遭殃。。。有道的人是不处的。 |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但是虽然讨厌呢。。。也不是不用——除非不得已的时候——比如人家来打你杀你了额。。你也不用吗?——这个时候,老子就提倡用——不得已而用——越是不得已——你那个力量就越大,很奇怪的。 所以,和平的时候,居住,喜欢左边。。。用兵喜欢右边。。。 这也是一个奇怪事——-左,下面是一个工字。。。老子说,你和平时代生活,要贵科技。。。用兵的时候,要贵口舌文化。。。 你看,它有一个 弥补的作用。。。我们最好 的生活其实就是这样,和平的时代,发展科技现代化,生活很幸福美好;战争的时候,我们讲文化,讲为什么要打,要精神,将保护我们的祖宗 和我们的父母爱人!!保护我们的亲人。 所以,你看,老子有双把刷子。 |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不骄,败不馁。 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他说打了胜仗就很高兴,那是好像在说我喜欢杀人呢。。。因为战争就是很残酷的在杀人嘛。。。 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喜欢杀人的人,不会得志于天下的。 |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好像古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曹操吧。。。 我记得曹操打赢了胜仗,也要披麻戴孝。。。也要哭泣一番。。。 甚至陈琳辱骂他,他攻打下了徐州,还要陈琳在祭奠将士亡灵的时候让陈琳把那个骂曹操很狠的话再读一遍。。。曹操,确实是一个英雄啊 |
道经·第三十二章原文 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道常无名的。。。又很朴素。。。 虽然小呢,天下也没有能让它做臣子的。。。 侯王如果能守道。。。万物将自己来归附,成为你的附庸宾客。 |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的交互很和谐。。。讲下甘霖。。。对花草树木,对人呀,对土地呀,都很好。 民呢,不用去命令他,会做到互相帮助,互相公平平均。 |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要是开始有了名,名有了以后,也要知道停止。 为什么呢?——知止可以不殆。 这几句话,跟第一章有很大关系。。。讲的无名和有名。。。 无名的是道。。。有名的呢,那当然是德了。。。 |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这一句啊,是说,道的作用,就好像山谷对于江海一样的作用。。。 山谷都是低的。。。所以那溪水都从那个低的地方流。。。 ——所以这里是一个比喻。。。比喻道对天下的引导作用。。。就好像山谷对江海这些水流的引导作用。 所以,实际上呀。。。老子在说,道对德的一种约束力,引导力。 道是无名的,德是有名的。 很多有名的东西都是从无名的东西兴起的。包括我们生活中非常有名的东西,你去找,发现源头都是一个无名的东西,或者是一个无名的人的启发,或者是一个无名的事的引导,或者是一个无名的物的引导。。 所以,老子是这样的意思。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呢,万物之母啊。无中生有。 |
道经·第三十三章原文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说:知道他人是有智慧的。。。知道自己是算是明白人。。 胜过他人是有力气的。。。胜过自己才算是强者。 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不知满足,强而行之的人是有志气的。但是有志气未必会成功啊,所以老子没说这后半句。天下人大多数有理想,成功的少。所以志气太多,也不是好事。 |
前面三句话,都是讲自己的心态的。。。 知足常乐! 很多人不懂。。。。。。 觉得我为什么就不能有兰博基尼,为什么就不能住豪华别墅,为什么就不能娇妻美妾啊?! 不是的。。。你那是妄想。。。不是你不能有,而是你可以有。你可以有,但是不一定要有。知足不是去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啊。。。 比如,你以前天天吃稀饭包子过日子。。。现在天天有饭菜吃了。。。是不是满足了? 对,就是这个意思。。。这几句话都是对人自己的内心展开的。。。不是对外在。。。 |
