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 购物 网址 日历 小说 | 三峰软件 天天财富 小游戏 视频推荐 小游戏
TxT小说阅读器
↓小说语音阅读,小说下载↓
一键清除系统垃圾
↓轻轻一点,清除系统垃圾↓
图片批量下载器
↓批量下载图片,美女图库↓
图片自动播放器
↓图片自动播放,产品展示↓
首页  日历2024  日历2025  日历2026  日历知识  | 每日头条  视频推荐  数码知识 两性话题 情感天地 心理咨询 旅游天地 | 明星娱乐 电视剧  职场天地  体育  娱乐 
日历软件  煮酒论史  历史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春秋战国 三国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哲学 厚黑学 心理学 | 文库大全  文库分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钓鱼 双色球 戒色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足球 nba 象棋 体操
    
  首页 -> 煮酒论史 -> 宋真宗十二相---深入历史背景人物内心,走进真宗朝代十二位宰相的人生 -> 正文阅读

[煮酒论史]宋真宗十二相---深入历史背景人物内心,走进真宗朝代十二位宰相的人生[第3页]

作者:zyl111ok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西京殿内,坐在龙椅上的赵匡胤盯着这个跪在殿前写写画画的青年看得出神,不一会儿,张齐贤起身将纸张呈上,只见上面赫然写着十个简短的词语:“下并汾;富民;封建;敦孝;举贤;太学;籍田;选良吏;慎刑;惩奸。”收起纸帛,赵匡胤笑了,年轻人想靠这种行为艺术出头可以理解,可跑到这里来写些就像是“要勤奋努力,要善待他人”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作甚?

    太祖幸西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曰下并、汾,曰富民,曰封建,曰敦孝,曰举贤,曰太学,曰籍田,曰选良吏,曰慎刑,曰惩奸。
    ----《宋史·张齐贤传》
    “陛下,”没等赵匡胤开口,张齐贤就自己解释起来:“当今南方已定,巴蜀已平,赵相当初跟您雪夜定下的“先南后北”大计已经有了显著成效,如今还需要再接再厉,让北汉归孚,此之谓‘下并汾’;等到天下大定之时,就是国家百废待兴之日,这个时候一定要休兵养民,大兴农业,才是民心所向,此之谓‘富民、籍田’;等到这个国家的资源财富一天天积累起来,为了巩固统治,防止他人有非分之想,就要给各个皇亲国戚封爵授虚职,让百姓对父母兄长有敬畏之心,
    此之谓‘封建’、‘敦孝’;您的政权巩固了,但您的精力有限,就一定要找好帮手帮您治理,这时候就需要大兴科举,任用贤才,所托可靠之人,此之谓‘太学’、‘举贤’、‘选良吏’;而您就只需要把握好一个尺度,做到赏罚分明就行,此之谓‘慎刑’、‘惩奸’。”
    条理清晰,刀刀到肉,句句都是自己所思所困的事,宋太祖听完沉默了很久,也想了很久...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宋太祖的表情立马从难掩窃喜到深不可测转变:“真是良才啊,你的意见,朕觉得其中四条正和朕意。”得到了肯定,但还不是自己期望的那种肯定:这十条环环相扣,脉络分明,摘取四条,就显得像是自己在说些泛泛而谈的话了。想到这里,张齐贤立马不顾身份的的辩解起来:“陛下,草民认为其中十条都应该采纳。”看到这个不知好歹的家伙,身为至尊之身的赵匡胤通的一下站起来,转身离去,那意思再明显不过----哪来的回哪去,有多远滚多远。
