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朱凤翰,敢不敢和我论战青铜器铭文[第6页]

作者:古道风人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易金于辟侯---易,赐予;辟侯,指分裂出去的井叔麦。
    赐予脱离周王朝的井叔麦金。
    麦扬---‘麦(对)扬天子休’的省略。井叔麦赞扬了周懿王。
    用【圭鬲】侯逆【舟丿】【走匚王】明令----用者用来
    【圭鬲】从圭从鬲,圭代表时间流逝,鬲者锅也,古代代表生活之本,连在一起就是未来的时光
    【圭鬲】侯---表示将来作为其老婆弓鱼国的侯或者对未来的不确定的一种担忧。
    逆者迎接,接受周懿王的指令
    【舟丿】从舟从丿,舟通周,丿者撇开也,其含义为同周王朝分裂开来。
    【走匚王】---也就是指井叔麦,他曾经脱离西戎老婆投奔周王朝支持周懿王的政权。
    明令---明确的指令。指周懿王给与他明确的指令,何指令?就是前面的【舟丿】之令。
    这句话就是:【圭鬲】侯井叔接受了周懿王给与他的明确指令---脱离周王朝回归其老婆的怀抱。
    【圭鬲】这个字没有看清,可能出现在《麦方鼎》铭文中,下面是《麦方鼎》及其铭文:
    

    
    在《麦方鼎》铭文中有【口亯鬲】字,和《麦鼎》铭文中的改字只少一个口,为【亯鬲】,所以上面的一句正确应当是:用【亯鬲】侯逆【舟丿】【走匚王】明令。
    我们不免要问:为何在《麦方鼎》铭文中的字比《麦鼎》铭文中的字多一个口?我们知道口表示国家或者地区。这就是说在《麦方鼎》铭文时期已经形成了国家----即今陕西宝鸡的弓鱼国,而在《麦鼎》铭文时期,井叔还没有形成国家,只是有个模糊的封号。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麦方鼎》铭文记载的事情要晚于《麦鼎》铭文记载的事件。
    【亯鬲】从亯从鬲,生活的意思。
    唯天子休于麦辟侯之年---唯者,分段虚词;天子指周懿王姬囏;休,结束;麦辟侯,指井叔;之年,以后的岁月。
    这句话就是:(在)周懿王结束了作为井叔的领导的以后岁月里。
    【鲁皿】孙孙子子其永亡终----
    【鲁皿】从鲁从皿,皿表示陕西关中地区;鲁从鱼从口,鱼在古代代表战俘,口代表国家,所以鲁的本意就是战俘改造国。这也是当初周公旦以其子禽父为鲁侯的本意。合在一起就是关中地区的战俘改造国,即今天陕西宝鸡的‘弓鱼国’墓地遗址的主人。
    亡者离开周王朝的管辖
    终者从此以后。
    这句话就是:弓鱼国的孙孙子子在以后的岁月里就脱离了周王朝的管辖。
    亡终用【宀舟丿】【彳目】(德)妥多友亯旂之【彳?】之令---
    亡终---指井叔带领其团队回国其老婆的阵营之后的日子。
    用---用来
    【宀舟丿】从宀从舟从丿,宀表示在**管辖下;舟通周;丿者分开;【舟丿】脱离周王朝
    合起来就是:脱离周王朝在其老婆的管辖下。
    这里有两个‘德’字的变体---【彳目】和【彳?】,要弄清楚其含有,我们先来分析德字的来源及其含义:
    德字的甲骨文为:
    
    其象形为行+I+目,行表示在十字路口,该往哪里走
    I表示一根绳子(系着头颈)
    目在古文中代表有罪之人
    所以其象形就是:一个被系住头颈的有罪之人在十子路口面临往哪里行走的问题
    这就是古代经常面临的问题:古人抓住战俘或者其他有罪之人,要问他是否甘愿听从抓住他的人的命令还是反抗,其结果就是生存或者死亡。
    所以‘德’的甲骨文本义就是----生存的道理,求得生存的行为。
    德字后来演变成:
    