——自知——自胜——自足—— 这是不对外攀比的。。。只是对自己的啊。。。 ——那么,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也就明白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我们的身体,就是我们的住所,是‘我所有’。。。不是‘我’。 所以呀。。。这样去看自己。。。就不失其所,就死而不亡。 ——我们自己内心怎么看待怎么呢?——老子说,身体就是我们的住所。暂时的。 身体死了,‘我’也没死。这样才是‘久’,才是‘寿’,而不是去跟外在比。。。谁谁谁活的久,不是那个意思。 都是针对自己内心的。 |
语法上,不失其所者久,重要的不是‘所’,而是我。这个意思。 因为是‘’我所有‘’,我拥有的,主体是‘’我‘’。这才是重要的。 这也是需要提醒一下的语法上的特点了。 |
道经·第三十四章原文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大道。。。就是域中四大之一的 这个道大。。。 说大道很广泛,包括了左右,所以呢,有时候左,有时候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万物都依赖它生存下来,而它是都不说。。。 功成而不有——生成了也不居功,也不说话。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培养生发出了万物,也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无欲,以观其妙呀。。。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不为主,不是说不用。。。还是有欲的。所以叫‘大’。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但是它 也不自为大。。。是别人给它的这个‘大’的名声。 |
这一章,讲的无名和有名,其实就是左右。。。 它讲一个科技部。。。是工,是左。 一个文化不,是右,是口。 一个不说,一个呢天天说。 那你看,什么是不说的,那自然是科技。什么是说的,那自然是文化。 |
道经·第三十五章原文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大象——就是大的形象。。。就是整个宇宙的一体同观之象。。。 老子说,一体同观。。。天下将往归。。。归附你啊。。。 天下归附你,你也不害天下。。。就会安平泰!! |
乐与饵,过客止。 ——快乐和诱饵呢,过客就停止脚步来看了。。 道之出口,平淡的很。——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看也不看到什么,听呢,也云里雾里的,拿去用嗯,更是不着边际。。。 其实吧。道,就是那个宇宙最基础最基础的科学基础理论。。。最容易被凡人给忽视掉。。。以为不重要。 |
西方的计算机。。。是根据中国的阴阳二元才产生的这个二进位制。。。 西方的心里学。。。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的《太乙金华宗旨》才产生了这个佛洛依德和荣格的这个心理学。。。 所以把,很多东西,中国人自己不重视。。。 西方人偶然看到了,如获珍宝。科学,还是神学。本来呀,是一样的东西。 |
道经·第三十六章原文 原文 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又是老子的阴谋学来了。。。哈 说你要打人,打杀不如捧杀! 你要先擒之,你就先纵之,等它反弹回来,你再擒之。所以老子很有这个阴谋家的祖宗的味道。 这叫做:细微的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也罢。藏着点也好。都让西方人看到。。。中国的未来就完蛋啦。 |
译文: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
注意呀,这里没有直接的来的。。。都是柔弱。。。胜的刚强。 类似曲线救国。。。没有说直接的上去就开干。。不是那样。。。 所以,看这个得要有自己的领悟啊。 |
其实我不懂的也挺多的啊,不过还是比较抓住这个老子的精神核心在讲。。。他的心里脉络。。。在哪 。。我就在哪。。。 所以跟市面上讲的那些有点不一样。。。不一样 |