    碰了满鼻子灰的张齐贤回去后,赵匡胤把他弟弟赵光义喊来,向后世读者们展示了他当时的“帝王心术”:我去西京,只遇到了一个叫张齐贤的人才,这个人能识大局断大事,但他性格有点执拗,有些自负,当大臣要有容人之心,尤其到了天下大定的时候,更需要有肚量的人。我故意激他,一是想磨一磨他的性子,二也是为了安天下士人的心,让天下读书人都正常通过科举举仕。将来你继承大统了,可以让他来当你的宰相。

    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以为皆善,上怒,令武士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唯得一张齐贤尔。我不欲爵之以官,异进可使帗汝为相也。
    ----《宋史·张齐贤传》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北伐失利,大将杨业战死,不甘寂寞的辽军乘势南下,企图再接再厉一举重创宋军。形势危急,宋太宗不假思索的派出头号大将潘美迎敌,但策应部队的牵头人选让宋太宗伤透了脑筋。立国以来,太祖立下了重文轻武的主基调,士大夫以考取功名为荣以参军成为“丘八”为耻。听说宋太宗是要从近臣中挑选,平时在朝堂上洋洋洒洒、侃侃而谈的一众文臣集体沉默了,寂静的议事大殿内,群臣能够真切的听到自己的心跳声。“陛下,臣张齐贤愿往。”突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站了出来。“张齐贤...”听到这个有些耳熟的名字,眼前一亮的宋太宗突然想起当年哥哥的话----既然是个人才,那就来验验成色吧:“好!张爱卿此日起,升任给事中、知代州,即刻出征,策应潘美部队。”
    “谢陛下,微臣定将不辱使命。”拱手谢恩后,张齐贤起身仰头,让眼睛朝向殿内的大梁,好掩盖自己的动容。脑海里,张齐贤看到自己这些年穿梭于边境山地沙丘,对着地图勘误的画面;自己行走于宋辽贸易集散地,从中打听契丹人生活习性的画面;自己当职时抓住辽国使臣,通过盘问从只言片语中获取敌军情报的画面----自六年前担任忻州知州以来,这个机会张齐贤已经等了太久。
    出征路上,张齐贤一边四处张望,辨认着大军行驶方向,一边听取着各探子、粮官、府上传来的各路作战情报。突然一个念头闪过,张齐贤打断了前来汇报的各路人马,急切的询问部下:“与潘将军约定会师地点日期的使者是什么时候派出的?”“禀报大人,十二月初一。”“今天是十二月初八,七天了...”“传我命令!全军就地休整。”一声令下之后,张齐贤拉上仅有的两三个亲信回到作战营帐中召开紧急会议-----形势已经昭然若揭,本来五天的往返路程,派出去并州约定会师的使者七天没有返回,大概率已经被辽军捉去,会师的时间和地点也就完全泄露出去,辽军下一步做的应该就会是对潘将军部队发动袭击...
    “报!张大人,潘将军来信。”就在这时,张齐贤得到了潘美的消息,信中说大部队在遭到袭击,随后收到太宗密诏,原地休整,撤回并州。“来人!将使者收押,暂且看管在禁闭室中。”得到消息的张齐贤立即做出了判断,敌人现在获取的信息还是我们会按照约定日期会师,但是对潘美部队撤退的消息并不知情,这个信息差,就是天赐的战机。
    午夜时分,远处的辽军看到宋军阵地上旗帜与火光四起,以为潘美大部队如期会师赶到,于是四散逃走,却不知道这一切正是张齐贤的圈套:辽军以为的“大部队”,正是张齐贤秘密派出的200人,通过燃烧干草挥舞大旗造就的。而张齐贤的主力部队,正在他给敌人设定好的逃跑路线上伺机等待,等到一心逃窜的辽军赶到,事先埋伏好的两千人部队从旁道一齐杀出,顿时杀声四起,毫无准备的辽军彻底丧失了抵抗能力。此役,张齐贤打破辽军,彻底挫伤了辽军南下的锐气。