    在原来的字上加上心,表示除了行为外,还必须有思想,从形为上所反应出来的思想。
    这里的德字【彳目】少了甲骨文中的‘亍’和‘I’表示已经做出了选择,解除了套在脖子上的绳索,虽还是罪人,但是回归其老婆的怀抱后,有了相对的自由。
    后面的德字【彳?】则该‘目’为‘以’,强调的不是罪人,而是从属关系。表示井叔承认其老婆为其伴侣的德行。
    妥从爫从女,爫表示控制住,女表示母系部落。合起来就是控制住的母系部落。这个部落就是井叔的老婆弓鱼诸国,她被西王母所控制,所以在弓鱼国出土的‘三足烏’的尊,表明其为‘妥’,三足烏为西王母取食。
    《麦尊》铭文中的‘妥多友’与《麦方鼎》铭文中的‘多者友’是同一意思。
    多者象形为取两肉相并,并列的意思。这句话表明井叔作为侯与其老婆作为‘者’是并列关系。
    友者双手相握,表示结盟。但是我们看到在《麦尊》铭文中的‘多’‘又又’都是上下排列,而在《麦方鼎》铭文中的‘多’‘又又’都是左右并列,这种不同的字形结构表示,在《麦尊》铭文时期(周懿王中期,即公元前885年前后),井叔和其西戎老婆虽是伴侣关系,但是其地位是不平等的,井叔在其老婆的监督之下
    而到了《麦方鼎》铭文时期(周孝王末年,公元前864年前后),井叔和他老婆的地位是平等的。
    多者友中的
    多者友中的者通诸,指母系诸国的国君。也指井叔的老婆西戎酋长。
    上面这句可以翻译成:
    亡终(脱离周政权的井氏家族)用它来(表示)叛逃分子井叔得到其老婆西戎的三足烏给其一条生路,让其家族于西老婆握手言和,并且作为其伴侣一起生活,听命于自己的老婆。
    《麦尊》铭文翻译:
    周懿王姬囏命令井侯脱离周王朝并且离开周朝管辖范围,归属于帝后子姜【而皿谷】(今陕西宝鸡石鼓山M3号墓地主人)下属为侯(【不矢】),作为炎帝后裔鄀氏的西陲(上丆)(今陕西宝鸡秦岭北麓渭水以南)男性武装首领(时),众多男性团队首领(侯)出现在宗周,这些首领有些是周懿王的对头(亡【走尤】),有些是原先周懿王的手下或者同情周懿王的人(【走合】),周懿王在镐京举行祭祀社稷仪式,招待他们,祈求若部落接纳井叔家族,让其老婆部族脱离【辟尸换王】姬辟方的西戎方国而归于帝后子姜【而皿谷】所辖并且管辖井叔(建立弓鱼国)。周懿王奏起了周樂《大戴禮》,并且射封他为‘大龏禽’,井侯则奏樂于炎帝后裔家族(表明从此归属炎帝之后子姜【而皿谷】管辖)。
    周人跟随被废止的周懿王朝(死咸)来到日部落旧地槐里宫(今陕西兴平市),周懿王以男性武装首领(虢氏子孙季克)将他们接纳在王室内务府(【宀帚】),由其保卫(侯)以周懿王的外戚家族戈氏成立一个小周朝廷,祈求帝后子姜【而皿谷】,在侯季克的保护下使得周懿王的子嗣得以延续(巳夕),武装首领季克(侯)以周懿王的外戚母系诸国国君(者【戈丮】)所掌控的百家,可以打着周懿王的车马旗号,服饰衣冠(不算越礼)行动。
    (井叔)回归到其老婆的怀抱,不再能保护周懿王了。(从今以后),宣告脱离周王朝。(为表彰井叔的自我牺牲精神)(万一井叔以叛国罪被她们杀害)在其死后,(周王朝)赐予他为‘龏義寜侯’,并且将井叔麦记录在册,赐予辟侯井叔麦金,用来制作此寳尊彝,并且将周懿王命令井叔脱离周王朝作为西戎方国的俘虏在弓鱼国进行改造的明确命令铭刻在上。
    (从今以后)周天子不再管辖我井叔了,在离开周王朝的岁月里,作为被改造的战俘我井叔麦的子子孙孙都要脱离周王朝了,在这些艰难的岁月里,我要好好听从我老婆的指令,小心地伺候她们,变成她们的朋友。
    《麦鼎》记载了周懿王被软禁后的井叔的归属,其实现在发现的很多青铜彝器铭文都和这段历史相关,《?鼎》《师虘簋》《师同簋》《君夫簋盖》《大克鼎》《亢鼎》《昔鸡尊卣》《史牆盘》等等,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基本上都不能正确解释铭文。你们所看到的有关这些彝器铭文的解释都是错误,包括有些著名的学者,如李学勤,吴镇烽等都是错误的解释。
    下面再解读一个青铜彝器《遂公盨》,其实写成《遂公盨》是不对的,应当是《燹公盨》
    