道经·第三十七章原文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把这个三十七讲完了吧,刚好是道经讲完了。。。我今年三十七。。。也算吉利。。。 说讲一下这个三十七章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不争、无为,是道家思想。。。 详细的要说起来嘛。。。什么是无为呢?——就是行事随意,完全的没有目的啊。。。 但是呢,这种无目的之中,他有一个做人的标准。。。 就是我们说的,为腹不为目。。。或者呢。。。不得已而用。。。等等这些。。。 那么,他一遇到事,,,就产生 一种被动技能。。。不是主动技能。。。所以也能达到无不为。。。 当然,这是需要巧合的。。。跟我们之前说的那样,那个军营中的烧火道人,如果没有遇到战败,敌人杀不进来,那还是什么都不显示出来。。。所以,无不为,需要一个条件的。。。而老子的意思,就是你保留这个能力,这个可能性。 无为,才有无不为的可能。 这人的主动要做什么。。。那个意思很不一样。。。人吧。。追求什么冠军呀。。。追求什么商业老大呀。。。追求成为首富呀。。。当什么什么官员呀。。。出什么什么名呀。。。 人有这样的主动的目的啊。。。但是无为没有的啊。。。 它是随意的。。。 佛家讲随缘的。。。因为佛家是行善的。。。所以他碰到好的人,他有一个言行,碰到不好的,他也有另外的言行去应对啊。 所以,道家无为。 |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个意思,我记得前面一章讲过,就是若能守无为,万物都会自己归化。。。不用你去用兵征服啊。 其实泡妞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这些年感觉到的泡妞最大的法典,就是无为。。。跟人家好好玩的就是了。。。很简单的事。不要抱着什么各种念头,结婚呀,或者不好念头。 |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万物归化以后,我 将镇之以无名之朴。。。你看,又讲到无名 。。。 为什么这些章被分成了‘’道经‘’呢?——因为都提到这个无名啊。。。 也就是用无为的道去统治万物 |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以无为之道统帅万物呢,就没有多少欲望。。。没有多少欲望,就心灵安静下来了。。。 这跟静清经讲的是符合的啊。。。就是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现在呢,神清了,无为啦。。。则身体的欲望也少了。。。身体欲望少了,心灵也静下来了。。。 这个没有什么难的。但是这个走法,要注意下,是神清——欲去——心静。 统帅心静下来了,则天下自己就归正了。 |
今天在考虑要不要写这个剩下‘德经’的部分。。。 不过闲的有点黄。。。 因为德的部分是可以学习,可以照着做的。。。所以其实比道章少了一些玄虚,多 了一些可以听从照做的行动。。。所以,可能更有意思啊 |
德经·第三十八章原文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老子发明了‘上德’这个名词 为什么呢? 因为上德不抢这个‘德’的名声。。。 凡人什么东西好就会抢。。。圣人不抢。。。所以圣人不抢‘德’的名。不要人家说自己有德。 圣者无名。 |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这两句话比较难懂。。。其实第一句的‘无为’,是真无为。。。 第二句的无为呢,就是一个名词。是一个虚名。 这就是为什么上德不德。。。因为你只有一个虚名,是伪君子不是真君子。 |
等于说你重视的东西还是外在的名誉,不是内在的 |
真德和假德。。。分别就在重视的东西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 这个东西是圣和王的分别。。。是圣道和王道的分别。。。 两个东西就好像阴阳一样天差地别。。。。所以,刚修行的人,还是要分清楚的。。。 要选择正确。。。 修道的人,那不能要外面的东西。。。人家说你好。。。不一定你是真好。。。 所以,鹿还是马,那只是一个虚名。。。有道的人,不去计较这个虚名。他明白这些东西是会被胁迫,被威胁的。。。不是真的。。你的选择才是真的。。。 所以老子强调我们要关照我们的内心,要真的‘德’,不要假的那种外在的人家口里的‘有德’ 所以,按照这个逻辑,上德非德,上德无德。。。这些说话都是可以的。 德是什么呢?——说白了,是你的发心。不是外在的形式表现,也不是外在的名誉,他人的看法。道德绑架,那不是真道德。 |
我们很多人都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混杂了。。。 特别这个明星。。。政治界德等地方。。。 非要把自己塑造的好像神人一样。。。 好像你有一点不好的瑕疵。。。就不配当官,不配当明星了一样。。。 所以,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嘛。 为什么呢,都在意这个‘名声’。。。不在意自己的发心。。。所以,神目如电。 你这么想,神是能看到的。不看你外在的人家怎么说。人家怎么说,可能是指鹿为马。那个老子是不在乎的。老子只看你的内在。 |