    齐贤曰:贼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闭其使密室中,夜发兵二百人,各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帜然刍。辽兵遥见火光中有旗帜,意谓并师至矣,骇而北走。齐贤先伏士兵二千于土磴寨,掩击大败之。
    ----《崞县旧志》
    此战过后,张齐贤名声大躁,在两次北伐失利,举国上下都患上“恐辽症”的大背景下,这一振奋的消息无疑给宋太宗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只是这个时候,故事的主角张齐贤却“销声匿迹”起来,他回到家中,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仿佛从没参与过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一般。等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深知“水利万物而不争”道理的张齐贤将功劳全部让给了他的上级领导卢汉赟,然而,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越是这般不慕眼前名利,成为国之栋梁的日子就离自己越近。

    捷奏,且归功汉赘。
    ----《宋史·张齐贤传》
    “圣旨到,张齐贤听旨:朕深知西北边防之利害,但河东尚有强敌,还望卿等咬牙坚持,上下一心,精诚协作,抵御强敌。卿身兼三州安抚使等要职,肩负西北十二州边防重任,劳苦功高,朕于心不忍,恐爱卿过度劳累,权将爱卿安抚使一职由他人分担。”听完宋真宗的旨意后,当时身为三州安抚使的张齐贤转过头,发出了一声轻叹:近年来,党项首领李继迁的野心已经路人皆知,此番举大军来犯,兵锋直指西北重镇灵州。受命坐镇西北的张齐贤从几年前就开始担心灵州失陷,却苦于没有得到朝廷支持。此番仓促迎敌,手下的兵力只有两万,却要肩负着西北几百里防线的守备重任,危急之下,张齐贤向宋真宗请求增兵,谁料宋真宗反倒是起了疑心病,担心手握军政大权的张齐贤兵强马壮后难以控制,不仅推托了增兵的请求,反倒是免去了他安抚使的职务。可与此同时,势头正劲的李继迁已经等不及了...
    “张大人,党项军从河西三镇三路南下,灵州东南的清远军兵力难支,危在旦夕”“报!李继迁大军从灵州城西北、东北、东南挺近,已经形成合围之势”“报!朝廷急调的西路行营都部署王超的六万增援部队被党项军劫道,大军无法继续向前。”“张大人!党项军增援部队已经兵临城下,如今粮道已断。”“张大人,灵州城破,知州裴济裴大人壮烈殉国!”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败讯一条接着一条,再不回撤,将万劫不复。回望灵州城,张齐贤看到气焰嚣张的党项军正在城头炫耀般的挥舞着军旗,苦心经营多年的边防如今化为泡影,张齐贤带着遗恨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定要将党项人斩草除根!”。
    灵州失守,消息传到开封,朝野皆惊,群臣开始人心惶惶起来,大家都对这个李继迁头疼不已。“陛下,请求加封潘罗支为王爵。”张齐贤开口后,宋真宗被这种乍一听不着边际的话搞的一头雾水。短暂的思考后,宋真宗明白了这句话的凶狠之处:潘罗支是吐蕃的分部,在李继迁势力的南面,先前一直不敢进攻李继迁,是忌惮宋朝的大举进攻。如今宋朝如果跟他们握手言和,就可以“以夷制夷”,跟他们一起,南北夹击李继迁。正是张齐贤的这个建议,彻底改写了宋朝和西夏的国运:潘罗支领命后假意归顺西夏,志得意满的李继迁没有多想,大摇大摆的准备去参加受降仪式,却被潘罗支为他精心准备的箭雨结果了性命。