    
    铭文翻印:天命禹専土地山【歹O川又】川,迺【叁廾】彖【生土斤】(断)征,降民監德,迺自乍配鄕民,成。父母生我,王乍臣氒【工O川成系】,唯德民,好明德,坙斋好祀,無【鬯鬼】悤,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老申,復用(祓)录,永御于【悤皿】(寍)。
    燹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天命禹専土地山【歹O川又】川----天,上天,或者指西王母。
    禹这里应当是周厉王时期的向父禹。
    専为敷的本字,扶植,扶助。
    第四个字我解读为地,而不是随,因为‘随’字一定有行走的含义,即应当有‘彳’或者‘走’或者‘辵’,而改字没有这些偏旁,所以不含‘跟随行走’之意,这个字的象形有两个‘土’和两个‘又’,表示用手改造土的山陵之土的意思,所以地的本义就是经过改造或者开垦的土丘。
    第五个字为山,可能指真实的山,亦有可能指周孝王姬山,即姬辟方所统领的西戎方国地区
    第六个字为【歹O川又】,从歹从【O川】(而)从又,歹的象形意义是残骨,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含义代表已经消失政权遗留下来的骨干组织。【O川】或许是一个地域,应当是渭水,泾水,雍水三川流域,周孝王的母亲,第五代姜太公的女儿,也是陕西宝鸡石鼓山墓地M3号墓的墓主,是第一代炎帝后,她的名字就称‘子中姜【O川皿谷】’,她的名字应当是以她所管辖的地域来命名的。又通手,是抓牢,掌握的含义。
    所以第六个字的政权含义是:控制帝后子姜【O川皿谷】去世后遗留的骨干部族的人。
    对于《遂公盨》(应当为《燹公盨》)铭文的翻译:李学勤老师解读成: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显然是错误的。
    第一句就不对!我认为周人绝不会说‘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因为这句话源出《禹贡》有‘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没有‘天命’,而称‘天命’者,必王也(所以在《何尊》上有铭文‘王禮福自天’《毛公鼎》有‘皇天引厌厥德---配我有周,贋受大命’)皆指王命自天,而侯命于王;大禹治水敷土之时,并不是王,所以显然不能用‘天命’。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尧陶唐氏
    七十五年,司空禹治河
    可见大禹治水的任命不是来自‘天’,而是尧舜帝的任命。
    既然只有王才能称‘天命’,那么‘禹’是王或者自认为是王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可以明确禹就是与周王分廷抗礼的人,前面我们分析,在西周历史上只有西戎方国的姬辟方(也就是后来的周孝王)和他的母亲帝后子中姜【O川皿谷】,显然禹是他们的后人,我认为这个禹就是西周历史上的向父禹。
    《燹公盨》的铭文实际上是一篇宣告于周厉王决裂的檄文。表明了禹不承认周厉王的周王地位。所以铭文记载的事情一定和西周历史上的‘国人暴动’有关!
    向父禹是西周历史的一个关键人物,关于他的身世我以后再分析或者见我的《铭刻在青铜器上周朝历史》(下)
    迺【叁廾】彖(断)征----迺**从**中选出**。
    【叁廾】彖---是《周易》术语。在青铜铭文中有很多地方使用《周易》的句子,如果不懂《周易》,是无法看懂铭文的含义的。
    彖即彖辞,卦象的解释的总结或者关联。
    《周易》有《彖传》,而《彖传》以三类归结事物之万象,以‘彖训’定一卦之义,‘彖训’就是彖断。
    【叁廾】者从叁从廾,叁指《彖传》所叙的三类‘彖训’之辞,廾通恭,恭奉也。
    征者表征也,《周易》之卦征也。
    这句话就是:通过《周易》卦卜,以《彖传》推断其表征,得出下面的结论:
    降民監德---降者从阝从夅,双脚往下走也。表示从高处到地处。
    民其象形含义为刺瞎眼睛的战俘奴隶。代指奴隶或者平民百姓。
    降民---把这些战俘奴隶或者平民百姓由周厉王管辖降落至由我向父禹管辖。
    監者从臣从氒从皿,臣者眼向下看,表示臣服;氒表示家族或者部族;皿表示关中之地。其含义就是---那些生活在关中地区臣服于自己的部族
    德者生存之道也。
    这句话就是:(我要给那些)生活在关中地区的平民百姓臣属部落以生存的空间。
    迺自乍配鄕民---迺,于是;自,自主;乍通作;迺自作,于是自作主张。
    配者从酉从卩,酉为酒省,卩者跪着的人,象形为一个跪着的人将醴酒敬献给上天,古代的礼制‘天子配命于天’---指的就是天子在祭祀上天时给上天敬酒并且汇报工作。所以配的含义本身就带有‘受命于天’之意。
    鄕通向,向姓为炎帝二十四子(母系部落)之一,即帝后子姜【O川皿谷】的后裔。鄕在古代的范围很大,在《前汉。食货志》有“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鄕,是万二千五百户也”。可见鄕在汉时还相当于万户侯。
    所以这句话就是:(我向父禹)于是自作主张,礼告上天由我来管理我下属鄕民。
    成---即达成一致意见或者盟约。
    这里所说的就是:向父禹和他所管辖(保护)的多个母系者国国君一致盟誓(由我向父禹替代周厉王来管理她们)。
    父母生我---我也是父母所生
    王乍臣氒【工O川成系】---王指周厉王;乍通作,为何用‘乍’不用‘史’或‘爲’或‘任’或‘命’,应当是没有册封或者没有正式任命。
    臣者臣服,使**臣服。
    【工O川成系】---从工从【O川】从成从系,工者大也;【O川】者代表帝后子姜【O川皿谷】遗留的部族;成表示结盟;系表示联系在一起。合在一起就是原属于帝后子姜【O川皿谷】所遗留的巨大的母系部族者国群落所结成的同盟。
    这句话就是:周厉王(如果)要使这些结成同盟的母系部族族群臣服的话
    唯德民---唯,只有;德者使其有生存的空间;民者黎民百姓。
    只有(让那里的)黎明百姓有生存的空间(或者生存的资源)。
    好明德---好者从子从女,指母系部族或母系者国国君的法定继承女子。
    明的象形为从窗户外透下一缕光明。表示一线生机。
    这句话就是:让这些母系者国有一线生机。
    坙齐好祀---坙通经,经过,通过;齐指众多一样的平等的;好母系部落或者家族之主;祀祭祀。
    这句话就是:经过这些众多的母系部族或者者国酋长一致的祭祀仪式。
    無【鬯鬼】悤---無为舞的本字,指古代的母系部落聚会时燃烧篝火聚集舞蹈。在这里带着原属于帝后子姜【O川皿谷】的母系部族或国家聚集在一起,燃烧篝火,舞蹈并祭祀神灵