现在很多的网络暴力。。。看着好像指责他人的不对的地方。。。 其实呢,都是道德绑架。。。都是网络暴力。。。 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没有办法管。。。也没有危害。。。 但是其实,是很坏的。 一个人真的好。。。人家说他什么,也不在意。。。 人家踩他一脚。。。如果不是故意的。。。那也就笑一笑。。。 人家什么地方没做好。。。。。。那也是包容的。。。顶多教育教育 真和伪。。。看的就是你的心。。。是做给别人看的。。。还是自己要那么去做的。 |
其实吧。分清内在和外在。。。 是一个阴阳的关系。。。 当你修道再深的时候。。。会发现。。。内和外是互相转化的,是同一的。。。 那个时候呢,你内也好,外也好。。。都是善,都是真。 所以,说明白让大家分清。。。从两仪到太极。。算一个过程,再到无极。。。混而唯一啊。 |
我们都内在,这个人的运气会变得非常好。。。好像人家莫名的对他好。。。无缘故的 我们走外在呢。。会得到这个外在的这个自己看到的好处。。。 所以把。。天走圆。。。地走方。。。天走虚。。。地走实。。。 差别是有的。。。总量是不变的。 因为天也是混沌元气所化,地也是混沌元气所化。怎么走还不行吗? 但是呀,宇宙内,天的走法和地的走法是需要平衡的。五五开。 |
这就好像呀,你买彩票中了五十万。。。跟你努力工作,公司奖了五十万,一样的意思。。。 有的人说买彩票更省力呀,其实不是的。。。那只是一个表面结果。。。内在他可能做了很多好的发心。。。或者也买了很长时间彩票。。。 你得明白,宇宙是绝对平衡的。 |
无以为——真无为 有以为——假无为 这里老子的意思我们弄清。。。 |
前一个是色,有行动的。。后一个是名,假的,说说的 |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说,真的仁,还是好的。。。 上义呢,就已经是假名了。。。 如果再到礼呢。。。就更不堪了。。。你行礼,人家不行礼,你就生气了。。。 所以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老子的意思是说,人的德行,越来的越稀薄。。。发明了各种的应急的东西,提倡的东西也越来越放低标准。。。 上古时代,人人有道德。。。咩有仁义礼的这些说法。。。 后来呢。。。道少了,德少了,就有人开始提倡仁义了。。。要感同身受,要对待他人像自己一样。。这些观念在上古时代都是没有的,因为上古时代人人团结,不打仗。。。不争夺利益,其实也没有多少利益可以争夺。。。 慢慢的,仁义都不管用了,没人信啦。。。然后开始提倡礼貌。。。为什么呢?——礼貌呀,就是人的一个行为规范和标准。——为什么提倡这个东西呢——我告诉你,是为了防止你造反呀。。。——你看皇帝的车,多少尺寸,看的舞蹈,多少人跳。。。诸侯的车多少尺寸,看的舞蹈多少人跳。。。都是有规定的。。。孔子对于诸侯越规跳这个帝王看的人数多的舞蹈,很是愤怒,说八有(错字,打不出来)之舞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都忍不住啦。 所以说。。。你看,这个礼貌。是为了防止你的行为的。。。你要是连这个礼貌都不遵守了。。。统治者很容易就发现你这个诸侯有造反的心了。。因为你不尊敬了嘛。。。所以,礼貌一开始是干这个用的。。。 |
所以,我们的封建时代。。。为什么各种对人的行为上的规范那么多呢?。。。 甚至你挑个二郎腿。。。走路抬头一点。。。都要被要求。。。。 大概皇帝除了你天天跪着啥也不干。。。你干点啥都是不放心的。。。 为什么呢?——因为人的心坏了。。。所以只能通过这个办法——约束你的行为,来达到遏制你的目的。。。 所以你看吧。。。春秋之后。。。德行大崩。。。礼崩乐坏。。。到处都是纷乱。。。 然后就到了战国。。。因为是思想先乱了。。。人的思想一乱呀。。。 说的不到一块。。。就吵起来。。吵起来呢。。。最后就打起来。。。——我们现代的历史学家和各种家,普遍认为春秋时代是一个好时代,百花齐放。。。其实呀,各种思想兴起。。。就是社会要大乱的前兆呀。。。 所以说,有道的人,提前都躲啦。。。。。。我们还觉得是好事要发生。。。 |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一旦到了,只要求礼这个行为规范的这一点。。。 就是只做表面功夫。。。。。。所以你看电视。。那个高层斗争。。。表面坐着一起喝茶,内心刀光剑影。。。 礼吧,其实阻止不了这个人的内心的阴暗。。。只是在外面上,给你规定了一套比较斯文的行为标准。。。 这个标准是一条线。。。是为了防止你越线的。。。但是碰到盗跖那样的人啊,其实没有什么用。! 所以我看人,很多容易看错。。。。很多那些大家闺秀里出来的,觉得一个人粗鲁就是坏人——这是很大的误解。。。 粗鲁可能呢就是生活习惯比较不讲卫生,或者呢,没有学过上层社会的那个礼貌。。。其实这些都是可以学习的,不是人生来的东西。 怎么坐,怎么走,怎么吃东西。。。这些吧。。。在大炮和长枪面前,不堪一击呀。 所以我说了。。。你要是真的有见识。。。你不会很在意这个礼仪的。。。你会去看人的心。。。当然了。。。也不说礼貌就不应该有。。。毕竟我们人类是很多种。。。大家互相之间没有那么熟悉。。。所以在公共场合。。。大家不熟悉。。保持一点距离和礼貌,是可以让彼此安心的。 如果比较熟悉了,就不用那样一板一眼了。这全世界的人都一样的。 |