    “陛下,这是御史台一年以来弹劾宰相张齐贤的奏章。”深夜,宋真宗对着堆满案牍的奏章泛着头疼:战事来临时,张齐贤头脑清晰、能谋善断,有大智大勇,容易受人拥戴;可是边境无事的时候,张齐贤的另一面就暴露无遗。朝堂之上,谈及不同看法的时候,与李沆同为宰相的张齐贤经常急火攻心,用直言快语让对方下不了台。私下里,掌权之后的张齐贤“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实在有失大度。当年“画地十策”时,赵匡胤在内心深处对他的评价一语中的----自负才学,难以容人。宋真宗翻开一封封由心怀不满的大臣们苦心孤诣罗织的奏章,看到关于张齐贤的一段段陈年轶事:
    启奏陛下:至道三年,张咏弹劾张齐贤在行香所对副宰相温仲舒出言不逊,言语粗鄙不堪,有失大臣风度。早年张咏的亲家,诗人王禹偁也曾写诗讥讽张齐贤。张齐贤对此怀恨在心,曾在御前无中生有,指责张咏无写文章的才能,所有的奏章都是王禹偁代笔。张齐贤借此公报私仇,企图罗织罪名将张、王二人一网打尽,其用心险恶如此。此事过后,张齐贤仍不善罢甘休,又在王禹偁编撰的《太祖实录》上大作文章,借陛下之手将他贬谪黄州。如此小肚鸡肠之举,望陛下明察。
    启奏陛下:张齐贤当上宰相之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家中的奴仆都跟着沾光,升官发财。张齐贤对此颇为自矜,自持宰相权势,享受一举一动决定他人荣辱升迁的快感。家中一名叫王富生的下人,始终没有得到升迁,找张齐贤哭诉时,张齐贤跟他细数三十年前此人盗取他家银杯一事,又担心下人报复,便给他写银两将他打发出门。其人用心如此嫉刻,难堪宰相大任。
    启奏陛下:张齐贤身为国家重臣,整日不知检点,暴食暴饮,经常酒后失态,出言不逊,难以作为百官表率...
    “哎...”合上奏章,宋真宗闭上眼,用手挤压着睛明穴,几番沉思后,宋真宗有了答案:乱世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治世需要四平八稳的厚重之人,如今海内安定,但边境尚有强敌,张齐贤的才能不适合统领百官,还是让他继续发挥专长,做个守备边关的人才吧。
    自己的官运就此定性,可毫不知情的张齐贤却像往日一样,大大咧咧,纵情饮酒。咸平三年十一月早朝,头晚喝的酩酊大醉的张齐贤撑着醉醺醺的身子勉强参会,可议事到了一半,难以支撑的他直接就地趴下,醉倒在议事大殿的地板上。恍惚中,张齐贤听到来自龙椅方向的宣判,大概那位也强忍了很久:“你身为大臣,酒后失仪,难以成为百官表率,酒醒后,你到地方去反省一下吧。”
    从拦驾献策到醉酒罢相,三十年宦海沉浮,张齐贤始于不拘一格,终于落拓不羁。锋芒向内会伤人,但锋芒向外却能制敌,我想罢相出任边关路上的张齐贤应该是坦然接受,无怨无悔的,因为他在大宋王朝中谱写的人生,足以浓墨重彩。
    -----------------------张齐贤篇完结-------------------------------
    下一篇吕端哈,感谢关注,最近会频繁更新
    吕端传: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宋真宗十二相系列之吕端
    977年,冬夜,成都吕府,时任成都知府的吕端正在跟亲朋宾客们觥筹交错。酒过三巡,大家说起话来开始有点把稳不住:“吕端!来,把这杯酒干了!”“哈哈哈,好,干!”“吕端!明天还要找你批红一下公文!”“好好好,明天就给你批,来吧,先喝酒,哈哈哈哈。”怎么说也是地方一把手,面对酒劲上头,说话开始放肆出格的下属,吕知府也毫不恼怒的照单全收。这个样子久了,大家传来传去,都觉得吕端能做到这个位置,全凭一副好脾气。