    【鬯鬼】从鬯从鬼,鬯者古代祭祀的酒,合起来就是,通过饮酒来招引鬼神附体的宗教仪式。
    悤,古通聪,指灵感突然出现在大脑中。
    这句话就是:(这些母系部落)聚集在一起举行篝火晚会,(招引过往的男性武装团队一起)舞蹈,祭祀鬼神,神灵附体让她们产生了聪明的主意----
    好德婚媾---好就是母系部族酋长;德者为求生存;婚媾,婚姻结合。
    (这个灵感就是)这些母系部族的酋长把她们自己嫁给了向父禹武装团队,和他们繁衍生子。
    無【鬯鬼】悤---無是舞的本字,古代母系部族举行的篝火舞蹈
    【鬯鬼】从鬯从鬼,鬯为古代祭祀仪式上使用的酒,又称鬯酒。鬼者鬼神也。祭祀鬼神的醴酒。
    悤通聪,聪明灵感。
    这句话就是:古代母系部落在举行篝火晚会,祭祀鬼神,喝酒并跳舞,就会产生神灵附体的感觉,进而产生灵感,想出对策。
    好德婚媾---好从子从女,子表示国之君子,女表示母系部落,合在一起就是母系部族或者母系者国的国君继承者,如商王武丁的老婆妇好。
    德者生存下去的思想和行为。
    婚媾,通过男女性交进行联姻的方式。
    这句话就是:这些母系部族的年轻继承者为了部落中的生存主动与来参加篝火晚会的向父禹的武装团队进行联姻,以便得到他们的保护。
    亦唯协天厘---亦,可以作夜,也是,暗地里,背地。
    协的象形为三【力口】并列,口表示部落,其含义为多个部族携手同力做某事。《尔雅,释诂》有‘协,和合而服也。’
    天,从大从一,大指把人串联在一起,指连续在一起的母系部族酋长们,一表示在她们头顶上的共同首领。所以这里的天代表领导她们这些母系部族国家的共同首领。
    厘,从攴从来,攴表示武力,来表示西方,合在一起就是西方来的武装部队或者指周西鄙的武装力量(向父禹)。
    这句话就是,(她们)暗中一致协商,推举(我向父禹)所率领的西鄙武装力量作为她们的共同首领。
    用老申---用,使用,当成;老通考,死去的旧人称考,申指申国,这里代指第四代西申侯(五世姜太公)的女儿帝后子中姜【O川皿谷】。
    这句话就是:(把我)当成死去的帝后子中姜【O川皿谷】看待。
    复用(祓)录---复者又也,再也;复用,再当成。
    第三个字李学勤解读为祓,仔细核对再结合上下文的意思,觉得不正确。
    这个字明显是在‘九’之上加‘正’+‘?’,
    ?代表团队或者部族或者国家,正表示踏足统领,合在一起就是作为联合国的统领。
    而‘九’是‘又’的变体,这里的‘九’和商朝九侯的‘九’是一个意思。
    这个字就是统领西方各部族的商朝领袖九侯,九侯又称鬼后,他是商朝末年最有影响的三侯之一。
    录通禄,提供俸禄。
    这句话就是:又把(向父禹和他的武装力量)当成殷商末年的九侯一样看待,为他们提供俸禄。
    永御于【悤皿】---永,永远,长久的将来。
    御者从午从卩,象形为一个跪着的人持杵操作,含义为治用。
    【悤皿】从悤从皿,悤的象形为心中一点,表示初心,心中装着人民,皿为关中地区。合在一起就是在关中地区心中装着人民的人,这里指向父禹。
    这句话就是:(她们一致同意)永远在心中装着她们的(向父禹)的统辖治理之下。
    燹公---燹者从豕豕从火,豕豕是一个古老部族的名字,在《山海经。海外西经》有“并封在巫咸东,其状如豕,前后皆有首,黑。”对照文中的地理位置,并封国应当在今甘肃的中东部,陕西甘肃宁夏的交汇处。燹族的前身就是并封国的后代。
    我认为燹,猃,鲜三字相同,猃就是历史上的猃狁(玁狁),鲜卑,他们是同一种族的在历史不同时期的称呼。
    燹字以豕豕从火,而火代表炎帝后裔子姜【O川皿谷】,表示并封部族投奔在帝后子姜【O川皿谷】后形成的部落。燹字还出现在《獄簋》一铭文中“。。。。叫不鼎燹乱。。。”所以燹应当指生活在泾水流域的投奔密康公的三个女子之一。
    燹公应当是密康公的后人,在泾水流域也只有密康公世袭召康公的爵位为公,召康公在周共王事情被杀除爵,这件事导致了最终周共王去世以及西戎方国的诞生,在周孝王事情,兮?公恢复了并继承其父亲的爵位,称为兮?公(见《兮?盘》铭文)(?公就是密康公),那么,燹公是兮?公还是兮?公的儿子?
    燹字在青铜器铭文中的在很多地方被译成豳,其原因在于都和‘豕豕’相关,这个地理位置就是《山海经》中‘并封国’的地理位置,位于今陕西西北与甘肃交界处。在某种意义来说,‘豳’和‘燹’确实是相通的。豳从‘豕豕’从山,而燹从‘豕豕’从火,‘豕豕’代表古老的并封国所形成的部族,而山和火表示其与其他部族交融的后代,从山表示其与‘山戎’交融所形成的民族,从火则表示其与炎帝后裔交融所形成的民族。
    豳字出现较早,在商朝时就已经形成,而燹则出现的西周中期,炎帝后子中姜【而皿谷】统辖泾水流域时期才形成,所以玁狁(猃狁)民族也是西周中期才形成的民族。
    在青铜彝器铭文中出现有‘燹王鬲’和‘**火**王盉’的彝器,这些彝器我没有见到实物,但是有铭文拓片显示带有‘燹王’的称呼,我们知道,这些彝器只出现在西周历史上,那么燹王是一个周王?从地理位置上看,对‘燹’或‘豳’即泾水流域曾有统辖权力的‘王’,只有【辟尸换王】的姬山(姬辟方),即在周懿王称王的同时,在泾水流域的各者国或部族或西戎方国,承认的周王不是周懿王姬囏,而是‘燹王’姬辟方。这是我的推测,我非常期望看到这些彝器的实物,确定其铭文,以印证我的判断。
    从西周青铜彝器上看,西戎方国既出现了‘燹王’,也出现了‘燹公’。这些人物的身份在我的《铭刻在青铜器上的周朝历史》(下)里面会进行分析判断。这里不展开。
    民唯克用茲德,亡誨---民指黎民百姓;唯,只,只想,只认;克,承受,接收;用,把**当成;茲,这样的;生存之道或者治理国家,黎民的政策方略。
    老百姓只接收这样的治理国家管理她们的政策方略(其他任何的指令是不会接收的)。
    亡,逃亡,消失。
    誨从言从每,
    诲从言从每,用言语说服母系部落,使其听从自己的命令。
    诲字出现在《不【其丮女】簋》铭文中。表明其属于同一件是,讲的都是周厉王被逐出镐京王朝后,不甘心失败,组织其妻族玁狁在其首领噩侯驭方的率领下,进攻周王朝西陲的南国,东国,最终被‘不【其丮女】’,也就是向父禹说服的故事。
    《燹公盨》铭文记载的是周厉王龏龢执政时期的历史,属于我正在写的《铭刻在青铜器上的周朝历史》(下)里面的内容,不宜过早透露。
    现在回到前面,我们说武王克殷的年代,这也是所谓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时间节点。
    我前面说过我的观点,我认为武王克殷的年代在《古本竹书纪年》中记载的一清二楚,所以我因此得出结论:武王克殷之年为公元前1051年的农历二月。
    记载有武王克殷这个重大历史事件的青铜彝器有《利簋》《大万尊》《天亡簋》《德鼎》《德方鼎》,记载的历史事实与《逸周书。克殷解》里的记载完全一致。下面我就这些青铜彝器铭文一一分析解读。
    《利簋》及其铭文:

    

    
    《利簋》铭文我在第一頁已经解读了,现在不在重复。
    我把记载有年代的铭文标一下:
    岁,指太岁一年,即武王十二年。据《竹书纪年》:(周武王)十二年辛卯,王亲率西夷诸侯伐殷,败之于坶野。王亲禽受于南单之台,遂分天之明。立受子禄父,是为武庚。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命监殷。遂狩于管。作《大武乐》。
    查万年历,辛卯年为公元前1051年。
    甲子指干支日期,查万年历为农历二月十五。
    辛末=甲子+七=二月二十二日。
    阑间---阑从东从門,指东门,商周时期,太子居东门,所以这里指太子武庚的居所。
    《大万尊》及其铭文:

    
    铭文翻印:辛末,妇【廴酉】宜才阑間大室,王鄕酉【又封】庸新宜,畯才六月,鲁十冬三。朕【御茲】前,王商貝,用乍父乙彝。大万。
    辛末=二月二十二日。与《利簋》记载的同一事件。
    妇指商纣王的正妃姜氏。可能和姜子牙属于同一部族。在商朝一般称王的正妃为妇,如商王武丁的正妃就是妇好。
    从这里可以看出,纣王死后,其正妃姜后是活着的。在《逸周书。克殷解》里面没有交代姜后的下落,只是说‘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乃适二女之所,既缢,王又射之三发,乃右击之以轻吕,斩之以玄钺,县诸小白。乃出场于厥军。’这里的早已自缢的二女指纣王的宠妃苏妲己和胡喜妹。
    【廴奠】,从廴从奠,廴者建立,摆置;奠者大殓仪式。这个字就是搭建大殓仪式的祭棚。
    宜者古代摆肉在祭器上进行祭祀。
    阑间---古代太居王城东门,称太子居所为阑间。
    大室---古代君侯大老婆称为大室
    妇【廴奠】宜才阑间大室----(纣王正妃)姜后在太子东门的姜后住所(为纣王)举行大殓祭祀仪式。
    王鄕酉---鄕者对坐而食;酉通丣,指民也。武王让殷商遗民分地而食。这里指给与殷商遗民自己管理自己并在各自的地盘上生活。
    【又封】庸新宜---【又封】从又从封,自己用手去分封殷商遗民。从这个字可以看出虽给与殷商遗民自治的权力,但是却要在武王制定的地盘上生活。这就是说必须承认周王朝的宗主地位。
    庸,新,宜,皆是周朝地名。
    庸地即邶庸衞,皆指卫国之地。位于今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
    新从亲从斤,武王盟誓的孟津之地。今河南孟津黄河两岸地区
    宜指今河南宜阳洛水伊水之间区域。
    畯才六月---畯从田从夋,夋者幼儿走路,合起来就是教导从事农耕生产。
    从六月份开始教导她们在这里从事农耕生产。
    鲁十冬三---鲁从鱼从口,象形含义为战俘改造营。
    冬者终也,归结于。
    十者数之最大也,《周易。系辞上》‘十有八变而成卦’
    三者天,地,人之道也。
    这句话是啥意思?说的是《周易》之道也。
    这些殷商遗民都是被改造者,所谓改造必然归结于三道,天道,地道和人道。
    朕【御茲】前---朕,我;【御茲】从御从兹,御者驾驭,改造,兹这里,指洛水流域。
    前的象形为逆水行舟,比喻用尽全身力气做**事情。
    这句话就是:我在这里使出我的浑身解数来改造这些殷商遗民。
    王商貝---王指周武王;商通赏
    周王商给我钱贝。
    用乍父乙彝---首先我们要知道,这里的‘父’不是父亲。即接受彝器的人和制作彝器的人不是父子关系。
    其次父乙是一个有声望的男性武装团队的首领。
    再此父乙是乙氏家族的男性武装团队的首领。何为乙氏家族?我在前一頁的《亚若癸簋》铭文中分析过了,就是商文王帝乙的老婆家族,称为【?乙】,也就是纣王的母族‘若癸’氏。所以父乙应当是纣王的表兄弟。
    大万---彝器制作者的签名。大即太,太万,从铭文的内容看,应当就是纣王之子武庚禄父。
    铭文翻译:公元前1051年二月二十二日,(纣王正妃)姜后在太子居所东门的王太后宫为(纣王)举行大殓仪式。周武王(在此任命王子武庚)在周王的统领下独立管理殷商遗民,并将她们安置在庸,新,宜的三川地区,要求她们从六月开始试着从事农耕生产,对这些战俘遗民进行改造要遵循天道,地道,人道,我将使尽我的浑身解数去改造她们。周王赏赐给我钱贝,我用它们为我的表舅乙父制作此彝器。
    制作人:太子武庚万。
    《天亡簋》及其铭文:

    

    
    铭文翻印:乙亥,王又大豊,王共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
    不顯考文王,事喜下世,文王德才七二,不顯王乍眚,不顯王乍鲁,不克乞衣王祀。
    丁丑,王鄕大宜。王降亡【扌貝】爵復【黄田换西】。隹【户朕】又庆每肇王休于尊(簋)。
    乙亥=甲子+11=二月二十六日。(公元前1051年)
    二月十五克殷商,割下纣王头颅悬于大白。一周后归还头颅给姜后
    二月二十二日,姜后在东门太后宫举行大殓仪式。武王把殷商遗民交给太子武庚管理。
    随即启程到洛阳,四天后
    二月二十六日,周武王在九皐山天室举行大戴礼仪式,将天命由殷转交到周身上。
    王又大豊---王指周武王;又,拿,采用。
    豊者祭之器也;大豊者,指丰富庄重而周全的祭祀礼器,比喻对祭祀仪式的庄重而宏大。
    可以解读为:周武王举行了庄重宏大的祭祀仪式。
    王共三方---共通供,供奉。三方指北方,西方,南方的帝王或神灵。
    西天白帝
    北天玄帝
    南天赤帝
    这句话就是:周武王为三方天帝提供了祭品。
    王祀于天室---周武王祭祀他们在天室。天室在哪里?
    据传天室位于今河南洛阳南面九皐山之天室山。
    《逸周书。度邑》有“王曰:‘旦,予克致天之明命,定天保,依天室’”
    天室为上古帝王羲皇居所。伏羲氏东射海州,榭洛書,畵河图,得到众多母系部落(鸟)的追随,故有《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皐,声闻于野。’表明在上古时期,今天伊水,洛水之间的高处山区(皐)是古代先民的生息之地。
    九皐山的位置
    