到我们现代呢。。。貌似不讲什么礼貌了。。。只讲信用。。。 人要是连信用都没有啦。。。说过的话不算。。。那谁能跟你聊天,跟你交流,跟你说话 你不交流,不说话,说的不算,别人怎么跟你相处?。。。 那你就等于一个僵尸了。。。因为除了你的肉体是动的,像活人。。。你的精神是无法交互的。是死的。 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一个人要是连信用都不讲了。。这个人不知道能在社会上干些什么。 说个笑话,人要是没有信用,连坏事都干不成,甲曰好了晚上跟乙一起抢银行。。结果呢。。。甲没去。。。放鸽子啦。。。。所以就干不成。。。、 要是侥幸有信用干成了,等到分赃的时候。。。说好五五分的,结果甲说自己出力多要多分一点。。。好了,两个人又打起来。。。 所以,盗跖呀说盗亦有道。。。盗也有仁义礼智信。。。这是对这一套东西的很大的一个嘲讽。。。。他说做强盗,也需要仁义礼智信。。。 |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前识——其实 说预言。。。 道之华,而愚之始 为什么呢,预言呀,都是一个名词。。。就我说,你要死的。。。 这个预言是真的吧。。。 但是呢,跟你的那个生命感受,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所以,这就是一个虚假的名,一个逻辑。。。老子的意思,你不要看重这个预言。。。是道之华,而愚之始 |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所以大丈夫不看重这些东西。。。凡事还是要自己去做才能出现的。不可能天上掉下来。 说预言的人那就一个嘴炮。。。说说的。。。他说完了。。。事情还要有人真实的去做菜会实现。。。就算他说对了。。。也是道之华。。。不是实在的东西。 老子这个意思,是比较务实的。 |
总结,这 个德经第一章呢,还是让人对这个‘虚名’不要看重。。。 不管是这个‘德’的虚名。。。 还是这个‘无为’的虚名。 或者其他的这个预言的虚名。。各种虚名。。都不要去看重。。。 要务实,看重实际的。。。务实。。。 |
德经·第三十九章原文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你一旦务实呀。。。就是为腹不为目了。。。你会得到一个东西,就是一阳。。。 为什么在上面那个去虚名的后面,马上说得一呢。。。这个一到底是?我告诉你,就是一阳。。在腹部。。。 |
前面三十七章,你可以看成是讲‘性’的。 现在三十八以后,你可以看成是讲命的。 老子说,以前得一的人。。。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反正得一,你就好。。。。。。你守住丹田一口气。。。你的命就好。——这个意思很简单。 一阳初生,三阳开泰。。。三阳以后,万物发生。。。所以,侯王得一,天下正。 |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老子说,要是不得一。。。天不清。。。地不宁。。。神不灵。。。谷不盈。。。万物无生。。。侯王将倒霉。。。 所以,这个一阳很重要。。。其实在儒家看来,一阳是不可失败的。。。为什么呢。。。就好像冬天过后,那个万物的尽有的一丝生机。。。要是这时候,这一点草木的生机都衰败了,死亡了。。。那所有的植物动物。。人物。。。都要死亡毁灭了。 所以,一阳,就是冬天过后,要开春的那万物仅剩下的一点生机。。。 这一点生机在修道者看来,是不可败的。。。如果败了。。。整个宇宙就要死亡了。。。 天没有这个一阳,要死。。。地没有这个一阳,要死。。。人没有这个一阳,也要死。。。所以,一阳,也叫做‘’不败‘’。。。不可能、不可以失败的东西。。! 失败了,宇宙就没啦 |
中国皇家的宫殿。。。皇帝住的地方叫乾清宫。。。皇后住的地方叫坤宁宫。。。 你看,是从这个道德经里的文化来了。 |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这个一阳。。。刚开始生发的时候,显得很弱小。。。 你看冬天刚开始的时候,那个草还没从地里占出来呢。。。那个枝丫还是很弱小的。。 所以,老子把这个状态,比喻成人民。。。而且是那这些最穷苦的人民。。。 接着又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 |