    “紧急公文到,成都知府吕端听令:”突然,朝廷来使急促的传唤声打破了吕府其乐融融的氛围。“念吕端治理有方,为官得体,朝廷决定委以重任,明日起,擢升开封府通判...”“祝贺吕胖子!”“吕胖子有福啦!”“哈哈哈哈哈,来庆祝一下!”。使者走后,亲朋好友们立刻炸了锅,纷纷起哄一样的举杯庆祝。可自听到朝廷调令后,吕端却像被点了穴一样定在原地,脸色少见的沉静冷峻。片刻后,吕端一反常态的下了“含蓄逐客令”:“朋友们,天色已晚,大家也酒足饭饱了,不如在寒舍暂且住下如何?”听出弦外之音的宾客们客套几句,便纷纷散场,院内独留陷入沉思的吕端一人,看似思维迟滞、性格随和的吕端,此时大脑在飞速的运转:
    开封府通判,是首都的二把手,伺候的那位爷是当今皇上赵光义的亲弟弟,如今的开封府府尹赵廷美。皇上上位后,“斧声烛影”的故事在官场、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自己以皇弟的身份继位,就会承认自己兄终弟及的合法性,这样以来皇弟赵廷美继位也就显得顺理成章,可如果那样的话,百年之后自己的儿子将何去何从?因此,这个看似享有百般荣华的赵廷美,其实成了皇上内心深处不可告人的心结,那么作为辅佐人的自己能够独善其身么?有了这样的判断,吕端在内心深处确立下了官场下一站的基本处事基调---小心辅佐,豁达应对;回过神来,吕端又恢复了往日嘻嘻哈哈,事事不操心的模样。
    吕端没有想到的是,他在就任前料到的事比他想象中兑现的还要快:三弟赵廷美在两位哥哥的呵护下长大,赵匡胤、赵光义两兄弟经历过的人情冷暖、尔虞我诈、九死一生,到了赵廷美这里,就只剩下理所当然。他理所当然的看着哥哥们享有天下,理所当然的接收着名利富贵如潮水般向自己涌来,理所当然的认为成为开封府尹就成为哥哥赵光义的过去,理所当然的认为哥哥之后,自己就能顺理成章的笑纳赵家的江山...
    “廷美,兄此番出征,还需劳烦弟留守东京呀。”“陛下放心,放心去就好,弟弟一定不辱使命!”看到赵光义在出征前对自己委以重任,赵廷美挺直了身子,故作坚毅的给出了答复,转念流露出难以掩饰的窃喜之色---出征留守,往往托付的是心腹之人,原来一切都来的那么顺理成章。“哈哈哈哈,亲弟弟替我看家,朕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呢....”看到赵廷美这般反应,宋太宗大笑起身离去,用夸张的场面话来掩盖自己丰富的内心活动,只是在不被人察觉的瞬间,在一旁充当副手的吕端捕捉到了太宗透着狠辣的眼神----让你留守,你这么爽快就答应了,分明是有些非分之想。
    被人轻捅了一下,有些愠怒的赵廷美转过头看到身旁若无其事的吕端,眼神对视许久,等宋太宗彻底走后,从小就不喜欢别人指指点点的赵廷美决定憋不住直接挑明:“我跟皇上对话,那是我亲哥,都是自家人,怎么,吕先生觉得我哪里又说错什么了吗?”临场如此表现,提醒后没有反应,事后恼羞成怒又反过来责怪提醒他的人,短短半个时辰,吕端在一旁就将这位王爷的前途看的明明白白,展现出来的却只是眼神带着柔光,很体贴、很给人面子的解释:“王爷,再见到皇上,您真的不如试试主动请求随他出征,个中道理,你懂的...”

    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
    ---《宋史·吕端传》
    981年秋日,黄昏时分,翰林书院门口,一名衣着华丽的王爷在跟门前侍卫争执不下,争论点无非重地勿闯和这算什么重地。情急之下,王爷邪性上来,一把推开拦截人员,所幸大喊起来:“你们不就是在草拟明天要罢免谁谁谁,升迁谁谁谁吗?告诉你们,这些哥哥都跟我亲口说了!想知道的话,可以来讨好我啊!”赵廷美性子使完,现场彻底安静了,皇城重地,太监、宫女、差役、大臣来来往往,脸上装着漠不关心,耳朵却唯恐漏听一个字。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人们从赵廷美的这一闹中解读出无数版本的阴谋、阳谋,只有熟悉他秉性的吕端知道,这个任性的王爷有的只是性情上来、不加掩饰的“无谋”。而被迫走上这条船的吕端很清醒的预判到,属于自己的结局很快就要来临...