    天室的位置
    
    降天亡,又王,衣祀于王---
    降天亡者,天神降落,亡者消失,天神降落并且消失。
    古人认为上天五位一体,分别是东天青帝,西天白帝,北天玄帝,南天赤帝,中天黄帝。每一朝代,均有一方天帝授予人世主宰者以天命,所谓‘承天命以治天下也’。每逢改朝换代,则必先换天,即一方天神降落消亡,一方天神监临人间。这就是所谓的‘换天’,所谓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降天亡---(东)天(青帝)降落,消亡。
    又王---天帝的主体抓住了正在祭祀的周武王姬发
    衣祀于王---衣者穿也;
    祀者承天命而祭之,即定时向天帝汇报工作,周人认为:向天神汇报工作称‘祀’,向土地社稷汇报工作称‘祭’,向祖宗神灵汇报工作称‘享’。
    把天命交给周武王,由武王来定期向天神汇报工作(祀)。
    不顯考文王---不通丕,不顯,卓越,伟大
    (我的)伟大的先考文王
    铭文更正一下:
    应当是‘事喜上帝’,因为同样的句子出现在《毛公鼎》铭文中。该彝器铭文的‘上’不知为何变成了‘一’。
    事者为吏也,役使,为**做事。
    喜者从壹从口,《尔雅。释诂》有‘喜,乐也。’
    乐于为上帝役使。高兴为上帝做事情。
    从文中意思看,应当指文王的神灵高兴为上帝做事。
    文王德在七二---德的象形从彳从丨从目,目在古文中代表战俘奴隶等有罪之人,丨表示套在战俘头颈的绳索,彳(有的地方写成‘彳亍’)表示在生死的十字路口,表示听话为奴则生,不服从管辖则死。从此象形引申的含义就是‘生存之道’,即生存的行为。有的‘德’字加‘心’,表示生存的行为和思想。
    所以德字就是生存的道理,生存的准则。或者使得黎民百姓生存的策略方针。
    何为‘七二’?此乃《易》之术也。伏羲氏在创建太极八卦时,认识到事物的变化皆以‘七’为循环。‘七’的变化可能和太阴---月亮有关,因为月亮引起的潮汐正规半日潮以七天为循环。这样就导致了女性的生理潮汐也是以‘七’为单位。以弗洛伊德为主的心里学家研究人的心里,也是以七年作为一个阶梯。《黄帝内经》则总结出‘女子以七为循环替增,男子以八为循环替增’的规律。总结出来女子十四岁进入生育年龄,男子十六岁为生育年龄的规律。现代社会的作息以一周七天进行循环,表明‘七’是自然和生理的周期。
    二则代表阴阳。
    所谓的‘七二’就是《周易》的阴阳循环转化理论。《周易》的前身就是文王所创造的‘七二’循环理论。
    这句话就是:文王为了天下百姓更好地生存,创造了阴阳变化的‘七二’理论,即《周易》的前身。
    不顯王乍眚---不通丕,不顯即丕顯,明确显示,卲告,明确告示。
    眚,从生从目,象形含义就是让‘目’获得生存,让这些战俘或者殷商遗民(更好地)生息。
    (文王的神灵)明确地昭告周武王让这些殷商遗民更好地生存。
    不顯王乍鲁---鲁者战俘改造营。
    (文王的神灵)明确昭告周武王要建立战俘集中营对殷商遗民进行改造。
    不克乞衣王祀---不同丕,克者承担。不克的含义就是肩负重大使命。
    乞的象形为天地之间的‘气’,古人认为来自太阳的和来自太阴(月亮)的能量会集于天(宇宙)与地(地球)之间形成‘气’,气下沉化为五行(金木水火土),它们之间变化形成的规律的研究称为‘形而下学’,气往上升,形成思想灵魂,关于上升之气的变化规律的研究称之为‘形而上学’。所以‘气’为有形和无形之本。
    所以这里的‘乞’就是天地混沌之气的形成趋势。气之上行聚集而为命,所以这里的‘乞’就是天命形成过程。
    乞衣---天命之气包裹并且注入**。
    乞衣王---天命注入周武王之身。
    祀---从今天开始,由周武王向天帝汇报工作。
    肩负着文王交待的重大使命,天命之气注进了武王的身体,从此以后,由周王负责向天帝汇报工作。
    丁丑=乙亥+2=二月二十六日+2日=二月二十八日
    王鄕大宜----王指周武王;鄕者招待,举行宴会;大通太,应指商王子武庚。
    宜从且从‘二肉’,且指古代吃饭时放置食物的桌子;二肉指分食肉也。所以‘宜’的本义就是分食的意思。
    这句话就是:周武王举行宴会,招待跟随自己一起参加‘祀天’的姬姓周室和商王子武庚为代表的商族。
    王降亡【扌貝】爵復囊----王,周武王
    降亡---指代表殷商王朝的青天降落,表示商王朝的灭亡;亡代表消失。
    【扌貝】从扌从貝,扌表示拿到的,得到的;貝,即鼎,代表商贵族的身份。
    爵代表爵位。
    復者恢复
    囊者下端有底也,表示
    囊者比喻曾经所拥有的东西。
    【扌貝】,古通摈,排除,抛弃。
    这句话就是:周武王恢复了(王子武庚及其贵族)因为青天降落消亡(指殷商王朝的灭亡)而失去的爵位和田地。
    隹朕又,蔑母【户攴】王休于噂---隹通唯。虚词,表示强调。
    又者抓住,得到。这里指得到对殷商遗民的统治。
    蔑,表彰,赞扬。
    母---指王子武庚之母姜氏。
    【户攴】从户从攴,开启门户,为肇的变体。
    王休---应指殷王休止。
    噂从口从尊,聚语,议论纷纷。
    隹朕又---从此以后,我获得了领导殷商遗民的权力。
    蔑母---表彰我的母亲姜氏(的**主张)
    【户攴】王休于噂---在殷王朝统治结束后如何领导殷商遗民问题喋喋不休的争论结束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主张由王子武庚领导殷商遗民的主意是出自母(妇),也就是纣王正妃姜氏。
    这也解答了在《史牆盘》铭文中出现,在武王灭商,纣王自焚后,纣王的庶兄微子曾派代表找过武王,但是武王没有分任何殷商遗民由他统领,只是让他在关中眉县建立一个原先跟随他一起逃亡的贵族组建的微国。是周公旦在武庚叛乱后,分微国贵族建立宋国来统辖殷商遗民的。
    铭文翻译:
    乙亥日,即公元前1051年二月二十六日,周武王和王子武庚一行来到伊水南岸九皐山的天室庙,准备了丰盛的祭品和齐全的礼器,供奉北西南三方天神灵位,上帝从青天之位降落消亡,其神体抓住了正在举行祭祀仪式的周武王,依附在武王身上(来接受天命)。神灵显现在武王眼前,武王看见先考文王在给上帝做事,上帝很赞同文王的治国德民的思想,文王的治国德民的思想就是‘七二’理论,即《周易》的核心。昭示武王要让战俘奴隶获得新生;昭示武王要对战俘奴隶进行改造;肩负如此重大的使命,上帝之气聚集成天命,附在武王之身,由武王定期向上帝汇报工作(祀天)。
    丁丑,即二月二十八日,武王宴请王子武庚一行人,武王恢复了因为改朝换代而失去爵位和田地的武庚及其贵族得到了他们的原先所拥有的一切,由王子武庚管理殷商遗民。
    从此,我武庚获得了管理殷商部族的权力。(在此要特别)表彰母亲姜氏,是她开启了商朝灭亡后商民的重生之门,结束了此前喋喋不休的争论。
    下面的《德鼎》和《德方鼎》就是王子武庚被正式任命为殷民之君的记载。我们从《天命簋》铭文中知道,在公元前1051年二月的最后一天,二月二十八日,周武王宴请王子武庚,口头答应跟随他一起参加真命天子上位的祭祀仪式的武庚,让他管理殷商遗民。
    在三月份,武王一直在成周洛阳。《竹书纪年》上说:“夏四月,王归于丰,飨于太庙。”明确记载在四月份才回到宗周。
    在三月份,武王对相关人士经常正式任命。
    在青铜彝器铭文中,正式任命用‘咸’表示。这在多个彝器中得以证明。
    《德鼎》及其铭文