其实老子的意思呀。。。是说,你不要看这 个一阳,刚开始生发的时候很弱小。。。 是个少年。。。还是个穷少年。。。你莫欺少年穷。。。 可是呢,他还要经历二阳、三阳的发展的。。。 那个狗皇帝,就好像九阳。。。跟那个最穷的人民一比,就是 九阳呀,穷苦人民是一阳。。。仅仅是生存着。。。而皇帝呢,不仅生存者,还生活的很好,很享受,跟他们比起来就好像九阳了。。 老子说,你不要看不起一阳,鄙视贬低一阳。。。因为九阳呀,是从一阳发展来的。。。 你要是看不起一阳。。。等于忘本,没来路了 |
所以呢——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皇帝虽然很享受,但是要是没有这个穷苦的人民,这些人民在支持着你。。。你怎么来的呢?!——提醒皇帝不要忘本。 所以,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 以前的皇帝,或者王者,总把自己叫孤王。。。或者叫寡人。。。啥意思呢? 你看,也从这个道德经中来。。。就是不忘本,不要贫苦百姓。。。自己甘愿叫自己孤寡。。。不谷,就是饭都不吃饱的,其实就是乞丐。! 皇帝叫自己乞丐——其实就是不忘本。这是思想是从老子这里来的。! |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这难道不以以卑贱为高贵的基本吗? 所以你看,那些灵清的人不会嘲笑他人。。。富有的人不回去嘲笑穷人。。。高贵的不会嘲笑低贱的。。。这样的人是灵清的。。 社会呀,其实是一个金字塔形状的。。。你如果高高在上。。。觉得自己的底座不重要。。。你几天抽一块,明天敲一块,后天打一块,等一天,你发现你的基础摇摇欲坠。。。就是这个意思。。。基本底座都不稳啦,你还怎么当这个高贵者? 所以,为上的人,要爱下。。。为下的人,要顺上。这是基本的一个道理。 |
故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所以,最好的名誉呀,就是没有名誉。。。把自己说成是孤寡乞丐。。。 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有最好的物质享受。。。要名誉干什么呢?!! 所以,老子的意思就是呀,你自己在物质上占有了最高级的了。。。你还要在名誉上去嘲笑他人,鄙视他人干什么呢?——这是很愚蠢的行为啦。 ——所以,不想要享受的好像一块美玉一样舒服。。。可是说起话来呢,就好像一块石头一样膈应人。 这里老子说,名和实的道理。 跟‘名成身死’、“名者,公器也,不可多占”等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
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有这样的觉悟,才可以当领导。 |
德经·第四十章原文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一章虽然字句很少,但是应该是道德经中非常难懂的一段。。。特别是第一句。。。 首先来我讲弱者,道用。。。 道呀,虚无缥缈。。。怎么用啊?——很多人就觉得修道没用。。。 其实呀,我一开始也以为是这样。。。就跟我们现在大多数觉得专科有用,本科没用。。。一个意思。。。 其实,这是因为我们学习古代的东西,理解的没到。。。没领悟到精髓。 跟着皮象走,就领悟不到道之用。 |
道怎么用呢? 我是从打游戏的时候领悟出来的。。。 打游戏把。。。总有一些角色更加强一点。。。你比如你玩拳皇97.。或者说完LOL.或者总有一些角色很强势。。。强一点。。。 但是呢。。。我每次都不会主动去选这些很强势的英雄。。w.sm呢?——因为我本来就这么强了。。。我的意识都这么好了。。。你说让我选一个很强的英雄。。。那我玩什么呢?!——我又不指望打这个游戏达到什么世界第一,或者什么职业成就。。。我就是随便玩,我想得到一些乐趣,跟队友有一些心灵上的合作,对敌人对手呢,有一些心理上的交互。。。这是我玩游戏的最大的原因。 但是呢,往往呀,这些太过强势的英雄。。。让我感觉不好玩。。。 因为太强了。。。就把那个‘气’给堵上了。。。 所以我喜欢这个比较弱的英雄。。。。每次这个弱势的英雄打出各种优势和胜利的时候。。。就特别的有成就感,有这个好玩的感觉。 其实呀。。。老子就是这个意思。。。道呀,都是不争,不用,无用的。。。你现在挑选一个强者,就跟这个思想冲突了。。。 所以,道要起用。。。非常的难。。。奥妙也就是 这样了。。。——你得选一个弱的。 |