    太祖已误,陛下岂容再误邪?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
    982年初,开封府衙门内,身为通判的吕端正在目不暇接的处理着各类公务。突然,几个着装特殊的兵丁走进来,为首的士官背着手,招呼着拿着枷锁的卫士走进来,随后宣读了这套枷锁的归属者:“圣上有令,吕端处理政务屡屡失当,所治开封府民怨四起,本人却时常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现免去开封府通判一职,发配商州,即日启程!”“罪臣吕端听旨,臣恳请带枷办案,处理完后,立即启程。”----该来的终于来了,需要打击一个人,从帮手下手,宋太宗需要处置亲弟弟,从副手下手。吕端平静的接受着这一切,处理完公事,淡然的喝完相亲的践行酒,潇洒上路。
    983年,蔡州衙门,知州吕端正在被十来个当地的老百姓团团围住。“你们本地人就要高人一等不是?分好的土地给我们,我们派人去了你们又开始不认账?”“吕老爷给我们评评理!当初定下了规矩,什么时候说过要把我们本来有的土地让给他们?”“属狗的东西,说翻脸就翻脸!”“你骂谁呢!”...蔡州作为久战之地,刚刚从战火中走出来,土地荒芜,百废待兴,为了快速恢复生产,上任之后的吕端向朝廷请求从山西调来大批移民来支持蔡州建设,谁人能料到,移民派和本土派却因为土地问题争执不下,直到闹到了蔡州衙门。“乡亲们,我知道你们的问题了,十天后县衙会给你们答复。”吕端一脸和气的静静听着百姓的争吵,就在大家争执不下,实在难以收场,都期待着他给出拍板结论的时候,他却让大家等来这样一句和稀泥的结论。百姓退去,始终保持着满眼堆笑的吕端观察到下属和幕僚们带着些许失望的脸色。
    五天后,蔡州官场卷起一场“廉政风暴”,短短几天内,多名高层官员因为牵连土地恶意兼并一案落马,大块土地被依法回收,鉴于蔡州本就地广人稀的地理条件,移民派和本土派居民争论的问题迎刃而解。而背后一手策划这一切的,正是旁人看来“只会和稀泥,不能处理要紧事”的蔡州一把手吕端。从衙门上听到百姓争吵的时候,吕端就一眼看出来,解决此事不在眼前的纠纷调解---本来就地广人稀,怎么调来的移民还会侵占原有居民的土地?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背后有人借着这次资源再分配的机会,跟富商地主勾结恶意兼并土地,利用土地政策的可操作性加以曲解,然后使自己躲在幕后,让百姓来为自己的私心买单。看出个中端倪之后,吕端用“凡事好商量”的姿态示人,用干净利落的手段理事。将“老好人”的形象留给庸人,把“小事不计较、大事不糊涂”的印象留给宋太宗---有了这样的印象,吕端再度回到京城,成为朝廷重臣只是时间问题。

    太宗欲相端。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宋史·吕端传》
    995年,开封宰相府门口,正准备进门处理政事的吕端看到官员们正行色匆匆的朝皇宫方向走去,不久后,这样的人群里多了一个枢密院副史寇准。平日里喜欢当“甩手宰相”的吕端立马猜到了有大事要发生:“寇公行色匆匆,所为何事呀?”“吕公,西北边境之事而已,下官去处理就好。”“地方上的事情,可以不用告诉我,但这种边境之事,想必是关乎国运的大事,我身为宰相就不可不知。”“吕公,李继迁闹事,群臣建议皇上想把作为人质的李继迁妻子母亲处决了,来显示国威,皇上准备最后再讨论一下这个提议。”听到这样的回答,平日里“笑口常开”的吕端反常的瞪大双眼,瞳孔收缩:“如此的话,就大事不好了,你们平时不是总说我作为百官之首,却不爱替百官发表个人意见吗?等会你看吧。”
    “边鄙常事,端不必与知,若军国大计,端备位宰相,不可不知。”