    

    
    《德方鼎》及其铭文:

    

    
    以上两个彝器均为王子武庚得到周武王任命后所铸造。其铭文基本一致,可以相互补充。
    比较两个鼎,一个是圆的,一个是方的,纹饰和腿饰相似,但是《德鼎》显得厚重,《德方鼎》则显得轻灵。最重要的两器的铭文相同的字的写法有区别,所以应当不是同一人所作或者同一时期的作品。
    《德鼎》铭文中的‘易’将易和皿合在一起,我经过研究,发现周朝彝器铭文中凡是和‘皿’合在一起的字,都掩含周王朝的意思,应当是以关中地形代指周王朝政权。将‘易’和‘皿’合在一起,明显含义是周王朝所赐予的意思。为何要将这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写,是不是武王的意思?
    这段铭文的意思很简单:
    公元前1051年三月,周武王在成周。(此前王子武庚德)跟随武王在【茻高】(今洛阳伊水北岸九皋山天室)举行禛祀(换天祭祀仪式)后,周武王在成周对王子武庚德咸(正式册命),赐予武庚德钱貝二十朋,王子德用来制作此寳鼎。
    我们看到,这些青铜彝器都记载着武王克殷的事情,我认为这还不是全部,随着考古发掘以及对流失文物的追讨,会有更多记载有武王克殷事件的青铜彝器发现。
    武王克殷后,铸造了大量的青铜彝器来记载历史和宣扬德政。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大戴礼》有这样一段话:武王践阼三日,召士大夫而问焉,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诸大夫对曰:“未得闻也!”然后召师尚父而问焉,曰:“昔黄帝颛顼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见与?”师尚父曰:“在丹书,王欲闻之,则齐矣!”
    王齐三日,端冕,师尚父亦端冕奉书而入,负屏而立,王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行西,折而南,东面而立,师尚父西面之言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凡事,不强则枉,弗敬则不正,枉者灭废,敬者万世。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且臣闻之,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必及其世。”
    王闻书之言,惕若恐惧,退而戒书,於席之四端为铭焉,於机为铭焉,於鉴为铭焉,於盥盘为铭焉,於楹为铭焉,於觞豆为铭焉,於户为铭焉,於牖为铭焉,於剑为铭焉,於弓为铭焉,於矛为铭焉。
    席前左端之铭:“安乐必敬“;前右端之铭曰:”无行可悔“;后左端之铭月:”一反一侧,亦不可以忘。“;后右端之铭月:”所监不远,视迩所代“。
    机之铭曰:”皇皇唯敬,口生(口后),口戕口“。
    鉴之铭曰:”见尔前,虑尔后“。
    盥盘之铭曰:”与其溺於人,宁溺於渊,溺於渊犹可游,溺於人不可救也“。
    楹之铭曰:”毋曰胡残,其祸将然,毋曰胡害,其祸将大。毋曰胡伤,其祸将长“。
    杖之铭曰:”恶乎危?於忿疐。恶乎失道?於嗜欲。恶乎相忘?於富贵“。
    带之铭曰:”火灭修容,慎戒必恭,恭则寿“。
    履屦之铭曰:”慎之劳,劳则富“。
    觞豆之铭曰:”食自杖,食自杖!戒之憍,憍则逃“。
    户之铭曰:”夫名,难得而易失---无勤弗志,而曰我知之乎?无勤弗及,而曰我杖之乎?扰阻以泥之,若风将至,必先摇摇,虽有圣人,不能为谋也”。
    牖之铭月:“随天之时,以地之财,敬祀皇天,敬以先时”。
    剑之铭曰:“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
    弓之铭曰:“屈伸之义,废兴之行,无忘自过”。
    矛之铭曰:“造矛造矛!少闲弗忍,终身之羞”。
    予一人所闻,以戒后世。
    百度百科的词条解读是错误的,根本没有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
    我下面逐句解读。
    这些周武王的铭文有些是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或许我们以后会发现。
    这些铭文都是武王对丹书的理解,然后以各种日常器物的用途来比喻并且提醒自己,所以每个器物上的铭文一定和器物的日常使用相关。
    武王践阼三日---何为践阼?应当就是登基,登上天子之位。从这个意义看,武王的践阼时间就是《天亡簋》铭文中所记载的时间,武王的践阼的地点在伊水南岸九皋山的天室
    践阼的时间在公元前1051年二月二十六日到二月二十八日。
    那么武王践阼三日是指公元前1051年二月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这三日,还是指完成践阼仪式之后的三日(三月一日至三日)?
首页 上一页[5] 本页[6] 下一页[7] 尾页[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1-07-07 23:30:24  更:2021-07-07 23:33:3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