所以,有道的人,不喜欢锦上添花,喜欢雪中送炭。。。不喜欢恃强凌弱,而喜欢奋发图强,或者锄强扶弱。。。 总之吧,道要起用。。。必须跟弱去结合,而不是强。。。因为道本来就是很厉害的一个东西。。。 就好像阴阳关系。。。所以,道用,在弱。 我发现中国人可能理解的不太好。。。反而有一些韩国人,玩这个豹女打野。。。可能领悟到。。。 我们都认为强者好用。。。在道的眼里。。。恰恰相反。。。 |
反者道之动 ——这第一句呢。。。更难懂。。。 前面,道用。。。 现在,道动。。。 其实这一句得结合上一章。。。那个低贱乃高贵之本的逻辑去联系理解才能领悟的啊。。。 你看。。。修道人,要返本。。。 所以这里的反。。。可不是造反的反。。。而是修道的人说的那个返本还源的返。。。! 道呀。。。老子讲这个清静经。。。讲到这个心静。。。你要修道,你都是要心静的。。。 现在呢,反常的地方来了——心动了。。。道动了。。。你说,这个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
所以,这句话的意思难以理解,就是在这里。。。 道要动。。。得返回‘本’。。。 ——此非以贱为本邪? 本在哪?——在这呢。。。 ——在低贱。。。在一阳。。。 那么老子什么意思呢? 老子的意思呀。。。你要在名誉上自己低贱。。。比如叫自己孤寡、不谷。。。你才返回这个一阳。。。因为这时候,你不要外在的名誉和面子了。。你要自己的那个腹部的一阳。。。 所以,你返回去了。。。返回去了怎么样。。。 就神奇了。。。道呀,本来是不动的,是静的。。。 可是你,主动的这样一降低的姿态。。。说:我啥也不懂。。。我其实都是比较参考他人的。。。我其实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这样说了。。。 好了,你就进入一种奇妙的模式了。 这种模式里面道变成了主动的东西。。。 以前呀,可能听过‘反动派’那个词,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是怎么来的。。。跟我们这个反动应该不是一个意思吧。 道是静的。。。。。。忽然动起来了。。。 天动地静。。。 返本,就是道的动。。。 那还源呢。。。那就是道的静了。 所以,老子这里,强调,你想要让道活泼起来,像个大乘一样存在,人为可以主动的去修,你就要返本。。。。。。在心态上,把自己低贱下去。。。 这样,你就有道动了。。。道动,那是很稀奇的一个状态。。。 如果你结合用弱。。。那你这个人就很厉害了。。 诸葛亮。刘伯温,姜子牙,张良,这些人,全都很厉害。。。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他们明白了道家的一些核心的思想。现在你也看到了一点,不要忘记啦。这是很厉害的。 |
还者,道之静。这样说也对。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上面这一句啊。。。说了。。。天下万物是从有名这个状态,有这个状态来的。。。 万物物质从一个状态中生出来,这个状态,老子叫它‘有名’,是万物之母,这是第一章说的。。。。 有生于无——有名啊,是从无名中来。。。有那么一个状态,连名都没有。。。不知道叫什么。。。什么思想逻辑也都没有。。。。。。 你看深一点。。。你明白,有名了,那就有了思想逻辑了。。。没有名呢。。。那你怎么想,怎么说呢? ——你所有的逻辑都无法构成啦。。——那也就是一种没有逻辑的状态了。。。 ——所以你看。。。无的状态。。。说不出来的。所以是道可道,非常道的。 常道是不可道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无名啊。 |
我们人类,总是用自我的这个名词去交流,去给万事万物命名。。。我们人类用这些名词来交流。。。 不然,无法交流的。。。 所以呀。。。你觉得那个名词的交流。。。跟你自己亲身的经验比是怎么样的?——能表达你当时的那个经验感觉的吗? 是不是?很难去表达呀? 词不达意呀/ 所以呀。。。你看到了。。。有很多东西言辞无法说清楚。。。是很难说清的。。。所以佛祖说法,常用譬喻。。。就是用比喻。。。 那个‘无’,无名的。。。也是说不清的。。。道不明的啊。。。 所以呢。。。能说清的,那不是常道。。。不是常道。。。也就不是真道。。。 所以看不懂字的六祖大师能证道。。。很多人不读书也能悟道。。。 道不在字里面。。。是无名的。 有字,是学。无字,才算悟。 |
其实,我讲真一点,有名和无名是怎么回事啊。。。 有名,就是那个东西有形色了,被你观察到了。。。 你就可以给它命一个名。。。叫什么什么。。。 如果这 个东西根本连形象都不能被你观察到。。。。你说,你还会去命名吗?!! 所以,老子说的‘无名’,就是这样的东西。。。。看不到的啊。 眼睛看不到。。。心和腹部未必不到。。。所以,才叫‘’悟‘’。才叫‘’修‘’。不然,就叫学,上学的学。 所以,修道也是有层次的,一来,先是学。。你一点皮毛。。表象。。。弄个那个形式主义。。。 然后,你要悟。。。整点这个逻辑出来。。。整点自己的道理出来。。。这是悟。。。 然后,你才‘修’!什么是‘修’?——看不到,听不到的,叫修。 |