    ---《宋史·吕端传》
    朝廷宫殿议事大厅内,谈到李继迁,一众文臣武将再也忍不住了:“西夏小国敢这么嚣张?真以为我大宋被他打怕了吗?皇上,把他老母亲和妻子直接咔嚓了吧!”“对!杀了她们!”会议气氛达到了最高潮,喊打喊杀声不绝于耳,连宋太宗也跟着血气上头了起来...“不可!”像一盆冷水浇在头顶,众臣惊奇的发现,平日里绝大多数时候只会说“附议”的吕宰相今天不知道哪根弦突然接错了。安静片刻后,众臣基本认定吕端是突然说胡话了,继续刚才的喊打喊杀活动...“此事千万不可照此处理!我身为同平章事,有枢密院、大理寺的决议审批权,绝不会批准此事!”看到这个平日里的“和稀泥宗师级选手”突然变成了硬骨头,宋太宗反倒提起了兴趣:“吕爱卿有何高见?朕请赐教。”“皇上听说过项羽抓住刘邦家人,准备烹杀了威胁他,刘邦请求项羽分一杯羹的故事吧?”一语点醒,就不必再多说,宋太宗从刚才的血气上头恢复过来:像李继迁这种人,为了他的事业是可以不顾及家人的,杀了她们反而会刺激李继迁,换来更凶狠的进攻...想明白这个之后,宋太宗有了答案。


    入曰:“昔项羽得太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明日继迁可擒乎?若其不然,徒坚其叛心尔。”
    ----《宋史·吕端传》
    几天后的夏州城郊外,白旗如海,缟素如涛,大营中央,身着白衣白甲,头戴白巾的夏王李继迁正咬着牙、红着眼准备宣读出征誓词。早日得到传闻,说宋朝为了示威,已经将自己作为人质的妻子母亲杀害。血气冲天的枭雄李继迁一发狠,决定倾巢出动,报仇血恨。“大王,不好了,营帐外兵士们躁动不安,好像有什么传言在军营中传开。”未战先乱,是军中大忌,不敢怠慢的李继迁赶忙出去一探究竟。“报,大王,军中正在四处散布这样的传单,请大王参阅”...看完传单的内容,李继迁沉默了:宋太宗并没有像原先传的那样将自己的妻子母亲杀害,反而将他们安置到了延州,好生照顾起来,还劝自己回心转意,不要再大动干戈。妻子母亲尚存确实是一件幸事,可眼下就很难收场了...“传我军令,即日起撤军!”
    997年二月,太宗寝宫,卧榻之上,这位靠着文治武功驰骋一声的一代英主宋太宗进入人生最后时刻。卧榻旁,李皇后、首席太监王继恩、参知政事李昌龄、知制诂胡旦和殿前都指挥使李继勋一行人目不转睛的盯着只剩最后一口气的宋太宗,直到彻底咽气。作为一个父亲,一个老人,在人生最后时刻应该是极度痛苦的,政治更替不讲人情,弥留之际,床边却站着一群表面上强作悲痛,内心打着权力交接算盘的人----送终的流程还没开始,王继恩、李皇后、李昌龄、胡旦、李继勋这“五人帮”就早已秘密策划了一场惊天阴谋:趁皇帝驾崩之际、对外封锁消息,将太子赵恒(后来的宋真宗)隔离在外,假传遗诏,拥立太宗长子赵元佐登基,然后彻底清算以赵恒、吕端为首的太子党成员。
    史料记载,宋太宗咽气后,王继恩第一时间走到中书省宰相府找到吕端,准备一起商议继承人的事宜。太宗生前早就定了太子,还需要商议什么继承人?吕端很快明白,王朝更替的最关键时刻已经来临:“王公公,这个事是大事,明天早上臣就召集百官会议跟公公一起商议。”听到这个回答,王继恩偷偷露出狡黠的笑容:都说吕端糊涂,这么看果然是,都到这个时候了,还不明白怎么回事,端着个没用的架子说什么召集个会议一起商议,看来大事成了...“只是王公公,我作为宰相,先皇临终前曾将遗诏托付给我。”听完这个,王继恩稳不住了,没想到这死胖子还有遗诏,到时候拿出来大作文章,事情就彻底坏了:“相公,遗诏放在何处呢?”“在诏书阁,多想王公公提醒,夜长梦多,我得赶紧先把遗诏拿在手上”说罢,已经年过六旬、身宽体胖的吕端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出中书省,往诏书阁奔去...
    目送吕端离开,发现对方不会再察觉的王继恩回过神来,不甘示弱的跟吕端玩起了赛跑游戏。急冲冲的迈进诏书阁大门后,王继恩发现房间内空无一人,短暂的庆幸之后,背后大门突然关上,然后王继恩听见锁门的声音。门缝中,王继恩看到吕胖子拿着大锁,面露狠色的朝自己微笑...权倾朝野,历经三朝的大宦官王继恩机关算尽,却输给了比他更狡诈的“糊涂老头”吕端。解决了王继恩,吕端再接再厉,气势汹汹的走到李太后面前,准备给予这个幕后总策划最后一击。
    看到吕端一行人,这个野心勃勃,权欲熏天的女人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心有不甘的她用一句直接了当的话作最后争取:“皇上驾崩,立长子登基,这是顺利成章的事。”强强对峙,有时不在论据是否充分,而在于整体气势。此话一出,跟目光如炬的吕端对视良久后,李太后慌了神,底气不足的冒出一句“今将如何?”。明明是自己的主意,却让对手来帮自己回答,占了优势的吕端立马抓住机会,义正严词的宣告:“先帝立太子就是为了今天,这还有什么异议呢?”听完这番言辞后,李太后立马哑火。大势已去,无力回天,识时务的李太后明白自己该做什么。

    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
    ----《宋史·吕端传》
    太后的千秋大梦破碎,太子赵恒的加冕仪式接踵而来。在山呼海啸的“万岁”声中,宋真宗赵恒享受着接受全天下仰慕的感觉,可促成了这一切的吕端,却挺直腰杆站在大殿上,一点没有下跪的意思。就在百官觉得一脸疑惑的时候,吕端做了一个让大臣都震惊不已的事情,只见他走到殿前,掀开了垂帘,确定帘后的就是赵恒本人后,才带领百官下跪朝拜。心领神会的赵恒体会到了吕端的老谋---万一李太后从中作梗,帘后不是赵恒本人,岂不是被彻底摆了一道?---就这样,在吕端沉着、冷静的护航下,大宋王朝完成了顺利的权力交接,将一场惊天政变彻底扼杀在了摇篮里。

    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宋史·吕端传》
    页尾留名,自顶一下
首页 上一页[2] 本页[3] 下一页[4] 尾页[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煮酒论史 最新文章
谈谈历史,看上至千年每个朝代的和平时期
亚历山大是中国人?
秦桧是不是被诬陷,乃至千百年来一直替人背
对越作战解放军老兵的回忆(整理版)
酒鬼也来说说《山海经》
历代研究《穆天子传》西行线路的死穴
连载长篇原创《一本正经说晋朝》
保卫司马南
(第四篇)透过《燕云台》追寻辽朝之往昔
一个国家如果有几万年历史,不会造飞机火车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查看所有文章
加:2022-06-14 23:07:58  更:2022-08-06 11:37:38 
 
娱乐生活: 电影票房 娱乐圈 娱乐 弱智 火研 中华城市 印度 仙家 六爻 佛门 风水 古钱币交流专用 钓鱼 双色球 航空母舰 网球 乒乓球 中国女排 足球 nba 中超 跑步 象棋 体操 戒色 上海男科 80后
足球: 曼城 利物浦队 托特纳姆热刺 皇家马德里 尤文图斯 罗马 拉齐奥 米兰 里昂 巴黎圣日尔曼 曼联
  网站联系: qq:121756557 email:121756557@qq.com  知识库