德经·第四十一章原文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这一章。。。我要说呢。。。大惊天下。。。 不说呢。。。一般的说法有没什么意思。。。 按照平常的理解。。。。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上士听到道了,很勤快的行之。 中士呢,好像有好像没有,想一想,到底有没有!? 下士呢,大笑之+——就是嘲笑了,完全笑了。。 一般的理解就是这样。。。 所以,我的理解不一样。 我的理解如果一样。。。我就不说啦。市面上有的是前面的那种理解。比我说的 好。 你上我上一章讲的了。。。 修道有层次啊。。。。第一层,说这个上脸。。。这个人学道。。。老师说什么,他照着做。。。是不是对的,也不管。。。勤而行之就完了。 中士呢。。。他听到道,他好像有,好像没有。。。想一想有没有。。。就是悟一悟,到底有没有。。。是怎么样 下士呢。。。听到你说道。。大笑之!!!——人生难得这么快乐。 我说就该笑一笑的。 人家都说‘道’了,你还不笑吗? 可以说的道,是道吗? 老子的话那就等于白说了。 我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 你现在听得那叫一个实在。 你悟到了吗? 你修道了吗? 所以,是不是有道呢? ——我觉得吧,一般人的做不到大笑之,那么你可以想一想,到底是怎么样,有没有,做个中士,其实也挺好的。 学,思,修。 |
你看,孙悟空听懂了菩提祖师的道,喜欢的那是手舞足蹈,你说他懂还是不懂啊。。。 大笑。。。看你怎么理解啊 |
你看,孙悟空听懂了菩提祖师的道,喜欢的那是手舞足蹈,你说他懂还是不懂啊。。。 大笑。。。看你怎么理解啊 |
老子要是说: 你听我的,你是‘’上士‘’ 你考虑一下听不听,你是‘’中士‘’。 你不听我的,你是‘下士’! 你觉得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子才不听你的呢!你要我听老子的! 这感觉呀,就好像有人在你门口推销产品,跟你说:你买我的东西,你就是尊贵人;你考虑一下买不买我的东西,你是重要人物;你要是不买我的产品呢,我跟你说,你这种人根本就是‘’垃圾下士‘’!!。。。 所以,你体会一下。。。老子如果是这样的一个意思,那么三十八章,三十九章,那个意思是不是有点自己打自己的脸呢了? 体会一下。没关系的。 |
所以,是老子(第二声)还是那个老子(第三声)你仔细体会一下! |
不笑不足以为道。——哈哈,看懂了没 不足以为道——道,本来就是无为的嘛。。。是不是,老头天天讲无为。。。 或者呢。。告诉你说,要‘’为道‘’。。。所以你看,狡猾狡猾的 这就是谜盘 |
道呀,潇洒,逍遥的。。。没有那个整天跟农民在地里耕田一样。。。勤而行之的。。。 人要是理解错了。。。那就南辕北辙了啊。。。虽然呢,地球是圆的,你南辕北辙,时间久了一样到。 |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所以,老子怕你还没明白,接下来第一句就是 点拨你的——明道若昧。。。 为什么叫这个老子黑白子呢。。。 你看。。。什么是明道?——这个勤而行之的是明道,还是这个大笑之的是明道? 就看你怎么理解啦。。。怎么理解也都不错啊 |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后面这一段话呢。。。就是各种的让你举一反三的这个思考题了。。。。。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不过最后一句,道隐无名,要注意下。。。 告诉你,不要看着什么上士,中士的。。。道隐无名。。。其实那个暗示的很明显。 你只要不傻,隐字,其实说的很明白的证据了。这样就懂了吧。 |
所以呀,道家三个徒弟。。。。两个本事一般。。还有一个好像孙悟空的,特别厉害。。。 就是得真道的。。。 |
无名和恶名。。。。。。孤寡不谷。。。如果老子说了这么多。。。你还没有明白。。。那我只能说,你可能不是太适合道家。。。换个佛家,或者儒家试试看的。 |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
保卫司马南 |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
|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